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一)干热灭菌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干烤箱为常用的干热灭菌器,其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完成的。

【构造】

干烤箱是中间夹着石棉的双层金属制成的方形或长方形箱,箱底装有热源,箱内有数层金属架,并附有温度计和自动温度调节器等装置。把待灭菌的物件均匀地放入恒温干燥箱,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即可达灭菌目的。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将包扎好的待灭物品(培养皿、吸管器等)放于箱内,注意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气流流通。

2.关门,插上电源插头(常为220伏),拨动开关,旋动恒温调节器,至

红灯亮。

3.待温度上升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小时。

4.灭菌后停止加热,待温度下降至40℃以下方可开门取物,在这之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否则其内物品(如玻璃器皿等)会因温度骤然下降而爆裂。

【应用】

干热灭菌主要用于要求干燥的、耐高温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材、瓷器、凡士林、液体石蜡、药粉等的灭菌。一般不耐高温的、含有水份的物质,不能用这种方法灭菌。

(二)湿热灭菌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表3-2)。特别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温度,灭菌效果最佳。其主要优点是:①温度较高,灭菌所需时间较短;②蒸气穿透力强;③蒸气冷凝时释放汽化热,能迅速提高物品的温度;④物品不过分潮湿。

表3-2热力消毒灭菌法比较

方法

温度(℃)

时间

(min)

灭菌器适用物品

焚烧干烤

>500瞬时

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灭

160~170120

干热灭菌器(干烤箱)玻璃器材、瓷器等灭菌

巴氏消毒法61.1~62

.8

71.7

30

15-30s

牛奶、酒类等消毒

煮沸消毒法1005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流通蒸气消毒法10015~30

Arnold流通蒸气灭

菌器

消毒

食具等消毒

间歇灭菌法

10030流通蒸气灭菌器(重

复3次)

不耐高温的含糖、牛奶

等培养基

高压蒸气灭菌法12115~30

高压蒸气灭菌器耐高温、高压及不怕潮

湿的物品

高压蒸气灭菌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器具,其种类有手提式、直立式、横卧式等。它们的构造及灭菌原理基本相同。高压蒸气灭菌方法的原理是水在大气中100℃左右沸腾,水蒸气压力增加,沸腾时温度将随

之增加,因此,在密闭的高压蒸气灭菌器内,当压力表指示蒸气压力增加到15磅(1.05kg/cm)时,温度则相当于121.3℃,在这种温度下20min即可完全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及芽胞。

【构造】

高压蒸汽灭菌器有各种形式及规格。下面以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为例进行介绍。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密闭的耐高温和耐高压的双层金属圆筒,两层之间盛水。

①外锅:供装水产生蒸汽之用。坚厚,其上方或前方有金属厚盖,盖有螺栓,借以紧闭盖门,使蒸汽不能外溢。加热后,灭菌器内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随之升高,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外锅壁上还装有排气阀、温度计、压力表及安全阀。排气阀用于排出空气;压力表:以表示锅内压力及温度(公制压力单位为公斤/cm2、英制压力单位磅/英寸2、温度单位℃);安全阀又称保险阀,利用可调弹簧控制活塞,超过定额压力即自行放汽减压,以保证在灭菌工作中的安全。

②内锅:为放置灭菌物的空间。

图3-1高压蒸汽灭菌锅模式图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使用前的准备:灭菌器内清洗干净,检查进气阀及排气阀是否灵活有效,并加入适量水。

2.装放灭菌物: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器内,注意不要放得太挤,以免影响蒸汽的流通和灭菌效果。然后加盖旋紧螺旋,密封。

3.预热及排气:加热升温使水沸腾,并由小至大打开排气管(排气阀),

排除冷空气,继续加热升温,再关闭排气管(阀)。

4.升压保温:让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高而上升待压力逐渐上升,待蒸汽压力升至所需压力(一般为103.43kPa,温度则相当于121.3℃)时,控制热源,维持所需时间,持续15~20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5.降压开盖取物:保压到规定时间之后,就停止加热,缓缓排气,待其压力下降至零时,方可开盖取物。

6.注意事项

⑴此法灭菌是否彻底的一个关键是压力上升之前,必须先把蒸汽锅内的冷

空气完全驱尽,否则,即使压力表已指到103.43kPa,而锅内温度则只有100℃,这样芽孢则不能被杀死,造成灭菌不彻底,所以必须进行排气。

⑵降压一般通过自行冷却。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稍开排气阀降压,但排

气阀不能开得太大,排气不能过急,否则灭菌器内骤然降压,灭菌物内的液体

会突然沸腾,将棉塞冲湿,甚至外流。另外,降压时压力表上读数虽已降至“0”时,灭菌物内温度有时还会在100℃以上,如果开锅太快还有沸腾的可能,所以最好在降压后再稍停一会,灭菌物温度下降后再出锅较妥当。灭菌物灭菌

后仍处于高温时,容器内呈真空状,降温过程中外部空气要重新进入容器。一

般叫“回气”,降温过快,回气就急,如棉塞不严密,空气中杂菌就会重新进

入灭菌物使其污染,这往往造成高压蒸汽灭菌的失败。因而降压开盖取物不宜

过急。

【应用】

高压蒸汽灭菌可用于耐高温、高压及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普通培养基、生

理盐水、纱布、敷料、手术器械、玻璃器材、隔离衣等的灭菌。

(三)紫外线杀菌

【原理】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波,存在于光谱紫

外线端的外侧,故称之为紫外线,依据不同的波长范围,被割分为A、B、C三

种波段。紫外线中波长为240nm~280nm具有杀菌能力,其中265~266nm的杀

菌作用最强。医学上常使用紫外线灯产生紫外线进行消毒灭菌。

现代紫外消毒杀菌技术是国际上90年代末兴起的最新一代消毒技术。它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光学、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

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C波段紫外光(240nm~260nm)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C光照射流水、空气或固体表面,当水、空气或固体表面中的各种细菌、

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细菌

(细胞)DNA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破坏DNA构型,干扰其正常复制,导致细菌(细胞)变异或死亡。同时,紫外线不仅可杀灭DNA病毒,对

RNA病毒(包括SARS-coV等)也有灭活作用。即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的情况

下杀灭细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体。紫外消毒杀菌技术具有高效率、广谱性、

低成本、长寿命和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21世纪的主流消毒技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医学常用的是水银灯,灯管由石英玻璃制成,管内充满压强为266Pa的

氩和几滴水银。紫外线杀菌力虽较强,但穿透力较弱,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均能阻挡紫外线。因此灯管上之灰尘、油渍都会直接影响其穿透能力。所以新灯管在使用前,应用沾以75%酒精的纱布擦拭,清除油渍、手汗及灰尘。使用中的灯管、石英管应定期擦拭清洁,以免影响紫外线穿透率及照射强度。

2.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决定。

期间,必须考虑到紫外线以下传播性质: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紫外光强度与

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减弱;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弱。

3.需预防紫外线辐射。紫外线对细菌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人体同样有一定

的伤害,启动消毒灯时,应避免对人体直接照射,必要时可使用防护眼镜,不

可直接用眼睛正视光源,以免灼伤眼膜。

【紫外线杀菌试验】

1.用无菌接种环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密集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2.用无菌镊子把经灭菌的黑色纸片贴于平板表面中央部分。

3.打开皿盖的2/3,置于紫外灯下距离约20cm~30cm处照射30分钟。

4.除去纸片,盖好平皿盖,置37℃温箱培养18小时~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结果:纸片及平皿盖遮盖处有细菌生长,未遮盖处无细菌生长。

【应用】

1.空气和物体表面杀菌:传统紫外线灯常用于无菌操作室、外科换药室、

病房、手术室及实验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一般照射20min~30min

即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紫外线杀菌灯在水处理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水处理(water treatment)从使用紫外线杀菌灯的方法来分,有直接把灯

放入水中,称为浸没式;紫外线灯放入套管里使用,称为过流式。(目前主要

采用的是过流式的方法。)与过流式相比,浸没式结构简单。紫外线杀菌灯直

接放在水中,这种方法可用于流动的动态水,也可用于静态水。这种处理方法

要注意灯管有可能由于意外情况发生破裂;长时间处理,灯管表面会被水中藻

类等污染物覆盖,将严重影响紫外线透出。

紫外线杀菌灯在水处理中主要应用它的杀菌功能,如过流式的设备工作原

理如:经水泵产生压力的一定流速的水流流过能透紫外的石英套管外围,紫外

线灯产生的254nm紫外线对水进行消毒、杀菌。其特点是水流流速很快,一

般在石英外套流过的时间不超过1秒,因此要求杀菌灯的紫外线强度很高,一

般要求在表面强度超过30000uw/cm2。要产生如此高的紫外线强度,需选用

高强度大功率的紫外线杀菌灯。如果仍然想通过延长时间来提高消毒效果,一

般选用较长的灯,做较长的设备,或在外壁上处理成涡流旋转式结构,来延长

水流过的时间。

紫外线杀菌器在水处理方面广泛用于:医院、各类实验室用水消毒,以及

高含量致病体废水消毒;生物化学制药,化妆品生产用冷却水消毒;食品加工

工业水体消毒,包括果汁、牛奶、饮料、啤酒、食用油及各类罐头、冷饮制品

等用水;生活用水消毒,包括居民住宅小区、办公大楼、自来水厂、旅馆餐厅等;电子工业用超纯水,等等。

(四)过滤除菌

在实验室最常用的过滤除菌法主要包括:其一是利用滤菌器除去不耐高温

液体中的细菌;其二是利用生物安全柜除去气体中可能含有的病原微生物。

1.滤菌器

【原理】

滤菌器种类很多,孔径非常小,能阻挡细菌通过。它们可用陶瓷、硅藻土、石棉或玻璃屑等制成。适用于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滤过除菌法

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μm。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为了

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一个过滤

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滤菌器。

【构造】

(1)蔡氏(Seitz)滤菌器:上部的金属圆筒,用以盛装将要滤过的液体;

下部的金属托盘及漏斗,用以接受滤出的液体;上下两部分中间放石棉滤板,

每次用后换一石棉滤板。滤板按孔径大小可分为K号、EK和EK-S号3种:K

滤孔最大,供澄清液体之用;EK滤孔较小,供滤过除菌;EK-S滤孔更小,能

阻止一部分较大的病毒通过。滤板依靠侧面附带的紧固螺旋拧紧固定(图3-2)。

(2)玻璃滤菌器:由玻璃制成。滤板采用细玻璃砂在一定高温下加压制成。用时比较方便,但孔径易堵塞。滤板孔径由0.15~250μm不等,分为

G1、G2、G3、G4、G5、G6六种规格,后两种规格均能阻挡细菌通过(图3-2)。

(3)薄膜滤菌器:由塑料制成。滤菌器薄膜采用优质纤维滤纸,用一定工

艺加压制成。孔径:200nm,能阻挡细菌通过(图3-2)。

图3-2滤菌器(依次为蔡氏滤菌器、玻璃滤菌器、薄膜滤菌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清洁的滤菌器(赛氏滤菌器和薄膜滤菌器须先将石棉板或滤菌薄膜放好,

拧牢螺旋)和滤瓶分别用纸或布包装好,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再以无菌操作

把滤菌器与滤瓶装好,并使滤瓶的侧管与缓冲瓶相连,再使缓冲瓶与抽气机相连。将待滤液体倒入滤菌器内,开动抽气机使滤瓶中压力减低,滤液则徐徐流

入滤瓶中。滤毕,迅速按无菌操作将滤瓶中的滤液放到无菌容器内保存。滤器

经高压灭菌后,洗净备用。滤板、滤膜,每次用后均需更换。

【应用】

滤菌器滤过除菌主要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例如血清、毒素、

抗毒素、药物等的除菌。但此法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和L型细菌等。

2.生物安全柜

【原理】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

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

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简言之生物安全柜就是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

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当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

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在对琼脂板划

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试剂的混悬液转移

到微量培养板中、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涡旋振荡、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

以及进行动物操作时,这些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由于肉眼无

法看到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液滴,因此实验

室工作人员通常意识不到有这样大小的颗粒在生成,并可能吸入或交叉污染工

作台面的其他材料。已经表明,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5750.5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T 1963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3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1. 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 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 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 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 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 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 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 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10. 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 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 我国消毒灭菌技术发展及应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满荫起 1、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我国消毒技术发展较快 1.1 专业队伍扩展:从防疫专业扩展到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护理。 1.2 学术交流活跃:除有消毒专业杂志外,医院感染监控、临床护理、环保、保健等杂志均有消毒灭菌技术交流。 1.3消毒意识提高,促进产品开发和应用。特别是“非典”发生,提高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了对消毒技术的认识和产品的需求。 1.4 消毒技术产品开发活跃,专业生产企业发展迅锰。 1.5 产品鉴定方法规范化、标准化,对毒性作用的重视和研究。 1.6 产品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1.7 市场监督的开展已是消毒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1.8 消毒产品市场化的进展促进了消毒产品技术提高。 1.9 消毒效果检测技术普及是消毒效果的重要保证。 2、消毒灭菌技术(产品)的发展 2.1化学消毒剂的研究及应用: 2.1.1单药的发展: 50年代:含氯石灰(次氯酸钙) 次氯酸钠 碘酊 乙醇 福尔马林(40%甲醛) 过锰酸钾 酚类(来苏尔) 酸、碱 60至80年代: 环氧化物的应用(66年起始) 有机氯的研制:二氯异氢尿酸钠 (69~75年)三氯异氢尿酸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69~75年) 过氧化物的应用(75年后) 洗必泰的应用(75年后) 戊二醛的推广(80年后) 碘伏的应用(85年)

清洗消毒和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昭平县中医院院感科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洗cleaning 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1.1 冲洗flushing 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

物的过程。 3.1.2 洗涤washing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1.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1.4 终末漂洗end rinsing 用软洗、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处理的过程。 3.2 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 cleaner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3.3 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 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3.4 闭合closure 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3.5 密封sealing 包装层间链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3.6 闭合完好性closure integrity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3.7 包装完好性package integrity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3.8 植入物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3.9 湿热消毒moist heat disinfection 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 求规范(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 S/506-2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 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I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管理要求2 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 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 7.监测要求5 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 9.器械储存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 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 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 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 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YY0646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口腔器械dentaldevices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 牙科小器械smalldentaldevices 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 牙科手机handpiece;dental 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3.4 根管器具root-canainstruments 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锉、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 3.5 牙洁治器dentalscaler 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3.6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criticaldentalinstruments 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人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3.7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第二十二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医疗器械是指医学领域内所使用的各种器械,包括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各种器械、医学试验和临床检验的各种器材。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可以说,没有优良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技术,就不会有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就不能保证各种侵润性诊疗技术得以实施,现代医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依赖性愈来愈强,在消毒灭菌方面引进和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显得愈来愈重要。 第一节概述 根据现代预防医学观点,污染医疗器械的处理程序应该是消毒、清洗、干燥、灭菌,这样更有利于减少医护人员医院内职业感染,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为了便于科学合理处理污染医疗器械,应该对现代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及其应用与进展,医疗器械本身发展现状、形状结构、材料分类等对消毒灭菌处理的特别要求有比较好的了解。 一、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存在的问题 (一)灭菌前预处理问题 : 污染的医疗器械在灭菌前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灭菌质量,目前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真执行规范精神: 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非感染性污染器械可直接使用加酶洗涤剂作清洗处理;感染性病人用后的污染器械必须先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器械上残留血迹应彻底刷洗;洗干净后的器械经干燥后,尽快包装。 2.清洗前消毒: 经过现代预防医学研究已经清楚认识到,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可携带许多极危险的致病因子,如血液传播性致病因子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HCV)、爱滋病病毒(HIV)等,这些致病因子可通过污染的器械,经人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获得感染,也可经清洗过程污染医院内环境。因此,要求在清洗之前,先进行去污染处理即清洗前消毒处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这种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认同,亦被多数临床医务人员所接受,但也有尚未认识到这种处理的必要性,认为先消毒太麻烦。持这种观点的人对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情况尚不够了解,其实医务人员的锐器损伤性感染严重地存在(这在本书新传染病消毒和血液传播性疾病消毒章节中有详细介绍),已经成为医院的职业卫生问题。 3.清洗必须彻底: 使用后的器械污染严重,许多器械带有血迹、脓迹、干燥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若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灭菌失败。国内有调查证明,一些已经灭菌处理的器械上仍存在一些潜血阳性,特别是带有齿、缝隙、细孔和关节的器械比较难清洗,容易造成清洗不彻底现象。医疗器械上污染的蛋白性有机物清洗不彻底,对微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容易造成灭菌失败。 造成器械清洗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是对清洗不够重视、刷洗不够仔细,难洗的部位被忽略和遗漏,所用洗涤剂或清洗方法不当等。 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对污染严重的医疗器械的灭菌前处理,提出用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去污,此对于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带有孔隙的器械上污染有机物的清洗非常重要。目前,用于医疗器械的酶清洗剂多为复合生物酶制剂,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的水解酶,对物品

2015年消毒灭菌设备行业简析

2015年消毒灭菌设备行业简析 2 一、行业发展现状 .................................................................................... 二、消毒灭菌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 (3) 5三、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 5 1、资质壁垒 ............................................................................................................ 6 2、技术壁垒 ............................................................................................................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6) 6 1、有利因素 ............................................................................................................ 2、不利因素 ............................................................................................................ 7 7五、行业风险特征 .................................................................................... 7 1、资质无法续期的风险 ........................................................................................ 7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8 3、质量控制风险 .................................................................................................... 六、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8)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拖把: 应有明显标识,严格分区使用。 1)一般办公室、病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分泌物、血液、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适量到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传染病区,使用后先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针灸针: 高压蒸汽消毒;一定要消毒彻底,以免交叉感染!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0.05%有效氯擦拭消

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 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 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 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公用水杯、痰杯、拖鞋: 用后使用0.05%有效氯消毒。 便器消毒: 1. 浸泡便器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1%有效氯完全浸泡再消 毒液中,一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公用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后及时晾干备用。 3. 自备便器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止血带消毒: 止血带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05%有效氯,每次使用后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雾化器消毒: 1. 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擦拭,管道每次使用后用 0.05%效 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一次性雾化管道每次使用后清洁,需60℃以上热水冲洗,面 罩避污保存。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一)干热灭菌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干烤箱为常用的干热灭菌器,其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完成的。 【构造】 干烤箱是中间夹着石棉的双层金属制成的方形或长方形箱,箱底装有热源,箱内有数层金属架,并附有温度计和自动温度调节器等装置。把待灭菌的物件均匀地放入恒温干燥箱,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即可达灭菌目的。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将包扎好的待灭物品(培养皿、吸管器等)放于箱内,注意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气流流通。 2.关门,插上电源插头(常为220伏),拨动开关,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红灯亮。 3.待温度上升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小时。 4.灭菌后停止加热,待温度下降至40℃以下方可开门取物,在这之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否则其内物品(如玻璃器皿等)会因温度骤然下降而爆裂。 【应用】 干热灭菌主要用于要求干燥的、耐高温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材、瓷器、凡士林、液体石蜡、药粉等的灭菌。一般不耐高温的、含有水份的物质,不能用这种方法灭菌。 (二)湿热灭菌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表3-2)。特别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温度,灭菌效果最佳。其主要优点是:①温度较高,灭菌所需时间较短;②蒸气穿透力强; ③蒸气冷凝时释放汽化热,能迅速提高物品的温度;④物品不过分潮湿。 表3-2 热力消毒灭菌法比较 方法 温度(℃) 时间 (min) 灭菌器适用物品 焚烧 >500 瞬时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灭菌 干烤160~170 120 干热灭菌器(干烤箱)玻璃器材、瓷器等灭菌 巴氏消毒法61.1~ 62.8 71.7 30 15-30s 牛奶、酒类等消毒 煮沸消毒法 100 5 食具、刀剪、注射器等消毒 流通蒸气消100 15~30 Arnold流通蒸气灭食具等消毒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n竹子□腔 ■RHVIEM3 DKFltHL 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 编号:ZZKQ-YY-001 版号:2018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范围 _ 、 三、 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 四、五、六、七、八、管理要求 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检测要求 消毒与火菌物品放行器械储存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 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 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存储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术语和定义 (一)口腔器械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三)牙科小器械 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四)牙科手机 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五)根管具器 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搓、根管扩大器、 根管光滑髓针等 (六)牙洁治器 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七)高度危险口腔器械

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八)中度危险口腔器械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九)低度危险口腔器械 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收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 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的小 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十一)A类空腔负载 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 )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 于750 (1 WL/D <750 )并且长度不大于1500mm (L <1500mm ),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500之间(2 <_/D < 1500 )并且长度不小于3000mm (L<3000mm ),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示例:牙科手机属于A类空腔负载器械 (十二)B类空腔负载 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 )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 于5 (1 5mm );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0 (2 <_/D <10 )而且孔径不小于5mm

(完整版)手术室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

手术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3、接触病人的麻醉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以及肉眼发现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5、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拆除外包装并进行清洁处理,凡需要灭菌的医疗器械及无菌物品,应严格进行检查、审核,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6、进入手术部无菌区域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域;

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应设有无菌敷料室,专为存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注明消毒、灭菌日期。 二、高压灭菌的物品,可存放七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三、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的物品,存放时间只限24小时。 四、已打开包皮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敷料室。 五、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柜架和地面1~2次,定期消毒作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 500个/m3,以免污染无菌物品。 六、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物品充足可靠,打开的肠线浸泡于75%酒精中,30分钟后使用。 七、每月无菌物品监测一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八、对特殊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双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 1.无菌物品的有效灭菌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最佳消毒方法[4]。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的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30min,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一般要求>1.5%)。医院应对各科室使用的各种消毒液进行严格监控,器械浸泡液由院制剂室统一配制、医院感室监控,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掌握浸泡时间、浓度,消毒液应定期更换。灭菌包的内外均放置3c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保证在有效期限内使用。薰蒸消毒以福尔马林化学反应法和自然挥发法联合应用,薰蒸消毒的手术物品必须在6h后方可使用,所有无菌物品每月采样做细菌培养。 2.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5]。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的计划、领取,每日清洁货架、贮物箱、检查手术用品的外包装有无破损、霉变、有效日期及数量,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使用,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手术后未开启包装的无菌物品应重新消毒后,给下一台手术使用,不再收回贮存间,避免污染贮物箱内的其他物品。 3.手术室无菌持物钳消毒方法改进 手术室无菌持物钳经历了由湿置→干置→取消的改进,其方法效果可靠、方便、节省成本。取消无菌持物钳与使用传统干、湿无菌持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二、干热灭菌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的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和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灭菌方法1 焚烧:适用于对病人尸体、废弃衣物、纸张、医疗垃圾等的处理,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 2烧灼:用于耐高温物品和小件金属器件的灭菌。 3干烤:在特定的于烤箱内进行灭菌。 三、紫外线消毒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四、医用微波灭菌 微波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细菌芽胞、真菌抱子等。各种物质对微波的吸收不同,消毒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吸收微波越多的物品,消毒效果越好,例如水、肉类和含水份高的物品,均是强吸收介质。很少吸收微波的物质,称为微波的良介质,例如:玻璃、石英、陶器、凡上林、聚四氟乙烯等塑料制品。而金属制品不吸收微波,不易达到消毒。 五、甲醛气体消毒剂 甲醛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茵繁殖体、

芽胞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 六、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环氧已烷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易燃易爆。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属灭菌剂。 适用范围:环氧乙烷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较强,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内窥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七、臭氧消毒 臭氧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适用范围: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C 在医院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下列几种。 (1)水的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 (2)物品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空气消毒:用于无人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四、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 应根据WS 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的规定。 4 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器械说明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器械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器械说明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器械 一、范围 本子目录包括非接触人体的、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不包括以“无源医疗器械或部件+化学消毒剂”组合形式的专用消毒器械。 二、框架结构 本子目录按照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方式,即根据消毒技术特点建立框架。按照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方式分为5个一级产品类别;按照产品特性分为15个二级产品类别,并列举30个品名举例。 在本子目录的一级、二级产品类别中,采用狭义的消毒和灭菌概念,从而把消毒器和灭菌器区别开来。按照先消毒器、后灭菌器的顺序排序。该子目录中包括2002版分类目录中的《6857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该子目录中一级产品类别与2002版分类目录产品类别的对应关系如下: 与2002版分类目录的对应关系 一级产品类别2002版产品类别备注 11-01湿热消毒灭菌设备 6857-8煮沸消毒设备 新增二级产品类别:蒸汽消毒器6857-2压力蒸汽灭菌设备 11-02干热消毒灭菌设备6857-4干热灭菌设备/ 11-03化学消毒灭菌设备6857-3气体灭菌设备新增二级产品类别: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臭氧消毒器、甲醛灭菌器、过氧化氢灭菌器、其他化学消毒灭菌 器 11-04紫外线消毒设备6857-1辐射灭菌设备/ 11-05清洗消毒设备6857-6专用消毒设备/ 三、其他说明 医用伽玛射线灭菌器不用于医疗环境,且无注册产品,不列入目录。

1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器械 序号 一级 产品类别 二级 产品类别 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品名举例 管理 类别 01湿热消毒 灭菌设备 01蒸汽消 毒器 通常由消毒室、控制系统、过压保护装置等组成。工作原理是 利用产生的高温水蒸汽作用于负载上微生物一定时间,使微生 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用于耐湿耐热医疗器械的蒸汽消毒。蒸汽消毒器Ⅱ 02煮沸消 毒器 通常由控制系统、加热系统、煮沸槽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将需 要消毒的医疗器械放置在水或其他液体中,通过适当时间煮沸 进行消毒。 用于耐湿耐热医疗器械的煮沸消毒。煮沸消毒器Ⅱ 03压力蒸 汽灭菌器 通常由灭菌室、控制系统、过压保护装置等组成,可自带蒸汽 发生装置,也可外接蒸汽。工作原理是利用饱和水蒸汽作用于 负载上微生物一定时间,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微生 物死亡,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用于耐湿耐热医疗器械的灭菌。 大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卡式压 力蒸汽灭菌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提式压力蒸 汽灭菌器、清洗压力蒸汽灭菌器 Ⅱ 02 干热消毒 灭菌设备 01热空气 消毒器 通常由腔体、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循 环热空气的热能达到消毒目的。 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热空气消毒器Ⅱ02热空气 灭菌器 通常由腔体、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循 环热空气的热能达到灭菌目的。 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的灭菌。热空气型干热灭菌器Ⅱ03热辐射 灭菌器 通常由腔体、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热 辐射的热能达到灭菌目的。 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的灭菌。热辐射型干热灭菌器Ⅱ 03 化学消毒 灭菌设备 01酸性氧 化电位水 生成器 通常由水路系统、电解槽、控制装置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 电解法产生酸性氧化电位水,供消毒医疗器械用。 通过生成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对可耐受酸性氧化电 位水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Ⅱ 02臭氧消 毒器 通常由臭氧发生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管路系统等组成。工作 原理是通过生成臭氧气体或臭氧水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用于可耐受臭氧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臭氧水生成器、臭氧消毒柜、回路臭氧消毒机Ⅱ 03环氧乙 烷灭菌器 通常由灭菌箱体、加热系统、真空系统、加药及气化装置、残 气处理系统、监测、控制系统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温度、 压力和湿度条件下,利用环氧乙烷气体对灭菌箱体内的物品进 行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等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死 亡,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用于可耐受环氧乙烷的医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器Ⅱ 04甲醛灭 菌器 通常由灭菌室、控制系统、气化系统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在一 定温度、压力和湿度条件下,用甲醛气体对灭菌室内的物品进 行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用于可耐受甲醛的医疗器械的灭菌。甲醛灭菌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Ⅱ 05过氧化 氢灭菌器 通常由灭菌室、真空系统、过氧化氢注入系统、控制系统等组 成,还可以配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汽化的过 氧化氢对灭菌室内物品进行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以达到灭菌的目的。若配置有等离 子体发生器,可通过等离子体发生器使汽化的过氧化氢形成过 氧化氢等离子态,结合过氧化氢气体及过氧化氢等离子体对灭 菌室内物品进行低温灭菌。 用于可耐受过氧化氢的医疗器械的灭菌。过氧化氢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Ⅱ

XX人民医院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清洗 cleaning 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1.1 冲洗 flushing 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1.2 洗涤washing 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1.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1.4终末漂洗 end rinsing 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3.2 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 cleaner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3.3 清洗消毒器 washer-disinfector 3.4 闭合 closure 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毒灭菌应遵循的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4.禁止用消毒液保存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及时取出,用清洁或灭菌水冲洗干净后,控干保存。 5.用于消毒灭菌处理的容器及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在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时,如擦拭门窗、桌椅等时应备两桶,一桶装放清洁抹布、一桶装放使用后的脏抹布,脏污时随时更换,用后终末消毒。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 7.连续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消毒灭菌标识。 二、各类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引流管、引流瓶等(一用一灭菌)、三联

瓶(一周灭菌二次)。 2.煮沸消毒法:暖水瓶塞(终末消毒)、奶瓶、塑胶奶头、毛巾、配奶器等(一用一消毒)、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3.干热消毒:油、粉、膏等首选,玻璃、搪瓷等耐高热物品也可选用。 4.清洗:可以由洗衣班完成。这类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如:口罩、隔离衣(一用一消毒,浸湿或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如有特殊要求可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工作服、床单、被套、枕套、帽子、血压计袖带等(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或清洗)、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5.物理通风:室内空气无明显感染症病人污染时,每日物理通风两次(上下午),一次20―30min;有感染症病人污染时,每日或终末用紫外线灯照射或臭氧消毒。 6.消毒液浸泡法:体温计、止血带、肛管、胃肠减压器、洗胃管、简易呼吸气囊、器械清洗桶、砂锯、弯盘、治疗盘、手套、拖布、抹布(一用一消毒)、吸引器的贮液瓶和塑胶管、输液网兜、输液牌、隔离鞋、氧气通气橡胶管、污物桶、痰盂、肥皂盒、洗手池、水槽(一周一消毒)、呼吸机及麻醉机管路、雾化器、湿化瓶等(一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7.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

消毒灭菌菌技术知识考试题答案

消毒灭菌技术知识考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 1.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 B.灭菌法 C.一般消毒 D.清洗处置 2.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度危险性物品 C.低度危险性物品 D.无危险性物品 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B A.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C.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D.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4.医疗器械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一般需要维持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是C A.115℃,15—30min B.121℃,10—15 min C. 121℃,15—30min D. 115℃,20—30 min 5.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时间 C A.7天 B.16天 C.10—14天 D.10小时 6.紫外线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计量不应低于D A.10000μW*S/cm2 B.600000μW*S/cm2 C.60000μW*S/cm2 D.100000μW*S/cm2 7.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分别是A A.20分钟达消毒要求,10小时达灭菌要求 B. 15分钟达消毒要求,4小时达灭菌要求 C.45分钟达消毒要求,9小时达灭菌要求 D.15分钟达消毒要求,8小时达灭菌要求 8.用碘伏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的浓度和时间分别是C A.250mg/L,20min B. 50mg/L,40min C. 500mg/L,30min D. 200mg/L,15min 9.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D A. 病原细菌 B. 病原真菌 C. 病原病毒 D. 病原微生物 E. 病原放线菌 10. 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A A. 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B.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C. 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D.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E.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11. 在消毒试验中,可用杀灭对数值(KL)表示消毒效果。当KL=2时,相应杀灭的微生物的百分率 为D A. 99.999% B. 99.99% C. 99.9% D. 99% E. 90% 12. 若某消毒方法的D值为15,则表示该方法C A.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100% B.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