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
荒漠化治理规划方案的植被恢复技术
荒漠化治理规划方案的植被恢复技术引言荒漠化是指原本草原、森林或农田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退化、土地贫瘠的现象。
荒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荒漠化治理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植被恢复技术是荒漠化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探讨荒漠化治理规划方案中的植被恢复技术。
一、植被恢复技术的意义植被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
而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严重退化,导致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
因此,植被恢复技术的意义在于重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
二、植被恢复技术的分类1. 水源管理技术水源管理技术是植被恢复的基础。
在荒漠化治理规划中,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等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使其能够有效供给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
此外,利用雨水收集系统、人工降雨等手段,增加荒漠地区的降水量,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
2. 植物选择技术植物选择技术是植被恢复的核心。
在荒漠化治理中,选择适应干旱、耐盐碱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能够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例如,沙柳、柽柳等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在荒漠地区生长,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3.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植被恢复的关键。
荒漠化地区的土壤质量差,缺乏养分,不利于植物生长。
因此,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4. 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植被恢复的推动力。
在荒漠化治理规划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对荒漠化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植被恢复的进展情况。
同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适应荒漠环境的新品种,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和生长速度。
三、植被恢复技术的实施案例1. 中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荒漠化治理计划。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荒漠化治理措施如下:一、植被恢复1.恢复利用荒地:可以使用技术来建设雨水收集池,提高土壤含水量,因此增加水源,以增加植物;2.植物驯化:促进荒地植被的复苏,种植特殊有效树种,如拉马特,悉尼铁杆榕,南士兰和红掌,从而避免风蚀和降低植物自然退化;3.植物选择:由于荒漠土壤条件复杂,我们要考虑植物的抗干旱性,抗寒性,耐采光性和耐盐性等,以选择与当地气候适宜的植物;4.多样性种植:不仅要种植有效树种,还要多品种种植,以构建荒漠生态系统,增加水分循环,改善土壤,获得更好的抵御风蚀和植物害虫等效果;二、有机肥料和水管理1.有机肥添加:合理添加有机肥料,帮助土壤增加对水的吸收,改善其保水和保温能力,从而增加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2.水管理:采取拆管、多样灌溉、流量控制等有效水管理措施,以减小淹水范围,消除和阻止农作物灌溉时表层水淹没;3.水资源保护: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防止因非法开采砂石和采矿而破坏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增加水源;4.植物绿化:尤其是在下渗条件良好的草原,可以彻底通过有效的植物恢复,降低风蚀,恢复土壤肥沃,促进荒地的植物生物多样性,获得更好的绿化效果;三、物种多样性保护1.保护物种:政府和当地居民都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荒漠环境中的物种,保护这些物种生存的空间。
2.动物和植物保护:人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护植物,例如合理划分采伐区域,确保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使用森林管理技术,合理规避动物的捕猎;3.物种募集:尽可能收集各地的有效物种,并加以保护、栽培和繁殖,以便向不同地区提供植物资源,缓解荒漠化现象。
四、人类活动限制1.限制滥采:保护和调节森林资源,严格控制采伐森林,禁止滥采有害植物材料,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2.建立城乡绿化:采取城镇剩余沙地绿化和游憩绿化工程,使荒漠地区建设生态休闲城乡绿色景观,减少荒漠化;3.减少人为活动:严格控制人类活动,避免进入荒漠化地带,特别是易受风蚀的地带,不得乱砍乱伐,以免破坏土壤结构;4.生态恢复: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改善荒。
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荒漠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
荒漠是指各种原因形成的植物覆盖程度极低或没有的干旱地区。
这种荒凉的地表形态使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导致草原和森林逐渐被毁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此对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是当今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一、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荒漠生态系统是指生长在干燥和气温较高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
荒漠化现象会导致植被的退化和土地的失去肥力,进而会影响生态平衡甚至引起生态危机。
荒漠生态系统主要由荒漠、草原和盐碱地组成,其中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雨:荒漠生态系统根据降雨情况可以分为大荒漠、小荒漠和半荒漠,降雨量较低,不足以支持大量植被的生长。
2、温度高:荒漠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白天时温度较高,但晚上却会急剧下降。
由于气温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分布多以耐湿气和耐干旱的植物为主。
3、土壤贫瘠: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含有它们生长所需的大多数营养成分。
荒漠地区土壤质地较硬,色浅,化学性质差,水分和养分含量都很低,容易受到水能和风蚀的影响,管理和保护难度较大。
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荒漠化是由过度开采、过度放牧、过度耕种、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荒漠化的程度也各有不同。
为了修复受损的荒漠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
1、生态补偿荒漠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一些旱地经济、水稻、油菜等作物的耐旱性强,生产效益高,不必耗费大量水资源,保证了区域生态平衡的推进。
2、植被恢复在荒漠地区植被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生态修复工作之一。
植被的种植可以减少风蚀现象,增强土地保水能力,改善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并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植物选择上主要以适应干旱、盐碱、光强不足等环境的植物为主。
3、水资源保护在荒漠化地区,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
因此,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时,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减少急流、浸润、消失、蒸发等流失途径,保护、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荒漠化防治实施的技术方案
荒漠化防治实施的技术方案荒漠化是指原本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土壤逐渐退化,植被消失,从而形成沙漠的过程。
荒漠化的发展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荒漠化防治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荒漠化问题,各国积极探索和实施各种技术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荒漠化防治技术方案,包括灌溉技术、植被恢复、土壤保水保肥、土壤改良、沙漠生态复育等。
首先,灌溉技术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荒漠地区水资源稀缺,因此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至关重要。
现代灌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浪费,从而保证荒漠地区的农作物和植物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例如,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准确计量和投放,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
其次,植被恢复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植被具有固定土壤、保持水分、防护风沙的功能,对于防治荒漠化具有重要作用。
种植耐旱植物,加强对荒漠化地区土地的植被覆盖是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
同时,引入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品种,采取适当的排灌和养护措施,可以成功建立起荒漠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阻止沙漠的扩张。
第三,土壤保水保肥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荒漠地区土壤贫瘠,水分流失和养分流失严重,因此保持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对于恢复植被、防治荒漠化至关重要。
覆盖土壤表面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同时,在种植作物过程中,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退化。
土壤改良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荒漠地区土壤干燥贫瘠,土壤结构疏松,根系无法牢固扎根,因此改良土壤成为防治荒漠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添加有机质、施加石灰或磷肥等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墙、土堤等物理措施来改善土壤保水保肥条件,提高植物的生长环境。
最后,沙漠生态复育是荒漠化防治的综合措施。
防风固沙林带对荒漠化防治的贡献及其建设思路探讨
防风固沙林带对荒漠化防治的贡献及其建设思路探讨防风固沙林带对荒漠化防治的贡献及其建设思路探讨引言:荒漠化是地球生态环境中严重的问题之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防风固沙林带对荒漠化防治的贡献,以及该林带的建设思路。
一、防风固沙林带的贡献1. 减缓沙尘暴的发生率:防风固沙林带可以阻挡风沙的扩散,减缓沙尘暴的发生率。
通过固沙林带的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沙尘暴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提高大气质量。
2. 保护土地:固沙林带的建设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固沙林带的树木和植被根系能够稳定土壤,防止土壤被风沙剥离,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肥力。
3. 调节气候:固沙林带的树木和植被可以调节气候,改善气温。
树木的栖息地可以提供阴凉和湿润的环境,在炎热的荒漠地区,能够有效地改善气温和生态环境。
4. 维护生物多样性:固沙林带的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还能提供适宜的生境,为各类植物和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因此,固沙林带的建设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思路1. 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荒漠地区的树种选择应该具备抗旱、耐盐碱和抗风蚀的特点。
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进行调研和评估,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
2. 注意科学布局:固沙林带的布局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风沙状况进行科学规划。
尽量选择沿着河流、水源和丘陵地带建设固沙林带,以利用自然条件来促进植被的生长。
3. 加强水源保障:固沙林带的建设离不开水源的保障。
需要制定科学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案,通过堰塞等方式蓄集雨水,建设灌溉系统,为固沙林带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4. 加强管理和维护:固沙林带的长期维护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植物和土壤的保护,并定期进行检查、测量和修剪工作,及时处理病虫害和植被退化问题。
5. 加强宣传教育: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荒漠化防治技术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荒漠化防治技术及其生态效益评估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具有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为了防治荒漠化,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荒漠化防治技术,并对其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荒漠化防治技术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荒漠化防治技术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通过引入树种,可以改变荒漠化地区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加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固定度。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蒸发量,减少风沙侵袭。
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荒漠化防治的一种重要技术。
在荒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构筑坝堤等方式,减少雨水流失,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水土保持还可以减轻水灾、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3. 沙漠绿化沙漠绿化是一种针对沙漠、荒漠地区的特殊技术。
通过绿化荒漠地区,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气候环境。
沙漠绿化还可以减少沙漠化的扩散,增加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一种通过人工改变云和降雨过程,增加降雨量的技术。
在荒漠化地区,人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改善土壤质量和气候环境,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展。
生态效益评估荒漠化防治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其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1. 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衡量植树造林、沙漠绿化等技术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荒漠化防治区域的群落结构进行观测和记录,可以得出防治技术的效益情况。
2. 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荒漠化防治技术还可以提升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如土壤保肥保水、气候调控、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情况进行评估,可以进一步了解防治技术的生态效益。
3. 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实施还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如提高林木、水资源等的利用率。
通过记录和对比荒漠化防治前后相应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得出技术的生态效益。
结语荒漠化防治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不是荒漠的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采伐等,导致土地退化,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最终形成荒漠。
荒漠化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因此,荒漠化防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植被恢复植被是维持土地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植被恢复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植被恢复可以通过人工造林、天然恢复等方式实现。
在人工造林方面,应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沙柳、胡杨等,同时要注意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在天然恢复方面,应采取保护措施,如禁止过度放牧、禁止采伐等,让自然恢复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荒漠化地区,水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水库、修建水渠、开展水土保持林等。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地流失,如修建防风林、植被覆盖等。
三、科学耕作科学耕作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荒漠化地区,土地质量较差,因此,应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如合理施肥、轮作制度等,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管理,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保护土地资源。
四、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荒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可以通过开发旅游景点、推广旅游产品等方式实现。
此外,还应加强旅游管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五、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荒漠化防治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
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荒漠化防治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有着严重的影响,包括
水源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如何防治荒
漠化成为了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以下是一些可能采取的具体
措施:
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荒漠化的最基本方法,可以增加土
壤的固结力,提高根部的抗风雨能力,更好的保护土壤和水源。
2. 引进适宜的植被: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应干旱环境、能够生长
在贫瘠地区的植物,如草、灌木、树木及天然草原,从而使土地重新
拥有植被覆盖。
3. 改进农业种植技术:农民可以采用防风固沙、水保肥的农业种
植技术,包括旋耕、条播、育苗等方式,从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作用,保护土壤、防治沙漠化。
4. 发展可持续的畜牧业:适度的放牧可以防止过度利用地区植被,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的结构。
5. 推广节水作物种植:选择耐旱的经济作物,逐渐把种植中心转
向干旱地区。
同时也应加强节水技术和设施建设。
6. 对土地进行改良:一些有效的土地改良方法可以采用,如植物
覆盖、确定的地形处理、灭草剂等方法,从而加强土地质量,减少干
旱和荒漠化的风险。
7. 推进科学研究和教育:加强对荒漠化及其防治方法的科学研究,引导公众了解荒漠化的原因和危害,统筹学习,加强宣传意识,形成
群众参与防治的共识。
以上是一些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防治荒漠化是一个需要全社会
共同参与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引进合适的植被、推广节水和农业等
技术,并加强科学研究,挖掘多样化的资源,打出一场对荒漠化的与
时间和敌人的长期战争。
这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荒漠化生态修复标准
荒漠化生态修复标准
首先,荒漠化生态修复标准包括植被恢复标准。
这包括确定合适的植被种类,适当的密度和覆盖率,以及合理的种植方式。
植被的选择应当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风蚀。
其次,土壤修复标准也是荒漠化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减少土壤的风蚀和侵蚀,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是荒漠化生态修复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干旱地区,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引水灌溉等方式,提高土地的湿润度,促进植被的生长,减缓土壤侵蚀。
同时,荒漠化生态修复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减少人为干扰等方面的标准。
最后,荒漠化生态修复标准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
可持续利用。
修复荒漠化生态不仅仅是恢复植被和土壤,还需要考虑当地居民的生计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荒漠化生态修复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标准,实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几种草原改良建设技术概要
几种草原改良建设技术概要
草原改良建设是指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草原改良建设技术概要:
1. 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恢复技术主要用于退化草原的改良。
该技术通过人为方式引种或补种优良草种,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抵御能力,以提高草原生产力。
常用的植被恢复技术有:合理选择草种、草皮种植、荒漠化治理、套播法种植等。
2. 畜牧业放牧技术
畜牧业放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管理放牧牲畜的方式,达到保护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的目的。
常用的畜牧业放牧技术有:转移放牧、早放晚收、草畜平衡、合理轮牧、集约化牧业等。
3. 草原灌溉技术
草原灌溉技术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施灌、改善水分条件,提高草地的饲草量和饲草质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常用的草原灌溉技术有:固定式喷灌、移动喷灌、滴灌、旋喷等。
4.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改善草原土壤的质量和肥力,提高草原植被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项技术。
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有:绿肥种植、深耕松土、施肥、石灰化处理等。
5. 疏林造草技术
疏林造草技术是指在树林稀疏地区采取合理的林下草产业化,同时树木也得到了保护和利用的一种草原改良技术。
常用的疏林造草技术有:草坪林下种植、牧林结合、树木间隙播种等。
草原改良建设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植被的生产力,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
荒漠化地造林绿化理论及技术
荒漠化地造林绿化理论及技术摘要困难地带造林绿化理论及技术是森林培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同时,由于困难地带立地条件的恶劣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困难地带的造林绿化十分困难。
困难地带的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其中荒漠化地在我国分布较广,占地面积宽,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破坏。
文章综述了荒漠化地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和改良措施。
关键词造荒漠化地,造林绿化,理论技术根据《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止荒漠化的公约》中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作用下,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由此得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内涵有了很大的延伸,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均纳入荒漠化;同时荒漠化的类型增加为沙质荒漠化(三北地区)、盐渍荒漠化(松嫩平原)、水蚀荒漠化3种[8]。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范围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大部分为风蚀荒漠化土地和水蚀荒漠化土地。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53.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3%.并且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发展[9]。
总的来说,荒漠化是一个生态退化过程,它将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极端情况下,发展成为难以维持生物群落长期存在的类荒漠景观[8]。
荒漠化的成因的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某种程度上讲,自然因素是形成荒漠化的必要条件,而人为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并在很多地区成为现代荒漠化的主要动因[9]。
一、沙质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简称沙漠化、沙化。
(一)我国土地沙化的概况土地沙化己成为全球性灾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我国是世界上沙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其中沙漠、荒漠占45.3%,沙漠化土(沙地)占11.2%,戈壁占43.5%,沙漠化相当严重[10]。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形成原因是什幺,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什幺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
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
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
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措施
1 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有哪些①(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
原阻挡。
②多大风③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④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⑤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
漠化的基础)⑥寒流流经减温减湿(可改变)——对应的解决措施①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②过度放牧—————。
荒漠化治理的技术和政策分析
荒漠化治理的技术和政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的情况日益严重。
荒漠化是指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以及干旱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锐减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荒漠化给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治理。
本文将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来分析荒漠化治理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的治理1.绿化工程绿化工程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绿化工程主要以植树造林为主,通过植被的生长和根系的固定,来减缓土地的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同时,植树造林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1964年中国国家针叶树人工林建设工程,当时的目标是10年间新建针叶树人工林1750万公顷,截至2017年,已经新建人工林2206万公顷。
2.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也是治理荒漠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我们可以建立水土保持林网平衡系统,包括水源涵养林、风沙固定林、水土保持林、生态修复林等,以达到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减缓荒漠化进程的效果。
例如: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将南方的水源调配到干旱北方,以满足北方地区的饮用水和灌溉等需求,同时保护水资源的。
3.荒漠化生态修复荒漠化生态修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方式,它通过植物承担工程与保育相结合的方式,来修复被人工或自然因素破坏的荒漠土地。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的恢复来保护土地、水文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例如:中国的天河工程,名为“人工植被形成荒漠-绿洲体系”,是利用人工种植植被来保护荒漠土地,并形成更为宜居的绿洲。
二、政策方面的治理1.政策引导和支持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植树造林、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荒漠化生态修复,扶持荒漠化治理的长远战略。
例如:中国政府鼓励农村发展植树造林,对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
2.科学规划和布局针对荒漠化区域的治理需要科学规划和区域布局。
荒漠治理方案
荒漠治理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荒漠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荒漠化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和地区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荒漠治理工作,希望能够减缓荒漠化进程,恢复植被生态,改善环境质量。
荒漠治理方案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土地再利用等内容。
植被恢复是荒漠治理的核心措施,通过引种植草、搞封闭围栏、人工种植树木等方式,逐步恢复荒漠地区原有的植被覆盖,增强土壤固齿,防止局部沙漠化的进一步扩散。
水土保持是荒漠治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修建沙障、沙袋、植被覆盖、固沙林等工程,既可以防止沙尘暴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沙漠对周围环境的侵蚀。
生态修复是荒漠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实现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恢复生态功能。
土地再利用是荒漠治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恢复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重新利用土地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荒漠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荒漠治理工作的进行。
政府在荒漠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加大对荒漠治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督和评估,推动荒漠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企业是荒漠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荒漠治理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
科研机构在荒漠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理效果。
社会组织是荒漠治理的重要力量,应当鼓励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荒漠治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荒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荒漠化的扩散,改善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绿色家园。
希望各国和地区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荒漠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荒漠化治理规划方案的植被恢复技术
荒漠化治理规划方案的植被恢复技术概述荒漠化是指原本非荒漠地区的土地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荒漠化治理规划方案的植被恢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植被恢复技术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植被恢复技术。
一、荒漠化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技术1. 植物引种植物引种是一种常见的植被恢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应荒漠环境的植物种类,来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引种的植物通常具有耐旱、耐盐碱和抗风蚀的特点,能够适应荒漠环境的极端条件。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是荒漠化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修建沟渠、植被覆盖和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手段,可以减少水分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地的水分状况,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 防风固沙措施荒漠地区常常受到强风的侵蚀,导致土壤风蚀和沙漠化的加剧。
为了减少风沙对土地的破坏,可以采取防风固沙措施。
这包括植树造林、建设风沙固定带、修建风沙墙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的侵蚀,保护土壤的稳定性,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保护。
二、植被恢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 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治理荒漠化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该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和保护了中国北方的植被覆盖,有效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以色列的沙漠绿化项目以色列是一个干旱的国家,但通过创新的植被恢复技术,如滴灌系统和盐碱土改良,成功实施了沙漠绿化项目。
这些技术使得以色列的沙漠地区变得绿意盎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植被恢复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植被恢复技术具有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的优势。
通过恢复植被,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土地荒漠化与植被恢复技术
土地荒漠化与植被恢复技术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表面土壤水分严重缺乏,植被覆盖度低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地区面临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被恢复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并希望能够在解决该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并探讨一些植被恢复技术。
在确定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气候因素。
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因为降水不足,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亏缺。
此外,风力强大也会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因为风可以吹走土壤中的含水层,使其更加干燥。
除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过度耕地都会削弱植被覆盖度,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扩散。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会加剧荒漠化的风险。
为了应对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挑战,植被恢复技术被广泛应用。
首先,水源管理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合理进行水资源的分配和保护,能够为荒漠化地区提供足够的水分。
此外,人工降雨技术也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初步成功。
通过人工方式向干旱地区供水,帮助植物重新生长,并减缓土地荒漠化的速度。
除水资源管理外,土地修复也是植被恢复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种植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可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质量,并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此外,科技进步也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产生清洁电能的技术,它对环境没有污染和破坏。
在干旱地区,光伏发电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为植被恢复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
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植被恢复。
例如,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分的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荒漠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减缓土地荒漠化。
尽管植被恢复技术在治理土地荒漠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是植被恢复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修复土壤、种植植物和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
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荒漠化防治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治理荒漠化的过程,恢复和改善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来防治荒漠化。
该技术通常包括引种和培育适宜的植物物种,并采取合适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例如,使用多年生植物来抑制风蚀和水蚀,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2.技术措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水源治理、植被覆盖、适度人工引水等。
水源治理是改善土地水资源状况的关键。
通过修建水渠、水库等措施,增加水源的储备量和利用率,以满足农作物和植被的水分需求。
植被覆盖是指通过植物的种植和管理来改善土地的植被状况,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风蚀。
适度人工引水则是通过通水渠、流动灌溉等方式来引水,保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
3.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恢复和改善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生态系统的技术。
比如,采用生物土壤护理技术,通过添加有机质和微生物来改善土壤质地和营养状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态护岸技术,在河岸和湖泊边缘种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以遏制沙土的蔓延。
4.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植被修复、水源治理、生态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荒漠化治理。
它主要包括土地复耕、水源调配、农作物结构调整等。
例如,利用荒漠化地区的丰富阳光资源,发展和利用太阳能农业,在荒漠地区建设光伏农业大棚,既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当地的水源管理和生态环境。
总之,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植物修复技术、技术措施、生态工程技术以及综合治理技术等。
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区域内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退化,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直至形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还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加强植被恢复植被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
为加强植被恢复,可以采取种植固沙植物、建设人工林等措施。
科学选取适合当地气候、土质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第二、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在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可以通过修建防风固沙林带、植被覆盖系统、梯田等工程来减缓荒漠化过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第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荒漠化的发生与水资源匮乏密切相关,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
通过引入滴灌、微型喷灌等高效水-saving灌溉技术,合理分配农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干旱蒙受,减缓荒漠化的蔓延。
第四、开展人工草原建设草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应当积极开展人工草原建设,通过人为种植、驯化草原植物,恢复草原植被,阻止沙漠化过程,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第五、强化生态监测和评估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应加强生态系统监测网点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生态恢复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荒漠化防治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各方合作,全面提高荒漠化防治意识,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
希望各界人士共同关注荒漠化问题,共同努力,为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1.亲水绿化:通过种植适应性强、水需求低的树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恢复和改善植被覆盖。
亲水绿化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侵蚀和固定沙丘,从而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地复垦。
2.水土保持措施:在农田、山地和人工建筑环境中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建设梯田、坎留地、陡坡细槽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坡面径流速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和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3.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是治理土地荒漠化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改善灌溉技术,优化农田排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库蓄水和修建雨水收集设施来增加灌溉水源,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合理农业管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变以过度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体制不完善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模式。
通过合理轮作制度、高效施肥、农田均衡施水等方式,减少农化物质的使用,提高农田生产力,并减少对土地的压力。
5.生态修复和重建:在已经荒漠化的地区,可以实施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
这包括土地复垦、荒漠改造、人工深松等,以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可以恢复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地的生态恢复和稳定。
6.政策支持和社区参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需要政府、社区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政府应推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土地荒漠化治理的项目开展。
同时,加强社区居民和当地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的认识和意识。
综上所述,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综合多种措施。
亲水绿化、水土保持、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农业管理、生态修复和重建以及政策支持和社区参与等措施可以协同推进,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沙拐枣 蓼科灌木,可作优良固沙林、饲料林、
薪炭林、防护林树种。
• 花棒 豆科大灌木,是极好固沙林、薪炭林、饲
料林树种。
• 杨柴 又名杨柴、羊柴,豆科灌木,是极好固沙
林,饲料薪炭林树种。
• 柠条 豆科灌木,是优良的固沙、水土保持、饲
料、薪炭及旱地草场和农田防护林树种。
• 沙蒿 菊科半灌木,固沙主要用籽蒿、油蒿、差把
• • • • 林地土壤水文性质改良作用 林地土壤入渗能力较高 改良土内径流状况 林草地土体贮水能力提高
•消减洪峰与涵养水源作用 •林草植被防止土壤侵蚀和改良土壤作用
•林草植被对水蚀控制作用
•林草根系对土体固持作用 •林草植被改善小气候环境作用
水土保持林种 林种的生产性 水土保持林(草)及其体系
第四节
沙结皮固沙
流沙表面这种藻类形成的沙结皮最早由Varming和 Groebner指出。土壤藻类的生态作用,在于它是植物 演替最初阶段的先锋植物,强调它有助于土壤的形成。
人工沙结皮培养技术: (1)用0.01mm细土1kg/m2; (2)1kg细土加10g沙蒿粉; (3)不加措施的沙丘作对照。
将上述(1)、(2)中的物质撒于沙表使之与表 面1cm的沙粒混合均匀,经6~8m/s风速吹杨及1mm降 雨湿润又蒸发后,除对照外,上述处理的沙面均出现 结皮。
第五节
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一、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
• 封育灌草固沙沉沙带 • 防风阻沙带 h—k L= (v—c) s 式中L—安全距离(m) h—沙丘高度(m) k—苗高(m) s—苗木年生长量(m) v—沙丘年前进距离(m) c—沙埋苗木高1/2处的水平距离(m), 据生长快慢取0.4或0.8。 • 绿洲内部农田林网
*植苗季节
*树种选择
栽植固沙成功的树种有沙蒿、紫穗槐、花棒、杨柴。
三、扦插造林固沙
优点:方法简单,便于推广;生长迅速,固沙作
用大;就地取条、干,不必培育苗木。
*选插条(穗) *插条(穗)处理 *造林季节和方法
一般在春秋两季扦插,多用倒坑栽植,插深 多与地面平。
沙柳扦插固沙;黄柳、杨柴网格活沙障固沙。
(3)荒漠地区铁路防护体系
第六节
沙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
榆林流动沙地立地条件类型 类型:●立地条件类型地区
立地 条件 类型 地区 温 带 干 草 原 地 区 立地 条件 类型 区 毛 乌 素 沙 地 干 草 原 区 立地 条件 类型 组 立地 立地 反映地带性大小尺度气候差异 固沙造林技术 宜林性 条件 条件 措施及改造利 质评价 ●立地条件类型区 亚型 类型 用方向
• 木麻黄 木麻黄科常绿高大乔木,为华南沿海防
护林、薪炭林、用材林、行道树及绿化树种。
• 单叶蔓荆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为优
良固沙灌木,可作海边沙地灌草带主要成分。
• 小冠花 豆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极好的固
沙保土、荒山绿化及饲用植物。
• 鹰嘴紫云英 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
优良的固沙保土、改土、绿化及饲料植物。
*飞播量的确定
N=ng/(5×105×P1×P2×P3× P4)
式中N—公顷播量(㎏/h㎡)
n —667x(x为每平方米面积计划有苗数)
g —种子千粒重(g) P1—种子纯度(用小数表示) P2—种子发芽率(用小数表示)
P3—种子受鼠鸟虫害后保存率(小数表示,经验值)
P4—苗木当年保存率(小数表示,经验值)
配置特点:1.放牧护坡林树种选择(树种特点:
适应性强;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生长快。)
2.配置
山地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 ☆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 ☆ 石质山区沟道防护林配置 当坡面得到治理,主沟道开阔,纵坡平 缓山脚土厚时应进行农业、经济林利用。 飞播是快速、优质、大面积进行植被建 设和发展生态大农业的有效途径。
沙、水土保持、防护林下水、经济林树种。
• 沙打旺 豆科多年生草本,是北方黄土区水土保持、
风沙区固沙、草场建设、山区绿化重要植物种。
• 樟子松 松科常绿大乔木,是三北地区主要优良
造林树种。
• 黑松 松科常绿大乔木,芽鳞白色故也叫白芽松,
是北方沿海沙地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绿化 荒山荒沙的优良树种。
营造护牧林时,草原造林必须整地。可带状、 穴状整地,带宽1.2~1.5m,用2~4年大苗造林,3年 保护。 牧 牧区其他林种纳入防护体系之内。
牧场防护林体系的效益
四、沙区铁路防护林
*铁路沙害
主要是风蚀路基,线路积沙,腐蚀机械传动部分、 沿线通讯设备和钢轨等3种形式。
*铁路防护体系建设 (1)草原沙区铁路防护体系 (2)半荒漠沙区铁路防护体系
• • • • • 破坏水土资源,蚕食农田,群众生存受到威胁 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泥沙淤积河、湖、水库,加剧洪涝灾害 影响水运,破坏交通安全 水土流失与贫困同步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林草的水土保持作用
• 水土保持林(草)的水文效应 • 水土保持林(草)通过对降雨的再分配 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地表径流 • 枯枝落叶层对降雨截留作用
第二节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恢复植被具有速度 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对偏远 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
一、飞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沙地飞播种子的发芽条件及种子处理 飞播期选择 *流沙地飞播植物种选择
适宜的飞播期要保证种子发芽所必须的水 飞播在沙表的种子能否顺利发芽与地表性 因流动沙丘迎风坡有剧烈风蚀,背风坡有 分和温度条件和苗木生长足够的生长期,还要 质、粗糙度、小气候及种子大小、形状等许多 严重沙埋,故要求飞播植物种子易发芽、生长 考虑种子发芽后能避开害虫活动盛期。 因素有关。 快、根系扎的深。
第一节 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中国防沙治沙工程十年规划要求全国封育治沙面 积达266.7万hm2,占治沙面积的4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行保护措施,建立保护组 织,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
半干旱风沙地区,封育措施在几年内可使流沙地 达到固定、半固定状态。
我国东北沙区和西北干旱区重点植被的封育措施:
* 2行1带造林法 *沙地杨树嫁接更新法
*前挡后拉造林法
*沙地乔木萌蘖苗
更新法
*沙地乔木根蘖
苗更新法
*沙地樟子松造林
第八节 沙地造林密度、混交与配置
一、沙地造林密度
要解决好风沙区植物固沙密度和水 分不足这一矛盾。 流沙地制约植物成活的首先是风蚀, 其次才是水分。 确定适宜密度方法:由植物根系确 定;由植物耗水特点确定;调查各种密 度的人工林地及天然植被,比较其生物 量、生长势、盖度等来确定。
• 火炬树 漆树科大灌木小、乔木,落叶,作固沙
林,也适于作薪炭林和风景林。
• 榕树 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既是荒山造林,又
是沙地美化绿化风景树种,也是城市、道路行道树。
• 槐树 落叶乔木,是优良道路林、防护林、绿化
风景林树种及用材树种。
第十节 水蚀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
概况与危害
据水利部1990年调查,我国有水蚀土地面 积179万k㎡,其中20.5万k㎡是处于干旱、半干 旱及干旱的亚湿润地区的水蚀荒漠化土地。 危害:
二、沙地农田防护林
沙区护田林任务是控制土壤风蚀, 主带距大致为15~20H(H为成年树高), 透风系数0.6~0.7;林带宽度有3~6行乔 木,5~15m宽即可。 半湿润地区主带距300m左右;半干 旱地区主带距150~200m;旱作区主带距 仅50m左右。
三、沙区牧场防护林
草地荒漠化表现: ☆地表形态的变化 ☆植被的变化 ☆地表机械组成和理化性质变化 护牧林营造技术
用材林,经济林 用材林,经济林
石质 山地 区水 土保 持林
水土保持林(草)的配置与 营造技术
坡面水土保持林
☆坡面水土(或水源涵养)用材林 配置特点:1.营造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 2.小流域水涵养用材林的封山 育林(草)
☆ 坡面薪炭林
配置特点:1.地点选择
2.营造关键是树种选择
3.经营
☆ 复合林牧护坡林
* 沙地樟子松封育 该地樟子松林的迅速恢复,反映了森林、草 原之间的变化规律:
樟子松林
滥砍滥泛滥牧 封禁保护
草原
* 梭梭林的封育 梭梭是亚洲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 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环境的生态效益。
* 干旱区绿洲边缘天然植被封育
我国在营造林带林网的同时,绿洲边缘封 沙育草,保护天然植被成为绿洲防护体系,形 成固沙植物带。
• 白梭梭 藜科大灌木,是典型的沙旱生灌木。 • 柽柳 柳科大灌木,是良好薪炭林、盐渍化沙地
固沙、防风、防护林、(驮、羊)饲料林树种。
• 胡杨 别名异叶杨,杨柳科乔木,是荒漠地区最
主要的用材林和生态屏障,为三大荒漠林之首。
• 沙枣 别名桂香柳、银柳,可作防护林、用材林、
薪炭林、固沙饲料林,是干旱区重要乔木树种。
二、固沙林的混交与配置
选择耐旱植物和前期先锋植物混交; 提高固沙效果和林分稳定性。 在配置形式上,半荒漠沙地采用不 同树种带状混交,可以节约水分,又可 保证固沙效果。
第九节 我国风沙区固沙造林 (防护林)树种选择
• 梭梭 别名梭梭柴、盐木,藜科大灌木、小乔木,
是荒漠地区优良的薪柴、固沙及防护树种。
第十一节 盐渍荒漠化土地的植被建设技术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飞播区立地条件选择 飞播区的封禁管护 兔鼠虫病害的防治
二、飞播作业
*播前准备工作 *航向与作业方式
航向应与主风向一致。 作业方式为单程式、复程式、交叉式。
*航高与播幅
*播后调查
用路线(航带中央)调查方法,飞播当年在 发芽后和生长季结束后各调查1次, 调查路线上 每隔5m(背风坡6m)设1㎡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