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性学的初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女性学的初步认识
姓名:任丽婷学号:2010502153
摘要:当代女性学研究的兴起是现代社会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产物,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
“所谓女性学,是从尊重女性人格的立场出发,跨学科地研究女性及妇女问题,并以女性的观点重新研究既有学问的一门学科”,这是日本女性学会给女性学下的定义。
近30年来,国外女性学界几代学者艰苦探索,逐步形成了女性学的理论系统。
其学术背景各一,社会角度不同,表达观点多元,流派纷呈,但贯穿始终的是追求女性乃至人类的解放。
关键词:女性学含义与特点意义与作用
一、女性学的含义与特点
1.女性学的含义
女性学是从人类的性别差异出发,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性别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女性学以实现男女平等、两性自由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它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对人类科学的重要补充和丰富。
女性学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
在西方已蓬勃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学科。
其发展轨迹从争取妇女参政选举权、财产继承权、教育权、就业同酬权,到要求根除性别歧视、否定父权制、男性中心文化,到求得女性价值的社会承认,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达到男女平等。
这一平等的含义已从外在有形深入到内在无形。
以女性学的视角和方法钩沉、补充、纠正以往传统社会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内容。
2.女性学的特点
(1)突出性别平等
女性学传播性别平等的观念。
它从全新的社会性别视角,重新审视女性在现实中的地位和生存状态。
学习女性学可以提高分析、辨别、批判、挑战和抵制陈腐性别观念的能力。
因为女性学具有男女平等的社会进步目标,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现实状态,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公平的社会。
(2)鲜明的实践性
由于女性学来源于社会发展实践,是对人类已有知识体系的质疑和反思,因此该课程勇于挑战现实社会中关于社会性别的“常识”。
教育不仅是为了认知,也是为了改造。
学生运用女性学知识能够正确对待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容面对今后踏入职业生涯后的诸多困惑;能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了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可能面临的双重角色的冲突,掌握协调事业与家庭的方法,学会建立伙伴型的和谐的两性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内容的多样化
女性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借助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
如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人口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等领域,但绝不是各学科女性问题研究成果的简单汇聚,而是关于女性分门别类的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理论升华,是把具体的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女性整体特质及其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
二、女性学的意义与作用
1.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帮助女性发现自己的历史人类以往的历史大多是建立在男性的历史之上,所以,时常将男性中心文化作为人类的准则。
妇女的历史主体性被湮埋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性失落,造成理性科学对女性的疏漏和对人类自身认识的缺失。
女性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以及认识社会性别形成和消除的历史必然性。
2.向男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改变刻板的性别观念和偏见
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性别意识,就无法适应社会,而传统教育只讲了“半边故事”。
通过女性学课程,向男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改变其沿袭已久的刻板的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偏见;培养大学生对性别议题的关心与重视,提高其性别“敏感度” ,掌握有关两性平等、相互尊重的知识和技
能。
3.以性别平等的视角审视女性发展的现状,唤醒女性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征是妇女社会地位的高低。
如果用社会性别的眼光分析妇女的参与与发展,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存在并期待人们去解决。
通过女性学课程,为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女性视角,增强其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把个人感性的、下意识的性别经验提升为女性群体共同的、理性的自觉认识和行动,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女性学作为一门追寻妇女解放起步,发展到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新兴学科,其理论探索还远未完善,但它对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所作出的贡献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
[2]胡苏云《妇女对经济贡献的再评估》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7 .1
[3]滕守尧《西方女性主义与新道家》载《河北学刊》 199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