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网络身份5.0 网络社会学电子教案(第2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保持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人而变化;我们对这个人是 一个东西,对另一个人又是另一个东西。同样,在自我中有一 些部分是仅仅相对他自己而存在的。(……)对应于不同的社 会反应自我存在着很大的多样性。(……)多重人格在某种意 义上是正常的。"70
在这个案例中,自我不仅得到了心理补偿,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 展空间。
第三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三种心态是借助角色扮演游戏重新创造自我。这
种心态的格言是:"你扮演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令人
联想到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效应。一些在真实生
活中不善于交际的人,在网络上却如鱼得水;在真实生
活中找不到女朋友的人,在"泥巴"中能与"心爱的女人"举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一、自我意识
★自我,本质上是一 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 社会经验。
★我们把自我分成生 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 社会的自我。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二、网络自我认同
(一)网络的生理自我 近似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 (二)网络的心理自我 (三)网络的社会自我 近似于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
行温馨的婚礼。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游戏全改变了自我性
格后的结果。这种创造自我的活动的结果是双重的:
一方面可能会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使参与者树立
起改变自我,开创美好生活的勇气;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参与者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
,而同时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更为消极的态度。
整合与分裂
在上述三种心态下,会产生一种平行 生活观:生命似乎是由许多视窗组成 的,真实的生活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视 窗而已。许多人一直在?泥巴",即便 是在与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也 会巧妙地安排他的化身入睡,让游戏 随后能够继续。像这样长期在在线与 离线之间跳来跳去,个体就会形成对 多个平行的自我的认同,这种平行的 视窗转换,使得扮演成为扮演者生活 的一部分。这使得一个问题变得尖锐 起来:这些平行的自我如何共存于一 个主体之中呢?对此,如果我们所取 的视角不同,可能获得整合与分裂两 种不同的结论,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 讨论。
有人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网上身份最终可以划归为真实身份的衍
生物。而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妨讨论一下网络中的性别转换
现象。
在所有的虚拟身份的要素中,性别是最令人关注的。几乎所有上网
聊天的人,都会忍不住寻问对方的性别,而对方的回答又是文字的,无
从验证。
在《生活在屏幕上:网络时代的身份认同》(直译名)一书中,雪
第二节 网络自我认同
三、网络多元自我
多重自我及其认同
当人们谈到自我的时候,其唯一性往往不言 而喻。但实际上,在现代生活中,个人经常会通 过与多重经验相对照的多种行动逻辑,调动不同 的形象,在日常生活的多种活动场景之中恰如其 分地行动。由于这些形象所具有的性格、欲望、 兴趣、认同以及所利用的认知和情感的资源不同 ,打破了个人在时间中的连续性和空间中的统一 性,形成了所谓的复数的自我。换言之,网络空 间中虚拟身份的流动性导致了自我的多重化,这 使得多重自我的认同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性别本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即所谓社会性
别(gender)。又假使有一位女士在聊天室中以性开放的口吻说
话,网友们会怀疑她的女性身份──这不是他们所认同的女性。
电子情人案
值得指出的是,身份的透明 度是一个与技术情境密切相关 的问题,不同的网络社群对于 身份的透明度有不同的要求。 虽然网民对信任和欺骗并不如 真实世界中那么认真,在有些 情况下,人们依然难以容忍某 些欺骗。在著名的"电子情人案 例"中,身份的电子书写制造了 一个令当事人对网络社群的可 信度大感迷惑的骗局: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三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wenku.baidu.com
信任与欺骗
信任的获取在网络中有时是很困难的。例如,如果你想假冒
黑客或对高技术上瘾的"geek"将是十分困难的。但反过来,在网
络社群能够容忍和感到安全的范围内,获取他人信任或信任他人
往往并不复杂。无疑,当主体以电子书写的方式描述其身份时,
他所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虚拟某一个能够为社群所接受的身份。
得某种心理补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些人喜欢通过在"泥巴"中扮
演英雄而获得网友的仰慕与尊重;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理想和
愿望难以实现,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获得了补偿。例如:
一个叫马休的青年,母亲十分善良,但父亲因全心工作不顾家庭 ,而且酗酒并对母亲不忠,只是由于父亲在当地的地位,一家人表面 上还是维持和睦。马休在高中时追求一个女生,受母亲的榜样影响, 他自认为是女友的保护人和老师,女友拒绝他的帮助他就会大发雷霆 ,这使对方难以接受,感情告吹。苦闷中的他发现了"泥巴"。由于他 对真实世界中的父亲感到不耻,在"泥巴"中扮演了一位慈父;同时, 虽然真实生活中的女友拒绝了他的强制性帮助,但他在网上却成功地 扮演了助人为乐的侠士。在游戏中邂逅的一些女子希望他能够在游戏 中和游戏外的世界与她们交往,他每周要花十五至二十小时进行这种 令他极为满意的游戏。
利·特克(Sherry Turkle)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人在多人角色游戏MUDs
扮演女生的苦恼:
"其他玩家开始不断把金钱送上来帮助你,但在我扮演男性人物时从来 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然后他们就会觉得可以有权一直缠着你,当 你离开他们自行探索时,他们会觉得受到伤害。然后当他们找到你,而 你无法挣脱时,他们会觉得你很奇怪,并且说出那句名言’你有什么毛 病?这不过是个游戏而已。’"
"电子情人案例"会使人获得许多道德方面的思考:朱利叶一度鼓 励了许多无助的妇女,甚至成为网络精神的象征,但却在人们开 始依赖"她"的时候,将人们的美好想象击碎,这个社群中的人的 信任感因此丧失殆尽。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在完全以电 子文本虚拟身份的情况下,人们仍然需要某种相对真实性的东西 。
然而,在网络空间中实际上并不能消除种族、性别和是否残障等 身份要素,消失的只是它们的物理形式,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它们 仍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完全摆脱离线身份特征的影响,只不过建构 方式与离线有所不同。最简单的一些例子是,在聊天室里,打字 速度这一离线身份特征远较嗓音重要;在网恋中,做文字游戏的 能力固然能替代阴柔和阳刚诸身体气质,但如果进一步发展为面 对面的交往,这些潜藏的身份特征就重新成为关键因素。
一、身份
在现代意义上,身份一词本身是指个体社会 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标识、位置及其社会属性。
身份的三层含义: 1.作为社会体系中标识个体成员的标志。 2.个体成员的社会属性。 3.是社会构成体系的一种最小单元(单位)。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二、网络身份识别
(一)网络身份 1.注册身份 2.非注册身份 3.网名 (二)性别身份
8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三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仍然是网际交往的基础
网络空间带来了一种有别于物理空间的交互性,网际交往因此
成为一种特异性的交往方式,而在此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更为基础 性的问题: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所谓身份认同(identity),简 单地讲就是每个人对其自身的身份和角色的理解与把握,身份认同 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也是如此。在网际交往中, 准确地认定他人的身份和稳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依然是相互理解和 评价的基础。
身份的透明度是在网上
身份间的的。一方面,主体 可以以其生活经验虚拟出某 种身份,也可以尝试性地在 虚拟他者的身份的过程中积 累作为他者的经验;另一方 面,主体的所提供和表白的 各种电子文本本身又要接受 其它成员的解读,在交往中, 仔细解读这些电子文本,往 往能够觉察出电子文本的书 写者有意隐藏的一些内涵。 这样一来,主体所书写"的身 份与他人所解读的身份之间 就会出现十分微妙的关系。
拒绝与网友见面。逐渐地,人们开始觉察到她的改变难以置信。这时,
灾乱从天而降,朱利叶突然罹患致命的疾病。尽管虚拟社群的成员对此
表示极大关注,朱利叶的丈夫根据她的意愿依然拒绝了网友的探视。旋
即,朱利叶又奇迹般地痊愈了。但是当有人去医院打听此事时,却查无
此人。
很快,真相大白,朱利叶消失了,以电子文本书写这个角色的不 过是一位男心理学家Sanford。而他之所以布出此局也实属偶然。
了身体的痛苦。不久,她就成了网上的红人。她主持了一个关于妇女自
杀问题的讨论组,帮助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妇女摆脱绝望和对药物的依赖

她在网络社群中获得了成功,她交了很多朋友,并试着网上做爱,
成了一?电子大众情人"。在离线的生活中她也获得了新生,她嫁了一个
十分出色的丈夫、四处旅行、还重操旧业。然而,在此过程中,她一直
第一节 网络身份
二、网络身份识别
(三)语言书写方式与性别 (四)网络社区中的身份和欺骗 1.网络身份识别与网络人格形象 2.诚实与欺骗的模式
网上身份会导致两个问题 网上交往中被双向揭示
以电子文本网上身份会
导致两个问题:身份的透明 度问题和身份的稳定性问题。 所谓身份的透明度,是指在 线身份与离线身份的关联性 而言,直接关联的即为完全 透明,没有任何关联性的即 为完全不透明,更多的情况 下是部分透明。身份的稳定 性一方面指某一虚拟身份的 内涵随时间变化的相对不变 性,另一方面涉及相对稳定 的虚拟身份的维持时间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整合:自我多元化及其统一
如果我们从主体的开放性自我建构的角度来分析自我的多元 化,将可能看到自我统一的可能。其基本结论是,多元的自我 可以并行,多元自我向真实生活中的自我?滑移"以及同一自我 风格的形成将使自我重新实现统一。
美国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G.H.Mead,1863~ 1932)在对自我的社会建构的过程的研究中,给多元化留下 了一个位置:
电子情人案例分析
1982年,一个网名为朱利叶(Julie)的残障女士出现在电脑服务网
(CompuServe)的聊天系统中,这个系统具有实时信息交换和发布功
能。朱利叶自称是一个女精神分析师,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变哑并惨遭毁
容,因而自惭形秽,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正当她处于绝望的边缘、甚
至萌生自杀念头时,一个朋友教会他上网,她自如地在网上冲浪,忘却
第四章 网络身份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身份 网络身份识别 网上自我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网上认同兼容
第四章 网络身份
★人类社会秩序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各自行为的 有规则性;而这种规则性,是通过相互身份的识 别、定位来实现的。
★身份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网络社会的秩序 也是以上网者的身份为基础形成。
第一节 网络身份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许多网民的交往空间,一些较
为固定的网际交往形式在网络空间中导致了网络社群(community
)的出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只有在确认对方身份的前提下
,才能够理解和评价交往的意义。在网络社群中,尽管交往活动对
身份的要求远不及日常交往严格,但参与者的身份认同仍然是网际
交往的基础。
第一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一种心态是希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发现自我中未曾被
探索的部分。全球网络链接WELL中的成员认为,在WELL上
,他们可以释放自我的不同面向,重新认识内在的不同的自我
。一位MUDs的参与者表达了这种心态:
"我不是一个什么,而是许多什么。在进入’泥巴’以后,
我的许多部分都能够较在真实世界中得到更全面的表达。因此
角色扮演与平行生活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在每个人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角色扮演 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心理分析学家艾利克森 (Erick Erickson)认为,游戏是一种"玩具情结 ",它使我们得以在非实际的情况下"揭示"并交付 出我们自己。在网络空间中,匿名和虚拟身份的 流动性使人能够比较自由地变换角色,既可以与 真实生活中表现出的自我极为接近,也可以凭自 己的意愿作出选择。特别是在俗称"泥巴"的多人 角色扮演游戏MUDs中,游戏者"想当什么人就可 以当什么人"。多人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游戏者的心 态各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尽管我在’泥巴’上扮演不止一个自我,当我在扮演这些角色
时,我觉得更像’我自己’。"68
这位参与者认为她的生活世界过于狭窄,无法让她显现自
己拥有的人格的某些层面,只有当她戴上虚拟的面具时才能感
觉到真正的自我,因此,她将创造屏幕人格作为一种自我表现
的机会。
第二种
网上自我认同分析
第二种心态是利用角色扮演游戏使自我在维持本色的前提下,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