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送魏二》

合集下载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潇湘:潇水与湘水的并称,泛指今湖南地区。

②清猿梦里长:想象中的梦境里听猿声长啸。

《水经注》卷三十四,记述巫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句解: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七言绝句《送魏二》是一首送行诗。

这两句是说,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席上饮得大醉;送友人上船时,秋风萧飒,风雨入舟,引入一片凉意,身凉心亦凉,依依惜别之情,昭然已见。

诗句寓情于景,情景互见,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是作者虚构了一个友人行程中的境界——友人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明月高照,夜不成寐,孤寂之情对月难明,两岸哀鸣的猿声,也会搅扰得他心神不宁,即使入梦,也摆脱不掉愁绪。

留恋之情自见,收余韵不绝之感。

译文: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凉意,送友人上船后,我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在不尽的愁绪里,听着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送魏二阅读答案三四两句

送魏二阅读答案三四两句

送魏二阅读答案三四两句篇一:古诗《送魏二》阅读试题附答案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1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

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3.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一)(6分)12.B(3分)13.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分)(意近即可。

)篇二:送魏二阅读答案送魏二阅读答案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1分)(2)三、四两句诗,陆时雍《诗镜总论》云:“昌龄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2分)参考答案:5、(1)橘柚香。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6、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宽容忍让,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篇三:《送魏二》中考阅读答案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古诗词阅读理解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古诗词阅读理解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远在潇湘月,悲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①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在诗中指朋友魏二将要去的地方。

1.被称为“诗家夫子”的是()
A.杜甫B.王昌龄C.陆游D.李商隐
2.对下列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在“江楼”,“橘柚香”暗示了送别的时间在秋天。

B.第二句写秋风秋雨,一个“凉”字渲染了离别的哀伤之情。

C.第三句回忆与朋友一起潇湘赏月,往事历历在目。

D.末句想象友人离别后梦中听猿的情形,一个“愁”字更显惆怅别情。

【答案】C B
【解析】
1.考查对著名诗人的识记能力。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

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

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故选B。

2.C.第三句意为:想象你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

不是回忆,而是想象友人离别后夜泊潇湘,望月怀友的情形。

故选C。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试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翻译】江楼饯别,我和你喝得酩酊大醉,秋风阵阵,送来满鼻桔柚的芳香。

入得船来,忽淋上一头潇湘冷雨,我浑身发颤,心头更是无限凄凉。

我不知道,在你无尽的旅程终点,也即在那遥远、遥远的潇水、湘江。

当你午夜梦回,听到深山里传来,清幽的猿声,是否觉得分外悠长?【作者简介】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同名的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诗人送别魏二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

送魏二王昌龄古诗

送魏二王昌龄古诗

送魏二王昌龄古诗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诗鉴赏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从橘柚香见出)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

饯宴设在临江的高楼上,空 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离别而变得 尤为美好。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醉字,暗含酒深情亦深之意。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 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悠然而至之感,恰 切地表现出秋风秋雨的特点。

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 后二句应归结到惜别之情。

但诗人却宕开一笔将眼前情景推开, 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友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 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之上,那时风住雨收,一轮孤月高悬,环境如此凄清,友人恐难成眠吧。

即 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此在梦中也 摆不脱愁绪。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勾勒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 的环境。

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因此诗境颇具几分朦胧 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描摹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 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长字作韵脚用在 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部写实景,后半部为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 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 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

在艺术构思 上颇具特色。

[送魏二王昌龄古诗]相关文章:。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送魏二王昌龄醉酒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肥。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试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酒别”“江风引雨”抒发了花雨深情,请作详细表明。

(4分后)(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花雨知音,借酒浇愁;悠悠风雨衬托伤感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二: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4分)答案:⑴“肥”字写下了江风夹杂雨水灌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下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后);同时也就是悲凉氛围、情感的充分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分后)。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⑵虚写下,写下的就是作者想象的情景(1分后)。

想象魏二梦里听到猿啼,难以入睡(1分后)。

诗歌表面写下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下作者送行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后)。

三1、有人说道“肥”就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5分后)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后两句。

(6分)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即,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

(2分)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应,(2分)该字将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凉”是诗的诗眼。

(1分)2、这首诗运用了利害融合(对写下、想象)的手法。

(2分后)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独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睡去,两岸猿啼也可以一声一声闯进梦境,并使他彻底摆脱愁绪。

这两句就是交互式,月夜泊舟已就是幻景,梦中听到猿,更是幻中存有幻。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试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二: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4分)答案:⑴“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分)。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⑵ 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1分)。

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1分)。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

三1、有人说“凉”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5分)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后两句。

(6分)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即,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

(2分)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应,(2分)该字将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凉”是诗的诗眼。

(1分)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写、想像)的手法。

(2分)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2分)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送魏二译文【唐】王昌龄

送魏二译文【唐】王昌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 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 三峡 》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 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 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 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 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 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 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 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 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 • • • • •
• 赏析: •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 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 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 《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 •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 “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 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 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 ,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 涵咏。 •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 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 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 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

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

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

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导读: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共5篇)送魏二阅读答案送魏二阅读答案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1分)(2)三、四两句诗,陆时雍《诗镜总论》云:“昌龄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2分)参考答案:5、(1)橘柚香。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读书笔记频道与你分享!篇一:《送魏二阅读答案》送魏二阅读答案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1分)(2)三、四两句诗,陆时雍《诗镜总论》云:“昌龄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2分)参考答案:5、(1)橘柚香。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6、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宽容忍让,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篇二:《送魏二王昌龄》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 王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郑诗分别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离情?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渭城曲》作者:王维《别董大》(其一)作者:高适11.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划线句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送魏二》《绝句 迟日江山丽》《南涧中题》《一剪梅》《春愁》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送魏二》《绝句 迟日江山丽》《南涧中题》《一剪梅》《春愁》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送魏【问题】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

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

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

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

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

(4分)(2)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

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

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4分)【赏析】:《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

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赏析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

“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

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

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

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

“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送魏二

送魏二
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虚境: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 雨,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 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 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包含景物:江楼、橘柚、江风、雨、舟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包含景物:潇湘月、清猿
体现了意境论中的情景交融:
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 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
总结
这首诗情景交融,在写景中表达诗人情 感;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 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 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这首诗充分体现意境论。

谢观看
意境论
实例分析
王靖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歌内容
“我”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 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 送友人上船。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 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 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诗中描绘的景物:

古诗诗韵之送魏二注释赏析【唐】王昌龄

古诗诗韵之送魏二注释赏析【唐】王昌龄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鉴赏]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前 二句写清明时节,在江边高楼之上饯别友 人,环境清幽,别情依依。后二句写诗人 推想友人路途中夜泊潇湘,孤月高照,环 境凄清,加之猿啼入梦,恐更增加孤旅之 忧愁吧?全诗通过惆怅别情和友人孤旅凄 清情景的描写,表现二人深挚的情谊。前 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通过想象扩大诗 镜,深化主题,表现出作者在艺术构思上 别具匠心!
Hale Waihona Puke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潇湘:潇水与湘水的并称,泛指今湖南地区。

②清猿梦里长:想象中的梦境里听猿声长啸。

《水经注》卷三十四,记述巫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句解: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七言绝句《送魏二》是一首送行诗。

这两句是说,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席上饮得大醉;送友人上船时,秋风萧飒,风雨入舟,引入一片凉意,身凉心亦凉,依依惜别之情,昭然已见。

诗句寓情于景,情景互见,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是作者虚构了一个友人行程中的境界——友人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明月高照,夜不成寐,孤寂之情对月难明,两岸哀鸣的猿声,也会搅扰得他心神不宁,即使入梦,也摆脱不掉愁绪。

留恋之情自见,收余韵不绝之感。

译文: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凉意,送友人上船后,我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在不尽的愁绪里,听着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送魏二阅读试题及答案_送魏二阅读答案

“送魏二阅读试题及答案_送魏二阅读答案

“送魏二阅读试题及答案_送魏二阅读答案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8.本诗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

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

(2分)9.诗歌后两句,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分)参考答案:8.答案:①示例一:首句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

示例二: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诗的三四句乃虚拟。

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6、(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5分)(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5分)参考答案::16、(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填,位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2)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主客移位),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魏二送魏二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体裁:【七绝】类别:【】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潇湘月:一作湘江上。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

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

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

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

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周啸天)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首诗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引申】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

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这首七绝是在作者王昌龄仕途失意,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不但是因为被贬,而且也因为贬去的地方——龙标,异常的偏僻。

远在他方的李白在得知这个消息,写诗慰问自己的朋友,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之句,夜郎在今天的贵州遵义,一个中原官员,大诗人,号称”诗家天子”,”下放”到遵义还不算,还要往往西走,想来心情比之异乡风物还要荒凉。

可是,他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字,提及自己的忧愁。

然而,读者通篇都感到诗人的愁怅,无愁之愁,愁之至也,王昌龄营造的意境使然。

首句”醉别江楼”表面上是记地,实际上是诗人设置引发愁思的语境。

为什么要醉?醉是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一来,为自己醉,二来为朋友的离别而醉,离愁别绪,从何说起,不清醒比之清醒更自由。

但是,诗人的愁不同于世俗的愁,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愁,”橘柚香”写景兼点时令,关键在于一个”香”字,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写环境之诗意,而且写诗人的心灵之美,要不然为什么橘香钻到在袖子里,而不是整个江楼里都飘香呢?环境与心灵都因此而向诗意提升了。

雨中送客,江边宴饮,醉后分别,虽然不把悲凄写到自己脸上,但是在举杯之时,忽然怔怔地呆住,把略微迷茫的目光从江楼向远方探去,那里是友人舟旅的方向。

空气中的橘柚气息,竟带一股子凛冽。

王昌龄可以抑制住自己的颓然。

但抵制不住这秋意,更为严峻的是人为的政治上的肃杀,友人的远去的帆影不挽留,自己心中那一刻的泫然却能克制。

江风把秋天的雨水引入船篷,打得人遍体冰凉,这个”凉”用得好,不温不火,似乎是写实,但却是抒情,不但是身体的凉,而且是感情的凄凉。

这一”引”字用得有工力,风并不很大,雨也并不凶猛,自然风是微微的,同时,诗人的情感,惜别之意也是微妙的,只有”引”,才能抽绎出深情,只有体验了那”引”字的绵长的、慢速度的联想义,才体验得到意绪的深长不尽。

但这种风中细致情感的体验,当然不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自得、自由、和自在,恰恰是在斜风细雨中要送友人归去的暗自神伤。

天色阴霾,雨云盘踞在渡头上空,或许孤零零的船帆已经升起。

王昌龄强自镇定,那人影一阵模糊的颤动,好象水波一样不可捉摸。

秋雨夹风,剥茧抽丝一般瓦解着作者的心理堤防。

但雄放大度的盛唐气象毕竟与众不同,王昌龄以他七绝圣手的笔力自由地驾驭着自己的情绪,把此在的真切体验虚拟为对他在或彼岸的想象。

这最出彩的部分,被放到了后两句。

王昌龄的送别,绝对不是李白笔下岸上汪伦的踏歌,更不是王勃笔下在歧路上的儿女沾巾。

王昌龄豁达大度,被贬谪的困境可以压倒一个官员,但是,到了诗歌当中,诗人的人格比之现实中的官员要自由得多了,他不会被官场失意所压倒,相反,他的自由想象,有足够的能量能够在片刻间超越现实,获得精神的解脱。

当然这一切不能绝对无视离情与失意。

但是,拘泥于现实于诗无缘。

倘若只停留在上两联的水平,不过是首压抑深情的送别诗,这就不是王昌龄了。

幸亏还有后两句的横空出世,王昌龄的”诗家天子”风神,于此一现端倪。

”忆君遥在潇湘上”把视角放远,直达云水交接的极限。

作者放眼遥望,看着帆影消失,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冰凉的风雨吹在他的脸上浑然未觉,因为作者思绪已经飞到那湘水之上、船篷之中。

这时候虽然基调仍压迫在阴雨的密云下,但全诗的境界陡然开阔。

好比电影手法中的长镜头,把更为广阔的天地收纳到有限的,几行文字之间。

在湘江的微雨中,展开着作者思念驰骋的场域,这一切都在为最后一句悄悄铺垫。

最后一句”愁听清猿梦里长”此在的真切情感虚拟为对他在行为的想象,诗人的想象需要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魄力,在王昌龄的诗歌中有过先例。

他的《卢溪别人》中写道: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道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分别之地明明在卢溪,却想象自己,跟随友人一直前行到达三峡,把自己的离情,变成了朋友思念自己的想象。

《送魏二》也一样,不过用了一种相当奇特的想象:”忆君遥在潇湘上”,似乎应该在过去,然而却应该是在未来,陌生较之庸常更能给读者的情绪以冲击。

友情感得不到回报,是莫大痛苦。

在缅怀友人的思念当中,煎熬自己的情绪之一就是”得不到回报”的感觉。

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友情的真挚莫常有同心相照之构想。

”想到一处去了”,在民间往往成为友情的一种境界。

诗的第四句正是这样,不但是将此在想象虚拟为彼岸的行为,而且是将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对方,推想对方的思念自己,以表现自己思念对方。

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常新手法,却在当代一位西方哲学家拉康那时得到了某种说明。

尽管王昌龄对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一无所知,但是,心理学规律从经典诗作之中发生某种程度的沟通,也许更增加了双方的权威性,请允许我在此冒昧地借用”镜像”的术语。

如果只有单方面的呼唤,诗人的系念难免缺乏实在感,由于魏二无从回复来自作者的思念,前三句诗中的离情未免有”脱靶”之嫌。

王昌龄成功利用自己的想象,建立起虚拟的魏二的”镜像”,虚构一个实在,让自己思念的桥梁另一端能够落脚,在潇湘之上造出一面镜像”魏二”,完全对等地反射自己的情感。

通过在魏二”镜像”中看见”自己”,才能够获得本体的实在感,彼此映照、相互叠加,成为幻影幢幢的镜界。

这就是王昌龄用以安慰自己的情感策略。

王昌龄无疑是控制情绪的行家里手,能够用七绝这一短小形式蕴涵最大的内容。

实验心理学家费希纳的”审美加强原则”在用盛唐绝句检验时,不能不面临挑战,原来单一的快感也可以大于其他各种审美快感之和。

在制造”惊悚效应”上,唐朝诗人们毫不逊色于今日的好莱钨电影工业。

但是,这只是抒发激情的一类诗歌,但是,王昌龄这一首却有所不同,其情绪如此收敛,不着一个愁字,通篇却洋溢着愁思,读者不是像看好莱坞那样感受到强烈情绪的冲击,而是享受温文尔雅的情绪的回味。

这正是中国以意境取胜的诗歌的拿手好戏。

虽然如此,诗人的情绪还是有一个从郁积到释放的过程的。

前面两句积累情感到接近某种饱和度,然后作者将境界从渡头拓展到绵延千里的湘水峡谷之间。

末尾一句,轻轻一点,让读者深陷在缠绵情绪中。

无声的愁思在”我”与”魏二”之间形成镜面反射,是能量的数次积聚。

诗已经结束了,身陷意境的读者,仍在”清猿”的鸣声中回味不己。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世称王江宁。

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

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

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今存《王昌龄集》2卷,辑入《唐人小集》、《唐诗二十六家》,《王昌龄诗集》3卷,辑入《唐百家诗》。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

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昌龄《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

现在所见到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编的《格致丛书》。

但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司空图《诗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杂录》提要)。

考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

在遍照金刚所作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1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

至于现存的《诗格》和《诗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龄原著,则尚待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