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挤啦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理解案例所传达的道理。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案例,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反馈。

《别挤啦》教学设计1

《别挤啦》教学设计1

《别挤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3、思想德育目标: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和问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1、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让大家看几个画面,看过之后,看谁能用最简单的话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播放)。

2、谁能说一下,在这段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挤)板书(“挤”)3、你觉得“挤”好不好?(不好)那它是道德的行为吗?(不是)那谁来总结一下“挤”是怎样一个行为呢?(不好,不道德的行为)5、当你在你的身边看到“挤”的现象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挤,别挤啦)6、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别挤啦》。

(板书“别”、“啦”)7、同学们都知道“挤”是不道德的行为,那么想一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题目这三个字呢?(愤怒,规劝、大声的读)就让我们大声、规劝人们(齐读课文)。

二、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指名)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交流资料)2、老师也查找了有关狄更斯的资料,你们读一读,(出示)。

3、今天,我们、狄更斯就将在《别挤啦》这首诗中对话、交流、感悟、表达。

4、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一生追求真善美,憧憬美好人生的狄更斯以这样的三个字为题目写了一首诗《别挤啦》,他要告诉读者什么?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呢?读正确、流利,能读得有感情那就更好了!(1)自由朗读。

(2)抽生分别朗读第一、二节,学生评价。

(3)齐读这一首诗。

(出示)(短短的时间,同学们就能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语气,读得声情并茂,真不错。

)5、说说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三、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别挤啦

别挤啦

《别挤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歌内容,使心灵受到感染,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别挤”的含义,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懂得我们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从“挤”入手,感悟课题内涵。

1、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场面吗?(出示学生放学,食堂打饭图片)用一个字概括。

(引出“挤”)2、齐读课题。

3、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师概述:狄更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他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生活。

他一生著作颇丰,共有近二十部中长篇,著名的有《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双城记》、《雾都孤儿》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二、初读全诗,疏通课文。

1、出示“容纳,尽情,压抑,善良,严峻,问心无愧,余地”等词语,生读,师正音并讲解字义。

容纳:在固定空间和范围接受。

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或范围内接受。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鼓励:激发、勉励。

严峻:严厉、严肃。

2、听师范读,感悟语调,培养语感。

3、齐读这一首诗。

三、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1、深入理解第一小节。

(一)“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1、“你,不要挤……”中的“你”指的是谁?“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你遇到过拥挤的场景吗?你是如何处理的?(2)引入课文《别挤啦》,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拥挤的情况?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别挤啦》所描绘的拥挤场景,学会了生字词,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处理拥挤的场景,并将你的想法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在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七、课堂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精品)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精品)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3、思想德育目标: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和问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情景教学)上公交车。

(板书“挤”)在我们的生活中,“挤”是时刻存在着的,那么有谁能说一说,你都见到哪些“挤”的现象呢?(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挤伤了别人的脚,也挤走了自己的文明;长长的队伍中,我们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也挤走了别人的尊重。

“挤”是不道德的行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给人以心灵教化的诗《别挤啦》,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题目这三个字呢?(愤怒,规劝大声的读)那好就用你想的语气来齐读课题(齐读)。

二、交流资料,感知课文1、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等。

《别挤啦》创作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2、出示整首诗:别挤啦【英国】狄更斯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

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

《别挤了》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学设计

《别挤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拥挤的场景和不良后果。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尊重他人,避免拥挤。

二、教学内容:1. 拥挤的场景和不良后果2. 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3. 避免拥挤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拥挤的场景和不良后果,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尊重他人,避免拥挤。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避免拥挤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拥挤的场景,亲身体验拥挤的不良后果。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尊重他人,避免拥挤。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拥挤场景,学会应对和解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拥挤的场景图片或视频,用于观察和讨论。

2.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图片、案例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拥挤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拥挤现象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拥挤的场景和不良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尊重他人,避免拥挤。

每组提出解决方案,分享给大家。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拥挤场景,学会应对和解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避免拥挤。

2. 列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拥挤场景,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其在与人和谐共处、避免拥挤方面的进步。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给予评价。

别挤啦(优秀6篇)

别挤啦(优秀6篇)

别挤啦(优秀6篇)别挤啦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歌内容,使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别挤”的含义,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板书“挤”,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板书“别”“啦”,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背景铺垫。

1、师: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狄更斯。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师:老师还查找到了比较详细一点的有关狄更斯的资料,你们读一读。

生自由读:查尔斯。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他的语言质朴、生动,表现力惊人。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和描写一qi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等。

马克思把他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

狄更斯从人道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

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有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学习诗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写作用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别挤啦》北师大版(第2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别挤啦》北师大版(第2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3.课堂互动:提问、分享、点评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主动性;
4.写作实践:设计富有创意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2.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理论依据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主题,关注社会现象;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论证方法;
(3)学习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入理解文章主题,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公共道德意识;
2.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
3.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深入分析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与同事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中生僻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表达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别挤啦》的内容,理解寓意。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生词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中生僻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在课文中找到生词,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拥挤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词,理解生词意思。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3.4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讨论、表达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总结,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作业,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打分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故事推荐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寓言故事,供学生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进一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7.2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互相谦让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别挤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别挤啦》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别挤啦》。

2. 朗读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故事。

(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 角色扮演(1)教师分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进行表演。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拼写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课文延伸(1)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对比分析(1)教师出示其他类似题材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2)学生讨论并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七、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的主题思想。

(1)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主题思想的经历。

八、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别挤啦》教学设计_别挤啦

《别挤啦》教学设计_别挤啦

《《别挤啦》教学设计_别挤啦》摘要:()、由朗()、抽生分别朗、二节学生评价,()、冬冬视角(生)()、丁丁视角(生)(3)、抽生交流己视角、评价,(渡)不要挤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狄更斯诗所说挤指是什么、教学设计基理念、人性和工具性相统、采用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二、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诗歌、能系现实生活说出对别挤啦理3、能表达出对人与人真、善、美及和谐相处向往三、教学重、难、能系现实生活说出对别挤啦理、能表达出对人与人真、善、美及和谐相处向往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写出己视角、收集己亲身历或看见或听见关挤和不挤事例五、教学程()、引入题引发感想、教师写挤请学生急速三遍师问这让你有怎样感受?(学生举手交流)、师引导你真想呼吁?生别挤啦教师板完题目请呼吁两遍3、(渡)今天我们、狄更斯就将《别挤啦》这首诗对话、交流、感悟、表达(二)、初诗歌把握容(渡)通课前预习你能得正确、流利就不错了能得有感情那就更了、朗诗歌或得正确、流利或得有感情()、由朗()、抽生分别朗、二节学生评价(3)、齐这首诗、交流视角交流性把握诗歌容(渡)丁丁和冬冬预习这首诗有了他们各不发现请看我视角栏目()、冬冬视角(生)()、丁丁视角(生)(3)、抽生交流己视角、评价(三)、精理感悟表达、初步理挤含义(渡)不要挤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狄更斯诗所说挤指是什么?()、抽生交流(挤指只顾己不顾别人不道德行)()、狄更斯写这首诗都生活丁丁说诗每句话都能使我们想到生活些现象我们分男女生分句朗诗边边想你从哪句诗想到了现实生活道德或不道德例子?①、分组分句②、桌交流③、抽生交流、诗句B、举例子、带着感受诗句、领悟作者图表达身情感()出示理建议请用心朗节每句诗用只有才说出狄更斯想表达思①、先独立思考再组合作交流②、抽生交流、教师引导(只有保证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才能由追切狄更斯希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行)(板)③、该生用情朗相应诗句④、带着各感受齐节()、出示理建议请用心朗二节每句诗用只要就说出狄更斯想表达思①、先独立思考再组合作交流②、抽生交流、教师引导(只要善良、严防丑恶、有道德、做事、对每天责就能问心无愧)(板)③、面对己心灵和行你问心无愧吗?(生若无愧[赞赏]若有愧[人无完人谁能无改了就是样]将二节诗你换成我齐二节出己问心无愧④、狄更斯不仅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行还希望世界上人们真、善、美能和谐相处)师追问二节那些诗句表达出了狄更斯希望?用﹏﹏勾画出相应诗句生出相应诗句3、齐整首诗歌表达出我们强烈呼吁和满心希望(四)、拓展容升华情感(渡)请相信不会挤了就成都8路公交车旁随都可以看到排队候车乘客;曾犯罪坐牢人做起了慈善事业;我们不也刚给甘孜州贫困儿童献爱心吗?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动物、植物也和谐了就狄更斯祖国英国伦敦有块很值钱地政府规划用建房但是因那儿生活着群鸟儿人们放弃了建房;韩国有两栋楼妨碍了颗80岁银杏树生长人们把楼拆除了这样事例举不胜举我们就以不挤啦(板)(出示课件)题仿写诗二节表达出你己希望、学生独立写教师巡视作别指导、抽生交流、评价3、老师也仿写了节与交流(出示课件)请和我起朗诵、师建议将仿写诗收集起装饰做成漂亮诗集常5、屏幕出示不挤啦(五)、板设计己容纳别人由追别挤啦不挤啦善良严防丑恶问心无愧。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别挤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别挤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感情,学会与人相处,懂得谦让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与人合作,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关爱身边的人。

2. 培养学生具有谦让、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实例讲解法:以课文内容为例,分析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本课主题《别挤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画出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画出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谦让和尊重的事例。

6.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地球家庭 33 别挤啦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

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地球家庭 33 别挤啦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
发现老班长在嚼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痛苦难过;失声说不出来的话。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望外 三长两短
夜色弥漫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
语文园地一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别挤啦》
《别挤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挤啦》,作者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主体课文,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单元 “地球家庭”的学习重点。六年级上册是根据新课标的第三学段目标编排的,第六单元围绕“地球家庭”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别挤了》通过说“别挤"来告诉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这样人间才会更美好。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
难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批 注
1.课件出示1—5自然段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读了这部分内容后,眼前出现的画面.
3、老师总结: 总是不停地低飞,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啄食,唧唧喳喳的叫声总在我们耳边回响,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然而,这样熟悉的小鸟,又的确从来没有引起过我们的注意。为什么?

别挤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别挤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第6课别挤了直面挫折优质教案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每天上下班,我坐公交车,总是感觉拥挤不堪。

车来了,人们一拥而上。

同学们,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或经历过这样拥挤的事情。

3,出示画面:高楼林立,人流,车流,车站人群拥挤不堪,公园里众多休闲地老人。

4,教师小结:为什么会这样?(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1,出示教材中“世界人口发展状况”图,指导学生读图。

分析图表。

2,师小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曲线平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

所以在18世纪以前。

人口增长的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3,多媒体播放《超生游击队》片段,谈一谈看过了艺术家门精湛的表演,大家都笑了,笑过之后,我们不禁要想一想,小品中这对夫妇为什么要东躲西藏打游击?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4,生交流,师归纳:这个风趣的小品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我国人口问题?5,出示教材中的资料卡,了解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分组画图表,探究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6,小组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

三、拓展巩固1,教师谈话: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照此发展状况,分组画图表,探究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师生小结评价,激励学习。

我们作为未来人口的繁衍者,应该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认识到计划生育的意义和要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现在要学好科学提高自素质,做一个人口知识,人口政策的积极宣传者,将来做自觉地执行者,为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别挤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别挤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懂得珍惜和保护地球。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动手实践搜集资料来探究有关控制人口解决人口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和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人口带来的影响和解决人口的策略。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人口增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微视频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互动评价。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出示一组人多拥挤的图片师生交流:同学们看了这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用一个字告诉我。

预设:挤、乱、多......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别挤了,了解一下很多人都在关心的三个问题:怎么会这么“挤”;“挤”出了什么问题;怎么才能不这么“挤”。

板书课题:别挤了二、探究问题一:为什么那么“挤”?(一)出示世界人口发展图表:观察图表、讨论交流:世界人口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

(点鼠标完成图表)师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小组交流温馨提示,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补充回答预设:世界人口增长的很快,世界人口一开始增长缓慢回来增长迅速。

师引导学生说出:折线比较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折线越陡,人口增长越快。

小结: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在此我们再来看几个惊人的数字:课件出示:世界人口每年每天每小时每秒钟增加的人数学生鼓掌10秒钟,诞生26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表,讨论交流,得出对世界人口状况的初步认识,使其对世界人口过快加深印象。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越来越快。

通过鼓掌让学生对人口增长有了个直观的认识。

(二)1.师生交流:世界上哪个国家人口最多?(生:中国)。

师:那我们中国有多少人?生:13亿。

补充:2013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3.69亿。

2、出示一组中国人口发展的数据学生根据数据画一个折线统计图。

《别挤啦》说课稿

《别挤啦》说课稿

《别挤啦》说课稿华强中心小学王海雯说教材: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主体课文,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单元“地球家庭”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上册是根据新课标的第三学段目标编排的,第六单元围绕“地球家庭”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

《别挤了》通过说“别挤”来告诉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这样人间才会更美好。

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说教学重点: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说学生情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的地位要求兼顾小学与初中课本的衔接,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

经过前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

(多媒体,阅读,点拨法,讲授法,读说悟品)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说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课前预习,同时将优美语句用摘录本摘抄下来,形成文字资料,养成做摘录笔记的习惯。

2.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 看视频,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并思考: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到社会上存在一种怎样的现象?2. 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3. 课件出示,看到“挤”,你能想到哪些词?学生组词,(拥挤、挤挤插插、排挤、挤兑、挤压、挤轧),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憋闷、窒息、压抑,不仅是我们感到压抑,还有一位作家他也感到让人窒息,他渴望生存空间的宽松、和谐,渴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所以他呼吁别挤啦,这位作家是谁呢?狄更斯。

别挤啦——生活不挤显真情

别挤啦——生活不挤显真情

第七单元:别挤啦——生活不“挤”显真情一、微课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不“挤”的事例,体会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的真情。

二、微课内容(一)微课导入:第一页ppt内容:别挤啦——生活不“挤”显真情解说词:我们生活在美丽的世界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挤”的事例,这些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情。

(二)微课过程1.第二页ppt内容: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人民踊跃捐款捐物,人民子弟兵投入大量兵力进行了抢险工作。

解说词:在地震发生时,人们会看到一个个祈福的场景,无论是小朋友还是老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著名影星,他们都关注着灾区人民,为他们献出了自己的一份份爱心,让灾区的人们感觉到大灾无情,人间有爱。

2.第三页ppt内容:在狄更斯的祖国英国的伦敦有一块很值钱的地,政府本规划用来建房,但是因为那儿生活着一群鸟儿,人们放弃了建房。

解说词:政府本来可以利用开发土地来赚钱,但是为了鸟儿的生活,人们仍然放弃了这块值钱的地,人类为了鸟儿的生活更美好,政府部门改变了生活的规划,这种人和鸟儿和谐相处的画面很温馨,显示出了人类与鸟儿之间的深情。

3.第四页ppt内容:在韩国,有两栋大楼妨碍了一颗840岁银杏树的生长,人们把大楼拆除了。

解说词:人们为了植物的生长,把阻碍银杏树生长的两栋大楼拆除了,人们为了树的生长,拆除了自己的房屋,人与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让我们深受感动。

4.第五页ppt内容:在公交车站,人们总是按顺序上车,一点也不拥挤。

解说词:生活处处有温情。

在公交车站,人们以前拥挤、争先恐后上车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按顺序上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微课小结生活中人们正在以宽容的心,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关爱每一个人,关爱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

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之间才能够更加和谐,才能够共同收获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挤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别挤啦》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主题为“地球家庭”的一首诗歌。

它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向往人间的美好,追求人间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虽短小,却给人以道德教育,使读者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四、说教学设计:
1、播放公益广告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2、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为了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所以在朗读上就要下功夫。

学生在联系生活谈自己感受、收获,都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朗读先是“正确、流利”,在细读基础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础上,再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也就是体现了语文课的“读中感悟”。

(但教学中学生还是没读好,可能是学生感悟不到位,也与平时朗读技巧指导有关)
3、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理解“挤”及课题之前先将第一节的内容分解导读,通过问题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意思,并在理解诗句过程中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整个“问题导学”过程里,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为理解本诗做足了铺垫:世界之大,足以容纳所有人的自由。

随着作者写作思路的转变,老师跟着将矛盾抛给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并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做出“保证”的。

在矛盾激发的同时,揭示课题“别挤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挤”,学生对它的接受与体会当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联系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这也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一个亮点。

学生们只要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所以在细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把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收获。

一人说,大家补充。

学生们把自己身边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等都谈了出来。

学生们自己总结了“真诚”“宽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谐”“平等”等词语,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

4、借助背景资料,领悟作者情感。

5、领悟现实意义,拓展延伸。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在多元化思维拓展的基础上,当学生对“挤”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个表述的机会及交流的平台,所以,就设计了写诗的环节。

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又可以锻炼其模仿课文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还可以使探讨问题的平台延伸到课堂外与教室的墙壁上。

五、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也是被翻译成中文的诗歌,因此在语言、韵
律上都与中文诗歌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全文的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读起来也显得朗朗上口,是一篇学生喜欢朗读的文章。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文中的语句内容表达得有些抽象,与《体育颂》那篇课文的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介于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有限,因此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旁征博引地理解这些语句。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身边的事例丰富对文中语言的理解,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

这是一篇以诗歌的形式来告诉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用宽容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人间才会更美好。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然后以各种不同的读书形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说说文中的“挤”是什么意思?“你”指谁?通过读、交流得出:“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联系实际说说“挤”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学生通过交流生活中存在的不道德的行为来领悟人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3、讨论: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作者的呼吁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作者希望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在追求自由的空间时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的心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但是遗憾的是时间不够设计的仿写诗的环节,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只能做为作业回去写。

2013.1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