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word版

合集下载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农村旅游发展,推动文化
旅游产业繁荣发展,营造全民参与、受益的文化旅游格局。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文化旅游多元
化转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丰富旅游文化产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严明和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建设安全可靠的文化旅
游环境。

同时,还要结合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完善文化旅游相关的法律
法规,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农村旅游的文明程度,营造快乐安全的文化旅
游环境。

此外,要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引导,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教育,加大
文旅创意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文旅人才应用配置机制,不断提升农村旅游
服务水平。

最后,要加强对接、协作与合作,形成绿色文旅发展格局,推动文化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共治文旅格局,全面提速农村文化旅游发展步伐。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2.22•【文号】国发〔2021〕32号•【施行日期】2021.12.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12月22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大众旅游,创新推动全域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

“十三五”以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

“十三五”期间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

人民群众通过旅游饱览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蓬勃发展,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旅游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旅游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旅游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日期】2021.10.28•【字号】湖发改规划〔2021〕149号•【施行日期】2021.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湖发改规划〔2021〕149号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三五"评估1.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依托湖州山水清远的独特景致,深入解码文化基因,紧紧抓住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好机遇和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直面市场和人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的发展之路,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综合贡献率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16年的8752万人次、8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亿人次、1285亿元,旅游业成为我市第二个超千亿大产业。

2019年湖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2%,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综合贡献更加凸显。

二是旅游影响力明显增强。

旅游项目建设连续五年实现年度投资超百亿,龙之梦、慧心谷、云上草原、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一批旅游业标杆项目纷纷落户湖州,莫干山"洋家乐"、水口乡"上海村"两大特色民宿集聚区品牌享誉长三角,形成全域旅游的"安吉样本"和文旅融合的"南浔经验"、吴兴网红项目打卡热,"乡村旅游第一市、滨湖度假首选地"旅游品牌全面打响。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2.01.21•【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护和利用,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规划》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系统观念、筑牢防线,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创新驱动、优质发展,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的原则。

到2025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有序推进,旅游业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加快发展。

《规划》提出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二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三是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四是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五是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提升旅游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六是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加强旅游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文明旅游;七是完善旅游开放合作体系,加强政策储备,持续推进旅游交流合作。

最新旅游2023-2025十四五规划

最新旅游2023-2025十四五规划

最新旅游2023-2025十四五规划---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的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以指导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本规划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1. 产业发展目标本规划期望到2025年,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提升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

具体目标如下:1. 实现年均旅游业增长率不低于7%;2. 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3. 旅游业贡献GDP的比重增长至10%以上;4. 创造10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2. 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任务:2.1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包括交通、酒店、旅游景区等方面的投资和改善。

建设高速铁路、航空运输等便捷交通系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同时,推动旅游景区的现代化改造和提升,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2.2 旅游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鼓励旅游企业创新,推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加强旅游产品的品质监管,确保旅游服务的安全和可靠性。

提升旅游业的数字化水平,提供更便捷的在线预订和游玩体验。

2.3 旅游宣传和推广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国内和国际游客对我国旅游的认知度和兴趣。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开展创意营销和精准推送,吸引更多游客来华旅游。

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和媒体的合作,提高我国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2.4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人员素质提升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推动旅游教育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和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3. 国际旅游合作积极发展和深化国际旅游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交流。

推动旅游文化交流和旅游项目的互联互通。

扩大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规模和比例,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十四五旅游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一、背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制定十四五旅游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二、目标1. 提升旅游业质量:通过提升旅游景区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业收入。

2. 拓展旅游市场: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增加旅游业的多样性。

3. 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高旅游业创新能力:鼓励旅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5.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提升旅游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主要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和创新。

2.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

3. 培育旅游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竞争力。

4. 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旅游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5. 强化旅游合作:加强国内外旅游合作与交流,拓展旅游市场和客源。

四、推进机制1. 成立专门机构: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

2. 加强督导监测:建立健全的督导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旅游业发展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3.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预期成果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旅游业将取得以下成果:1. 旅游业增加值和收入大幅增长。

2. 旅游市场规模扩大,客源多样化。

3. 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

4. 旅游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

5. 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六、总结十四五旅游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旅游产业的质量。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推进机制,旅游业有望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并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24年旅游风景区工作计划范本(三篇)

2024年旅游风景区工作计划范本(三篇)

2024年旅游风景区工作计划范本一、前言2024年, 作为旅游风景区的管理者, 面临了新的工作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风景区的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 制定了以下2024年旅游风景区工作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 全面提升旅游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努力实现持续稳定的游客增长。

2.任务:a.提升景区品质, 改善景区基础设施, 营造良好的游览环境。

b.加强服务意识, 提高员工素质, 优化服务流程, 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c.拓展景区营销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d.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三、工作计划1.提升景区品质a.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改善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

b.加强景区清洁卫生管理, 增加垃圾桶和厕所设施。

c.维护景区植被,绿化环境,修缮景区建筑。

d.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提高员工素质a.组织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 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b.聘请专业顾问,进行管理咨询和培训。

c.设立奖励机制, 激励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优化服务流程a.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 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和问题。

b.加强游客接待工作,进行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导览。

c.开设游客咨询中心, 提供各类游览信息和服务。

4.拓展营销渠道a.加强与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等合作, 争取更多团队游客。

b.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

c.加强社交媒体营销, 扩大网络曝光, 提高知名度。

5.加强合作与交流a.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b.参加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与同行业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四、资源投入1.人力资源:a.增加员工数量,提高服务效率。

b.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投入。

2.财力资源:a.投入资金用于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

b.加大营销宣传财力投入, 提高曝光度。

3.时间资源:a.合理规划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十四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引言本文旨在提出十四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旨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并提升我国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十四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旅游休闲的需求,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以及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标与战略1.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以提供更便利、舒适的旅游环境。

2. 推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效率和体验,推动旅游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积极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扩大国际旅游市场份额。

5.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重点任务1. 完善旅游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3. 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推动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环境友好型经营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5. 深化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合作,推动旅游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总结十四五旅游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提高我国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我们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和加强人才培养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我们还将重视完善法规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安全保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相信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国旅游行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规划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推动中国旅游行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一、发展目标1.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2.扩大旅游服务业就业规模,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3.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4.加强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景点的质量与形象。

二、重点任务1.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升级,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网站和APP的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推广电子导游、智能导览等新技术,提升旅游体验。

2.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交通便捷度,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景区酒店、餐饮、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体验。

3.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开展特色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多元化产品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4.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业与体育、文化、教育等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鼓励旅游企业与互联网、新技术企业合作,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5.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三、政策支持1.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完善财税政策,降低旅游企业成本;2.减少旅游行业审批环节,简化相关手续;3.推动旅游业跨地区合作,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四、评估与监测1.建立旅游行业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2.加强对旅游行业数据的监测和统计,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总结通过本文档中提出的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我们将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与指导,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为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1.05.20•【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179号•【施行日期】2021.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17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5月20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推进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一)“十三五”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旅游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规模明显壮大。

“十三五”期间,全省接待游客3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6607.8亿元,分别比“十二五”增长44.6%、67.3%。

2019年全省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占全省GDP的7.9%,全省旅游业吸纳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总人口10.5%,对全省GDP的综合贡献达到18.7%,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滨水旅游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浙江,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世界乡村旅游大会等重大平台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加强。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以标准化管理促进质量提升,牵头制定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11项省级地方标准。

2024年旅游工作计划及目标

2024年旅游工作计划及目标

2024年旅游工作计划及目标第一部分:综述2024年,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旅游业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机遇,全国各地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景区以及其他旅游服务企事业单位,都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积极的作为,更加务实的措施,把我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稳固的物质基础和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第二部分:旅游工作计划1、加大对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以更开放的态度、更丰富的产品和更美观的形象,更加积极主动地宣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成果和我国旅游业的优势特色。

2、鼓励各地扶持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设立定制化旅游产品、多元化旅游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实现全面的旅游收益。

3、鼓励旅游服务企事业单位参与旅游扶贫工作,扶植农村旅游经济,提高农村旅游资源的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全面提升农村旅游产品和农村旅游服务。

4、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游客,为国际旅游发展增加更多的人才基础。

5、鼓励企事业单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旅游服务效率,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更好地满足和引导游客需求。

6、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对旅游投诉的处理等工作,健全旅游市场秩序,保障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建设更加友善、和谐、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7、推动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建设更加足够吸引人眼球的旅游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美好的旅游体验。

第三部分:2024年旅游工作目标1、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以上。

2、加大对旅游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努力把一部分景区、一部分旅行社向国际市场走出去,努力提高国际接待游客数量和国际收入。

3、加大旅游收入用于旅游扶贫力度,努力去实现农村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由此带动就地就业增长30%以上。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2.16•【字号】粤府办〔2022〕41号•【施行日期】2022.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22〕41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文化和旅游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2月16日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优化旅游发展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旅游强省,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业主要指标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旅游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高品质旅游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1.08.30•【字号】湘文旅政法〔2021〕101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发展规划正文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文旅政法〔2021〕101号各市州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厅机关各处室、省文物局,厅直各单位:现将《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8月30日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是湖南由旅游资源大省迈向旅游经济强省的重要五年,全省旅游业整体实现较快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富民强省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发展成就1.旅游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从2015年的4.77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8.32亿人次,年均增长11.77%;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3712.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762.32亿元,年均增长21.33%,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0年,全年仍接待游客6.9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61.95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18%,是全国旅游业恢复得最好的地区之一,湖南推动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经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

2.旅游品牌创建成果丰硕。

崀山、炎帝陵、桃花源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晋级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省5A级旅游景区达到10家,4A级旅游景区12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0家。

大力实施创建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韶山市、武陵源区、南岳区、永定区、望城区、凤凰县、资兴市7个县市区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浏阳市、宁乡市等39个县市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发布。

“十四五”时期,既要继续深入推进旅游扩大内需,又要构建社会主义旅游新体制、建设智慧旅游,助力现代宏观重要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一是要加强旅游业的技术创新,把现代旅游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建,实现文化成果的发展;通过采用软件识别与数据分析,挖掘和强化旅游服务以及创新把握新技术趋势;
二是加快旅游业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投资者进入,积极探索新型投资运营模式;加快建立电子旅游市场,加大智慧旅游等领域信息技术研发力度,构建旅游市场多层次定价机制;着力建立旅游市场新模式,不断促进消费升级,建设以旅游服务型社会为目标的新体制。

三是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旅游行业,推动金融机构对旅游投资及服务提供信贷支持;加强旅游金融创新,促进投资者参与旅游企业用途,降低金融风险;加快建立财税政策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建立科学的旅游行业激励机制。

四是要加强旅游业的环境保护,沿海沿江地区大力开展生态恢复建设,推进环境友好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减缓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强化旅游资源保护,建立健全文物古迹旅游开发利用管理体系,把文物古迹保护作为旅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落实旅游秩
序管理,严格管理、做好排污审批等,建立治理体系,保障游客的安全和环境的洁净。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壮大正能量。

研究好、解读好、阐释好中华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用好用足文化、文物、旅游资源,梳理精神谱系,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价值。

同时,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引导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规划》提出,要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完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演出演播、评价推广机制,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

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推进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系统性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世界首部大型汉文化旅游舞台情景剧《大汉伊人》《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于规划全篇,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学思路和扎实举措,着力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着力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

力争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规划》坚持引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设计了62个重点工程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

从前期研究、专题调研到文本起草、征求意见,《规划》历时近两年编制完成,汇集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08•【字号】云政发〔2022〕35号•【施行日期】202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8日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进一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着力推进旅游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

(二)发展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在旅游业得到全面落实,守住疫情防控底线;旅游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点旅游区域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广泛应用,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特色旅游带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旅游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成为新亮点;旅游产品和业态更加丰富,市场主体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开放合作水平达到新高度,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省际和国际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国内外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XX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word版

《XX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word版

江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发展背景和现状 (6)一、宏观背景 (6)(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6)(二)千亿文旅产业目标下,需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6)(三)“中国侨都”品牌战略下,需进一步强化形象 (6)(四)全域旅游背景下,有能力建设成为标杆城市 (6)(五)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需要成为重要抓手 (7)二、发展基础和条件 (7)(一)主要指标超额完成 (7)(二)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7)(三)文旅项目建设加快 (8)(四)市场开拓有序推进 (8)(五)服务体系成效显著 (8)三、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8)(一)龙头产品容量不高,文旅优势未充分释放 (8)(二)空间布局呈现小而散,尚未形成特色组团 (9)(三)文化特色挖掘不够,文旅产品创新不足 (9)(四)品牌形象有待强化,品牌内涵支撑不足 (9)(五)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旅游带动效果有待提高 (10)(六)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10)第二章发展总体思路和定位 (11)一、江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11)(一)城市战略重构 (11)(二)旅游优势凝练 (11)(三)产业增值提效 (11)二、发展定位 (11)(一)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11)(二)粤港澳大湾区最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12)(三)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标杆城市 (12)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13)一、融入国家战略,区域联动发展 (13)(一)以“侨”为媒,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13)(二)加强区域合作,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发展增长极 (13)二、优化全域空间体系 (13)(一)一圈引领 (14)(二)世遗双核 (14)(三)三区并进 (14)(四)四带联动 (15)第四章产品体系规划 (17)一、产品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 (17)(一)打造世遗旅游目的地 (17)(二)开发高端滨海旅游 (17)(三)发展特色乡村小镇旅游 (17)(四)构建主题鲜明的文化遗产游径系统 (17)二、文旅产品主题设计 (18)(一)"风韵侨乡〃文化体验类产品 (18)(二)“蓝色滨海”休闲度假类产品 (18)(三)“岭南韵味”研学体验类产品 (19)(四)〃温泉之都”休闲康养类产品 (20)(五)“绿色山地”户外运动类产品 (20)(六)“特色村镇”乡村旅游类产品 (21)三、各市(区)发展指引 (22)(一)蓬江区、江海区 (22)(二)新会区 (22)(三)台山市 (22)(四)开平市 (23)(五)鹤山市 (23)(六)恩平市 (23)第五章文旅产业融合规划 (24)一、文旅产业融合策略 (24)(一)文旅融合政策引导策略 (24)(二)文化强基策略 (24)(三)文旅融合示范带动策略 (24)(四)文化名人IP创建策略 (25)(五)物质文化休闲创意化策略 (25)(六)非物质文化挖掘和体验创新策略 (25)(七)旅游商品文创化引领策略 (25)(八)文旅融合中的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26)二、文旅融合产品开发指引 (26)(一)基于文旅融合政策引导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6)(二)基于文化强基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6)(三)基于文旅融合示范带动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6)(四)基于文化名人IP创建策略产品开发指引 (27)(五)基于物质文化休闲创意化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7)(六)基于非物质文化挖掘和体验创新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7)(七)基于旅游商品文创化引领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7)(八)基于文旅融合中的市场营销创新策略的产品开发指引 (27)三、各市(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28)(一)蓬江区:重点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 (28)(二)江海区:重点发展文艺展演中心 (28)(三)新会区:建设创意产业园、特色产业小镇 (29)(四)台山市:渔耕文化综合体验区 (29)(五)开平市:百年华侨文化综合体 (29)(六)鹤山市:康养生态小镇 (30)(七)恩平市:特色民俗美食乡村游 (30)第六章服务提升规划 (31)一、旅游交通系统规划 (31)(一)对夕卜交通网络构建 (31)(二)内部交通网络构建 (31)二、旅游服务要素提升规划 (31)(一)旅游住宿 (31)(二)旅游餐饮 (32)(三)娱乐休闲 (32)(四)旅游商品 (33)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33)(一)旅游厕所建设 (33)(二)智慧旅游体系 (33)(三)标识解说系统 (34)(四)旅游公共安全 (34)第七章市场营销规划 (36)一、总体思路 (36)二、宣传口号 (36)三、市场营销手段 (36)(一)新媒体营销 (36)(二)节事营销 (37)(三)主题营销 (37)(四)纳入政府公共营销计划 (38)(五)“全流程”推广渠道 (38)第八章保障体系规划 (39)一、制度政策 (39)(一)出台旅游行业运营秩序的保障政策 (39)(二)完善土地供给政策 (39)(三)实行旅游业税费优惠政策 (39)二、环境保护 (40)(一)创建全域绿色环保景区 (40)(二)提升绿色旅游发展水平 (40)(三)推动生态共建共享行动 (40)(四)建设生态的旅游海岸线 (40)三、金融体系 (41)(一)建立文旅投融资平台 (41)(二)深化文旅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41)(三)鼓励社会化资本投资旅游业 (41)(四)建设华侨华人“双创平台” (42)(五)加大对海外侨胞回乡创业的政策支持 (42)四、人才技术 (42)(一)建设高层次文旅人才队伍 (42)(二)建立文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42)(三)构建新型文旅培训平台 (43)第一章发展背景和现状—、宏观背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赋予了江门市新定位、新使命。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深做实旅游品质革命,推动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转型,打响“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品牌,建设全新、全景、全业、全球黄山。

力争到2025年,年旅游接待量超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千亿元。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面向国际循环、区域循环、周边循环,优化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构建山上山下联动、城市乡村并进、文化旅游融合、多极多点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建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

深化黄山旅游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创业”,强力推进东海景区开发,建成云谷索道下半段、东大门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完成黄山东部开发和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全面打开东大门。

实施南大门客运换乘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北门索道下迁、环黄山公路景区南门-西门旅游快速通道,谋划建设前后山循环道、西海地轨缆车下移工程,规范疏解南大门,加快提升北大门,特色发展西大门,全面实现“四门洞开”,推进“四门串联”,形成四门呼应的大黄山旅游格局,显著提升景区旅游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力争到“十四五末”,黄山风景区年进山游客突破400万人。

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做强黄山风景区、黟县世界遗产旅游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屯溪城市休闲旅游区四大优势板块,推动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新安江等重点景区提档提质,加快月潭湖基础配套、招商引资和旅游休闲业态培育,以重点区域整合带动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新安文化度假区等牵动性重大项目建设,培育花山谜窟夜游、黟美小城、潜口养生小镇、歙县湖田山等一批旅游新热点,推出皖浙1号生态旅游路、徽州天路、醉美218、心安月潭等一批旅游风景道,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形成区别化与品质化兼备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指导我国旅游产业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家软实力、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1.1 发展现状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旅游业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总量达到55.35亿人次,同比增长9.5%;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1.2 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1.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国际旅游市场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

2. 国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3. 技术环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2.1 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次年均增长8%以上。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业链更加完善。

3.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

4. 旅游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至60%。

5.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资源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2.2 发展任务1. 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2.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发挥地区特色优势。

3.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4. 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培育新兴旅游业态。

5. 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链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35 年)太阳山绵延400余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以及华北平原生态屏障,是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性意义的重要山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太阳山精神重要发祥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阳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太阳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 年。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

太阳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区位条件优越,周边城市群市场潜力大。

太阳山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LI的地之一,LI前已形成旅游品牌,2019年拥有3A级景区124家,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 6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369. 7亿元。

旅游业在太阳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太阳山区内2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2个县将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导产业,资源型地区将旅游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重大意义。

推动太阳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太阳山精神”,打造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国家形象、坚定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有利于助推太阳山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太阳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有利于加快太阳山旅游业恢复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三)机遇挑战。

当前,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产业现代化成为新趋势。

随着太阳山周边城市群崛起,太阳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太阳山旅游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但是,太阳山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滞后、景区“孤岛式”开发以及产业集聚能力弱、东西向交通不畅、煤旅交通混杂、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全面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阳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太阳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严守太阳山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加强跨区域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机制。

多业联动,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和“+旅游”优势,创新旅游新业态,构建现代山地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与太阳山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全域统筹,协调发展。

立足太阳山旅游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旅游产品,优化旅游要素配置,推出跨区域旅游线路,共同培育区域旅游品牌。

区域协同,开放发展。

统筹太阳山区内与区外、国际与国内的两种资源和市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形成内外联动、相互促进的开放格局。

保障民生,共享发展。

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效能,带动当地就业创业,实现旅游业发展成果主客共享,提升本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发展定位。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山脉旅游区。

要将太阳山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和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地区。

践行“两山理论”绿色协同发展的先行试验区。

依托太阳山优越的区位条件、壮美的自然山水、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构建以旅游产业为纽带的关联型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力争在全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

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区。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脱贫攻坚、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相结合,推进太阳山区脱贫致富,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示范引领区。

(四)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太阳山地理空间边界、山水文化生态单元完整性、旅游交通格局以及产业发展基础,兼顾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重点引领、三区联动、板块集聚、廊道吊联”的旅游业空间格局。

重点引领。

以太阳山国家3A级和重点A级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太阳山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三区联动。

充分发挥南太阳山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东太阳山区对外承接功能,促进西太阳山区创新发展,实现南太阳山区、西太阳山区、东太阳山区等三大片区山水生态、文化生态、红色生态旅游联动发展。

板块集聚。

综合考虑太阳山山水文化生态单元的完整性、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区域融合发展程度,以及东西向交通通道建设基础,以推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口标,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跨区域的旅游产业集聚板块。

廊道串联。

以环太阳山旅游风景道以及各板块内部跨区域旅游风景廊道建设为核心,协同推进东太阳山区、西太阳山区和南太阳山区三大旅游片区,以及跨区域旅游板块联动发展,实现太阳山旅游业一体化、网络化发展。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太阳山旅游形象初步树立,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太阳山东西部重点旅游交通通道全面畅通,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促进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35年,太阳山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标志性山脉和国际知名的旅游LI的地。

太阳山东西部安全畅达旅游交通网络全面形成,成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和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样板。

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旅游业成为太阳山最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

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主要任务(一)大力传承弘扬太阳山精神。

1.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太阳山精神。

加强对太阳山精神的研究挖掘和宣传,充分弘扬太阳山精神所蕴含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白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传承好太阳山精神,讲好太阳山故事,打造中华民族精神高地。

2.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

加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强化景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创新工作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

做好现有红色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规划太阳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体验基地和传承弘扬高地。

专栏1 太阳山精神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丰富特色旅游多元供给。

1.加快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以太阳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完善提升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环境和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加快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加强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控制,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2.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旅游。

充分发挥太阳山区位优势,依托适宜的避昙气候、森林、温泉和中草药等资源优势,圉绕核心景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发精品民宿、精品酒店和度假酒店等山地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引入医疗、康养、保健等新业态,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打造全国知名的山地康养旅游基地和华北地区山地避署康养度假胜地。

3.创新文化遗产旅游。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依托太阳山传统村落、古堡群、古建筑群等文化遗产资源,打造集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新型太阳山特色旅游文化社区。

推进各地开展特色节庆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具有人文特色的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

推动太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大力发展非遗体验游。

4.提档升级太阳山乡村旅游。

建成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太阳山乡村旅游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推动重点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建设试点示范,以精品民宿引领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推动国家文化生态实验区、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乡村旅游U 的地建设。

引导乡村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和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培育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5.拓展山地运动旅游。

依托太阳山核心景区,重点发展山地越野、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营露宿、拓展训练、洞穴探险、峡谷探险等运动休闲产品,丰富山地运动和旅游体验产品。

鼓励开发小型飞机、直升机、热气球、滑翔伞体验等低空体育旅游产品,支持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户外运动营地建设,以产品和设施为依托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支持以市场化方式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国际徒步大赛、国际攀岩赛、国际武术节和汽车拉力赛、汽车集结赛、汽车越野体验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

6.发展研学旅游。

结合中小学素质教育,依托古人类古生物遗址、太阳山民俗文化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古建筑保护文物等,开发科普教育、红色文化、森林公园、历史文化、文物古建等系列主题研学课程和路线,建设我国北方夏令营、冬令营实践基地。

专栏2 太阳山特色主题旅游培育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1 •实施“大景区”提升计划。

以太阳山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重点,推进“景区+特色村落”、“景区+特色城镇”、“景区+沟域生态综合整治”,实现景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提升景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景区主导产业集聚。

2.有序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产城融合、功能集成、社会共建共享要求,搭建县域旅游产业聚集大平台,推进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

3.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依托4 省(市)交通条件便利、保存较为完整、景观组合度较高、旅游开发前景较好的长城区段,按照管控保护区、核心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的功能分区, 实施一批标志性基础设施工程,以文旅融合为重要手段,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4.推进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带。

结合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太阳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国家森林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沿线核心精品旅游景区(点)、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村镇等为节点,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观景平台、汽车营地等,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打造线性旅游产业集聚区。

专栏3 跨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一)优化提升型旅游产业集聚区。

发展基础较好的跨区域板块。

重点提升核心景区国际化水平,开发建设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板块间旅游交通体系,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

(二)重点建设型旅游产业集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