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网络身份5.0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合集下载
第8章 网络社区5.0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11
第三节 网络交友社区
一、网络交友社区的特点
(一)真实性
1.性别真实性高 2.背景材料真实
(二)过滤性
1.过滤场合 2.过滤非语言交流因素
12
第三节 网络交友社区
一、网络交友社区的特点
(三)去尴尬性 (四)拓展个人交友空间 (五)内在价值凸显
二、网络交友动机 三、哪些人上网交友
13
第三节 网络交友社区
5
第一节 网络社区概说
二、网络社区构成
(二)构成条件
1.网站平台 2.上网者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 3.社区中往往有若干网络群体 4.社区管理者和社区规章 5.进入社区活动者通常注册成社区会员 6.社区成员的强联系、弱联系、陌生人 7.有社区情感(近似归属感)
6
第一节 网络社区概说
三、网络社区的功能
1.商业交易 2.兴趣交流 3.提供想象空间 4.建立关系,寻求支持
7
第一节 网络社区概说
四、网络社区的种类
(一)电子信箱社区(E-mail) (二)电子公告版社区(BBS) (三)新闻组社区(Newsgroup) (四)网络聊天社区(Chat Room)
8
第一节 网络社区概说
四、网络社区的种类
3
第一节 网络社区概说
2.网络社区的定义 网络社区指在网络某个活动区域中,由网 络相邻或相关的若干社会群体和社会 组织构成的网络网民共同体。即在 互联网络“某个区域”共同活动的 若干人类群体。
4
第一节 网络社区概说
二、网络社区构成
(一)构成特质
网络社区的几项特点: 1.它必须通过互联网络来作为传播的媒介 2.它的成员通过网络社区能共享信息与沟通 3.成员能通过网络社区来满足社会生活需要 4.它的成员对它有一定的归属感
3-3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教学课件电子工业社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课堂总结 01.知识点讲解
1 活动1:了解身份认证 了解身份认证技术,知道有哪些场景需要认证
2 活动2: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熟悉三种身份认证方式,并知道相互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3 活动3:使用工具加密重要数据 会用工具源自数据进行加密goodbye
目前,在网络系统中常 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 有以下几种:
静态密码 认证
动态口令 认证
生物特征 识别
静态密码的应用场景 动态口令认证是一种 生物特征识别主要是
主要有账号注册或登 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 指通过可测量的身体
录等,主要为普通注 动态变化且每个密码 或行为等生物特征进
册登录
只使用一次的技术。 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
如验证码
术。如刷脸认证
02 活动2:熟悉身份认证方式
每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有其他技术无法取代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劣势。2021 年11月14 日,国家网信办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数据处 理者利用生物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应当对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不得将人 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个人身份认证方式,以强制个人同意 收集其生物特征信息。
(1) 根据知道的信息来证明身份。例如,知道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某互联网应用,这些信 息是固定有效的,任何知道这些信息的人都可以进行登录。 (2)根据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身份。例如,身份证可以确认身份,但如果身份证遗失也会造成安全 隐患。 (3)根据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证明身份。例如,可以为数字设备设置指纹登录认证,这样其他 人就无法使用该数字设备。
01.0知1识点活讲解动1:了解身份认证
思考与讨论 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身份认证的作用是什么? 互联网应用中的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2.1网络改变世界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前后 互联网出现
,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围
看
互着
报
联看
纸
网电 出视
现
老
之
鹰
前
抓 小
鸡
玩弹珠
什么呢?
玩网络游戏
查阅资料
网上购票
网络内容非常丰富。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之 前
口授
互联网
书籍 现 在
竹简
网络在本次问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快——反映问题快、处理问题快
准——反映问题图文并茂、准确
省——省时高效,不耽误市民工作
透——平台透明,可查看处理进度
护——保护了公民的权利
2、网络推进社会进步(网络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②网络
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保障公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 督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思考: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和现在人们是如何交往的?
之
面
现
前
对 面
在
交
流
书信
有线电话
手机
电脑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从相隔千
里到近在咫尺。)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网络教育
移动支付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材料分享:“他就坐在你的面前,却和你无话可说,一直低 着头滑动着手机。”“一个iPad, 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全吸引过 去了......”互联网下的社交环境,让如今的家长感觉教育孩 子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复杂。社交媒体,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诱 惑。他们渴望在其中探索知识、交友、玩游戏。但社交媒体也 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孩子精彩世界的同时,也威胁着孩子的 健康成长。有的孩子沉进于网结游戏,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影响了身心健康,还有孩子在社交媒体中上当受骗。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前后 互联网出现
,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围
看
互着
报
联看
纸
网电 出视
现
老
之
鹰
前
抓 小
鸡
玩弹珠
什么呢?
玩网络游戏
查阅资料
网上购票
网络内容非常丰富。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之 前
口授
互联网
书籍 现 在
竹简
网络在本次问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快——反映问题快、处理问题快
准——反映问题图文并茂、准确
省——省时高效,不耽误市民工作
透——平台透明,可查看处理进度
护——保护了公民的权利
2、网络推进社会进步(网络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②网络
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保障公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 督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思考: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和现在人们是如何交往的?
之
面
现
前
对 面
在
交
流
书信
有线电话
手机
电脑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从相隔千
里到近在咫尺。)
1、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网络教育
移动支付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材料分享:“他就坐在你的面前,却和你无话可说,一直低 着头滑动着手机。”“一个iPad, 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全吸引过 去了......”互联网下的社交环境,让如今的家长感觉教育孩 子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复杂。社交媒体,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诱 惑。他们渴望在其中探索知识、交友、玩游戏。但社交媒体也 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孩子精彩世界的同时,也威胁着孩子的 健康成长。有的孩子沉进于网结游戏,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影响了身心健康,还有孩子在社交媒体中上当受骗。
《网络社会学(第2版)》13 网络社会秩序
16
第三节 网络社会控制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网民舆论控制 网络舆论控制在网络社会中是较常见的网络社
会控制。它可以表现在网络社会中的 各个场合,而且对现实社会的控制 都有强大的作用。
17
第三节 网络社会控制
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
1.什么是网络有害行为 本书所谓法律所未规范之有害信息内容约有三 类: (1)不雅 (2)不当 (3)具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者
第十三章 网络社会秩序
本章主要内容: • 网络心理契约 • 网络社会规范 • 网络社会控制
1
社会秩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
以身份定位为基础的自生自发的行为规 则,即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人为制定规则,即制பைடு நூலகம்规范限制人们的 行为强度和范围;
给想违规或违规的行为者以压力,即社 会控制。
2
第一节 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
11
第二节 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
(一)非强制性网络规范 1.上网者行为习惯 2.网络社会群体规范 网络社会应当遵从以下原则和规范:
(1)坚持共享原则和互利原则 (2)坚持共同维护原则和安全原则
12
第二节 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
(二)强制性的网络规范 1.网站规章 2.互联网法规
心理契约的实质是成员间在心理层面共享 的、比较一致的互动行为规则。这些规则表现 在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过程中。
3
第一节 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
心理契约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上网者之间的人际信任; 2.有助于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社会规章制度。
4
第一节 网络心理契约
第三节 网络社会控制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网民舆论控制 网络舆论控制在网络社会中是较常见的网络社
会控制。它可以表现在网络社会中的 各个场合,而且对现实社会的控制 都有强大的作用。
17
第三节 网络社会控制
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
1.什么是网络有害行为 本书所谓法律所未规范之有害信息内容约有三 类: (1)不雅 (2)不当 (3)具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者
第十三章 网络社会秩序
本章主要内容: • 网络心理契约 • 网络社会规范 • 网络社会控制
1
社会秩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
以身份定位为基础的自生自发的行为规 则,即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人为制定规则,即制பைடு நூலகம்规范限制人们的 行为强度和范围;
给想违规或违规的行为者以压力,即社 会控制。
2
第一节 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
11
第二节 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
(一)非强制性网络规范 1.上网者行为习惯 2.网络社会群体规范 网络社会应当遵从以下原则和规范:
(1)坚持共享原则和互利原则 (2)坚持共同维护原则和安全原则
12
第二节 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
(二)强制性的网络规范 1.网站规章 2.互联网法规
心理契约的实质是成员间在心理层面共享 的、比较一致的互动行为规则。这些规则表现 在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过程中。
3
第一节 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
心理契约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上网者之间的人际信任; 2.有助于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社会规章制度。
4
第一节 网络心理契约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第15章 网络社会展望
第十五章 网络社会变迁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社会的发展阶段 Web1.0阶段与web2.0 未来网络社会
一、对网络社会发展大致有三个观点
第一种观点
•有人认为网络社会将为人类社会带来
进Hale Waihona Puke ,并有助于人类解决诸多问题第二种观点
有人认为网络社会将造成人际关 系的异化,人类要付出重大代价。
第三种观点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3
三、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世界的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以现在的角度看, 网络世界为人类分配了许多工作。
就对个体的影响层面看,网络空间使个人生活圈得以扩大 。
4
四、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1885—1973),站在 批判理论立场,描述了人类社会目前的发展趋势,认为人 类前景面临威胁,人的理性面临悲剧处境。 社会走向总体的技术控制,一种更加严厉的管理形式中。
推荐阅读:
1. 郭良,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翟本瑞,网络文化的未来,网络社会学通讯(12),台湾南华大学网站
•也有人认为网络只是工具,对人类社
会是利是弊,要看人类如何运用。
2
二、未来网络社会的发展特点
(一)未来通过移动电话就可以整合现有所有通讯媒 介,不但能够大幅扩充传输速度,更能让计算机随身带着走
(二)随着宽带的普及,网络流通的信息内容日趋丰富 (三)家庭网络化即将成为现实 (四)数字电视将成为家庭网络化的中心 (五)网络地址的无限供应将成为可能
5
五、网络社会的发展前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网络对于生 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强,产业的网络化,生活 的网络化都是不可逆的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社会的发展阶段 Web1.0阶段与web2.0 未来网络社会
一、对网络社会发展大致有三个观点
第一种观点
•有人认为网络社会将为人类社会带来
进Hale Waihona Puke ,并有助于人类解决诸多问题第二种观点
有人认为网络社会将造成人际关 系的异化,人类要付出重大代价。
第三种观点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3
三、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世界的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以现在的角度看, 网络世界为人类分配了许多工作。
就对个体的影响层面看,网络空间使个人生活圈得以扩大 。
4
四、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1885—1973),站在 批判理论立场,描述了人类社会目前的发展趋势,认为人 类前景面临威胁,人的理性面临悲剧处境。 社会走向总体的技术控制,一种更加严厉的管理形式中。
推荐阅读:
1. 郭良,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翟本瑞,网络文化的未来,网络社会学通讯(12),台湾南华大学网站
•也有人认为网络只是工具,对人类社
会是利是弊,要看人类如何运用。
2
二、未来网络社会的发展特点
(一)未来通过移动电话就可以整合现有所有通讯媒 介,不但能够大幅扩充传输速度,更能让计算机随身带着走
(二)随着宽带的普及,网络流通的信息内容日趋丰富 (三)家庭网络化即将成为现实 (四)数字电视将成为家庭网络化的中心 (五)网络地址的无限供应将成为可能
5
五、网络社会的发展前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网络对于生 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强,产业的网络化,生活 的网络化都是不可逆的趋势。
第3章 网络与通信(第二版)
11
2.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4部分组成: 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可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1)资源子网 (1)资源子网 由主机和终端设备组成。负责数据处理;提供硬 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2)通信子网 (2)通信子网 由通信设备、通信线路组成。负责整个网络的通信 管理与控制,如数据交换、路由选择、差错控制 和协议管理等。 等
8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多 分组交换技术: 个更小的等长部分,每个部分叫做一个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 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首部用以指明 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 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如图3-7所示。
16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 从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 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 述计算机网络。 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 件,软件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第3 章
网络与通信
3.1 数据通信基础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3.3 局域网 3.4 广域网 3.5 无线网络
1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1基本概念
通信(Communication)就是信息的传递 就是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 通信 就是信息的传递 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
9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 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2.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4部分组成: 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可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1)资源子网 (1)资源子网 由主机和终端设备组成。负责数据处理;提供硬 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2)通信子网 (2)通信子网 由通信设备、通信线路组成。负责整个网络的通信 管理与控制,如数据交换、路由选择、差错控制 和协议管理等。 等
8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多 分组交换技术: 个更小的等长部分,每个部分叫做一个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 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首部用以指明 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 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如图3-7所示。
16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 从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 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 述计算机网络。 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 件,软件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第3 章
网络与通信
3.1 数据通信基础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3.3 局域网 3.4 广域网 3.5 无线网络
1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1基本概念
通信(Communication)就是信息的传递 就是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 通信 就是信息的传递 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
9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 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网络社会学》-可能的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学(第二版) 教案
Cybersociology
郭玉锦 王欢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课程安排
* 学时:32
*授课目的:清楚网络社会学研究什么,了解网络社会结构,掌握重要 的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熟知网络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并能结合所 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和解释网络社会一般现象。
*授课方式:教师主讲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每次授课留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自由提出有关授课内容的问题。每次课程中均推荐参考书目。
*教学效果检查:按课程内在逻辑单元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程 可安排2次。课外作业是每个学生写2篇网络社会学学术短文。
*课程实习:组织学生上网4个学时
*最后考试形式:开卷
目录
本课程讲授网络社会构成、运作和存在的问题等 知识。共十五章:
绪论
一、网络社会 二、网民 三、网上身份 四、网上社会行为 五、网上人与人的关系 六、网上社会群体 七、网上社会组织
复习思考题
1.社会的可能? 2.试述网络社会的实质。 3.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的社会张力?
推荐阅读:
1. (德)西梅尔,《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波斯特,信息方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所以说,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共享; 不同点: 信息是流动; 网络是链接; 社会是互动。 信息总是趋向着要流动,网络总是趋向着要链接,社会总是趋向着要互 动,这三大驱力共同指向共享,使得三方联系紧密,并相互交融,彼此 促动,共同建构网络社会。
网络的社会张力
社会性是互动信息传递的个体间性,这个互动信息在 单位时间内是一个单位的信息量,那么互动双方的社会性 是一个单位的社会性强度;如果互动信息在单位时间内是 两个或更多单位的信息量,于是,互动双方的社会性强度 加大,那么社会性增大。这种社会性增大的典型标志有:
Cybersociology
郭玉锦 王欢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课程安排
* 学时:32
*授课目的:清楚网络社会学研究什么,了解网络社会结构,掌握重要 的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熟知网络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并能结合所 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和解释网络社会一般现象。
*授课方式:教师主讲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每次授课留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自由提出有关授课内容的问题。每次课程中均推荐参考书目。
*教学效果检查:按课程内在逻辑单元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程 可安排2次。课外作业是每个学生写2篇网络社会学学术短文。
*课程实习:组织学生上网4个学时
*最后考试形式:开卷
目录
本课程讲授网络社会构成、运作和存在的问题等 知识。共十五章:
绪论
一、网络社会 二、网民 三、网上身份 四、网上社会行为 五、网上人与人的关系 六、网上社会群体 七、网上社会组织
复习思考题
1.社会的可能? 2.试述网络社会的实质。 3.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的社会张力?
推荐阅读:
1. (德)西梅尔,《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波斯特,信息方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所以说,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共享; 不同点: 信息是流动; 网络是链接; 社会是互动。 信息总是趋向着要流动,网络总是趋向着要链接,社会总是趋向着要互 动,这三大驱力共同指向共享,使得三方联系紧密,并相互交融,彼此 促动,共同建构网络社会。
网络的社会张力
社会性是互动信息传递的个体间性,这个互动信息在 单位时间内是一个单位的信息量,那么互动双方的社会性 是一个单位的社会性强度;如果互动信息在单位时间内是 两个或更多单位的信息量,于是,互动双方的社会性强度 加大,那么社会性增大。这种社会性增大的典型标志有:
《网络社会学》-第3章 网络身份
利·特克(Sherry Turkle)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人在多人角色游戏MUDs
扮演女生的苦恼:
"其他玩家开始不断把金钱送上来帮助你,但在我扮演男性人物时从来 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然后他们就会觉得可以有权一直缠着你,当 你离开他们自行探索时,他们会觉得受到伤害。然后当他们找到你,而 你无法挣脱时,他们会觉得你很奇怪,并且说出那句名言’你有什么毛 病?这不过是个游戏而已。’"
第一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一种心态是希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发现自我中未曾被
探索的部分。全球网络链接WELL中的成员认为,在WELL上
,他们可以释放自我的不同面向,重新认识内在的不同的自我
。一位MUDs的参与者表达了这种心态:
"我不是一个什么,而是许多什么。在进入’泥巴’以后,
我的许多部分都能够较在真实世界中得到更全面的表达。因此
第三章 网上身份
本章主要内容:
网上身份 网上自我认同 认同兼容
★人类社会秩序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各自行为的 有规则性;而这种规则性,是通过相互身份的识 别、定位来实现的。
★身份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网络社会的秩序 也是以上网者的身份为基础形成。
第一节 网上身份
一、身份
在现代意义上,身份一词本身是指个体社会 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标识、位置及其社会属性。
以电子文本网上身份会 导致两个问题:身份的透明 度问题和身份的稳定性问题。 所谓身份的透明度,是指在 线身份与离线身份的关联性 而言,直接关联的即为完全 透明,没有任何关联性的即 为完全不透明,更多的情况 下是部分透明。身份的稳定 性一方面指某一虚拟身份的 内涵随时间变化的相对不变 性,另一方面涉及相对稳定 的虚拟身份的维持时间
第7章 网络社会组织5.0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第五节 网络型组织
一、网络型组织概念
(二)企业组织变革的趋势 1、以网络式扁平组织结构取代金字塔形的 组织结构 2、以有机性组织结构代替机本类型
(一)内部网络 (二)垂直网络 (三)市场间网络 (四)机会网络
第五节 网络型组织
三、构建网络型组织结构
(二)企业网站的功能 (三)企业网站的结构及其运作
1、一般要素 2、网络企业的职能部门定位 3、网站功能与营销目标 (四)目前中国企业网站状况
第五节 网络型组织
一、网络型组织概念
(一)什么是网络型组织 网络型组织属于混合型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组织 变革的产物,它是一个由活性网络节 点构成的有机组织系统。 网络组织是一个具有概括性与
推荐阅读:
(美)斯格特,组织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第八章 网络社会组织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组织及其结构 网络组织分类 网络非营利组织 网络营利组织 网络型组织
第一节 网络组织及其结构
一、网络组织的概念
(二)网络组织的特征(下)
5、网络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6、网络组织的流动性 流动性的两个含义:一是网络组 织是可以流动的;二是网络组织中信 息内容的流动。 7、成员未必要面对面工作
(一)网络型企业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 (二)构建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广告型网站阶段 2、第二阶段:营销型网站阶段 3、第三阶段:电子商务型网站阶段 4、第四阶段:网络型组织阶段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网上组织 2. 比较区分网上群体与网上组织 3. 网上组织的分类是怎样的 4. 尝试分析门户网站的组织架构,如搜狐网站 5. 尝试描述网上组织运作
I型:没有市场行为 II型:属单纯型网络非营利组织,但有市场 行为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0绪章 可能的网络社会6
八、网络社区 九、web2.0的网络社区 十、博客 十一、网络公共领域 十二、网络社会的社会网分析 十三、网络社会秩序 十四、网络社会问题 十五、网络社会变迁
几点说明
有关参考书
1.《网络社会学》 2.《网络社会学》(第2版)
郭玉锦、王欢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有关考试和成绩
其他
绪章 可能的网络社会
1.单位时间交往频率增高。 2.单位时间接收信息和应对信息增加。 3 .社会圈子的自动生成、网上自发群体。
另一方面,当接受的信息和应对的信息大到一定多的 量的时候,个体会产生负荷。对于个体来讲,需要应对的 互动信息增多,客观的感受是社会加速度增快;同时也会 体验到社会压力的强度。
其结果是:人们与他人形成的交往次数增加和共享的信息量增加 。
复习思考题
1.社会的可能? 2.试述网络社会的实质。 3.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的社会张力?
推荐阅读:
1. (德)西梅尔,《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美)波斯特,信息方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所以说,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共享; 不同点: 信息是流动; 网络是链接; 社会是互动。 信息总是趋向着要流动,网络总是趋向着要链接,社会总是趋向着要互 动,这三大驱力共同指向共享,使得三方联系紧密,并相互交融,彼此 促动,共同建构网络社会。
网络的社会张力
社会性是互动信息传递的个体间性,这个互动信息在 单位时间内是一个单位的信息量,那么互动双方的社会性 是一个单位的社会性强度;如果互动信息在单位时间内是 两个或更多单位的信息量,于是,互动双方的社会性强度 加大,那么社会性增大。这种社会性增大的典型标志有:
*教学效果检查:按课程内在逻辑单元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程 可安排2次。课外作业是每个学生写2篇网络社会学学术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我在’泥巴’上扮演不止一个自我,当我在扮演这些角色
时,我觉得更像’我自己’。"68
这位参与者认为她的生活世界过于狭窄,无法让她显现自
己拥有的人格的某些层面,只有当她戴上虚拟的面具时才能感
觉到真正的自我,因此,她将创造屏幕人格作为一种自我表现
的机会。
第二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二种心态是利用角色扮演游戏使自我在维持本色的前提下,获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整合:自我多元化及其统一
如果我们从主体的开放性自我建构的角度来分析自我的多元 化,将可能看到自我统一的可能。其基本结论是,多元的自我 可以并行,多元自我向真实生活中的自我?滑移"以及同一自我 风格的形成将使自我重新实现统一。
美国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G.H.Mead,1863~ 1932)在对自我的社会建构的过程的研究中,给多元化留下 了一个位置:
了身体的痛苦。不久,她就成了网上的红人。她主持了一个关于妇女自
杀问题的讨论组,帮助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妇女摆脱绝望和对药物的依赖
。
她在网络社群中获得了成功,她交了很多朋友,并试着网上做爱,
成了一?电子大众情人"。在离线的生活中她也获得了新生,她嫁了一个
十分出色的丈夫、四处旅行、还重操旧业。然而,在此过程中,她一直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许多网民的交往空间,一些较
为固定的网际交往形式在网络空间中导致了网络社群(community
)的出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只有在确认对方身份的前提下
,才能够理解和评价交往的意义。在网络社群中,尽管交往活动对
身份的要求远不及日常交往严格,但参与者的身份认同仍然是网际
交往的基础。
一、身份
在现代意义上,身份一词本身是指个体社会 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标识、位置及其社会属性。
身份的三层含义: 1.作为社会体系中标识个体成员的标志。 2.个体成员的社会属性。 3.是社会构成体系的一种最小单元(单位)。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二、网络身份识别
(一)网络身份 1.注册身份 2.非注册身份 3.网名 (二)性别身份
利·特克(Sherry Turkle)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人在多人角色游戏MUDs
扮演女生的苦恼:
"其他玩家开始不断把金钱送上来帮助你,但在我扮演男性人物时从来 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然后他们就会觉得可以有权一直缠着你,当 你离开他们自行探索时,他们会觉得受到伤害。然后当他们找到你,而 你无法挣脱时,他们会觉得你很奇怪,并且说出那句名言’你有什么毛 病?这不过是个游戏而已。’"
8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三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仍然是网际交往的基础
网络空间带来了一种有别于物理空间的交互性,网际交往因此
成为一种特异性的交往方式,而在此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更为基础 性的问题: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所谓身份认同(identity),简 单地讲就是每个人对其自身的身份和角色的理解与把握,身份认同 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也是如此。在网际交往中, 准确地认定他人的身份和稳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依然是相互理解和 评价的基础。
角色扮演与平行生活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在每个人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角色扮演 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心理分析学家艾利克森 (Erick Erickson)认为,游戏是一种"玩具情结 ",它使我们得以在非实际的情况下"揭示"并交付 出我们自己。在网络空间中,匿名和虚拟身份的 流动性使人能够比较自由地变换角色,既可以与 真实生活中表现出的自我极为接近,也可以凭自 己的意愿作出选择。特别是在俗称"泥巴"的多人 角色扮演游戏MUDs中,游戏者"想当什么人就可 以当什么人"。多人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游戏者的心 态各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三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信任与欺骗
信任的获取在网络中有时是很困难的。例如,如果你想假冒
黑客或对高技术上瘾的"geek"将是十分困难的。但反过来,在网
络社群能够容忍和感到安全的范围内,获取他人信任或信任他人
往往并不复杂。无疑,当主体以电子书写的方式描述其身份时,
他所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虚拟某一个能够为社群所接受的身份。
拒绝与网友见面。逐渐地,人们开始觉察到她的改变难以置信。这时,
灾乱从天而降,朱利叶突然罹患致命的疾病。尽管虚拟社群的成员对此
表示极大关注,朱利叶的丈夫根据她的意愿依然拒绝了网友的探视。旋
即,朱利叶又奇迹般地痊愈了。但是当有人去医院打听此事时,却查无
此人。
很快,真相大白,朱利叶消失了,以电子文本书写这个角色的不 过是一位男心理学家Sanford。而他之所以布出此局也实属偶然。
身份的透明度是在网上
身份间的的。一方面,主体 可以以其生活经验虚拟出某 种身份,也可以尝试性地在 虚拟他者的身份的过程中积 累作为他者的经验;另一方 面,主体的所提供和表白的 各种电子文本本身又要接受 其它成员的解读,在交往中, 仔细解读这些电子文本,往 往能够觉察出电子文本的书 写者有意隐藏的一些内涵。 这样一来,主体所书写"的身 份与他人所解读的身份之间 就会出现十分微妙的关系。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一、自我意识
★自我,本质上是一 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 社会经验。
★我们把自我分成生 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 社会的自我。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二、网络自我认同
(一)网络的生理自我 近似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 (二)网络的心理自我 (三)网络的社会自我 近似于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
得某种心理补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些人喜欢通过在"泥巴"中扮
演英雄而获得网友的仰慕与尊重;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理想和
愿望难以实现,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获得了补偿。例如:
一个叫马休的青年,母亲十分善良,但父亲因全心工作不顾家庭 ,而且酗酒并对母亲不忠,只是由于父亲在当地的地位,一家人表面 上还是维持和睦。马休在高中时追求一个女生,受母亲的榜样影响, 他自认为是女友的保护人和老师,女友拒绝他的帮助他就会大发雷霆 ,这使对方难以接受,感情告吹。苦闷中的他发现了"泥巴"。由于他 对真实世界中的父亲感到不耻,在"泥巴"中扮演了一位慈父;同时, 虽然真实生活中的女友拒绝了他的强制性帮助,但他在网上却成功地 扮演了助人为乐的侠士。在游戏中邂逅的一些女子希望他能够在游戏 中和游戏外的世界与她们交往,他每周要花十五至二十小时进行这种 令他极为满意的游戏。
行温馨的婚礼。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游戏全改变了自我性
格后的结果。这种创造自我的活动的结果是双重的:
一方面可能会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使参与者树立
起改变自我,开创美好生活的勇气;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参与者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
,而同时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更为消极的态度。
整合与分裂
在上述三种心态下,会产生一种平行 生活观:生命似乎是由许多视窗组成 的,真实的生活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视 窗而已。许多人一直在?泥巴",即便 是在与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也 会巧妙地安排他的化身入睡,让游戏 随后能够继续。像这样长期在在线与 离线之间跳来跳去,个体就会形成对 多个平行的自我的认同,这种平行的 视窗转换,使得扮演成为扮演者生活 的一部分。这使得一个问题变得尖锐 起来:这些平行的自我如何共存于一 个主体之中呢?对此,如果我们所取 的视角不同,可能获得整合与分裂两 种不同的结论,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 讨论。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三、网络多元自我
多重自我及其认同
当人们谈到自我的时候,其唯一性往往不言 而喻。但实际上,在现代生活中,个人经常会通 过与多重经验相对照的多种行动逻辑,调动不同 的形象,在日常生活的多种活动场景之中恰如其 分地行动。由于这些形象所具有的性格、欲望、 兴趣、认同以及所利用的认知和情感的资源不同 ,打破了个人在时间中的连续性和空间中的统一 性,形成了所谓的复数的自我。换言之,网络空 间中虚拟身份的流动性导致了自我的多重化,这 使得多重自我的认同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网上身份最终可以划归为真实身份的衍
生物。而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妨讨论一下网络中的性别转换
现象。
在所有的虚拟身份的要素中,性别是最令人关注的。几乎所有上网
聊天的人,都会忍不住寻问对方的性别,而对方的回答又认同》(直译名)一书中,雪
在很大程度上,性别本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即所谓社会性
别(gender)。又假使有一位女士在聊天室中以性开放的口吻说
话,网友们会怀疑她的女性身份──这不是他们所认同的女性。
电子情人案
值得指出的是,身份的透明 度是一个与技术情境密切相关 的问题,不同的网络社群对于 身份的透明度有不同的要求。 虽然网民对信任和欺骗并不如 真实世界中那么认真,在有些 情况下,人们依然难以容忍某 些欺骗。在著名的"电子情人案 例"中,身份的电子书写制造了 一个令当事人对网络社群的可 信度大感迷惑的骗局:
电子情人案例分析
1982年,一个网名为朱利叶(Julie)的残障女士出现在电脑服务网
(CompuServe)的聊天系统中,这个系统具有实时信息交换和发布功
能。朱利叶自称是一个女精神分析师,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变哑并惨遭毁
容,因而自惭形秽,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正当她处于绝望的边缘、甚
至萌生自杀念头时,一个朋友教会他上网,她自如地在网上冲浪,忘却
在这个案例中,自我不仅得到了心理补偿,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 展空间。
第三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三种心态是借助角色扮演游戏重新创造自我。这
种心态的格言是:"你扮演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