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古风倚剑登高台》翻译赏析

《古风倚剑登高台》翻译赏析

《古风倚剑登高台》翻译赏析《古风倚剑登高台》翻译赏析《古风·倚剑登高台》全诗共十句五十字,语言古朴,情深意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风倚剑登高台》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风·倚剑登高台》唐朝李白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

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前言】《古风·倚剑登高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五十四首。

全诗共十句五十字,语言古朴,情深意婉,描写登台之所见,又比君子失路、小人得道之现实,言今风俗浇薄,君子道消,自己亦如阮籍有穷途之悲了。

【注释】倚剑:佩剑。

苍榛:丛生的杂草,喻指小人。

层丘:重叠的山丘。

琼草:美好的花草,仙草,喻指贤臣。

鸒斯:鸟鸣,即乌鸦。

蒿:蒿草。

盈万族:指数量极多。

“晋风”二句:谓社会风气日趋浇薄,士大夫深感穷途没落,痛苦不已。

《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随意)独驾(驾车独行),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晋风,借指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翻译】身佩宝剑,登高眺望,满目春光,郁郁葱葱。

只看见珍稀的琼草隐藏在深沟壑谷,而荆棘败草却长满了阳光灿烂的山丘。

西海的凤凰回翔鸣叫,想找栖息的地方却没有珍贵的梧桐树。

乌鸦雌雄同居,繁殖后代一窝又一窝。

现在已经类似晋朝世风没落时期,怎能让阮籍日暮途穷而不放声痛哭呢。

【赏析】抗志青云之上,身处草莽之间。

诗人怀抱利器,却托足无门,这种苦闷的情绪郁结于胸中,久久难以排遣。

登高远望,本想释放愁绪,极目骋怀,却不料游目所见,物有所触,竟是忧愁之上更添一层忧愁了。

一旦物之所触,情感闸门即刻大开。

起句看似平淡,实则不平。

下文的抒情平台在这里得以构建,下文的情感基调在这里得以奠定。

以下六句写登高游目所见之景。

这是眼前所见的.实景,更是心中所幻的虚景。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杂草恶木淹没了层层丘台,香草佳木却深深地长在谷底。

古诗古风·太白何苍苍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太白何苍苍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太白何苍苍翻译赏析《古风·太白何苍苍》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灿然启玉齿,受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前言】《古风·太白何苍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这是一篇游仙诗。

诗人自述在太白山上,遇见一位仙风道骨的真人。

真人给他传授了炼丹秘诀,这使他五内俱热,决心炼丹,修成正果,永别人间。

【注释】⑴邈尔:高远的样子。

⑵绿发:乌亮的鬓发。

⑶披云:拨开云雾。

⑷冥栖:静默栖居。

⑸灿然:鲜明的样子。

⑹铭骨传其语:是“真人传授其语,我刻骨铭心记取”的倒装紧缩句。

⑺苍然五情热:谓内心一下子冲动起来。

苍然,匆遽的样子。

五情,喜、怒、哀、乐、怨,这里指情绪。

【翻译】西安太白山郁郁葱翠,高耸入云,繁星在它的头顶森然排列。

距离天空也只有三百里地,邈然与人世间隔绝。

山中居住着一位绿色头发的老翁,身披白云朵,卧在古松的白雪上面。

不笑不语,默默然然,在幽暗的洞穴中冥想。

我来太白山,有幸遇到了这位真人,我长时间的跪在他的面前,恳切地请求授予修仙的宝诀。

不笑不语的他,粲然大笑,露出了满口的白牙,授予我如何练丹药的宝贵口诀。

我刻骨铭心地牢记下他的密诀以后,他就如同闪电一样快速地消失。

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心绪油然在脑海中荡漾不平。

那真是打翻了调味品柜,酸甜苦辣味味齐全。

从现在开始,我要依照他的宝诀练仙丹妙药,远离世界,远离人群。

【赏析】此诗为《古风五十九首》组诗的第五首。

此诗大约作于李白三十多岁第一次进长安求官受挫折以后,当时他爬过一次太白山。

应该说:每当李白受大的刺激以后,都有强烈的出家思想来平衡情绪。

过后,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入世愿望又会召唤他回到现实世界。

这是一首梦仙诗,梦神经常光顾李白,给于他灿烂的梦境,也许其中也有酒神的帮助。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浦歌·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浦歌·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词句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2】白发:白头发。

亦指老年。

【3】缘:因为。

【4】个:如此,这般。

长(zhǎng)【5】明镜:明亮的镜子。

【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7】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

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抒愤诗。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

李白《古风,》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必修五过关卷(含答案集圣中学高二年级必修5语文过关卷姓名考号得分说明: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4X3 = 12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A、寂寥姓缪荒谬蓼蓝撩拨B、惆怅稠密田畴踌躇纱憾................C、悻然杏仁刑法醒木荐浹D、长篙嵩峦编素膏肓蓬蒿................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对于汇聚了全球智慧的世博会,一些人只是为了猎奇,心里数着进了多少馆,眼睛盯着盖了多少章,浅尝辄止,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好看。

....E、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C、生活中的困惑或许稍作点拨便豁然开朗,因此与会嘉宾枳极主动,踊跃发言,珍惜这少.…有的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D、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2011年4月23 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口”。

E、他制定了五年的防护林计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C、上海七宝中学印制本校学生季晓宇绘制的“绿色世博出行指南手绘地图”并进行免费发送,有关部门对七宝中学进行了极为严厉的处罚,对此,人们评价不一。

D、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二代”之间出现分化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发展的环境要确保公平、发展的共识要取得统一。

4、依次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项()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姪紫嫣红,「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的翻译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的翻译及赏析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的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①鼻息句:讽刺那些因斗鸡获宠的人气焰嚣张。

②怵惕:恐惧。

唐玄宗宠任宦官,宦官因而气焰嚣张。

他又爱好斗鸡,童子贾昌以能养斗鸡得宠,天下号之为神鸡童。

当时斗鸡成为一种风尚,靡费严重。

贾昌则受到种种特殊待遇,士庶为之不满。

李白看不惯这种腐败现象,写诗作了讽刺。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这两句即是说斗鸡童气焰嚣张,鼻子一哼,会吓得行人胆战心惊。

诗句语意尖锐,揭露讽刺得淋漓尽致,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译文:田野十字道路上,一辆辆飞车过后尘漫天,即使正午时候也能遮盖天日,暗淡无光。

那是宦官们和受皇上宠爱之人,他们富甲天下,他们的住宅高耸豪华,像云一样逶迤连绵。

路上与皇上宠爱的斗鸡者贾昌相逢,只见他的车辆冠盖华丽,声势显赫。

他们打个喷嚏也可以使彩虹颤抖,路人为之颤栗。

现在满世界都是追名逐利之徒,许由那样的高洁字之士何在?大盗与大贤谁能分辩?背景: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划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赏析: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

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

”(《新唐书·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

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

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李白《古风》作品鉴赏

李白《古风》作品鉴赏

李白《古风》作品鉴赏李白《古风》作品鉴赏《古风》(其一)【作者】:李白【年代】:唐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xianzhang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赏析】: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古诗古风·郑客西入关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郑客西入关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郑客西入关翻译赏析《古风·郑客西入关》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前言】《古风·郑客西入关》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是一首诗。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诗人对战争有所预感,借古喻今,阐示了自己对世事的见解,表达了要遁世避乱的归隐思想。

全诗从头至尾全用古事,但结合社会现实,又无一句不是针对唐朝时事,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注释】⑴郑客:一作“郑容”。

《搜神记》卷四: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郑容从关东来,将入函关,西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疑其非人。

道住,止而观之。

遂至,问郑容曰:“安之?”郑容曰“之咸阳。

”车上人曰:“吾华山使也,愿托一牍书,致镐池君所。

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有文石,取款(敲击)梓,当有应者,即以书与之。

”容如其言,以石款梓,果有人来取书,云“明年祖龙死”。

⑵镐池君:云水之神。

⑶祖龙:谓秦始皇。

祖,始也。

龙,人君也。

⑷吾属:我等,我们。

⑸桃花源:晋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有一武陵渔夫,偶进一山洞,过山洞口之后,便见一处地方。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地人过着和平的耕织生活,自云是先世避秦难,率韦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遂与外人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郑客西入函谷关,一路上马不停蹄。

在平川路上遇到一个驾着素车白马自称是华山君的人。

让他捎一块玉璧给搞池君。

来取书的人告诉他说,明年祖龙死。

听此消息,秦人便互相转告说,我们避难去吧。

他们自从去了桃花源之后,便与外人千载相隔。

不通消息。

【赏析】这首诗大约写于安史之乱前不久。

诗人看到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各种矛盾严重激化,敏锐地预感到社会将要发生大的动乱,于是写下此诗。

此诗借古喻今,阐示了诗人对世事的见解,表达了要遁世避乱的归隐之思。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古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xian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赏析】: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古诗鉴赏0210 1042古风(其三十一)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

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使者奉璧,具以闻。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

”《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

《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

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

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

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

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

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

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十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释:⑴灼灼:鲜明貌。

⑵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⑶紫宫:帝王宫禁。

⑷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如人的眉毛,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后常以之代指美女,这里即是。

⑸潇湘沚:湘江里的小洲。

潇湘,指湘江,潇,水清深貌。

沚,水中小洲。

①皓齿:洁白的牙齿。

②不发:指没有开口唱歌。

③芳心:春心。

原诗可能是李白在长安时,政治上受打击后所写。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这两句借美人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美人没有机会表演歌唱的才能,始终没有开口,徒然自我坚持坚贞的品德。

诗句蕴含深远,意在言外,耐人咏叹。

译文:南国潇湘,水清沚秀,荷花艳灼,摇曳生风,高洁自爱,不染风尘。

南国美人,皓齿红唇,美艳矜持,兰心蕙质,自尊自爱。

宫女相妒,历来都是,枪打出头鸟,青青蛾眉,最遭人恨。

不如归去,香岸芳汀,独自沉吟,何悲可诉?评析:这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九首。

此诗当在李白欲离开长安而未去之时,感受到翰林院文士相轻的悲哀。

全诗塑造了一个貌美质洁的美女形象,诗人借以自喻。

萧士赟曰:“此诗太白遭谗摈逐之诗也。

去就之际,曾无留难。

然自后人而观之,其志亦可悲矣。

”诗意分两层。

前四句写美人姿容,首二句写其容貌之美,三四句状其自持不媚。

后四句写美人入宫见妒,归去无悲。

诗具《离骚》之风,含屈原之怨,“归去潇湘沚”这一细节暗示了这层意思。

“空自持”——“何足悲”是全诗脉络。

从中可以看出,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是矛盾的,前者是自然流露,后者是“欲说还休”。

女子美而不媚,难取悦丈夫,此一层也适于君臣关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他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他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李白——《送友人入蜀》【内容】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白——《古风》(其三)【年代】:唐【作者】:李白——《古风》(其三)【内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

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古风昔我游齐都翻译赏析

古风昔我游齐都翻译赏析

古风昔我游齐都翻译赏析古风昔我游齐都翻译赏析《古风·昔我游齐都》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艰险,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前言】《古风·昔我游齐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可看作是独立的三首诗,也可看作是一首梦仙诗,借梦幻指明人类生活的畸形性。

【注释】⑴华不注:山名。

在山东济南市东北。

⑵萧飒:寂寞凄凉。

⑶“了知”句:了知,明知。

赤松,仙人名。

⑷凌倒景:谓升上天空,向下看日月。

景,日光。

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⑸勖:勉励。

⑹去去:越离越远。

⑺倏:忽然。

飘风,暴起之风。

⑻《紫金经》:炼丹之书。

⑼“终留”四句:《列仙传》:安期生者,琅琊阜乡人也。

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緉(双)为报,曰:”后十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即遣使者徐巿、卢生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海波而还。

【翻译】以前我游齐国首都济南的时候,曾经攀登上华不注峰。

只见山岭苍翠,高峻入云,犹如一朵擎天的'绿荷花。

我还遇见了一位白发童颜仙人,他就是赤松子。

赤松子借给我一头白鹿,他自己却乘坐两条青龙。

我欣然含笑与他一起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我们的身下成为倒影。

临行前,亲朋好友来送别,泪水如雨雪霏霏,牵衣不舍似杨柳依依。

希望他们有青松般的耐寒心,历霜雪而愈年轻。

人世间多凄风苦雨,白日喜欢衰退人的红颜。

此一别就是千万里,何时相见只有天知道啊!人生苦短啊,生死如旋风,一瞬即去。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篇一: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高考诗歌鉴赏李白《古风(其三十一)》鉴赏古诗鉴赏0210 1042古风(其三十一)李白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

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使者奉璧,具以闻。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

”《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

《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

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

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

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

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就是诗之所以为诗。

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

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第1篇: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古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译文]调兵的文书急如流星,虎符发到州县,催促出兵。

都说边情紧急,到处喧呼;惊起了树头宿鸟,黑夜飞鸣。

君王的德威象太阳照耀四境,朝中有能臣,掌理国家大政。

真是全国享太平,四海尽清明!什么事闹纷纷?道是朝廷大征兵;要五月渡泸水,赴云南去远征。

胆小的老百姓,不比久历戎行的士兵,谁也怕去炎热的远方,长途行*。

儿子们哭号着,辞别双亲,天地愁惨,使日月也象失去了光明!眼泪已经哭尽,快要流出血来;悲伤摧折心肝,相对泣不成声。

象困乏的犬羊,面对着猛虎,又象绝望的海鱼,难逃大鲸的吞并。

一千个出征*人,不见有一个回家,已经给拉上壮丁,哪能再望活命!为什么不修王道,敷文教,以德服人?使夷人归心臣服,边境永保安宁。

[鉴赏]唐玄宗天宝年间多次发动对外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台览古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苏台览古>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译文]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鉴赏]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行路难与古风其十五的对比赏析

行路难与古风其十五的对比赏析

行路难与古风其十五的对比赏析《行路难》赏析:《行路难》为乐府古题,汉代即已有之。

余冠英《乐府诗选》注曰:“《行路难》本是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声调,制造新辞,流行一时。

现在古辞和原辞都不存。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七十一共收《行路难》六十首、《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变行路难》一首,起自刘宋鲍照,止于唐末。

书中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统观鲍照至李白之前的所有作品,或叹时光之易逝,或嗟世态之炎凉,或悲女子之宠衰,或赋离妇之愁苦,或写戍卒之艰辛,或吟人生之如梦,除王昌龄《变行路难》写边塞激烈的战斗,高唱“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情绪比较昂扬外,其余均为凄惨愁苦之辞。

而李白《行路难》三首却自出机杼,有很大的创造性。

首先,李白加强了这组诗的政治色彩,他不再从个人的遭遇吟唱悲苦,而是从政治的角度抒写天下英才尽遭埋没的悲愤。

其次,李白的诗调子比较高昂激烈,尽管第二首写过“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第三首写过“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然而表面的颓放并掩不住骨子里的悲愤。

至于第一首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更是积极用世、壮志凌云的砰訇鞺鞑之音。

李白《行路难》三首(本文主要讲第一首)是开元十八年(730)第一次人长安后,遭到权贵白眼以后的愤词。

李白素来胸怀大志,他要“巾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书》)。

他到了长安以后,结识了玉真公主、张垍等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援引;后来又隐居在终南山,“金高南山买君顾”(《赠裴十四》),企图抬高自己身价,以引起皇帝的注意。

然而这些努力都落了空,他的处境相当困难,他在《赠新平少年》这首诗中写道:……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李白唐诗《古风》

李白唐诗《古风》

李白唐诗《古风》李白唐诗《古风》古风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诗鉴赏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

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

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

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

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

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

《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俶傥(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

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

《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

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

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

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

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
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
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
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
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
参考答案:整理
12.(7分)①(3分)B
②(4分)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

李白——《古风》(其十五)

李白——《古风》(其十五)

李白——《古风》(其十五)篇一: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李白《古风(其十五)》原、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

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

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李白《古风_碧荷生幽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古风_碧荷生幽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14-15 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以前。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写荷之美 , 先总写其“艳”、“鲜”,而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烘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奇妙 : “冒”给予出水芙蓉以动向美;“罗”将青烟笼盖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 , 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芳香明丽的荷花,只管非常漂亮,也只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落。

D.诗歌语言清爽自然,节奏轻盈,充满奇异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怀性,表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 , 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剖析。

(6 分)14. D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察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要旨、诗的语言、技巧、构造等内容的查核,赏析时第一要读懂诗,而后依据选项进行剖析。

此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D 项,“充满奇异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异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应选D。

15.作者托物言志。

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艳丽的花容 , 幽香的气味 , 绝世空前 , 示意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光阴流逝的感叹。

写荷花 , 即使有绝世的漂亮 , 因“结根未得所” ,无人为它传达馨香 , 只好凋落 , 表达自己空有才干 , 却因没人推荐不可以立功立业 , 坐看年光流逝 , 心生感触。

③对获得朝廷重用的盼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丽的池子里同样 , 期盼获得推荐和朝廷看重 ( 重用 ) 。

【分析】题干是“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剖析” ,是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感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

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

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翻译】: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

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阅读训练】: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 1.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每点2分,共6分) 2.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

(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