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史-精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

作用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
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 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 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 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
邻近国家:“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 ,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 的关系;
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
结合作。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4.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交下引领
◆“全方位”,不结盟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全球治理
主要内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负责任大国.
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 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的贷款,总数为三亿美元,年利百分之一。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四、外交成就
2、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 (1949~1953年)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
外交的( )
A.继承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革命性
课堂练习
2、刘少奇在1950年曾说:“我们已经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
袋子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从今以后,
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1949年,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双方明确了关于新疆、东北等 几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商 谈了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的问 题。毛泽东关于苏联对新中国 将采取友好态度有了把握。
——摘编自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刘少奇访苏(1949.06~07)
中共的目的:寻求苏联帮助 6月27日晚提出: 贷款、专家、海军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从以上史实谈谈你对中苏关系的认识。
思考:中苏之间有矛盾是不是意味着中苏不能合作?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形势不利,斯大林亦担心毛泽东等中共领导
人的安全,想接毛泽东访苏……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思考:苏联为什么担心毛泽东安全?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
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
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1)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本案例设计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也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实现自我成长。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讨论、研究问题时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我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作用。
2.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的重要事件、成果和经验,如中美建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
3.培养学生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背景及其影响,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首先,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接着,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拓展,如中美建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大事件。最后,重点讲解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第一讲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临时代办:当常驻使馆馆长因回国述职或休假 等原因缺位,或因故不能视事(如长期住院) 时,应委派临时代表来主持馆务和代行馆长 职责。原则上任何一位外交官都可被委派为 临时代办,但一般由使馆主管政务的外交人 员中级别最高并享有优先地位的人员担任。
(三)组织机构
办公厅
政策规划司 亚洲司 西亚北非司 非洲司 欧亚司 欧洲司 北美大洋洲司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 国际司 军控司 条 约法律司 边界与海洋事务司 新闻司 礼 宾司 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 港澳台司 翻译室 外事管理司 涉外安全事务司 干 部司 离退休干部局 行政司 财务司 档 案馆 机关党委 监察局 国外工作局 服 务中心
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 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 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 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 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 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 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 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 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 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第五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尽力保护国外 华侨的正当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保护守法的外国侨民。 第六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外国人民因拥护人民利益参 加和平民主斗争受其本国政府压迫而避难于中国境内者,应 予以居留权。
外交部小故事:在超市答记者问
为了方便记者提问,外交部新闻司2000年设立了发言人 移动值班电话,每天24小时包括周末和节假日都受理记者提 问和回答记者提问。 下班后、周日或节假日,不论去干什么?值班的处长都 要将移动电话随身携带,随时准备接受记者提问并回答问题。 如果碰到突发事件,电话就会一个接一个。有一次,一位处 长和爱人在公园散步,因突然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一下子 来了100多个电话,电话几乎都被打破。 有一个星期天,发布处一位处长在超市购物,突然手机 响了,一美国记者来电话问中方对美国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 武器有何反应?这一问题正好已备好答问口径,这位处长从 口袋里掏出口径就开始回答,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表 态,指手划脚的动作引起身旁顾客的注意,不知此人是何许 人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苏联:大量援助
美国:政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外交上不承认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冷战
国内:新生政权需巩固和外援
外交诉求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总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70年代
站稳脚跟
1978
走向世界舞台
二、“走”向世界舞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历史背景,概括此时的外交诉求
时空背景八十国年际代:我和平们与要发做展的主要是三国件内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重对大霸调权整 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5)1956年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威胁国防安全
国内:阶级斗争思维影响
外交诉求 维护国防安全,冲破封锁
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远交
外交成就 (1)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 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
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
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了
世纪之 交的 成就 外交
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 非正式会晤 ,即“10+1”领导人会 议机制正式建立 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
系也取得新进展
特点 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重点研习
一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
【材料一】 毛主席拿起联大对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表决情况,一面看一面 说:“……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美洲……只有古巴 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131个会员国,赞 成票一共76票,17票弃权,反对票只有35。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 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
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习近平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
外交思 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
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于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
21世 纪的
条约》,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成就 外交
博鳌亚洲论坛 ,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
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
特点 建交高潮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 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 的一切合法权利。 (4)1972年, 中美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5)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17张PPT)

“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 一边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 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 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 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 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984年5月29日),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 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邓小平文选》第2卷
2000年正式成立 中非合作论坛
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互恵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外交部、新华社新闻整理
图片来源:中国—东盟中心官网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问题探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合作还是对抗? 对话还是冲突? 开放还是封闭? 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
拓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处理分歧,稳步发展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和平与发展 全方位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
课后练习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不断充实和完 善外交理念和外交布局,请从当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外 交理念、外交成就等方面谈一谈7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 “变”与“不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全方位外交示意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图出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地图出版社,2021年8月第1版,2022年8月第2次印刷,第63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答案版)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平等性
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开放性
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创新性
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⑸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
②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1950年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1954年,周恩来率团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⑤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
(2)进步性
①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②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思考点〗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
原因:①“中国因素”对国际关系走向具有越来越重要和深刻的影响。②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③中国日益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④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
动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总结提升】1.近现代的中日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的基础.
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
"从10解+3除"合殖作民机主制义应痛运苦而和生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15持个,而亚不太是互国相家疑虑正和式恐惧签、署互相了排斥和对
立。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协定》(Regional
32.2%,外贸总额占全球 29.1%,是全球涵盖人口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最新兴多市、场。最具潜力的自贸区
60年代 70年代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每年定期举行外长会议、财长会议、领导人会议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47.
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 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 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 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 芬兰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 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同。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 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 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 得新的进展。 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 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 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 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 办级外交关系。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
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
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
议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
1中9非63合年作10论月坛,戴第高一乐届将部军长授级权会法议国的前宗总旨理是富:尔平携等带磋他商的、亲扩笔大信共前识来长、中增级国进,会了代解表议、他加同于强中友2国0谊领0、导0促人年进商合1谈0作两月。国1关0系~同1题2. 日在北京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七单元现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二、世界现代史1.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主要国家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
2.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3.人口迁徙、多元文化、战争与文化交锋:20世纪以来人口迁徙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亚欧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成就。
考点定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暑假自学课】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暑假复习与自学课】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唯物史观: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理解影响一国外交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时空观念:在国际形势下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历史解释:知道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中国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地位,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家国情怀:认识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意义。
1. 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①“另起炉灶”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边,使新中国在背景:国际:①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新中国;②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多国纷纷实现独立;国内:新中国成立,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成就: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年上半年,先后提出三大外交政策;②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成熟)好关系;⑤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知识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答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是①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后,倡导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更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