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三方面展开论述,就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正文: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台,是人类生命延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自然环境,就不会有生命的出现,也就谈不上人类的出现与发展;人类为了更好的生产生活,不断对生存环境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难以估量破坏和损失,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建立一种新型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平等关系,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不少文献引用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这一着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
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高于自然,但却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正如马克思所说[2]:“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类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在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类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是要不断地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适合于人类目的的改造,而人类的“目的”说到底是对自然向其所能提供的物质的占有及人与人之间对物质占有量的攀比,为了达到目的,人们不惜牺牲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状态,甚至是违背自然规律。我们不要忘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人是不可能超越自然、背离自然规律而存在的,否则将遭到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最理想和最高阶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想达到这样的和谐状态,唯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成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临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人们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荣进步,不遵循自然规律,导致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自然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枯竭,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污染物质大大地超过了环境容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1)资源急剧减少的问题
资源急剧减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国主要面临着水资源减少、耕地资源减少、森林资源减少以及生物物种资源的减少。以水资源为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数据摘自牛城晚报)。此外,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若遭遇特殊干旱和枯水年,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可能面临崩溃危险。这将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2)环境污染的问题
环境污染可分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我国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空气污染,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堪比史上最严重。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大大超标。全国性雾霾天气,再清楚不过地揭露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
(3)极端天气频发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
三、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1)热爱大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都是自然环境提供的,我们周围的河流山川,阳光温度,鸟语花香,虫蚁鸟兽,瓜果矿产等,都和我们一起存在,都是维系生物圈的宝贵资源,热爱自然就是热爱我们自己,爱护自然,就是我们人类爱护自己的生命。
(2)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个普通“村民”,至少可以选择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生活方式。有人把它概括为5个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无疑是生态文明得以良好发展的最广泛而坚实的根须。
(3)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我们既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又要正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以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取代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和生态高破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必要的条件。
(4)按照生态规律改造自然。
人类不应该从属听命于自然,应当大胆的改造自然,但不要是建立在人定胜天的狂妄之上和多分敬畏自然的畏手畏脚之中,这种改造是按照生态规律基础的。
(5)树立全面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需要每个公民都能够发自内心的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努力实现的,自然的美好环境是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构建的,只有每个人真正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我们才可以与自然和谐发展。四、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在各种方面进行变革、创新,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人类目前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在新世纪,我们要依靠科学发展,建立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