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e66d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6.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1)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掌握测控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测控电路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调试和故障排查的能力;(3)能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验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测量与控制原理、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际应用案例等。
具体安排如下:1.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控电路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
2.测量与控制原理:讲解测控电路的测量原理、控制原理,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基础。
3.电路设计与仿真:教授电路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测控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核心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测控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测控电路知识体系。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6be01cff00bed5b9f31db3.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题目开关式全波相敏检波电路设计课题性质工程设计课题来源老师布置指导教师主要内容(参数)利用THZTL-1测控试验箱设计开关式全波相敏全波检波电路,实现以下功能:1.可以经此电路得到一个调幅波;2.对这个调幅波进行解调;3.对这个波形进行开关式全波整流再经低通滤波后进行放大输出;4.可以对波形进行显示和保存。
任务要求(进度)第1-2天:熟悉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查阅技术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第3-4天:按照确定的方案设计单元电路。
要求画出单元电路图,元件及元件参数选择要有依据,各单元电路的设计要有详细论述。
第5-6天:对单元电路进行分个实验,看其是否可行。
第7-8天:对综合设计进行调试。
第9-10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要求内容完整、图表清晰、文理流畅、格式规范、方案合理、设计正确,篇幅合理。
主要参考资料[1] 张国雄,李醒飞.测控电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THZTL-1测控电路综合试验箱实验指导书审查意见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目录1 引言 (4)2 总体方案设计 (4)3各部分电路设计设计 (5)3.1 U15信号产生单元 (5)3.2函数信号发生器 (5)3.3 U5调幅单元与解调单元 (6)3.4 U11精密全波整流单元 (9)3.5 U10开关电容滤波器单元 (11)3.6同向比例放大器 (16)4 系统整流及检波整体设计 (18)4.1 信号产生单元的输出 (18)4.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 (18)4.3 U5调幅单元的输出 (19)4.4 U11精密全波整流单元 (19)4.5 U10开关电容滤波器单元 (19)4.6同向比例放大器的输出 (21)5系统调试及总结 (22)参考文献 (22)1引言此次设计用测控电路实验箱,设计一个简易的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本方案以开关式全波检波电路,与低通滤波器、放大电路等构成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利用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产生,调幅调制单元的调幅,开关式全波整流电路的整流、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的滤波、放大电路放大、示波器观察等。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30ce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1.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功能,理解测控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测控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测控电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测控电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组成要素、功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根据人教版《电子技术》第五章第三节“测控电路”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1)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控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测控电路的组成原理:讲解测控电路的组成要素,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测控电路的功能:介绍测控电路在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4)测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讲解测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建模、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5)测控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测控电路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对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功能及应用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控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电子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子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ceedb51ad02de80d4d840a0.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一项专业实践环节,是《测控电路》理论课的有益补充。
《测控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合理选择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绘电路、调试电路、分析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和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完成设计任务熟悉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和控制电路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单元电路,实现电路的总体思想,围绕具体测控任务设计、调试电路。
还要了解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构成,最终实现设计要求,并完成相应的电路。
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怎样运用电子技术来解决测量与控制中的任务。
主要通过完成设计任务熟悉测控电路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掌握电路的实际制作工艺,掌握电路的调试方法,掌握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
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前,指导教师布置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2.题目为设计类型,只给出电路框图及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电路;3.指导教师安排答疑时间;4.实验每组2人,学生独立完成;5.根据设计的电路,安装、调试电路;6.电路调试成功后,指导教师检查记录;7.记录所用设备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8.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设计和调试,写出设计说明书和电路板。
课程设计最后一天由指导教师组织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1.设计项目名称:有源滤波器电路设计2.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电路,通过计算和查表,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2)按照设计的电路,安装电路。
3)对电路进行调试。
4)学习绘制电路原理图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
5)总结、讨论。
6)写出设计说明书3.进度安排第一周完成设计计算和安装电路,第二周完成电路调试,数据记录、印刷电路板图绘制、设计说明书和答辩。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5330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3.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测控电路的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
具体目标如下:
1. 深入理解测控电路的原理与技术;
2. 掌握常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设计简单的测控电路;
4. 提高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使用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的测量;
2. 设计一个控制电路,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自动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以实现温度的恒定控制;
3. 设计一个显示电路,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
4. 设计一个按键电路,用于设定温度设定值;
5. 系统应具备过流保护功能,确保电路安全。
三、设计方案
1. 硬件电路设计:
a.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b. 传感器模块:采用热电阻测量温度,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c. 控制模块:根据温度信号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实现温度的恒定控制;
d. 显示模块:使用LED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
e. 按键模块:用于设定温度设定值;
f. 过流保护模块: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异常,及时切断电源。
2. 软件程序设计:
a. 主程序:初始化硬件、启动定时器、开始循环检测温度和控制加热元件的功率;
b. 温度检测子程序:读取热电阻的电压信号,计算温度值;
c. 温度控制子程序:根据温度值和设定值比较,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
d. 显示子程序: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
e. 按键子程序:处理按键输入,设定温度设定值。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https://img.taocdn.com/s3/m/bd2f97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2.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在小风扇电路设计中;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感器、执行器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选型方法;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小风扇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测控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测控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电路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教学。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路基本原理;- 传感器、执行器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选型;- 测控电路的设计方法。
2. 实践操作:- 小风扇电路搭建;- 电路调试与优化;- 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
3. 教学大纲:第一章:电路基本原理- 1.1 电路基本概念- 1.2 电路分析方法第二章:传感器、执行器等元器件- 2.1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选型- 2.2 执行器工作原理及选型第三章:测控电路设计方法- 3.1 测控电路设计流程- 3.2 小风扇电路设计实例第四章:实践操作- 4.1 小风扇电路搭建与调试- 4.2 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4.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4课时- 实践操作:6课时- 总计:10课时5. 教材章节:- 《测控技术与仪器》第三章:传感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第四章:执行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第七章:测控电路设计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测控电路的设计方法。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4625a1d1f34693daef3eb6.png)
课程设计结题报告课程名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题目 1、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光照度测量指导教师系别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3)1.设计内容: (3)本小组选择的题目 (3)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一、课设背景: (3)二、系统设计方案 (4)1、结构框图: (4)2、系统原理与原理图: (4)3、系统的功能 (4)三、传感器选择: (5)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200B (5)选择的原因: (5)工作原理: (5)参数 (6)四、单元电路设计 (6)红外线采集接收电路 (6)红外线采集接收电路电路图 (6)信号的放大处理电路 (6)信号的放大处理电路电路图 (7)信号的比较电路 (7)信号的比较电路电路图 (7)信号的取反电路 (8)信号的取反电路电路图 (8)蜂鸣器报警电路 (8)五、元器件选择 (8)LM741 (8)LM339 (9)HD74LS00P与非门芯片 (10)六、电路接线图 (11)七、调试过程: (12)八、结果(数据、图表等) (12)光照度测量 (14)一、课设背景 (14)二、系统设计方案 (14)1、结构框图 (14)2、系统的功能 (14)3、系统原理与原理图 (14)三、单元电路设计 (15)1. Led发光和光电转换电路 (15)2. I/V转换放大输出电路以及数字表头显示电路 (15)3. 比较电路及其发光报警电路 (16)四、电路接线图 (16)五、调试过程: (16)六、结果(数据、图表等) (17)七、总结 (17)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内容:室内环境参数测量及安防报警电路设计温度、湿度、照度测量与显示、报警电路设计;破门入室、破窗入室、室内防盗、火灾,燃气泄露等报警电路设计。
2.基本要求:用电路实现,不用软件;用数字表头实现测量值的显示;能够设置环境参数测量值报警上下限,并实现声、光报警;从1和2中各选一项完成;3.提高部分:完成1和2中功能或其它自选功能。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https://img.taocdn.com/s3/m/3e2f2c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6.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小风扇,旨在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小风扇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测控电路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小风扇组装、调试和性能测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测控电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小风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测控电路在小风扇中的应用等方面。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介绍测控电路的概念、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小风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讲解小风扇的组成部分、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使学生掌握小风扇的基本工作原理。
3.测控电路在小风扇中的应用:分析测控电路在小风扇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技术在小风扇调节和控制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小风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小风扇的组装、调试和性能测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测控电路在小风扇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成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测控电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376a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b.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机制;2. 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熟悉各类测控系统的组成;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测控电路,具备实际操作和调试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利用测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项目执行和项目管理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测控技术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测控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所学,为我国测控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测控电路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信号转换方法,分析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控电路基础2. 常见测控电路设计:讲解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典型测控电路的原理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测控电路设计3.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讲解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4. 测控系统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测控系统案例,讲解其设计思路、实施步骤及优化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控系统应用案例5. 测控电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设计简单的测控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测控电路实践6.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项目管理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d6d4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5.png)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子秤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子秤测控电路。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秤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子秤的组装和调试。
2.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使其在遇到电子秤故障时,能够进行排查和维修。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分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和电子秤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测控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测控电路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2. 电子秤工作原理:讲解电子秤的构成、工作过程、主要性能指标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3. 电子秤电路设计:分析电子秤各部分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显示等部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4. 电子秤组装与调试:教授电子秤的组装方法、调试技巧以及故障排查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5. 电子秤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秤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秤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测控电路基本原理学习;第二周:电子秤工作原理学习;第三周:电子秤电路设计方法学习;第四周:电子秤组装与调试实践;第五周:电子秤应用案例分析及讨论。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论文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a686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f.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常见的测控电路仪器和设备,具备分析和解决测控电路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测控电路概述1.1 测控电路的定义和发展1.2 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1.3 测控电路的应用和前景第二章:测控电路的基本元件2.1 电阻元件2.2 电容元件2.3 电感元件2.4 运算放大器第三章:测控电路的基本电路3.1 测量电路3.2 控制电路3.3 信号处理电路第四章:测控电路的实验与调试4.1 测控电路的实验方法4.2 测控电路的调试技巧4.3 测控电路的实验案例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讨论法用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理解测控电路的应用,实验法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参考书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理解和记忆,实验设备用于实践和验证。
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测控电路的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bcd8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3.png)
测控电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信号处理方法等。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能够:1.描述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组成;2.解释信号处理方法和测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运用测控电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提出合理结论;5.培养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1.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介绍测控电路的核心元件、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电路组成:讲解测控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信号处理方法:阐述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方法;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测控电路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教学:1.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2.电路组成及其功能;3.信号处理方法;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和信号处理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测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和实践中的应用价值;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685d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d.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引言:测控电路是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到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测控电路的课程设计进行报告,详细介绍设计的背景、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内容,旨在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实践,加深对测控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一、设计背景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温度测控电路设计。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温度测控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准确测量温度并实现温度控制的电路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
二、设计思路1. 温度测量部分:我们选择了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来间接测量温度。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采用了差动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2. 温度控制部分:我们采用了PID控制算法,结合微处理器控制技术,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调整,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三、实验步骤1. 硬件设计:根据设计思路,我们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进行电路设计,包括热敏电阻、运放、微处理器等。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元器件的参数选择、电路板的布局和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软件编程:根据PID控制算法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控制算法的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输出信号的控制等方面。
3. 实验调试: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后,进行实验调试。
首先,通过对热敏电阻电路的测量,验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然后,通过对PID控制算法的调试,验证温度控制的效果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调试,我们成功设计出了一种能够准确测量温度并实现温度控制的测控电路。
在测量部分,我们通过差动放大电路对热敏电阻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温度测量值;在控制部分,我们采用了PID控制算法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温度的控制,并保持了较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总结:通过本次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了热敏电阻的测量原理和PID控制算法的应用技巧。
电子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edee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1.png)
电子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称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电子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3. 学会分析电子称测控电路的电路图,并能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称测控电路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基本操作和调试;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称测控电路的搭建和测试;3.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电子称测控电路故障进行分析与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称测控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和电路原理,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受益。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称测控电路基本原理:- 传感器原理及其在电子称中的应用;- 电子称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电子称测控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2. 电子称测控电路实践操作:- 电子称传感器选型与安装;- 电子称测量电路的搭建与调试;- 电子称显示与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
3. 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安排:- 第一章:电子称概述,介绍电子称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第二章:传感器原理,讲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称中的应用;- 第三章:电子称测量电路,分析电子称测量原理、电路设计与计算;- 第四章:电子称显示与控制电路,介绍显示与控制电路的原理、设计方法;- 第五章:电子称测控电路实践,包括实践操作、故障分析与维修。
测控系统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8b2d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7.png)
测控系统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及其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功能及设计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测控系统进行电路设计。
3.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的基本方法,了解测控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测控系统电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对测控系统电路进行仿真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测控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测控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养成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测控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测控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控系统概述:介绍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测控系统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控系统概述2. 传感器及其应用:讲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其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阐述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功能及设计方法,包括放大、滤波、线性化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调理电路4.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硬件设备、软件编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5. 数据传输技术:讲解测控系统中常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如串行通信、网络通信等。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0a65e4f61fb7360b4c65db.png)
方案二:采用比较通用的仪用放大器,如图 2-2 所示,它是由运放 A1、A2 按同相输入法组成第一级差分放大电路。运放 A3 组成第二级差分放大电路。在 第一级电路中,V1 和 V2 分别加到 A1、A2 的两输入端形成虚短和虚断,通过 计算可以得到电路的电压增益,适当的选择电阻的阻值即可实现放大倍数的改变, 并且可以将 R1 用一个适当阻值的电位器代替,通过调节电位器即可实现对放大 倍数的控制。
2.3.1 降压部分................................................................................................................. 8 2.3.2 整流部分................................................................................................................. 9 2.3.3 滤波电路................................................................................................................. 9 2.3.4 稳压电路...............................................................................................................10 三、设计原理及主要电路的参数计算......................................................................................... 11 3.1 前端放大电路...................................................................................................................11 3.2 电源参数的计算...............................................................................................................12 四、仿真分析..................................................................................................................................12 4.1 各部分电路的仿真测试.................................................................................................. 13 4.1.1 电源的仿真测试.................................................................................................. 13 4.1.2 信号转换器的仿真测试...................................................................................... 13 4.1.3 前端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 14 4.2 测量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测试.......................................................................................... 15 4.3 仿真结果中遇到的问题.................................................................................................. 17 五、设计体会..................................................................................................................................18 六、参考文献..................................................................................................................................19 附件一.............................................................................................................................................. 20 附件二.............................................................................................................................................. 21
传感器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传感器测控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5d7c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4.png)
传感器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2. 学会分析测控电路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理解传感器与测控电路的连接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
3. 掌握传感器测控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电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和交流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和测控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传感器测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传感器和测控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设计和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本概念: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分析各类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传感器概述。
2. 常见传感器及其特性:详细讲解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应用案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传感器及其特性。
3. 测控电路基本原理:分析测控电路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探讨传感器与测控电路的连接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控电路基本原理。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8afc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9.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温度测量电路,测量范围0.0—50.0℃,精确至小数第一位,采用AD590为传感元件,3个LED数码管显示测得值。
二、电路基本原理传感器输出信号通过温度传感处理电路,得到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输入电压比较电路,将比较电路输出电压输入A/D转换电路,驱动数码管显示温度值。
三、设计步骤1、设计传感器输出信号分压比较电路2、根据原理框图各部分的功能,查阅资料,完成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3、列出所有元器件清单,报实验室备件4、按照设计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安装、调试电路5、绘制总体电路原理图6、完成设计报告四、设计内容1、A/D转换及显示电路使用三位半LED显示A/D转换器ICL7107,电源电压+5V。
根据ICL7107芯片手册选取积分电阻470KΩ,积分电容0.22μF,自动校零电容0.047μF,参考电容0.1μF,振荡电容100pF。
再由ICL7101直接驱动3个共阳极数码管,分别显示十位、个位和十分位。
根据“显示值=1000×(VIN/VREF)”,温度每上升1℃,数码管示值增加100(1为十位,00分别为个位和十分位),故选择VREF为4V,则有温度每上升1℃,VIN (=Vo)增大0.04V,即Vo=T/25。
2、温度传感处理电路AD590温度传感器规格如下:其输出电流是以绝对温度零度(-273℃)为基准,温度每增加1℃,传感器增加1μA的输出电流;可测量范围-55℃—150℃;供电电压范围+4V—+30V。
将传感器接入12V电源,并与5.1K电阻串联接地,电阻分压后接电压跟随器以获得稳定的电压输出,电压跟随器以及比较电路中的差动放大器均采用LM358双运放芯片。
AD590的输出电流I=(273+T) μA(T为摄氏温度),V1=(273+T)×5αmV (α为由于电阻精度引起的误差校正系数)。
3、电压比较电路为滤除电源杂波,使用齐纳二极管作为稳压元件,和1.2K 电阻串联后接入12V 电源。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温控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温控](https://img.taocdn.com/s3/m/499fb8d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e.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温控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2.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并能运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对信号进行处理;3. 掌握PID控制算法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了解不同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温控系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温度控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温控电路的设计、调试与优化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实际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测控电路基本原理:包括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信号处理电路、PID控制算法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控电路基础内容: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的原理与选型,模拟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基础,PID控制原理。
2.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涉及温度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策略及执行机构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内容:温度采集电路设计,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PID参数整定,执行机构的选型与控制。
3. 实践操作与项目实施:分组进行温控电路设计与制作,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教材章节:第三章 实践操作内容:实践操作流程,项目分组与分工,温控电路设计与制作,系统调试与优化方法。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b40ad204a1b0717fd5dd80.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容测量仪一.1设计思路题目要求设计一个数字电容测量仪。
设计中采用两个555定时器分别构建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用于产生计数脉波和控制计数脉波,其中待测电容为单稳态电路中的外接电容,当单稳态产生的波形为高电平时计多谐产生的脉波个数即为电容数值。
计数部分由74LS160构建的三个十进制计数器构成,7448驱动共阴数码管显示计数值(即所测电容的值)。
2设计方案2.1测量部分的系统方案设计由555定时器两个电阻以及一个电容,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产生较为稳定1的振荡频率计算的公式为:f≈1.43(R1?2R2)C,这个频率可以自己选择电阻和电容的值确定。
再由一个555定时器和一个电阻以及一个电容Cx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并将以上述多谐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信号vo1作为单稳态触发器的触发信号。
根据电容Cx的大小来调节占空比Tw?1.1RCx。
此方法测量比较精确,并且容易调节所测量电容值的范围(只需调节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的电阻的大小即可)。
2.2测量信号数字化系统方案选择利用译码器进行翻译。
将测量出的结果输入译码器当中,利用译码器将电信号翻译,然后输入到LED数码显示管中,最后显示出对应的数据。
选择的译码器可以为7448译码器。
该方法所用到的器材较为便宜,且做成的成品便携。
3设计原理框图(如图一)图一设计框图根据上图可知每个框图在设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电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一定周期的脉波,此脉波既作为单稳态触发器电路的输入脉波,也作为计数器的计数脉波。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可以产生占空比一定的脉波,此脉波用来控制74LS160在高电平期间计数。
由74LS160构成的十进制计数器在控制信号作用下完成计数功能。
由7448构成的驱动器用来驱动数码管,将数值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2二.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原理 1.1 电容值测量电路及原理1.1.1 多谐振荡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555定时器构成一个多多谐谐振荡器,其电路图如图二所示:图二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波形图其电路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后,电容C被充电,当vc上升到2VCC3时,使vo为低电平,同时放电三极管T导通,此时电容C通过R2和T放电,vc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设计的意义 (3)
第二章设计原理 (4)
一、电路设计的理论分析 (4)
二、电路的分模块介绍 (5)
三、总体电路设计 (8)
第三章仿真结果 (10)
第四章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3)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了交直流电流转换电路,对其原理做出较为详尽的说明,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该课程设计,全面系统的理解了交流直流转换器一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
把死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过的电子各个方面的知识强化,能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设计表示出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基本掌握了multsim软件的使用,明白了软件仿真对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字:交流直流转换器 multsim软件
第一章设计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为设计一个交流电流转换器,将幅值为0.1mA-0.5mA,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流信号放大为4-20mA标准的直流电流信号。
通过本次设计,我巩固了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电流—电压转换器、电压—电流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学习了精密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并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设计原理
一、电路设计的理论分析
本次课设要求将幅值为0.1mA-0.5mA,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流信号放大为4-20mA标准的直流电流信号。
由于信号均为电流信号,为了便于信号处理,先通过电压—电流转换器将电流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再根据要求需要对信号进行整流、滤波、放大处理;最后将电压信号在变回符合要求的电流信号。
总体框图如下:
图1 电路设计总体流程图
二、电路的分模块介绍
1、电流—电压转换器
输入信号源为交变电流源,要得到交流电压信号,这里采用最简单的形式,可以用跨阻放大器来实现。
在此电路中,使用的是10kΩ放大器的两端接+(-)15V电源,保证其输出的电压信号。
2、全波整流电路
把交流电变为单向脉冲电,称为整流,将微弱的交流电转换成单向脉动电,则称为精密整流,用精密二极管来实现。
本次设计的用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可以达到要求。
下面介绍三种精密全波整流电路。
图一为经典全波整流电路,A1用的是半波整流并且放大两倍,A2用的是求和电路,达到精密整流的目的。
(R1=R3=R4=R5=2R2)这种电路有两个优点,一个是可以通过改变R5来改变增益;一个是可以在R5上并联电容进行滤波处理,刚好本次设计的符合要求。
图二应用四个二极管,要求R1=R2。
A1是半波整流电路,是负半轴有输出,A2的电压跟随器的变形,正半轴有输出,这样分别对正负半轴的交流电进行整流。
图三匹配电阻要求R1=R2,R4=2R3,优点是具有输入高阻抗。
如果在R4并联电容,UO将产生直流衰减。
3、低通滤波电路
将一只电阻与反馈电容并联如下如所示,就构成了一个低通滤波器。
则电路的直流增益:H0=-R2/R1
截止频率:w0=1/R2C f0=1/2πR2C
电容值必须足够大,才能使处理后的剩余输出纹波在规定的范围内。
这要求fo必须小于最小的工作频率f min。
4、电流—电压转换器
本次设计可以采用浮动负载或接地负载两种转换电路。
下图为浮动负载转换器中的同向输入型,图中电流表测得的电流I0=V/R7。
电流—电压转换器
三、总体电路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三种方案均能达到设计要求,电路图如下:
图1 采用高输入阻抗型电路整流
图2采用经典型电路整流并滤波
图3衰减采用后差分放大器型
经过仿真比较图一方案性能最优,方案二电路更加简洁。
下面对方案一进行详细介绍。
峰值0.5mA交流信号经电流电压转换器将交流电流信号转换成交流电压信号,经转换后电压峰值为:
v1=i×R01=0.5×10=5V。
经转换后的交流电压信号经全波整流得到单向脉冲信号(负值):
v2=-∣v1∣
交流信号进行全波整流后经带增益的低通滤波,就得到一个直流电压,这个电压是已整流信号的均值:
v3=v2×∏×2×(R07+R8)/R06=5×0.6366×255/200=3.58V 电容值必须足够大,才能使处理后的剩余输出纹波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经验公式,当f min=50Hz时,其中电容应满足:
C》1/2π(R07+R8)fmin=14.14nF
经过电压电流转换器,要使输出电流电压符合要求,电阻R08的取值为:R08=v3/20=3.18/20=0.179kΩ
第三章仿真结果
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的仿真电路如下图:
峰值0.5mA交流信号经电流电压转换器将交流电流信号转换成交流电压信号,经转换后电压仿真如下图所示,经转换后电压峰值为5v,与计算结果相吻合。
经转换后的交流电压信号经全波整流得到单向脉冲信号如下:
经滤波后,由于加入滤波电容,电路相应发生延迟,电压是已整流信号的均值,此时仿真结果电压为3.61V,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通过滤波得到的波形如下:
最终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的直流分量为20.004mA,相对误差值为0.02%,电流表的交流分量为0.134mA,相对误差为0.67%,基本完成了从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放大的设计要求,仿真图如下:
第四章心得体会
在此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运算放大器和模拟电路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
在设计全波整流电路部分时,我通过查询相关书籍和资料,按时准确地将系统原理弄清楚,并且找出原始电路图优点和不足。
通过自己的计算,将改进后的电路图取得了仿真的成功。
这一过程不光增长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巩固了自己学习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电路过程中,仿真电路与实际的电路有出入,经过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我对电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此次课程设计不光增长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让我养成了查找资料、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由衷的感谢老师在课程设计期间对我的悉心指导和不吝教诲,这些知识和能力会使我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
2、模拟电子技术;
3、电路理论;
4、数字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