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视角探析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哲学视角探析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认为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看,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看,宗教具有存在的长期性;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看,宗教具有存在的可能性、现实性;从其内因看,宗教自身所具有的适应社会调节能力是其存在的关键因素。

标签: 哲学;宗教;产生根源;存在原因
对宗教起源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非常现代的问题。

说它古老,是由于早在“轴心时代”乃至史前时代,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了。

如,古希腊埃利亚学派的先驱赛诺芬尼(约公元前565年-前473年)在其《讽刺诗》中断言神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设想出来的。

古希腊原子唯物论的奠基人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年-前370年)则断言宗教起源于人们在良心上的内疚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而我们的先人同样很早就致力于从民族宗教(“宗族”)和祖先崇拜的角度来探寻宗教的起源。

在我们的先人看来,宗族原本是一融血统与神统为一体的字眼,植根于祖先崇拜或神灵崇拜。

说它是一个现代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直到最近一二百年,宗教起源才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被公开提了出来(这一事件一般地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及其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决定性影响相关),并得到严肃而自由的讨论;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先前人们对宗教起源的思考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直接的直观”的性质,尚不是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研究的结果。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和比较宗教学等科学门类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对宗教起源的探究才开始真正奠基在“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基础之上。

尽管在探究宗教起源的问题上,人类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停地进行这样那样的探索。

在现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究宗教起源,不仅要把宗教放在严格的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基础之上,更需要从哲学的视角用哲学的思维进行剖析,这对理解人们信仰宗教的原因意义重大。

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极其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无非属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这两类现象。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宗教也不例外。

宗教本质上属于唯心主义,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宗教不是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在人间,并且是有相当数量的信徒和宗教组织存在的一种社会实体。

虽然关于宗教的定义歧义纷出,以致德国著名的宗教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斯·缪勒感叹:“各种宗教定义从其出发不久,立刻会激起另一种断然否定它的定义。

看来,世界上有多少种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之间的敌意,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

”[1]但是,不论关于宗教的定义如何,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2]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论是
从原始氏族社会自发而生的多神教,到以阶级划分的传统性国家宗教,再到跨民族、跨国家的创建性世界宗教,以及随着世俗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而出现的新兴宗教,宗教以自身的发展轨迹,印证着人类由原始氏族公社,到奴隶制国家,到封建制王朝,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并最终走到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史。

“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而“只有到宗教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这个本质”,“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3]宗教只是根源于每个发展阶段的客观物质世界,它也总是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

宗教的理想世界存在于天国,而宗教的现实基础却扎根于尘世。

所谓的神只是人们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所谓的教义教规也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人根据人的不同现实需要而制定的。

总之,虽然宗教是人对现实的歪曲反映,但是这些反映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和各种根据。

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追求真、善、美三种境界,乃至达到真、善、美三种境界统一的最高形态——自由,是人类在理论和实践上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

“真”是获得了真理,达到了真理的境界,即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的必然性。

“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善仅指道德上合乎规范,广义的善则包括使人在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需要(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

“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

虽然人类的这一理想是美好的,从人类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之所以是无限的是就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而言,人类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之所以是有限的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认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换着手法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人类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有时候让人们困惑,有时候又让人们很无奈,有时候甚至让人们痛苦不堪……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考古学家等等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各种解释和说明帮助人类不断地调和着这一矛盾,在调和这一矛盾的过程中,众多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宗教中寻找调和这一矛盾的原理和依据,提出诸如自然神话论、实物崇拜说、万物有灵论、祖灵论或鬼魂论、图腾论、万物有灵论、原始启示说等等宗教起源论。

尽管观点各不相同,却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和调和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早在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4]这就意味着调节人类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那么宗教的存在也将是长期的。

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可能性
人和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人之为人,不仅仅要满足物质需求,还要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不断实现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现人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如果具体到每一个人,美国
心理学家马斯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人的众多的需求并不一定就都能得到满足。

人是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不同,但是种种的需求却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只不过需求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已,而影响满足人的需求的种种因素也存在。

如有的现象因得不到科学解释而让人恐惧不安;有的人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自然灾害而无依无靠,有的人因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绝望转而寻求一种理想的解脱,有的人虽然物质方面很富有,但是精神却极度空虚企图寻求保佑、庇护自己的所谓的“神”……在种种的现实面前,科学和理性并非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和困惑,人类想象着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宇宙,控制着人类的生老病死,操纵着人类的旦夕祸福,于是迷信也好、宗教也好,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自然成为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之一。

四、内因——宗教自身所具有的适应社会调节能力是其存在的关键因素
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条规律可以应用到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宗教也不例外。

“宗教本身没有历史”,[5]我们必须到人类社会历史中寻找宗教发展的轨迹。

不论是从宗教总的演变过程看,还是从某一种宗教发展的历史以及宗教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过程来看,宗教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社会制度的好坏是紧密相关的,宗教都在随着社会形态、社会阶段、国家国情的变化和不同而不断地改变着自己。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宗教总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就一般意义讲,宗教的存在具有长期性,但具体到某个宗教,就不一定都“万寿无疆”。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宗教,但能够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且继续得到发展的,为数并不多,大多数宗教已经消失在历史烟云中了。

某一种宗教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宗教对社会适应的程度。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宗教如果不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或改革,根基就会动摇,就不可能具有绵延数世的生命力。

同一种宗教传播到不同的国家里去,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社会制度这样一些重要因素,懂得如何去适应那里的水土,融入那里的文化和社会,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注 释】
[1] 黄海德,张禹东.宗教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