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容量(芯数)的简易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的6类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常见的6类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常见六类线工程设计及配置方法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2、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概念
2.芯数的计算方法
3.芯数对光缆价格的影响
4.节省开支成本的方法
正文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是指光缆中传输光信号的光纤数量。

光缆的芯数决定了其传输能力,一般来说,芯数越多,传输能力越强。

在电信通信中,光缆的芯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芯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光缆的长度和用途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芯数的计算公式为:芯数 = (带宽×传输距离) / (光纤的传输速率×复用系数)。

其中,带宽是指光缆的通信带宽,传输距离是指光缆的长度,光纤的传输速率是指光纤的传输速率,复用系数是指光缆的复用方式。

芯数对光缆价格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芯数越多,光缆的价格越高。

因为芯数越多,光缆的制造成本就越高。

所以,在确定光缆的芯数时,需要综合考虑光缆的长度、用途、传输能力等因素。

节省开支成本的方法是采用合理的芯数和光缆类型。

一般来说,对于短距离通信,可以采用较少的芯数和较低价格的光缆。

对于长距离通信,可以采用较多的芯数和较高价格的光缆。

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光缆的布局和路由,来节省光缆的用量和成本。

综上所述,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要根据光缆的长度、用途、传输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第1页共1页。

光缆的芯数是怎么计算的?

光缆的芯数是怎么计算的?

光缆的芯数是怎么计算的?
下载次数: 13)
说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O点直接通到ABCD各点光纤虽然都是12芯,但⼜不是直接拉4条光缆到达各点。

相当于只拉了⼀条光缆到底,只是离O点较近的光缆芯数多⼀点⽽已,价格贵不了多少,这样可以显著节省开⽀成本。

假设O、A、B、C、D相邻各点间隔都是5公⾥,光缆每公⾥价格12芯1600元、24芯2200元、36芯2960元、48芯3400元。

如果从O点拉出4条12芯光缆分别到A、B、C、D各点,显然各条光缆的长度分别是:到A点5公⾥、到B点10公⾥、到C点15公⾥、到D点20公⾥。

4条12芯光缆总长50公⾥,光缆的价款是8.0万元(1600×50)。

现在是:O⾄A点⽤48芯光缆5公⾥,价款1.7万元(3400×5);A⾄B点⽤36芯光缆5公⾥,价款1.48万元(2960×5);B⾄C点⽤24芯光缆5公⾥,价款1.1万元(2200×5);C⾄D点⽤12芯光缆5公⾥,价款0.8万元(1600×5)。

4条光缆的总长度是20公⾥、总价款5.08万元。

⽐分别拉4条12芯光缆到各点的⽅法节省价款近3万元。

光缆芯数计算图例说明.jpg4B、12B中的“B”表⽰“单模光纤”,前⾯的数字表⽰光纤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摘要:1.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概述2.光缆芯数的计算方法3.影响光缆芯数选择的因素4.光缆芯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5.结论正文:一、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概述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是指光缆中传输光信号的光纤数量。

光缆作为一种通信传输介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网络中,如电话网络、互联网、电视网络等。

光缆的芯数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

二、光缆芯数的计算方法光缆芯数的计算方法通常根据光缆的用途和传输需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光缆芯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根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需求来确定光缆芯数。

例如,如果一个通信网络需要传输10Gbps 的信号,那么至少需要4 条光缆芯,因为每条光缆芯可以传输2.5Gbps 的信号。

2.根据光缆的类型和光纤的规格来确定光缆芯数。

例如,G652 光纤可以传输2.5Gbps 的信号,而G655 光纤可以传输10Gbps 的信号。

因此,如果需要传输10Gbps 的信号,那么应该选择G655 光纤。

三、影响光缆芯数选择的因素影响光缆芯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网络的传输需求:根据通信网络的传输需求来确定光缆芯数,以满足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的要求。

2.光缆的类型和光纤的规格:根据光缆的类型和光纤的规格来选择合适的光缆芯数。

3.光缆的成本:光缆的芯数越多,光缆的成本越高。

因此,在满足通信网络的传输需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光缆芯数。

四、光缆芯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光缆芯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输速率:光缆芯数越多,传输速率越快。

因为每条光缆芯可以传输一定的信号,所以光缆芯数越多,可以传输的信号越多。

2.传输容量:光缆芯数越多,传输容量越大。

因为每条光缆芯可以传输一定的信号,所以光缆芯数越多,可以传输的信号越多。

3.通信质量:光缆芯数越多,通信质量越高。

因为每条光缆芯可以传输一定的信号,所以光缆芯数越多,可以传输的信号越多。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常见的6类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常见的6类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注1:最长、最短楼层水平距离是从楼层弱电间到最长楼层、最短楼层的实际距离。
注2:若在一个楼层(即一个广播分区)需要有两个扬声器回路,如酒店的客房(或办公楼的办公间)与公共走廊需分为两个回路,则上述的“电缆平均长度”应分别计算,然后再计算出“实际电缆平均长度”,并要注意此时的“水平电缆总根数(即广播分区数)”需“加倍”。
注:最远、最近用户终端距离是从分支器到最近的一个终端用户插座、最远的一个用户终端的实际距离。
B、水平部分分支电缆(通常为RG11),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分支器/终端电阻距离+最近分支器/终端电阻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水平电缆总根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4.1水平线缆计算方法:
水平部分线缆(通常为ZR-RVS 2*1.0):ZR--阻燃RVS--软(R)铜(V)绞(S)线
电缆平均长度=(最长水平距离+最短水平距离)/2+H (H—楼层高)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扬声器端接容限)
电缆需要总数=水平电缆总根数(即广播分区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分支器距离是从楼层分配间的分配器箱到最远、最近分支器的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共享一个楼层分配器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C、主干电缆(通常为RG12或RG11),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楼层分配箱距离+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1.2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弱电线缆选型及用量计算方法

弱电线缆选型及用量计算方法

弱电线缆选型及用量计算方法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有线电视系统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2ADSS光缆的设计计算(实例)

2ADSS光缆的设计计算(实例)

ADSS光缆的结构设计(实例)条件:1)光缆芯数48芯;2)跨距450m;3)环境温度:-10℃~60℃,覆冰+8mm;4)风速max=15m/s;5)220kV电压,空间电位15kV。

设计最优方案,并列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注:以下计算假设是等高架设,计算中水平风力荷载参考理论部分式(1-3),绞合元件截面积和杨氏模量未考虑绞合影响。

解答:1光缆结构初步设计计算1.1结构形式设计a)整体结构光缆芯数n C为48芯,根据公司现有工艺确定光缆整体结构为1+6-2.3。

b)松套管(Loose Tube)/填充绳(Filler Element)①由1+6-2.3可知绞合单元数n SZ为6,设计松套管数n T为6根,8芯/管,外径D T为2.30mm,壁厚δT为0.30mm,内径d T为1.70mm;填充绳数n FE为0根,外径D FE为2.70mm。

c)中心加强件(Central Strength Member)中心加强件直径D CSM可由下式求解:−1)(1)D CSM=D T(1sinπn SZ由式(1)求得中心加强件直径D CSM=2.30mm。

因公司有2.30mm规格FRP,则无需挤塑垫层。

FRP直径D FRP为2.30mm。

d)缆芯(Cable Core)缆芯直径D CC可由下式求解:D CC=2D T+D CSM(2)由式(2)求得缆芯直径D CC=6.90mm。

e)SZ绞合(SZ Stranding)单向节距根据工艺确定为65mm,则可由下式求平均节距h。

h=1.1×单向节距(3)由式(3)求得平均节距h=72mm。

①绞合率η可由下式求解:η=√ℎ2+π2(D CSM+D T)2×100%(4)ℎ由式(4)求得绞合率η=1.020%。

f)拉伸窗口根据ADSS拉伸窗口理论分析)×1000‰(5)εFT=(1−√ℎ2+π2(D CSM+2δT+D e)2ℎ2+π2(D CSM+D T)2由式(5)求得εFT=6.81‰。

光缆施工工程量(3篇)

光缆施工工程量(3篇)

第1篇一、运输工程量1. 光缆运输:根据工程所需光缆长度,计算光缆总运输量。

运输过程中,需考虑光缆包装、装卸、运输车辆等因素。

2. 辅助材料运输:计算光缆敷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辅助材料,如钢绞线、吊索、绑扎带、熔接机、测试仪等,并计算其运输量。

二、敷设工程量1. 光缆敷设长度:根据光缆路由,计算光缆敷设总长度。

在计算过程中,需考虑光缆的弯曲半径、牵引力、张力等因素。

2. 光缆路由:确定光缆路由,包括地面路由、地下路由、空中路由等,并计算相应路由的工程量。

3. 交叉、接头:计算光缆交叉、接头数量,包括直通接头、分支接头、光纤分配接头等。

4. 光缆绑扎:计算光缆绑扎长度,包括光缆固定、光缆弯曲半径等。

三、连接工程量1. 光纤熔接:计算光纤熔接数量,包括直通熔接、分支熔接、光纤分配熔接等。

2. 接续盒安装:计算接续盒安装数量,包括光纤分配接续盒、直通接续盒等。

四、测试工程量1. 光缆测试:计算光缆测试数量,包括光缆长度、衰减、损耗等参数。

2. 光纤测试:计算光纤测试数量,包括光纤长度、衰减、损耗等参数。

3. 接头测试:计算接头测试数量,包括熔接接头、分配接头等。

五、其他工程量1. 工程现场:计算工程现场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

2. 施工组织:计算施工组织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3. 安全、环保:计算施工现场安全、环保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4. 质量保证:计算工程质量保证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综上所述,光缆施工工程量包括运输、敷设、连接、测试等多个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项工程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以下是光缆施工工程量计算示例:1. 运输工程量:- 光缆运输:1000km- 辅助材料运输:500kg2. 敷设工程量:- 光缆敷设长度:1500km- 光缆路由:地面路由:500km,地下路由:1000km- 交叉、接头:100个- 光缆绑扎:1000m3. 连接工程量:- 光纤熔接:200个- 接续盒安装:50个4. 测试工程量:- 光缆测试:1500km- 光纤测试:3000km- 接头测试:150个5. 其他工程量:- 工程现场:50人- 施工组织:100人- 安全、环保:20人- 质量保证:30人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全面了解光缆施工工程量,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

电信通信光缆的芯数摘要:一、光缆的芯数定义二、光缆芯数的分类三、光缆芯数的选用四、光缆芯数的优势五、光缆芯数的应用正文:一、光缆的芯数定义光缆的芯数是指一条光缆中所包含的光纤数量。

光纤是光缆中负责传输光信号的元件,芯数越多,光缆的传输能力就越强。

光缆芯数的计算方法是将光缆中光纤的数量除以光缆的截面积。

通常情况下,一条光缆的芯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芯数= 光纤数量÷ 截面积二、光缆芯数的分类根据光缆芯数的不同,光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2 芯光缆:这种光缆的芯数较少,通常用于低速率的通信场景,如家庭宽带接入等。

2.24 芯光缆:这种光缆的芯数较多,传输速率较快,常用于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

3.36 芯光缆:这种光缆的芯数更多,传输速率更高,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高速通信网络等场景。

4.48 芯光缆:这是芯数最多的一种光缆,适用于对传输速率、带宽容量要求极高的场景,如科学研究、军事通信等。

三、光缆芯数的选用在选择光缆芯数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几点是选择光缆芯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传输速率: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传输速率的光缆,以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

2.成本与性能的平衡: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光缆芯数,以降低项目投资。

3.适应未来网络扩展的需求:在选择光缆芯数时,要考虑未来网络规模可能扩大的情况,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

四、光缆芯数的优势光缆芯数越多,光缆的传输能力就越强,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传输速率:光缆芯数越多,传输速率越高,可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2.增加带宽容量:光缆芯数越多,带宽容量越大,可以同时传输更多的数据。

3.简化线路维护:通过增加光缆芯数,可以减少光缆的数量,从而简化线路维护工作。

五、光缆芯数的应用光缆芯数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1.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需要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能力,因此需要使用多芯光缆。

2.通信基站:通信基站需要大量光纤连接,多芯光缆可以降低布线的复杂度,提高通信效率。

浅析光缆芯数的确定方法

浅析光缆芯数的确定方法

浅析光缆芯数的确定方法
0来源:未知2014-10-16作者:陈睿
[摘要]每条光缆中所含的玻璃纤维的数量即是纤芯数量。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光缆芯数的确定方法。

【华强安防网讯】
每条光缆中所含的玻璃纤维的数量即是纤芯数量。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光缆芯数的确定方法。

按照IBDN标准,一般推荐每个建筑物内通讯间为12芯,建筑间用24芯。

先清楚知道该层布线点的数量,算出交换机的台数,交换机之间连接是堆叠还是不堆叠,
如果堆叠,核心交换机为双机热备冗余的话,6芯就够用了(2台核心各用2芯,2芯冗余)。

如果不堆叠一台交换机要4芯,多少台交换机乘以4加上4芯的冗余,就可以了。

经验做法:每个楼层配线间(水平配线机柜),设一根光纤。

一般为六芯:两芯使用、两芯备用、两芯冗余;也有使用八芯光纤的。

冗余:只要比用的多,多出的就叫冗余;
主备:一个用的,另外一个完全一样的做备用;
热备份:同时都在工作状态中
冷备份:备份设备处于待机状态
规范的最小配置每48个点2芯。

当然48个点可选4芯,因为2芯为光缆的最小单位,多留2芯做为备分比较恰当。

以上是光缆芯数的确定方法介绍,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备份可因人而宜选,所以出来的光缆芯数差别较多,按规范选只是保证一个最小选型再加一个备份芯数就可以了。

弱电工程项目各个系统的线缆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各个系统的线缆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各个系统的线缆估算方法和公式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 -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皮线光缆的芯数

皮线光缆的芯数

皮线光缆的芯数
【原创版】
目录
1.皮线光缆的概念及应用
2.皮线光缆的芯数计算方法
3.影响芯数选择的因素
4.案例分析
5.总结
正文
皮线光缆是一种用于光通信的光纤线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网络中,如电信、广电、互联网等领域。

皮线光缆的芯数是指光缆内部的光纤数量,一般来说,皮线光缆的芯数越多,传输速度和容量就越大。

计算皮线光缆的芯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设备连接的最大数量。

例如,如果一个楼层需要连接10 个设备,那么光缆的芯数至少应该为 10。

其次,需要考虑设备连接的是单芯还是双芯。

如果设备连接需要单芯连接,那么光缆的芯数就是设备数量的两倍;如果设备连接需要双芯连接,那么光缆的芯数就是设备数量。

另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扩建等因素,留足冗余。

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一个楼盘有 10 栋楼,每栋楼有 10 个单元,每个单元需要连接一个光纤网络设备。

假设设备连接需要单芯连接,那么需要的光缆芯数为 10 栋楼*10 个单元/栋*1 个设备/单元=100 个。

第1页共1页。

弱电工程各个系统的线缆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各个系统的线缆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各个系统的线缆数量计算方法,弱电小白必看内容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 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手把手教你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基本计算方法

手把手教你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基本计算方法

手把手教你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基本计算方法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近来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近来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近来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近来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重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依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近来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近来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重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线缆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线缆计算方法

智能化系统工程(各子系统)投标报价中的线缆选型及用量计算方法(试行):1、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2、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完整版)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计算方法

(完整版)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计算方法

上海高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系统工程(各子系统)投标报价中的线缆选型及用量计算方法(试行):1、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2、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光缆工作量计算

光缆工作量计算

光缆工作量计算及实例
一、光缆测试
1、主干光缆按中继段光缆测试(双窗口)计列:机房-机房、机房-光交接箱、光交接箱-光交接箱:
例1
该工程只计算“40km以下中继段光缆测试(144芯以下)(双窗口)”1段
2、配线光缆4芯以上套用用户光缆测试,4芯以下套用光缆段测试(4芯以下):例2
该工程只计算“用户光缆测试(24芯以下)”1段
例3
该工程只计算“用户光缆测试(12芯以下)”1段
例4
该工程计算“光缆段测试(4芯以下)”23段(注:箱式或熔纤盘式分光器后4芯光缆都要算光缆段测试)
3、第一次开通的分光器应计列“光链路全程对测(含分光器)”,与“光纤链路测试(单光纤)”不能重复使用:例4中计列“光链路全程对测(含分光器)”3链路。

4、“光纤链路测试(单光纤)”为客户开通的芯数,可以根据跳纤单确定。

5、皮线光缆部分的测试及仪表费用不计取。

二、光缆接续
1、新建光接头按最大芯数光缆计算,“光缆接续”含安装接头盒的工作内容,不再计列“安装多用接头盒”:
例5
该光缆接续套用“光缆接续(24芯以下)”
2、原有光缆接头出新缆套用“光纤连接(熔接法)(单模)”,还需加“安装多用接头盒”:
例6
该光缆接续套用“光纤连接(熔接法)(单模)”1芯,“安装多用接头盒”1个
三、材料
1、尾纤
FC/UPC
SC/APC
SC/UPC
尾签材料另计
12芯终端盒
熔配分单元(含尾纤)
光交接箱(满配
监控箱
分光器
熔配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缆容量(芯数)的简易计算方法
2016-12-15 作者:电气行者郭工
随着2013年4月1日GB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的正式颁布实施,在已经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要求对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实现两网合一,即电话、网络系统合用光纤进线。

GB50846-2012的实施,适应了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并行发展要求,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极大满足了居民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保障了居住者的合法权益,为今后更加便捷、高效的三网合一地实施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气设计人员作为GB50846-2012实施过程中诸多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第一环节,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光纤入户工程的历次抽检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比以往弱电设计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电气设计人员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各级光缆的容量(芯数)?下面就这个问题,告诉大家一个简易的计算方法。

光缆由通信公司基站配出后,最多可以进行两级分光扩容。

第一级分光扩容:光缆由通信公司基站配出进入住宅区后,按照GB50846-2012的要求,首先要进入住宅区的弱电设备间,也就是本住宅区的总弱电设备房,在这里,实现第一级分光扩容。

第一级分光可以扩容到32倍,比如由通信公司基站引入的是24
芯光缆,第一级分光后可以扩容到24×32=768芯。

第二级分光扩容:光缆由弱电设备间经第一级分光后,配出至单体建筑内的电信间,在这里,实现第二级分光扩容。

第二级分光可以扩容到8倍,比如由弱电设备间引入本电信间的是24芯光缆,第二级分光后可以扩容到24×8=192芯。

通过上面的两级分光扩容原理,可以看出,经过两级分光后,住户能够有效使用的芯数,将可以提高到由通信公司基站引入光缆芯数的:32×8=256倍。

举个例子:由通信公司基站引入的是24芯光缆,经过两级分光后,总的有效容量可以达到:24×32×8=6144芯。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按照GB50846-2012的要求,除了要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的要求,还要预留不少于10%的维修容量。

目前,随着光纤到户业务的蓬勃发展,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通信业务的发展各有特色,形成了南移动北联通的大格局。

据了解,在某些地方,由于某些通信公司实施的是一级分光,使得其网速较之其他实施二级分光的通信公司,有着很大的优势。

因此除了价格、服务外,一级分光也可以成为智友们选择通信公司的一个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