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网络身份5.0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保持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人而变化;我们对这个人是 一个东西,对另一个人又是另一个东西。同样,在自我中有一 些部分是仅仅相对他自己而存在的。(……)对应于不同的社 会反应自我存在着很大的多样性。(……)多重人格在某种意 义上是正常的。"70
在这个案例中,自我不仅得到了心理补偿,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 展空间。
第三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三种心态是借助角色扮演游戏重新创造自我。这
种心态的格言是:"你扮演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令人
联想到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效应。一些在真实生
活中不善于交际的人,在网络上却如鱼得水;在真实生
活中找不到女朋友的人,在"泥巴"中能与"心爱的女人"举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一、自我意识
★自我,本质上是一 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 社会经验。
★我们把自我分成生 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 社会的自我。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二、网络自我认同
(一)网络的生理自我 近似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 (二)网络的心理自我 (三)网络的社会自我 近似于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
行温馨的婚礼。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游戏全改变了自我性
格后的结果。这种创造自我的活动的结果是双重的:
一方面可能会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使参与者树立
起改变自我,开创美好生活的勇气;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参与者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
,而同时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更为消极的态度。
整合与分裂
在上述三种心态下,会产生一种平行 生活观:生命似乎是由许多视窗组成 的,真实的生活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视 窗而已。许多人一直在?泥巴",即便 是在与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也 会巧妙地安排他的化身入睡,让游戏 随后能够继续。像这样长期在在线与 离线之间跳来跳去,个体就会形成对 多个平行的自我的认同,这种平行的 视窗转换,使得扮演成为扮演者生活 的一部分。这使得一个问题变得尖锐 起来:这些平行的自我如何共存于一 个主体之中呢?对此,如果我们所取 的视角不同,可能获得整合与分裂两 种不同的结论,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 讨论。
有人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网上身份最终可以划归为真实身份的衍
生物。而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妨讨论一下网络中的性别转换
现象。
在所有的虚拟身份的要素中,性别是最令人关注的。几乎所有上网
聊天的人,都会忍不住寻问对方的性别,而对方的回答又是文字的,无
从验证。
在《生活在屏幕上:网络时代的身份认同》(直译名)一书中,雪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三、网络多元自我
多重自我及其认同
当人们谈到自我的时候,其唯一性往往不言 而喻。但实际上,在现代生活中,个人经常会通 过与多重经验相对照的多种行动逻辑,调动不同 的形象,在日常生活的多种活动场景之中恰如其 分地行动。由于这些形象所具有的性格、欲望、 兴趣、认同以及所利用的认知和情感的资源不同 ,打破了个人在时间中的连续性和空间中的统一 性,形成了所谓的复数的自我。换言之,网络空 间中虚拟身份的流动性导致了自我的多重化,这 使得多重自我的认同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性别本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即所谓社会性
别(gender)。又假使有一位女士在聊天室中以性开放的口吻说
话,网友们会怀疑她的女性身份──这不是他们所认同的女性。
电子情人案
值得指出的是,身份的透明 度是一个与技术情境密切相关 的问题,不同的网络社群对于 身份的透明度有不同的要求。 虽然网民对信任和欺骗并不如 真实世界中那么认真,在有些 情况下,人们依然难以容忍某 些欺骗。在著名的"电子情人案 例"中,身份的电子书写制造了 一个令当事人对网络社群的可 信度大感迷惑的骗局: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三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wenku.baidu.com
信任与欺骗
信任的获取在网络中有时是很困难的。例如,如果你想假冒
黑客或对高技术上瘾的"geek"将是十分困难的。但反过来,在网
络社群能够容忍和感到安全的范围内,获取他人信任或信任他人
往往并不复杂。无疑,当主体以电子书写的方式描述其身份时,
他所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虚拟某一个能够为社群所接受的身份。
得某种心理补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些人喜欢通过在"泥巴"中扮
演英雄而获得网友的仰慕与尊重;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理想和
愿望难以实现,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获得了补偿。例如:
一个叫马休的青年,母亲十分善良,但父亲因全心工作不顾家庭 ,而且酗酒并对母亲不忠,只是由于父亲在当地的地位,一家人表面 上还是维持和睦。马休在高中时追求一个女生,受母亲的榜样影响, 他自认为是女友的保护人和老师,女友拒绝他的帮助他就会大发雷霆 ,这使对方难以接受,感情告吹。苦闷中的他发现了"泥巴"。由于他 对真实世界中的父亲感到不耻,在"泥巴"中扮演了一位慈父;同时, 虽然真实生活中的女友拒绝了他的强制性帮助,但他在网上却成功地 扮演了助人为乐的侠士。在游戏中邂逅的一些女子希望他能够在游戏 中和游戏外的世界与她们交往,他每周要花十五至二十小时进行这种 令他极为满意的游戏。
利·特克(Sherry Turkle)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人在多人角色游戏MUDs
扮演女生的苦恼:
"其他玩家开始不断把金钱送上来帮助你,但在我扮演男性人物时从来 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然后他们就会觉得可以有权一直缠着你,当 你离开他们自行探索时,他们会觉得受到伤害。然后当他们找到你,而 你无法挣脱时,他们会觉得你很奇怪,并且说出那句名言’你有什么毛 病?这不过是个游戏而已。’"
"电子情人案例"会使人获得许多道德方面的思考:朱利叶一度鼓 励了许多无助的妇女,甚至成为网络精神的象征,但却在人们开 始依赖"她"的时候,将人们的美好想象击碎,这个社群中的人的 信任感因此丧失殆尽。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在完全以电 子文本虚拟身份的情况下,人们仍然需要某种相对真实性的东西 。
然而,在网络空间中实际上并不能消除种族、性别和是否残障等 身份要素,消失的只是它们的物理形式,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它们 仍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完全摆脱离线身份特征的影响,只不过建构 方式与离线有所不同。最简单的一些例子是,在聊天室里,打字 速度这一离线身份特征远较嗓音重要;在网恋中,做文字游戏的 能力固然能替代阴柔和阳刚诸身体气质,但如果进一步发展为面 对面的交往,这些潜藏的身份特征就重新成为关键因素。
一、身份
在现代意义上,身份一词本身是指个体社会 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标识、位置及其社会属性。
身份的三层含义: 1.作为社会体系中标识个体成员的标志。 2.个体成员的社会属性。 3.是社会构成体系的一种最小单元(单位)。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二、网络身份识别
(一)网络身份 1.注册身份 2.非注册身份 3.网名 (二)性别身份
8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三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仍然是网际交往的基础
网络空间带来了一种有别于物理空间的交互性,网际交往因此
成为一种特异性的交往方式,而在此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更为基础 性的问题: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所谓身份认同(identity),简 单地讲就是每个人对其自身的身份和角色的理解与把握,身份认同 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也是如此。在网际交往中, 准确地认定他人的身份和稳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依然是相互理解和 评价的基础。
身份的透明度是在网上
身份间的的。一方面,主体 可以以其生活经验虚拟出某 种身份,也可以尝试性地在 虚拟他者的身份的过程中积 累作为他者的经验;另一方 面,主体的所提供和表白的 各种电子文本本身又要接受 其它成员的解读,在交往中, 仔细解读这些电子文本,往 往能够觉察出电子文本的书 写者有意隐藏的一些内涵。 这样一来,主体所书写"的身 份与他人所解读的身份之间 就会出现十分微妙的关系。
拒绝与网友见面。逐渐地,人们开始觉察到她的改变难以置信。这时,
灾乱从天而降,朱利叶突然罹患致命的疾病。尽管虚拟社群的成员对此
表示极大关注,朱利叶的丈夫根据她的意愿依然拒绝了网友的探视。旋
即,朱利叶又奇迹般地痊愈了。但是当有人去医院打听此事时,却查无
此人。
很快,真相大白,朱利叶消失了,以电子文本书写这个角色的不 过是一位男心理学家Sanford。而他之所以布出此局也实属偶然。
了身体的痛苦。不久,她就成了网上的红人。她主持了一个关于妇女自
杀问题的讨论组,帮助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妇女摆脱绝望和对药物的依赖
。
她在网络社群中获得了成功,她交了很多朋友,并试着网上做爱,
成了一?电子大众情人"。在离线的生活中她也获得了新生,她嫁了一个
十分出色的丈夫、四处旅行、还重操旧业。然而,在此过程中,她一直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二、网络身份识别
(三)语言书写方式与性别 (四)网络社区中的身份和欺骗 1.网络身份识别与网络人格形象 2.诚实与欺骗的模式
网上身份会导致两个问题 网上交往中被双向揭示
以电子文本网上身份会
导致两个问题:身份的透明 度问题和身份的稳定性问题。 所谓身份的透明度,是指在 线身份与离线身份的关联性 而言,直接关联的即为完全 透明,没有任何关联性的即 为完全不透明,更多的情况 下是部分透明。身份的稳定 性一方面指某一虚拟身份的 内涵随时间变化的相对不变 性,另一方面涉及相对稳定 的虚拟身份的维持时间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整合:自我多元化及其统一
如果我们从主体的开放性自我建构的角度来分析自我的多元 化,将可能看到自我统一的可能。其基本结论是,多元的自我 可以并行,多元自我向真实生活中的自我?滑移"以及同一自我 风格的形成将使自我重新实现统一。
美国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G.H.Mead,1863~ 1932)在对自我的社会建构的过程的研究中,给多元化留下 了一个位置:
电子情人案例分析
1982年,一个网名为朱利叶(Julie)的残障女士出现在电脑服务网
(CompuServe)的聊天系统中,这个系统具有实时信息交换和发布功
能。朱利叶自称是一个女精神分析师,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变哑并惨遭毁
容,因而自惭形秽,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正当她处于绝望的边缘、甚
至萌生自杀念头时,一个朋友教会他上网,她自如地在网上冲浪,忘却
第四章 网络身份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身份 网络身份识别 网上自我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网上认同兼容
第四章 网络身份
★人类社会秩序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各自行为的 有规则性;而这种规则性,是通过相互身份的识 别、定位来实现的。
★身份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网络社会的秩序 也是以上网者的身份为基础形成。
第一节 网络身份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许多网民的交往空间,一些较
为固定的网际交往形式在网络空间中导致了网络社群(community
)的出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只有在确认对方身份的前提下
,才能够理解和评价交往的意义。在网络社群中,尽管交往活动对
身份的要求远不及日常交往严格,但参与者的身份认同仍然是网际
交往的基础。
第一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一种心态是希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发现自我中未曾被
探索的部分。全球网络链接WELL中的成员认为,在WELL上
,他们可以释放自我的不同面向,重新认识内在的不同的自我
。一位MUDs的参与者表达了这种心态:
"我不是一个什么,而是许多什么。在进入’泥巴’以后,
我的许多部分都能够较在真实世界中得到更全面的表达。因此
角色扮演与平行生活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在每个人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角色扮演 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心理分析学家艾利克森 (Erick Erickson)认为,游戏是一种"玩具情结 ",它使我们得以在非实际的情况下"揭示"并交付 出我们自己。在网络空间中,匿名和虚拟身份的 流动性使人能够比较自由地变换角色,既可以与 真实生活中表现出的自我极为接近,也可以凭自 己的意愿作出选择。特别是在俗称"泥巴"的多人 角色扮演游戏MUDs中,游戏者"想当什么人就可 以当什么人"。多人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游戏者的心 态各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尽管我在’泥巴’上扮演不止一个自我,当我在扮演这些角色
时,我觉得更像’我自己’。"68
这位参与者认为她的生活世界过于狭窄,无法让她显现自
己拥有的人格的某些层面,只有当她戴上虚拟的面具时才能感
觉到真正的自我,因此,她将创造屏幕人格作为一种自我表现
的机会。
第二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二种心态是利用角色扮演游戏使自我在维持本色的前提下,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