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及对人的管理
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
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范文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个人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生效。
第三条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是本单位对员工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同时适用于本单位的访客、实习生等非员工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由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修订和组织实施。
第二章安全意识第六条每一位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将个人安全放在首位,以防患于未然。
第七条员工应明晰安全风险,并主动采取措施预防,如:戴安全帽、穿防护服、佩戴防护手套等。
第八条员工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应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
第九条员工应配合本单位安全检查和培训工作,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条本单位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公共区域内,员工应保持整洁有序,严禁乱丢垃圾、危险废物、烟蒂等。
第十二条员工应按照规定路线通行,不得私自修改或闯入禁止区域。
第十三条紧急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或占用紧急出口。
第十四条在特殊环境下,如高温、有毒气体等,员工应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并佩戴防护设备。
第十五条在使用特殊设备和机械工具时,员工应事先接受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对第十六条发生火灾、地震、泄漏等突发事件时,员工应立即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响应。
第十七条发生突发事件时,员工不得盲目逃生,要保持冷静,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有序撤离。
第十八条在突发事件中,员工应配合单位进行安全疏散和事故处理工作,不得扩大事故的范围和影响。
第五章安全责任第十九条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外来工作人员。
三、安全行为要求1. 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
3. 不得违反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
4. 不得擅自改变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安全设施。
5. 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使用明火,严禁乱扔垃圾、杂物。
6. 不得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玩耍、逗留。
7. 不得在工作场所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8. 不得在电气设备附近进行可能引起电气火灾、爆炸的操作。
9. 不得在易燃、易爆区域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10. 不得擅自移动、拆除、损坏安全防护设施。
四、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转岗、晋升、返岗员工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4.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及设备使用、事故案例分析等。
五、安全检查与考核1. 公司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安全行为进行检查和考核。
2. 对违反安全行为规定的员工,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安全检查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升、降职、辞退的依据。
六、奖励与处罚1. 对在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行为规定的员工,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对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员工行为与安全管理
确保员工熟悉并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培训和演练提 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评估和更新规程
定期评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及时更新和完善, 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工艺技术的变化。
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1 2
提供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
根据员工岗位和工作需求,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 行业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
根据员工行为准则和规范,制定 具体的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上级评 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等。
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 工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对表现
不佳的员工进行指导和改进。
02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
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用于预 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03
包括事故报告、现场处置、原因调查、责任追究、整改措施等
多个环节,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
03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 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掌握安全知识 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包括安全政策、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等多个 方面。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并 持续改进和完善。
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
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
安全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 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 对员工和企业的潜在危害。
2024年人行为的安全管(三篇)
2024年人行为的安全管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企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国内外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
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的。
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了内涵。
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x 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科学。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2.气质对安全行为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特色。
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适宜性。
因此,施工现场各工种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组织和配备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和个人气质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
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2篇)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对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组织的安全。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员工素质培训、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下面将对人行为的安全管理进行详细阐述,共计____字。
一、员工素质培训员工素质培训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基础。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安全意识培养培训要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员工认识到安全是首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安全。
培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事故模拟等形式进行,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
1.2 监管规定学习培训的内容还应包括公司的安全规定和监管要求。
员工需要了解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行为是受限制的,以及如何遵守规定和要求。
培训可以通过讲座、培训材料、在线学习等形式进行。
1.3 技能培训对于一些操作类岗位的员工,还需要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培训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二、安全制度建立安全制度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科学、规范的安全制度,才能对人员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
以下是建立安全制度的步骤:2.1 确定制度内容制定安全制度之前,需要确定制度的内容。
制度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的要求、行为规范、责任划分等,以确保员工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2.2 制定制度文件根据制度内容,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明确规定员工的行为。
制度文件应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述,同时要具备可操作性,方便员工理解和执行。
2.3 培训员工制度一旦确定,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明确自己的责任。
培训可以通过讲座、培训材料、在线学习等形式进行。
2.4 监督执行制度的制定和培训只是第一步,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范文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行为的安全管理成为各行各业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是指对人在工作、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以预防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
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因此,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于各个部门和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行为的安全管理需要从教育和培训入手。
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情况。
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安全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让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还应加强对特定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的能力。
其次,人行为的安全管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章。
制度和规章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基础,可以为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和安全保障。
制度和规章应该全面细致,涵盖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
例如,交通安全制度可以规定驾驶人员的行车要求和管理措施;办公室安全制度可以规定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操作程序;工地安全制度可以规定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标志的使用方法等。
只有制度和规章健全,才能确保人员的安全行为。
另外,人行为的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对作业场所和设备的管理。
作业场所和设备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员的安全。
管理者应加强对作业场所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还应对作业场所和设备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改善和整改。
此外,管理者还要加强对作业场所和设备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行为和情况,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人行为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在安全管理中,奖励与惩罚是有效的手段,能够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对于安全表现良好的人员,应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励其树立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而对于存在违规行为和事故责任的人员,则应加以惩罚和处理,警示全体员工遵纪守法,不敢有半点马虎。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
员工安全行为管理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以确保员工安全为核心,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实现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目标: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努力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生产环境。
具体原则如下: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及规定。
2.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
4.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5.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工作机构(1)安全生产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考核,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2)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政策和措施,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问题。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4)安全生产专家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如下:(1)贯彻落实国家及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3)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资源的配置,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4)组织开展项目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5)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项目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6)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7)对项目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预防事故再次发生。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需要依靠安全设备和制度,还需要强调人行为的安全管理。
人行为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和损失。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从三个方面探讨人行为的安全管理。
1. 人员培训在企业和单位中,人员培训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让员工掌握安全操作知识,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和损失。
具体来说,人员培训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知识的培训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是指对员工进行基本的安全知识学习,如防火、防盗、防爆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图表、案例、模拟演习等形式,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一些职业性质强的员工,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电工、焊工、机械师等。
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熟悉,掌握更多的安全操作技巧。
(3)规章制度的培训企业和单位往往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
因此,在员工入职时,需要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培训,让员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后果。
2. 管理措施除了人员培训外,管理措施也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检查制度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检查,发现不当的操作或不安全的行为,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
定期检查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危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能更好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保证整个企业正常有序地运转。
同时,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让员工在工作中能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3)奖惩制度对于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并且对有违规操作的员工进行惩罚。
奖惩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员工、遏制违规行为的效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3. 风险评估人行为的安全管理也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人为失误造成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023年人行为的安全管理
2023年人行为的安全管理在2023年的人行为安全管理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行为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人行为的安全管理,以应对新的风险和威胁。
首先,家庭安全管理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基础。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家庭安全的管理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在2023年,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监控家庭的安全状况,如智能门锁可以提供更加安全的门禁控制,智能烟雾报警器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智能监控系统可以随时观察家中情况。
此外,家庭成员也需要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急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危险。
其次,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也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2023年,随着工作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安全管理也需要随之升级。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例如,在高风险行业中,员工应该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和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技能。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例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预案等。
此外,企业也应该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再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如商场、学校、医院等。
在2023年,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多部门的合作机制。
首先,公共场所应该加强对人员的监控和管理,例如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安全性。
其次,公共场所应该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规定,如设置防护栏、安全出口等,避免发生拥挤和踩踏等事件。
此外,公共场所应该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网络安全管理也是人行为安全管理的新领域。
人员行为与安全管理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评 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人员安全管理实践
人员安全管理的目标
预防事故发生
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或消除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保障员工权益
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提高安全意识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确保在工 作场所中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提升企业形象
通过良好的人员安全管理实践,提升企业的 社会形象和声誉。
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 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02
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意识的概念
01
安全意识是指个人或组织对安全 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安全 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02
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安全 的重要基础,提高安全意识是人 员行为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安全意识培养的方法
。
生命至上
在处理紧急事件时,应始终把保障人 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 措施。
预防为主
预防是解决紧急事件的关键,应加强 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 应对能力。
紧急事认事件性质、规模等信息。
现场处置
派遣救援队伍赶赴现场,采取有效 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激励与约束
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同时建立约束机
制,规范员工行为。
人员行为管理的策略
培训与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行为管理 的认识和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监督与考核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员工 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不 良行为。
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一、总则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维护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办法。
本制度的内容包括个人安全行为管理的基本要求、责任和权利、管理程序和措施等。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任何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基本要求1. 员工应当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规定和制度,服从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
2. 员工应当注重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个人安全素养。
3. 员工应当配合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 员工应当积极参与各类安全活动和演习,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5. 员工应当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反生产安全规章制度,不得违章操作,不得擅自更改生产设备。
三、责任和权利1. 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环境,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生产安全法规和标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
2. 员工有权对生产设备和劳动保护设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有权向企业反映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 员工应当积极参与生产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 企业应当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员工有权向企业举报,并有权拒绝进行有关的危险作业。
四、管理程序和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安全员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或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4. 对于员工在工作中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教育和警告,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
5. 对于员工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定、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
员工的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司整体安全水平,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行为管理目标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
3. 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安全行为管理内容1. 安全教育培训(1)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公司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对特殊岗位员工,应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能力。
2. 安全操作规程(1)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2)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予以纠正。
(3)定期检查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整改措施。
(3)对重大安全隐患,应制定专项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
4. 事故报告与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上报,不得隐瞒、谎报或迟报。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责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5. 安全奖惩(1)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四、安全行为管理职责1. 公司领导层(1)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2. 安全管理部门(1)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工作。
(2)制定和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各部门、各岗位(1)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2)加强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浅谈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
浅谈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在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和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违反安全规定、不慎操作、忽视警告、疏忽大意等。
为了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深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源于个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安全意识薄弱、轻视安全规定的人往往倾向于冒险和追求个人利益。
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并将其列入员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通过正向激励措施,如奖励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发员工对安全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
例如,疲劳、压力过大、工时过长等不良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员工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安全行为。
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应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充足。
同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工具和安全设备,确保工作条件的安全可靠。
此外,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与工作训练和技能水平相关。
缺乏必要的工作训练和技能培训,员工可能无法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概率。
因此,公司应对员工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包括工作技能培训、安全操作培训、应急处理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最后,人的不安全行为也与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有关。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员工可能对安全管理制度不予重视,产生违反规定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增加对员工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不安全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安全规定的严肃执行和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通过适当的对策可以有效地加以解决。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训练和技能水平,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这些都是有效的对策,可以帮助公司降低不安全行为的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努力为公司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人的安全行为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各类人员。
三、治理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2. 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3. 依法治理、奖惩分明的原则;4.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原则。
四、治理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1)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公司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应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2. 安全规章制度(1)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2)各级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3)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得违章操作。
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员工应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3)对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产停工,整改到位后方可恢复生产。
4. 安全考核与奖惩(1)公司应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2)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应根据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
5. 安全吹哨人制度(1)公司应设立安全吹哨人,负责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2)安全吹哨人有权制止违章行为,责令隐患整改;(3)对拒绝整改的违章行为,安全吹哨人有权向公司报告。
五、监督与保障1. 公司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2. 公司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3. 公司应加强对安全工作的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旨在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管理行为
安全管理行为
安全管理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工作或生活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安全、预防事故和减少风险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管理行为:
1. 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擅自违反工作程序,确保工作过程安全可控。
2. 个人保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口罩等,以防止受伤或呼吸有害物质。
3. 安全设备使用: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设备和装备,如消防设备、防护设备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保养维修。
4. 安全培训和意识:参加各类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5. 安全巡查和报告:定期巡视工作场所,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进行整改,杜绝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6. 协作与沟通: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互相提醒和督促,共同保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7. 应急预案和演练:熟悉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8. 不擅自更改设备和操作方式:不随意更改设备的工作方式和
操作程序,以免引发危险。
9. 及时上报隐患和事故:发现隐患和事故时,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改进建议。
10. 自我约束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安全管理知识,自觉遵循安全规定,自我约束,不以身试法或违反安全操作。
个人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包括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员工。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3. 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四、安全行为要求1. 员工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执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员工应自觉维护公司生产秩序,不得违反操作规程、擅自改变生产工艺、设备设施。
3. 员工应爱护公司财产,不得损坏、盗窃、挪用公司设备、工具、原材料等。
4. 员工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不得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5. 员工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职业病。
6. 员工应自觉维护公司消防安全,不得在禁烟区吸烟,不得使用明火。
7. 员工应遵守公司网络安全规定,不得泄露公司秘密,不得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
8. 员工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自身安全素养。
五、安全责任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行为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2. 员工对本人的安全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3.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员工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六、奖罚措施1. 对遵守安全规定、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对因违反安全规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八、其他1.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相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为准。
人的安全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
二、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公司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员工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安全操作规程1.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2. 作业前应检查设备、工具、材料等是否安全可靠,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作业。
3.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不得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4. 严禁违规操作,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相关部门。
四、安全防护措施1. 员工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耳塞等。
2. 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自身安全。
3. 电气作业时,必须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确保电气安全。
4. 化学品作业时,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化学品安全。
五、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事故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2. 公司应迅速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奖励与惩罚1. 对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积极预防事故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罚款等处罚。
3. 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模版
人行为的安全管理模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行为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因此,对人行为的安全进行科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背景近年来,人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和个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要求加强对人行为的安全管理。
三、安全意识教育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危险行为的后果,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1) 了解安全法规和政策:传达安全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性,使人们清楚自己在行为中应该遵守的法规和政策。
(2) 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介绍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防范、防盗知识等,使人们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3) 培养安全习惯:通过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使人们在行为中自觉遵循安全规范,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只有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引导和约束人行为。
2. 安全管理制度的要素(1)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励他们积极履行安全职责。
(2) 安全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安全操作的具体要求,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3) 安全培训制度: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五、安全监督管理1. 建立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是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通过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 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法(1) 日常巡查和检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并及时进行整改。
(2) 隐患排查和治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治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安全行为及对人的管理
安全行为及对人的管理第一节行为科学的概述行为科学是研究工业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改善对人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一般都以着名的霍桑实验作为最早在工业中深入研究人的行为的标志,四五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现已为工业国家广泛应用,取得累累硕果,成为现代管理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为科学家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一、人类行为的概念关于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什么叫行为?简言之,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德国心理学家克特?勒温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引入了“个体”这个变量。
他提出人的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表达为:B=F(P?E)式中:B——行为;P——个人——内在心理因素;E——环境——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上式表示行为(B)是个人(P)与环境(E)交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变量“个人”和“环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
日本的鹤田根据上述模型,提出了事故发生的模型为:A=F(P?E)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起源于脑神经的交合作用,总合形成精神状态,亦即所谓意识。
由意识表现之于动作时,便形成了行为,而意识本身则成为一种内在行为。
人类行为是有共同的特征的。
综合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人类行为特征至少有下列几方面:(1)自发的行为。
指人类的行为是自动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
外力可能影响他的行为,但无法引发其行为,外在的权力、命令无法使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
(2)有原因的行为。
指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其起因的。
遗传与环境可能是影响行为的因素,同时外在条件亦可能影响内在的动机。
(3)有目的的行为。
指人类的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是有目标的。
个人安全管理小则
个人安全管理
1、防火安全
(1)正确使用电器
(2)分辨用火环境、不玩火
(3)妥善处理余火、烟头
2、防盗安全
(1)基本原则:财不外露
(2)公共场合,重要物品不离自己的视线
(3)有警惕性,关注挨近自己身边的人
3、防诈骗安全
(1)基本原则: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2)不接听未知电话、不回未知信息、不理会未知人员(3)通过互联网学习,增加阅历,积累防诈骗经验4、人身安全
(1)做好防范、夜间和特殊环境不当独行侠
(2)规范乘坐、驾驶交通工具
(3)忍让三分,远离垃圾人
5、职场安全
(1)态度层面:积极主动、交互结果
(2)知识技能:深耕专业、拓展技能(应对变化)(3)战术方法:复盘总结、经历变经验(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行为及对人的管理第一节行为科学的概述行为科学是研究工业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改善对人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一般都以着名的霍桑实验作为最早在工业中深入研究人的行为的标志,四五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现已为工业国家广泛应用,取得累累硕果,成为现代管理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为科学家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一、人类行为的概念关于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什么叫行为?简言之,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德国心理学家克特?勒温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引入了“个体”这个变量。
他提出人的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表达为:B=F(P?E)式中:B——行为;P——个人——内在心理因素;E——环境——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上式表示行为(B)是个人(P)与环境(E)交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变量“个人”和“环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
日本的鹤田根据上述模型,提出了事故发生的模型为:A=F(P?E)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起源于脑神经的交合作用,总合形成精神状态,亦即所谓意识。
由意识表现之于动作时,便形成了行为,而意识本身则成为一种内在行为。
人类行为是有共同的特征的。
综合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人类行为特征至少有下列几方面:(1)自发的行为。
指人类的行为是自动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
外力可能影响他的行为,但无法引发其行为,外在的权力、命令无法使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
(2)有原因的行为。
指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其起因的。
遗传与环境可能是影响行为的因素,同时外在条件亦可能影响内在的动机。
(3)有目的的行为。
指人类的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是有目标的。
有时候在第三者看来毫不合理的行为,对他本人来说却是合乎目标的。
(4)持久性的行为。
指行为指向目标,目标没有达成之前,行为是不会终止的。
也许他会改变行为的方式,或由外显行为转为潜在行为,但还是继续不断地往目标进行的。
(5)可改变的行为。
指人类为了谋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变换其手段,而且其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
这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它是具有可塑性的。
研究人的行为的共同特征,对探索动机的规律、管理心理活动的规律,是有很大帮助的。
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
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连串的动作所组成的。
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了解、预测与控制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可能从事什么动作(动作的发生);同时要了解是什么动机或需要能在某一特定时间唤起某个动作。
二、行为的种类行为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其分类。
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行为(包括个人的生长、发育、学习、意见等等)和团体行为(包括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坏等等)。
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又有如下界定:(1)管理行为。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决策、预测等行为。
(2)政治行为。
包括选举、公务、行政、民族团结、国际关系等行为。
(3)社会行为。
包括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要求、社会保险、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等行为。
(4)文化行为。
包括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学术研究等行为。
(5)战争行为。
包括思想战、心理战、谋略战、团体战、情报战、宣传战、军事战等等。
三、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研究人的行为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有如下几个方面:(1)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
(2)研究人类行为的控制与改造,目的在于保持正确的行为。
(3)研究人与物的配合,如人机工程,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事故的发生。
(4)研究人与人的协调,如人际关系,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持久地在激发状态下工作,保持饱满的情绪,高涨的兴致,十足的干劲,舒适的心情,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的目的是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二节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
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
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
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
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 )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
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
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
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
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
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
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两种需要,组成7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分,也并不一定严格地按上述各个层次逐级去满足。
例如,会有这样的人,在其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一味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于这种特别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要盲目照搬该理论。
在需要的各层次中,安全需要处于仅次于生理需要的较为基础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调查分析本企业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③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满足职工需要的管理方法;④把职工的安全需要与其他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节双因素理论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行为动机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
第一类: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与人的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些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条件、聘任保障、人际关系等。
赫茨伯格通过对1844人次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当这些因素缺乏或处理不当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
但即使这些因素都具备,也只能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而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性和更多的满意感。
这就像卫生条件能保障人不生病,但并不能使人更强壮,仅仅起到保健作用那样,因此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
第二类: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与人的工作有内在联系的一些因素,如工作的成就、绩效的认可或奖励、工作职责的加强、对未来的期望等。
赫茨伯格调查发现,激励因素是影响和促使人们在工作中不断进取的内在因素。
激励因素的改善可激发职工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满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职工的不满意,但其影响程度不如保健因素。
将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保健因素相当于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企业管理中,它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首先要重视职工有关保健因素的满足问题,例如:注重改善劳动生产环境,设置必要的福利设施,开展文明生产,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以减少或消除职工不满的情绪。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
例如,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有一定绩效者要予以确认,有突出绩效或贡献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安全工作有责任感的职工要赋予一定的职责。
要将企业安全生产的近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以不同的形式反馈给职工,以增强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某些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本企业不同职工的需要层次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要尽力做到因人而异。
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防止激励因素转化为保健因素的可能性。
例如,物质奖励与职工个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绩效紧密联系时,才会成为激励因素并发挥其激励作用;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或分配不合理,奖励再多也只能起到保健作用,甚至还会挫伤个别职工的积极性。
第四节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此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
由于人的行为后果对其行为会发生反作用,人们可通过影响行为后果的办法来修正或改变行为,这就是“强化”的概念。
凡能影响行为后果的刺激物均称为“强化物”,如奖酬、表彰、处罚等。
人们可利用强化物来控制人的行为,以求得行为的改造。
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
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
“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
“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
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