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习俗5篇 .doc
傣族习俗5篇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
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
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
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
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
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
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习俗篇四:家乡的民俗_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篇一_家乡的民俗600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傣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傣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呀,可有趣啦。
傣族有个特别盛大的节日叫泼水节。
这个节日就像一场超级大的水仗派对。
一到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到大街上或者广场上。
大家拿着各种各样的容器,像水桶啦,水瓢啦。
然后互相泼水,这泼出去的水可都是带着祝福的呢。
比如说,你要是被泼了一身水,可不能生气哦,因为这就意味着别人在祝你健康幸福。
我听说有个小朋友去傣族朋友家过泼水节,一开始还很害羞不敢泼,结果被一个傣族的小哥哥泼了一小瓢水,他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也拿起水瓢加入了泼水的队伍,玩得可开心了。
傣族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的时候呀,就像我们要开始一段很安静的学习时光一样。
这期间,傣族的人们会进行很多佛事活动,大家都很安静,年轻人也不会随便出去游玩啦。
而等到开门节呢,就像放假了一样,大家又可以开开心心地出去玩耍啦。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下课了就尽情玩耍一样。
傣族的居住也很有特色呢。
他们的房子大多是竹楼。
竹楼可凉快啦,用竹子建造而成。
住在竹楼里,能听到外面风吹竹子沙沙的声音,就像大自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竹楼一般分为两层,下层可以用来堆放杂物呀,养养小动物之类的。
上层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有卧室、客厅。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竹楼里生活,每天都能闻到竹子的清香,是不是很惬意呢?傣族的服饰也超级好看。
女孩子的衣服颜色特别鲜艳,长长的筒裙,就像彩虹一样。
她们还会戴上漂亮的银饰,走起路来,银饰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小铃铛在唱歌。
男孩子的衣服也很有特色,简洁又大方。
我看到过傣族的小朋友穿着他们的传统服饰跳舞,那舞动的筒裙,闪烁的银饰,真的是像仙女和小神仙下凡一样。
傣族的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民族文化。
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呢?。
傣族礼仪科普知识
傣族礼仪科普知识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傣族礼仪科普知识,欢迎大家分享。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傣族礼仪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
与傣族群众生活在一起,你会发现傣族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不论男女老少都以多行善事为社会公德。
人际交往,十分讲究礼节礼貌。
傣族的礼仪教育由家庭教育、佛寺教育和法律法规三个部分组成。
三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傣族孩子从懂事时开始,就受到父母的礼仪教育。
教育孩子从小做好事,不做坏事,对人要有礼貌,要尊重老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孩子们不光接受长辈的教诲,而且从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受到良好影响,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
男孩子八、九岁开始都要离家到寺庙当几年和尚。
寺庙内要求小和尚严格遵守“五戒”、“十戒”,以此作为信徒一切言行的准则。
傣族由于主张行善而不作恶,人际关系是友善的和睦的。
在傣族内部,抚幼敬老,夫妻和睦,与邻里友爱互助,谁家有困难,全村来帮助,一家盖新房,全寨来帮忙。
傣族老人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山离得再近也靠不拢,人隔得再远也能会面。
”“不管来客贫或富,迎上竹楼不偏心。
宁肯自己省吃省喝,也不能怠慢远方客人。
”所以,热情待客成为傣族村寨的风气。
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饭菜款待。
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
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
傣族节日风俗
傣族节日风俗傣族也是一个多节日的少数民族,具体有哪些节日风俗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傣族节日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傣族节日风俗:祭丢瓦拉哈滚“丢瓦拉哈滚”,傣语意为家族神,傣族祭祀节日。
时间不确定,遇大事则祭祀.家族祌供奉在家族长的家里,由家族长负责祭祀。
在同一个村社中,不同的家族,在祭神时,要杀不同颜色的鸡做祭品。
每个家庭又都有家神,通常供在家长睡觉处的上方或火塘上方的竹架上。
家庭成员如离开本家庭或生病,都要用腊条等物祭祀。
结婚时,要把两块醮过酒的糯米饭团捏在一起,放在工角架上祭祀,以求家族神保佑。
傣族节日风俗:祭丢木拉戛“丢木拉戛”,傣语即街神,傣族民间祭祀节日。
每三年举行一次大祭。
祭时要杀狗杀鸡。
祭街神之前,在街天,将三个通往集市的路口用绳子封起,由“曼迈”代表街长在街上征收铜钱,解决祭祀所需经费。
傣族节日风俗:赕萨拉赕萨拉是云南省傣族宗教节日。
节日时间各地略有差别,一般在九月至十二月间。
赕萨拉实际上是祭死者,届时各户都重做一幢帕沙(冥房)及衣物、用具的模型送进佛寺,并请佛爷念经、滴水祭祀自家死去的亲属。
傣族节日风俗:跳摆跳摆是云南省傣族的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
过节时,凡是村中的男子,都要事先准备好丰盛的食物。
届时,带上食物,来到佛寺中,先向佛袓行叩拜礼,然后把食物放在佛寺院中的地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换品尝各自带来的食品。
同时,还有四个中年男子,一个拿一面大锣,一个捧一小钵,一个拿大锣,一个敲象脚鼓,边奏乐边跳,之后众人痛饮而散。
傣族节日风俗:拜山神拜山神,傣语叫“紧刁巴拉”,云南省勐腊县傣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七日分两次举行,严禁女性参加。
平年为小祭,每隔三年为大祭。
二月初二第一次祭祀,这一天,也是选庙主的口子。
届时,全寨男性不论长幼都可以参加,毎人带一只鸡,前往寨外的小妬,年长老人拿出一个鸡蛋,由成年男子轮流竖鸡蛋,每人三次,谁能把蛋竖起来,谁就做庙主并主持祭祀。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1.丧葬。
旧城傣族丧葬分土葬与火葬,正常病故实行土葬,非正常死亡和僧侣则实行火葬。
2.饮食。
旧城傣族饮食以大米为主,喜爱酸味食品。
独特的菜肴有:酸扒菜、刹撇、刹大噜、剁生、酸肉等。
3.服饰。
旧城傣族男子服装,上衣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的短衫,下穿长官裤,上白下蓝。
青年男子鼓龙凤纹身,至今仍保留此遗风俗。
女子喜穿艳色短上衣,紧束腰身,下装为各色艳丽的长统裙,结发辨绕于头顶,已婚妇女多缠白花头巾。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傣族男女青年追求时尚,不管在布料和服装款式上都比过去更加新潮美观。
(二)传统节日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
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
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1.泼水节。
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
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
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
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傣族春节,傣族的过年风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
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
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打样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平易近除旧布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纵情快乐等。
2、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风土人情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的风土人情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影响着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
一、地理环境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这两个地方都位于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日照充足。
这种地域条件使得傣族人民生产和居住环境相对舒适,特别是种植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的发展较好。
二、生产方式傣族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传统的种植方式为“喀什作业”,即全村人统一种粮,互相帮忙。
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傣族人民也开始采取多样化经营方式,如种植水果、建立养殖基地等。
同时,傣族人民还非常擅长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如特产茶叶、云南白药等,这也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逐渐提高。
三、风俗习惯傣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泼水节”、婚礼仪式等。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有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活动包括泼水、打水仗、吃喝等,意在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
此外,傣族的婚礼仪式也非常隆重,包括订婚、迎亲、拜堂等环节,非常值得一看。
四、民居建筑傣族人民的民居建筑多使用木材、竹子和麻线等天然材料,结构非常坚固,适应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特点。
傣族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建筑有明显不同,其文化传承和地域文化特色是傣族人民保持自己传统特色的重要标志。
五、饮食习惯傣族人民的饮食主要以米饭为主,配以各类蔬菜、烤肉、汤等,菜式清淡,口味独特,非常好吃。
傣族人还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如傣族火锅、傣族酸汤鱼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食。
综上所述,傣族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包括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建筑和饮食习惯等。
这些独特的特色对傣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1、傣族人的习俗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2、傣族人的婚礼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
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
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
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
傣族的风俗
傣族的风俗
一、婚礼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也有祖孙三代同堂的。
儿女长大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
父母大多随幼子或幼女同住,家庭财产由幼子女继承,幼子女负责赡养父母;已分居的儿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财产,数量很少。
家庭中男女平等,经济独立,
妇女在结婚前就开始有个人积蓄,结婚带男方家的财物一旦离婚可以携带回娘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门期间,若夫妻关系破裂,男子也可以搬着自己的东西回父母处。
寡妇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门。
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
夫妇死去,不管年纪多大,都要办离婚手续,手续简单,将一对蜡烛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二、祭祀
傣放禁忌很多。
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妇女不能碰。
媳妇不能与公公、叔伯直接传递东西,必须传递时,媳妇要把传递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适当的地方,再请公公、叔伯去取。
男女相遇,女的让路于男方。
路遇公婆,媳妇要把裙子拉紧躬身让路。
祭祀时,外族人不能参加祭典;参加祭典者不能抽烟,不得讲外族话,不得作农活,不得带一枝一叶进村寨。
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
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时须脱鞋,不许摸小和尚的头。
客人上竹楼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卧室。
三、还有很多民族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大鹏鸟舞、花环舞、蝴蝶舞等。
最典型的民族乐器是葫芦丝
四、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
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
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1.泼水节。
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
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
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
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傣族的人们在谈恋情称之为串姑娘,而这些也主动来追求姑娘的一种特色哦,对此傣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传统民族风俗傣族禁忌傣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傣族有其独有的禁忌。
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
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
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
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
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
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做赕用的戈矛等。
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忌踩佛爷、和尚的影子。
佛爷、和尚忌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或住楼下。
忌外人进入寨神庙。
婚姻禁忌: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如今,有青年男女因爱情深厚或婚前有孕而突破禁忌习俗成婚者,亦仍须婚后以酒肉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
否则会被认为触犯寨鬼,寨内将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妇女禁忌。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生活习俗禁忌。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
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
思茅等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
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
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
傣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傣族的风俗习惯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介绍傣(Dai)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那么属于傣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些什么呢?你了解过傣族吗?下面就随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节庆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
“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
时间在每年四月。
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
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
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
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
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
2019年傣族的风俗习惯范文.doc
2019年傣族的风俗习惯范文篇一:傣族民俗傣族(ThaiNationality),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中国境内约126万。
傣泰民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洪族(Aho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
傣泰民族虽有不同他称,但均自称“Tai”或“Dai”或两者之间的发音。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
语言分暹罗、兰纳、大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
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
折叠日常食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chōng]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
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习俗主要体现在服饰、建筑、饮食、语言文化、节日等方面。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
1、服装: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因此,服装充分体现了气候温暖、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特点。
它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
它能反映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性格和民俗。
苗条的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
她们挺拔优雅,就像古典淑女的魅力。
2、饮食:习惯于早上和晚上吃饭。
其主食、副食和菜肴丰富多彩,具有品种多、酸辣可口的特点。
傣族生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体积大,而且含油,糯米的粘度也大。
日常肉类包括猪、牛、鸡和鸭,不吃或少吃羊肉。
生活在大陆的傣族人喜欢吃狗肉,擅长烤鸡和烤鸡,他们非常喜欢鱼、虾、蟹、蜗牛和其他水产品。
3、节日:著名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天和第二天是送走旧东西的意义,最后一天是迎接新生活的体现。
通常在清明节后的第十天举行。
男人和女人泼水,互相祝福。
它象征着“最好的一天”。
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泼水节更多的神奇意义和民族色彩。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
傣族的风俗习惯十分特殊,以下是对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1. 傣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男子常穿蓝色或黑色的长袍,女子则穿着以红色为主的衣裙。
2. 傣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尽情地泼水,以洗去过去的不顺和不顺利,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 傣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婚前男女通常会经过多次的约会和商讨,确定婚礼的日期和细节。
婚礼时,男方需要准备许多礼品和彩礼,女方则需要在家中备办丰盛的酒席,以示款待。
4. 傣族还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傣族音乐以弦乐和打击乐器为主,如三弦、泼脚鼓、钹子等。
总的来说,傣族的风俗文化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 1 -。
傣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剧目表演目标
傣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剧目表演目标
摘要:
1.傣族传统文化和风俗简介
2.傣族剧目表演的历史与特点
3.傣族剧目表演的目标和意义
正文:
傣族是我国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独具特色。
其中,傣族的剧目表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傣族的剧目表演源远流长,早在千百年前,傣族先民们就会通过歌舞表演来讲述民族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经过长期的发展,傣族的剧目表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剧目内容丰富,既有表现民族历史的史诗剧,也有描绘民间生活的喜剧和悲剧。
在表演形式上,傣族剧目表演既有戏剧性的唱腔,也有生动形象的身段表演,以及独具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傣族剧目表演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傣族剧目表演是傣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瑰宝,通过表演,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其次,寓教于乐,传递道德观念。
傣族剧目表演既有娱乐性,也有教育意义。
通过讲述故事,传递尊老爱幼、民族团结、勤劳勇敢等道德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
傣族剧目表演是傣族人民之间交流情感、增
进友谊的重要载体。
通过表演,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总之,傣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剧目表演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1、傣族人的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2、傣族人的婚礼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
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
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
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
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
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
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
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3、傣族饮食文化: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
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1991年,西双版纳国
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
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
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
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
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4、傣族重大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