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入口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城镇公园开放式入口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城镇公园开放式入口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城镇公园开放式入口空间景观设计初探作者:程燕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放式城镇公园成为居民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

城镇公园出入口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区域,是城镇公园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城镇公园入口空间主要指构成公园入口的一系列相关的空间组成的空间序列。

关键词:城镇公园;开放性入口;景观设计一、背景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情况下,人们有闲暇去享受工作之外的轻松时光。

城镇中迫切需要开放的空间来支持日渐普及的休闲活动,开放式城镇公园就是在这种需求之下产生的,并成为居民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

随着几年前“还绿于民”的政策导向,城市中大部分原有收费公园破墙透绿,免费对市民开放,直至目前,我国城镇公园基本以开放式面目呈现。

开放式入口空间作为空间的界定与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整个城镇空间的感受,揭示某种文化内涵,表达深层次的象征,满足人们对地域感、空间感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城镇公园出入口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区域,是城镇公园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入口空间是沟通公园内部与外部的桥梁,它借助一系列建筑构成元素与绿色植物、水体等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采用各种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出一个引导交通流线、展示公园特征的场所,亦与公园内部保持着有机联系。

目前,在城镇公园开放式出入口方面的研究探索不够深入,而且缺乏解决城镇公园入口问题的一套完整思路和可行方案。

通过大量的调研可以发现,许多城市公园的开放式入口设计都不能很好地表现空间的魅力与内涵,在空间尺度、流动速度和心里适应性等方面没有深入地、定量地研究,也没有较细致地考虑到人与空间的关系。

三、城镇开放式公园入口空间属性与构成分析1.开放式城镇公园的概况。

城镇公园是城镇中供人休憩游览的园林,是专门用于公共消遣和娱乐的。

中国大百科(建筑、城市规划、园林)定义公园的概念是:城镇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公园入口案例分析

公园入口案例分析

公园入口案例分析公园入口是连接公园和城市的重要接口,是人们进出公园的主要通道,也是公园给人们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

因此,公园入口的设计对于提升公园形象、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公园入口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功能设施。

首先,空间布局是公园入口设计的基础,它关系到人们进出公园的流线以及视觉效果。

一个好的入口布局应当能够方便人们进出公园,使得人流能够顺畅流动。

布局应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过于繁杂的道路和建筑物。

此外,入口的位置也需要考虑周边交通情况,尽可能选择靠近主要道路或公共交通站点的位置,方便人们的出行。

其次,景观设计是公园入口的核心,它能够通过美丽的景观和独特的设计为人们创造愉悦的入口体验。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利用植被、石头、水景等自然元素来打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植被可以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增加入口的自然气息;石头可以被用作景观雕塑或座椅,既美观又实用;水景可以通过喷泉、小溪等形式来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此外,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在入口处设置艺术装置,如雕塑、壁画等,以增加艺术的氛围和趣味性。

最后,功能设施是公园入口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于提供便利和服务至关重要。

入口周边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座椅,供人们休息和等候;同时还需设置垃圾桶、厕所等基础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此外,可以根据公园的定位和特点,在入口处设置一些特色设施,如自动贩卖机、小吃摊等,为游客提供额外的便利和选择。

另外,安全设施也是不可忽视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游客的安全。

总之,公园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功能设施三个方面。

合理的布局能够确保人流的顺畅流动;精心的景观设计能够为游客创造愉悦的入口体验;完善的功能设施能够提供便利和服务。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能够打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公园入口,提升公园的形象,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公园入口空间设计要点

公园入口空间设计要点

公园入口空间设计要点公园入口空间是公园形象展示和游客体验的重要区域,其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以下将详细介绍公园入口空间设计的要点。

1. 入口标识入口标识是公园入口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指示和引导的作用,还能够展示公园的形象和特色。

因此,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标识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和易于识别的元素,如公园名称、图标等;* 标识的色彩和字体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过于突兀;* 标识的位置应醒目且符合游客的视觉习惯,以便于游客在远处就能看到。

2. 入口路径入口路径是游客进入公园的必经之路,其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路径应平整、宽敞,满足游客通行和停留的需求;* 路径两旁的景观应与公园主题相呼应,营造出良好的第一印象;* 路径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指引游客进入公园内部。

3. 通行空间通行空间是游客在入口处进行通行和集散的区域,其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空间应宽敞、明亮,满足游客通行和停留的需求;* 空间的景观应与公园主题相呼应,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空间应有足够的休息设施,如座椅、亭子等,以便于游客休息。

4. 景观元素入口空间的景观元素是营造公园氛围的重要手段,其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元素应与公园主题相呼应,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元素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和易于识别的元素,如雕塑、花坛等;* 元素的位置和排列应符合游客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需求。

5. 信息展示信息展示是向游客传递公园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信息展示应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信息展示的位置应醒目且符合游客的视觉习惯,以便于游客在远处就能看到;* 信息展示的内容应包括公园的介绍、活动信息、地图等。

如何做公园大门入口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做公园大门入口建筑方案设计

公园大门入口建筑方案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功能。

公园大门入口作为公园的门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引导人们进入公园的第一印象。

因此,公园大门入口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城市风貌,还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体验和使用需求。

二、设计原则1. 结合环境:公园大门入口的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协调共存,既要体现公园的自然特色,也要彰显城市的现代气息。

2. 强调功能:公园大门入口是人们进入公园的重要通道,因此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需求,便利性和舒适性要放在首位。

3. 突出特色:公园大门入口设计要有独特的特色,可以是线条流畅的现代建筑,也可以是古典风格的庄重气派,但要与公园整体风格相协调。

4. 注重安全:公园大门入口是人们进出公园的必经之地,设计上要考虑到人员流量的集中和安全问题,确保人们的出入顺畅和安全。

三、设计内容1.建筑外观设计公园大门入口的外观设计应该简洁大方,体现现代感和城市气息。

可以采用现代建筑的流线型设计,符合大众审美,也可以融入一些古典元素,增加建筑的庄重气质。

建筑的墙体颜色可以选用淡雅的色调,如浅灰色或浅蓝色,与周围环境植被相互映衬。

2.入口设计公园大门入口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人们进出。

可以设置数个入口,分别为行人、自行车和汽车通道,便于不同交通工具的进出。

门口可以设置警示标识和提示牌,引导人们有序通行。

同时,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一些花草装饰,增添景观效果。

3.标识设计公园大门入口的标识设计要清晰可见,方便人们找到入口。

可以设置高大显眼的标识牌,上面标注公园名称和进入方式。

标识牌的设计可以采用立体字或灯光效果,增加视觉冲击力,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到。

4.围墙设计公园大门入口的围墙设计要考虑到安全和美观的问题。

围墙可以采用简约设计,配以一些小窗户或花草装饰,使其既能保护公园内部安全,又能起到装饰效果。

围墙的高度要适中,不宜过高,以免给人一种封闭感。

城市公园设计方案

城市公园设计方案

城市公园设计方案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载体。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创新、便利且具有生态友好特点的城市公园设计方案。

1.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的理念是“回归自然,创造绿洲”。

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将公园打造成一个绿色的天堂,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空间规划(1)主入口:公园主入口设计宽敞明亮,配备便捷的通道,方便市民进出公园。

同时,设置信息中心,提供公园导览和活动信息。

(2)主要景区:公园内划分为多个景区,例如花卉展区、湖泊游览区、儿童乐园等。

在每个景区设置休息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方便市民的休憩和观赏。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在公园内设置宽敞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同时提供健康的锻炼方式。

(4)休闲广场:设计宽广的休闲广场,可以进行集体活动、交流和娱乐,提供市民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5)植被景观:精心设计植被景观,增加植物多样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

通过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植物,形成自然景观,创造美丽的生态环境。

3. 设施设置(1)休息亭和座椅:在公园各个角落设置休息亭和座椅,供市民休息、观景和交流。

(2)游乐设施: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市民的游乐设施,如儿童乐园、健身器材区等,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3)广播和音响系统:在公园内安装广播和音响系统,定期播放音乐和音乐会,增加娱乐氛围。

(4)厕所和洗手间:根据公园规模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间,保证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环保特色(1)节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并设立节水提醒和宣传栏,提醒市民珍惜水资源。

(2)太阳能发电:在公园内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公园提供清洁能源,并供应公园景区的照明和设施使用。

(3)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分类站点,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4)生态池塘:在公园内设置生态池塘,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为池塘周边的植物提供水源,形成自然的水景。

公园入口空间植物配植

公园入口空间植物配植

景观农业J I NG GU A N N O N GY E 园林建设公园入口空间植物配植文/兰 悦 吴子姮 贾绿媛(北京林业大学 100083)摘 要 现公园的入口空间是景观序列的重要节点,提供集散、引导、观赏等功能。

入口空间的植物景观赋予游览人群感官和心理的第一印象,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以陶然亭公园南门入口空间为例,探索其植物配植模式,并总结公园入口空间植物配植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入口空间;植物配植;陶然亭公园1 公园入口空间1.1 定义 公园入口空间是指进入公园入口的内广场区域,其是联系公园内部和公园周围环境的过渡性缓冲地带,是整个景观序列的重要节点[1]。

1.2 功能1.2.1 集散功能 公园入口是人流量大且集中的区域,要求有一定的开阔空间和休息座椅,以满足出入人群的聚集、交汇、停留等基本活动。

1.2.2 引导功能 公园入口作为游览活动的起始点,需要通过组织园林小品和植物景观等元素控制游览人群的视线,引导游览路线。

1.2.3 观赏功能 公园入口是整个公园的形象标志,赋予游览人群感官和心理的第一印象,要求美观独特,反映公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1.3 植物配植的意义 公园入口空间的植物配植模式应围绕以上提及的功能展开设计思路。

1.3.1 满足集散功能 可以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创造集散区域,使用冠大荫浓的庭荫树创造休息停留区域。

1.3.2 满足引导功能 利用观赏性高的园景树作为游览人群的视线中心,强调入口景观;利用植物材料,设计障景、漏景、框景、对景和借景等激发游览人群的游览兴趣;采用对植、行植等设计手法,组织引导游览路线和游客视线[2]。

1.3.3 满足观赏功能 植物群落的形态、质感可以柔化硬质景观的死板僵硬,其色彩、季相变化可以赋予入口景观时空变化,使之四季有景可赏。

2 实例分析2.1 公园简介 陶然亭公园坐落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1952年建园,全园总面积56.56 hm2。

园内西南部的“华夏名亭园”,占地10.00 hm2。

西安兴庆公园入口空间设计

西安兴庆公园入口空间设计

西安兴庆公园入口空间设计公园入口空间是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过渡空间,因而具有双重属性,既参与构成街道空间,进而形成城市空间的特色景观,同时又是公园空间序列的起始。

入口空间组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景观和公园的秩序,因而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

X区入口位于两条道路的交接处,车流量较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X区的入口设计中,最深处扇形分布的树池确定了广场的范围,广场两侧边缘利用景墙和花池将广场与两侧行车道路分开,形成人车分流,通过景墙的引导,将车辆直接引入口到停车场内。

使广场仅为游人驻足、休息而用。

从公园进出的大量人群在集中泄入到城市街道之前,也会被广场的宽阔空间分散,人流可以自然的融入到城市街道中去。

X区入口的设计中,铺装材料采用黄色与深灰色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景墙的设计上,采用黄色与褐色文化石的搭配,这种深浅的对比,使整个入口空间的风格统一,引导性强,整体空间附有一种时代的动感气息。

X区入口广场均采用花岗岩烧面铺装,设计上简洁明快,使广场整体性强,再通过景石与景墙构筑物的纹理,营造一个在不同视距都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空间。

无论是近距离欣赏,还是远距离印象,都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X区入口地面上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材质,明确了高程上的变化以及入口层层递进关系,并注意到了视觉焦点的运用,景石成为整个广场景观的序幕和醒目的标志,形成了视觉焦点,增加了空间的凝聚力,消除了视觉的单调乏味。

设计结语(1)入口设计注意总体布局入口是连接公园内外环境的桥梁。

游人通过公路到达公园入口,应在此对游人的心理进行调适,使游人从喧嚣紧张的环境中逐渐进入休闲放松的气氛。

通过安排好游线,使游人在入口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活动。

与城市的嘈杂环境隔离但不隔绝。

通过空间大小的对比,空间开合、曲折的变化,方向的转折,明暗的交替,将入口空间层层展开,成为公园环境的前奏.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恰当地表现出公园的主题和特性。

(2)入口设计结合公园入口作为公园总体环境的一部分,它的设计理念必须与这个公园的大致环境相一致。

世界各地著名国家公园入口设计案例

世界各地著名国家公园入口设计案例
大烟山国家公园
The 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美国业务最繁忙的公园 每年约超900万的游客 是美国其他任意一个国家公园游客游客人数的两倍 坐落于田纳西洲与北卡罗林那州交界处 公园中有世界上最好的落叶林,在这里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也保
持的很好
世界各地著名国家公园入口设计案例
The world famous national park entrance design case
世界各地著名国家公园入口设计案例
The world famous national park entrance design case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于1978年
世界各地著名国家公园入口设计案例
The world famous national park entrance design case
大峡谷国家公园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每年将近有500万游客 面积为2724.7平方千米。又称“科罗拉多
大峡谷” 1979年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锡安山国家公园
Zion National Park
锡安山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以色彩艳 丽的峡谷著称于世,1919年建成,面积为 6.07万公顷
每年多达250万名游客
入口 游客中心
世界各地著名国家公园入口设计案例
The world famous national park entrance design case
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该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

入口建筑

入口建筑
47单击添加大标题yourtext48入口附属建筑设计p98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51售票室售票室门卫室和管理室设计售票室设计售票室布局应考虑到大门出入口的环境状冴出入口广场的布局格式公园游人数量及交通情冴等不同考虑一般有两种方售票室与大门建筑组合成一体售票室与大门建筑分开设置成为独立在大门外的售票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入口建筑的布局P79
3.1 入口建筑的选址
(2).若园区入口处有水体与城市道路相隔,应在离入口建筑 最近处建桥相通,成为入口位置的最实际的选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入口建筑的布局P79
3.1 入口建筑的选址
3. 选址与园区的用地形状 园区用地形状一般分为四种,即矩形园区、方形园区、三
标志型景点入口建筑 景点入口建筑的标志功能常以特有的景点形象,表现
该景点的性质、内容与特征。在结合自然环境的地形地貌 的基础上,运用牌坊、碑石、山门、石栏或名泉古木等元 素,创造出朴素自然。个性鲜明、标志性强的入口建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入口建筑的作用和分类P70
入口建筑标志型功能的构成形式 第一,用小品建筑构成入口建筑的标志功能。 第二,利用自然山石或模拟自然山石构成入口建筑的
角形园区和任意形园区。 (1).矩形园区的入口建筑选址
矩形园区多在长方向设置或连续、或错落、或跳跃式的景 观,易形成长方向游客人流量增大的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入口建筑的布局P79
3.1 入口建筑的选址
(2).方形园区的入口建筑选址 方形园区可在四边均设置入口建筑,使游人分布均匀,在
结合主次景观位置的基础上,确定其中的主次入口建筑的选址。

T字型障景法公园入口设计说明

T字型障景法公园入口设计说明

T字型障景法公园入口设计说明T字型障景的布置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民族的封闭性与超稳定性思维注重内外有别,院与厅、室内外、堂内外皆需障。

广义地说,照壁、隔墙、屏风、帘子,以至盆栽、山石、幕布、水池、界牌等皆有障的作用,旧时府第内室前书牌“宾客到此止步”,皇宫大内前立石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也是障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讲究“景愈藏,意境愈大,景愈露,意境愈小,景园喜欢曲折含蓄,T字型障景恰好地完成了这个使命。

T字型障景表现形式:T字型障景又称“抑景”,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的屏T字型障景物均为T字型障景,主要为营造“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园林意境。

T字型障景按布置的位置分有3种:入口T字型障景、端头T字型障景和曲障。

入口T字型障景就是位于景园入口处,为了达到欲扬先抑、增加层次、组织人流、障丑显美等作用而设置的:端头T字型障景是位于景观序列的结尾处,希望游人有所回味,留有余韵,起到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作用所布置的:曲障是运用建筑题材,通常在宅园,往往要经过转折的廊院才来到园中,叫做曲障引。

依使用的材料分有影壁障、假山障、土丘障、树丛障、绿篱障、组雕障、置石障、建筑障等。

T字型障景作用及意义: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建立在传统的文化心态与文化熏陶的基础之上,带有东方文化的特色及审美意识。

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讲究含蓄、朦胧、模糊,虚、空、静、深纠。

审美时不喜欢一览无余,希望在审美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超越园林景观,从意象、精神、超然之境去领悟外界之形象,既所谓境由心生”和“心由境生”。

而园林景观中的T字型障景尤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激发审美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欲拨开景观的层层面纱以探究竟的冲动。

园林中常常利用T字型障景营造“路转溪头忽现”的景观效果来激发游人的审美情趣。

当人们通过一段曲折、封闭的行程,豁然开朗”的景色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视野为之一开,喜出望外,精神为之一振,确有一番新的喜悦,尤其是一些大园林常常采用这种办法。

公园设计说明

公园设计说明

公园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绿地,不仅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公园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周边有多个居民区、学校和商业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为了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特进行本次公园设计。

二、设计目标1、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2、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通过景观设计展现城市的历史和特色。

4、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园的使用体验。

三、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设计合理的步行道、休息设施和活动空间,让人们在公园中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和交流。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生态规律,采用生态环保的设计手法,保护和修复原有生态系统,增加植物多样性,提高公园的生态功能。

3、文化融合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使公园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4、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选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公园的运营成本,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体布局公园占地面积约_____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形状。

根据功能和景观特色,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入口广场区位于公园的主入口处,设置有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和宽敞的广场,方便游客集散。

广场周边种植了整齐的行道树,营造出舒适的林荫空间。

2、休闲活动区布置了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放松身心的场所。

地面采用柔软的塑胶材料,保证儿童和老人的安全。

3、景观湖区中心位置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周边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和花卉,营造出优美的滨水景观。

湖上架设了曲桥和亭台,供人们欣赏湖景和休息。

4、文化展示区通过景观墙、雕塑等形式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让游客在游览中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

公园大门

公园大门

第五章公园大门的设计园林大门是各类园林中突出、醒目的面貌.由于各类园林的性质不同,其大门的形象,内容,有很大的区别。

如自然风景区,城市小游园和城市公园的大门就迥然不同,城市公园大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一、功能与组成1.功能(1)集散交通组织引导出入口人流及交通集散,尤其表现在节假日,集会及国内大型活动时,出入口人流及车辆剧增,出入口需恰当地解决大量人流的集散、交通及安全等问题。

(2)门卫管理公园出入口除具一般门卫功能外,并具有售票、收票的功能.此外在可能情况下,为游人提供一定的服务,如小卖店、公用电话、照相、物品寄存等.(3)组织园林出人口的空间及景致公园出入口空间既是城市道路与公园之间的空间过渡及交通缓冲,又是人们游赏园林空间的开始.因此,在空间上起着由城市到园林的过渡、引导、预示、对比等作用。

(4)大门形象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公园大门是人们游赏园林的第一个景物,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形象体现出园林的规模、性质、风格等,其优美的造型也是美化街景的重要因素. 2.组成公园大门的组成,因园林的性质、规模、内容及使用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按目前最普遍公园类型,其主要出入口大门的组成大致有如下内容:出入口售票室及收票门卫,管理及内部使用的厕所公园出入口内外广场及游人等候空间自行车存放处小型服务设施,如:小卖部、电话、照相、儿童车出租处、物品寄存、游览指导等.二、设计要求:1.位置选择公园大门的位置首先应考虑公园总体规划、按各景区的布局、游览路线及景点的要求等来确定公园大门的位置。

由于公园大门的位置与园内各种活动安排,人流量疏密及集散,游人对园内某些景物的兴趣以及各种服务,管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所以,应从公园总体规划着手考虑大门位置。

其次,公园大门的位置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要与城市道路取得良好关系,要有方便的交通,应考虑公共汽车路线与站点的位置,以及主要人流量的来往方向。

同时,公园大门位置应考虑周围环境的情况,加附近主要居民区及街道的位置,附近是否有学校、机关、团体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等,都直接影响公园大门的位置的确定。

园林规划师需要了解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细节

园林规划师需要了解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细节

园林规划师需要了解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细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各单位纷纷建公园,铺绿地,修广场,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入口广场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形象标志,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作日益受到重视。

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对公园人口空间系统性的研究是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

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都是城满足人们对公园期望的重要部分,它是城市公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规划布局的开始。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

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利用植物作为高潮的要素有几点好处:可以弱化了硬质景观的僵硬感;由于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季节性,可做到季季。

还有景可观的自然景象;植物景观的塑造可以体现地域性和主题性。

希望创造出在追求它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交往与活动的发生,创造出好的城市总环境和人们交往的场所。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广场富有延伸感。

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

辅助以通廊、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

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植物的组合配置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八大要点及注意细节(文末附城市公园资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八大要点及注意细节(文末附城市公园资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及注意细节(⽂末附城市公园资料)图⽚来源:美国纳舒厄街道公园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及注意细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公园的景观规划和公园的景观具体设计两部分,它是以满⾜⼈们的多种现代城市社会⽣活需要⽽建设的或有意识改造的,以建筑、道路、⼭⽔、地形以及绿地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主要采⽤步⾏交通⼿段,具有⼀定的开放或封闭、融⼊城市或隔离于城市的公共场所,需要融⼊⼀定的社会⽂化内涵、⽣态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并且有⼀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1.城市公园区域空间设计创造“以⼈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地形地貌、⼈⽂历史、⾃然⼭⽔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

动、静结合,开闭相间。

营造多层次的⽴体绿⾊景观活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动空间。

利⽤⾼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花草,花坛坐凳、⼭⽯⼩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态化⽣态化、功能化功能化、景观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便捷化多样化。

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地形处理,控制在路⾯向上50cm 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图⽚来源:法国雪铁龙公园⼴州海上明⽉公园2.城市公园景区景点规划公园按照规划设计意图,根据游览需要,组成⼀定范围的各种景观地段,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成为景⾊分区。

由若⼲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称为景点。

景点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单元。

景区则是根据风景资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观赏需求⽽划分的⼀定⽤地范围,每个景区都可以成为⼀个独⽴的景观空间。

⼀般公园中均由若⼲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景点组成景区,再由多个景区组成公园完整的景观系统。

美国Miller公园加拿⼤Kinsmen公园 /101020_group_201864/detail40001713/3.公园园林建筑设计在公园绿地中,既有使⽤功能,⼜能与环境组成景⾊,供⼈们游览和使⽤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都可称为园林建筑。

园林公园规划设计

园林公园规划设计
根据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和功能需要,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 几个功能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 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等。
(一)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是公园中人流最集中的活动区域, 在该区内开展较多的是比较热闹、有喧哗声响、活 动形式较多、参与人数较多的文化、娱乐等活动。
区内的主要设施包括:俱乐部、游戏广场、技艺 表演场、露天剧场、影剧院、音乐厅、舞池、溜冰 场、戏水池、展览室(廊)、演讲场地、科技活动场 等。当然,以上各设施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大小、内 容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地进行布局设置。
一、综合性公园的主要活动与设施内容 二、综合性公园出人口的安排 三、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 四、综合性公园的景色分区 五、公园的游人容量 六、综合性公园中园路的布置 七、综合性公园中场地的布局 八、公园中地形的处理 九、公园中的建筑 十、给排水设计 十一、公园中植物的种植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观赏游览 (二)安静休息 (三)文化娱乐 (四)儿童活动 (五)老年人活动
(一)组织交通 (二)组织空间 (三)引导游览 (四)构成园景 (五)组织排水
(一)根据性质和功能分 1、主要园路(主干道) 2、次要园路(次干道) 3、游步道
(一)园桥 (二)步石 (三)汀步 (四)踏步
(一)园路的交通功能应从属于游览功能具有 (二)应有较强的装饰性 (三)应富于变化 (四)应与植物、地形、山石等共同组景
(四)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主要供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开展各种儿童 活动。据调查,公园中少年儿童占公园游人量的15%~30%; 这个比例的变化与公园在城市中所处位置、周围环境、居住 区的状况有直接关系,在居住区附近的公园,儿童的人数比 例较大,离居住区较远的公园则儿童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小; 同时也与公园内儿童活动内容、设施、服务条件有关。

公园出入口间距标准

公园出入口间距标准

公园出入口间距标准公园出入口间距是指两个相邻公园出入口之间的距离。

在公园规划与设计中,出入口间距的合理设置是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公园的使用效果和游客体验。

一、公园出入口间距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园出入口间距的定义主要是指两个相邻公园出入口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园的使用效果和游客的体验。

出入口间距过小,可能导致公园内部拥挤,游客无法得到舒适的休闲空间;出入口间距过大,可能会使游客在公园内的活动受到限制,降低公园的利用率。

因此,合理设置公园出入口间距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园出入口间距的标准规定在我国,关于公园出入口间距的标准规定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园设计规范》中。

根据规范,城市公园的出入口间距应根据公园规模、功能分区、人流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面积较小的公园,出入口间距可适当缩短;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出入口间距可适当加大。

同时,公园出入口应避免设置在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以确保游客出入的安全。

三、影响公园出入口间距的因素公园出入口间距的设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公园规模、功能分区、人流分布、交通状况等。

在实际规划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优化公园出入口间距的目的。

四、公园出入口间距对公园使用的影响公园出入口间距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园的使用效果。

合理的出入口间距可以提高公园的利用率,方便游客出入,提升游客的游园体验。

而不合理的出入口间距则可能导致公园内部拥挤,影响游客的活动和心情。

五、如何合理设置公园出入口间距1.根据公园规模和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出入口数量和间距。

2.充分考虑公园的人流分布,避免出入口过于集中或分散。

3.结合交通状况,避免将出入口设置在交通瓶颈或繁忙路段,以确保游客出入安全。

4.考虑公园周边的居民区和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六、总结公园出入口间距是公园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设置出入口间距,可以提高公园的使用效果,提升游客的游园体验。

在实际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公园规模、功能分区、人流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设置出入口间距。

主题公园设计规范及要求

主题公园设计规范及要求
魔幻山主题乐园:重庆市 九龙坡区 珍珠乐园:广东省珠海市
乐满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郑州世纪欢乐园:河南省郑州市 法国未来世界公园:浙江省杭州市(关
闭)、湖北省武汉市(在建)
中国(港澳台地区)香港 香港迪士尼乐园 香港迪士尼乐园
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大屿山 香港海洋公园:香港南区 澳门
澳门渔人码头:澳门新口岸 台湾
六福村主题游乐园:台湾新竹县 小人国:台湾桃园县
月眉育乐世界:台湾台中县 西湖渡假村:台湾苗栗县 化村:台湾南投县 剑湖山世界:台湾云林县
远雄海洋公园:台湾花莲县
美洲
美国
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加利福尼亚州安纳罕市 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Disney's California Adventure):加利福尼亚州安纳罕市
从项目开工到开园迎客最快只需要18个月。 开发建设:据悉,“中国愿景”的开发商是一个国际财团,其中包括一 家英国开发商、一名英国“奥尔顿塔”主题乐园(全球10大游乐园之一) 前老板以及数家来自中国的投资商。“中国愿景”项目占地面积达120英 亩,毗邻罗瑟谷郊野公园。该主题公园项目用地以前系一个名为“西部
3、交通条件,以方便客流自由出入
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的梦幻主题公园
一、世界上最大的游乐场——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二、东京迪士尼乐园
三、巴黎迪士尼乐园
四、韩国龙仁爱宝乐园
五、英国黑池欢乐海滩
六、丹麦哥本哈根蒂沃利公园
七、香港海洋公园
八、德国鲁斯特欧洲主题公园
九、加拿大奇幻乐园
十、西班牙萨鲁冒险家乐园
地坑”的煤矿遗址,自2001年后为罗瑟勒姆市议会所有。
预计:“中国愿景”总共将为当地市民提供580个工作机会,其中包括在 施工阶段的200个工作机会,以及项目落成后的380个永久性工作岗位。 项目审批:南约克郡罗瑟勒姆市议会指出,这个发展项目的审批“顶多 几个月”。因为该块项目用地原本就是计划用于发展娱乐项目的。如果 一切顺利,从开始施工到正式开门迎客,预计只需要18个至24个月的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入口空间设计
摘要: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是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过渡空间,因而具有双重属性,既参与构成街道空间,进而形成城市空间的特色景观,同时又是公园空间序列的起始。

入口空间组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景观和公园的秩序,因而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

本文以深圳市中心公园A区入口设计为例,对入口空间的尺度、空间序列、功能设置、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公园入口设计中的一些规律性。

关键字:深圳中心公园入口空间入口景观设计
1.深圳中心公园概况
1.1深圳中心公园
深圳市中心公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总面积约为126万平方米,整个公园被四条主干道路划分为五个园区,分别为A、B、C、D、E区。

公园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绿化面积,如同美国的中央公园一样,成为了深圳市的城市绿肺。

1.2 中心公园A区
中心公园A区位于深圳市振华路与益田路之间,总面积约为14.6万平方米。

在中心公园的五个区中,是使用率最高,景观设施最完善的一个区。

园区内设置有人工湖、健身场地、中心舞台、门球场等各种供周边小区住户活动的场地。

使人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在此进行戏曲、健身、跳舞等各种活动。

但随着使用人数的逐渐增加,园区内的各种场地及设施均已达到饱和状态,部分设施已经破损,因此需要对此进行全面的改造。

本文就针对A区入口空间的改造设计进行分析,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总结出公园入口设计中的一些规律性,使其更好的为市区内的人们服务。

2. A区入口空间的尺度分析
现状入口广场面积较小,空间显得拥挤,设计师通过合适的尺度,形成特殊的氛围,达到特定的精神和使用要求。

树池成扇形并较为密集的分布在广场最深处,形成一种半围合的布局,明确了入口广场的范围,中部由花池景墙构成,最前方利用置石的手法,突出入口标志。

设计时充分把握了人得尺度,通过地面高低、设施设置等对A区入口适当进行划分,将尺度层层缩进到与人的尺度相符合,形成了亲切宜人的气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A区入口广场最大宽度为45m,进深28m。

总体设计上简洁明快,以景
观轴线设置各级景观,突出了重点和序列的营造,以清洁的环境和和谐的秩序让人感觉到空间的扩大,缓解了人的心理压力。

3. A区入口空间的序列组织分析
3.1 入口节点分析
中心公园A区的主入口,采用了景墙与置石相搭配的设计手法,扩大入口广场的空间,成为空间入口序列的开始。

花池景墙在入口广场中除景观上的作用外,还可给游人以浏览方向的引导,以及供游人出入园驻足、赏景、等候和摄影之需。

这就在入口区营造了一个有活动可以发生的空间。

故入口区利用景墙与花池的结合,兼有景观及实用功能的意义。

3.2 入口空间序列分析
在古典园林中,凡借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手法求得含蓄、深沉的效果。

相应地采取措施施加引导与暗示,使人们能够寻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发现景之所处。

A区入口设计上,采用了传统造园中先扬后抑的做法,使人难以远望园区内的风景。

入口设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入口标志的景石,第二层为花池景墙,最深层为树池构成的树阵,通过层层引导,将游人引入到园区道路,经过婉转通道逐渐放开,利用开阔的人工湖做为透景引人入胜,使游人到达一个开敞的园林空间。

4. A区入口功能设计分析
A区入口位于两条道路的交接处,车流量较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A区的入口设计中,最深处扇形分布的树池确定了广场的范围,广场两侧边缘利用景墙和花池将广场与两侧行车道路分开,形成人车分流,通过景墙的引导,将车辆直接引入口到停车场内。

使广场仅为游人驻足、休息而用。

从公园进出的大量人群在集中泄入到城市街道之前,也会被广场的宽阔空间分散,人流可以自然的融入到城市街道中去。

5. A区入口视觉设计分析
5.1入口的色彩设计
A区入口的设计中,铺装材料采用黄色与深灰色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景墙的设计上,采用黄色与褐色文化石的搭配,这种深浅的对比,使整个入口空间的风格统一,引导性强,整体空间附有一种时代的动感气息。

5.2材料肌理设计
肌理是通过材料自身的质感及材料之间的搭配形成的。

不同的肌理可以烘托出不同的场所气氛。

设计时应根据不同视距有意识地进行肌理多层质感的设计,使在不同视距都有丰富的肌理效果。

材料纹理、色彩、光泽等质感的选择,要考虑到近距离的欣赏;相近材料的分割、搭配等处理,要考虑较远距离的视觉效果;面的大小、对比等则要考虑更远的景观印象。

A区入口广场均采用花岗岩烧面铺装,设计上简洁明快,使广场整体性强,再通过景石与景墙构筑物的纹理,营造一个在不同视距都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空间。

无论是近距离欣赏,还是远距离印象,都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5.3视距的分析
正常人清晰视距为25~30 m。

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一50 m。

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

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垂直视角分别为18°、27°、45°。

A区入口广场的设计中,游人位于广场入口看景石及景墙,视距为22m,水平最大视角为44°,垂直最大视角为20°,总体视觉效果较佳。

5.4视觉焦点的控制
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时刻要注意脚下的路。

向下的视野就更广。

对行人而言。

视野内出现最多的是地面。

地面的材质对人类知觉的影响非常大,人类通过触觉就能敏感的察觉到。

如果要进行区域划分,地面是最便捷的途径。

A区入口地面上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材质,明确了高程上的变化以及入口层层递进关系,并注意到了视觉焦点的运用,景石成为整个广场景观的序幕和醒目的标志,形成了视觉焦点,增加了空间的凝聚力,消除了视觉的单调乏味。

6.结语
实践表明,凡是尺度得体、植物季相美观、色彩和谐的环境设计,即使没有强烈的感染力。

也能使人感到舒适、和谐。

这种感觉就是大众普遍接受的审美的一般标准。

通过对中心公园A区入口设计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公园入口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入口设计注意总体布局
入口是连接公园内外环境的桥梁。

游人通过公路到达公园入口,应在此对游人的心理进行调适,使游人从喧嚣紧张的环境中逐渐进入休闲放松的气氛。

通过安排好游线,使游人在入口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活动。

与城市的嘈杂环境隔离但不隔绝。

通过空间大小的对比,空间开合、曲折的变化,方向的转折,明暗的交替,将入口空间层层展开,成为公园环境的前奏.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恰
当地表现出公园的主题和特性。

(2)入口设计结合公园
入口作为公园总体环境的一部分,它的设计理念必须与这个公园的大致环境相一致。

作为公园整体空间的第一序列,入口是景区空间序列开始的标志和引导段的起始。

在这一线性空间中,有选择地设置构筑物和自然物有助于强化内外空间的区别。

(3)入口设计结合城市环境
公园的入口空间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城市的生态环境、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园入口空间的小环境,而入口小环境的场所精神也必须与城市的文化相协调。

公园入口作为城市环境到公园环境的过渡,让城市的文脉在这一小环境中得以延续。

中心公园A区入口通过设置景石、花池景墙、台阶、树池完成了过渡空间的设计,通过掩映对比、若明若暗、相互兼容的手法使内外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进深感,使人感到进入另外一个领域,增强了空间的归属感。

(4)入口空间利用区域文化
在公园入口的设计中,要注重空间场所精神的建立。

场所的内涵要与公园特定的文化相协调,这表现在内涵要素的选择、立意上,以及要素的材料、色彩、质感、尺度等方面。

无论要素本身具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都要符合这一场所精神的要求。

入口体现的精神还要与所处区域和城市的文脉、历史结合起来,利用区域文化融入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增强人们的归属感。

总之,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公共的休闲场所,必须能够接受大量的人类“文化能量”,并把这些能量“贮存”、凝固”在公园的空间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
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公园设计》[加]艾伦·泰特著20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英]妮古拉·加莫里、雷切尔·坦南特编著200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英]西蒙·贝尔著200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