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痔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话痔疮
1、痔疮形成主要成因中医如何解释(成因)、范畴?
2、
3、痔疮病因病机,古今多从人体的阴阳气血盛衰,脏腑经络的顺逆交错和内外病因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去探讨。主要归结于体内调节机能失常,解剖生理上的缺陷,加上各式各样的外在诱因如年龄、风俗、习惯、气候、怀孕、饮食、先天禀赋、消化道疾病情况等,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它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
4、现分述如下:
5、(1)脏腑本虚:《丹溪心法》指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饮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者。」《窦氏外科全书》也载:「人生素不能饮酒亦患痔者,脏虚故也」。《薛氏医案》则有:「痔疮之症或禀受胎毒……。」说明机体本身的结构弱点、生理特性或全身性变化,均是发生痔疾的基本因素。
6、(2)饮食不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疮疡经验全书》指出:「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煿醇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乃生五痔。」饮食过饱,过多,食用肥腻炙煿的肉类,易生湿积热;大量食用烈酒及辣椒、胡椒、姜、葱、蒜、肉桂等热性调味品,可刺激肛门直肠黏膜,使之充血灼痛,所以古人认为痔的发生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7、(3)便秘:历代医家都认为便秘是发生痔的病因之一,因长期便秘,粪便蓄积直肠,可使周围血行受阻,瘀积成痔。《诸病源候论》曰:「忍大便不出,久为气痔。」窦汉卿指出:「恣意耽看,久忍大便,逐致阴阳不合,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意即久忍大便,肠
道失润,致使大便干燥,解时努挣耗气,气血下陷,擦破肛门,风热下冲,造成痔疾。
8、(4)久泻久痢:《备急千金要方》曰:「久下不止,多生此病。」《医宗金鉴》亦曰:「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因久痢久泄使脾气亏耗,肺气也受影响,最后导致大肠之气不足,于是气血流注,湿浊聚于肛门。
9、(5)久坐久行,负力远行:如《外科正宗》载:「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煿,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以致浊气郁血流注肛门,具能发痔。」久坐久站使气血不和,负重远行则耗气而虚,均使气血邪毒瘀积于肛门。
10、(6)妊娠及月经失调:如《外科启玄》曰:「痔曰肠澼是也。妇女因产难久坐,或经行时气怒伤冷受湿,余血渗入肛门边而生。」《薛氏医案》有:「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经,血流于大肠,则生痔」;《医宗金鉴》有:「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
11、(7)房事过度及忍精不射:如《诸病源候论》有:「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古今医统大全》有:「忍精不泄而成痔漏。」
12、(8)情志失调:《薛氏医案》曰:「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气血侵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生血生乳,各有形相。」13、(9)遗传因素:如《疮疡经验全书》有:「亦有父子相传者,母血父精而成。」
14、
15、
16、2、临床主要表现症状常见族群?
17、
18、痔疮好发于二十至五十岁的人身上,其临床症状有:
19、(1)便血:便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呈间歇性,
排便过程中点滴而下或喷射而出,亦可是卫生纸带血,血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便后血常能自止。
20、(2)肛门肿物脱出和突起:肛门肿物脱出是内痔常见症状,而突起是外痔典型表现。痔病初期痔核脱出可自行复位,到中后期痔核脱出需用手托或卧床休息才能回复,严重者于下蹲、行走、咳嗽时痔核即可脱出,较难缩回,甚至长期不能复位。
21、(3)肛门不适:痔核脱出患者可感觉肛门坠胀不适,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局部瘙痒,外痔部分受到磨擦、挤压可有灼热、疼痛感。
22、
23、
24、3、大致上而言,中医如何治疗痔疮(大方向)
25、
26、中医治疗痔疮乃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就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处方。中医对痔疮的治疗可分外用法(如:洗剂)及内治法。不论内服或外用,皆由具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如:当归、红花)、具清炎作用的清热燥湿热中药(如:黄柏、黄芩)、具止血作用的中药(槐角、地榆)、具软化及润滑大便作用的中药(如:大黄、生地黄、麻子仁等)、具促进肠道蠕动作用的理气中药(如;枳实、厚朴)、及缓解疼痛的中药(如:芍药、甘草)所组成。
27、
28、
29、4、痔疮中医治疗,有分哪些辨证分型症状中医如何治疗(常使用哪些药方(药材)可达到什么功效目的)
30、
31、内治法
32、古代对痔疮的内治多主张「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宋‧窦汉卿
在《疮疡经验全书》中说:「以一诸痔,各类不同……大半以凉血为主,徐徐取效。」元‧朱震亨主张「痔疮专以凉血为主」(《丹溪心法》)。刘元素谓:「当泻三焦,火热退,使金得气而反制木,木受制则五虫不生,痔有愈矣」(《河间医学‧痔论》)。东垣、子和亦认为有火、有热。治疗上用凉血地黄汤、防风秦艽汤、止痛如神汤等,主以凉血清热,除湿化瘀。这些治法在临床中,疗效确切。但临床上有因风、湿、燥、热而病者;有气血两亏,脾、肺、肾虚而病者;有虚实夹杂者。所以在治疗上就应随证施治,既要扶正,又要祛邪。
33、(1)风伤肠络
34、主证:便血色鲜红,滴血或射血,或有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35、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36、方药:凉血地黄汤。
37、方解:方中以生地黄、当归尾、赤芍凉血和血;黄芩、黄连、天花粉清热泻火;地榆、槐角能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配以升麻、甘草等以清热解毒;荆芥祛风解表,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38、
39、(2)湿热下注
40、主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或脱出物渗出液较多,黏膜糜烂,或伴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潮湿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1、治法:清热渗湿止血。
42、方药:脏连丸合萆薢渗湿汤。
43、方解:方中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猪大肠的脏器疗法,给病变部位作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患处,可提高疗效,两者合用具有清化大肠湿热之功。萆薢分清化浊;牡丹皮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