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
浅谈演员创造角色时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浅谈演员创造角色时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杨中一(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北京100089)摘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道:“演员无论演什么角色,他都应该从自我出发,诚心的地去工作。
如果他在角色里没有找到自我或失去自我,那就会扼杀角色,使他失去活生生的情感,这种感情只有演员本人,只有他一个人才能给予他所创造的人物。
”作为演员我们要通过演员的“第一自我”去塑造角色的“第二自我”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做到真正“化身”于角色。
关键词:“第一自我”;“第二自我”;化身;规定情境;双重生活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12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055一、关于作为演员的“我”———“第一自我”作为演员的“我”也就是演员本人,在表演专业上为了与角色的“我”区分开来,我们称为“第一自我”。
(一)“第一自我”的属性,演员“三位一体”的表演是艺术特征要研究演员的“第一自我”,必须要清楚表演艺术的一个特性,就是演员既是作为创作材料、工具、也是作品本身。
钢琴家用钢琴来进行演奏,其工具是钢琴,画家运用画笔和画布进行创作其作品就是那幅画。
而演员运用自己的身体,声音来进行创作,这也是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一个特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塑造“化身”角色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研究“第一自我”,也就是要客观的对自身有所认识。
而“三位一体”是指创作者,用于创作的材料和工具,以及最后创作的成果,都集与演员一身。
而创作素材则是指演员的声音、身体。
成果则是我们最后完成的人物角色。
(二)对“第一自我”的寻找与认知要想塑造好角色,首先我们必须要先知道“自己是谁”。
也就是说你必须对自身有个客观的认识,并且要坚信它,然后把它运用到你所要“化身”的角色上。
俄罗斯著名的导演列夫.多金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演员要寻找丢失的自己”。
表演的实质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表演的实质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表演是一种通过演员的演出完成艺术(话剧、舞剧、戏剧、故事片及电视剧等均为此)。
它是演出艺术表现形式的主体。
演员是演出艺术中形象的直接体现者。
表演艺术的创作目的和任务:就是依据作家提供的剧作形象(或称文学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塑造出真实的、典型的、富于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演员艺术是如何完成形象塑造的呢?☐电影艺术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的统一。
☐演员塑造人物实际上就是缩短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使两者融为一体。
在解决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
并非演员脱胎换骨变成角色。
因此创作中演员要从自我出发,寻找自我身上与角色相近的东西与相似的情感,在加以扩大,并设法抑制与角色相反的东西。
应通过演员的身心、情感,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完美形象。
同时又要以角色为规范、为目的去进行“化身”与“塑造”。
二、在演员与角色这一对矛盾中,演员是主导的,作为艺术家的演员是角色的灵魂。
1.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演员主体的创造性。
2.要解决好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还涉及到演员自身的思想深度、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功力等。
没有高超的艺术功力和修养是难以使演员与角色高度和谐与统一的。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1.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这就统称影视表演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2.演员则是以其自身为创作的手段与工具。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三位一体1.表演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三位一体”。
2.演员自身: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创作的工具材料、和创作的产品即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统一于演员自身。
3.演员创作的材料就是演员自己的脸、五官、自己的肌体、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等。
影视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并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屏上。
影视演员表演原则___完成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三位一体
影视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 -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 并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 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 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 屏上。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三位一体
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 鲜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隐 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对 剧作的人物形象作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要解决好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还涉及到演员 自身的思想深度、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功 力等。没有高超的艺术功力和修养是难以使 演员与角色高度和谐与统一的。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
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 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 术,这就统称影视表演艺术,它的核心就是 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当然也包括演员自身对生活的理解积累及各方 面的修养等。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三位一体
演员将自己端上银幕或舞台去展览自我算不上 艺术。特别是职业演员,要塑造有血有肉、有 性格、有思想、有灵魂的典型形象决非轻而易 举,特别是要塑造性格各异的系列形象,并使 其富有征服人的魅力,那就更难,不但需要基 本功、正确的方法、技巧,还需要各方面的修 养、知识及各种生活积累和深邃的思想。
表演艺术基本原则
二、演员以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其表 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 现出来。
演员创作角色的过程中,组成创作自我感觉的必 不可少的各种因素和技术方法,如动作、假使、 规定情境、想象、单位与任务、注意与对象、 真实感与信念、速度与节奏、情绪记忆、交流 与适应、逻辑与顺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 肉松驰、道德与纪律、控制与修饰、面部表情、 声音、语调、言语、造型等。
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试论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摘要:演员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对待与角色的关系,演员要化解与角色的矛盾,通过观察生活,从自身出发找到与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加以调整和表达,通过外部形象的刻画和内心情感的梳理完成演员与角色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演员;表演;角色创造演员与角色的统一,需要演员很好的理解剧本,了解所要扮演角色的经历,很好的从这些经历中体会到角色的内心感受,也要在演员本身的生活中观察、记录、体验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把这些感情记忆有选择性地代入所表演的角色中,使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生动,符合剧本所要求的大时代背景,且不缺乏贴近现代观众的亲和元素。
演员只有把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与角色的性格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才能够很好的做到与角色的统一。
一、角色到角色――找到人物特征,实现“外部统一”从简单的层面来说,演员与角色是创造者和创造成果的关系。
演员如何创造角色?演员的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认识-体验-体现。
这里以我自己为例,演员的演技经常会受自身阅历的限制。
在本科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老师要求我在“名著片段教学”阶段饰演《日出》中的陈白露,当时我不过是一个十九岁不谙世事的大学生,而剧中的陈白露,则是一个历经了社会风雨,看清了灰暗现实,对风月场所轻车熟路的一个极具有风韵的女子。
那么在我与角色形象相差甚远的情况下,这里着重说一下认识阶段,那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知道“陈白露”是谁。
从角色到角色,其实就是角色自身的成长。
像是《日出》中,开场时陈白露已经是大上海赫赫有名的交际花了,但是我作为演员,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交际花陈白露,还要知道豆蔻年华的陈白露,要知道陈白露如何从一个乡间天真烂漫的淳朴丫头成长为了一个流连在多个权势男人之间的风月女子,我要塑造她,那我必须要了解她。
在通读了《日出》剧本后,我在脑海中则将陈白露的形象细细梳理了一遍:一个美丽的女人,并且是一个深知自己美丽的女人,所以她的步伐是慢的,高跟鞋踩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她享受众人的目光聚集在她身上的感觉;她是大上海名噪一时的交际花,她不管坐在哪儿,一定是双腿交叉往内收着,懒懒地靠在椅背上,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一根细细的烟,很久才抽上一口;她是个骄傲的女人,她喜欢昂着头,显示自己的高贵和与众不同,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皮微微下耷,偶尔斜斜地抬一下眼,目光中也是妩媚流转,勾人倾心;她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她要隐藏自己,总是习惯双手抱在胸前,人前必定是谈笑风生,眉眼飞扬,回到家中无人时,身体却松垮疲惫,脸上的表情时而厌倦时而不甘。
浅谈表演中自我与角色的融合
这样才 能塑造 出精致 、逼真的舞 台形 象。 中图分类号 :J 8 O 4
一
【 关键词 】 演 员 自我;角色塑造;角色性格 ;体验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0 7 — 0 0 5 0 — 0 1
、
表演 中演员与角色的对立统 一
《 戏剧之家 浅谈表演 中 自我与角色 的融合
王亚楠
( 西 南民族 大 学 四川 成都 6 1 0 2 2 5)
【 摘 要 】 斯坦尼在角色和 自 我 的关 系中提 出: “ 角色的一切情感 、 感 觉、 念 头都应该成为演 员本人活生 生的、
跳动着 的情感 、感觉 和念 头。他应该 以 自己本人 心灵的 一部分 来创造角色 的精神生 活,并以本人活生生 的身体把 它体现 出来。”角色扮 演是表演 艺术的本质 ,所 有戏剧 艺术 的表 现 因素都是 为角色扮演 而服 务 的。 因此 ,每个 演 员都 要正确而 明晰地 认知 自我 和角色 的融合 关系 ,并深 刻体 会到角色 的性格 、内心情感 以及 所处 的环境和 时代 ,
高三语文优选现代文阅读专练71
高三语文优选组合专练(第71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
戏剧的代言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化妆和摹仿等手段假定性地化身为戏剧人物,不仅以该戏剧人物的身份、言语和行动,更通过样貌、声音和行为模式等途径,努力营造如同真正的戏剧人物出现于观众面前的幻觉。
戏曲用独特的脚色制,将所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帮助观众跨越演员和戏剧人物之间的界限。
脚色制不仅是戏曲内部的行业制度,更是用以表现不同类型戏剧人物的表演体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②戏剧这种艺术样式以演员的表演为媒介,通过有限的演员,把整个人类历史与现实作为其表现对象。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由演员“扮演”人物,但演员数量是有限的,而戏剧人物是无限的,演员与戏剧人物无法一一对应。
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基础上。
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能引导观众忽视有限的演员需在不同戏剧作品中扮演无限多的戏剧人物这一明显的矛盾。
这就需要演员在不同剧目(甚至在同一剧目)中扮演不同戏剧人物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和途径,为观众营造误将演员视同戏剧人物的幻觉。
③戏曲更倾向于通过将所有戏剧人物按照表演艺术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类”,这里所说的“类”的表现方式就是“脚色”。
④戏曲的脚色制指戏班剧团里的所有演员都分门别类归属于各自的“行当”。
每个戏曲演员都有相对固定的具体分工,分别司职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是谓“脚色”。
如洛地所言,“脚色,是因演员设置分工而划分、安排的剧中人物的分类,同时又是按剧中人物分类而安排、划分的演员分工。
”“脚色”和一般的戏剧术语“角色”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每个脚色都有其按例应该负责扮演的戏剧人物,即“角色”。
⑤在戏曲成熟之前脚色制就已经形成其雏形。
学者延保全通过对大量宋金元文物的考证,指出“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脚色,其中包括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
三大表演体系
• 主张: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 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 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 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 性。 “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 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 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现 形
造逼真生活幻觉注重形象感 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 染,通过情感表达剧作思想。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
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
式美,戏剧舞台,创 造主观想象的生活幻 觉,情感,理性融为
式
效果”),并注重思考力 一体体现剧作。
度。
观 让观众进入规定情境中。在 观众和演员之间,保持一 释放观众想象力,
众 联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
• 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 1938) 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 斯基 。
• 定义: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 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 简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20世纪初 俄罗斯戏剧家斯坦尼继承了西欧和俄罗斯 的现实主义戏剧艺术,在剧院创作的实践 基础上创立的现实主义演剧体系。
情节中,受到感染,产生情 定的距离,对剧情引发思
感
考,得到理性的总结。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欣赏演员的个人表演
系
Three kinds of performance system
• 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自然的 产生情感和动作,再现生活,逼真生活的 写实表演,存在“第四堵墙”,演员进入 “无我之境”。
戏剧概论笔记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
戏剧可分为:——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二元格局,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音乐剧-34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第三部分:从题材选择的不同区分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舞台上.2):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不能虚构。
表演学概论大题目复习题
1、为什么说戏剧是综合艺术?它的五大要素是什么?答:因为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已经创造并从分类上认识到了十种艺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广播。
五大要素: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
2、戏剧的文化意义何在?答:娱乐与审美;等级与平等,冲突与和谐;现实与理想。
3、为什么要对戏剧进行分类?答:因为没有对戏剧分类的科学的把握,就不可能深入认识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只有通过分类研究,才能具体掌握每一种戏剧的根本特征;戏剧分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戏剧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及其演变的历史——文化轨迹。
4、有哪些戏剧分类方法?答:从戏剧的国别性,民族性;从戏剧的时代;从舞台表演的媒介及其所涉及到的艺术要素;从戏剧的情节构成方式;从戏剧所表现的题材;从剧本的作者;从该剧所追求的目的;从该剧的创作手法;从句中矛盾冲突的性质与人物命运的结局所反映出的审美范畴。
5、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答:语言艺术——文学(听觉的艺术),声律的艺术——音乐(时间的艺术),形体的艺术——舞蹈(视觉的艺术),创造的艺术——美术(空间的艺术)。
话剧: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舞剧:表演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木偶剧: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
木偶剧分:托棍木偶,提线木偶和手套木偶。
哑剧:演员表演艺术的单项变体。
6、悲剧,喜剧,正剧各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悲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是强有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
看重死,假定人生在世都不免一死。
悲剧精神具体表现:严肃的情调;崇高的境界;英雄的气概。
喜剧是模仿低劣的人。
滑稽是喜剧最明显的外部特征。
看重生,假定是那个命是永恒的,死亡不过是一场梦。
喜剧精神具体表现:轻松活泼的情调;豁达乐观的胸怀;追求自由的精神。
正剧的基本特征:是更加生活化的戏剧;是题材来源更加广阔的戏剧;是更加个性化的喜剧。
因为正剧要求从总体上写人、写人性、写人的个性、写人的性格的丰富复杂性,他需要更多的技巧,知识,严肃性和思想力量。
戏剧概论重点笔记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
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
戏剧可分为:——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34、,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
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第三部分:从题材选择的不同区分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舞台上。
2):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不能虚构。
两类:以人物事迹为描述对象的传记性纪实剧和事件过程为描述对象的报道性纪实剧。
旦角审美·性别意识·文化透视(一)
旦角审美·性别意识·文化透视(一)西方戏剧仅仅要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东方戏曲则进而要求演员、行当、角色三位一体,行当是戏曲表演者完成角色创造时必不可少的手段。
作为汲取多种因素的大综合性艺术,中华戏曲讲程式,分行当,以独具特色的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化表演吸引着观众,成就着民族化风格。
从性别研究(genderstudies)研究东方戏曲和女性文化的关系,对二度创作中以旦角艺术为主的“女角与行当”问题尤其不可忽视。
(一)走俏的旦行艺术古往今来,塑造在东方戏曲舞台上的女性角色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总体上行当归一,这就是“旦行”。
作为戏曲行当中女性角色扮演的统称,“旦”之得名由来是迄今仍在探究的戏曲发生学课题之一。
从表演实践看,其在戏曲大成于宋元之前即已产生,由来不可谓不古。
任二北先生不同意王静安《古剧脚色考》关于旦之晚出的观点,就曾细心爬梳史料提出反证:“在我国戏剧史上,以现有资料为限,应着明旦之为戏,已具重点凡七事:始见于汉民间胡妲之‘戏倡舞像’,次见于魏废帝时之为‘辽东妖妇’,次见于南齐东昏侯之‘作女儿子’,次见于初唐之所演合生戏,次见于盛唐朝野之演悲旦《踏谣娘》,次见于中唐上下之演‘猥亵之戏’,次见于晚唐之所谓‘弄假妇人’,——一线贯注,脉络分明。
脚色之名始见于何时,为一事;若脚色之实始于何时,乃另一事。
”(1)有如女性形象是戏曲文学中创作者和接受者关注的焦点,旦行也从来是舞台表演中不让于(甚至超过)生角的主要行当之一,成为东方戏曲审美中一大亮点。
戏曲在艺术上成熟于宋元时期,而“中国戏剧之脚色,宋元以来,即以生旦为中坚。
”(2)女演员占群体数量优势的元杂剧舞台上多塑造正面女性,遂有跟“末本”并立的“旦本”流播世间;长于闺怨弃妇题材的南戏以“无一事无妇人”著称,虽说是生旦戏但往往以女角表演为戏中最煽情动情的看点所在。
更有研究者发现,从南戏算起,纵观中国戏曲音乐上千年发展历史,无论南腔还是北调,最早的声腔应属于女腔为先;即便是小旦、小生和小丑的三角戏中,也是以旦唱为主(3)。
演员如何创造与角色的共鸣
演员如何创造与角色的共鸣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共鸣是在演艺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能够真实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演员专业素养的体现。
本文将从角色研究、体验情感和技巧应用三个方面,探讨演员如何创造与角色的共鸣。
一、角色研究要创造与角色的共鸣,演员首先需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包括了解角色的背景故事、性格特点、目标与动机等。
通过研究角色的过程,演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并找到与角色共鸣的点。
1.1 角色的背景故事角色的背景故事是塑造角色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演员可以通过阅读剧本、与导演的交流等方式,了解角色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等信息。
演员可以尝试回忆与角色相似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建立起共鸣。
1.2 角色的性格特点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包括外在表现和内在内心。
演员需要通过解读剧本和与其他演员的互动,确立角色的个性特点。
通过思考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演员可以寻找到与角色共鸣的情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复杂性。
1.3 角色的目标与动机角色的目标与动机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理解角色的目标与动机,演员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演员可以思考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目标和动机,从而找到与角色情感共鸣的点,使演绎更加真实可信。
二、体验情感演员创造与角色共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体验角色的情感。
要想将角色的情感真实地体现出来,演员需要从内心深处寻找与角色情感相似的经历或情绪,并通过情感转换技巧将其应用于角色表演中。
2.1 内心情感的感知演员可以通过沉浸自己在角色所处的情感环境中,从而感知到角色的情感。
通过自我观察和体验,演员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角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共鸣。
2.2 情感的转换技巧演员需要善于利用情感转换技巧,将个人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进行转化。
这可以通过换位思考、与其他演员的互动等方式实现。
通过感知和理解角色的情感,演员可以创造出与角色共鸣的情感表演,触动观众的内心。
试谈演员与角色的矛盾与统一
36试谈演员与角色的矛盾与统一张煜晴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摘要:演员与角色是一对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演员作为创作主体的同时也是创作工具。
演员的表演过程就是在塑造角色,二者时而合二为一,时而相互分离。
本文在统一性,矛盾性与协调性三个方面分析,厘清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演员;角色;矛盾统一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几千年来一直发挥着她无与伦比的魅力,使观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痛哭流涕。
前人早已对戏剧做了如下简短而精悍的定义:“戏剧是以人为表现对象,用动作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
”根据此定义,演员与观众是构成戏剧的最主要,也是必不可缺的两个要素,因此,戏剧表演艺术的属性决定了演员与角色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演员既是创作主体又是创作工具。
这时,厘清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就成为了一个优秀演员的必经之路。
一、演员与角色的统一性人们常用演得“像不像”来评价一个演员的艺术水平,此处所谓的“像不像”即是观众对演员塑造角色的审美要求。
在塑造角色时为了达到“像”,首先要做到的是外形的“像”。
如果让一个身材羸弱,声音清脆的男演员去饰演仇虎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在同一个舞台上,让演员用鲁贵的形象念出周朴园的台词或许只会制造笑料。
因此,演员需要在外形上尽可能的贴近角色。
因为他饰演的可能是一个和自己的性格、出身、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
其次,演员在塑造角色时,需要探究角色的内心世界。
俗话说“形似容易神似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演员在接到一个角色的时候需要作人物小传。
他需要知道,他所饰演的这个角色的出身、经历,从这些细节去分析角色所作所为的来源。
越好的剧本给演员的创作空间越大,说的就是在分析角色时给演员的空间。
越好的剧本把角色写的越深刻,对于演员来说,可深挖的东西也就越多。
如果剧本本身在创作人物时就不符合逻辑,那很难让演员去真实的分析角色,更谈不上深挖角色。
“真听、真看、真感受”是用以形容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的要求,而此处的“真”即为真实。
演员与角色间的矛盾与统一
我们 就要 秉着认 真积极 的态度去 学习它研究它。要像对待其 它
正是 因为表演艺术 创作的特殊 之处是其创 作者 、创作工
学科 一样 既要有 感性的认识也要 有理性 的认 知。无论是 舞台上 具 、创作 结果都是演 员本 身的原 因,所 以演 员和角色之间有着
的戏剧表 演还是镜 头前 的影视表 演 ,表演艺术就 是演 员依据剧 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演员和角色之间肯定有矛盾的地方 ,也
分 了 ,但 是 我 们 也 不排 除在 手 术 过 程 中会 出现 因病 人 本 道了演员进行 艺术创作就是依 据剧本提 供的剧作形式在 导演
身 突然的生理变化而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
的指导下进 行二度创作 ,塑造 出真实 的、典 型的、富于鲜 明性格
【关键词 】 手术 ;软 化矛盾 ;想象和体验 ;筛选与缝 的人 物形 象。那么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这
作 家所提 供的文学形 象 ,在导演 的指导 下进 行二度 创作 ,最 终 肯定有统一 的必要 ,所 以演员完成人物 形象的(下转第 85页 )
(上接 第 83页 )榜。魏晋绘画 的品鉴 ,常常是 以山水 景物之 美 之从娱神的道德教化 的实用功能朝娱人的审美艺术功能转移。 来做 比拟 的 ,那 么 .乐舞 当中则 是借助道具 来展现 更高艺术色 魏晋人对美的极度敏 感和强烈追求 ,反映了审美意识形态在这 彩 的舞蹈形 象。这种 以物衬我 ,突出的是“人”的形象神采 、个 性 一 时期真正觉醒和兀然崛升。魏晋南北 朝不愧是是 中国舞蹈史
才情 之美 ,属古代社会 美发展 的一种较高级 、较 成熟 的形态。虽 上促进舞蹈艺术发展 成为一种成熟 的、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
然 此 时 的物 与我 之 问 尚未 完 全 达 到 两 忘 俱 一 之 境 ,但 道 具 显 然 重 要 时 期 。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
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
戏剧可分为:——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34、,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
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第三部分:从题材选择的不同区分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舞台上。
2):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不能虚构。
两类:以人物事迹为描述对象的传记性纪实剧和事件过程为描述对象的报道性纪实剧。
浅论表演创作中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
浅论表演创作中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作者:吕珍珍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8期摘要:角色的想象生活和演员的创作生活同时地、保持平衡地并进,从而结合成“演员—角色”的统一体—形象。
一切表演艺术的创作中都要掌握好“角色中的自我,自我中的角色”的辩证统一,表演艺术的奥秘就在于使演员和角色和谐统一。
关键词:保持平衡;结合;辩证统一第一节生活与表演的含义1、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
包括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
2、表演是一种通过演员的演出完成的艺术。
角色是演员通过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塑造出的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加入演员自己的创作,塑造出真实的、富于鲜明人物性格的形象,最后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
3、表演和生活的关系表演与生活是相互影响的。
首先,表演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生活进行评价;在表演中,我们揭示生活的意义,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使观众从中去领会人生的真理,对观众的生活产生影响。
这是表演对生活的作用。
其次,舞台上的演员、道具、场景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在排练过程中,很难有较长的时间深入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演员要在日常重视生活的积累,以便在进行角色的构思时,可以从生活记忆中去获取所需素材。
4、演员的主观作用在角色的构思中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它表现在演员对剧本所反映的生活。
演员作为第一自我,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面对剧本时,往往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对剧本的分析评价。
演员主观上的作用,体现在角色构思的过程中。
在演员创作角色时,创作的好不好,和演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二节自我的含义表演中的自我指的是表演中的自己。
《最后的瞬间》里面的诺埃米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由于受骗后怀孕,使得她受到家庭的遗弃,最后无奈沦为妓女。
演的那一段是她在寒冷夜晚的街头流浪,无家可归,几乎有些神经不正常,在路上捡人家丢下的烟头来抽,她要不停的走,来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但没有人能在这个时候来把她救出这样的境地,从性格和成长经历来看,我与角色是很不相同的,她的台词中“那些摆满鲜花的祭坛,听神父讲那些结合的话”这些话都从中表明了她依然是很天真和充满幻想的,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开始喜欢这个角色,再延伸到后面她的经历,知道了她的无奈和可怜,所以开始从前期不喜欢这个妓女到后来的同情她,再到后来能够理解她并且爱上了这个角色,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我想让人们都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想为她辩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 爱 ,是 每个 评弹工作 者值得 欣慰 和宽怀 的 。当前 中央提 己的 艺术风 采充分 展示 ,充 分彰显 。我 近年来 与多位 著名 出 科学发展 观 ,更加 注重 城市建 设和 文化 事业 的协调 发 演员 的联袂 合作就 十分愉 快和谐 ,使我 学到 了很多 东西 ,
展 ,为一评 弹 _事 业 0进 一_步 繁荣发一展 营 造了_极 其有_利l 的 机_遇 . 。 对于 提高 自『己一的 艺_术水 准 方_面。得^益匪 浅。 。三是珍一惜 自己。
在戏 曲舞台上摸爬滚打了近 2o年的我 ,在舞台上塑造 了不少 的人物形象 。但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型古 装 锡剧 《三试浪荡子》中贾金龙这 一角色。从 接到这一角色 开始 .我就有 一种创作 的欲 望与冲动 ,通过 阅读 剧本 ,我发 现这不仅是一个古代与现 代有机结 合 、对现 实有较好教育 意义的好剧本 .最关键的是给予演 员在人物表演上充分的 发挥空 间。贾金龙这一人物在现实生活 中有本可依 、有根可 寻 ,现实生活中“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例子比比皆是 。随着排 练 的不断深入 ,通过仔细阅读剧本 ,我一 步步寻找角色人物 心路 。构思人物创 意 ,掌 握人物 内心与 外形的有机 结合 ,调 动我所有的生活积累和 艺术积累 ,尽 可能地把 角色与 自己 的距离 拉近 ,使得 角色和 自己融 合 ,逐 渐地一个有 血有 肉 、
一ll — h0
有爱有恨 、生动鲜活 、神形兼备的舞 台形象 才得以呈现在观 众 面 前 。
融 入 不 同 的 角 色 中
不 同的情境 、不 同的角色 ,要求演 员将 不同的 自己融入 其 中。例如《珍 珠塔 》中方卿的“跌 雪”和《三试浪荡子》中贾 金龙 的“跌 雪”,就有很大 的不同 :方卿在雪 地中演唱 “一 夜 功夫大雪飘 ”是 因为遭姑母羞 辱负 气而为 ,而贾金龙 在雪地 中演唱“漫天大 雪遍地盖 ”是被其父赶出家门 、流落街头 。所 以我在扮演方卿演唱“跌雪 ”时是让 自己沉 入方 卿遭受羞辱 后的情境 中,这样表达 的深沉委婉 、柔 中寓刚等种种 人物思 绪 .就 充分传递 了奈 人咀 嚼的世态 炎凉 ,刻 画了角色威武不 可屈 、富贵不可淫的秉性 。而我在扮演贾金龙演唱的“跌雪 ” 中则体会到了深沉凄凉的感觉 ,充分领 悟到身为贾金龙“当 初有 家家 不归 ,如今想家 家难 回”的悔恨心情 ,因而表达 出 的 “彬彬腔 ”也有着不一样的演唱方法 、不一 样的表演手段 。 演员一旦把 自己放 进了角色中 ,同时让 角色活在 自己心 中, 在角色身上投入 自己全部的情感 ,就能将角色所赋予 的涵 义传达得淋漓尽致 。
当今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观众对艺 术的要 求也越 来越高 ,作为一名 艺术 工作者 ,要勇 于面对挑 战 ,刻 苦进行 艺术再学习 、再提高 、不 断丰富艺术 的表演手段 ,进 一 步深刻认识让 自己融入角色的重要性 ,不断积累生活和 艺术实践经验 ,浓缩到所创造的人物形象 中去 ,体现我们表 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加强 自身修养 ,成为观ONG I演 员 沙 龙
一 谢 志刚
让 演 员 与角 色 合 二 为一
多年的戏 曲舞台生涯 ,使我感受最深 的就 是 ,想让舞 台 人物形 象深入人心 ,演 员要学会让 自己融入角 色 ,使 自己和 角 色 合 二 为一 。
拉 近 角 色 与 自 己 的 距 离
评弹也 成为城 市文化 发展 的一道 城市 景观 。因此 我们 耍 评弹事 业的繁 荣复兴 ,评 弹演 员的社 会地 位和艺 术声 誉 倍加珍 这来 之不易 的机遇 ,趁势 而上 ,为开 创评 弹事 业 与 日俱 增 ,评 弹演 员越来越 受到 社会 的尊 重和听 众 的关 建 功 立 业 。二 是 珍 惜 阵 地 。随 着 评 弹 事 业 的 振 兴 和 文 化 产 爱。要珍 惜领导 、社会相 听众对 我们 的关心 爱护 ,不辜 负 业的迅 速崛起 ,一 批设施 先进 ,品位高雅 的书 场相 继落 成 他们 的殷切 希 望 ,更加敬 业 爱 岗 .更加 谦虚 谨慎 ,更加 勤 启 用 ,社 区书场 ,街道 书场 ,企 业书场 也陆 续推 出 ,使 评弹 奋 实践 ,全 身心 地为 听众 服务 ,为社 会 奉献 更精 彩 、更 健 最 主要最 基本 的演 出阵 地不 断巩固壮 大 ,而且 轮 资排辈 . 康 、更 有品 位的艺 术佳作 。要注意 学习 ,不 断充 电 ,吸收知 市场垄 断的状况 已基本 扭转 ,电视书场 ,广播 书场 等现代 识 ,提 升 自身的文 化品位 和综合 素质 :要 更加 注重 人物 的 传媒手 段 日益 丰富多彩 ,也 为我们 评弹 演员 提供 了艺 术 刻画描 摹 ,注重 唱腔 的运 用熨 贴 ,注 重 形象 的整 体 完 美 : 的广 阔平台 。目前 而言 ,只要肯 吃苦 ,肯演 出 ,不愁 接不到 要加 强与 听众 的交流 沟通 ,虚心 听取 听众 的反响 意见 。诚 码 头 ,不愁进 不了 “主流书场 ”,这 对青年 演 员来说是 莫大 恳接 受听 众的点 拨批评 .台上 台下融 为一体 ,书场 内外演 的福祉 ,务必 要把 握 好机 会 ,在 勤学 苦练 的 基础 上 .使 自 学桕 长 ,提升 整体 品位 ,争 当名家 响档 。
我们戏 曲演员在表演创造人物时 ,除 了传统 的程 式外 , 还必须尽 可能多地接近角色 ,接近人物 ,这样才能使所扮演 的角色有血有 肉有活力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看头 ”。戏 曲是以演员与观众 之间直接交流感 觉为手段 的特殊艺 术 , 演出过程 中观众只看见角色看不见演员 ,演员在舞台上的 一 招一 式 、一个身段 、一个造型 ,仅仅是外部形象 ,而往往真 正打动观众 、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是要通过演员所表现 出 来的剧 中人物的种种心理现象 ,即演员的 内在功夫呈现在 观众面前 ,即是让 自己融入角色 ,甚至是变成 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