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由“消极状态”走向“积极状态”

合集下载

激活表达,词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向自立)

激活表达,词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向自立)

激活表达,词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被不少教师简单处理: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词语教学成了“鸡肋”,词语学习变得单调。

学生对词汇缺乏内化和吸收,对词语的理解抽象而模糊。

词语的意义、意味没有得到更多的挖掘,学生无法有效积累、运用词语,写作时词汇就贫乏,语句就干巴。

其实,词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词语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归纳起来,词语的学习有三个层面:会正确读写,能准确理解,能恰当运用。

从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怎样调动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学习呢?我觉得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变被动积累为主动运用。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新词组合造句、编故事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学习《藤野先生》一课,要求掌握下列词语:绯红,标致,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

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组合造句,比一比,看谁用得多,看谁用得恰当。

学生很积极,不甘示弱,很快就写出了句子:(1)他那不逊的语气和诘责的目光,让我感到不安,脸霎时泛起一阵绯红。

(2)抑扬顿挫的琴声优雅动听使得他忍不住啧啧称赞,弹琴的女子标致的脸颊已然绯红。

(3)考试的时候,我想起她那标致的身段,泛着绯红的笑脸……结果,不幸落第了。

(4)树林里,一位标致的小姑娘坐在树底下,她的小脸绯红,头发油光可鉴……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运用2~4个词语组合造句,也有用得多用得恰当的,如:一晃多年,赵姑娘出落得愈发标致,今日她见着了刚落第的张公子。

沉沦于世,向死而生的意思

沉沦于世,向死而生的意思

沉沦于世,向死而生的意思《沉沦于世,向死而生》一、意思“沉沦于世”描绘的是一种人在世间的消极状态,仿佛陷入了生活的泥沼之中,随波逐流,可能被世俗的烦恼、欲望或者是无奈的现实所淹没,失去了对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只是麻木地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着。

而“向死而生”则是一种更为深刻和积极的生命态度。

它意味着人们在知晓生命终有尽头的情况下,反而能够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从死亡的必然中汲取力量,以一种无畏且充满生机的姿态去生活。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表述放在一起,实则反映了一种从消极状态中觉醒,向着积极的生命意义进发的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生转变过程。

二、赏析这种表达有一种独特的哲学韵味。

它既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陷入的困境的深刻洞察,又有着对超越这种困境的积极思考。

沉沦于世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经历,生活的压力、挫折或者是内心的迷茫都可能导致这种状态。

而向死而生则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提醒人们不要被眼前的沉沦所打败。

就像是冬天里的树木,看似凋零、毫无生机地沉沦于寒冷的世界,但实际上它在默默地积蓄能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以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面对季节的更替,这就是生命的韧性。

三、无特定作者相关内容(可视为一种普遍的人生观概念,无确切单一作者)四、运用片段例子1我有个朋友叫阿强,他曾经就是沉沦于世的典型。

阿强在一家工厂干着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他开始变得消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晚上就沉迷于喝酒来麻痹自己。

有一天,他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看着苍白的天花板,第一次感觉到死亡离自己这么近。

从那以后,他变了。

他不再沉沦,而是像获得了新生一样。

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技能,还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

他说:“以前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混下去,现在我知道,既然生命总有尽头,那我为啥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活得精彩点呢?这就叫向死而生吧。

”阿强的转变让我很是感慨,他让我明白,沉沦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就能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情绪变换术从负面到积极的转变

情绪变换术从负面到积极的转变

情绪变换术从负面到积极的转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这些因素往往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消极和负面。

然而,积极的情绪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实现从负面情绪到积极情绪的转变呢?本文将探讨几种情绪变换术,帮助您从负面情绪走向积极情绪。

一、认识自己的情绪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是负面的。

我们需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哪些情绪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焦虑或者沮丧。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变它们。

二、寻找积极的观点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陷入负面思维的泥沼中。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积极地看待问题。

可以尝试寻找事情的积极面,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问题本身。

例如,遇到工作上的挑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成长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改变话语和心理暗示我们所使用的话语和内心的自我暗示对情绪的构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不经意地说出消极的话语或者暗示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消极。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改变我们的话语和心理暗示。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相信我能找到解决办法”或者“我有能力克服这个挑战”。

四、倾诉与分享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变得消极是因为我们憋在心里无法倾诉和分享。

找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倾诉会让我们感到释放和放松。

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并从中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

五、寻找情绪调节的方式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情绪调节的方式来转变负面情绪。

例如,瑜伽、冥想和运动都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和焦虑,让我们的情绪得到平衡。

此外,听音乐、阅读书籍或者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也可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情绪得到转移。

六、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实现情绪变换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困难,并从中成长。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

巧妙点拨,让词语教学活起来

巧妙点拨,让词语教学活起来

巧妙点拨,让词语教学活起来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课文的实际情况,可运用体态语言、实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形式进行词语教学,使词语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词语教学、丰富多彩正文: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基本途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

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但是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阅读刚刚起步,已有的知识结构少而零散,对事物和社会的理解能力较弱,生活经验和语言的积累还不足以对课文的把控。

如何让他们在四十分钟中一体化地且潜移默化地学习词语。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关键处含英咀华,着意把玩,而呈鲜花着锦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其精妙处皆源于符合儿童心理,让词语教学活起来。

一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学习词语。

新课表要求“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

”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才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

如在学习《鹅》时,描写大白鹅的样子有“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等词语,我告诉学生“首”这里指的是“头”,“颈”指的是脖子,老师边说,边做出抬着头,挺着胸,并向前走了几步。

你能做出昂首挺胸、引颈高歌的的样子吗?在老师语言和体态的启发下,学生纷纷到前面来表演,用完整的体态动作诠释了“昂首挺胸、引颈高歌”。

表现了大白鹅充满自信的姿态、昂扬雄健的气势。

感觉大白鹅更加可爱了。

二、把直观形象的图画、实物与认识事物和理解词义相结合。

形容状态的词语2个字

形容状态的词语2个字

形容状态的词语2个字
1、形容一个人的一种积极状态的两字词
积极主动踊跃乐观坚持坚决坚定欣喜痛快欢腾愉快开心欢跃舒畅夷悦欢畅
努力竭力勤恳奋力勤苦勤奋奋勉勤劳尽力奋发发奋悉力全力勉力勤勉辛勤
开心喜悦怡悦欢喜称心振奋快活欣忭欢乐欢娱快乐忻悦康乐兴奋欢欣得志首肯愉悦乐意得意雀跃愿意夷愉安乐满意欢快
2、形容一个人的一种消极状态的两字词
消极生气愤怒悲戚悲哀悲伤败兴烦闷哀伤恼恨不快扫兴忧愁恼怒难过苦恼惨痛忧郁发愁伤心悲痛痛苦愁肠沮丧气愤被动敷衍应付
3、形容一个人的一种平静状态的两字词
平静、安祥安宁平和平宁镇定宁静安静镇静沉着寂静坦然安谧从容温和和缓冷静沉静
4、形容一个人的一种对峙状态的两字词
对持争持维持保持相持对峙周旋僵持
5、其他
严肃。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依据现行教材估计,小学生读过的300篇课文,其中的词汇量估计在7000个以上;至于这些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式到底有多少,基于汉语词语组合的无穷变化,很难估计出它们的数量。

但一般来说,所有这些文章应该包括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基本句式。

按理,一个人的词汇量达到了7000个,又熟悉了解300篇文章中出现的各种句式,其语言表达水平应该是基本可以过关了。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现在不少学生读到小学毕业,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并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用来用去都是儿时常用的一些最简单的词语,一些干巴巴的句子。

一些书面色彩浓些的词语和丰富多彩的句子,学生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自觉运用的非常少。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在阅读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理解、积累的词句何缘不能自觉运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使更多的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将阅读课文中学到的“消极语言”(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化为他们的“积极语言”( 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

)?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特级教师李蒙钤、黄翠媛、黄艳碧同教《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片断,期待着从中能有所启迪。

【片断解读】〖李蒙钤《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断〗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师: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师:说得不错。

第一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本义,第二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比喻义。

再请同学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练习读读。

(生读)【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温暖。

无可非疑,这样理解从本意上讲已到位;然而李老师延迟评价,期待深入,进一步引发学生联系语境感悟其义(比喻义)。

浅谈小学生“消极词语”向“积极词语”转化策略

浅谈小学生“消极词语”向“积极词语”转化策略

学生课堂2019 年 8 月5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往往可以对学习的语言知识做到充分的了解,却不能进行有效的运用,这就是“消极词语”。

“理解”要比“运用”简单得多,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往往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很难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小学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个问题。

一、加强词语运用1.词语互换,揣摩词语含义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会积累到七百个左右的词语,很多词语虽然表达着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程度和意境各不相同。

比如“开心”“高兴”“兴奋”这一类词语都表达相同的含义,但是应用的场合、表达的情绪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对这种词语进行比较。

小学生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词语互换的方法,感受相近词语之间的不同含义,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

比如,在《小马过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飞快”进行词语转化,将“飞快”替换成“快速”“迅速”“急促”等,然后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自己感觉不同词语在这里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从“理解”上升到“运用”的层次。

2.词语搭配,拓宽词语广度进行词语的搭配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词语搭配不当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

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训练学生词语搭配能力,比如“开心”这个词,既可以组成“开心的一天”“开心的小朋友”,又可以组成“今天真开心”“小朋友很开心”等。

在教学活动中,为避免学生出现用词匮乏、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可以锻炼学生对词语进行灵活搭配,丰富自己的词汇。

比如在《小毛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通过“轻盈”“色彩斑斓”对翅膀以及花纹进行描述,可以使整个意境表达更加生动。

让词语教学“活”起来

让词语教学“活”起来

让词语教学“活”起来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词语教学有些枯燥,缺乏趣味性。

事实上,只要我们用心设计,就能让词语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一些让词语教学更有趣的方法和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词语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我们还可以播放有趣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相关词语的发音,帮助他们记忆和掌握词语。

二、利用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兴趣游戏和竞赛通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词语教学也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来进行。

可以设计一些词语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字的方式来认识和记忆词语;也可以进行词语接龙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这些游戏和竞赛都可以加强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词语学生在课堂上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例句,让他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和验证答案。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与现实生活结合,增加学习的实用性词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语。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和记忆其中的词语。

可以让学生去找到一些公共场所的标识牌上的词语,然后归纳整理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让词语教学“活”起来需要我们教师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发挥创造力。

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利用现代科技,多运用游戏和竞赛,多与现实生活结合,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就能让词语教学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妙法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妙法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妙法作者:袁燕儿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52期【摘要】现在不少学生读到小学毕业,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并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来来去去都是儿时常用的一些最简单的词语,一些干巴巴的句子。

一些书面色彩浓些的词语和丰富多彩的句子,学生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自觉运用的非常少。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在阅读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理解、积累的词句何缘不能自觉运用?如何帮助学生在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使更多的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将阅读课文中学到的“消极语言”转化为他们的“积极语言”。

【关键词】消极语言;积极语言;转化;妙法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以读为基础,并在读的基础上加强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教师结伴教学《长城》,熟读课文后,问:“假如你是其中一名游客,你会怎样赞美长城?”学生都沉默不语。

在老师一再鼓励下,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长城长,长啊长!好长好长。

”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就这样说了。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叹惜:上课教师具有很强的“语文”意识,他能及时把握机会,引导学生转化运用语言,从而实现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

然而学生们的反应实在让人失望。

为何会出现这种“心中有数、出口无言”的现象呢?上师大教授吴忠豪先生提出: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成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成为“积极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文词汇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文词汇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文词汇语文词汇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 passively 等问题,导致词汇积累效果不理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文词汇的方法。

一、拓宽阅读范围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籍、文章,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词汇,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意思。

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小说等各种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阅读,这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词汇积累能力。

二、应用词汇学习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各类词汇学习工具来帮助自己主动积累语文词汇。

比如,利用词汇卡片来进行背诵和复习,将生词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使用在线词典和词汇应用程序可以查找词汇的释义、例句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

三、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学习语文词汇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就难以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对语文词汇的兴趣。

例如,进行词汇竞赛、词汇接龙等,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词汇。

四、鼓励词汇的积极运用学生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应该鼓励他们主动运用这些词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任务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来进行写作、演讲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将其融会贯通。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阅读作文时多提供一些挑战性的词汇练习,引导学生尝试理解和运用生词。

五、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环境对于词汇积累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语文讲座、词汇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语文词汇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文词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学生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通过广泛阅读、使用词汇学习工具、激发兴趣、积极运用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构建积极而扎实的词语教学策略

构建积极而扎实的词语教学策略

构建积极而扎实的词语教学策略作者:杨传雪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第9期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一直以来,词语教学始终依附于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之中,常常限定在识记、理解的机械层面,这种消极的认知体验常常导致词语教学的整体效益低下,这就需要走向积极的语用表达实践,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细读品味,在还原中让词语表达的形象更鲜明汉语言是一种文字语言,很多词语,尤其是一些文学性语言,字词都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开始时好像已经理解了,但细致想来又是模糊不清的。

词语的这种自带的动态生成性就构建出了鲜活的生命律动。

这就需要在词语教学时,将原本动态性的词语还原成为活生生的形象,使得词语所表达的形象更加鲜明。

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可怕”一词时,我就展开了这样的教学:首先,在学生朗读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之后,引领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四个“可怕”,夯实并强化学生内在的情感;其次,相机紧扣课文中“黑黑的大窟窿”中“黑黑”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说说大窟窿的可怕之处在什么地方。

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深沟”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好像看到了什么。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从课文的语境入手,引领学生描述山冈上的“火”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如果走近这团火,能看到哪些景象,并相机理解课文中的“围困”一词。

最后,出示从语段中提炼出来的“窟窿”“熊熊烈火”“深沟”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对核心词语“可怕”形成了更为深切的体验。

我紧扣学生阅读文本的初步体验,为还原课文语言所描述的形象提供了一个极具冲击的认知点。

另外我还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品读、链接生活、结合语境,还原了“可怕”背后的鲜明形象,使得学生原始的主观感受,演化成为最直观、最鲜明的体验,学生的思维也就顺着词语的路径进入了文本的内核。

二、多维感知,在聚焦中让词语裹挟的意象更丰满很多词语在独特的文化体征下,本身就裹挟着丰富的价值意蕴,融合了作者的内在情思。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吴忠豪
多数学生难以自觉将阅读中学到“消极语言”转化成自己能够独立
运用的“积极语言”,而语文学科教学对此没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干预,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上的困难。

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要根
据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练习,以学习
语言为主要目标组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完成“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把语文课分为阅读课和作文
课。

阅读课读课文,侧重于“阅读理解”,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作文课写作文,侧重于“运用表达”,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这样的
分工,表面看似乎很合理:学生阅读课文时理解了课文中语言(包括
词语句子),以及课文中包含的表达方法,然后在作文课上加以运用;阅读课侧重于语言材料的内化,作文课则侧重于语言材料的外化。

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形成互补,构成完整的语言学习的系统。

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一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这样一个
前提之上:即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

然而
实践证明这只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并且很难实现的假设:因为“能理解”不等于“会运用”,“能理解”和“会运用”不能混为一谈。

就像成年人学
文言文一样,能读懂理解文言文的人很多,但能运用文言文表达
的人
却凤毛麟角。

因为“理解”比起“运用”要容易得多。

儿童学现代语文和
成人学文言文尽管有区别,但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学习规律上。

积极语用:让词语教学走出消极的泥潭

积极语用:让词语教学走出消极的泥潭

54学子 2017.02XUEZI语文教学积极语用:让词语教学走出消极的泥潭摘要: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理应关注的重点。

词语的体悟决不能停留在机械理解的维度上被动吸收与消极模仿,而要发展为积极、有效、能动的语用表现。

关键词:构字特点; 再现形象; 延伸广度; 联想悦纳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理应关注的重点。

词语的体悟决不能停留在机械理解的维度上被动吸收与消极模仿,而要发展为积极、有效、能动的语用表现。

因此,教师要强化释放表达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听说读写,使得词语成为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加以运用的鲜活资源,真正促进低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依托构字特点,在激活经验中实行积极语用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且蕴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

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词语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整合汉字本身的价值和意蕴,提升学生对整个词语的感知准确性和丰富性。

如在教学二上《识字8》中的“饱满”一词时,教师则引领学生关注“饱”字的声旁与形旁,借助声旁强调汉字的读音,而借助形旁理解“饱”是吃了食物之后的状态。

随后,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两幅饱瘪不同的豆荚图,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意识到“饱满”指的是结实的、鼓鼓的样子,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将“饱满”的对象拓展到花生、柚子和人的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饱满”一词所适用的范畴。

在这样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形声字独特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汉字的读音和基本字义。

而在具体教学词语意蕴时,教师通过两幅典型图片的对比,激活了学生内在的直观经验,深入感知了“饱满”的基本含义,并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词语所适用的范畴进行拓展。

尤其精彩的是,学生发现“饱满”一词可以运用到对人物精神的形容上。

这一引申意义的延续,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个词语进行引申义的拓展,从而实现了对生活场景的追忆。

如此教学,让学生在大道无痕之中,活化了对词语的感知效益。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依据现行教材估计,小学生读过的300篇课文,其中的词汇量估计在7000个以上;至于这些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式到底有多少,基于汉语词语组合的无穷变化,很难估计出它们的数量。

但一般来说,所有这些文章应该包括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基本句式。

按理,一个人的词汇量达到了7000个,又熟悉了解300篇文章中出现的各种句式,其语言表达水平应该是基本可以过关了。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现在不少学生读到小学毕业,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并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用来用去都是儿时常用的一些最简单的词语,一些干巴巴的句子。

一些书面色彩浓些的词语和丰富多彩的句子,学生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自觉运用的非常少。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在阅读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理解、积累的词句何缘不能自觉运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使更多的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将阅读课文中学到的“消极语言”(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化为他们的“积极语言”( 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

)?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特级教师李蒙钤、黄翠媛、黄艳碧同教《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片断,期待着从中能有所启迪。

【片断解读】〖李蒙钤《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断〗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师: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师:说得不错。

第一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本义,第二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比喻义。

再请同学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练习读读。

(生读)【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温暖。

无可非疑,这样理解从本意上讲已到位;然而李老师延迟评价,期待深入,进一步引发学生联系语境感悟其义(比喻义)。

因词设境,让词语教学在还原中绽放精彩

因词设境,让词语教学在还原中绽放精彩

因词设境,让词语教学在还原中绽放精彩导读:本文因词设境,让词语教学在还原中绽放精彩,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因词设境,让词语教学在还原中绽放精彩张晓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词语的学习和积累,对每一学段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一学段目标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目标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的目标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由第一学段的“了解意思”“积累词语”到第二学段的“体会情意”再到第三学段“辨别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呈现出能力要求的逐层递升态势。

同时三个学段的要求又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的重视。

的确,词语的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把词语放在当下的、具体的文本“语境”中,“还原”了词语的感性情境和场景,学生在“还原”的时空背景中,经历、体验、感受,从而对词语的理解也更加生动、鲜活、立体。

一、在还原审美情境中,感受词语的意境美所谓的描述性、形容性的词语,是指其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具体性的特点,教学这类词语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词语本身的特性,描绘图景,营造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临其境,词语与图景相辅相成,在审美体验中感悟词语的意境美。

这样,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就立体地、生动地、“鲜活”地立在学生的眼前了。

在这一方面,前有霍懋征,后有王崧舟,他们都堪为营造情境的高手。

下面为霍懋征老师《月光曲》的教学片段。

师:屋子很亮,但又不是特别亮,像蒙上了一层纱。

屋子里显得特别清幽。

“清幽”是什么意思?生: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师:不但静,而且显得很美。

虽然是一间茅草房,但是,在月光下,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显得那么幽静,那么美,这才叫作清幽呀!在这么美、这么静的环境中,穷兄妹俩站在钢琴旁边等待听贝多芬弹琴。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词语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材料。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但在实际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或视而不见、有意淡化,或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或枯燥无味、僵化呆板,教学效果难如人意。

如何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呢?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前不久,笔者在执教公开课《搭石》时,对文中“理所当然”一词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二、经历一教“理所当然”(以下简称“一教”)。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师: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的是什么事?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教“理所当然”(以下简称“二教”)。

师: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你觉得做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师:那么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是什么事?师: 这件事是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吗?师:从中你看出了什么?师:是啊,家乡的人淳朴、善良、敬老、礼让。

搭石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风景美,更是一种心灵美。

三教“理所当然”(以下简称“三教”)。

情境表演:学生表演年轻人伏着身子背老人过河的场景。

情景对话:师(问演年轻人的学生):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师(问其他同学):老人没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师: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曾经——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之后,也一定会有人——回归文本。

师:再读读这段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人感受到人们之间的谦让和尊老爱幼是理所当然的?师:现在你能更好地读读这段文字吗? (生朗读)想象写话: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搭石上演绎着一幕幕真情,你能试着写一写吗?出示:假如遇到了年幼的孩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从未走过搭石的外乡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激情升华:师: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敬老、谦让、淳朴、善良,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情绪由消极转为积极的成语

情绪由消极转为积极的成语

情绪由消极转为积极的成语(实用版)目录1.成语的定义和作用2.情绪的定义和影响3.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区别4.由消极情绪转为积极情绪的成语及其含义5.如何运用这些成语调整情绪正文一、成语的定义和作用成语,又称为“习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通常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韵味。

成语在日常交流、书面表达和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

二、情绪的定义和影响情绪,是指人在面对事物时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生理反应。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和生活困扰。

三、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区别消极情绪是指人在面对挑战、压力或不良刺激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积极情绪则是指人在面对相同情境时产生的正面情绪,如喜悦、兴奋、好奇等。

积极情绪有助于个体应对压力、克服困难,而消极情绪则可能阻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四、由消极情绪转为积极情绪的成语及其含义1.化悲痛为力量:将悲伤、痛苦的情绪转化为积极向前的动力。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挫折时,要有积极面对的心态,因为坏事有时可能变成好事。

3.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苦尽甘来:在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后,终将迎来美好的时光。

五、如何运用这些成语调整情绪1.面对挫折时,可以用“化悲痛为力量”,提醒自己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2.遇到不幸时,可以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调整心态,以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

3.在困境中,可以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激励自己保持信心,看到希望。

4.经历艰难后,可以用“苦尽甘来”,提醒自己美好时光即将到来,增强信心。

使用积极向上的词汇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

使用积极向上的词汇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

使用积极向上的词汇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积极心态,乃是每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时,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困境,还能够激发内在的积极情绪,进而获得更好的结果和成就。

本文将围绕如何使用积极向上的词汇来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展开论述。

一、积极向上词汇的重要性积极向上的词汇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用词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塑造积极的思维模式,引导我们更加乐观地看待问题。

积极向上的词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激励力量:积极向上的词汇能够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情绪,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动力,帮助人们克服挑战并取得成功。

2. 传递正能量:使用积极向上的词汇能够传递正能量给他人,激发他人的积极情绪,构建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3. 塑造良好形象:积极向上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自己的积极精神,吸引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二、积极向上词汇的应用1. 积极的形容词使用积极的形容词能够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感受,例如:-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这句话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让人感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 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个词汇能够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对即将得到的消息充满期待与兴奋。

2. 积极的动词积极的动词能够表达行动的力量与积极的意愿,例如:- 迈出第一步:这个词汇激励人们勇于迈出第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与梦想。

- 拥抱机会:这个词汇表达了积极主动去抓住机遇的态度,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

3. 积极的副词积极的副词能够增强句子的积极感,提升整体语气,例如:- 充满希望地:这个词汇在句子中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让人们充满希望地面对困难与挑战。

- 坚定地前行:这个词汇赋予了句子积极向上的力量,表达了人们坚定前行的决心。

三、积极思维的培养使用积极向上的词汇只是培养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为了真正从内心驱动并激发读者的积极情绪,我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

1. 培养感恩的心态每天记录一些自己值得感恩的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方面,可以更好地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

转化消极词语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转化消极词语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转化消极词语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郑晓阳;周玉玲
【期刊名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1(015)004
【摘要】消极词汇量相对较多是学生中高级阶段英语词汇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语言环境、词汇教学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消极词语得不到运用,英语表达水平并没有跟上词汇量的水平.帮助学生转化消极词语以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对于英语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郑晓阳;周玉玲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8;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广西,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从词语抓起,从兴趣入手,紧抓文本,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J], 鲁凤清;
2.实现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J], 施茂枝
3.浅谈小学生“消极词语”向“积极词语”转化策略 [J], 唐剑红
4.通过词语积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J], 姚宇虹
5.中国学生的词语搭配行为及英语表达水平 [J], 郑晓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词语由“消极状态”走向“积极状态”
在今年的慈溪市教坛新秀评比中,我有幸听了几位老师的课。

一个下午,共有四位老师上课,上的都是同一篇课文《黄果树瀑布》。

一节节课听下来,第四位老师他的词语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触动也最大。

课文中有个词语“人喧马啸”,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齐读完带有“人喧马啸”的这个自然段后。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人喧马啸的场面?
生:菜市场、火车站、大街上……
师紧接着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此时没有了()的声音,没有了()的声音,有的只是()的声音,茫茫天地间只存下()。

这位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你在什么时候见过人喧马啸的场面?”让“人喧马啸”这个词语由“消极状态”转变成“积极状态”了,让这个词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个词语理解并会灵活运用了。

此时的我不禁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们老师常常埋怨学生一个简单的词语都不会运用,连一个简单的句子都不会造。

我想,就是因为老师少往前走了一步,只让词语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消极状态”,就文本讲词语,没有把词语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形成一幅活的画面。

在我们的脑海中往往觉得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其实这仅仅是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使学生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甚至自我认为已经把这个词语讲得很透彻了,现在我知道了,那仅仅是我们“纸上谈兵”罢了。

这就
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细节,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个词语叫“德高望重”,我也深知这个词语在这个自然段中非常重要,于是,我的教学设计为: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是如何评价他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
生: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接着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读好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然后再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老桥的“德高望重”?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训练。

就这样,经过读—找句子—再读—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再找句子。

我自认为已经把“德高望重”这个词讲透了,可在作业本中需要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时,有些学生还是出现了偏差,当时我还在纳闷,不知问题出在哪儿?现在我知道了,如果在上课时,我多问学生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身边,你见过德高望重的人吗?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德高望重的人?”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所见、所闻,我想学生造出来的句子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

带着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时刻谨记一个理念:要把词语由“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我成功地做到了。

课文中有个词语“饱经
风霜”,如果按照我平时的教法,只会让学生把词语解释出来,那样学生只能是概念性地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具体过程如下:
生自由读课文14~2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见过“饱经风霜”的脸?
生思考着,渐渐地小手举了起来。

自由说说生活中“饱经风霜”的脸。

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但不能出现这个词,行不行?
生1:我看见车夫的额头上布满了一道道皱纹。

师:对,这也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2:我看见车夫的嘴唇都干裂了,还流出了血。

师:对,这也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3:车夫的眼睛深深地陷进去了,眼袋很大,颧骨也高高地突出来了。

师:对,这还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4:车夫的头发乱蓬蓬的,已经好久没有洗过了,头发的颜色很黄,显然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师:对,这就是饱经风霜的脸。

……
师:同学们,从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你读懂了什么?
生1:车夫的家里很穷,他不拉车家人就没得吃了。

生2:此时此刻的车夫一定很累很累了,可是他没有办法,为了家庭,他必须拼命地拉车。

生3:我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很黑暗。

……
师:是呀,车夫为了生活,那么冷的天,他居然赤着脚在拉车,不幸被玻璃的碎片刺破了脚,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生激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鲁迅先生是怎么对待车夫的呢?请读课文。

反思: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是感性教学。

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亦是如此。

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让书本上的词语在学生脑海中过一遍,而应该让它从学生的口、学生的眼进入到学生的脑、学生的心,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去感悟,这样翻来覆去让词语在学生的脑中、心中充分地走一回,让他们意会,这样也许不能让学生准确地说出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总可以在新的语境中准确、灵活地运用词语,因为语文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

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词语的有效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慈吉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