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鸟类资源介绍
珠海地域和气候得天独厚,是国际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鸟类资源丰富。
据初步统计,全市鸟类有12目40科共320种,占广东省65%。
近年来,随着珠海自然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执法力度的加大,乱捕滥猎、盲目经营利用等危及鸟类生存的现象已发生根本改观,鸟类野外种群数量明显回升。
2004年12月14日,斗门区上空出现上万只丝光椋鸟归巢的壮观景象。
2005年3
月8日,横琴岛一块
4000多亩的天然红树林中,栖息了上千只白鹭、灰鹭。
3月17日,华南濒危动物保护所在淇澳
岛湿地大澳驻点观测鸟类的专家会同珠海有关部门,对淇澳湿地大澳一带进行日常观测时,意外地发现了已在珠海消失3年之久被环保人士称为“环境清道夫”的大嘴乌鸦,其中较大一群有5只。
淇澳红树林区域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节栖息着40余种候鸟,其中许多是受有关国际公约保护的候鸟,例如大白鹭、中白鹭等。
珠海淇澳岛淇澳岛红树林
珠海鸟类品种1:海鸥(珠海市市鸟)
海鸥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甚至人们一提起海鸟就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海鸥。
(学名:Larus canus)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
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
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
海鸥身姿健美,惹人喜爱,其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莹洁白,海鸥是候鸟,分布于欧洲、亚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
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
越冬在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及台湾;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
海鸥的解释有二:广义
的海鸥是鸥科40余种海鸟的总称;狭义的海鸥是鸥科,鸥属的一个物种。
中文名
称:
海鸥
外文名称:
Mew Gull,Common Gull
界:动物界门:
纲:
目:
科:
属:
种:海鸥拉丁学
名:
Larus
canus 命名时
间:
生活习性:
海鸥以海滨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
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也捕食岸边小
鱼,拾取岸边及船上丢弃的剩饭残羹。
有些
大型鸥类掠食其他鸟(包括其同类)的幼雏。
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在海边、海港,
在盛产鱼虾的渔场上,成群的海鸥漂浮在水
面上,游泳,觅食,低空飞翔、喜欢群集于食物丰盛的海域。
海鸥除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故海鸥又有"海港清洁工"的绰号。
港口、码头、海湾、
轮船周围它们几乎是常客。
在航船的航线
上,也会有海鸥尾随跟踪,就是在落潮的海
滩上漫步,也会惊起一群海鸥。
[4]
海鸥还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
乘舰船在海上航行,常因不熟悉水域环境而触礁、搁浅,或因天气突然变化而发生海难事故。
富有经验的海员都知道:海鸥常着落在浅滩、岩石或暗礁周围,群飞鸣噪,这对航海者无疑是发出提防撞礁的信号;同时它还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每当航行迷途或大雾弥漫时,观察海鸥飞行方向,亦可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
此外,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
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海鸥之所以能预见暴风雨,是因为海鸥的骨骼是空心管状的,没有骨髓而充满空气。
这不仅便于飞行,又很像气压表,能及时地预知天气变化。
此外,海鸥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个个小型气压表,能灵敏地感觉气压的变化。
珠海鸟类品种2:白鹡鸰
中文学名:白鹡鸰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鹡鸰科
中文属名:鹡鸰属
中文俗名: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
拉丁文名:Motacilla alba
英文名:White Wagtai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分布区域:多处可见。
(文园中学校园内操场、草地及树上常见)
物种信息:体长约20厘米。
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
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
黑色的多少随亚种而异。
亚种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颏及喉黑色,
baicalensis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
亚种ocularis有黑色贯眼纹。
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
亚成鸟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声。
分布于非洲、欧洲及亚洲。
繁殖于东亚的鸟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
亚种personata繁殖于中国西北;baicalensis繁殖于中国极北部及东北;dukhunensis迁徙时有记录于中国西北;ocularis越冬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
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停栖时,尾常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
食物几乎全是昆虫,以双翅目、鞘翅目为主,有甲虫、米蟓、、蝇类、蝗虫、粘毛虫等。
白鹡鸰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营巢,巢为浅杯形,外边用枯草茎、枯叶和较粗的树根做成,里边有较细的根、枝,衬垫着兽毛。
巢的外径为13×17厘米,内径7×8厘米,巢深3.5-5厘米。
每窝产卵4-5枚,大小约为20.7×15.4毫米。
卵壳灰白色,满布着淡紫灰、黄褐、黑褐色的斑纹。
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
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
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
珠海鸟类品种3:白喉红臀鹎
白喉红臀鹎为鹎科鹎属的鸟类。
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耳羽白色或灰白色。
上体灰褐色或褐色、尾下覆羽血红色。
主要生活于森林、竹林以及开阔的乡间。
属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分布于印度、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
中文学名: 白喉红臀鹎
拉丁学名: Pycnonotus aurigaster
界:
动物界 门:
纲:
目: 科: 属: 鹎属 亚种: 9种 命名时间: V ieillot, 1818 英文名称: Sooty-headed Bulbul
(文园中学校园内操场、草地及树上常见)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 )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中文学名: 白头鹎
拉丁学名: Pycnonotus sinensis
界:
动物界 门:
纲:
目: 科: 属: 鹎属 亚种: 4种 命名时间: G melin, 1789 英文名称: C hinese Bulbul 英文名称: Light-vented Bulbul
(文园中学校园内操场、草地及树上常见)
中文名:红耳鹎(又名:红颊鹎)
物种分类:PASSERIFORMES→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 striatus panaxy
拉丁名:Pycnonotus jocosus
英文名:Red-whiskered Bulbul
迁徙:,不迁徙。
红耳鹎也叫高鸡冠、高冠鸟、高髻冠、黑头公、高髻郎等。
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雀形目、鹎科、鹎属。
红耳鹎体长16-21厘米,体重23-38克。
头顶黑色,具耸立的羽冠;眼下后方具红色的羽簇,因而得名。
与颊下方同为纯白色,外围以黑色。
上体褐色,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上有白色的端斑。
下体为白色,胸侧有近黑色的横带,尾下覆羽为猩红色。
虹膜棕色或棕红色。
嘴黑色。
脚黑色。
红耳鹎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区的、季雨林,以及坝区村寨附近的林缘、庭园、灌木丛中。
成群活动,冬季集20~30只的大群,甚至多达百余只。
常集于树上啄食。
性情活泼。
喜欢在高枝上高歌,
鸣声宏亮激昂,略具韵律。
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等为食,也吃昆虫等。
筑巢于树上或灌丛中。
每窝产卵3-4枚。
卵呈圆形、粉红色。
孵化期约14天左右。
红耳鹎是常见留鸟。
喜欢结群活动。
3-8月在树上筑巢繁殖。
因有高耸的冠羽,俗称“高髻冠”。
鸣叫声为轻快悦耳的“布比—、布比—”或“威-踢-哇”,在广东一带常被作为观赏鸟饲养。
在文园中学内还发现,腹部灰色,其余全是黑色的高冠鹎。
珠海鸟类品种6:苍鹭
苍鹭是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
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
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
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叫声粗而高,似 ‘刮、刮’声。
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
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
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
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中文学名: 苍鹭 别称: 老等、灰鹳、青庄
二名法: Ardea cinere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目:
鹳形目
科: 属:
珠海鸟类品种7:小白鹭
“在珠海前山河以及淇澳红树林均能观察到”
学名:Egretta garzetta
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66)
英文名:Little Egret
别名:舂锄、雪客、白鹭鸶、鸶禽、白鸟、白鹤、极小白鹭、丝琴、一杯鹭
分类位置
CICONIIFORMES
Ardeidae
鹭亚科Ardeinae
Egretta
小白鹭(学名:Egretta garzetta )是鹭科白鹭属的。
中型,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羽,背、胸均披蓑羽。
分布范围广泛,从欧洲南部经欧亚大陆南方,包括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一直到日本列岛,整个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等。
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
寻食时不
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
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羽毛:成鸟夏羽:全身羽毛纯白色;繁殖期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称辫羽,悬垂于后颈;前胸和背部被蓑羽,背部蓑羽的羽枝特别松散而延长,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
冬羽:全身羽毛纯白色;但头部冠羽,肩、背和前胸的蓑羽或矛状羽均消失。
黄色;眼先裸露皮肤夏季粉红色,冬季黄绿色;嘴黑色,冬季下嘴基部黄绿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爪黑色。
学术上一般称“白鹭”
珠海鸟类品种8:绿翅鸭
【中文名称】绿翅鸭
【中文别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 巴鸭,八鸭,小蚬鸭
【拉丁学名】Anas crecca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Green-winged Teal,Common Teal,Eurasian Teal,Teal
【科属分类】、、、、
绿翅鸭在中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中国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
迁飞时常集结成千上万的大群。
9月中旬抵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东南沿海一带。
在越冬地区常栖息在水草丰盛的湖面上和沿海的潮间带。
几乎整天取食,晨昏时最频繁。
在南迁中和到达越冬地的初期,它们嗜食稻谷,秋后多吃水生植物种子和嫩芽以及少量软体动物。
绿翅鸭肉质细嫩,堪称野味中的上品。
羽毛除用作填充材料外,雄鸭的外侧肩羽、翼镜及整个翅膀均可供装饰用。
该鸟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有些越冬活动于沿海滩涂盐场、水库、湖池中,冬季喜集群生活。
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
常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和海湾等水域,以草籽、稻谷、螺、软体动物为食。
珠海鸟类品种9:白胸苦恶鸟
白胸苦恶鸟(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共有4个亚种。
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额甲,嘴峰较趾骨为短;跗骨较中趾(连爪)为短;翅短圆,不善长距离飞行。
善奔走,在芦苇或水草丛中潜行,亦稍能游泳,偶作短距离飞翔,以昆虫、小型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种子为食。
在繁殖期间雄鸟晨昏激烈鸣叫,音似“kue,kue,kue”,故称“姑恶鸟”或“苦恶鸟”。
在荆棘或密草丛中,偶亦能在树上,以细枝、水草和竹叶等编成简陋的盘状巢。
分布于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和中国。
中文学
名:
白胸苦恶鸟
拉丁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
别称:白胸秧鸡、白面鸡、界:动物界
门:
纲:
目:科:
属:
种:白胸苦恶鸟
亚种:4种
分布区域:
印度、中国南部、东南
亚
命名时
间:
Pennant, 1769
英文名
称:
White-breasted
Waterhen
关于苦恶鸟的中国民间传说,是说这种鸟为一个苦媳妇所化,被恶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为怨鸟,所以叫起来总是“姑恶、姑恶”。
、
等人都有咏姑恶诗,可见宋朝已经有了这传说。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序曰:“姑恶,水禽,以其声得名。
世传姑虐其妇,妇死所化。
” 苏东坡诗云:“姑恶,姑恶,姑不要,妾命薄”。
这里所说的“姑恶”,应该是现在所谓的“苦恶鸟”之名的由来。
珠海鸟类品种10:棕背伯劳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
中文属名:伯劳属
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Lanius schach
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亦称“桂来姆”、“黄伯劳”。
普遍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省。
它们习惯于独来独往,一般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一带,有时也到、农田、村宅附近活动。
它们经常停栖在空旷地的突枝上,四处张望,一旦发现有猎物出现便会迅速猛扑过去,捕获猎物后又会重新返回原来树枝上啄食。
伯劳习惯性的会驻足在同一个地点觅食,这种捕食方式我们也称之为坐等型掠食(sit-and-wait predation)。
它们的食物包括昆虫如(虫甲)、象(虫甲)、蝼蛄、蝗虫、、毛虫等以及、、鼠类等小型的脊椎动物,有时甚至会捕捉绿绣眼之类的小鸟。
虽然它们上喙的先端钩曲如,爪也强健有力,但同真正猛禽鹰隼之类的钩嘴利爪比起来,还是稍有逊色的,所以在撕扯小型脊椎动物时还要借助于树枝或尖刺来固定猎物。
平时常栖止于芦苇梢处,东瞻西望,一见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杀。
亦能在空中捕食飞行的昆虫和小鸟。
好居于树冠、跨空电缆上鸣叫,鸣叫时常昂头翘尾,激健有力,并能仿效它鸟鸣声。
珠海鸟类品种11:黑卷尾
黑卷尾(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全长约30cm。
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
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
栖息活动于开阔地区,繁殖期有非常强的领域行为,性凶猛,非繁殖期喜结群打斗。
主要取食昆虫。
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
数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
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主要以夜蛾、蝽象、蚂蚁、蝼蛄、蝗虫等害虫为食。
分布范围是伊朗至印度、中国、东南亚、爪哇及巴厘岛。
中文学名:黑卷尾
拉丁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别称:、篱鸡、铁炼甲、铁燕子、黑乌秋、黑鱼尾燕、龙尾燕、笠鸠
界:动物界门:
纲:目:
科:
属:
种:黑卷尾
亚种:7种
命名时
间:
Vieillot,
1817
英文名
称:
Black
Drongo
珠海鸟类品种12:金腰燕
金腰燕(学名:Hirundo daurica)为燕科燕属的,体长约17cm,体重18g,寿命15年。
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
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
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
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
生活习性与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
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
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及中国。
中文学名:金腰燕
拉丁学名:H irundo daurica
别称:赤腰燕
二名法:Cecropis daurica
界:动物界门:
纲:目:
科:
属:
种:金腰燕
亚种:10种
命名时间:Linnaeus, 1771
英文名称:Red-rumped Swallow
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Black-collared starling。
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俗名黑脖八哥、白头椋鸟。
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常见于坝区、村镇田边、粪坑、草地以及营巢于大树的枝杈间。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
头白色,颈黑色与下喉和上胸的黑色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领后颈黑色领环后有一窄的白环。
背和尾上覆羽黑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白色尖端,但此白色尖端常常被磨损而不显或缺失。
腰白色。
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且越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越大。
两翅黑色,初级覆羽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微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
眼周裸皮黄色。
下体白色,下喉至上胸黑色,向两侧延伸与后颈的黑环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
乳灰色或黄色,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绿黄色或褐黄色。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
白天活动,不时在空中飞翔,休息时和夜间多停栖于高大乔木上。
四声杜鹃(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俗名快快割麦、光棍好过、豌豆八哥、关公好哭。
分布于北抵前苏联、东到、向南抵马来群岛以及大陆的东北至以南各地、西至云南边境、等地,多栖息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脉地区。
鸟种:四声杜鹃
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
英文名:Indian Cuckoo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偏灰色杜鹃。
似,区别在于尾灰并具黑色次端斑,且虹膜较暗,灰色头部与深灰色的背部成对比。
雌鸟较雄鸟多褐色。
亚成鸟头及上背具偏白的皮黄色鳞状斑纹。
-红褐;眼圈-黄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绿;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四声哨音'one more bottle',不断重复,第四声较低,常在晚上叫。
分布范围:东亚、东南亚、菲律宾、、并附近岛屿及西部。
普通翠鸟是人们最熟悉的种类。
身长16 - 17 cm,翼展24 - 26 cm,体重40 - 45 g,寿命15年。
引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
中文学
名:
普通翠鸟
拉丁学
名:
Alcedo atthis
别称: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
翠鸟、蓝翡翠、秦椒嘴
二名
法:
Common
Kingfisher
界:动物界
属:
常见留鸟。
单独或成对活动。
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
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
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珠海鸟类品种16:斑鱼狗
中文学名: 斑鱼狗
拉丁学名: Ceryle rudis
界: 动物界
纲: 鸟 目: 佛法僧 科: 翠鸟 属: 鱼狗 分布区域: 亚欧大陆及非洲北部
小型食肉鸟类,为科下的一属。
以小型鱼类、甲壳类、昆虫为食,寿命较短。
1758年由Linnaeus 命名。
成对或结群活动于较大水体及红树林,喜嘈杂。
惟一常盘桓水面寻食的鱼狗。
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和湿地,沿沟附近的公路,村庄的池塘边,大型水库和湖泊都可以看到。
它也往往生活在缓慢的河流边,河流,稻田,淹没区和沼泽。
在西非,生活在淤河口,沿海环礁湖和红树林。
常见沿岩石或沙质海岸游泳。
经常集群多达200多只。
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
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叫声:尖厉的哨声。
大白鹭,拉丁名:Egretta alba它的别名有白
鹭鸶、鹭鸶、风漂公子、白漂鸟、冬庄、大白鹤、
白鹤鹭、白庄、白洼、雪客等。
它是人们常见的
观赏鸟之一。
大白鹭颈、脚甚长,两性相似,全
身洁白,繁殖期间肩背部着生有三列长而直,羽
枝呈分散状的蓑羽,一直向后延伸到尾端,有的
甚至超过尾部30一40毫米。
蓑羽羽干呈象牙白
色,基部较强硬,到羽端渐次变小,羽支纤细分散,且较稀疏。
下体也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轻微黄色。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2]
【英文名称】Great Egret[3]
【科属分类】、、、
大白鹭
大白鹭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
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
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迁徙种类。
大山雀(Great Tit),学名Parus
major,又名仔伯、仔仔黑、、山仔仔黑、
羊粪蛋、白面只、、、花脸王、,是一
种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的鸟类。
大山雀是体大(含尾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属于山雀属中体形较大的种类。
但本种的形态特征与麻雀有较大差别。
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
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
6个亚种略有差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kapustini 下体偏黄而背偏绿。
此亚种易与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大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年大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头部的黑色在颌下汇聚成一条黑线,这条黑线沿着胸腹的中线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尾下覆羽,是辨识大山雀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亚种的不同,大山雀上背的颜色也有很大变化,从纯灰色到橄榄绿色各自不同。
飞羽呈蓝黑色,大覆羽蓝灰色,端部白色,形成一条白色翅斑,依靠这一特征可以将绿色型的大山雀与近似种绿背山雀相区分,后者具有两道白色翅斑。
虹膜、喙、足均为黑色。
大山雀善鸣叫,鸣声清脆悦耳,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che-che 变奏。
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weet或chee-chee-choo。
中文名大山雀目:
称:
外文名
称:
Great Tit 别称:、、等
二名法: Parus major 界:动物界
门:
纲:科:
属:山雀属
种:大山雀
分布区
域:
欧洲大部,亚洲大陆
大部,非洲西北部
珠海鸟类品种19:大嘴乌鸦
中文名:大嘴乌鸦拉丁名:Corvus macrorhynchos
英文名:Large-billed Crow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
全长约48cm。
全身羽毛纯黑,背、翼及尾带蓝绿光泽。
嘴形粗大,上嘴前缘与前额几成直角。
栖息于平原、山地,多见于村落、农田。
常集群活动,取食昆虫、鼠类等。
在高大乔木上营巢,5~6月繁殖,每窝产卵3~5枚。
分布于我国除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山区,是常见的留鸟。
大嘴乌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山区、平原均可见到,是我国常见的留鸟。
喜欢在林间路旁、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
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农田、村庄等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有时也出入于城镇公园和城区树上。
近年来由于各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大嘴乌鸦在城市中极为常见,以路旁、公园中的高大乔木为落脚点。
大嘴乌鸦主要以蝗虫、金龟甲、金针虫、蝼蛄、蛴螬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蛹为食,也吃雏鸟、鸟卵、鼠类、腐肉、动物尸体以及植物叶、芽、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种子等,属杂食性。
叫声单调粗犷,似‘呱-呱-呱’声。
粗哑的喉音kaw及高音的awa, awa, awa声;也作低沉的咯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