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常考知识点汇总中国的气候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①冬季: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成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少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同时,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②夏季:特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此外,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所以,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我国的一月均温0?C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成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最低。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①深居内陆,受大陆影响增温快;②海拔低,气温高;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气流越过山地进入盆地时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④沙漠广布,吸热快;⑤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我国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垂直温度带四个温度带。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因为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得到的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得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
7.我国几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③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青藏高原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一线。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大陆性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 于降水较少,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生产和布局受水资源限制 较大。同时,大陆性气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 。
大陆性气候的利弊分析
优势
大陆性气候下的夏季日照时间长,太 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 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杀死病 虫害和减少农业害虫的繁殖。
劣势
由于降水较少且集中,容易造成春旱 和夏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大陆性气 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04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形成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地区的地 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大,导致气候的多样性。
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日照时间短、风力强等。在高原地区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昼夜温差大;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 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结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 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太 阳辐射等天文因素,以及台风、厄尔尼诺等 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影响
季风气候的分布
中国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此外,在南部沿海地区 和东北地区也有季风气候分布。
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 此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重要种植区 。同时,季风气候也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然而,季 风气候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洪涝、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风险。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我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中国地跨寒温带、暖温带和热带,南北气候差别明显。
中国气候主要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气候分布。
一、中国气候分区1. 中国地跨东经73°33′至135°05′,北纬3.51°至53.33°,横跨寒温带、暖温带和热带,气候类型多样。
2. 中国气候分区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原气候。
二、中国气候特点1. 季风气候影响明显:中国的气候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北方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南方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2. 温带和热带气候并存:中国地域广阔,既有寒温带气候,也有热带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3. 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气候条件复杂:中国地形多样,东西横断山脉和海洋的存在,导致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4. 气候变化显著: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气候变化明显,极端天气频发。
三、东亚季风气候1. 分布范围:东亚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家。
2. 特点: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年温差大,季风明显。
3. 对人类的影响:农业生产依赖季风,季风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交通。
四、温带季风气候1. 分布范围:中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
2. 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年降水量适中,气温适宜。
3. 对人类的影响:便于农业生产,但夏季降雨量过多易引发洪涝灾害。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1. 分布范围:中国南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台湾、香港等地。
2. 特点: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年温差较大。
3. 对人类的影响:气候适宜,农业生产较为便利,但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带来灾害。
六、地中海式气候1.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等地。
2.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年温差大,降水不均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一、地理因素1. 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 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 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 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 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 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
【合作探究】据图分析下列天气现象出 现的原因
①六月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的原因
受到江淮准静止锋控制 ②分析七、八月江淮地区晴空万里 锋面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 ③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但雨带未到,降水较 少
【典例5】读“中国东部雨带示 意”图,回答第(1)~(2)题:
规律总结——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2)地形对等温线的影响: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发生弯曲,弯 曲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3)洋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 同,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向高值方 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典例2] 下图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________,说明产生这种 由题干可知,右图 现象的原因。 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 (2)依据上题结论结合所学 分布图,应抓住等 知识判断冬季乙、丙两地 温线的特征来解读。 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 的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锋面雨带五月份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锋面雨带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锋面雨带七八月份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伏旱
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时间: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 成因:雨带北移后. 受副高 控制.炎热干燥.
A 2.影响甲地区等降水量线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季节风向 D.纬度位置
【典例4】 :右图是我国 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试 分析图中等值线在B处向 西北凸的原因。
B位于泰山附近,由于处于 泰山迎风坡,该地多地形雨, 等值线向西北凸出
3.中国的气候
• 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 湟水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海拔较低, 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更为优越;地势更为平坦;土壤更为肥沃; 水源较为充足。
知识点一 中国的气温和降水
• 一、我国的气温分布及温度带 •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 2.温度带与农业 • 二、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 • 1.降水的空间分布
3. 温度带的划分:
(1)积温: ≥10℃持续期内的日均温之和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区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2)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寒温带 中温带
温度带 分布范围
寒温带
黑龙江北部 内蒙古东北部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10℃ 积温(℃)
作物熟制
<1600
一年一熟, 林业为主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非季风区 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 明显的地区 ---- 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 不明显的地区 ---- 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
• 补充: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既有来自太平洋的_东__南__季风、 也有来自印度洋的_西__南__季风。
3. 温度带的划分:
(1)积温: ≥10℃持续期内的日均温之和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区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2)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寒温带 中温带
温度带 分布范围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10℃ 积温(℃)
4500~8000
亚热带 热带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表面上一定时期内的大气状态,由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组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气候知识点。
一、我国气候带及特点1. 热带气候我国南海诸岛及台湾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夏天多热带季风影响,气温高,降雨充沛。
而冬季则多受到冬季季风影响,气温适中,降水较少。
2. 亚热带气候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适宜的降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温带气候我国东北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春季风沙天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4. 寒带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寒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严寒,降雪丰富,冰雪天气较为明显。
5. 藏区高原气候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
二、我国气候的季风特点季风是指一定季节内,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
1. 东亚季风中国东部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大陆季风。
夏天冷暖空气交汇,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为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则受到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没有降水。
2.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为南亚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夏季受孟加拉湾季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而冬季则由于印度次大陆的高压势力带来了干燥的天气。
3. 西风季风中国西北地区受西风季风的影响,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三、我国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大物博,气候状况多样,作为一个多样性和复杂性气候的国家,中国气候地理十分复杂。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条件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气候的基础知识和了解。
一、气候带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东南海面广阔,热带季风气候明显;西北高山、河谷地带分界,从印度洋向华北输送热带季风气流,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类型划分,可以将中国气候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六大气候带。
1.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包括海南岛、广东、广西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平均气温高,温差较小。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云南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适中,温差较小。
3.暖温带季风气候中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适中,温差较小。
4.大陆性暖温带气候中国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分布于东北、华北平原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雨水较少,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5.大陆性寒温带气候中国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分布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6.高原季风气候中国高原季风气候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低,气温变化较大。
二、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的特点表现为季风性明显和纬向差异大。
有明显的季节性,东部海洋性气候主导,西部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
气候季节分布不均,南北温差大,季风影响突出,影响显著。
1.旱涝变化明显中国气候带大,气候变化频繁,旱涝变化明显。
南部地区湿润,北部地区干旱。
由于山地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中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北方地区则常年旱季。
2.季风影响季风是中国气候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域广阔,纬度横跨辽阔的亚热带、亚寒带和寒带,狭长的国土纵深地跨出辽阔的热带、北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区带,因此中国的气候多样变化、复杂多变。
一、中国气候分区中国气候地域分布很明显,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多个气候带。
1.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区包括长江流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夏季比较长,冬短温和,降水充沛。
这里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部和西南部。
这些地区冬寒夏热,降水充沛丰富。
3.寒带气候:中国的寒带气候包括新疆北部和东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这些地区气温低且降水少。
二、气候要素中国气候变化的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气压和风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中国的气候特点。
1.温度:中国的气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东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较高,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
年平均气温在-2摄氏度到18摄氏度之间。
2.降水: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但东北地区降水较少。
中国南方水汽充足,多雨的时间较短,北方则雨量较少。
3.湿度:中国南方湿度较大,北方湿度较小。
4.气压:中国气压的变化主要受季风、地形和气候带的影响,东部地区气压较大,西部地区气压较小。
5.风:中国东部地区风力较大,主要受季风的影响,南方地区多为暖湿季风,北方地区为干冷季风。
三、气候特点1.季风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
东亚季风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风带主要影响中国西部地区。
2.干旱气候:中国西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属于干旱气候,降水少,干旱频发。
青藏高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
3.高原气候:中国青藏高原气候属于高寒气候,气温低,气压低,降水少。
四、气候变化中国气候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
1.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降水模式变化等。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城市化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笔记:中国气候
地理笔记:中国的气候一、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划分 1.我国气温分布: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原因:1.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2.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 3.北方太阳高度低,南方太阳高度高;北方白昼时间短,南方白昼时间长 我国 1 月 0℃等温线的特点:东段大致与纬线平行(或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在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弯曲。
成因:东段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地区 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的东部气温低。
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普遍高温。
除青藏高原外。
原因:(1)纬度位置: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2)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 (3)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时间长,光照时间短。
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 太阳辐射量。
答题模板: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低纬度地区气温大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①海拔高,气温低;②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气温高;③谷地 形状与风向一致,利于暖湿(干冷)气流长驱直入;(狭管效应)④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 低。
⑤下沉气流: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焚风效应)。
(3)海陆位置:沿海温差小,内陆温差大。
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1(6)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 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 2.我国温度带: ①温度带划分(生长期和积温):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导因素。
当日平均气温 稳定到 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 10℃以上的持续 日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 做积温。
②温度带划分依据——积温多少: 根据≥10℃积温的多少二、降水特征和干湿地的划分21.我国降水空间特征: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原因:我国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
高二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高二中国的气候知识点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
了解中国的气候知识对我们理解天气变化、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二阶段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可以分为湿润气候、干旱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三类。
1. 湿润气候: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
这些地区一年四季降水充足,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2. 干旱气候: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西部和甘肃等地。
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季节性强,气温波动较大,大部分为寒冷干燥的气候。
3.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温和多风。
二、中国的季风气候中国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季风是指在一年中某个特定季节,风向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中国的季风主要有夏季风和冬季风两种。
1. 夏季风:夏季风主要是指东南亚季风,它吹来的风带来了雨水和温暖。
夏季风在4月至9月期间吹向中国,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这是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夏季多雨的主要原因。
2. 冬季风:冬季风主要是指西伯利亚季风,吹来的风干燥且寒冷。
冬季风在10月至次年3月期间吹向中国,带来了阴冷干燥的天气。
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的气候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多样,有四季明显的地区,也有湿润季节和干燥季节的地区。
以下是中国主要的气候变化特点:1. 春季:春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的季节,从冬季的严寒到逐渐回暖。
春季也是降水最多的季节之一,许多地区都有明显的雨季。
2. 夏季:夏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最炎热的季节,气温高、湿度大。
夏季也是降水最多的季节,季风的影响使得许多地区经历了激烈的暴雨和雷暴天气。
3. 秋季:秋季是气温开始下降的季节,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最宜人的季节之一。
中国气候主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主要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隔泰山山系与亚洲大陆相连,北与蒙古、俄罗斯、朝鲜相邻,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版图使得中国拥有多种不同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总体上呈现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复杂交替和多样性分布,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季风季风气候等。
1.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中国最为典型的气候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之南,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温高,多雨,冬季气温低,降水较少。
季风气候主要受到大陆性高压和西风带的控制,季风气候是中国主要农业区域,气温和降水分布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2.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亚热带地区,主要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气温高,降水丰富,冬季受季风气流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糖、茶、水果等热带作物的种植地带。
3.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地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温带季风气候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区,气候条件适宜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
4.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
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和寒冷的地区之一,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5. 高原季风气候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特点是气温低,降水不足,昼夜温差大。
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属高原季风气候类的地区,气候条件对牧业生产和特有的高原作物生产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总之,中国气候的多样性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拥有多种气候条件的国家,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以及气温上升等。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高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中国的气候知识点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形地貌,所以其气候也十分多样。
了解中国的气候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
在本文中,将重点讨论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非常丰富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中国的气候分为几个主要类型。
根据气候分类的常用方法,可以将中国的气候分为寒地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四大类型。
1. 寒地气候寒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较长的冬季和相对较短的夏季是这一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冬季非常寒冷,平均气温很低,并且降雪量较大。
夏季相对较短,气温适度。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是中国最常见的气候类型之一,包括北温带气候和南温带气候两个亚型。
北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南温带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较冷,夏季较热,降水充沛。
3. 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
冬季较短而温暖,夏季长而炎热,同时降水充沛。
4.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特别潮湿,降水量较大。
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季风影响中国受到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季风风系发达,带来了明显的季节交替。
夏季,季风从海洋上吹向内地,为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高温和降水;而冬季,季风则从内陆吹向海洋,导致了寒冷干燥的天气。
2. 多山地形中国拥有众多的山脉和高原地区,这些地形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青藏高原在中国西部起到了屏障的作用,使得中国北方相对干燥,南方相对湿润。
3. 多样的纬度中国横跨东经73度至135度,纬度跨度非常大。
纬度差异导致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显著,南方气候温暖潮湿,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4. 气候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不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还经常发生极端天气现象,如台风、干旱、洪水等。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概述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气象要素长期的统计值,包括气温、降水、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
气候是地球表面气象要素在长期统计的基础上确定的一种气象现象,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等。
二、气温气温是指大气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的大小。
我国气温分布具有南热北冷、东暖西寒的特点。
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受地形、纬度、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一年四季不同昼夜不同”的气温特点。
三、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以各种形式沉积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霰、雾凇等。
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受地形、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和分布形式有显著差异,形成了“一年干湿相间,南北互异”的降水特点。
四、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国气压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气压高,西部及西北部地区气压低。
受地形、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压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气压南高北低”的特点。
五、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分含量的大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我国湿度分布具有南湿北干、东湿西干的特点。
南方地区湿度相对较高,北方地区湿度相对较低。
受海洋、大陆、风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湿度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湿度特点。
六、风向风向是指大气中气流的方向,受地形、纬度、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风向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风向较多,西部内陆地区风向较少。
形成了“一年风向多变”的风向特点。
七、风速风速是指大气中气流的速度,受海洋、大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风速较大,西部内陆地区风速较小。
形成了“一年风速不一”的风速特点。
【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中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广,距海远近差距大,加之地势西高东低,导致中国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
1.气候复杂多样从气候类型上看,我国东部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潮湿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雨热同期。
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所以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期,也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1.优势气候条件的优势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
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在全国普遍种植。
2.劣势中国气候不利的一面是,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涝灾较少,南方则旱涝灾害均会不定期发生。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以及南部沿海等地则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归纳在学习高中地理时,要重视概念性的知识点,要对地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消化。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一、地理因素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
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
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
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
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
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
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
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高原季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
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
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
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
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
冬季冷高压加强邻近地区气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压与蒙古高压的迭加使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压得以加强,势力尤为强盛,冬季风影响大半个中国。
夏季高原热低压吸引大气向高原辐合,使高原南侧的印度低压进一步加强。
与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气压梯度,加强、加速西南和东南季风。
冬夏季高原面上气压场的配置所形成的气流场与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场及其所形成的气流场刚好吻合,从而加强了中国冬夏季风的强度。
也改变了我国气压场的形势,增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3)独特的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进而对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4)青藏高原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影响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影响,使我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
a.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
而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
同时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又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
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的冷极。
b.高原东部的云贵高原由于处于冬季西风带的背风位置,出现"死水区",南部又受西风南支气流北上的影响,冬季不冷,气温较高,天气别具一格。
昆明有"春城"之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
c.高原地区气温受地形影响,表现出等温线与等高线明显吻合的特点,打破了冬夏季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
d.高原地区由于地高天寒,长冬无夏,7月份平均气温仍低于8℃。
全年活动积温<2000℃,10℃的持续期少于100天,部分地区全年日均温都在0℃以下,活动积温为零。
可以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
b.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使之无法进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所以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在50毫米以下。
c.青藏冷高压建立的迟早和它消亡的快慢还直接影响到季风的强弱程度。
冷高压建立早、强盛,冬季风迅速且大面积控制我国。
消亡的迟,原面向外发散的气流阻挡夏季风北上,直接制约着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所以青藏高原原面冷高压和热低压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大气的降水强度甚至旱涝灾害。
高中地理热带季风气候知识点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00mm)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最大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越南的首都河内、最大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我国海南省的海口、著名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最大港口高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高中地理温带大陆性气候知识点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0℃第三步,判断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少雨型(<300mm)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和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南美洲南部近海地区。
3、气候特点(特征):冬冷夏热,降水量较少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黄羊、旱獭双峰驼、子午沙鼠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黑钙土荒漠土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德国首都柏林、新兴工业中心慕尼黑、斯图加待、最大航空港法兰克福、国际会展中心莱比锡、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大港口圣彼得堡、哈萨克斯坦首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最大城市多伦多、最大港口蒙特得尔,美国首都华盛顿。
最大城市和港口纽约、第二大工业城市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
"钢都"匹兹堡。
工业城市布法罗、波士顿,费城。
我国西部特大城市兰州、乌鲁木齐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棉花、瓜果、小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