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和工位)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加工余量的概念: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之分。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总余量:从毛培变为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表面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培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上下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层H2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的尺寸误差4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

时间定额的定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tj 2辅助时间tf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fw 4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tx 5准备终结时间tzz

1-3.(生产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常用的有哪几种生产类型?他们各有哪些主要工艺特征)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

量生产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

量,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

道工序的加工。

1-4.(什么叫基准?工艺基准包括哪些方面)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工序基准(2) 定位基准 (3) 测量基准(4) 装配基准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包括: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可分为: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

1-5. (毛飞选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零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2)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3)生产类型

(4)具体生产条件

(5)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1-6.(粗,精基准选择原则有哪些)

1.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2. 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原则

3. 保证加工余量分配合理原则。

4. 便于装夹的原则

5.粗基准一般不能重复使用原则。

2. 精基准的选择

(1) 基准重合原则

(2) 基准统一原则

(3) 互为基准原则

(4) 自为基准原则

1-10.(表面加工选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 经济加工精度

(2) 工件材料的性质

(3)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4) 生产类型和经济性

(5)现有设备情况和技术条件

1-11.(工件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应划分哪几个阶段?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①粗加工阶段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并加工出精基准,目的是提高生产率。

②半精加工阶段是为零件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在热处理前进行。

③精加工阶段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高,目的是保证质量

④光整加工阶段是用来获得很光洁表面或强化其表面的加工过程。

⑤超精密加工阶段是按照稳定、超微量切除等原则,实现尺寸和形状误差在0.1μmc以下的加工技术。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 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地使用机床设备

?(3) 便于热处理工序安排

?(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5)保护精加工过后的表面

1-12.

?(1) 先基准面,后其它面

(2)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3) 先面后孔

(4)先粗后精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 (1)预备热处理

(2)最终热处理

(3)时效处理

(4)表面处理

1-13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层H2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的形位误差ρa

?(4)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εb

21.何谓时间定额?批量生产时,时间定额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时间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2)辅助时间;(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4)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5)准备终结时间。

22.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答:(1).缩短基本时间;(2).缩短辅助时间;(3).缩短工作地点服务时间;(4).缩短准备与终结时间;(5).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6).高效自动化加工及成组加工。

不同机床加工时,一般可采用几种安装方法:

1直接安装 2找正安装 3夹具安装

2-1(什么叫安装,为什么说定位与夹紧不是一回事)

?安装—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并夹紧的过程。

?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

?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

2-2.(夹具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1.定位元件

起定位作用,保证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2.夹紧装置

将工件夹紧,保证工件定位后的正确位置不变。

3.导向元件和对刀装置

保证刀具加工时的正确位置

4.连接元件

用来保证夹具和机床之间的相对位置

5.夹具体

基础件,将上述各元件连成一体。

6.其它元件

2-3.(何谓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方法

2-4.(什么是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和过定位?正常定位和非正常定位包括哪些方面)

?I.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

?2.不完全定位(部分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有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由被加工零件的位置要求所决定)

?3.欠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被限制。

?欠定位不能保证加工精度是绝对不允许的。

? 4.过定位

?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重复限制

2-6.(使用夹具加工工件时,产生加工误差的组成部分)

?1.工件安装误差定位误差+夹紧误差

? 2.夹具对定误差对刀误差+切削成形运动的误差

? 3. 加工过程误差

2-8.(何谓定位误差?定位误差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定位误差—同

批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某工序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的最大位移量。

?定位误差由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组成。

2-9.(对夹紧装置有哪些基本要求?夹紧力的三要素如何确定)①

应保证定位准确,而不能破坏定位;

?②夹紧后工件与夹具的变形应在允许范围内

?③夹紧机构安全可靠,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手动夹紧应自锁,夹紧行程要足够;

?④结构简单,制造和操作方便,快速省力。

2-19.①夹具受力元件及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②一般均设置对刀装置和定向键,保证工件与刀具、工件与进给运动之间的位置精度;

?③铣床夹具一般要在工作台上对定后固定。

?刨床夹具可参照铣床夹具设计

2-20.(1)直线进给式

(2)圆周进给式

(3)仿形进给式

机械加工精度

1:(什么是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包括哪些方面?他们是如何得到的?)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叁数对理想几何叁数的符合程度。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1试切法 2调整法 3定尺寸刀具法 4自动控制法

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1成形运动法 2非成形运动法

位置精度获得方法:1一次装夹获得法 2多次装夹获得法:

2:(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面内及水平面的直线度,对车削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水平面的影响:导轨在X方向存在误差,磨削外圆时工件沿砂轮法线方向产生位移。引起工件方向上的误差,当磨削长外圆时,造成圆柱度误差。

垂直的影响:由于磨床导轨在垂直内存在误差,磨削外圆时,工件沿砂轮切线方向产生位移。工件产生圆柱度误差,其值很小。

3:(对平面磨床,为什么导轨在垂直面内直线要求高与平面内的直线度的要求?镗床导轨为什么在垂直内和水平面的都有较高要求?)

因为产生的圆柱度误差,虽然很小,但对平面磨床在法向的位移(敏感方向),将直接反映被加工的表面形成的形状误差。

4:机床制造误差有哪几种:1机床回转运动 2机床导轨直线运动机

床传动链的误差

(1)机床回转运动误差的概念与形式:指主轴的瞬时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在规定测量平面内的变动量。变动量越小,主轴回转精度越高:反之越低。形式:画圆跳动,径向圆跳动,角度摆动三种形式。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影响因素:主轴的误差,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

对于刀具回转类机床,切削力方向随旋转方向而改变。主轴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影响越小,而轴孔的圆度影响越大。

(2 )机床导轨误差存在的影响:磨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误差的影响磨床导轨在垂直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导轨面平行度误差的影响

(3 )传动链误差的概念: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得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他是按展成原理加工工件时,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尽可能缩短传动链减少各传动元件装配时的几何偏心,提高装配精度

在传动链中按降速比递增的原则分配各传动副的传动比采用校正装置

5: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的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加工后会产生鼓形的圆柱度误差;

在内圆磨床上用横向切入磨孔时,磨孔会产生带有锥度的圆柱度误差

静刚度:作用力F与由它所引起的在作用力上产生的变形量y的比值。

负刚度:当Fy与yxt方向相反时,即出现负刚度

机床部件的刚度曲线的特点:(1)变形与作用力不是线性关系,反映力刀架变形不纯粹是弹性变形;(2)消耗在克服部件内零件间的摩擦和接触塑性变形所做的功(3)卸载后曲线不回到原点,说明有残留变形(4)部件的实际刚度比按实体所估算的小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1)合理的结构设计(2)提高连接表面的接触刚度(3)提高工件定位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它的表面粗糙度值(4)采用合理的装夹和加工方式

6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统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1)系统性误差(2)随机性误差

分布曲线的缺点:(1)不能反映误差的变化趋势(2)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资料。

3-1.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面。1.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2.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3.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表面之间理想位置的符合程度。

3-11.工艺系统刚度—工件加工表面和刀具在切削法向分力Fy与工艺系统在总切削力的作用下该方向上的相对位移yxt的比值

kxt= Fy / yxt

–(1)提高机床部件中零件间接合表面的质量

–(2)给机床部件以预加载荷

–(3)提高工件定位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它的表面粗糙度值

3-16.。(1)毛坯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2)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

(3)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2.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

?(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2)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和时效处理

?(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4-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们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2)表面质量对疲劳性的影响(3)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4)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质量的影响。

4-2(为什么机器上许多静止连接的接触表面,往往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而有相对运动的表面又不能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过小)

答: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表面磨损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其耐磨性越好。但是表面粗糙度值太小,因接触面容易发生分子粘接,且润滑液不易储存,磨损反而增加。因此,就磨损而言,存在一个最优表面的粗糙度值。

4-3(切削加工塑性材料时,为什么高速切削会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答:砂轮速度越高,就有可能使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的传播速度大于切削速度,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致使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少。

4-5(什么叫冷作硬化?切削加工中,影响冷硬的因素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1)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有:1)切削用量的影响2)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3)加工材料性能的影响;(2)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有:1)工件材料性能的影响2)磨削用量的影响3)砂轮粒度的影响。

4-6(何谓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

答:1)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为720℃),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工件表层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

2)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淬火烧伤;

3)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

4-7(为什么同时提高砂轮速度和工件速可以避免产生磨削烧伤?)答:加大工件的回转速度,磨削表面的温度升高,但其增长速度与磨削深度影响相比小得多;且回转速度越大,热量越不容易传入工件内层,具有减小烧伤层深度的作用。但增大工件速度会使表面粗糙度增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相应提高砂轮速度。实践证明,同时提高砂轮速度和工件速度可以避免烧伤。

4-8(试述产生表面残余应力的原因。)

答: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残余应力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残余应力3)金相组织变化引起残余应力。

4-9(为什么要注意选择零件加工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

答:工件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一般来说,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性质主要取决于工件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因次,工件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4-10(试述产生磨削裂纹的原因。)

答: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机器零件表面上存在的局部微观裂纹,由于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最后导致零件断裂。

4-11(表面强化工艺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强化方法有哪些?)

答:这里说的表面强化工艺是指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的表面强化工艺;1)喷丸强化2)滚压强化。

生产的振动主要有:1,受迫振,2自激振动

4-12(什么是受迫振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是由于外界(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引起的振动;1)系统外部的周期性激振力2)高速回转零件的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3)传动机构的缺陷和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的振动 4)过程的间歇性。

4-13(简述受迫振动的特点。)

答:1)受迫振动是由周期性激振力引起的,不会被阻尼衰减掉,振动本身也不能使激振力变化 2)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振力频率相同,而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受迫振动的幅值既与外界激振力的幅值有关,又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

4-14(什么事自激振动?其特性是什么?)

答:这种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振动称为自激振动;1)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即由系统本身的参数所决定2)自激振动是由外部激振力的偶然触发而产生的一种不衰减运动,但维持振动所需的交变力是由振动过程本身产生的3)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和维持取决于每个振动周期内输入和消耗的能量自激振动系统维持稳

定振动的条件是,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从能源输入到系统的能量等于系统阻尼所消耗的能量。

4-15(自激振动的机理有三种假说,你能说出都是什么吗?)

答:1)再生原理 2)振型耦合原理 3)负摩擦原理。

4-16什么是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4-17.什么是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当波长与波高比值大于1000时,称为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3.粒度

砂轮的粒度不仅表示磨粒的大小,而且还表示磨粒之间的距离。

4-18.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砂轮的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就越多,因而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就越小。

(2).工件速度越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刚好与砂轮速度的影响相反,增大工件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被磨表面的磨粒

减少,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加。

(3).砂轮的纵向进给减小,工件表面的每个部位被砂轮重复磨削的次数增加,倍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将减小。

4-19.评定表面冷作硬化的指标有下列三项:

(1)表面金属的显微硬度HV。

(2)硬化层深度h(um)

(3)硬化程度N

N=(HV-HVo/HV o)*%100

4-20.什么是磨削烧伤?

对于已淬火的刚健,很高磨削温度往往会使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产生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现氧化膜

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4-21(如何进行受迫振动的诊断?)

答:1)拾取振动信号,做机床工作时的频谱图2)做环境实验,查找机外振源3)做空运转实验。查找机内振源。

4-22(清除自激振动的措施有哪些?)

答: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2)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3)增加切削阻尼。

5-1(什么叫装配?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装配不仅是零、组件、部件的配合和连接等过程,还应包括调整、检

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工作。

5-2(零件精度和装配精度是什么关系?)

答:零件的精度决定了机器的装配精度,零件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对机器装配精度的要求及装配方法。

5-3(装配精度包括哪些方面?影响装配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几何精度:1)尺寸精度2)相对位置精度(2)运动精度:1)回转精度2)传动链精度;因素有:1)零件的加工精度2)零件之间的配合及接触质量3)力、热、内应力等所引起的零件变形 4)回转零件的不平衡。

5-5(完全互换装配法和大多数互换装配法各有何特点,其应用场合

是什么?)

答:完全互换装配法的特点有:装配质量稳定可靠,对装配工人的技术等级要求较低,装配工作简单、经济、生产率高,便于组织流水装配和自动化装配,又可保证零、部件的互换性,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协作生产,容易解决备件供应。因此。只要各组成环的加工技术上有可能,且经济上合理时,应该尽量优先采用完全互换装配法,尤其在成批大量生产时更应如此;大多数互换装配法的特点和完全互换装配法的他点相似,只是互换程度不同。大多数互换装配法常应用于生产节拍不是很严格的成批生产中。

5-6(什么事分组装配法?其特点和应用场合是什么?)

答:分组装配法是先将组成环的公差相对于互换装配法所求之值增大若干倍,使其能较经济地加工;然后,将各组成环按其实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各对应进行装配,从而达到封闭环公差要求;特点及应用场合:分组装配法可降低对组成环的加工要求,而不降低装配精度。但是,分组装配法增加了测量、分组和配套工作。当组成环较多时,这种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分组装配法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中封闭环公差要求很严、尺寸链组成环很少的装配尺寸链中。

5-7(什么是修配装配法?其特点和应用场合是什么?)

答:修配装配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于互换装配法所求之值增大,使其能按该生产条件下较经济的公差制造,装配时去除补偿环(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部分材料以改变其实际尺寸,使封闭环达到其公差于极限偏差要求;特点及应用场合:修配装配法可降低对组成环的加工要求,利用修配补偿环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尤其是尺寸链中环数较多时,其优点更为明显。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很少采用修配法;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则广泛采用修配法;在中批生产中,一些封闭环要求较严的多环装配尺寸链大多采用修配法。

5-8(什么是调整装配法?它有哪三种形式?)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

5-13(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考虑哪些原则?)1) 保证产品质量2) 满足装配周期的要求

3) 要尽量减少手工劳动量。

5-14(装配的组织形式有几种?有何特点?各应用于什么场合?)(1)固定式装配(2)移动式装配

5-15(为什么要把机器装配划分为若干独立的装配单元?)将产品划分为套件、组件、部件等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是设计装配工艺规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对于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产品尤为重要。

5-16(装配尺寸封闭环的要求方法)

1: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

不好测量的为封闭环,与封闭环同向的为减环,与封闭环反向的为增环。 1-14.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圈,内孔路面,现须在床上铣出右端槽,并保存尺寸5 0^-0.06 及(26+0.2),求试切调刀时的测量尺寸H,A,及上下偏差。

解:(1)横向时,A为封闭环

(26+0.1),(26+0.2),10 +0.05^0为增环,50 0^-0.1为减环

故A=20+26+10-50=6

ESA=+0.1+0.2+0.05-(-0.1)=0.35

EIA=-0.1-0.2+0-0=-0.3

∴ A=6 +0.35^-0.3

(2)5 0^-0.06为封闭环,20 0^-0.02为减环,H为增环

S=H-20

H=25

0=ESH-(-0.02)

ESH=0.02

-0.06=EIH-0

EIH=-0.06

H为25 -0.02^-0.06

1-16.偏心零件忠,表示A要求。参碳处理,参碳层深度规定为0.5~0.8mm,零件上与此有关的加工过程如下。

(1)精车A面,保证尺寸%%c26.2 0^-0.1mm

(2)参碳处理,控制参碳层深度为H。

(3)精度A面,保证尺寸%%c25.8 0^-0.016mm同时

保证参碳层深度达到规定的要求,试确定H的数值

解:Ho与0.5 +0.3^0为封闭环,H与12.9 0^-0.008为增环

13.1 0^-0.05 为减环

∴ 0.5=H+12.8-13.1

H=0.7

+0.3=ESH+0-(-0.05)=0.25

0=EIH-0.008-0=0.008

H=0.7 0.25^0.008

3-19.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c20 0^-0.1mm,若此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差a=0.025,公差带中心喜爱与分布曲线中心,其偏移值△=0.03mm,试指出

该批工件的常值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计算合格率及废品率;有无废品产生,若有,能否修复。

解:常值0.03

随机0.025

Cp=T/65=0.1/6*0.025=2/3

工序能力不足,一定产生废品

公差带中心

A=19.95

分布中心X,X=19.95+0.03=19.98

实际加工最大即可 Xmax=19.98+36=20.055

图纸要求 Amax Xmax>Amax产生废品,不能修复

Xmin=19.98-3a=19.98-0.075=19.905

Amin=19.905 无废品

合格率=1-%%c(20-19.98)/0.025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矿业大学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题五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成熟期的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2.简述需求差别定价法的类型。 3.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大中城市日益突出,我国也将在21世纪步入老龄化社会,请列举出这一变化所形成的三个方面的市场机会。 4. 市场细分对企业市场营销有何积极意义 5.班尼路、佐丹奴等休闲服装品牌采用专卖店的形式销售产品。在进入S市时,班尼路选择了火舞贸易商行作为其代理商,在S市建立了8家班尼路的专卖店,这种方式属于渠道宽度决策中的哪一种为什么他们要采用这种方式呢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人员推销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d )。 A.成本低,顾客量大 B.成本高,顾客量大 C.成本低,顾客有限 D.成本高,顾客有限 2.以广告为主的促销组合适用于( a )市场。 A.顾客分布范围大的产品 B.顾客分布范围小的产品 C.工业品 D.潜在顾客数量少的产品 3.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 b )。A.企业让渡价值B.企业利润 C.顾客让渡价值D.顾客利益 4.在企业的价值链中,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 c )。A.供 销环节B.战略环节C.生产环节 D.研发环节5.“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招鲜、吃遍天”等说法,反映了企业的( d )。 A.市场营销观念 B.生产观念 C.推销观念 D.产品观念 6.与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被称为( c )。A.营销环境B.宏观营销环境C.微观营销环境D.营销组合 7.旅游业、体育运动消费业、图书出版业及文化娱乐业争夺消费者一年内的支出而相互竞争,它们彼此之间是(a )。A.愿望竞争者B.类别竞争者C.产品形式竞争者 D.品牌竞争者 8.威胁水平和机会水平都高的业务,被叫做( b )。A.理想业务B.冒险业务C.成熟业务 D.困难业务 9.渠道流程中,( c )为双向流程。 A.实物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

百度文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传动轴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实训任务:制定以下零件小批量试制的加工工艺规程 材料:45#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由实训题目可知,该轴是减速器的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与机构中的其他零件通过间隙配合相结合,具有传递力矩,转矩和扭矩等作用。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轴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结构呈阶梯状,属于阶梯轴,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均较高。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及2个键槽。 (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①两个Φ45r6的圆柱面μm; Φ55k7的圆柱面和Φ35h7的圆柱面Ra均为μm且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均与基准轴线同轴 ②Φ56左端面、Φ67右端面、Φ55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的Ra均为μm ;其中

Φ56左端面和Φ55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Φ67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③键槽16和10:IT9;侧面μ m ; ④材料40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毛坯的选择 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或结构复杂的轴(如曲轴),在质量允许下采用锻件。由于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能使金属内部的纤维组织表面均与分布,可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所以除光轴外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可使用热轧棒料或冷轧棒料,一般比较重要的轴大部分都采用锻件,这样既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又能节约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自由锻多用于中小批量生产。模锻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毛坯制造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可以锻造形状复杂的毛坯。 故综合考虑本设计实际情况,选用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一)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分析零件图可知,轴为阶梯轴,没有斜度,传动轴的外圆直径相差不大(最小端为35mm, 最大端为67mm),故选用棒料。从生产类型来看为小批量试制生产,因此综合考虑选用Φ75mm 的,长度为307mm的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选择次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又考虑到台阶轴的工艺特点,所以选择外圆端面为粗基准面。 ②精基准的选择:按照基准重合原则及加工要求,以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为基准,加工内孔时的定位基准为Φ35h7外圆中心。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 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 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③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 ④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孔等。 ⑤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右端面先加工,再以右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时间:2016-05-21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促销工作的核心是 ? ? ? ? ? ? ? ?。 A.出售商品 ? ? B.沟通信息 C.建立良好关系 ? ? D.寻找顾客 2.促销的目的是引发刺激消费者产生 ? ? ? ? ? ? ? ?。 A.购买行为 ? ? B.购买兴趣 C.购买决定 ? ? D.购买倾向 3.下列各因素中,不属于人员推销基本要素的是 ? ? ? ? ? ? ? ?。A.推销员 ? ? B.推销品 C.推销条件 ? ? D.推销对象 4.对于单位价值高、性能复杂、需要做示范的产品,通常采 用 ? ? ? ? ? ? ? ?策略。 A.广告 ? ? B.公共关系 C.推式 ? ? D.拉式 5.公共关系是一项 ? ? ? ? ? ? ? ?的促销方式。 A.一次性 ? ? B.偶然 C.短期 ? ? D.长期 6.营业推广是一种 ? ? ? ? ? ? ? ?的促销方式。 A.常规性 ? ? ? ? B.辅助性 C.经常性 ? ? ? ? D.连续性 7.人员推销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 ? ? ? ? ? ? ?。 A.成本低,顾客量大 ? ? B.成本高,顾客量大 C.成本低,顾客有限 ? ? D.成本高,顾客有限

8.企业广告又称 ? ? ? ? ? ? ? ?。 A.商品广告 ? ? B.商誉广告 C.广告主广告 ? ? D.媒介广告 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消费品的促销目标主要是宣传介绍产品,刺激购买欲望的产生,因而主要应采用 ? ? ? ? ? ? ? ?促销方式。 A.广告 ? ? B.人员推销 C.价格折扣 ? ? D.营业推广 10.收集推销人员的资料是考评推销人员的 ? ? ? ? ? ? ? ?。 A.核心工作 ? ? B.中心工作 C.最重要工作 ? ? D.基础性工作 11.人员推销活动的主体是 ? ? ? ? ? ? ? ?。 A.推销市场 ? ? B.推销品 C.推销人员 ? ? D.推销条件 12.公关活动的主体是 ? ? ? ? ? ? ? ?。 A.一定的组织 ? ? B.顾客 C.政府官员 ? ? D.推销员 13.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使企业 ? ? ? ? ? ? ? ?。 A.出售商品 ? ? B.盈利 C.广结良缘 ? ? D.占领市场 14.一般日常生活用品,适合于选择 ? ? ? 媒介做广告。 A.人员 ? ? B.专业杂志 C.电视 ? ? D.公共关系 15.公共关系 ? ? ? ? ? ? ? ?。 A.是一种短期促销战略 ? ? B.直接推销产品 C.树立企业形象 ? ? D.需要大量的费用 16.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公共关系调查 ? ? B.公共关系计划 C.公共关系实施 ? ? D.公共关系策略选择 17.在广告本身效果的测定中,价值序列法是一种 ? ? ? ? ? ? ? ?。 A.事前测定法 ? ? B.事中测定法 C.事后测定法 ? ? D.事外测定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高精度的零件的工艺过程较长(工序多),一般要 划分几个加工阶段。是哪几个阶段? 2、何为精基准?怎样选择精基准? 3、什么是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举例说明。 4、加工钢件时,如何选择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5、有色金属工件的精加工,为什么不能采用磨削的方法来完成? 6、车削细长轴工件时,车刀的主偏角一定要选择90°,即Kr ≥90°,为什么? 二、分析题 1.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外圆,经检测若发现整批工件有下列几种形状误差。试 分析产生这几种误差的原因。(15分) 2. 图示板型工件,最后工序是加工O 1和O 2孔。要求21οο与A 面平行。请设计保证 尺寸 a 和b 的定位方案。(要求:将定位方案用定位符号Λ标注在工件图上)(10分) 三、车削铸铁工的外圆柱面,若进给量f =0.04mm/r ,车刀刀尖圆弧半径e γ=3mm 。试

估算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值。(10分) 四、在卧式铣床上铣键槽。经测量,工件两端的键槽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15分) 五、下图所示为圆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0 14.054-mm 及对称度。试计算二种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并比较优劣。(10分) b 0.03A 540 -0.14φ600 -0.10 φ30+0.03 90° a)b)c) 六、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 320+=L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1.设计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必须满足 优质、高产、低消耗要求。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为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4.铸件、锻件、焊接件毛坯须进行时效处理。 5.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6.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7.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查表法、估计法和分析计算法。 9.机械零件常用毛坯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 10.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1.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与 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较容易地 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12.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3.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4.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5.以工件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__保证重要加工面均匀___。 16.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7.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18.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过程算为装夹。 19.在工件上特意加工出专供定位用的表面叫辅助精基准。 2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21.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按应用目的可大致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2.调质处理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23.渗氮常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之前。 24.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其装夹方式常常是一夹一托。 25.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单件、小批生产常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大批量生产则在专用深孔加工机床上加工。 26.磨削轴类零件时、中心磨削的定位基准中心孔,无心磨削的定位基 准外圆表面。 27.与纵磨法相比,横磨的生产率高,表面质量低。 28.单件、小批生产花键常在卧式铣床上加工、批量生产在花键铣床上加工。 29.定位销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内孔面定位。 30.夹具尺寸公差一般取相应尺寸公差的 1/2—1/4 。 31.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32.菱形销安装时,削边方向应时垂直(垂直或平行?)于两销的连心线 33.偏心夹紧机构一般用于被夹压表面的尺寸变化小和切削过程 中振动不大的场合。 34.定心夹紧机构是一种工件在安装过程中,同时实现定心和夹紧作用的机构。 35.V型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对中性好。V形块以两斜面与工件的外圆接触起定位作用,工件的定位基面是外圆柱面,但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 36.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7.主轴箱常用的定位粗基准是重要孔(主轴孔)。 38.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39.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内应力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40.轴类零件最常用的定位精基准是两中心孔,粗车时常用 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 41.中心孔的修研方法有铸铁顶尖、油石或橡胶砂轮加少量润滑油、 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及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 42.同轴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摸法、导向法、找正法。调头镗法为保证同轴度,要求:①镗床工作台精确回转180度,②调头后镗杆轴线与已加工孔轴线位置重合。 43.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模法、找正法、坐标法 44.中心孔的技术要求:足够大的尺寸和准确的锥角、 轴两端中心孔应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应有圆度要求及同批工件中心孔的深度尺寸和两端中心孔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 45.有色金属件的精加工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细车的方法。 46.滚压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硬度较高,表面留下残余压应力,但仅宜于加工塑性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学 习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3机械本2 姓名:黄宇 学号:20130130815

机械制造过程是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油漆包装等主要生产过程,也包括专用夹具和专用量具制造、加工设备维修、动力供应(电力供应、压缩空气、液压动力以及蒸汽压力的供给等)。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涂装等。其中与原材料变为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称为直接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与原材料变为产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准备、运输、保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维修等,称为辅助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 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 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我对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知道了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基础、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模具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还有刀具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4分) 1、SWOT分析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目的是,清楚地了解自身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掌握外部的趋利避害。 答案:机会与威胁 2、关系营销打破了只注重的做法,把交易重点放在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上,使企业的长期目标得以实现。 答案:一次性交易 3、首先按某些属性/特征将调查母体进行分层,然后对分层后的副次母体按一定特征确定样本配额,配额内的样本由调查人员主观判断选定的抽样方法,称为 答案:配额抽样 4、衡量市场占有率的尺度主要包括总体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l和相对市场占有率Ⅱl。 答案:所服务市场的占有率 5.营销者向市场提供产品/服务时,不要只看到产品本身,否则将患 答案:市场营销近视病 6、在交换活动中,更积极主动地寻求交换的一方被称为▁▁▁,另一方为潜在顾。 答案:市场营销者 7、获取营销经理所需信息有三个途径,即▁市场营销情报和市场蓄销调研。 答案:内部数据资料 8.现代营销组织的功能主要包括▁▁功能、销售功能和服务功能。 答案:计划 9、在广泛的对象中不作任何有目的选择,纯粹用偶然方法选取样本的抽查方法,被称为答案:随机抽查 10、是指卓有成效地雇请、训练和尽可能激励员工很好地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答案:内部市场营销 11、由所有购买商品和劳务并将其进一步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组织构成。 答案:产业市场 12、所谓就是指将环保视为企业责任和企业发展机会的营销活动。 答案:绿色营

二、分析论述题(30分) 13、分析说明品牌决策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 品牌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包括4P与品牌识别在内的所有要素。主要有: 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品牌延伸策略、品牌更新。 14、什么是整体营销?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展开整体营销? 答案: 整体营销就是将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等经营的一切方面视为现代营销的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营销整体,这个整体是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即为满足客户的需要服务。 其一是”正面营销”,即与分销商展开直接交流与合作,例如著名的宝洁公司就将12人长期派驻沃尔玛总部,进行长期合作;其二是”侧面营销”,即公司设法绕开分销商的主观偏好,而以密集广告、质量改进等手段建立并维持巩固的顾各偏好,从而迫使分销商购买该品牌产品。 三、简答题(50分) 15、扼要分析年度营销计划控制的主要方法。 答案: 年度计划控制方法有五种:销售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营销费用与销售额的对比分析、财务分析和顾客态度追踪。(每个方法2分) (1)销售分析。销售分析就是对比销售实际与销售目标之间的差距,并找出产生缺口的原因。 (2)市场占有率分析。要分析本公司比竞争对手做得如何,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进行追踪分析。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比例系数,是指企业某种商品的销售额在市场同种商品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3)营销费用与销售额的对比分析。主要用于控制使公司实现销售目标的费用不要超支。当一种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失控时,就要追究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4)财名分析。财务分析主要用干寻提高利阻收然的涂径。 (5)顾音态度追踪,是通过了解顾喜态度的变化来预测计划完成情况。顾喜态度追踪的主要制度是:④投诉和建议制度。②顾客调查对象小组。③顾客随机调查。 16、分析介绍期产品的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选择。 答案: 介绍期的主要特点:第一,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第二,广告费用大。第三产品销价常常偏高。第四,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并不能获利。产品在介绍期的亏损只能由其他产品的赢利来弥补。如果把价格和促销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分别设置高、低两种水平,则企业经营者可在如下四种可能的营销组合策略中加以选择。(每个要点各2分) (1)快速撇取策略。指以高价格和高促销水平推出新产品的策略。高价格的目的是尽可能获取更多的赢利,而大量的促销费用是为了广泛宣传新产品的优点,以推进销售量的增长。(2)缓慢撇取策略。这是以高价格和低促销水平推出新产品的策略,其目标在于获取尽可能多的赢利。因为售价高故收入大,而降低促销水平又使成本费用减少。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 天,试计算每月(按22 天计算)的生产批量。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 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远程、函授教育《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以生产者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_、推销观念_。 2.市场微观环境包括企业的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影响营销管理决策的各个部门。3.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应下降,而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娱乐、教育、保健等)和储蓄所占的比重将上升。鉴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而言,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要低于较为落后的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4.市场营销学将市场分为组织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组织市场通常又被分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非盈利组织市场三类。 5.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包括社会文化、个人和心理。 6.企业密集性增长策略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7.市场定位的主要策略主要有避强定位、迎头定位、重新定位。 8.产品的整体概念包含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 9.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0.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有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和需求导向定价法三类。 11.企业进行促销沟通的工具主要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营业推广)和直接营销。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市场的基本活动是( B )。 A. 生产活动 B. 交换活动 C. 销售活动 D.促销活动 2.强调“以质取胜”的经营观念属于(B)观念。 A.生产 B.产品 C.推销 D.社会营销 3.许多冰箱生产厂家近年来高举“环保”、“健康”旗帜,纷纷推出无氟冰箱。它们所奉行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 D )。 A.推销观念 B.产品观念 C.市场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4.下列表述中,反映推销观念的是(C )。 A. 我能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B. 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C. 我卖什么,就设法让人买什么 D. 顾客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5.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商品的品牌差异程度大,而消费者参与程度低的购买行为属于( C )。 A.复杂型购买 B.和谐型购买 C.多变型购买 D.习惯型购买 6.中国人的口味大体上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这是一种( A )现象。 A.地域亚文化 B.种族亚文化 C.宗教亚文化 D.民族亚文化 7.消费者不可能在真空中做出自己的购买决策,其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相关群体属于( B )。 A.组织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心理因素 D.个人因素 8. 对于多变型购买行为,企业应采取的主要营销策略有(B )。 A.加强售后服务 B.增加花色品种 C.提供充足的购买信息 D.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 9.消费者从广告、售货员介绍、商品展览与陈列、商品包装、商品说明书等获得信息的来源属于(D )。 A.个人来源 B.公众来源 C.经验来源 D.商业性来源 10.当企业实施的策略是设法在现有市场上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该增长策略称为( A )。 A.市场渗透 B.市场开发 C.产品开发 D.多元化 11.企业通过控制或兼并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来扩大经营规模的发展策略是(B )。 A.同心多元化 B. 横向多元化 C. 前向一体化 D. 水平一体化 12.某食品加工厂自己投资建立了原材料生产基地,这种业务增长方式属于(B )。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水平一体化 D.水平多元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与复习题

一、判断题 (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 二、填空 题(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加工 )。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调整法 ),( 修配法 )。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 残余应力 )。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 角度摆动 )。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重合基准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互为基准 )。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10.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三、解释概念 (10分) 1.工步 刀具、加工面不变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 y 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 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精基准 已加工面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基准。 4.定位误差 一批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相对起始(调刀)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 2.系统误差可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及变值系统误差。 3.加工误差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分布曲线法及点图法。 4.机械制造系统一般由物质子系统、信息子系统与能量子系统等组成。 5.工艺过程由铸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组成。 6.机械加工过程由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组成。 7.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8.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 9.影响加工精度的机床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床主轴的误差;机床导轨 的误差;机床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 10.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和 纯轴向窜动。 11.车削时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 大。 12.镗孔时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 小。 13.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工件所组成的系统。 14.工件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 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15.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方法有:直接找正安装、划线找正安装、采用夹具 安装。 16.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夹具体、其他元件及装置。 17.钻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连接元件 及夹具体。 18.一批零件的加工工序数目,随一定条件下的工艺特点和组织形式而改变。在解决这 个问题时,可以采用原则上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 19.零件加工工艺基准主要有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三种。 20.工序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前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前道工序的尺寸 公差、前道工序造成的空间偏差、本工序的安装误差等四个方面。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市场营销 2.市场细分 3.消费者市场 4.生产者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新产品的试用率高,再购率低时,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迅速投放市场 B.改进产品 C.加强促销 D.尽早放弃 2.空调生产企业与电风扇生产厂家之间是( )关系。 A.形式竞争者 B.品牌竞争者 C.一般竞争者 D.愿望竞争者 3.某商店经营以下四类产品,其中( )类适宜采用声望定价。 A.日常生活用品 B.高档化妆品 C.小食品 D.文具用品 4.自古至今许多经营者奉行“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经商之道,这种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属于()。 A.推销观念B.产品观念 C.生产观念D.市场营销观念 5.汽车厂收购或兼并轮胎厂是实现( )战略的表现。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横向多角化 6.独家经销一般不适合分销( )的产品。

A.购买者较少 B.技术较为复杂 C.要求便利 D.单价较高 7.生产纯净水的某企业最近向市场推出纯牛奶,这是通过( )寻找市场营销机会的方法。 A.产品开发 B.市场开发 C.市场渗透 D.多种经营 8.中国电信规定每日21:00—24:00拨打国内长途电话按半价收费。这种定价策略属于()。 A.成本加成策略B.差别定价策略 C.心理定价策略D.组合定价策略 9.人们购买制冷用的空调主要是为了在夏天获得凉爽空气。这属于空调产品整体概念中的()。 A.核心产品B.有形产品 C.附加产品D.直接产品 10.通过试用或试销产品,分析效果后再决定是否作大规模推销的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顾客意见法 D.询问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与消费者市场相比,生产者市场有什么特征? 3.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各包括哪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 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 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 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 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