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蹉跎(cuō tuó)C. 徜徉(cháng yáng) D. 恣意(zì y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C. 踌躇满志D. 蹉跎岁月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恣意妄为,不顾后果。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踌躇满志,勇往直前。

C. 他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D. 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B.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没有放弃。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B.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C. 她的眼神如同星辰般璀璨。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登高》)-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7.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 “前人栽树,__________。

”- “________,后人乘凉。

”8. 请填写下列名言警句的出处或作者。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________》。

- “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文言文材料略)(1)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2)请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3分)(3)请分析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3分)10. 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

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

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

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

”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

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

”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年4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

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

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

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

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

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

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作答前,考生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笔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 默写填空。

(1)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苏轼《______》)(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小闵参加演讲比赛,发言结束时说:“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学聆听。

”B. 球赛结束后,观赛的小闵对运动员说:“大家胜利归来,我内心感到心悦诚服。

”C. 收到同桌送的生日礼物,小闵开心地说:“我实在是却之不恭,就只好笑纳了。

”D. 读书交流会上,小闵说:“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太理解,请同学们不吝赐教。

”3.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①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②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③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将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技术,批评它给人类带来惰化和异化,似乎技术成了一种泯灭“人性”、弱化心智的异己力量。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

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

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5页,共八道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I卷一、(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暮春清明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

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

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浊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

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

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

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

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XXX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

B.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C.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D.一年内,XXX与XXX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

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XXX结,今来白露晞。

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XXX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B.⑤④⑥③①②C.④⑤①⑥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4.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展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

《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普通人、家常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

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足迹。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

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

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必修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C.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D.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上的骄傲。

B.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 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时间则尽情玩耍。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 下列成语中,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 举一反三B. 画龙点睛C. 破釜沉舟D. 胸有成竹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主线。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以宋江、吴用、李逵等人为主线。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

6. 下列关于名著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骆驼祥子》讲述了主人公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到最终沦为一名流浪汉的故事。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

C. 《格列佛游记》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D. 《骆驼祥子》通过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 、本试卷分两局部,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局部阅读鉴赏〔共74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空缺的局部。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

〔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课内积累(17分)1.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赤壁赋》中描绘曹操进兵江陵壮观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通过描绘曾皙的举止来表现他注重礼乐的君子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5)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第十五》)2.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赤壁赋》)(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登泰山记》)(3)以为李广老,数奇(《李将军列传》)(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鈕魔贼之(《左传》选读)(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第六》)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 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②莫之能御也③王曰:“若是其甚与?”④然后驱而之善⑤夫晋,何厌之有?⑥王见之,曰:“牛何之?”⑦大王来何操?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①②④⑥中的“之”语义各不相同。

B. ②④⑤⑧中的“之”语义相同。

C. ②⑥⑦⑧句式相同。

D. ①②③⑤句式各不相同。

(2)下列《红楼梦》中的判词与所涉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贾元春B.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李纨C.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D.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探春二、阅读(63分)(一)(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说明:卷面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考查(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君子生非异也。

C.赢粮而景从。

D.人非生而知之者。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有席卷天下,包括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

B.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___名谊,洛阳人也。

他十八岁时,因为能诵诗属书而闻名于郡中。

当时___为河南守,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把他召到门下,非常器重他。

___皇帝刚刚登基,听说河南守___是天下第一,便征召他为廷尉。

___曾研究事务,因此他说:___虽然年轻,但通晓诸子百家之书。

___召他为博士。

当时___年纪还很小,执笔写下的议论老师们都说不出口,而他却能为之所对,每个人都非常满意。

其他学生们因此认为他很有能力,但自己却做不到。

___非常欣赏他,便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升到了太中大夫的职位。

___认为,汉朝在孝文二十多年时期内,天下和平,应该改正朔、更改服色、制定法度、规定官名、兴办礼乐。

于是他详细制定了事仪法,色彩以黄色为主,数字以五为主,官名全部按照秦朝的法度制定。

___刚刚登基,还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事情。

所有的律令都是___制定的,包括诸侯都归国,这些议论都是由___生发起的。

于是天子商议让___担任公卿之位。

___、灌、东阳侯、___之等人都对他不利,短暂地批评___说:“洛阳的人年轻,初学之时就想掌握权力,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也对他疏远,没有采纳他的议论,只是让他担任长沙王太傅的职务。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答卷、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答卷、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高一语文组说明:本卷共16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用黑色笔芯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36 分)一.(15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汲(jí)水趿(tā)拉胚(pī)芽树影婆娑(shā)启碇(dìng)B、哺(bǔ)育颤(chàn)栗瑰(guī)丽攥(zuǎn)着钱罡(gāng)风C、蹩进卧室(bié) 孱(càn)头伛(yǔ)偻嵯峨(cuó)缱绻(juǎn)D、献谄(chǎn)羁縻(mí)不可估量(liáng)簇新(cù)命运多舛(chu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残羹冷灸揉躏销声匿迹林荫道噩梦B、蹒跚礼上往来取缔斑驳陆离振耳欲聋C、吸慑经世致用掳掠草坂历经苍桑D、谥号滞笨骐骥浮想联翩有史可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为观止。

C、初中时,我们由于年龄小,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直到读高中了,才痛定思痛,认真读起书来。

D、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免遭抢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大事。

C.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D.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墙在去年10 月发生局部坍塌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文物专家﹑建筑专家的“会诊”。

5二、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B.都是介词,因为。句意: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不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这样对你呢?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句意: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啊。/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
D.动词,做;介词,被。句意:如今我老了,不能再做什么了。/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故选B。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谓夫子也”。句意:说的就是夫子您吧。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故选A。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
10.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 )
D.使动用法,使……称王。句意: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城的,让他称王。
故选B。
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异乎三子者之撰B.夫晋,何厌之有C.夫子之谓也D.大王来何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D. 无通假字。句意: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
故选D。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瞋目视项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句意:不推行恩德连妻子儿女也会保不住。
A.“迂讷”的“讷”应读作nè;“惊谔”的“谔”应写作“愕”;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④依据材料二最终一段“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知文章运用比拟等手法,深化浅出,通俗易懂,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从而得出科普文在介绍科学学问的过程中具有通俗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实力。
③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科学家发觉,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可知,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详细数字,更加精准,科普文在介绍科学学问的过程中具有严谨性(精确性);
D.“花瓣中颜色”扩大范围,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假如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缘由,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净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实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
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觉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探讨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
C.“已经娴熟驾驭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方法”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起先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会成完成时。
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调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殊,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须要留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困难,比如花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组成,所有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2分)⑴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⑵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⑶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⑷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⑸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⑹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⑺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⑻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⑼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⑽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⑾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⑿此日六军同驻马,。

(李商隐《马嵬》)二、课内古文阅读。

(29分)2.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每空0.5分,共3分)⑴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称为。

著有《》(著作)。

⑵ 在诗歌的创作理论上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⑶ 的诗歌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⑷鲁迅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⑸在晚唐的诗坛上,与杜牧并称的小李杜中的李是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每空1分,共9分)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⑷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⑸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⑺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⑻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⑼凡六百一十六言(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结构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善假于物也 / 不拘于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⑴流血漂橹⑵非能水也⑶包举宇内⑷外连衡而斗诸侯⑸据崤函之固⑹尊贤而重士⑺ 追亡逐北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⑼天下非小弱也⑽小学而大遗⑾赢粮而影从⑿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⑴⑷⑺ /⑵⑻⑽ / ⑶⑾ / ⑸⑹ / ⑼ / ⑿B.⑴⑷ / ⑵⑻ / ⑶⑾ / ⑸⑹⑼ / ⑺⑿ / ⑽C.⑴⑷ / ⑵⑶⑻ / ⑸⑹⑽ / ⑺⑼ / ⑾⑿D.⑴⑷ / ⑵⑻ / ⑶⑾ / ⑸⑹⑽ / ⑺ / ⑼ / ⑿6.下列各项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率疲弊之卒D.君子生非异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因河为池B.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不拘于时,学于余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可怪也欤8.翻译下列句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50分一、文言听写(10分)各位同学,下面将进行文言听力测试,每个文段我们将读三遍。

第一遍,请你关注文段的主要内容,没听清的词,可先行略过,进入下一句,尽量整体感知,把握文脉,听完后,请回忆这段话的内容。

第二遍,我们将放慢语速,请同学们注意停顿,并尽力补足第一遍时所没有听清的细节,并用笔记录听到的内容。

第三遍我们将以正常语速朗读。

文言文小段(一)文言文小段(二)二、基础知识(1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褴褛(lǚ)瘦削(xiāo)封妻荫(yīn)子风流倜(tì)傥B. 癖(pì)好炽(zhì)烈狗尾续貂(diāo)骨鲠(gěng)在喉C. 温煦(xù)混(hún)沌茅塞(sāi)顿开佶屈聱(áo)牙D. 炮烙(luò)嘈(cáo)杂晶莹剔(tī)透接踵(zhǒng)而来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糟蹋诡密披星带月惊风骇浪B. 渣滓跋涉奴颜婢膝蓬首垢面C. 擦拭决窍沸反盈天百练成钢D. 寒喧俸禄鞭辟入理嫉恶如仇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 故乡是个大词,说起它,不仅仅是那个魂牵梦萦的小山村,那里的人和事及其背后流淌的文化,都会铺陈开来,弥漫于眼前。

(朝思暮想)B. 抗战开始时,梁实秋完成了八部莎剧的翻译,他孜孜不倦,积铢累寸,不轻易改动原文。

他说:“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样子,需要存真。

”(细大不捐)C.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素以头发蓬乱和不修边幅著称。

他在接受两个小朋友提问时,曾被小朋友劝告说最好要“多注重外表”,小朋友还送给约翰逊一把梳子,要他多梳梳头。

(不拘小节)D. MH370航班失联后,马来西亚政府及马航的反应速度、处理态度不孚众望。

艺龙网宣布,自3月27日起无限期停售马航机票,直至马航与家属达成谅解。

高一下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精编】.doc

高一下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精编】.doc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班级学号姓名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卷纸及作文)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甘霖.(lín)亘.古(gèn)嗤.笑(chī)鞭笞.(tái)B.泅.水(qiú)玷.辱(diàn)蹩.(bié)进黑黝黝..(yǒu)C.拓.片(tuo)竹篁.(wáng)脑髓.(suǐ)莞.尔(wǎn)D.悚.然(sǒng)苍颉.(jí)银镯.(zhuó)蹙.缩(cù)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之鲋嬴粮景从惴惴不安牛山濯濯B .戳穿阴谋仓皇失措为虎作伥天崩地坼C .残羹冷灸飞扬跋扈瞠目而视走头无路D .殚精竭虑矫首遐观哀声叹气墨守成规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迅速扭转年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③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A.启用篡改匠心独运 B.起用篡改独树一帜C.起用窜改独树一帜 D.启用窜改匠心独运4.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A.即使也而且就 B.如果也同时就C.如果那么并且就 D.即使就而且同时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B.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最早的稻麦二熟制出现于唐朝的南诏(即今云南),就当时而言,种植的区域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

稻麦二熟制推广于北宋,发展于南宋。

南宋时期,小麦在南方的大规模种植与稻麦二熟制得到全面发展,缓解了人口增长与土地稀缺的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

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

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

对于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宋朝多次颁布劝农种麦诏令。

孝宗皇帝为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不惜以一国之尊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

在惠农政策驱使下,加之地方官员的积极督导劝诱,稻麦二熟制于宋朝得到了普遍发展,以水稻为主的长江流域也开始了小麦的广泛种植。

“刈麦种禾(稻),一岁再熟”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北宋时苏州稻麦的广泛种植。

这种对于稻麦广泛种植吟诵式的记载,南宋时就更多了,如杨万里《江山道中麦熟》、范成大《刈麦行》、方岳《农谣》等。

这种“四海无闲田”的现象,也是与宋朝的政策有关。

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

政府的这一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

国家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刺激了广大农民种麦的积极性。

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

北麦南种和二熟制大大提高了太湖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

史载,北宋年间“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

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

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

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

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

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

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

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人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

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

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

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

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

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

2019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地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二)根据所学过的文言文,完成4-8题(4-7题每题3分,共22分)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5、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6、下列句子中倒装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青,取之于蓝。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转徙于江湖间。

7、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C.吾师道也,失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序八州而朝同列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以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分)(三)诗词鉴赏(8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8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分)(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21分)回家(作者:章珺)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

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

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

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

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

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

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

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

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

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

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

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

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

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

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

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

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

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

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

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

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

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

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0.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3分)(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2分)(不超过10字)11.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4分)12.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1)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

(4分)(2)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4分)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二、诗文默写与语言文字运用(30分,15-18每小题3分)14、诗文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小句1分)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

⑵.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

⑷.__________,当时七夕笑牵牛。

⑸.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⑹.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

⑻.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⑼.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⑽.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有事,不来了。

②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________。

③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④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到今天。

A.推托媒介终止流传B.推脱媒介中止流传C.推托媒体终止留传D.推脱媒体中止留传1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

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绝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使广大“韵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