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争中获得新生--试论《简·爱》中简爱的反叛性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抗争中获得新生

——试论《简·爱》中简爱的反叛性格内容摘要:《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同时简·爱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光辉的女性形象,与一般的传统女性不同的是,她外表平凡,身份低微,但却具有极强的自尊,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反抗的精神。本文主要从原作出发, 根据简·爱的不同时期的经历来分析其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字:简·爱叛逆自由反抗精神独立

一个身材瘦小,相貌平平,无金钱和地位,却有着不平凡的气质和非常细腻丰富情感世界的普通女性,在生活的磨练中,抛弃了女性天生的娇柔与懦弱,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在表兄的残暴虐待面前不甘心受辱,而是据理力争。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始终如一没有低头;在魔鬼般冷酷的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折磨下,也未曾表现出任何恐惧,而是从容、独立、坚强的活下来。并最终通过屡次与命运抗争,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它的那种不可抗拒的美感使得成千上万的读者为之倾倒。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驱使人们捧起这本书,细细翻阅,思想为之深深感动,心灵也为之深深震颤。这部带有自转色彩的作品,融入了作者强烈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塑造了一位思想独立的女性简·爱并讲述了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为女性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成为历代女权主义者前进的航灯。

《简·爱》的成功在于其在英国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一个虽相貌平平,但却敢爱敢恨、倔强纯正、富于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作者被英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艾伦·莫尔斯赞誉为“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写作的先驱”。夏洛蒂·勃朗特在对女主人公的形象设计中,溶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倾注了自己对有人格尊严的女性的理想。作者笔下的简·爱崇尚理智、忠于理想、富有理性。

可以说,《简·爱》这本书是作者本人的人生写照。书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大量心理描写的运用,故事细节的完美组织以及人物情感的逼真流露都使得小说中所描写人物的可亲、可信度极高。这无疑主要得益于作者在创作简·爱这个女性形象时,揉入了大量自己的人生经历,简·爱的性格中有许多作者本人的特质。主人公童年寄人篱下的不幸生活是作者幼年丧母经历的真实写照。夏洛蒂的童年

是在偏僻闭塞的英格兰北部度过的,在她五岁时母亲就由于患癌而去世。洛伍德学校的勃洛克赫斯特牧师对学生那种“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非人道虐待,直接来自夏洛蒂幼年时在科恩桥学校的亲身经历。因为家境贫寒,身为乡村牧师的父亲将夏洛蒂和她的姐妹们送到专门给福音派牧师的女儿们办的慈善学校——科恩桥学校,去接受教育。这就是书中洛伍德学校的原型,正如书中所写,在科恩桥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粗暴冷酷的教育方法折磨的双重折磨下,两个姐姐相继夭折。父亲急忙将夏洛蒂和艾米莉接回家中。《简·爱》中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海伦即是以她的大姐玛利亚作为原型。作品中对家庭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及对它所处的社会地位的深入描写也来自于夏洛蒂本人的经历。夏洛蒂本人的第一次恋爱经历——与一已婚男子的感情纠葛也给小说对简与罗切斯特的情感历程的描写带来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除了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有外部环境的设置,包括桑菲尔德的美丽景致也让人想起作者蜗居的乡村。而简·爱本人相貌的平凡、才能的出众不正是作家本人的最真实写照吗?因此很多评论家认为《简·爱》这部小说带有自传体特点。正是因为它的自传性特点,它的描写愈发显得真实、自然;感情真挚、细腻,能紧紧抓住读者,打动读者。正是如此,1847年《简·爱》的问世才能一举成名。本文主要从简爱不同时期的经历出发,来分析其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光辉的女性形象,按照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行为规范,简·爱完全可以算作是一个另类,她外表平凡、身份低微,但却具有极强的自尊、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反抗的精神。因此自出版以来,《简·爱》被赋予了极强的女权主义色彩。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反映在她不断抗争人生经历之中。纵观简的一生,数次反抗,每一次反抗都意味着一次进步。最终,简在抗争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纵然如此,笔者认为,简·爱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这个女人生性倔强、不断抗争。虽然她的抗争之路不乏一些无奈之举。但这种无奈之下表现的是一个不甘于宁静的心和强大的勇气。而在这抗争的背后,是一个思想成熟、理性的女人的成长。这部作品不仅控诉了维多利亚时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歌颂了女性的优越, 还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女性的天然情感。不同时期,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无论褒贬,女主人翁简·爱的不甘向命运妥协的特质促成了作品的价值。她敢于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憎之情,希望被爱,也渴望去爱人;她反抗束缚,追求自由、独立,寻求爱情,同时也努力不被爱情束缚,捍卫着自己的人格尊严。

简·爱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可按照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分为四个部分。盖茨海德

和洛伍德的童年生活是她叛逆个性的形成时期;毅然离开洛伍德,抛弃寄宿学校的教师职位,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求新的工作是她对自己人生轨迹作出的一次大的改变,这是她叛逆个性的发展时期;在桑菲尔德,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先生还有位被看管着的疯妻时,又作出了离开自己心爱的人的决定,这是她叛逆个性的成熟时期;最后,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又回到已经残疾的罗切斯特先生的身边,此举可以看作是她叛逆性格的最终升华。

第一次抗争:寄人篱下的童年叛逆个性初现端倪。

首先,简·爱被命运顺手抛在了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之中。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辱骂与毒打以及势利的佣人们的为虎作伥,等等这一切,并没有使她屈服。相反,她以弱小的身躯,作了令对手们胆战心惊的抗争!由于简爱父母双亡,所以被寄养在舅舅家中。成了心胸狭隘的舅妈眼中的一个累赘,而她的舅舅,这个将她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个有亲人的的人的重要角色——里德先生,从作品叙述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简·爱的生活之中。作为盖茨海德的原主人,里德先生应该享有绝对的权利,在他的庇护之下的侄女简·爱应该会受到小主人的待遇。然而,这样一个角色却过早的离开,在被关进红房子的时候,简不禁怀疑:“要是里德舅舅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

在舅妈家的寄居生活绝对是安静的,因为在被关进红房子之前,简是一个习惯忍受的人。这种忍受为简换来了短暂的、忍辱负重的安静。简·爱时常坐在窗台上,借由窗帘将自己遮掩起来,她不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她一个人翻阅比尤伊克的《英国禽鸟史》,沉浸在一个孩子懵懂的幻想世界中。然而,面对不讲理的表弟,简的天性决定了她是不可能永远忍受下去的。当有一天她不再忍受时,她的生活就不可能再安静下去了。面对表哥的无理取闹和虐待,她喊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非但如此,她还和表哥大打出手,“我的双手究竟干了些什么,我自己也不大清楚......”就这样,简·爱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以自己暂时性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对于简这样一个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孤儿,和自己的“主人”,约翰表哥的对抗是不可能就这样结束的,很快,她被关进了已故里德舅舅的卧室,也就是红房子。

红房子中简·爱的思想是复杂而多变的,她思考中要出逃、要抗争,她怀疑自己的平庸和忍让造就了现在的她,最终,她深刻的认识到里德先生已经死了,这一认识使她从自怨自艾中醒过来,转而产生了巨大的无助感和恐惧感。这种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