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民生综合信息化平台详细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民生综合信息化平台详细建设方案
1.1智慧政务的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1.1.1智慧政务简述
智慧电子政务即智慧政务,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成智慧政府,必须优先实现智慧电子政务。

智慧政务是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形成高效、集约、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运营模式。

简要地说,智慧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智能化水平的一种形态。

智慧政务是由电子政务软件产品以及咨询服务两部分构成。

以资源整合、协同共享为目标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同时按照集约统筹、信息共享的应用模式与资源体系,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必要条件。

智慧政务在技术框架上,基于管理学PDCA模型构建行政行为规范(计划)、行政业务执行(执行)、行政监察监督(检查)、行政效能提高(处理)四个业务模型;保证部门纵向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应当提供各个部门高速通达、逻辑专用、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纵向系统虚拟专用网络,满足部门纵
向系统的应用和原有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需求。

1.1.2智慧政务总体架构
智慧电子政务结构体系:
智慧电子政务构成:
➢为政府提供横跨多个业务部门的办公协同和信息集成,实现政
务管理与分析模型实时动态生成。

➢为政府部门、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综合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为企业、居民提供政务大厅网上办事、以及组织社会有关资源
提供的便民服务等。

➢提供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互动的服务平台,改善投资环境,
打造优质产业链。

1.1.3智慧政务发展规划
(1)建立强大的政府协调机构
充分发挥智慧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职能,为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由于协调工作涉及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更涉及各部门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因此,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协调是不够的,必须能够站在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推进的高度上,立足智慧电子政务规划,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和业务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造,从整体上推动智慧电子政务工作。

建议由市(县)编委办牵头对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将规划、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工作职责统一整合归并到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政府电子政务
办公室),形成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新格局。

智慧政务和电子政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统筹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将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臵,进一步完善智慧电子政务项目全过程管理。

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要以项目预审为杠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市(县)级财力可能,对项目资金预算进行审核,编制项目资金年度预算草案,引导智慧电子政务建设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2)建立智慧政府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进入智慧电子政务建设阶段后,急需在原有的标准化基础上,“升级”原有政务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相关规范,编制出台一批体系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智慧电子政务三年规划”、“智慧电子政务三年行动计划”、“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指导意见”、“智慧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市(县)乡(镇)两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

适时考虑立法,为智慧电子政务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基础设施方面,在强化现有政务云、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整合的基础上,梳理统一的智慧电子政务网络标准,制定云平台的应用标准及安全规范明确改造方向,提升基础设
施支撑能力。

在数据标准方面,要确立数据的保存、传输、共享的标准定义,保证后期数据汇聚和交换的标准一致,立足市(县)智慧电子政务云平台,搭建政务数据库,利用XX 市(县)政务服务网和XX市(县)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政务数据统一汇聚。

在此基础上,编制统一数据标准,形成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管理格局。

在业务应用方面,新的标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各业务部门具体应用接口的复杂性,确保与公共平台的有效对接和兼容。

以XX市(县)(市)政府综合信息化平台为主平台,构建政务服务的标准框架,统一整合各部门应用,实现基于单点登录的一站式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兼顾多方综合平衡,具体包括:在技术层面,尽可能适应云平台、大数据等新的技术特征,同时兼顾技术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在参与度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兼顾规则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原则,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标准修订并为全社会利用;在标准的内容层面,要立足技术层的标准探讨和制定,更要重视背后映射的政府管理行为、治理过程的标准化。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统筹各方资源,防止生成新的人为的技术壁垒。

这种壁垒可能是源自管理体系上的断层,也可能源于技术体系的隔裂。

(3)健全智慧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机制
相对传统的安全保障而言,智慧电子政务更强调全局性
和统一性,因此,构建统筹上下、兼顾左右的安全保障机制将成为智慧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智慧电子政务各系统设计、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各个阶段,严格实施全流程安全管理,增强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处臵恢复能力。

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行云计算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

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

除上述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安全外,更要注重管理层和服务层的安全保障。

在管理层,建议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环节加以规范,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有关负责人、提高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技能,实现有效管理。

服务层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外部服务体系,对核心层的安全做出全面的支持,具体包括:法律支撑体系、安全咨询服务体系、应急响应体系和安全培训体系等。

(4)谨慎探索智慧电子政务的运营机制
智慧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完善可靠的运营保障体系,用一定的运作方式将政府业务的各部分用信息化的手段联系起来并使之协调运行。

从行政力量介入的深度划分,通常有三种模式:行政运行式、指导服务式和监督服务式。

从世界各地的运作模式来看,每种模式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因此,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适合自身的运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要始终作为智慧电子政务的主导者,提出和整理项目需求,承担项目规划和标准制定,牵头整合各类系统,同时重点梳理核心项目,对非核心项目酌情向专业企业开放,鼓励多元参与以提高项目的生命力。

不管采用哪种模式,最终的量度指标已趋于明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基础设施、运维服务和信息安全事件实现全过程监管和控制;二是建立一套融合组织、制度、流程、人员、技术、运维和安全保障标准;三是理清智慧电子政务的建设思路,具备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对智慧电子政务各系统的综合管理监控和日常支持,确保整个智慧电子政务巨系统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5)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评价机制
建立基于公众需求的结果导向评价机制是智慧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经验。

在推出基于企业和居民“生命周期”的各项公共服务时,建立以公众的打分和满意度为标准的评估体系,从而衡量智慧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效。

特别是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开放网络和在线参与已成为第三代互联网应用的标识,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必然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引入社交协作机制,让用户成为完善系统、监督政府、提升应用绩效的推动者,从而开启政务新时代,大幅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转效率。

在这新的业务框架下,政府各部门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化,
将业务职能商品化,服务体系淘宝化,评价导向“好评”化。

汇聚各类政务服务的政务服务网就是一个准淘宝,各部门就是一个个“卖家”,服务质量完全取决于体验过相关服务的“亲”的好评。

在相当法规框架内,各位“亲”的意见和建议将成为各部门提升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

通过对服务框架的改造,完成绩效导向的转变,使应用绩效真正成为智慧电子政务的引领性指标。

1.2智慧安全的建设—安全综合监管系统
1.2.1智慧安全简述
智慧安全首先要求城市是安全的,XX市(县)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智慧安全建设是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指挥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公共安全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建立起相关的法规、组织、事件、资源、过程、信息等诸要素有机结合和协同一致的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从而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实现智慧应急管理、保障城市稳定发展。

智慧安全的概念框架包括:涵盖突发事件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公共安全管理、事发前对各种风险隐患的日常监测监控和预防;事发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对集中的接报、预警;事发后对对相关应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调度、协同指
挥;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相关行业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等。

智慧民生整体框架下的智慧安全建设将通过采用声、光、电、核等各种监控手段,对人、地、事、物和机构等不同对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和110、122、119、120等各种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互联,形成“平战结合”、“打防控一体”、“水、陆、空立体化”的城市安全经络。

1.2.2智慧安全总体架构
智慧安全应用结构图:
智慧安全数据体系图:安全管理响应机制图:
1.2.3智慧安全发展规划
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实施超前投入,加强高危行业整治,主动、持续改进安全保障条件,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老百姓安居乐业,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保障型社会,为全市(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平安XX市(县)建设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基础。

建立与XX省XXX市相适应的安全发展保障基础,把XX市(县)建设成为“安全发展、安居乐业、统筹城乡、主动保障”的安全保障型市(县)级城市。

到2017年,安全发展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成全国安全保障型市(县)级城市示范区。

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安全发展保障体系、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总体状况、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受控程度达到全国较好水平、XX部地区领先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基本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

1.3智慧教育的建设—智慧文化教育平台
1.3.1智慧教育简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了现代教育的形态,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开始成为现代教育的新方向。

以云概念为基础,以物联网为支撑,构建一个基础教育的智能化校园管理平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融入到教学、学习、管理等工作领域,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当前社会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建立了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学校,提高
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便于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从最初的电子白板到现在的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建设现状,并对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出新的概念。

智慧校园的建置能将行动学习的特色课程导入产学研资源,持续整合数位学习内容,深化发展咨询科技融入教学的目标,让未来智慧学习指日可待。

智慧学习也能协助老师做课程分析及创新教学,更可诊断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实时的补救教学等云端服务。

智慧教育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创新发展,从而能探索和开发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3.2智慧教育总体架构
智慧教育应用体系:
智慧教育效果图:
1.3.3智慧教育发展规划
(1)在教学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管理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3)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招生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软件服务;要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在学校社区服务方面,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开展了各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包括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1.4智慧医疗的建设—医疗健康管理平台
1.4.1智慧医疗简述
智慧医疗是以民生健康为主旨,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综合应用电子、信息、通信和生物科技,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高效、精准地采集与传递,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的全程智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其内涵是感知化、智能化、共享化、无线化和个性化。

➢感知化:感知终端实现身份、位置、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
交互,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智能化:智能分析、预警、辅助控制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成
效,促进决策管理能力的提升。

➢共享化:孤立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区域共享,达到医疗
卫生资源虚拟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无线化:利用无线技术、遥感技术体验无处不在的沟通和交流,
随时随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

➢个性化:由被动看病到主动预防保健,实现居民健康全生
命周期
的个性化管理与定制服务。

1.4.2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由“四横三纵”组成,“四横”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

“三纵”分别为信息安全体系、信息标准体系和管理运维体系三个支撑体系。

感知层具有超强的感知能力和智能性,通过条码、RFID、智能终端、传感器等泛在网技术实现对医疗行业内基础设施、环境、医疗资源等方面的识别、信息采集、检测和控制。

传输层是智慧医疗的通信网络,通过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连接国家、省、市、市(县)(区)、乡镇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
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

数据层是实现数据融合的层面,通过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依托医院信息平台,为每位患者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库。

数据资源的充分整合、开放、共享、融合是智慧医疗建设的关键环节。

应用层是在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应用,通过依托统一的区域智慧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促进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发展。

信息安全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等级保护工作技术和管理规范,建立电子认证与网络信任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通报制度,加强信息系统数据灾备体制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等。

信息标准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制订符合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架构和业务活动实际的参考模型,完善智慧医疗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术语规范,完善数据采集标准与共享电子文档规范,制定重点业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规范,制定信息标准测评指标体系及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开展标准化测试和认证工作。

管理运维体系通过管理运维制度的规范、管理系统工具
的支持,引导和辅助运维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和持续运行,为业务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较低的运营成本追求业务部门较高的满意度。

1.4.3智慧医疗发展规划
(1)加快居民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建设步伐。

建设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集,通过标准化的居民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及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为个人、机构、国家等各类用户的个人保健、医疗卫生服务、科学研究、决策支持等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加大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以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两大数据库为基础,逐步加大药品目录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医疗保障、药品交易、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3)加强智慧医疗重点信息系统应用规划。

加快推进智慧医疗重点信息系统的应用规划,包括: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与智能决策平台、卫生监督与移动执法系统、血液智能追溯与预警系统、无线一体化智能医院、只是管理与临床路径智能管理系统、家庭无线健康监护与智能呼叫终端、农村及社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
健康服务智能一卡通、医药供应链追溯与质量监管平台等。

1.5智慧农业的建设—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1.5.1智慧农业简述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采用物联感知技术,对农业园区及农产品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管理,为农户、消费者提供智慧、安全的现代化农业及农产品服务。

1.5.2智慧农业总体架构
系统结构图:
➢将温控传感值,实时传输到PC、手机等终端上,为农户提供温湿
度实时预警。

➢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安全溯源,让公众放
心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