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中国外交所作出的科学分析和判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局势缓和,美苏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
对这一巨大变化,邓小平似乎早有预见,从70年代末起,他就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作出过一系列精辟论述。
1.维护和平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针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战争因素与和平力量的此消彼长的分析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通过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仔细观察和冷静思考,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论断。
1985年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而且改变了过去认为的战争与革命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这是对当前国际局势认识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邓小平根据8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对话与合作、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果断作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判断。
目前世界处在新旧格局转换之中;新格局的形成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世界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事实,充分验证了邓小平这一判断的正确。
在全面分析国际局势发展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指出了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
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把中国作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是有根据的,也是实事求是的。
邓小平同时郑重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
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
成员国: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 始成员国之一
作用: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 积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 进贸易自由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位: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具有 重要地位,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 重要力量
贡献: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提出了 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和方案,为亚 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 贡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当代中国外交 概述
中国与世界主 要大国的关系
中国在地区和 国际组织中的 外交活动
中国外交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
PART ONE
PART TWO
古代中国:以朝贡体系为主, 强调“天下”观念
科技交流:中欧在科技领域开 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
新
人文交流:中欧在文化、教育、 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增进相 互了解
历史渊源: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交流
经济关系:中日两国在经济上互为 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存在分歧
军事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存 在军事竞争,但也在反恐等领
域进行合作
政治关系:互相视为优先合作 伙伴
经济合作:能源、贸易、投资 等领域合作紧密
文化交流:教育、艺术、科技 等领域的交流频繁
安全合作:在反恐、维和等领 域有广泛的合作
经济联系:中欧贸易额持续增 长,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政治合作:中欧双方在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 持密切合作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意义摘要: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概述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意义1.强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2.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3.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4.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正文: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这一理念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全球影响力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强化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与各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中所两国建立新时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种外交速度和影响力得益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的引领,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
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求实现各国共同繁荣。
这一理念体现了我国对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有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再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举措,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外通选课 当代中国外交 期末复习
当代中国外交一、导言外交官的六大素质:①爱国主义情怀②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③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④念念不忘执行外交政策⑤严格的组织纪律性⑥廉政自律二、新中国外交的四个发展时期(60年概述)1、发展脉络①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此时的中国外交是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为目标。
毛泽东、周恩来等为新中国确定了“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此时,中国政府首先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参加抗美援朝,出席日内瓦和万隆会议,并力求使会议取得一些成果,显示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②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两个拳头对付敌人)·面对世界的动荡、分化、改组和国内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外交进行了调整,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对付敌人”,提出依靠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的政策。
·此时外交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形成第二次建交高潮。
·此时,中国还和周边国家解决了边界的纠纷问题、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中苏之间也从两党的分歧演变成国家关系的恶化,·中法建交。
·总体上中国外交仍不断向前发展。
③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一条线,一大片)·此时外交工作也受到国内“文革”的影响,但影响较小,60年代末已经走上正轨。
国家上苏攻美守的态势是中国外交调整的原因。
·中国于1971年11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和美国改善了关系,并由此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④80年代至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8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新论断和国内建设的需要,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①对独立自主原则赋予了新的内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③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④以“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新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了最为活跃的局面,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当代中国外交 ppt课件
最有代表性的马列经典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68马恩 合著)、《资本论》(马恩合著)、《法兰西内战》(马克 思)、《18世纪外交史内幕》(马克思)、《俄国沙皇政府 的对外政策》(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等
其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 和指导党和国家外交实践的指导思想
宗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与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 位。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 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按照冷静观察、沉 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 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 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4/6/20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0
国际格局
“后冷战”思维――“韬光养晦与和平发展”的回应
“妖魔化中国”的“后冷战”思维的存 在
媒体“妖魔化中国” 主要方式:
歪曲 牵强附会 以偏盖全 无中生有
4/6/20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1
五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性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原则:为了独立,为了和平,为了友谊;反对侵略, 反对战争
两极格局
在1840-1949世界殖民体系格局中,中国的价值主 要地表现在经济层面:原料与市场 在美苏主导下两极格局中,中国的经济意义被相对压 缩,政治意义被相对放大; 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影响 和制约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因素
4/6/20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9
国际格局
冷战态势――外交思想(战略)受到“政治孤立、经济封 锁和军事对抗”的桎梏, 带有浓厚的为争取生存空间而“斗 争”的色彩
论邓小平外交思想
论邓小平外交思想作者:杨桂林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3期杨桂林(中共福建南平市委党校,福建南平 353000)摘要: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外交思想。
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发展,对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创建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反霸维和中图分类号:D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34-02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外交思想。
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发展,对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创建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地位1.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阶段外交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首先,邓小平外交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涵盖了国际、国内民主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邓小平外交思想。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所以,邓小平外交思想必然成为我国现阶段外交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我党长期外事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列主义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外交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而确定中国对外战略和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新世纪我国制定外交政策和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邓小平以灵活务实的思想方法,全新的思维方式,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
在此方针指导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对外关系中的难题,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下,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韬光养晦,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一个经典表述,本身的含义是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把古代中国军事谋略思想运用于当代中国外交的一种“积极防御”战略,是利用和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和取胜之道,是极具匠心和深谋远虑的。
韬光养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防守退却或被动应付,而是要有所作为。
邓小平指出,不管世界政治格局怎样变,中国在世界上算一极,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们绝不能示弱”。
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为了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为国内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而有所作为,为的是促进韬光养晦战略目标的实现。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核心就是“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即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及时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集中全力搞经济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此,在某些国际问题上我们要善于守拙,“扎扎实实干自己的事”。
在外交实践中,坚持不称霸、不当头的原则,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集团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
综上所述,对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应将其理解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珍惜机遇,埋头苦干,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经济搞上去,避免过分张扬,“不扛旗、不当头、不称霸”,着重营造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长期和平国际环境。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这个国家对所处国际环境的判断以及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名词解释两条线战略: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
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
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
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
“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
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概述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以和平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共同发展为指导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责任担当为基本原则,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共同发展。
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分析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内涵,探讨其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对中国崛起和发展道路进行科学总结和精辟阐述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丰富的内涵。
坚持和平发展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
这一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用武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共同发展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指导原则。
这一思想主张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实现各国共同繁荣。
和平合作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基本原则。
这一思想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坚持开展合作、促进发展,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互学互鉴、责任担当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理念基础。
这一思想主张各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各国也应该承担起维护国际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提出了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为解决世界当前突出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和平发展不仅是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是世界各国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通过和平发展,可以避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冲突,实现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
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强调共同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该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合作态度,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关系概述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建交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朝鲜战争
1954年12月31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惠、和平共处
中国外交关系概述
台湾问题
1979年4月 《与台湾关系法》
1979年,美国与在台湾当局“断交”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
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使美国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 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1982年8月7日 发布中美“八一七”公报 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 能与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 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中国外交关系概述
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
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 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 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谁是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维护的力量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
席 宁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
一、中国外交政策概述 二、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关系概述
中国外交的发展阶段
1949---1960 1961---1971 1972---1981联苏反美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边倒)反苏反美(两面开弓)
联美反苏(一条线,一大片) 不结盟的独立自主
外交思想
6,萨道义(Sir Earnest Satow)
• 《外交实践指南Guide to Diplomatic Practice》 (1917年、1922、32,57,79),
• 强调了外交实践与国际法 • 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国际条约 • 对国际会议和国际会 的相关问题进行大量分析, • 在欧洲外交传统的变革、 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外交 作为治国术工具的重要性 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深入观察。
2,顾维钧Vi Kyuin "Wellington" Koo 1888 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
从1912年到1967年,56十年间
顾维钧担任过驻美、法、英、 古巴、墨西哥大使,联合国首 席代表、外交总长、海牙国际 法院法官等。到了晚年,他又 以十七年心血完成了长达十三 卷,600万字的巨著《顾维钧回 忆录》核心:
– 关于民主外交的思想。外交官作为文官-外交大臣,作 为内阁的一部分-国会多数(人民的代表)-服从握有主 权的人民意志。条约需要批准,但也有危害:握有主权
的人们缺乏责任感,无知,程序缓。但是,使公众懂 得对外政策或者是对它提出意见,不但是危险 的,而且是不符合实际的。
三、中国主要外交家的外交思想
•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 生平(1823-1901) • 新编《李鸿章全集》全书 三十九。总计约二千六百余万字。 开放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 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 新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
• 《大使及其职能》
• 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外交作为一种以交 换常驻使节为方式的交往体系,其核心是对相 互利益的承认,外交是国际政治的首要机制。
• 谈判的重要性:不仅是解决冲突、避免战争的 基本手段,也是获得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
• 提出了谈判者的任职条件:具有机敏的头脑, 高贵的灵魂、广泛的知识,对方国家能够接受, 中年人等。
“和谐世界”观:当代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研究开题报告
“和谐世界”观:当代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外交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中国外交指导思想中,“和谐世界”观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理念,是中国对于全球秩序和地区稳定的一种贡献。
“和谐世界”观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环境下提出并流传开来的,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实践,以及对于全球化时代下国际关系的新思考而形成的。
此外,“和谐世界”观也是建立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上,旨在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繁荣与进步,推进全球公平、公正、合理的治理框架建设。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谐世界”观作为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与启示,具有以下意义:1. 对于理解中国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和谐世界”观作为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理念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2. 为有效推动和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和谐世界”观能够探讨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从思想层面上构建开放与包容的国际社会。
3. 提升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研究“和谐世界”观的内涵和实现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和信任,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回顾和谐世界观的提出并分析其深层意义;2.剖析“和谐世界”观在中国外交中的具体指导作用;3.探究中国外交如何根据“和谐世界”观的理念应对世界各国的挑战;4.分析“和谐世界”观的现实实践和成效;5.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为背景,探讨“和谐世界”观的切实可行性及对外交策略的启示。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和谐世界”观作为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探索其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国际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名词解释两条线战略: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
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
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
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
“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
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和合”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思想的构建的论文
“和合”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思想的构建的论文“和合”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思想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全方位的融入世界,在与不同国家、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之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化外交已与政治、经济外交并称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三大支柱。
中国历经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合”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思想的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一、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和合”之“和”意指不同元素可以共同存在,“和合”之“合”意指不同元素可以相容相通,二者合二为一,表示世间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仍然可以相互交融,达致和谐。
针对“和合文化”,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和合”学的倡导者张立文教授将“和合”文化定义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原理,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融突的文化,五大原理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五大中心价值①。
学者吴新文认为“和合既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文化演化的客观过程,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②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称“和合”文化不是使中国的文化内涵更加明确了,而是更加模糊了,因为“和”与“合”是两个不同且相反的概念,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并不恰当。
但是笔者认为:“和”主要是诉求和平的意思,并没有突出矛盾体之间的融合;而“合”则是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矛盾的化解,最终达至整体和平、和谐的状态;“和合”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有充分肯定世界多样性的融合,相信用“爱”可以融突,实现天下和谐的终极目标等基本特征。
二、“和合”文化运用于当代中国外交的时代意义改革开放拉开了现代中国崛起的序幕,目前这一事实基本得到国际认同。
但另一种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威胁论”也愈演愈烈。
在全球化的今天,将“和合”文化融入中国外交,实现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成为一种时代需要。
(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需要以文化为主要构成内容的软实力的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迅速崛起。
论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
论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摘要: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 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
它不是应对90 年代初复杂国际局势的一时的权宜之计, 而是为了我国长远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当前的新形势赋予了坚持/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0更丰富的科学内涵、更坚实的客观依据、更迫切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外交战略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以灵活务实的思想方法, 全新的思维方式, 提出了/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0的外交战略思想。
在此方针指导下, 我国成功解决了对外关系中的难题, 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下, 继续坚持/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0外交战略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深入理解/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0外交战略的科学内涵韬光养晦, 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一个经典表述, 本身的含义是比喻隐藏才能, 不使外露。
邓小平提出的/ 韬光养晦0 的外交战略思想, 是把古代中国军事谋略思想运用于当代中国外交的一种/ 积极防御0战略, 是利用和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和取胜之道, 是极具匠心和深谋远虑的。
韬光养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防守退却或被动应付, 而是要有所作为。
邓小平指出, 不管世界政治格局怎样变, 中国在世界上算一极, 是一个/ 有重要影响的大国0, / 我们绝不能示弱0。
韬光养晦的目的, 是为了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 为国内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 而有所作为, 为的是促进韬光养晦战略目标的实现。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0战略方针的核心就是/ 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 我们自己的事0,[ 1] 即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邓小平及时指出: / 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0, 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集中全力搞经济建设, / 发展才是硬道理0。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对外关系1.新中国为什么要“一边倒”?首先,从中美关系来看,中国共产党虽然具有坚定的反帝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与美、英等国家打交道的可能。
但美国一次又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为敌,从而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在美英之间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
其次,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
,如果要走“第三条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敌视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援助的可能。
第三,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
2.亚非会议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历史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
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
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确定了中国的外交方向,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都是我们首要的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的最重要任务,是为国内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就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一个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环境,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减少中国崛起的外部阻力,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新型发展道路。
3.中美大使级会谈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发生变化,“第三种势力”的国家的外交活动空前活跃。
当代中国外交体制概述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3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体制
作为一个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一党领导下的多党 合作制度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体制建立的最重要的理论根据是PRC的 《宪法》与CCP的《党章》
主要决策机制 主要运作机制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4
主要外交决策机构
18
港澳特区外事权力与外事机构
《香港基本法》第125条 《澳门基本法》第137条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9
地方外事机构
地方外事部门是指本地区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和 处理重要外事工作的综合归口管理部门
不同地方外事活动的特点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0
结语
“总体外交” 北京大学黄金祺教授
“小外交”
“大外交” 如政党外交、体育外交、
地方外交等
广泛的民间外交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 的根本利 益及党和 国家的对 外总政策
21
谢谢!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2
国内目前对“首
脑外交”的定义比
较宽泛,纳入包括
政治局常委在内的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外交活动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3
中央的外交机关
国务院――执行机构
国务院有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 协定的职权
外交部
是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外交工作的职能部门, 是中国处理日常外交事务和制定对外政策的 国家机关
25-Jan-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外交中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简述
设想团结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 美国。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毛泽东阐 释了 “一边倒” 的基本含义 : “一边倒是孙中山 四十年 经 验 和 共 产 党 的 二 十 八 年 经 验 教 给 我 们 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 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决无例外。骑 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7]1472-1473依 据这一战略,新中国成功建立和巩固了同以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从而在艰难的条件 下为社会义建设赢得了对有利的政治、经济和国 际环境。
关键词:国际统一战线;中国外交;当代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8)01-0047-04 作者简介:张方圆 (1981—),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机关党委办公室副调研员,中国现代国际 关系研究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
一、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 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主要根源于马列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阶级联盟思想对国际统一 战线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848年, 《共产党 宣言》 正式发表,提出了 “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 争取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的统一 战线要求。1864年,马克思在 《国际工人协会成 立宣言》 中阐述了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重要 性:“过去经验证明: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 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 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 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2]列宁 进一步发展了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在第三国际与 第二国际的斗争中,在倡导建立工农联盟捍卫苏 俄新政权的斗争中,列宁都巧妙运用了统一战线 作为政治武器实现党的既定政策。列宁在 《民族 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 中指出: “帝国主 义的特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就是现在全 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数众多的被 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几个拥有巨量财富和 强大军事实力的压纲领联系起 来”[3], “要利用一切 机 会,哪 怕 是 极 小 的 机 会, 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 时的、动 摇 的、不 稳 定 的、不 可 靠 的、有 条 件 的。”[4]他在 《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 纲》 中提出: “帝国主义各国的共产党,应当与 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作中有密切接触,通 过它们 给 予 一 般 革 命 运 动 以 物 质 的 和 精 神 的 帮助。”[5]
浅析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
浅析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和平力量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建设“和谐世界”可谓任重而道远,它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需要国际社会继续共同不懈努力。
中国今后仍将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坚定力量。
【关键词】中国外交和谐世界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世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洞察国际局势,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外交新理念。
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确立了新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新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也是中国外交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外交“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背景与意义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呼吁不同文明国家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同年7月,“和谐世界”理念被写入《中国和俄罗斯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国倡导的这一全新外交理念开始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并接受。
同年9月,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面阐述了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被国际舆论评价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一份“和谐世界”宣言书。
此后,胡锦涛在国内外不同重大场合始终倡导和强调中国的这一重大外交新理念。
2006年春,胡锦涛出访沙特时发表题为《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
同年4月,他又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博采文明之长,建设共荣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8
国际格局
实际上,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战后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多数的时候对中国是极为 严苛的,严峻的时候多于宽松的时候
两极格局
在1840-1949世界殖民体系格局中,中国的价值主 要地表现在经济层面:原料与市场
在美苏主导下两极格局中,中国的经济意义被相对压 缩,政治意义被相对放大; 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影响 和制约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因素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8
马列主义的国家观、世界观和 外交观
评价
• 对中国外交实践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一面 •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向前发展,才能具有生命力 • 马列主义观察国际问题的一些辩证思想,至今在指导中国外
交理论研究和外交实践时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 马列主义国家观、世界观和外交观中的一些原理对新中国外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5
三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形成的 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国家观、世界观和外交观
现代西方国际关系原则和理论
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外交理念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6
马列主义的国家观、世界观和 外交观
文献基础
最有代表性的马列经典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68马恩 合著)、《资本论》(马恩合著)、《法兰西内战》(马克 思)、《18世纪外交史内幕》(马克思)、《俄国沙皇政府 的对外政策》(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等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4
二 中国外交思想史的时期划分
古代外交思想
• 上溯至先秦春秋 战国,截至鸦片 战争
近代外交思想
• 1840-1949年, 传统向现代过渡 时期
当代外交思想(两 种观点)
• 上溯到民国, 1921年到1949 年是当代中国外 交思想的最早萌 芽时期
• 等同于新中国外 交思想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9
国际格局
冷战态势――外交思想(战略)受到“政治孤立、经济封 锁和军事对抗”的桎梏, 带有浓厚的为争取生存空间而“斗 争”的色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更突出地表现在对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反动思想 的反叛和决裂 几代领导人受过良好的国学教育决定了在新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中会承继一些传统的中 国政治文化与价值理念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取得成功的方式仍是 “中国式”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3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外Fra bibliotek理念命的内涵
“西方现代资产 阶级国际关系体 系”中呈现的一 些进步的外交原 则和外交理念, 与中国的具体情 况相结合,对它 们进行“中国化”
的吸收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0
西方的国际关系原则与理论
• 影响的内容
主权、均势、国际法 国家利益 实力外交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1
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外交理念
其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 和指导党和国家外交实践的指导思想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7
马列主义的国家观、世界观和 外交观
影响的内容
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重要观念
对战争的科学看法 国家平等、民族平等的观念 和平外交的观念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观念 阶级外交观念
22-Jul-20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7
国内环境
国家实力
弱国比强国更需要外交,更应该把外交作为一种“软权力”, 通过提高“软权力”的效率来弥补实力的不足 外交是一种软权力,但支撑的是硬权力
国内政治形势
博弈理论: 外交思想(外交决策)是外部的博弈(国家与 它国,国家与国际组织、国际社会等的博弈)与内部的博 弈(国家发展的利益目标、利益集团、政党、派阀权力斗 争等)合力的结果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
肖佳灵 副教授
推荐参考书: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开封:河 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 出版社1986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 出版社1987年版
22-Jul-20
交的指导作用,至今仍可以说是成功大于失败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9
西方的国际关系原则与理论
中国传统外交和 东方社会的朝贡 体系, 并没有西 方现代国际关系 意义上的主权、 均势和国际法概
念
鸦片战争后,对 西方现代国际关 系的主权、条约、 实力等原则逐步 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 使主权、平等、 民族主义等概念 深刻地嵌入20 世纪中国政治革
eg,“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既适应了国际政治的现实发展,也适应了中国政治的现 实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 “中国特 色的外交思想”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5
四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形成的 现实基础
历史教训 国内环境 国际格局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6
历史教训
实现独立自主的、领土完整的主权的愿 望 对民族平等的重视(包含在国际社会反对 强权和反对霸权) 对和平的珍惜 对外开放的愿望
影响的内容
大国气度、不畏强暴 以和为贵、求同存异 合纵连衡、不结盟 刚柔并济、内圣外王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4
理论基础总结
“理论合力”的产物: 新中国的建国理念和外交理念首先是 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也受到现代西方国 际关系一般原理的影响,加上三代领导人都在不断地对 中国的政治传统进行革命、反省或进行改革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
一 关于外交、外交思想的定义
外交
大外交
• 宏观层次 • 中观层次
小外交
• 微观层次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3
外交思想
决定和指导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外交原则和对外政策 的思想
由领导外交的官员进行表述;
反映在国家有关外交的文献中;
反映在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实践和国家有关人员的外交活 动中
“中国是不能仅仅用西方术语的转移来理解的, 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灵。它的政治必须从它 内部的发生和发展去理解。” ——费正清
任何国家都不能否定或摆脱政治文化对其外交 理念、外交风格等的影响和制约
22-Jul-20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2
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外交理念
重要性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既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也包含了高超的治国艺术 和外交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