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1 1 陕 西是 南 水 北调 中 线 _ 程 的 主要 水 源 地 . Z -
是坚 持科 学发展观 , 采取 坚决措 施保证 水质安 全 。省政
府制定 了《 陕西秦岭生态 功能 保护规 划》 出 台了保护 水源 、 , 限
制污染企业发展 的许 多政 策 , 取坚决措 施 , 大工作 力度 , 采 加 加 快治理库 区工业污染 。截 至 20 0 7年底 , 关停 排污不达标的企业
持重点建设项 目为纽带 , 合各 类建设 项 目和资金 , 快 治理 整 加 步伐 , 提高治理 成效 。“ 十五” 以来 , 我省丹 江 口库 区在 “ 长治 ”
工程建设项 目的 带动 下 , 已开 展重 点治 理 的小 流域 达 8 0条 , 7 投 入建设资金 3 0多亿元 ,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 面积 97 4k 治 1 m , 理程度 提高 了2 % , 1 现有 的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拦 蓄泥沙 总量达 37 0 0 多万 t 。特别是从 2 0 0 7年开始 , 国家每 年投入 数亿 元 , 启
维普资讯
中国水 土保持 S C 20 WC 0 8年第 6期
关 于 建 立 南 水 北 调 中线 工 程 水 源 区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的 思 考
张 秦 岭
( 西省水 土 保持 局 , 陕 陕西 西安 7 0 0 ) 10 4
涉及 宝鸡 、 中、 汉 安康 、 商洛 和西安 5个市 的 3 1个县 ( ) 总人 区 ,
口8 5万 , 面积 6 2 0 总 ,7万 k 占丹 江 口水库 控制 面积 9 5 m, ,2万 k 的 6 , % ; m 5 9 陕西 境 内丹 江 和汉 江年 均 入 库水 量 2 4 7亿 8, m, 占丹江 口水库多 年平 均入 库水量 4 8 5亿 m 0. 的 7 % 。由 0 此可见 , 陕西是南水北 调 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 。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加强生态保护,我国开始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然而,在生态补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一、生态补偿缺乏明确标准由于生态补偿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标准。

例如,在补偿标准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补偿方式不同,补偿标准也不同。

这样的情况导致补偿的公平性和精准性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权责清单和生态服务定价机制。

规划并实施统一的生态服务定价机制,对各种生态服务的价值,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评估,设定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

同时,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使其对本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和实践具有更高的责任感。

生态补偿往往依赖专家意见或者政府部门的决策,而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例如,在生态建设中,有些地方只注重树种数量,而不注重其服务价值或者不注重地方生态实际需要。

这样的补偿方式会导致生态服务不足,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策建议:建立科学补偿标准和科学补偿方式。

在补偿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补偿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生态服务需求的评估,并且基于科学评估合理制定补偿标准,科学制定补偿计划和方案。

三、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透明在生态补偿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往往缺乏透明,无法体现管理者的公正和公平态度。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资金被挪用等不当行为,严重影响了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对策建议:强化资金管理和监管,加强督查力度。

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生态补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有效和透明。

同时,建立公开的账户和监控制度,让公众知道生态补偿资金的去向,并且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生态补偿制度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在生态补偿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联动,导致生态补偿效果不佳,生态服务体系的形成不完善。

例如,一些地方对于生态补偿的评估和监督缺乏协作,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够务实。

【发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发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发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总体看,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

为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权责统一、合理补偿。

谁受益、谁补偿。

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和沟通协调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补偿渠道,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统筹兼顾、转型发展。

将生态保护补偿与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逐步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其转型绿色发展。

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将试点先行与逐步推广、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有机结合,大胆探索,稳步推进不同领域、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成效。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分析研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生效友(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文章指出当前水利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已占有重要位置,进而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与其相对应的人类与水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就如何建设水生态文明提出新观点。

〔关键词〕水利;生态文明;人类文明中图分类号:S15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88(2012)06-0013-021水利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进一步凸显了水利战略地位,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彰显了水利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人类与水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范型。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人类社会文明经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 2017五年规划》等工作。

2.4从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切入,着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拓展案件信息来源,规范案件查办程序,提升科技反腐败能力。

加强与监察、审计部门的配合,共享信息资源,今年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离任审计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抓紧抓好。

同时,切实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完成“公车治理”、“治理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2.5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入,着力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厅机关,特别是厅属单位要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监督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手段,作为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载体。

试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试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试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作者:曾超毅李昕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0期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当人们享受着繁荣与物质美感时,我们的自然资源在不断的走下坡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中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承担着发展经济和保护水资源的两项重要任务。

为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有效利用水资源,达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共同平衡。

中国气候条件复杂、所有地貌类型多样,加之人为与自然的破坏,我国生态环境日益受损,水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继而我们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对策研究。

一、生态环境现状人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范围利用自然产物,导致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以粮食为纲领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人们大规模的开垦林地,随意砍伐造成树木和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的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的严重加剧。

工业中废水、废气等的随意排放严重影响了水土资源的保持。

人们在森林里乱采滥伐,有些人们竟然盗猎、捕杀珍稀与濒危野生动植物,严重的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

这种演变越演越烈,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严重地制约着相关单位企业和人们的发展,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以后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远大的意义。

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随着生态补偿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因为改革开放时,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付出量大,导致今日生态环境严峻。

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于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礼偿费制度的几点认识

关于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礼偿费制度的几点认识
度 。 1 2 .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费 制 度 建 立 过 程
1 我 国 生 产 建 设 项 目水 土 保 持 补 偿 实 践
1 1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费 制 度 概 念 .
从 立 法 的 角 度 ,本 报 告 所 称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仅 指 狭 义 的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仅 指 由 损 坏 水 土 保 持 设 施 和 原 地 貌 、天 然 植 被 的 生 产 建 设 单 位 对 其 降 低 或 丧 失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所 进 行 的 补 偿 , 仅 包 括 对 破 坏 者 进 行 赔 偿 性 收 费 等 制 裁 措 施 。 通 过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提 高 破 坏 行 为 的 成 本 , 预 防 和 治 理 人 为 水 土 流 失 ,恢 复 和 维 护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促 进 水 土 资 源 的 有 效 保 护 与 高 效 利 用 , 保 障 社 会 公 平 , 促 进
建 议 。
治 规 律 分 析 , 水 土 流 失 综 合 防 治 体 系 的 效 用 , 即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 是 以 水 土 保 持 设 施 和 原 地 貌 、 天 然 植 被 的 完 好 程 度 为 标 志 的 。 如 果 水 土 保 持 设 施 和 原 地 貌 、 天 然 植 被 遭 受 破 坏 , 必 然 使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受 损 , 严 重 的 有 可 能 导 致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的 完 全 丧 失 。 根 据 以 上 分 析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必 须 包 含 三 个 关 键 性 要 素 : 生 产 建 设 活 动 ; 水 土 保 持 设 施 和 原 地 貌 、 天 然 植 被 受 损 ;相 关 利 益 主 体 支 付 水 土 保 持功 能 受 损补 偿 的费 用 。 综 上 所 述, 狭 义 的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内涵 可 以 概 括 , 为 : 生 产 建 设 活 动 损 坏 水 土 保 持 设 施 和 原 地 貌 、 天 然 植 被 , 造 成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降 低 或 丧 失 , 由 相 应 生 产 建设 单位 付费对 其 进行 补偿 。有 关水 土保 持补偿 的 一 系 列 政 策 法 律 法 规 统 称 为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费 制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探析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探析
维普资讯

1 4・
中国水土保持 S C 0 8年第 4期 WC 2 0
水 土 保 持 补 偿 制 度 探 析
宋晓强 , 刘 洁 , - 董龙 飞 一
(. 1 西北农 林科 技 大 学, 陕西 杨 凌 7 20 2 陕西省 水土 保持 局 , 西 西安 700 110; . 陕 104; 3 中 国科 学院 西 安分 院 ,陕西 西 安 705 ) . 104
设和生产过程 中损坏水 土保持设 施 的, 当给予 补偿 ” 应 。但是 ,
是 因开 发建设活动产生 的水 土流失社会 危害 而给予 的补偿 , 这 种社会 性的危害包括 以下 3个方 面 内容 : 一是造 成人 类赖 以生 存 的水 土资源的流失 , 使流失 区土壤变 得瘠 薄 , 土地生 产 能力 下降, 严重 的甚至 变成不 毛之 地 ; 是造 成下 游 沟道 、 道 、 二 河 水 库淤积 , 使水利工程 的 功能降 低甚 至丧 失 , 并且 给 国家 财产 和 人 民的生命 财产 带来 潜在的危胁 ; 是破坏 了地貌 、 三 植被 , 使生
省物 价 、 财政 部 门会 同省水 行 政 主管 部 门制 定 ” 由上看 出 , 。 陕、 浙两省在对水 土保持补偿 费这一概 念 的认 识与 理解上并 不

人类为 了生存 和发展 , 就必须 改造 和利用 自然 。而人 类在
改造和利用 自然 的同 时 , 修 建铁 路 、 如 公路 、 利 工程 , 水 开采 各 种矿产资源 , 会不 可避 免地 扰动地 表 土层 , 降低 土壤 的抗侵 蚀
能力 , 从而产生严重 的水 土流失 。如果 水土流 失 的强 度超过 了
自然允许的强度就会引发严重 的生 态灾难 , 接危及 到人类 自 直 身的生存安全。所以 , 土保 持补偿归 根结底 是人类社 会 系统 水

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作者:吕游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3期摘要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地居民在水资源利益受损及受到水污染侵害时的重要救济途径,对当地居民和当地失衡环境利益的救济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我们国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补偿补偿方式补偿机制作者简介:吕游,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046-02水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与空气、土地等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样,满足人们为生活所需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环境生态破坏程度日益增大并严重危机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的生产用水。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今天,水资源一旦发生污染,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诸多损失,故研究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现状(一)以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为主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条中就有了很明显的规定。

水资源丰富的发展落后的地区在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提供生产生活所用水的同时要承受着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产生的工业废物,由于发展落后的地区的财政能力有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享受着落后地区带来的生态服务,在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为避免继续拉大地区间不平衡发展,我国在建立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制度中主要采用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纵向转移支付方式,另一种是近几年来所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是对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水资源受到污染时往往因为现行制度下各个政府机关之间的分工不是十分明确,水资源涉及多个行政区域以及在确定责任主体和补偿责任方面有很大困难等多方面导致当地居民无法得到补偿,在这种状况下,国家又不能直接放任该地居民承受水资源环境生态破坏所带来的后果,便只能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补偿当地居民。

广东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广东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我 国的环境 与资源立法 中 , “ 生态补偿 ”自然资源是 人类 生存 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 ,环境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是实现社 会经 济协调发 展 的基础 ,直接关系 到人 民生 活水平 的不 断提 高 、社 会经 济
资源开发 、 用和保 护管理 收费及 其使用 血 肉相 连。 《 利 森林 法》 水法 》 矿 产资源法》、《 、《 、《 水土保持法 》 野 生动物 、《 保护法》 渔业 法》 《 、《 、 土地管理法 》 《 、 水污染 防治法》 等
的金额从 2 . 8亿元上升到 4 3 3 38 4 .4亿元 ,省 对市县转移支付 补助从 5 8 . 亿元增 加到 6 . 79亿元 。
2 2 生 态公 益 林 补 偿 .
会分配公正 ,促进和谐 社会 的建设 ,实现经 济效益 、社会 效
益 、环 境 效 益 的 统 一 。 13 建 立 生 态补 偿 机 制 是 解 放 思 想创 新 环 境 管 理 模 式 的 重要 . 举措
必须转 变观 念 ,充分运用 法律 、行政 、经 济手段 ,探 讨新 的
环 境 资 源 利 益 共 享 机 制 ,促 进 区域 、流 域 的协 调 发 展 。
能区划是通过行政管理 手段提 出的 ,更多从 流域 、区域整体 考虑环境资源利用保护效 益的最大 化 ,难 以充分 体现环境 资 源共享 的公平性 。因此 ,必须转变 观念 ,充分 运用法 律 、行
环境压力仍然沉重 ,跨 区域污 染问题越来 越突 出 ,自然资 源 和环境质量 的约 束趋 紧。环境 资源 是一种 有 价的公 共 资源 ,
要实现科学 发展 ,必 须努力扭 转传统 的发展观念 和方式 ,形 成一套符合科学发展 观要求 的环境管理 体制机 制 ,使得 在区 域 、流域 的协调发展 中能公正合理 的体现 消耗资源 和保 护环 境 的真 正成 本。实施 生态补偿 机制 ,在空 间上有利 于 区域 和 流域 的可持续发 展 ;在时 间上 ,体现 了代 际之 间的公平 ,从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探究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探究

和 治理性补 偿 的问题 。从实 践 的角度 看 ,水 土保持 设 施 补偿 费是指单 位或 个人 在从事 自然资源 开发 和 生 产建设 活动 中 ,破坏 地形 、地 貌 以及其他 水 土保 持设 施 ( 括工 程 措 施 和生 物 措 施 ) 包 ,损 害 了 自然 环 境的相对 稳定 性 ,导致原 有 的水土 保持功 能 降低 或 丧失 ,由水行 政主 管部 门代表 政府 向责任 主体征
体框 架进 行理 论探 索①。 水 土保持 “ 费” 制度 的立法 渊源是 《 两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水土 保持 法 》 ( 9 1年 ,以下 简称 《 土 19 水

“ 土保 持设 施 补偿 费” 水
制 度 的 国 家 立 法 状 况
水土保 持设施 补偿 费制 度和水 土 流失治理 费制 度 实质上分 别是对 水 土生态 环境 开展 的维护性 补偿
保持 法 》 )和 国务 院 颁 布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水 土 保持 法实 施条 例 》 ( 9 3年 ,以下简 称 《 土保 持 19 水 法 实施条 例 》 。随后 多 数省 、市 、 自治 区先后 出 台 )
了地 方 的 “ 费” 收缴 标 准 和使 用 管理 办 法0,我 两
收 的一种补 偿性 质 的费用 。在性 质上 属于一 种行政 事业 性收 费[(∞。 2一 j
国现行 的水土 保持 生态 补偿法 律制 度和 政策体 系基
本 上建立 起来 。实 践证 明 , “ 费” 制度 的实施 对 两
我 国水 土保 持 事 业 发 挥 了积 极 作 用[( 。“ 费 ” 1 J _ 两 制度 的实施 ,对提 高 开 发 建设 者 的水 土保 持 意 识 ,
了该 制 度 的 国 家 和 地方 立 法 现 状 并 分 析 总 结 了 地 方 相 关 立 法 及 实 践 的 经 验 ,论 证 了 我 国 现 行 水 土 保 持

构建河北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构建河北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构建河北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优化是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及河北山区生态功能战略地位和河北山区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河北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河北,山区,生态补偿机制一、生态系统优化是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生态时空耦合的过程。

其中,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则是追求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等的生态文明发展过程。

区域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系统优化的内在统一的区域发展系统过程,其中经济发展是主线,社会进步是标志,生态系统优化是基础,三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区域科学发展观。

区域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追求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继而是食品、纺织等轻工业的发展,区域发展是以解决温饱为目标,追求经济增长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当一些产业或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区域差异日趋明显,导致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等消极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时,区域发展战略决策就必须考虑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而不能仅仅是看经济发展的效率。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大众消费阶段,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稀缺日益加剧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就更趋突出。

二、河北山区生态功能战略地位河北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3%,属以流水侵蚀为动力的季风湿润、半湿润地区,是山地灾害集中发育区,除了山区自身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外,它往往又是造成海河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是构成京津及河北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

河北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对河北gdp和税收的贡献率较小。

但它在河北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战略角色,其许多功能是平原区所不可代替的。

譬如,它对平原的生态屏障和保护作用。

可以说,没有山区经济、资源、空间的支撑和生态屏障,就没有平原的可持续发展。

山地的重力作用,推动山地水体和地表物质向平原迁移。

关于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

关于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

提案编号:2021-001提案标题: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案人:某某某提案内容:一、现状分析1.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各地生态环境恶化情况严重。

2.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落后于经济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 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补偿标准不够明确、补偿资金分配不合理等。

二、存在问题1.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2. 补偿标准不明确,导致补偿资金使用不够科学合理。

3. 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监管不足,导致资金被挪用、滥用等问题。

三、解决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规范生态补偿标准。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通过专家评估、社会参与等方式确定各地生态环境的补偿标准,保证补偿资金使用合理有效。

3. 健全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加强对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保证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四、预期效果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有效激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 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 增强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遏制资金滥用等问题,保障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

总结: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急需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提高补偿标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提案续写:五、提案的具体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保证生态补偿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合理性。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从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回顾入手,通过生态补偿案例实证分析,研究了森林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流域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区域生态补偿、其他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与实施,针对我国生态补偿实施中存在补偿主体范围狭窄,补偿对象确定方式不合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不科学,补偿对象的利益平衡难以保证的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生态补偿软环境建设对策。

关键词:中国;生态补偿;问题;对策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建立健全覆盖利益相关者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框架对于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1.生态补偿及其理论基础1.1生态补偿的概念自然资源学家E.F.Cook(1979年)提出自然资源价值,指出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不可逆的,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必须以一定的经济代价作为补偿,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提出用补偿的思想解决自然资源价值问题[1]。

而对于生态补偿,国内外至今未见明确的定义。

国际上对生态补偿的概念使用较少,比较通用的是生态或环境服务付费(PES:payments for ecological Services)。

Wunder[2](2005年)提出,PES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管制手段而言, 是一种替代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 具有自愿的交易、明确界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应的买卖者、付费是有条件的等特点。

我国对生态补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生态学方面,《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将其定义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3]”。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政策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政策

112013年Vol.28No.6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13-05-16作者简介:马勇娜(1987-),女,河北邢台人,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向的研究。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一)生态补偿的概念综合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观点,生态补偿可以定义如下:生态补偿是以经济手段为主,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二)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为了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进行保护性投入。

三是对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自身发展的行为及行为主体予以补偿。

四是对为了自身发展而破坏环境的行为及行为主体予以惩罚。

二、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背景(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所迫。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许多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最严重的依然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因而必须要创新思路,积极采取一些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措施。

(二)国外生态补偿实践推动了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

国际上对生态补偿的实践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外的一些生态补偿实践对我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人们对于资源环境有价的逐步认识。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从而导致了自然资源价值补偿严重不足。

随着对生态系统的地位、功能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价值的深入了解,人们认识到要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自然资源价值必须要得到合理的补偿。

三、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据文献记载,我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四川青城山。

当时为了解决对森林乱砍滥伐的问题,成都市决定将青城山门票的30%用于护林。

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思路的正式提出是在1989年四川乐山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

接着,1998年7月1日通过了森林法修正案,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正式写入了《森林法》,森林生态补偿效益制度从此有了法律保障。

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及其改进建议李繁荣;崔格格【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以生态补偿为主的经济手段越来越得到重视,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作为生态补偿的基础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生态补偿制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投资主体单一,导致补偿资金缺乏、生态监测体系不完善、群众缺乏生态观念以及生态补偿的标准过低、范围有限等.文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进法治建设、完善补偿机制、形成多渠道融资、完善生态监测体系、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等,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建设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参考,完善其制度.【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6【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生态补偿制度;补偿标准;政策【作者】李繁荣;崔格格【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 030619;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一、生态补偿内涵及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内涵对于生态补偿的概念,国内起初是从自然科学界中总结出的仅仅指环境破坏后的补偿,随后被引入到社会经济范畴,就不单指自然环境的补偿,而且还包括经济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仍没有一致的概念,处于不断摸索当中。

李文华认为生态补偿即调节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1];毛显强博士指出生态补偿是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2]。

各位学者从各种角度解释了生态补偿的具体内涵。

总体来看,目前对于生态补偿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包括所谓的“生态补偿费”,即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事后的修复弥补以恢复原状,而且还包括通过调节人类的行为增强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增强其自身的修复能力,以达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不同角度分析下的生态补偿制度1.环境保护观念下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是改变人类的行为,通过人类对破坏行为的减少以及对生态保护投入的增加帮助生态系统实现自我修复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普遍意义上的对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实行的治理。

水利部积极推进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关工作

水利部积极推进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关工作

《 意见》 提 出, 竣 工 验 收应 在 小 型 除险 加 固 项 目全部 完 成并 经 过 一个 汛 期 运用 考验 后 的 6 个 月 内进行 。项 目法 人 编制 完成 竣工 财 务决算 后 ,应 报送 竣工 验 收主持 单 位 的财务 部 门进行 审查 和 审计 部 门进行 竣工 审 计 。竣工 验 收 主持 单位 可 以根 据竣 工验 收工 作 需要 .委 托具 有 相 应 资质 的工 程质 量检 测单 位 对工 程质 量 进行抽 样检 测 。竣 工验 收应 对工 程 是否 按批 准 的设计 完成 , 设 计变 更是 否履 行有 关 程序 , 工 程是 否存
在 质 量 隐 患 和 影 响 工 程 安 全 运 行 的 问 题 ,工 程 投 资 、财务 管理 情况 及竣 工 审计 整改 落 实情 况
等进 行 检查 。 《 意 见》 强调 , 项 目法人 、 设计 、 施工 、 监 理 等 有关 单 位对 提交 的验 收资 料 负责 ,验 收 委员会 ( 工作 组 ) 、技 术 预验 收专 家组 对所 提 出的验 收 结论 负 责 。法 人 验收监 督 管理 机关 应 加强 对法
2 0 1 3年 3月 2 2 1 3.矫 勇副 部 长 主持 召 开 部 长专 题办 公会 ,听取水 生 态补 偿机 制 研究 和 有 关工 作情 况 的汇报 ,对 下 一步 推动 建 立水 生 态 补偿 机制 有关 工作 提 出 了明确要 求 。 建 立生 态补 偿制 度 ,是 大力 推进 生 态文 明 建设 的重要举 措 ,水 生态 补偿 机 制是 国家生 态 补偿 制 度 的重要 组成 。 建立 水 生态补 偿 机制 . 是 贯 彻 落实 党 的十 八 大 精 神 和 2 0 1 1年 中央 1 号 文件 的重 要任 务 。 按照 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有 关部 署 ,水利 部高 度重 视并 积 极推 进水 生 态补偿 机 制建设 。重点 开展 了以下工 作 : 第一, 在 法律 制度 方面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水法 》确 立 了水 资 源有 偿 使用 制度 和 开采 矿藏 或 兴 建 地 下 工 程 导 致 生 态 环 境 问题 的 补 偿 制 度 。2 0 1 0年新 修 订 的《 水 土 保持 法 》 明确 提 出 ,

关于新《水土保持法》的思考和认识

关于新《水土保持法》的思考和认识
测 经 费 : 级 以 上人 民政 府 要 加 强 水 土 县
首 次 规 定 了 流 域 管 理 机 构 在 其 管 辖 范
围 内 可 以行 使 国务 院 水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的监 督 检 查 职 权 第 四十 四 条新 增 加 了 检查 的程 序 、 内容 及 相 应 的 处 罚 措 施 ,
4 .认 真 做 好 农 村 水 电 惠农 工程 建

绑 式 统 贷 统 还 的 承贷 方 式 . 到 了银 行 得
认 可 。 “ 一 五 ” 间 。 水 电 公 司 在 国 十 期 省
来 难 得 的机 遇 .也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我 省 农 村 水 电 工 作 继 续 狠抓 行 业 管 理 .
更 高 的要 求 . 也增 强 了水 土 保 持 监 督 执 法 的权 威 性
23进 一 步 强化 了 水 土保 持 投 入 保 _
障 机 制

了 对单 位 、 接 负 责 主 管 人 员 和其 他直 直 接 负 责人 员 的违 法 责 任追 究 制 度 等 。 二
是增 加 了 可操 作 性 。新 法 规 定 罚 款 、 责
法 基 础 上 , 加 对 采 集 发 菜 、 者 在 水 增 或 土 流 失 重 点 保 护 区 和 重 点 治 理 区铲 草 皮 、 树 兜 、 挖 虫 草 、 草 、 黄 等 的 挖 滥 甘 麻
( 第 1 接 5页 )每 年 安排 的专 项 资 金 . 引 导 民营 和 社 会 资 金 支 持农 村 水 电建 设 积极 利 用 工 程 贷 款 . 水 电公 司 以电 费 省 收人 和 电 站 固 定 资 产作 为抵 押 . 施 捆 实
20 0 6年 下 发 了 《 北 省农 村 水 电 河

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考冷淑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显现,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严重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如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较低的生态环境代价取得较快发展和较高效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意义生态环境补偿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和污染环境的补偿,即通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根据“谁破坏,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要求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改变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而无需付费的观念,使整个社会认同生态环境的价值,形成“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保护者获得补偿”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选择,其意义在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物质基础。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离开了生态环境系统创造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经济社会系统就无法运行,其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人类要想实现自己的健康发展,延续社会文明的步伐,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点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核心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09(000)008【摘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系统为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水土保持功能、保障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生态系统进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如何使这种物质和能量自觉地、及时地、恰当地输入自然生态系统,有必要在社会系统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深入探讨水土保持补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补偿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安排.%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hina.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nputs substance and energy to ecosystem for control soil and water loss, keeping the fun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conducted by human social system. How to input the substance and the energy into the natural ecosystem initiatively, timely and properly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social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tatu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mmari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tudying o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paper puts forward a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ensation quota, ways of achievement and arrangements of related systems.【总页数】4页(P5-8)【作者】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相关文献】1.迁安市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刘鹏;密文富2.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划分及机制研究 [J],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3.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王平乐;白志杰4.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续) [J],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5.建立和完善河北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区域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为例 [J], 王平乐;白志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树 收益后将 达到 55 6 。 8 元
( ) 态效 益。项 目区新 增治理面积 1 .3k 其 中新修 2生 5 2 m , 梯 田 133h 建设果 园 10h 栽植水 保林 2 m , 3 m , 5 m , 0h 种草 2 0 h , m 治理程度 由 3 . 7 7 2 %提 高到 7 . 6 。治理措施 每年可拦 4 1% 蓄径流 6 . 1万 m 、 沙 8 9 04 泥 . 8万 t极 大地改善 了当地农业生 ,
1 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 制度的紧迫性
1 1 现 实 态环境 问题 。2 1 , 中 0 1年 《 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 的决定》 出台和新修订 的 的《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水土保 持法》 的颁 布实施 , 为水土 流失治理 和水 土保持事业 的发展提供 了难得 的新机遇 , 也对水 土保持 生态补偿 制度 的建立提 出了迫切 的要 求。本文结合笔者 的政 策 农业发展模 式 , 干旱 山区 由降雨径流一 水土流失一 干旱 低产 使 的恶性循 环 , 向降雨径 流一保水 、 保土 、 保肥一 综合开发一 高效 增产 、 增收 的 良性循 环转 变。第一 , 以旱作农 业 技术 推广 为切 人点 , 加快 区域 型特色 优势产 业培 育进 程 , 展 养殖 业和农 产 发 品精 深 加工 业 , 极 培育新 型农 业 专业 合作 组织 , 积 逐步 把 种 、 养、 加各 个环 节有机 衔接起来 , 努力形 成产 、 、 加 销一 体化 的发 展格局 , 较大 幅度地 提高旱 作农 业 的综合 效益 。第 二 , 大规 在 模进行梯 田建设的基础上 , 全面实施 “ 三个 五” 工程 ( 即新 建林
中国水土保持 S C 02年第 1 WC 2 1 期
关 于 加 快 我 国水 土保 持 生 态 补偿 制 度 建设 的 思 考
马 丽, 邬 亮, 齐 晔
(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 8 ) 0 04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 生态补偿 ; 共政 策制定 公 [ 摘 要 ]水土保持生 态补偿制度 的建立具有现 实需要 、 政策指 向和 法律依 据。《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水土保持 法》 的修订 和 实施 , 为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制度 的建 立提供 了基础 ,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亟待 出台和 完善 。加 快水 土保 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 需要厘 清政 策定义、 合理界 定政 策对 象、 充分考虑政策标 准的合理性和 可行性 , 并应加 强地方 政府政策 出台能力的建设 、 推进科 学方法在 政策制定 中的运 用以及增 强政 策制定 中的公 众参与。 [ 中图分类 号]S5 1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0 4 (0 2 O 0 1 0 00— 9 1 2 1 ) 1— 0 7— 4 研究实践 , 谈谈对加快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的一些思考 。
基地 。第 三 , 目区已完成土地 流转 33h 当地群众在 获得 项 3 m ,
设” 的发展模式 , 翻开 了秦 安农 村发展新 的一页 , 引领秦安农业 迈 向跨越 式发展的轨道。
() 1 经济效 益 。第 一 , 测产 分 析 , 据 治理 后 同 等耕 种 条件
下, 山区梯 田比邻 近坡 地平均每公顷增产粮食 115k , 8 g增产率 为 9% , 3 全县平均每年增产粮食 19 6万 k ; 5. g 新栽植的 6 7h 6 m 果树 挂果 之后 , 每年将 带来 直接 经济 效益 40 0多万 元 , 0 人均 37 4 , 相同面积土地 种粮 收入 的 84倍 。第 二 , 了让群 1元 是 . 为 众及早 收益 , 秦安县积极 引导广 大农 民树 立种粮种 树两不 误的 思想 , 优质梯 田内栽植林果 , 在 5年幼树期 间作 套种全膜 玉米 、 黄豆等农作物 , 5年后 流域 内整片 的梯 田将 变成规 模化 的林果
果基地 5万亩 (5亩 =1h 下 同 ) 改 造老果 园 5万亩 , 1 m , , 完成
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是人类 社会生存 和发展 的基础 。 土地 租金 收入 的同时 , 还可 以通过 给丰收农业公 司打工获得 劳 务收入 。据初 步 测算 , 目实施 前项 目区群 众年 人均 纯 收入 项 1 7 元 , 目实施后 2 1 2 项 8 0 0年提高到 了 28 8 , 4 元 预计到 2 1 03年
产条件 , 了区域经济发展 , 了环境 质量 , 进项 目区生 促进 改善 促
态环境 开始向 良性方向发展。
果 实套 袋 5 亿个 )积极 推行技 术人 员包 乡镇 、 重点村 、 , 包 包产
业基地 的责任制度 , 泛开展 技术 培训 , 广 引导广 大农 民树 立种 粮种树 两不误的思想 , 在保证 持续 收益 的基 础上 , 力发 展林 大 果基 地 , 立各 类果 业 协会 等经 济组 织 , 极 引进 、 广新 品 成 积 推 种, 扩大林果 产业 规模 , 努力实现耕地 效益最大化 。
2 治理效益
() 3 社会效 益。涉农 项 目的配套 及介 入 , 治理措施 由单 使

的坡改梯 向山 、 、 林 、 、 的综合 治理 开发转 变 , 水 田、 路 村 将梯
田建设 与产业 调整相结 合 、 与林 果产业 建设 相结合 、 与全膜 玉 米 双垄沟播种植相结 合 、 与集雨 节灌 相结合 、 新农村 建设 相 与 结合 、 与测土配方示范相结合 , 实现梯 田修 到哪里 、 小水配到 哪 里、 产业跟进到哪里 、 农村建设到哪里 , 新 形成 了具 有秦安地 域 特色 的“ 田 +全膜 覆 盖 +特色林 果 +集 雨节 灌 +新农 村建 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