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干旱事件过程的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研究——以辽西北为例
基于干旱事件过程的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研究——以辽西北为例屈艳萍;吕娟;苏志诚;王亚许;孙洪泉【摘要】科学地评估旱灾风险是实施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从旱灾风险的定义和物理形成过程出发,提出了基于干旱事件过程的旱灾风险评估原理、概念模型,形成了一整套旱灾风险评估技术流程,并以位于我国东北旱灾频发、重发中心的辽西北地区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基于干旱事件过程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意义,可用于快速预估一定抗旱能力条件干旱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Scientific drought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re content and key element.in drought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he definition and physical mechanism of drought disaster risk,we have proposed the physical principle and conceptual model of drought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drought event process,and formulated a set of technical procedures correspondingly.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risk assessment method,we have carried out a case study in northwest of Liaoning Province,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evere drought.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drought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drought event process has a strong physical meaning.This method shows a great value of future promotion,which can b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drought loss quickly and then provide reference for drought decision making.【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年(卷),期】2017(015)005【总页数】9页(P329-337)【关键词】旱灾风险评估;干旱事件过程;干旱频率;旱灾损失【作者】屈艳萍;吕娟;苏志诚;王亚许;孙洪泉【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31 研究背景干旱灾害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摘要: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等方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已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不少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趋势,对农作物生产、种植制度、病虫害的影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温度降水病虫害引言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气候变化加剧而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成分改变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因为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到目前为止,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诱发的自然灾害将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及早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适应性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10 年或更长时间)的变动,具体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1.气候变化的特点(1)平均温度明显上升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造成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全球的气候变化。
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44~0.80℃。
中国近100 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达到0.5 ~0.8度,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
如果年平均温度上升1度,大于或等于10度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15天左右,这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讲具有重大影响。
【优质文档】北方部分地区干旱的严重影响调查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方部分地区干旱的严重影响调查报告篇一: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失等均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据统计,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6×l09 80~10 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灾害l1l。
近40年来。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我国气候总体出现变暖变干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2030-2050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降低约10%。
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且对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圜。
因此,研究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极为重要,并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干旱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历史上.干旱造成的危害就十分严重。
如1876、1879年的华北大旱灾.在总面积100万km 的土地上。
田地龟裂,河流干涸,树木枯槁,青草绝迹,更没有任何庄稼,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旱灾共饿死了l 000多万人f31。
20世纪的前50年中.曾发生过11次死亡逾万人的特大旱灾。
近年来,旱灾更是频繁发生,如201X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范围的特大旱灾,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加上其他地区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773.33万hm ,其中作物受旱604.53万hm 。
重旱190.10万hm 、干枯101.O0万hm ,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68.40万hm ;有2 425万人、1 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问;而201X年秋至201X年初华北多省也遭遇严重干旱,部分达到特大干旱,比西南干旱更为严重.甚至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也承受了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doi:10.11676/qxxb2024.20230095气象学报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张 强1,2 李栋梁3 姚玉璧4 王芝兰1 王 莺1 王 静1 王劲松1 王素萍1 岳 平1 王 慧3 韩兰英5 司 东6 李清泉7 曾 刚3 王 欢8ZHANG Qiang1,2 LI Dongliang3 YAO Yubi4 WANG Zhilan1 WANG Ying1 WANG Jing1 WANG Jinsong1 WANG Suping1 YUE Ping1 WANG Hui3 HAN Lanying5 SI Dong6 LI Qingquan7ZENG Gang3 WANG Huan8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2.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4.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象学院,兰州,7300215.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兰州,730020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7.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1. Lanzhou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Lanzhou 730020,China2. Gansu Meteorological Bureau,Lanzhou 730020,China3.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4. School of Meteorology,Lanzhou Resources & Environment Voc-Tech University,Lanzhou 730021,China5. Lanzhou Regional Climate Center,Lanzhou 730020,China6.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7. National Climate Centre,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8.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6,China2023-06-25收稿,2023-09-14改回.张强,李栋梁,姚玉璧,王芝兰,王莺,王静,王劲松,王素萍,岳平,王慧,韩兰英,司东,李清泉,曾刚,王欢. 2024.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气象学报,82(1):1-21Zhang Qiang, Li Dongliang, Yao Yubi, Wang Zhilan, Wang Ying, Wang Jing, Wang Jinsong, Wang Suping, Yue Ping, Wang Hui, Han Lanying, Si Dong, Li Qingquan, Zeng Gang, Wang Huan. 2024.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drought 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related risk assessmen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2(1):1-21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s are increasing. The regularity of drought occurrence 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which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mechanism study on drought formati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rought prediction and changes in disaster risk. They also restrict*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230611)。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翟盘茂;刘静【摘要】The definitions of extreme weather/climate events and "climate extreme"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classifying the extreme events into four categories ( namely extremes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a single variable, events related to weather phenomena, compound events and climate extremes) , the related extreme indices as well as their trends and corresponding impa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nse precipitation events over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end to be more frequent. Heat waves in eastern China are stronger and drought tren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ern China,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21 century, is increasing. Furthermore, drought events are frequent in southwest China over recent ten years. In order to minimize losse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t is extraordinary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capability i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high-impact extremes. Meanwhil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engineering defense measures based on changes in extreme events to prevent flash floods and urban waterlogged disasters induced by intense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droughts and heat waves associated with insufficient precipitation.%首先概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极值”的相关定义,并把极端事件分为单要素的极端事件、与天气现象有关的极端事件、多要素极端事件和极端气候事件.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几类极端事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指出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强降水事件更趋频繁,我国东部地区高温热浪天气更为明显;东北华北地区干旱趋势增加,尤其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最为明显;近10年来西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为减轻日益增加的重大气象灾害的损失,我国有必要加强高影响极端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同时还必须根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加强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范和应对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和城市渍涝,以及与降水持续不足有关的重大干旱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2(014)009【总页数】10页(P55-63,84)【关键词】极端气候指数;高影响;气象灾害;工程【作者】翟盘茂;刘静【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1 前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研究进展
结果与讨论
通过分析主要果树品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发现适宜的温度、湿 度和光照条件对果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其中,极端气温(尤其是低温)、降 雨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对果树的生长影响较大。此外,不同果树品种对气象灾害 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为针对不同果树品种采取差异化抗灾措施提供了依据。
在建立气象灾害指标预测模型方面,本研究发现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取得 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在预测苹果树的冻害发生情况 时表现尤为突出。然而,预测模型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质量、模 型参数等,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模型。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果树气象灾害指标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定性分析方 面,研究者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和果树生长资料,对不同果树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 生长表现进行了评价。例如,刘星等(2019)研究了柑橘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发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柑橘的生长发育,而高温、干旱和低温寒害则会对 柑橘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国际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共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挑战。
总之,近10年来中国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 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监 测预警与评估的精度和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服务。
研究人员利用气候变化模型和遥感技术,对区域尺度的干旱情况进行监测和 评估;在冷害方面,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基于温度条件的冷害风 险评估模型;在雹灾和风灾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灾害历史数据和影响的分析, 分别建立了基于位置和强度的雹灾风险评估模型以及风灾风险评估模型。
研究方法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
环境资源学院气象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的分析与研究学生姓名:陈璐璐学号:201018010206系(部、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2指导教师:张方方2011年9月24日气象学文献综述中文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灾害之一。
就今年来说,江苏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就出现了罕见旱情,对当地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气象灾害干旱江苏长江中下游英文摘要: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at affect the most widespread disasters. Both land and sea in China, most of the region controlled by the monsoon, the climate is very unstable, the decision of China's inter-annual seasonal rainfall and the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Lead to many kind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But one of drought impact o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most extensive damage, one of hardest-hit disaster.This year, the Jiangsu Yangtze River in some areas and there have been rare drought, causing a very serious local impact.关键词: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rought Jiangsu Province Yangtze River前言水是一切农业生物必须的生活因子,水分状况异常会形成各种灾害。
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极端气温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生产的稳定性与全球食品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温事件频繁出现,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冲击,如干旱、洪涝、冻害等极端天气条件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研究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机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食安全保障:通过对极端气温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提高粮食生产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研究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科学规划农业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态。
这不仅对我国的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为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促进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并进一步提高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研究的国际竞争力与发展能力、最终增强社会抵御和适应气候多变的能力和手段也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实践价值与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文献综述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已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先前的研究表明,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产量以及品质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
这些影响因气候类型、作物种类和生产地区的不同而异。
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
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本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进行概述。
亚洲中部地区的干旱区域包括中国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这些地区常年缺水,土地干旱,气候条件恶劣。
在过去几十年中,亚洲中部干旱区发生了显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和气候季节的改变等方面。
干旱区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土壤干旱化、水资源减少、植物覆盖度下降等。
这些变化对干旱区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多尺度考察中,我们需要综合分析长期尺度和短期尺度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征。
长期尺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几十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模拟结果来获得。
而短期尺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分析季节、年度和年际尺度的气象数据来进行研究。
了解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大气环流变化和地表特征变化对干旱区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机理,并通过综合特征和机理解释来探讨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综合特征与机理。
这将有助于我们制定适应和应对措施,保护亚洲中部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多尺度的视角出发,探讨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气候环境变化特征与机理。
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
首先,在2.1节中,我们将介绍干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干旱区的降水量、温度和气候事件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接着,在2.1.1小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干旱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包括降水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方面。
在2.1.2小节中,我们将阐述干旱区的环境变化情况,例如土壤湿度的下降、表面水体的减少和植被覆盖的变化等。
通过对以上变化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气候环境演变趋势。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频发且威力日益增强,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以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度的增强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等。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南方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是较为干旱的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普遍。
此外,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温升高也导致了蒸发增加,加剧了农作物需水量的上升,加重了灌溉需求和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其次,中国农业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农业干旱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农业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域和强度各异。
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亏缺,南方地区则存在因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而带来的农业灾害,这使得农业干旱灾害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最后,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使得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
其次,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农业灌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使得土地退化,并影响后续种植季节的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干旱灾害还会引发农村经济困难,增加农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农业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生产造成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较高。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使得农作物生长条件优越。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日趋明显,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些变化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了解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趋势。
其次,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浙江省近十年的气象数据、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等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来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具体影响。
四、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分析1. 气温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浙江省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气温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植结构以及病虫害发生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温度升高使得一些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生长周期缩短,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2. 降水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降水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浙江地区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连续的干旱或持续的阴雨天气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如某地区持续干旱会导致农田缺水,影响作物生长;而连续的阴雨天气则可能导致农田积水,影响作物呼吸和光合作用。
3. 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的影响近年来,浙江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会直接导致农田受灾、作物受损,还会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西南四省粮食增产途径研究
西 南 四 省 指 广 西 、 州 、 南 和 四 J 省 , 越 贵 云 i 跨 I 了横 断 山 区 、 贵高 原 、 I 地 和 广 西 石 灰 岩 丘 云 四川 盆 陵 山地 四个主要的地貌单元 。 改革 开放 以来 , 西南 四省 依 靠 其 独 特 的 农 业 资 源 和优 势 ,农 业 生 产 获 得 了长 足 发 展 。 区 具 有 丰 富 多样 的 动植 物 资源 , 该
源 和水 资源 优 势 难 以发 挥 。
业 的 水 分 条件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了产 出 ,因此 农 田
基础设施 ,尤其是 以水利灌溉为核心 的水利设施 是粮 食 高 产 和稳 产 的重 要 基 础 性 条 件 。粮 食 生 产
技术 的 发 展 和 推广 程 度 越 发 达 , 食 产 量 就 越 高 。 粮 农 业 机 械 等技 术 装 备也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和提 高粮 食 生 产 效 率 的关 键 。 外 , 业 物 资 和 人 力 投 资 的 多 此 农 寡和配 置效率对 提高粮食 产量具有直 接作用 , 且
随着 国 内需 求 的 上 升 , 上 城 市扩 张 导致 农 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业 用 地 减 少 , 目前 中 国虽 然 成 功 实 现 了粮 食 自给
自足 , 是 , 何 在 上 述 挑 战 下 继 续 实 现 粮 食 增 产 但 如
收 稿 日期 : 0 1 0 — 0 修 订 日期 : 0 1 0 — 9 2 1— 6 2 : 2 1 — 8 0
和 同期 年平 均 温 度 的观 测 数 据 ,分 析 不 同地 区 温 度 变 化 、农 业 生 产 资 料 投 入 以及 播 种 面积 变 化 与
灌溉水源 的匮乏 , 使得作物 的生长环境被破坏 ; 土 地沙漠化严重 , 导致可耕作地面积急剧减少 ; 于 用
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及预测预警研究进展
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及预测预警研究进展杨志勇;刘琳;曹永强;于赢东;严登华【摘要】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农业干旱定义的基础上,对适应于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的不同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并介绍其应用情况,总结了农业干旱预测预警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结合农业、水文等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对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预测预警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期刊名称】《水利经济》【年(卷),期】2011(029)002【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农业干旱;评价指标;风险评价;预测预警【作者】杨志勇;刘琳;曹永强;于赢东;严登华【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旱灾是影响我国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的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15%以上,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约50亿kg,20世纪50~80年代因旱灾损失的粮食约占全国因灾损失粮食总量的50%。
旱灾在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因干旱期间河川径流的大幅衰减,抗旱中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漏斗、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一系列次生资源环境问题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历史上,我国的西北、华北以及东北等部分地区是干旱灾害多发地,而南方湿润地区则相对较少或破坏性较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用水的需求迅速增大,目前已经达到了近6 000亿m3的规模,在我国北方的海河、辽河、黄河等流域经济社会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利用的上限。
经济需水量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形势更为紧张,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破坏性也迅速扩大。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气候变化从各方面对全球的生态和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共识。
气候变化同样也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农业部门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要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选育新品种;三是加强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四是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对策2007年12月巴厘岛会议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气候变化部门间工作组主席武尔夫·基尔曼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全球的粮食安全。
我们应重视今后20—50年间我国的农业生产可能将受到的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应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本文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三大气候条件:光能资源、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最后,针对农业部门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产量除了受技术、品种因素影响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气候要素。
气象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热量、水分等其他自然资源,又是农业技术有效实施的一个限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又会造成气象气候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同时产量变化的总趋势也会因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加大而呈现不可持续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粮食短缺。
根据IPCC刚刚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即使温室气体与气溶胶的浓度能够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全球气候仍然会出现每十年0.1℃的进一步增暖(罗勇,2007)。
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农业气候的热量资源有改善趋势,目前我国的复种指数为155%,理论值为198%。
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我国北方复种指数有所增加,多熟制将向北推移,我国的多熟制面积比重也会加大。
复种指数提高15%,可增加播种面积0.13亿公顷,增产粮食578亿-825亿千克。
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作者:马应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论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区域农业病虫害变化,对今后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中图分类号: P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近十几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强,导致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已经产生了深刻,本文综述国内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献,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1农业气象灾害类型1.1干旱灾害农业干旱不同于气象干旱和水文气象干旱, 气象干旱是由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干旱是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 发生水分亏缺, 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进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的现象。
农业干旱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而且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
中国大部地区旱灾严重, 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比洪涝更为严重, 是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洪涝灾害农业洪涝可分为洪灾、涝灾、湿害, 这3 种类型的洪涝密不可分。
洪涝的形成与降水量、地理位置、土壤结构、植被、以及季节、作物生育期、防洪设施等密切相关。
但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持续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滥淹没或冲毁作物, 造成减产或绝收。
全国大部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十分明显, 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
1.3热害气候变暖,高温热害、伏旱将更加严重,目前对中国亚热带农业生产的影响已十分突出,暖温带也有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
热害高温胁迫已经限制了作物生产,影响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的种植和产量,水稻、棉花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强烈抑制。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响应机制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响应机制一、本文概述干旱胁迫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它严重地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对植物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在面对这种环境压力时所采取的响应机制。
我们将从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形态和生态方面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植物如何通过生理生化调整、形态变化以及基因表达等方式来应对干旱胁迫。
通过理解这些响应机制,我们可以为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干旱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产生深远影响。
干旱胁迫会显著影响植物的水分平衡。
当植物遭遇干旱时,水分吸收和运输受到阻碍,导致细胞水分减少,叶片出现萎蔫现象。
长期的水分不足还会引起叶片黄化、坏死,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严重影响。
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反应物之一,水分不足会直接导致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影响植物的光能利用和有机物合成。
干旱胁迫还会引起叶绿体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再次,干旱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水分不足会限制细胞的分裂和扩张,导致植物株型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同时,干旱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降低植物的繁殖能力和种子质量。
干旱胁迫还会引发植物的氧化胁迫和细胞凋亡。
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积累,引发氧化胁迫。
长期的氧化胁迫会损伤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严重时导致细胞凋亡,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水分平衡、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氧化胁迫等多个方面。
为了应对干旱胁迫,植物需要发展出一系列的适应和响应机制,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生存。
三、植物的响应机制植物在面对干旱胁迫时,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来应对和缓解干旱带来的压力。
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形态结构调整、生理生化改变和分子层面的响应。
中国农业旱灾致灾风险评价
中国 7 5 2 个基本、 基 准地 面气 象观 测站 及 自动站 1 9 5 1 年 以来气 候 资料 日值 数 据 。 由于新 中 国成 立初 期 , 站 点数 相对 较少 , 同时部分 站 点 出现 缺测 状况 。因此 , 本 文选 取 1 9 6 O 一2 0 0 9年 全 国范 围 内具有 连 续 观 测记 录
灾 频发 的 国家 , 据统计, 1 9 5 O 一2 0 1 0年 , 平 均 每年受 旱 面积 约 2 1 5万公 顷 , 因旱减 产粮 食 5 0亿 千克 。近年 来, 在 暖干化 背景 下 , 社会 经济 发展 和人 口膨 胀致 使 水 资源 短缺 , 旱 灾 呈 现不 断 加 重趋 势 。旱 灾 已经开 始 威 胁 到 中国农业 生产 和 粮食 安全 。因此 , 研究农 业 旱灾 势在 必行 。 农业 旱 灾 的发 生 是土壤 一植物 一大 气 系统 中水分 平衡 遭受 到破 坏 的结果 ] 。常用 的农业 干 旱指标 除 降 水距 平 百分率 、 帕尔 默干旱 指数 ( P D S I ) [ 5 ] 、 标 准 化 降水 指 数 ( S P I ) ] 、 综 合 气 象指 数 ( C MI ) 吲 等气 象 干 旱 指 标外 , 还包 括 土壤 含水 量指 标 、 作物 旱情 指标 和综 合 性 指 标 。如 土 壤 湿 度 、 植 物 状 况指 数 、 农 作 物 水 分 指 数 ( C MI ) L 8 ] 、 水 分 胁 迫指 数 等 。其 中 , C MI 是在 P DS I的理论 框 架 下 , 基 于每 周平 均 温度 和 总 降水 设计 , 综
[ 作者简介]尹圆圆( 1 9 8 7 一) , 女, 山东荷泽人 , 博士 , 主要从事环境演变与 自然灾害研究 。 *[ 通讯作者]王静爱( 1 9 5 5 一) , 女, 河北定 州人, 教授 , 博 导, 主要从事 自然灾 害风险评价和 区域地理研究 。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风险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农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这种生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然而,由于农民自身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往往难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包括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推广农业科技等,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不足等。
农业风险管理的挑战农业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和生物风险等方面。
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台风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农民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生物风险则主要来自于病虫害等生物因子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这些挑战的存在使得农业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风险管理的策略为了应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挑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农业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措施等方面。
加强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合作,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2、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农民提供参考。
同时,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农业风险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政府和农民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
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农业风险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农业风险管理将更加注重预防和预警,通过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得农业风险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
此外,随着农业保险市场的逐步成熟,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不断扩大,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
响机制研究
干旱是我国发生频次最高、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我国干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原本一直干旱的北方地区干旱灾害加重,而且,南方的极端干旱事件也呈增加趋势,干旱灾害风险不断加剧。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正以新的气候常态发生在中国各个区域,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由于干旱灾害风险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复杂且具有区域差异性,而且风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干旱灾害风险区域差异性更明显。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之一。
而且,农业是气候变暖的敏感行业,也是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承灾对象。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不断扩大。
本研究以我国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研究切入点,以气象综合干旱指数(MCI)为干旱致灾因子表征指标,研究我国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
基于风险因子耦合模拟和历史干旱灾损概率统计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性特征。
阐述不同时段关键气候物理要素对风险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的影响,明确中国干旱灾害风险关键影响期。
研究成果为提升我国干旱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充分认识了中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演变规律和区域差异性。
基于1961-2014年逐日MCI,系统分析了我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和频次增加。
同时,干旱发生的范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北方干旱加剧的同时,南方干旱明显加重,尤其是大旱范围明显增加。
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初期干旱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的损失最严重。
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以南和长江以北地区。
干旱频次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长江流域以北干旱频次较高,黄河流域干旱频次大于30%。
但不同年代,干旱发生范围、程度、频次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性。
(2)基于风险因子耦合法,构建了综合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并在中国西南地区进行案例研究。
基于gis和rs技术,融合气象综合干旱指数(mci)、遥感反演的土壤湿度、植被指数、干旱灾情和农业统计等多源数据。
综合考虑干旱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在gis平台下,实现了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
同时,根据历史干旱灾害损失概率统计计算干旱灾害综合损失率。
将风险因子耦合模拟和历史灾损统计法相结合,系统分析西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西南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农业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西南东部,北部高于南部。
不同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和防灾减灾能力差异导致农业干旱综合风险格局复杂。
(3)系统分析了中国农业干旱灾损率变化特征、南北区域差异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基于历史干旱灾损构建干旱灾害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分析近50多年中国干旱灾害损失及南北差异性。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都呈增加趋势。
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均明显增加,风险显著加大,尤其是成灾以上干旱损失增速更快。
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南方和北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差异明显。
气候突变后,北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明显高于南方,增幅也比南方快,北方灾害损失增幅是南方的3~4倍,而且干旱损失越重,增幅越快。
北方干旱灾害损失主要依赖降水,而南方对温度的依赖程度比北方大。
不同时段降水和温度对农业干旱损失的影响不同,只有关键时段的降水和气温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率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中国7月下旬、9月中旬降水量和6月上旬气温对农业干旱损失至关重要。
(4)阐明中国七个子区域干旱灾害损失变化特征。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等级干旱灾害损失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东北综合损失率多年平均值最大(9.6%),其次为华北(9.3%)和西北(8.4%),华东最小(2.4%)。
华北综合损失率增幅最大,为1.4%/10a。
气候突变后,西北、华北和西南受灾率呈增加趋势,而东北、华中、华南和华东降低;成灾率和绝收率各区域均增加;综合损失率除华中外,其它区域均增加。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各区域干旱灾害损失呈增加趋势,越重的灾害对气候变暖
越敏感。
综合损失率在气候空间的分布区域差异性显著。
(5)系统分析了干旱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总体不利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增加,但不同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略有差异。
气候变暖对夏粮、玉米和稻谷不利,尤其是玉米,平均减产
0.9kg/10a。
中国粮食作物随气象干旱程度的增加趋于减产,尤其是秋粮作物。
冬小麦和稻谷随着气象干旱程度加重趋于减产,而夏粮、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与气象干旱的响应不明显。
(6)明确了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关键影响期。
中国干旱灾害风险关键影响期为春末、夏季和秋季前中期,8月达到峰值。
北方干旱灾害风险关键影响期与中国一致,南方为夏季和秋季前中期,8月关键期的作用最突出。
北方关键影响期较南方长,作用比南方更突出。
中国各子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关键影响期的长短和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为单峰型,西南和华南为双峰型。
华北、东北和华南。
东北、华南和华北关键影响期较长。
华北、东北、华中和华东夏季关键影响期作用最突出,西北和华南为春季,西南为夏季和冬季中后期。
关键影响期不仅与干旱发生时间有关,更与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生育期和抗旱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