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1m宽0.6m高度6m排架的计算书(样板)

合集下载

高支模排架计算书

高支模排架计算书

高支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梁段:L1。

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B(m):0.45;梁截面高度D(m):1.80;混凝土板厚度(mm):18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 a(m):0.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20;立杆步距h(m):1.2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 b(m):0.5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22.0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2.荷载参数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2.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0.3;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南方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3.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5.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6;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20.00;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8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400.0;5.梁侧模板参数次楞间距(mm):400;主楞竖向根数:4;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800;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50mm,300mm,900mm,1620mm;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mm):48.00;壁厚(mm):3.0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材料:木方;宽度(mm):80.00;高度(mm):80.00;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γtβ1β2V1/2F=γH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8.000℃;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0.500m/h;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800m;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一)排架的计算简图

(一)排架的计算简图

(一)排架的计算简图1.计算单元的确定显示更多隐藏2.排架结构的基本假定显示更多隐藏3.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a)排架结构(b)变截面排架柱的实际轴线(c)排架结构计算简图(1)排架柱的高度由固定端算至柱顶铰结点处。

排架柱的轴线为柱的几何中心线。

当柱为变截面柱时,排架柱的轴线为一折线。

上柱高H u,下柱高H l,全柱高H,上柱截面惯性矩为I u,下柱截面惯性矩为I l,如上图(b)所示。

(2)排架的跨度以厂房的轴线为准。

横梁用一条线来代表(EA=∞),计算简图如上图(c)。

由上图(b)改用上图(c),需在柱的变截面处增加一个力偶M,M 等于上柱传下的竖向力乘以上下柱几何中心线的间距e 。

显示更多隐藏(二)排架上的荷载1.恒载(1)屋盖恒载(a)屋盖荷载与上、下柱的关系(b)计算简图包括屋面构造层、屋面板、天窗架、屋架、屋盖支撑以及与屋架连接的各种管道的重力荷载。

它们都以集中力G l的形式施加于柱顶,作用点位于屋架上下弦几何中心线汇交处(对标准屋架通常在纵向定位轴线内侧l50mm处)。

G l对上柱截面中心往往有偏心距e l,对下柱截面中心又增加另一偏心距e2(e2为上下柱中心线间距),所以G l对柱顶截面中心有一个外力矩G l e l,对变截面处下柱截面中心有一个附加力矩G l e2,如上图(b)所示。

显示更多隐藏(2)柱、吊车梁和轨道联结重力荷载(a)就位后的柱和吊车梁(I―固定柱用的钢楔)(b)柱重力荷载用下的计算简图(c)吊车梁和轨道联结作用下的计算简图①柱的重力荷载G2、G3分别按上、下柱(下柱包括牛腿)的实际体积计算。

上柱自重G2作用于上柱重心,它的作用线与上柱中心线相重合,对下柱截面中心线有偏心距e2,对牛腿顶面处下柱截面中心有一个外力矩G2e2;下柱自重G3作用于下柱的重心,它的作用线与下柱中心线相重合,如上图(b)所示。

②吊车梁和轨道联结的重力荷载G4可从相应的标准图集中查得,轨道联结也可按1~2kN/m沿吊车梁长度方向的均布荷载计算。

梁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

附件一梁底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以酒店最大梁KZL3(1):梁截面为1400mmx2900mm为计算依据,其余梁可参考此梁进行支撑架搭设,转换层层高为5.6m。

材料选用:模板:梁底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梁侧模采用18mm厚木模胶合板,木枋截面:60mm*80mm,钢管:Φ48*2.8mm(实测值)钢管。

φ12对拉螺杆,U型顶托。

采用2.5m的立杆,在梁截面方向正中增加4排立杆,立杆间距500,沿梁长度方向立杆间距600,离地150高设置纵横向扫脚杆,第二道水平连系杆离地1.25m,第三道水平连系杆离地2.35m,立杆上口采用U型顶托(质量必须可靠),U型顶托上设置短向双钢管用于支承梁底模,在搭设梁底支模架时,短向双钢管均需与大梁两侧立杆上的水平杆扣件连接。

梁侧模距梁底200高设置第一道对拉螺杆,底下3排螺杆纵横间距控制在460mm以内。

梁内严禁穿竹筒(大梁易在此处开裂),改用φ16PVC管,在大梁上口采用一排一次性螺杆,用以确保梁截面。

设置纵向连续剪力撑,将荷载往框架柱传递。

横向每隔4根立杆设置剪刀撑,剪力撑采用6m钢管。

梁支模架与浇捣成型的框支柱用钢管抱箍连接成整体,增加其整体稳定性。

为防止立杆集中力过大,抵抗对楼面砼产生冲切破坏,在梁截面方向立杆下铺设槽钢,槽口向上,或采用50mm~60mm厚松木板塞在靠近立杆的扫脚杆下方,以增大受力面积。

KZL3(1)框支梁支模示意图一、底板模板计算:底板模计算跨度为150mm,取计算单元为0.6m,现进行强度及挠度验算,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荷载统计:模板自重:q1=0.35*0.6*(2*2.7+1.4)/1.4=1.02kn/m梁钢筋砼自重:q2=25.5*0.6*2.9=44.4kn/m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2*0.6=1.2kn/m合计:Q=1.2*(q1+q2)+1.4*q3=1.2*(1.02+44.4)+1.4*1.2=56.2kn/m强度验算:验算式:W≥M/ fmM=0.121*QL2=0.121*56.2*0.15*0.15=0.15kn.m板模板截面抵抗矩:W=600*12*12/6=14400mm3=13 N/mm2f=M/W=0.15*106/14400=10.4N/mm2<fm=13 N/mm2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强度符合要求挠度验算:验算式:ωA=KwqL4/100EI≤L/400Q=1.02+44.4=45.4kn/mE=9.5*103N/mm2I=600*12*12*12/12=86400mm4Kw=0.967ωA=KwqL4/100EI=0.967*45.4*1504/100*9.5*103*86400=0.27mm≤L/400=150/400=0.375mm挠度符合要求二、梁底木楞验算梁底木楞采用60*80木枋,计算跨度为600mm,计算单元为150mm,按四跨连续梁进行验算。

排架(一)支撑计算书

排架(一)支撑计算书

排架(一)支撑计算书排架(一)支撑计算书提要: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800mm×3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l=米,立杆的步距h=米,物业排架(一)支撑计算书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800mm×3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l=米,立杆的步距h=米,梁底增加一道承重立杆。

图1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梁模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

一、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G1=×=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模板的自重:NG2=××/2=钢筋混凝土梁自重:NG3=×××/2=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2=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经计算得到,梁支撑每根立杆的轴向压力计算值约为N=×+×=二、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A--立杆净截面面积;A=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w=--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l0--计算长度;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或计算l0=k1uhl0=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u=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公式的计算结果:=,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计算l0=k1k2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公式的计算结果:=,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三、梁底支撑脚手架钢管的小横杆计算:作用在梁底支撑钢管上的集中力的计算:P=/×=梁底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计算简图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RA=RB=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最大弯矩mmax=截面应力=×106/=/mm2水平支撑梁的计算强度小于/mm2,满足要求!四、梁底支撑脚手架钢管的大横杆计算:支撑小横杆的大横杆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小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P=大横杆计算简图如下梁底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其中n=/=1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RA=RB=/2×+=最大弯矩mmax=/××排架(一)支撑计算书提要: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800mm×3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l=米,立杆的步距h=米,物业5=截面应力=×106/=/mm2水平支撑梁的计算强度小于/mm2,满足要求!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大横杆的支座反力,R=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 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

厂房排架计算

厂房排架计算

备 注厂房跨度11.9m排架间距9.0m上柱截面b 0.5m上柱截面h 0.5m上柱高L1 3.65m下柱截面b 0.5m下柱截面h 0.8m下柱高L213.71m吊车梁高度H 1.2m吊车梁腹板B 0.18m吊车梁翼缘宽b'0.5m吊车梁翼缘高h'0.15m吊车梁长度l 9.0m吊车最大轮压Pmax 180.0KN吊车最大轮压Pmin 54.0KN轮距K 4.4m吊车最大起重量320.0KN小车重g 109.0KN轨道高度0.14m最大风速22.0m/s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1.14标高15m1.001.0钢筋砼容重25.0KN/m 3(一)荷载的基本数据一、设计资料永久荷载荷载分向系数可变荷载荷载分向系数二、排架的荷载计算水泥砂浆容重20.0KN/m3砖墙容重18.0KN/m3门窗自重0.4KN/m2钢轨及垫层等重0.6KN/m钢结构屋顶自重 3.0KN/m2屋面活荷载0.5KN/m2屋面积水荷载 2.5KN/m屋面积灰荷载0.5KN/m2(二)恒荷载1、屋盖部分传来的恒载P1pP1p=183.2KN2、柱自重(上柱P2p和下柱P3p)上柱P2p=22.8KN下柱P3p=137.1KN3、砼吊车梁及轨道自重P4pP4p=64.8KN(三)活荷载1、屋盖部分传来的活荷载P1QP1Q=53.6KN作用位置同P1p 2、吊车荷载(1)竖向吊车荷载Dmax=272.0KNDmin=81.6KN(2)水平吊车荷载每个轮子水平刹车力T10.7KNTmax=16.2KN(3)风荷载基本风压ω00.3KN/m2q1= 2.5KN/mq2= 1.6KN/m三、内力计算(一)恒载作用下的排架内力1、由P1p产生的弯矩和轴力M11=18.3KN·m↙↖M12=45.8KN·m↙↖I U=bh3/12 5.2E+09mm4I1=bh3/12 2.1E+10mm4n=I U/I10.244λ=L1/(L1+L2)0.21C1= 1.658R11= 1.7KN→C3= 1.394R12= 3.7KN→N1=183.2KNR1= 5.4KN→2、由柱自重产生的弯矩和轴力(1)上柱上柱P2p=22.8KNM22= 5.7KN·m↙↖N2=22.8KNR2=0.5KN→(2)下柱下柱P3p=137.1KN只产生轴力,不产生弯矩。

排架结构内力计算(完整)

排架结构内力计算(完整)

N
(kN)
317.9 53.63
0
0
0
0
0
0
V
(kN)








排架 A 柱Ⅱ—Ⅱ截面内力
荷载 恒载 屋面活 DMAX DMIN TMAX TMAX 类型 (1) 荷载 (3a) (3b) 左向右 右向左 (2) (4a) (4b) 左风 (5a) 42.7 右风 (5b) -48.4
M
(kNm)
A
+
RB
=
B A B B
Tmax
A ( RA RB )
RA
+
A
Tmax
A
+
B ( RA RB )
RB
+
B B
Tmax
2.5.4 不等高排架内力分析
X1
X2
A
B
C
二次超静定结构,力法解决
11 X 1 12 X 2 1 P 0
21 X 1 22 X 2 2 P 0
(3)Dmax 作用在 A 柱上即不能作用在 B 柱;
(4)有 Tmax 必有D,有D不一定有 Tmax;
(5)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向左或向右)可视组合的需要;
(6)风荷载可左可右,任选一种,但不可同时考虑;
(7)组合 Nmin 时,对 N = 0 的风荷载也应考虑;
(8)注意 M 虽然不是最大值而比最大值略小,而它对应的 N
2
——柱高差系数
(5)吊车荷载下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计算方法
Tmax
Tmax
RA+R
B
RA=C5Tmax Tmax

排架计算(新)

排架计算(新)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1~3层,有五个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底层层高:办公区为4~5米,厂房部分为7.5米左右,其中厂房部分独立柱结构高度最高为6.333米。

二层层高2~4 米,板厚120,部分100。

柱:400×500,400×600,500×500。

梁断面尺寸较多,其中梁断面为300mm×700mm的梁较多,梁最高为200mm ×1050mm,跨度8 m。

建筑设计概况一览表结构设计概况一览表排架计算、施工一、模板支撑体系用材Ф48×3.5㎜钢管、扣件,对拉螺栓,胶合板木模板,木楞50×100木料。

二、现浇板支撑体系支撑体系:Ф48×3.5㎜钢管、扣件。

设立杆间距1000mm ×1000mm ,立杆由纵横水平杆及纵横剪刀撑连接固定,第一道(扫地杆)横杆离楼(地)面200 mm ,其余间距1800mm ,立杆、纵横水平杆形成一个受力整体,剪刀撑角度为60度。

如果采用对接钢管,其相邻结点不允许在同一水平面上。

钢管楼面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楼板支撑计算单元1、荷载计算(按现浇板最大板厚120mm计算)。

模板及连接件木楞自重力: 0.5KN/㎡×1.2=0.6 KN/㎡新浇筑混凝土自重力: 24 KN/m3×0.12m×1.2=3.456 KN/㎡钢筋自重力: 1.1 KN/m3×0.12m×1.2=0.158 KN/㎡施工荷载: 2.5KN/㎡×1.4=3.5 KN/㎡振捣荷载: 2KN/㎡×1.4=2.8 KN/㎡合计为: 10.514 KN/㎡2、立杆强度验算按每根立杆承受一区格荷载计算,每区格面积为 1.0m×1.0m=1.0m2,每根立杆承受荷载为:1.0×10.514=10.514KN<钢管立杆承载力30.3KN,所以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6M工字钢(爬架操作架)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6M工字钢(爬架操作架)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6m·爬架操作架)说明:因6m工字钢带联梁类型,受力情况比不带联梁类型更不利,故仅计算带联梁类型。

依据规范:《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5.2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0.8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30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2.8,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

施工活荷载为3.6kN/m2,同时考虑1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竹串片,荷载为0.35kN/m2,按照铺设2层计算。

栏杆采用木板,荷载为0.17kN/m,安全网荷载取0.0100kN/m2。

脚手板下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三根大横杆。

基本风压0.30kN/m2,高度变化系数1.0000,体型系数1.2480。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2.1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3.90米,支承点到锚固中心点距离为3.40米。

悬挑水平钢梁上面的联梁采用16号工字钢,相邻悬挑钢梁之间的联梁上最多布置2根立杆。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悬臂式结构,没有钢丝绳或支杆与建筑物拉结。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矩计算采用 W=π(D4-d4)/32D。

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6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50×0.800/4=0.070kN/m活荷载标准值 Q=3.600×0.800/4=0.72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036+1.20×0.070=0.127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0×0.720=1.008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27+0.10×1.008)×1.5002=0.250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27+0.117×1.008)×1.5002=-0.294kN.m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σ=γ0M/W = 1.000×0.294×106/4247.0=69.187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 q1=0.036+0.070=0.105kN/m活荷载标准值 q2=0.72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105+0.990×0.720)×1500.04/(100×2.06×105×101928.7)=1.891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二、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排架受力计算书

排架受力计算书

本计算以主桥单箱三室标准断面为依据,地基基础上铺30cm 石灰粉煤灰,立杆底托下为5cm 厚大板,立杆上的18#工字钢沿桥纵向放置,工字钢上沿桥横向铺15×10cm 松木方,木方上满铺5cm 厚大板,大板上为模板1、箱梁中横梁(方木)受力计算中横梁的宽度为3.5m,长度为12.8m.高1.8m 。

参考单箱三室箱梁平面示意图和单箱三室箱梁截面图中横梁砼重量:12.8×3.5×1.8×2.5=201.6t=2061KN其它荷载砼重的4% 2061KN ×4%=83KN∑=2144KN选用15×10cm 松方木区域面积为0.6×0.6 =0.36m 212.8/0.6=22 3.5/0.6=6全梁共分22×6=132个区域 承受2144KN 荷载每个区域承受荷载:2144÷132=16.2KN均布荷载分布在每根方木上,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按下进行验算: σm=M/wn ≤fmσm :受弯应力设计值N/mm 2Mmax= qL 2= × ×602=12150kgcm M :弯矩设计值 NmmWn=(a 2×b )/6=(152×10)/6=375cm 3Wn :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mm 2Fm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 2 a :方木长边 b :方木短边σ= Mmax/ Wn=12150kgcm/375 cm 3=32.4kg/cm 2=324N/ cm 2方木受力弯曲引起的拉应力按顺纹受拉考虑,规范承载力采用720N/ cm 2 720N/ cm 2>324N/ cm 2需要截面抵抗矩 Fm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13N/mm 2 W=M/Fm=1620/13=124.6cm 3Wn= (a 2×b )= (152×10)=375 cm 3 Wn 375 cm 3>W124.6cm 3挠度Wmax=5qL 4/384EI= =0.18cm I=1/12bh 3=1/12×10×153=2812.5cm 4E :木材弹性模量 取最小值 9×103N/mm 2 表8—19ω:容许挠度值:不得超过L/250=600/250=2.4mm 表8—19 1 8 1620 601 8 1 6 5×(1620/60)×604384×9000×2812.5 1 6Wmax (1.8mm )<ω(2.4mm )2、箱梁空心部分(方木)受力计算:在单箱三室中截取一个单室进行计算 ,单室的宽度取3.2m,长度为13.11m,参照单箱三室箱梁截面图截取部分砼重量:3.2×13.11×(0.2+0.22)×2.5=44.05t=440.5KN 其它荷载砼重的4%: 17.6KN∑=458.1KN选用15×10cm 松方木区域面积为0.9×0.9m =0.81m 23.2/0.9=4 13.11/0.9=15受力区域数量:4×15=60 承受458.1KN 荷载每个区域承受荷载:458.1÷60=7.64KN均布荷载分布在每根方木,其抗弯承载力验算按下式σm=M/wn ≤fm σm :受弯应力设计值 N/mm 2Mmax= qL 2 M :弯矩设计值 N mm = × ×902=8595kgcm Wn :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mm 2 Wn=(a 2×b )/6=(152×10)/6=375cm 3 Fm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 2a :方木长边b :方木短边σ= Mmax/ Wn=8595kgcm ÷375cm 3=22.9kg/cm 2 TC13—落叶松800×0.9=720 方木受力弯曲引起的拉应力按顺纹受拉考虑,规范承载力采用720N/ cm 2 720N/ cm 2>229N/ cm 2需要截面抵抗矩 Fm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13N/mm 2 W=M/Fm=580/13=44.6cm 3Wn= (a 2×b )=375 cm 3Wn 375 cm 3>W44.6cm 3挠度Wmax=5qL 4/384EI= =0.29cm I=1/12bh 3=1/12×10×153=2812.5cm 4E :木材弹性模量 取最小值 9×103N/mm 2 表8—19ω:容许挠度值:不得超过L/250=900/250=3.6mm 表8—19Wmax (2.9mm )<ω(3.6mm )3、箱梁腹板(方木)受力计算:腹板宽度为0.65m,长度为13.11m,参照单箱三室箱梁平面示意图截取部分砼重量:0.65×13.11×1.8×2.5=38.35t=383.5KN 1 8 g 764 90 18 1 6 5×(764/90)×904 384×9000×2812.5其它荷载砼重的4%: 15.34KN∑=398.84KN选用15×10cm 松方木区域面积为0.6×0.6m =0.36m 20.65/0.6=2 13.11/0.6=22区域数量:2×22=44区格 承受398.84KN 荷载每个区域承受荷载:398.84÷44=9.06KN均布荷载分布在每根方木上,其抗弯承载力验算按下式σm=M/wn ≤fm σm :受弯应力设计值 N/mm 2Mmax= qL 2 M :弯矩设计值 N mm = × ×602=6795kgcm Wn :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mm 2 Wn=(a 2×b )/6=(152×10)/6=375cm 3 Fm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 2 a :方木长边 b :方木短边σ= Mmax/ Wn=6795kgcm ÷375cm 3=18.12kg/cm 2 TC13—落叶松800×0.9=720方木受力弯曲引起的拉应力按顺纹受拉考虑,规范承载力采用720N/ cm 2 720N/ cm 2>181N/ cm 2需要截面抵抗矩 Fm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13N/mm 2 W=M/Fm=580/13=44.6cm 3Wn= (a 2×b )=375 cm 3Wn 375 cm 3>W44.6cm 3 挠度Wmax=5qL 4/384EI= =0.10cm I=1/12bh 3=1/12×10×153=2812.5cm 4E :木材弹性模量 取最小值 9×103N/mm 2 表8—19ω:容许挠度值:不得超过L/250=900/250=3.6mm 表8—19Wmax (1.0mm )<ω(3.6mm )4、中横梁排架钢管立柱受力计算:纵向间距为60cm ,横向为60cm 布置。

完整版 模板支架计算书

完整版 模板支架计算书

模板支架计算书一、概况:现浇钢筋砼楼板,板厚(max=160mm),最大梁截面为300×600mm,沿梁方向梁下立杆间距为800mm,最大层高4.7m,施工采用Ф48×3.5mm钢管搭设滿堂脚手架做模板支撑架,楼板底立杆纵距、横距相等,即la=lb=1000mm,步距为1.5m,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杆或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100mm。

剪力撑脚手架除在两端设置,中间隔12m -15m设置。

应支3-4根立杆,斜杆与地面夹角450-600。

搭设示意图如下:二、荷载计算:1.静荷载楼板底模板支架自重标准值:0.5KN/m3楼板木模板自重标准值:0.3KN/m2楼板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3浇注砼自重标准值:24KN/m32.动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1.0KN/m2掁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2.0KN/m2架承载力验算:大横向水平杆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q作用大横向水平杆永久荷载标准值:qK1=0.3×1+1.1×1×0.16+24×1×0.16=4.32KN/m作用大横向水平杆永久荷载标准值:q1=1.2qK1=1.2×4.32=5.184KN/m作用大横向水平杆可变荷载标准值:qK2=1×1+2×1=3KN/m作用大横向水平杆可变荷载设计值:q2=1.4qK2=1.4×3=4.2KN/m大横向水平杆受最大弯矩M=0.1q1Ib2+0.117q2Ib2=0.1×5.184×12+0.117×4.2×12=1.01KN/m抗弯强度:σ=M/W=1.01×106/5.08×103=198.82N/m2<205N/m2=f滿足要求挠度:V=14×(0.667q1+0.99qK2)/100EI=14×(0.667×5.184+0.99×3)/100×2.06×105×12.19×104=2.6mm<5000/1000=5mm滿足要求3.扣件抗滑力计算大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大竖向力R=1.1q1Ib+1.2q2Ib=1.1×5.184×1+1.2×4.2×1=10.74KN>8KN,不能滿足,应采取措施,紧靠立杆原扣件下立端,增设一扣件,在主节点处立杆上为双扣件,即R=10.74KN <16KN,滿足要求。

模板支撑计算书(梁)

模板支撑计算书(梁)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8m,梁截面B×D=350mm×9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m,立杆的步距 h=1.8m,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N/mm2,弹性模量6000N/mm2。

木方40×8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N/mm2,弹性模量9000N/mm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2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

模板自重0.2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kN/m3。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2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0kN/m2。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

680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9+0.2)+1.4×2=30.58kN/m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9+0.7×1.4×2=32.943kN/m 2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 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979999983310699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2.8。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 4-d 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 4-d 4)/32D 。

(经典手算,值得收藏)1.4m~1.8m梁高现浇混凝土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经典手算,值得收藏)1.4m~1.8m梁高现浇混凝土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XX工程1.4m~1.8m梁高现浇混凝土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XX公司二0二一年十月目录1、支架概况 (1)1.1. 总体概况 (1)1.2. 支架设计 (1)2、计算依据 (2)3、计算参数 (3)4、荷载分析 (3)4.1. 恒载 (3)4.2. 活载 (3)4.3. 荷载组合 (4)5、支架受力计算 (4)5.1. 底模计算 (4)5.2. 方木计算 (5)5.3. 工10底模承重梁计算 (7)5.4. 盘扣架立杆计算 (7)5.5. 盘扣架基础计算 (8)5.6. 盘扣架稳定性计算 (8)11.1. 总体概况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混凝土现浇箱梁采用盘扣支架法施工。

箱梁模板采用18mm 厚的竹胶板,竹胶板下顺桥向布置方木,方木支撑在横桥向工10型钢底模承重梁上。

便于支架的安拆与倒用,支架采用统一形式设置,支架竖杆横向间距为60cm 或90m ,纵向间距为90m ,最大步距为150cm ,方木采用10cm ×10cm ,方木间距为15cm 、20cm 及30cm ,工10型钢分配梁间距为90cm 。

1.2. 支架设计1.4m ~2.0m 梁高模板支架设计:架体:立杆纵向间距900mm ,横向间距900mm ;横杆步距为1500mm 。

主梁:L185铝梁(工10工字钢)横桥向梁布置。

次肋:10×10cm 木方,顺桥向设置,腹板下间距20cm ,底板及翼缘板下间距30cm 。

面板:采用18mm 厚竹胶板,尺寸为122cm ×244cm ,沿梁长向铺钉于次肋上。

图1.2-1 现浇支架立面图2图1.2-2 现浇支架断面图图1.2-3 现浇支架平面图1、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交底、设计变更、补充、修改图纸及文件资料;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5、《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 231-202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14);9、《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12、《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13、《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2017);14、《木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5-202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钢筋砼容重:26kN/m 3;(2)钢材弹性模量:E=2.06×105MPa ;(3)木材弹性模量:E=1.0×104MPa ;(4)Q235B 钢材:=215MPa σ 120MPa τ=;(5)竹胶板、方木:12MPa σ= 1.2MPa τ=。

梁模板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梁模板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梁模板钢管支撑架计算书梁模板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等编制。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4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350mm×1100mm,梁两侧楼板厚度11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9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布置3道龙骨,梁底小横杆间距0.450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 48×3.5。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3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采用扣件连接方式。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一、模板面板计算使用模板类型为:胶合板。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500×1.100×0.450=12.623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50×0.450×(2×1.100+0.350)/0.350=1.148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m):q13 = 2.500×0.450=1.125kN/m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q = 25.500×1.100×0.450+0.350×0.450×(2×1.100+0.350)/0.350=13.770kN/m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q1 = 1.0×[1.35×(12.623+1.148)+1.4×0.9×1.125]=20.007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W = 45.00×1.80×1.80/6 = 24.30cm3;I = 45.00×1.80×1.80×1.80/12 = 21.87cm4;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计算简图剪力图(kN)弯矩图(kN.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1.313kNN2=4.377kNN3=1.313kN最大弯矩 M1 = 0.077kN.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7×1000×1000/24300=3.152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采用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 13.77kN/m为设计值。

排架计算书(完整)

排架计算书(完整)

排架计算报告书工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校核: __________________审定:__________________工程条件1. 基本说明1.1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a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b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c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d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e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f .《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g .《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h .《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1.2 参数坐标说明a .坐标系约定X 方向为沿横梁方向,X零点为码头前沿。

丫方向为沿码头前沿方向,丫零点为横梁轴线。

Z 方向为竖向方向,Z零点为高程零点,Z的值代表高程。

b .作用效应值的正负号说明:轴力:受拉为负、受压为正。

弯矩:弯矩图画在受拉一侧,横梁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拉为正。

应力:受拉为负、受压为正。

c .参数采用的量纲:长度单位采用m力采用kN,其它衍生的量纲以此为标准(特殊说明的除外)。

1.3 计算方法说明a .荷载计算1 、施工期永久荷载包含:上横梁自重+纵梁自重+面板自重+靠船构件自重2 、机械自动在轨道上滚动一遍得到支座的反力,然后将支座的反力最大值作为集中力反加到横梁上。

3 、面板上均载按照面板的长宽比自动按照单向板或双向板方式进行传递到横梁和纵梁,集中力按照简支梁传递4 、由于船舶力产生的横梁端部弯矩、竖向力传递到横梁时将被乘以分配系数 6 、程序不考虑超出横梁右侧的竖向荷载 7 、双向板上的集中力荷载先传递到纵梁8、计算时桩单元顶点取与横梁底部或桩帽底部的交点b •结构内力计算计算中将结构简化为平面刚架,采用杆系有限单元法进行求解;桩顶与横梁形心采用 刚性连接9 、计算中对横梁桩帽附近的包络值不进行削峰c .效应组合作用d .效应组合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持久状况作用效应的持久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d -渥 + r pCpP ++ 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短暂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鬼二 Y十rP CpP + 工 r Qi^Qi 2/JC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偶然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注:偶然作用的分项系数取 1.0,与偶然作用同时岀现的可变作用取标准值;注:rQj 是第j个可变最用分项系数,按照分项系数表中所列值减小0.1 ;5 IrGi^cfilK + FpCpP +工 FQJ C QJ Q 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地震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f-1 y注: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取 1.0,参考《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执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JHS s 二y C&G直+ CpP+ C鼻十咒注:式中可变作用组合系数9 0取0.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作用效应的频遇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工CyG疋+ + 鸣[刀^-QfQjKi-l U-l注:式中频遇值系数9 1取0.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准永久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注:式中准永久值系数9 2取0.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暂状况效应组合采用下列公式计算:4 = X c/说十G尸+£逛1 •施工期组合作用用途: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的频遇组合用途:预应力梁截面抗裂验算;梁截面裂缝宽度计算;预应力桩截面抗裂验算;桩截面裂缝宽度计算2 •使用期组合作用用途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的标准组合用途:预应力梁截面抗裂验算;预应力桩截面抗裂验算2. 工程情况2.1 基本信息结构断面图结构立面图a .结构重要性等级:结构安全等级_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b .横梁为叠合梁,形式为现浇横梁式结构c .有无纵向联系:有纵梁系d .桩地基模型:假想嵌固点法;嵌固点深度:根据8倍桩径;嵌固点计算深度系数n : 2.2e .桩端支撑方式:摩擦桩f .水重度(kN/m A3) : 10g .计算中考虑如下水位:极端高水位3.68设计高水位2.64设计低水位.2极端低水位-.94h .排架间距(m): 6.5 ;排架榀数:8;码头顶面高程(M) : 4;码头前沿泥面高程(m): -5.15i . 土层参数:单桩垂直承载力分项系数: 1.55土抗拉折减系数:.7单桩抗拔承载力分项系数: 1.55横梁计算时间2012年04月26日11:39:45地基参数-#桩1横梁计算时间2012年04月26日11:39:45地基参数-#桩2地基参数-#桩3地基参数-#桩4地基参数-#桩5地基参数-#桩6地基参数-#桩7地基参数-#桩82.2 梁截面2.3 护轮坎参数pib1(m) : .3 ;b2(m) : .25 ;h1(m) : .25码头后沿是否有护轮坎:无2.4 面板参数面板预制部分厚度(m) : .5 ;面板现浇部分厚度(m): .1 ;面板空心部分厚度(m) : .5面板磨耗层厚度(m) : 2~2面板现浇部分材料:C402.5 纵梁参数纵梁中心坐标X(m) 截面名称纵梁类型1 2.1 梁截面3 轨道梁2 7.35 梁截面2 纵梁3 12.6 梁截面3 轨道梁2.6 下桩帽参数桩帽底部高程(m) 桩帽高度(m) 中心坐标X(m) 类型L(m) B(m) DL(m) DB(m)11.85.6 2.1类型1 2.4.6 0 0类型1类型2 类型3 类型421.85.6 7.35 类型1 1.2 .6 0 0 31.85.612.6类型11.2.62.7 横梁参数注:分段是横梁从左到右依次布置的各分段的情况Ll L2 L3横梁 长(m) 施工期截面 使用期截面 1 2.1 梁截面1 梁截面1 2 5.25 梁截面1 梁截面1 3 5.25 梁截面1 梁截面1 42.1梁截面1梁截面12.8 靠船构件参数沿码头前沿方向宽度 (m)=1 ;靠船构件底部高程 (m)=1.8 ; B1(m)=1 ; B2(m)=.5 ; H1(m)=1.5 ; H2(m)=.3H1B1横梁计算时间2012年04月26日11:39:45 2.9 设计时采用的桩截面2.10 桩截面承载力数桩截面1 (根据容许轴力、弯矩、应力判定)2.11 桩参数容许最小桩间净距(m)0 ;开口时桩内水位(m): 0固定桩头时水位(m): 0桩其它参数注:C值:桩的轴向刚性系数,即桩顶轴向单位变形所需的轴向力(kN/m)转角:桩在水平面上投影与X轴的夹角,逆时针为正。

6m高的楼板模板(高支模)计算书

6m高的楼板模板(高支模)计算书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说明:该方案是对原脚手架方案的补充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和《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编制。

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5.86;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4.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5.楼板参数楼板的计算厚度(mm):100.00;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二、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00×1.82/6 = 54 cm3;I = 100×1.83/12 = 48.6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1×1+0.35×1 = 2.85 kN/m;(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q2 = 2.5×1= 2.5 kN/m;2、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其中:q=1.2×2.85+1.4×2.5= 6.92kN/m最大弯矩M=0.1×6.92×0.252= 0.043 kN·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43250/54000 = 0.801 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801 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 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其中q = 2.85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2.85×2504/(100×9500×4166666.667)=0.002 mm;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V]=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02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10×10/6 = 83.33 cm3;I=5×10×10×10/12 = 416.67 cm4;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25×0.1 = 0.625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0.35×0.25 = 0.088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p1 = 2.5×0.25 = 0.625 kN/m;2.强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1.2 × (q1 + q2)+ 1.4 ×p1 = 1.2×(0.625 + 0.088)+1.4×0.625 = 1.73 kN/m;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1.73×12 = 0.173 kN.m;最大支座力 N = 1.1×q×l = 1.1 × 1.73×1 = 1.903 kN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 /W = 0.173×106/83333.33 = 2.076 N/mm2;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076 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 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 = 0.6×1.73×1 = 1.038 kN;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 ×1.038×103/(2 ×50×100) = 0.311 N/mm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 N/mm2;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11 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4 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q1 + q2 = 0.712 kN/m;最大挠度计算值ω= 0.677×0.712×10004 /(100×9500×4166666.667)= 0.122 mm;最大允许挠度 [V]=1000/ 250=4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22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4 mm,满足要求!四、木方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903 kN;。

6米跨度梁高计算

6米跨度梁高计算

6米跨度梁高计算摘要:一、引言二、6米跨度梁的基本概念1.梁的定义2.6米跨度的意义三、6米跨度梁的高度的计算方法1.梁的高度计算公式2.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3.影响梁高度的因素四、6米跨度梁高度计算的实例1.实例介绍2.计算过程3.结果分析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土木工程中,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建筑、桥梁、道路等各种工程中都有广泛应用。

其中,6米跨度的梁在实际工程中也十分常见。

对于这种梁,如何计算其高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6米跨度梁的基本概念1.梁的定义:梁是一种承受弯矩和剪力的结构,通常呈矩形或梯形,用于连接两个支点或悬挂在空中。

2.6米跨度的意义:6米跨度的梁,其跨度适中,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十分常见。

三、6米跨度梁的高度的计算方法1.梁的高度计算公式:梁的高度h可以通过公式h=(F*L^2)/(8*E*I)计算,其中F为梁所承受的荷载,L为梁的跨度,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梁的惯性矩。

2.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该公式是根据力学原理推导出来的,是计算梁高度的基本公式。

3.影响梁高度的因素:除了荷载、跨度、材料和梁的形状外,梁的高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梁的支撑条件、使用环境等。

四、6米跨度梁高度计算的实例1.实例介绍:假设我们有一根6米跨度的梁,其材料为钢筋混凝土,荷载为均匀分布,求其高度。

2.计算过程:根据公式h=(F*L^2)/(8*E*I),我们需要知道F、L、E和I的值。

假设F为100kN,L为6m,E为2.06×10^5 MPa,I为8.84 m^4,则代入公式计算得到h=0.15m。

3.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这根6米跨度的梁的高度应该为0.15米。

五、结论计算6米跨度梁的高度,需要掌握梁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需要了解影响梁高度的各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1.0m×0.6m)模板扣件钢管6m高支撑架计算书高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称为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对于高支撑架的计算规范存在重要疏漏,使计算极容易出现不能完全确保安全的计算结果。

本计算书还参照《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供脚手架设计人员参考。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600mm×10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增加一道承重立杆。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梁底支撑小横杆的计算作用于小横杆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000×1.000×0.800=20.00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 2 = 0.350×0.800×(2×1.000+0.600)/0.600=1.213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 1 = (1.000+2.000)×0.600×0.800=1.440kN2.木方楞的支撑力计算:均布荷载 q = 1.2×20.000+1.2×1.213=25.456kN/m集中荷载 P = 1.4×1.440=2.016kN木方楞计算简图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木方传递集中力分别为N 1=2.866kNN 2=11.559kNN 3=2.866kNN 1 、N 2 、N 3的计算过程略。

3.小横杆的强度计算:支撑钢管按照连续梁的计算如下计算简图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 R A = R B =0.63kN 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 max =15.46kN最大弯矩 M max =0.483kN ·m (计算过程略)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mm 3);W = 5080截面应力 =0.483×106/5080.0=95.070N/mm 2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 2,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大横杆计算如果没有小横杆直接作用在大横杆上,大横杆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 c其中 R 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5.46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5.46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4×0.129×6.000=1.084kNN = 15.456+1.084+0.000=16.541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N/mm2);[f] = 205.00l0——计算长度 (m);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l0 = k1uh (1)l0 = (h+2a) (2)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64.8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公式(2)的计算结果: = 62.94,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l0 = k1k2(h+2a) (3)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公式(3)的计算结果: = 80.9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h≤2.1k1 1.243 1.185 1.167 1.163———————————————————————————————————————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h+2a或u1h(m)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以上表参照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五、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说明:本计算书采用PKPM施工技术(上海)版本的软件进行计算。

只作示例,实际工程使用应调整各有关计算参数,不得原版照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