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分析的各种方法
疲劳分析方法范文
![疲劳分析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9d9e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7.png)
疲劳分析方法范文疲劳是指人体由于长时间、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身体和精神疲劳状态。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会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等。
因此,准确评估和分析疲劳状态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健康和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疲劳状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疲劳分析方法:1.主观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自身疲劳状态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
常见的主观评估方法包括疲劳问卷、疲劳量表和个体日记。
通过这些工具,个体可以描述和评估自己的疲劳水平,并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直接反应个体的主观感受。
然而,主观评估方法存在着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与其他客观评估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客观测量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客观测量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指标来评估疲劳状态。
常见的客观测量方法包括生理学指标、认知性能测试和行为指标。
生理学指标可以通过检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来评估疲劳水平。
认知性能测试可以通过测量注意力、反应速度、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来评估疲劳水平。
行为指标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表现来评估疲劳水平。
这些客观测量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客观性,但也存在着测量方法选择、标准化和设备成本等问题。
3.客观主观结合方法:总结起来,疲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评估方法、客观测量方法和客观主观结合方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结合使用。
在使用这些方法进行疲劳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任务特点等因素,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焊接接头设计中的疲劳分析和强度校核方法
![焊接接头设计中的疲劳分析和强度校核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0ba8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f.png)
焊接接头设计中的疲劳分析和强度校核方法引言:焊接接头在工程结构中广泛应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疲劳分析和强度校核是焊接接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探讨焊接接头的疲劳分析方法和强度校核方法。
一、焊接接头的疲劳分析方法焊接接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循环加载的作用,长期受力容易引起疲劳破坏。
因此,疲劳分析是焊接接头设计的重要一环。
1. 确定加载条件疲劳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加载条件,包括加载幅值和加载频率。
通过实际工况和使用环境,了解焊接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加载情况,确定加载条件。
2. 确定应力集中区域焊接接头的应力分布通常不均匀,存在应力集中的区域。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确定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区域,为后续的疲劳分析提供准确的应力数据。
3. 确定疲劳寿命曲线根据焊接接头的材料和加载条件,确定疲劳寿命曲线。
疲劳寿命曲线描述了焊接接头在不同加载次数下的寿命,可以用于预测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
4. 进行疲劳分析根据确定的加载条件、应力集中区域和疲劳寿命曲线,进行疲劳分析。
通过计算焊接接头在不同加载次数下的应力,与疲劳寿命曲线进行对比,判断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要求。
二、焊接接头的强度校核方法除了疲劳分析外,强度校核也是焊接接头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强度校核旨在保证焊接接头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
1. 确定加载条件强度校核的第一步是确定加载条件,包括静载和动载。
静载是指焊接接头所受到的常规静态加载,动载是指焊接接头所受到的冲击或振动加载。
2. 确定应力分布根据加载条件和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确定焊接接头的应力分布。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焊接接头在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分布。
3. 确定强度校核方法根据应力分布和焊接接头的材料性能,确定强度校核方法。
常用的强度校核方法有极限强度法、应力应变法和断裂力学法等。
4. 进行强度校核根据确定的强度校核方法,进行强度校核。
通过计算焊接接头在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应变,与强度校核方法进行对比,判断焊接接头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疲劳分析方法比较
![疲劳分析方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c5c28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6.png)
疲劳分析方法比较疲劳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安全和健康管理方法,用于评估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过程中的疲劳程度。
疲劳分析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疲劳分析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主观评估方法主观评估方法是一种直接询问员工关于他们对疲劳程度的主观感觉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或一般的讨论进行。
主观评估方法有一些优点,比如可以快速获取员工的感觉和反馈。
然而,主观评估方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受到员工主观意愿的影响,可能会有一些信息偏差。
2.客观评估方法客观评估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员工身体指标和心理表现来评估疲劳程度的方法。
这可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以及评估员工的注意力、反应时间等心理表现。
客观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然而,客观评估方法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的设备,且需要培训员工使用。
3.主客观相结合评估方法主客观相结合评估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员工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评估方法。
这可以通过将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的结果进行对比和综合来实现。
主客观相结合评估方法可以克服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然而,主客观相结合评估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4.工作负荷分析方法工作负荷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评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和压力来评估疲劳程度的方法。
这可以包括评估工作环境的物理和心理压力因素,以及评估工作任务的要求和负荷水平。
工作负荷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识别和减轻员工在工作中所面临的疲劳风险。
然而,工作负荷分析方法可能需要对工作环境和任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在选择疲劳分析方法时,组织应根据其需求和资源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一般来说,主客观相结合评估方法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方法,但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对于一些简单、快捷的疲劳分析,主观评估方法可能更合适。
此外,要确保疲劳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进行多次评估和比较,以验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疲劳分析介绍》课件
![《疲劳分析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af39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2.png)
疲劳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选择
提供选择合适的疲劳分析方法和 工具的指导。
疲劳分析在实际生产中的 应用展望
展望疲劳分析在实际生产中的应 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2 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疲劳裂纹是导致材料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了解其产生和扩展的机理非常重要。
3 疲劳寿命
通过疲劳寿命评估材料和结构的使用寿命,确保其可靠性。
疲劳分析的方法
应力计算方法
使用数值模拟和有限 元分析等方法计算材 料和结构在循环载荷 下的应力分布。
应变计算方法
利用应变测量和应变 计算等技术评估材料 和结构的应变响应。
损伤积累方法
基于损伤机理和材料 特性,预测材料和结 构在循环载荷下的损 伤积累过程。
生命预测方法
结合实验数据和数值 分析,预测材料和结 构在循环载荷下的寿 命。
疲劳分析工具的使用
常用的工具介绍
介绍常用的疲劳分析工具和 软件,如ANSYS、ABAQUS等。
工具的优缺点比较
评估不同工具的特点和适用 性,选择适合的工具进行疲 劳分析。
工具的使用案例
分享使用疲劳分析工具进行 实际工程案例的经验和教训。
实例分析
1
实际应用例子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详细分析材料和结构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行为。
2
案例分析思路和方法
探讨进行疲劳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实践指导。
分析结果与结论
总结实例分析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总结
疲劳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疲劳分析在工程领域中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疲劳分析介绍
疲劳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领域,用于评估材料和结构在循环载荷下的寿命 和可靠性。本课程将介绍疲劳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 意义。
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测试与分析方法研究
![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测试与分析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278a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e.png)
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测试与分析方法研究导言:疲劳是机械结构中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
了解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对于提高其可靠性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测试与分析方法的研究,旨在为工程师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疲劳特性测试:1. 构件表面应力分析机械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承受不同方向的应力,而应力是导致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通过使用应力分析仪器,如应变计和应力计,可以测量和分析机械结构在工作条件下的表面应力分布情况。
2. 疲劳强度试验疲劳强度试验是了解机械结构的抗疲劳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通过在试验台上加载不同幅度和频率的载荷,可以模拟真实工作条件下的疲劳载荷。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并分析结构是否发生破裂或变形,来评估其疲劳强度。
3. 声发射测试声发射测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用于监测机械结构中的裂纹或损伤的形成和扩展情况。
通过分析声发射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发生了疲劳破坏。
疲劳特性分析方法:1. 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方法基于线性累积原理,将疲劳寿命预测为一系列载荷循环引起的微小疲劳损伤之和。
通过测量和分析载荷的频率和应力幅度,可以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2. 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方法考虑了载荷循环过程中应力幅度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机械结构的疲劳寿命。
该方法通常使用应力-寿命曲线和等效应力法来描述非线性疲劳损伤的变化规律。
3. 疲劳断裂力学疲劳断裂力学是研究机械结构在疲劳加载下破裂行为的一门学科。
通过分析结构的应力场和裂纹扩展行为,可以预测结构在疲劳加载下发生破裂的位置和时间。
结论: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测试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疲劳特性测试,我们可以了解结构的应力分布和承受能力,进而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工程师在设计和制造中提供可靠的指导和依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提升机械结构的疲劳特性研究水平,促进机械工程的进步与发展。
疲劳分析方法
![疲劳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1e362a4b73f242336c5f60.png)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在结构件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方面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重点讲解了结构件寿命疲劳分析方法中的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应力应变场强度法四大方法的估算原理。
疲劳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研究分支,自Wohler将疲劳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至今,疲劳研究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材料疲劳的真正机理与对其的科学描述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是疲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疲劳研究史可以看到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的研究伴随着整个历史。
金属疲劳的最初研究是一位德国矿业工程帅风W.A.J.A1bert在1829年前后完成的。
他对用铁制作的矿山升降机链条进行了反复加载试验,以校验其可靠性。
1843年,英国铁路工程师W.J.M.Rankine对疲劳断裂的不同特征有了认识,并注意到机器部件存在应力集中的危险性。
1852年-1869年期间,Wohler对疲劳破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发现由钢制作的车轴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其强度人大低于它们的静载强度,提出利用S-N 曲线来描述疲劳行为的方法,并是提出了疲劳“耐久极限”这个概念。
1874年,德国工程师H.Gerber开始研究疲劳设计方法,提出了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Goodman讨论了类似的问题。
1910年,O.H.Basquin提出了描述金属S-N曲线的经验规律,指出:应力对疲劳循环数的双对数图在很大的应力范围内表现为线性关系。
Bairstow通过多级循环试验和测量滞后回线,给出了有关形变滞后的研究结果,并指出形变滞后与疲劳破坏的关系。
1929年B.P.Haigh研究缺口敏感性。
1937年H.Neuber指出缺口根部区域内的平均应力比峰值应力更能代表受载的严重程度。
1945年M.A.Miner 在J.V.Palmgren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L.F.Coffin和S.S.Manson各自独立提出了塑性应变幅和疲劳寿命之间的经验关系,即Coffin—Manson公式,随后形成了局部应力应变法。
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分析
![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55b6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5.png)
展望
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有限元法在疲劳分析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02
未来疲劳分析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验验证和理论建模的结合,以提高 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03
针对复杂结构和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以适应各种工程 应用的需求。
04
疲劳分析将与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和损伤容限设计等相结合,为产 品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
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分析
目录
• 引言 • 有限元法基础 • 疲劳分析基础 • 基于有限元法的疲劳分析 • 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分析的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疲劳分析的重要性
01
疲劳分析是产品寿命预测的关键 环节,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疲 劳断裂风险,避免产品在服役过 程中发生意外断裂。
02
通过疲劳分析,可以优化产品设 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降低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
02 有限元法基础
有限元法简介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工程问题, 如结构分析、热传导、流体动力
学等。
它通过将连续的物理系统离散化 为有限个小的单元,并对这些单 元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整个系
统的近似求解。
有限元法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 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应力分析
通过有限元法计算结构的应力分布。
疲劳裂纹扩展模拟
引入裂纹扩展模型,模拟裂纹在结构中的扩 展过程。
应力集中区域识别
找出结构中的应力集中区域,这些区域往往 是疲劳裂纹萌生的地方。
结构疲劳寿命评估
结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参数和裂纹扩展规律, 评估结构的疲劳寿命。
05 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分析的 案例
疲劳分析的各种方法
![疲劳分析的各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95010828ea81c758f578ea.png)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很多。
按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测的基本假定和控制参数,可分为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一应变法、能量法、场强法等。
2.4.1.1名义应力法名义应力法是以结构的名义应力为试验和寿命估算的基础,采用雨流法取出一个个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应力循环,结合材料的S -N曲线,按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结构疲劳寿命的一种方法。
基本假定:对任一构件(或结构细节或元件),只要应力集中系数K T相同,载荷谱相同,它们的寿命则相同。
此法中名义应力为控制参数。
该方法考虑到了载荷顺序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简单易行。
但该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的不足之处:一是因其在弹性范围内研究疲劳问题,没有考虑缺口根部的局部塑性变形的影响,在计算有应力集中存在的结构疲劳寿命时,计算误差较大;二是标准试样和结构之间的等效关系的确定十分困难,这是由于这种关系与结构的几何形状、加载方式和结构的大小、材料等因素有关。
正是因为上述缺陷,使名义应力法预测疲劳裂纹的形成能力较低,且该种方法需求得在不同的应力比R和不同的应力集中因子K T下的S-N曲线,而获得这些材料数据需要大量的经费。
因而名义应力法只适用于计算应力水平较低的高周疲劳和无缺口结构的疲劳寿命。
近年来,名义应力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相继出现了应力严重系数法(S. ST)、有效应力法、额定系数法(DRF)等。
2.1.2.2局部应力一应变法局部应力一应变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结构的名义应力历程,借助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分析缺口处的局部应力。
再根据缺口处的局部应力,结合构件的S-N曲线、材料的循环。
一曲线、E -N曲线及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结构的疲劳寿命。
基本假定:若一个构件的危险部位(点)的应力一应变历程与一个光滑小试件的应力一应变历程相同,则寿命相同。
此法中局部应力一应变是控制参数。
局部应力一应变法主要用于解决高应变的低周疲劳和带缺口结构的疲劳寿命问题。
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计算将结构上的名义应力转化为缺口处的局部应力和应变。
混凝土结构疲劳分析
![混凝土结构疲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6c29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1.png)
混凝土结构疲劳分析疲劳是指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或结构逐渐发展出微小裂纹、线状裂纹直至破坏的现象。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疲劳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方法、疲劳寿命预测以及疲劳修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疲劳分析方法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一般采用时程分析方法,通过施加变载荷循环并观察结构的疲劳损伤情况来判断其疲劳性能。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极限状态设计法和双曲线法等。
1.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是一种经验模型,通过考虑不同载荷水平下裂纹扩展速率的差异来描述结构的疲劳损伤。
该方法常用于分析疲劳裂缝扩展速率和疲劳寿命预测。
2. 极限状态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一种以结构极限状态为目标的设计方法,将结构疲劳失效作为一种极限状态进行考虑。
通过对材料的疲劳性能和结构的载荷响应进行分析,确定结构的可靠度并制定相应的设计要求。
3. 双曲线法双曲线法是一种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的分析方法,通过绘制载荷振幅与寿命的双曲线,针对不同载荷水平下的循环载荷进行分析,并通过疲劳寿命预测来评估结构的疲劳性能。
二、疲劳寿命预测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实验的寿命预测、基于统计性能的预测以及基于损伤累积的预测等。
1. 基于实验的寿命预测基于实验的寿命预测主要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疲劳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来拟合寿命预测模型。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并且耗时较长。
2. 基于统计性能的预测基于统计性能的预测方法主要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参数和疲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所处环境条件和结构特性来预测疲劳寿命。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结构或无法进行大量试验的情况。
3. 基于损伤累积的预测基于损伤累积的预测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损伤积累模型,结合载荷作用下的损伤范围和累积程度来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疲劳失效的位置和时间。
三、疲劳修复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裂纹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安全性能。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疲劳分析?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疲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69a9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f.png)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疲劳分析?在工程领域中,许多结构和部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承受反复变化的载荷,这可能导致它们在远低于材料静态强度的情况下发生失效。
这种现象被称为疲劳,而对其进行的分析则是工程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理解疲劳分析,首先得清楚什么是疲劳。
简单来说,疲劳就是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产生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结构失效的过程。
与静态载荷下的失效不同,疲劳失效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事先没有明显的征兆,这就给工程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险。
那么,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有效的疲劳分析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步,需要对载荷进行准确的测定和描述。
这包括确定载荷的大小、频率、波形以及加载顺序等。
在实际工程中,载荷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例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所承受的载荷就会随着路况、车速等因素不断变化。
为了准确获取这些载荷信息,常常需要借助各种测量技术和传感器,如应变片、加速度计等。
第二步,材料的疲劳性能是关键。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特性,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确定。
实验中,会测量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疲劳寿命,从而建立起材料的疲劳性能曲线。
这些曲线通常以应力幅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来表示,是进行疲劳分析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疲劳分析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应力的方法、基于应变的方法和基于损伤力学的方法等。
基于应力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可能不够准确;基于应变的方法则更适用于考虑塑性变形较大的情况;而基于损伤力学的方法能够从微观机制上描述疲劳损伤的演化过程,但计算相对复杂。
在基于应力的疲劳分析中,常用的有 SN 曲线法。
S 代表应力幅,N 代表疲劳寿命。
通过实验得到材料的 SN 曲线后,结合实际结构所承受的应力幅,就可以估算出其疲劳寿命。
但这种方法通常假设材料是线弹性的,对于存在塑性变形的情况可能不太适用。
基于应变的疲劳分析方法,如εN 曲线法,则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变形。
工程力学中的疲劳分析方法有哪些?
![工程力学中的疲劳分析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0caf0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b.png)
工程力学中的疲劳分析方法有哪些?一、名义应力法名义应力法是一种传统且应用广泛的疲劳分析方法。
它基于材料的SN 曲线(应力寿命曲线),通过计算结构在工作载荷下的名义应力幅来预测疲劳寿命。
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危险部位的应力分布。
然后,根据材料的 SN 曲线和应力集中系数,将名义应力转换为局部应力。
最后,结合载荷谱和累积损伤理论,计算疲劳损伤和寿命。
名义应力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结构形状和载荷相对简单的情况。
然而,它对于应力集中和复杂的加载情况处理不够精确,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来确定材料的 SN 曲线和应力集中系数。
二、局部应力应变法局部应力应变法主要考虑材料在局部区域的应力应变状态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该方法通过弹塑性力学分析,计算危险点的局部应力应变历程。
然后,利用材料的应变寿命曲线(EN 曲线)和疲劳损伤模型来预测疲劳寿命。
与名义应力法相比,局部应力应变法能更准确地处理应力集中和复杂的加载情况,适用于低周疲劳问题。
但它需要更详细的材料性能数据和复杂的数值计算。
三、损伤力学法损伤力学法从材料内部微观损伤的演化角度来研究疲劳问题。
它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理论,定义了损伤变量来描述材料内部的损伤程度。
通过建立损伤演化方程,结合载荷条件,预测疲劳寿命。
这种方法能够反映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和材料性能的退化,但模型参数的确定较为困难,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四、断裂力学法断裂力学法以裂纹的扩展为研究对象。
通过计算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结合裂纹扩展速率曲线(da/dN ΔK 曲线),预测裂纹的扩展寿命。
该方法适用于已存在初始裂纹或缺陷的结构,对于高周疲劳和长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对于裂纹萌生阶段的预测不够准确。
五、多轴疲劳分析法在实际工程中,很多结构和零部件承受多轴应力状态。
多轴疲劳分析法专门用于处理这种情况。
常见的多轴疲劳准则有等效应变法、能量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多轴应力应变转化为等效的单轴量,然后采用上述的疲劳分析方法进行寿命预测。
疲劳试验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疲劳试验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d600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0.png)
疲劳试验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汽车、飞机、机械等领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然而,这些高精密机械的使用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涉及工程安全和健康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疲劳损伤。
事实上,所有材料都会经历疲劳,而重复载荷、弯曲、扭曲和震动通常是导致零件损坏的原因,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疲劳性分析变得至关重要,研究整个系统的耐久性,为工程师提供预测和防止各种疲劳现象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疲劳试验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一、疲劳基础疲劳是由于物体在反复受到应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加载后发生异常损伤和断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给机械设备带来很大危害。
因此,在进行耐久性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疲劳强度试验。
通过对构件的疲劳破坏试验分析,可以获得相应的材料、零件等物理学性质,并且能够在逐渐确定其受力下,量化分析其疲劳威胁度,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机械设备的耐久性。
二、疲劳试验方法为更好的分析疲劳效应,需要对本质的疲劳特性进行测试,并在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时,将这些测试中积累的数据加以利用和处理。
目前,常见的疲劳试验方法主要有6种:载荷控制疲劳试验、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力量降低疲劳试验、一定应力幅疲劳试验、弛豫疲劳试验和复合式疲劳试验。
您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在其基础上结合系统化、定量地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到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三、疲劳分析方法尽管疲劳试验是对材料性质的重要评估,但对于机械结构的安全性而言,疲劳分析却是更为重要的。
采用现代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先将载荷历史数据转化成应力-时间/应变-时间曲线,再对其进行计算与分析,可以计算出疲劳寿命及其他性能指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因素分析、分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全面地预测疲劳损伤。
四、疲劳试验的应用疲劳试验不仅可以应用于机械设备 fatigue testing,而且在其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汽车和气体轮机制造商中,疲劳试验可用于确保主要部件(如油泵)有足够的工作寿命;涉及到机械基础的交通运输装置,如铁路车辆和飞机,疲劳试验可以全面评估其长期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而在纺织品、食品工业和医疗工业等行业中,疲劳测试也是非常有用的。
疲劳检测原理
![疲劳检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f5c5c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f.png)
疲劳检测原理
疲劳检测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指标来判断人体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疲劳是指人体在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运动后出现的身体和心理
上的疲惫感,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常用的疲劳检测方法有心率变异性分析、脑电波分析、眼动仪
分析、皮肤电反应分析等。
其中,心率变异性分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心率变异性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心跳间隔时间是
不固定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
当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心率
变异性会降低,即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范围变小。
因此,通过测量心
率变异性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另外,脑电波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疲劳检测方法。
脑电波是指人脑在
不同状态下产生的电信号,通过测量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是
否处于疲劳状态。
疲劳状态下,脑电波的频率会降低,而振幅会增加。
眼动仪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眼球运动来判断人体疲劳状态的方法。
疲
劳状态下,眼球运动会变得缓慢,眨眼次数也会减少。
皮肤电反应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皮肤电反应来判断人体疲劳状态的方法。
皮肤电反应是指人体在受到刺激时,皮肤电阻值的变化。
疲劳状态下,皮肤电反应会降低。
总的来说,疲劳检测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的生理指标来判断人体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不同的疲劳检测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疲劳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自己的疲劳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保护身体健康。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b25d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d.png)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一、疲劳分析的概念和意义疲劳是指结构在长期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损伤和破坏现象。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交通荷载、风荷载、自重荷载等多种荷载的作用,这些荷载的作用是交替的、随机的,会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疲劳分析的主要意义在于:1.疲劳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长期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为结构的设计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2.疲劳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结构的疲劳性能,优化结构设计,降低结构的疲劳破坏风险。
3.疲劳分析可以提高工程师对结构的认识,增强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机理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机理主要有两种:1.微观疲劳机制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材料,其中的孔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下降。
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的孔隙会发生压缩-张拉循环变形,导致孔隙扩大、连接和合并,最终导致混凝土的微裂纹扩展和疲劳破坏。
2.宏观疲劳机制混凝土结构在长期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宏观损伤和破坏。
这种疲劳机制主要是由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和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最终导致混凝土的裂纹扩展和疲劳破坏。
三、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方法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应力范围法应力范围法是一种基于疲劳试验数据的经验法,适用于轴心受拉的混凝土柱和梁的疲劳分析。
应力范围法通过对应力范围和疲劳寿命的关系进行分析,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2.极限状态法极限状态法是一种基于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思想的疲劳分析方法,适用于混凝土桥梁、隧道、堤坝等大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分析。
极限状态法通过确定结构的极限状态和荷载历程,计算结构的疲劳损伤度,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3.裂纹扩展法裂纹扩展法是一种基于混凝土裂纹扩展和断裂力学的疲劳分析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存在明显裂缝的疲劳分析。
裂纹扩展法通过确定结构的裂纹长度和裂纹扩展速率,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四、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应力范围法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在应力范围法中,预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寿命需要确定以下参数:(1)结构的应力水平和荷载历程(2)结构的疲劳极限和疲劳极限应力范围(3)结构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寿命应力范围通过计算结构的应力范围和疲劳寿命应力范围的关系,可以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
疲劳分析.
![疲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aea649b8f67c1cfad6b8e2.png)
疲劳分析方法疲劳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初,经过近二百年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工程上,对疲劳设计主要采用四种方法,即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损伤容限设计、疲劳可靠性设计。
(1)名义应力法(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名义应力法又称常规疲劳设计法或影响系数法,用名义应力法来估算构件或结构的寿命的前提是:材料和构件、结构是理想连续体,且承受的载荷不大,断面的应力值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应力应变成线性关系,应力循环作用下的寿命较小。
因此,用该方法进行寿命估算的依据是应力谱、材料的抗力指标P—S—N 曲线和累积损伤理论。
(2)局部应力应变法零件的疲劳破坏都是从应变集中部位的最大局部应变处开始,并且在裂纹萌生以前,都要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
局部应力应变法以缺口根部的局部应力—应变历程为依据,再结合材料相应的疲劳特性曲线进行寿命估算。
该方法的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考虑了金属的塑性应变和由此而引起的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它所指的寿命就是缺口边上出现可见裂纹的寿命。
(3)损伤容限设计损伤容限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断裂力学特别是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以保证结构安全为目标,以无损检测技术、断裂韧度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测定技术为手段,以有初始缺陷或裂纹的零件的剩余寿命估算为中心,以断裂控制为保证,目的是确保结构在给定使用寿命期内,不致因未发现的初始缺陷的扩展造成严重事故。
(4)疲劳可靠性设计疲劳可靠性设计即概率疲劳设计,它是根据构件工作应力和疲劳强度分布曲线,应用概率设计理论,在给定可靠性指标下,进行构件的可靠性设计。
疲劳可靠性设计不但需要知道构件的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平均值,而且还要知道构件的应力和疲劳强度分布。
综上所述,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都是以材料内部没有缺陷和裂纹为前提条件的。
但是,实际构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或裂纹。
损伤容限设计考虑了结构的初始缺陷或裂纹,以断裂控制为保证,保证结构在给定使用寿命期内,不致因未发现的初始缺陷的扩展造成严重事故。
钢结构的疲劳分析
![钢结构的疲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296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4.png)
钢结构的疲劳分析钢结构的疲劳分析是关于钢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疲劳破坏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的过程。
疲劳破坏是一种多发性损伤,它发生在结构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历了许多循环应力的情况下。
钢结构的疲劳分析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 疲劳破坏机理钢结构的疲劳破坏机理主要与材料的微观缺陷和外部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结构受到交变载荷作用时,应力集中可能导致应力水平超过了材料的疲劳极限,从而引发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随着载荷的循环应用,微裂纹逐渐扩展并最终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
2. 疲劳分析方法疲劳分析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2.1 应力范围法:应力范围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疲劳分析方法。
它基于SN曲线(也称为疲劳寿命曲线),将钢结构在不同应力范围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实验和统计,从而用于预测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的寿命。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确定应力范围大小和应力周期的次数来进行结构疲劳寿命的评估。
2.2 线性累积损伤法:线性累积损伤法是一种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疲劳分析方法。
它通过考虑结构在交变载荷下的应力历程和应变历程,计算结构在不同工作年限下的累积疲劳损伤,从而评估结构的寿命。
这种方法更加精确,可以对结构在复杂工况下的疲劳性能进行更全面的考虑。
3.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疲劳寿命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性能,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3.1 材料强度和硬度: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直接影响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通常情况下,强度越高、硬度越大的材料,其抗疲劳性能越好。
3.2 表面处理:合适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例如,表面喷涂防腐处理、防锈涂层等可以减轻外部环境对钢结构的腐蚀和疲劳破坏。
3.3 组织结构和缺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缺陷对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
粗大晶粒、裂纹、夹杂物等缺陷都会降低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4. 钢结构疲劳分析的工程应用钢结构疲劳分析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从而指导结构设计和维护。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8483a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0.png)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疲劳载荷的概念。
疲劳载荷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条件下所承受的力或应力。
在实际应用中,材料通常处于复杂的加载条件下,例如汽车发动机的连续工作、机械设备的振动加载等。
这些加载会引起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损坏,从而导致疲劳损伤的产生。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疲劳载荷及分析的理论。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主要有静强度理论、疲劳极限理论、疲劳寿命预测理论等。
1.静强度理论:静强度理论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疲劳载荷分析方法。
它基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进行评估。
根据静强度理论,材料的疲劳强度等于其静态强度除以一个所谓的安全系数。
然而,静强度理论忽略了疲劳寿命与应力幅度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循环寿命的材料来说,其预测精度较低。
2.疲劳极限理论:疲劳极限理论是一种基于材料疲劳极限强度的分析方法。
该理论认为,疲劳寿命取决于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幅度。
根据疲劳极限理论,疲劳寿命将不再受到循环次数的限制,而是由材料的极限疲劳强度决定。
然而,疲劳极限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用于所有材料。
3.疲劳寿命预测理论:疲劳寿命预测理论是一种根据材料疲劳曲线和应力幅度来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疲劳裂纹扩展机制,考虑了疲劳寿命与循环次数、应力幅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材料的疲劳曲线和应力幅度,可以预测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
疲劳寿命预测理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疲劳载荷分析方法之一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的应用。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材料研究以及产品可靠性评估等领域。
在工程设计中,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材料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疲劳寿命,从而确定合适的结构尺寸和材料选择。
在材料研究领域,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可以用于优化材料的疲劳性能,提高其疲劳寿命。
在产品可靠性评估中,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检测和评估产品的疲劳强度和寿命,从而改进产品设计和维护策略。
疲劳试验方法_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疲劳试验方法_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b7078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2.png)
疲劳试验方法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疲劳试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构件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领域,疲劳试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中,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工程等。
通过模拟真实使用环境下的循环负载,疲劳试验可以揭示材料和构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和故障机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疲劳试验方法及其标准,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讨论。
文章由引言、疲劳试验方法、疲劳试验标准、疲劳试验概述说明、解释与讨论以及结论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将给出关于疲劳试验方法的整体概述,并简单介绍文章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对疲劳试验方法及其标准的全面理解。
通过对常见的疲劳试验方法和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读者将了解到选择适当的疲劳试验方法的考虑因素,以及疲劳试验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此外,本文还将详细说明疲劳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概述,以及分析疲劳试验结果、对不同标准进行疲劳试验比较和解读疲劳断口特征及其含义的常用方法。
最后,通过总结疲劳试验方法和标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够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文章正文内容根据实际需求填写即可)2. 疲劳试验方法2.1 定义和背景疲劳试验方法是用于评估材料、结构或设备在重复加载下的耐久性能的实验方法。
疲劳是指物体在反复循环载荷作用下逐渐损坏的现象,它可能导致结构失效或材料断裂。
疲劳试验方法旨在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循环荷载以确定材料或结构的疲劳极限、寿命和可靠性。
2.2 常见的疲劳试验方法常见的疲劳试验方法包括:- 轴向拉压疲劳试验:通过施加轴向拉力或压力来对材料进行循环加载,以评估其抗拉/压疲劳性能。
- 弯曲疲劳试验:施加弯曲力以模拟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所受到的曲度变化,并评估材料或结构的抗弯曲疲劳性能。
- 扭转疲劳试验:通过扭转加载对材料进行循环应变,以评估其抗扭转疲劳性能。
- 振动疲劳试验:通过施加振动载荷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震动环境,评估材料或结构的抗振动疲劳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很多。
按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测的基本假定和控制参数,可分为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一应变法、能量法、场强法等。
2.4.1.1名义应力法
名义应力法是以结构的名义应力为试验和寿命估算的基础,采用雨流法取出一个个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应力循环,结合材料的S -N曲线,按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结构疲劳寿命的一种方法。
基本假定:对任一构件(或结构细节或元件),只要应力集中系数K T相同,载荷谱相同,它们的寿命则相同。
此法中名义应力为控制参数。
该方法考虑到了载荷顺序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简单易行。
但该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的不足之处:一是因其在弹性范围内研究疲劳问题,没有考虑缺口根部的局部塑性变形的影响,在计算有应力集中存在的结构疲劳寿命时,计算误差较大;二是标准试样和结构之间的等效关系的确定十分困难,这是由于这种关系与结构的几何形状、加载方式和结构的大小、材料等因素有关。
正是因为上述缺陷,使名义应力法预测疲劳裂纹的形成能力较低,且该种方法需求得在不同的应力比R和不同的应力集中因子K T下的S-N曲线,而获得这些材料数据需要大量的经费。
因而名义应力法只适用于计算应力水平较低的高周疲劳和无缺口结构的疲劳寿命。
近年来,名义应力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相继出现了应力严重系数法(S. ST)、有效应力法、额定系数法(DRF)等。
2.1.2.2局部应力一应变法
局部应力一应变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结构的名义应力历程,借助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分析缺口处的局部应力。
再根据缺口处的局部应力,结合构件的S-N曲线、材料的循环。
一曲线、E -N曲线及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结构的疲劳寿命。
基本假定:若一个构件的危险部位(点)的应力一应变历程与一个光滑小试件的应力一应变历程相同,则寿命相同。
此法中局部应力一应变是控制参数。
局部应力一应变法主要用于解决高应变的低周疲劳和带缺口结构的疲劳寿命问题。
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计算将结构上的名义应力转化为缺口处的局部应力和应变。
它可以细致地分析缺口处的局部应力和应变的非线性关系,可以考虑载荷顺序和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因此,到目前为止,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一种比较好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它克服了名义应力法的两个主要缺陷,但它亦有本身固有的缺陷。
一是没有考虑缺口根部附近应力梯度和多轴应力的影响。
二是疲劳寿命的计算结果对疲劳缺口系数K值非常敏感。
而在实际工作中,精确地确定结构的K值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影响了局部应力一应变法估算疲劳寿命的精度。
此外,局部应力一应变法要用到材料的C一一N曲线,而E一一N曲线是在控制应变的条件下进行疲劳试验而得到的,试验数据资料比较少,不如S-N曲线容易得到,这也影响了该方法的使用。
2.1.2.3能量法
基本假定: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构件(元件或结构细节),如果在疲劳危险区承受相同的局部应变能历程,则它们具有相同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
能量法的材料性能数据主要是材料的循环应力一应变曲线和循环能耗一寿命曲线。
虽然在现有的能量法中均假设各循环的能耗是线性可加的,而事实上由于循环加载过程中材料内部的损伤界面不断扩大,因此能耗总量与循环数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这一关键问题导致了能量法难于运用于工程实际。
因此能量法可能不是一种十分合理和有前途的方法。
2.1.2.4场强法
基本假设: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构件(元件或结构细节),如果在疲劳失效区域承受相同应力场强度历程,则具有相同疲劳寿命。
此法的控制参数是应力场强度。
用场强法预测结构的疲劳裂纹的形成寿命时,需要循环应力一应变曲线和S-Nf 曲线(或£-Nf曲线),分析计算较复杂。
由上述四种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各自的特点可知,不同的已知条件需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如对于具有大量的疲劳性能数据的材料制成的连接件或结构件可采用名义应力法;对于具有复杂的几何外形且承受复杂载荷作用下的一些结构件可采用局部应力一应变法,尤其是瞬态的循环。
一曲线和£-Nf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应力场强法可以用于与局部应力一应变法相同的材料疲劳性能数据即循环a一曲线和S-N或£-Nf曲线。
2.2断裂力学方法
断裂力学理论是基于材料本身存在着缺陷或裂纹这一事实,以变形体力学为基础,研究含缺陷或裂纹的扩展、失稳和止裂。
通过对断口定量分析得出构件在实际工作中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适用较广泛的是Paris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公式),合理地对零、部件进行疲劳寿命估算,确定构件形成裂纹的时间,评价其制造质量,有利于正确分析事故原因。
事实上这种方法解决了工程中许多灾难性的低应力脆断问题,弥补了常规设计方法的不足,现已成为失效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疲劳断裂是结构零、部件失效的主要模式。
据统计,由于结构部件失效导致的重大事故中的85%^-90%与疲劳断裂有关。
根据断裂力学的观点,金属结构件的疲劳破坏是由于主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而造成的,结构的寿命取决于结构危险部位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该方法将疲劳断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构件在交变力作用下产生初始裂纹(初始裂纹定义至今仍无统一标准,习惯上为0.5^-1mm);二是裂纹开始扩展,以致产生较大宏观裂纹;三是裂纹急剧扩展,迅速导致破坏,它的寿命往往很短,称瞬间断裂寿命,工程上不予考察。
按裂纹产生的时间,又可将第一阶段定义为始裂寿命,第二阶段定义为为裂纹扩展寿命(习惯上称剩余寿命)。
对寿命的度量一般以经历的循环荷载的次数来表示。
该理论认为,疲劳极限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当构件承受的循环荷载幅值小于该构件材料的疲劳极限时,该构件不可能因产生裂纹导致破坏,即从疲劳寿命角度考察其寿命是无限的。
此外疲劳寿命不仅与循环载荷幅值和材料物理、化学特性有关,还与载荷的变化频率有关,故疲劳寿命有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之分。
前述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一应变法等均是研究始裂寿命。
而剩余寿命的研究,则较复杂。
目前是一个热点问题,工程界尚未提出普遍接受的评估手段。
近年来,断裂力学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它还很不完善,断裂失效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所以要应用该理论得出简单而准确可靠的疲劳寿命预测计算式还有待时日。
2.3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方法是应用可靠性理论和设计参数的统计数据,在给定的可靠性指标下,对零部件、设备或系统进行的设计。
其目的是发现和确定产品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通过预防和改进,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但是机械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还很不成熟,况且用可靠性设计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的问题。
2.4概率断裂力学
断裂力学是基于确定性参数的估算方法。
概率断裂力学是将断裂力学中裂纹尺寸、断裂韧性、应力强度因子、裂纹扩展速率等参数作为随机变量,进行可靠
性分析。
这样就提高了断裂力学工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但该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其涉及到随机变量和随机数目前主要采用正态分布、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来产生,显然不足以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二是试验数据不足。
故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目前也有人利用模糊数学和统计模拟的方法对金属结构的技术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推算它的剩余寿命[[36-381。
这些方法是否可靠,不仅取决于数学方法,还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
2.5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评估理论发展趋势〔3,一#40]
在今后的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评估理论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应着手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理论上侧重研究系统临界状态及多临界状态的优化问题,研究多判据情况下一次二阶矩法;研究验证临界失效模型的有效方法;完善疲劳强度理论及断裂力学方法;研究更适合系统的概率失效模型,改进目前计算断裂概率方法;进一步研究计算可靠度的方法;研究影响系统的敏感性参数,特别研究对系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从而系统有效地处理其敏感性指标。
2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评估理论基础
试验上侧重于研究选择适合于工程的金属结构实际测量的方法,找到应用于实际的判断依据,从而正确地评价其寿命。
利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提高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建立金属结构件的专家系统,评定金属结构的疲劳剩余寿命和其余的技术指标,进而研究金属结构的设计、制造和技术改造等的人工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