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世界经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历程-中国人民.
第23讲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梳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胜利 意大利投降 1943年,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主要进程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 国陷人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国际会议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美、英、 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会议重申雅 尔塔会议精神,并发表了《波__次__坦__公__告__》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 须实施
德国纳粹 政权的建
立
背景 标志 暴行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 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煽动复仇情绪
1933年,希特勒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的进步书 籍;屠杀犹太人
侵略扩张 影响
①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②1936年,德国派兵 进驻莱茵非军事区。③1938年,吞并奥地利。④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欧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
案例分析 (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法西斯侵略,国际正 义力量,携手合作,相互支援,共同捍卫人 类的和平与安全,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精神 的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②诺曼底登陆③雅 尔塔会议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拓展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1)新的理论:出现了不同于传统自由放任政策 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 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 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 矛盾。 (3)新的特点: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 自我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 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 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原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刺激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由 局 部 侵 华
(1)政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 (九一八 事变 )走
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 向全面侵华(七七
盟,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势力
事变),中国进行
(1)概况: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主要 走向 诺曼底 国诺诺曼曼底 进程 胜利 登陆 (2)底意义:开辟了欧洲第第二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战场
(1)概况: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1945 年 2 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 雅雅尔尔塔塔召开会议 主要 走向 雅尔塔 (2)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 进程 胜利 会议 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联合合国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最大 发;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规模 (2)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1)概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 《联合 美国首都华华盛盛顿签署《联联合合国国家宣家言宣》言 主要 走向 国家宣 (2)内容:签顿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 进程 联合 言》 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3)意义:标志着世世界界反反法西法斯西同斯盟的正式形成
中国炼焦工业发展的回顾
200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下,全球钢铁产量持续增长,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扬。
尤其是中国经增长对钢材需求大幅度增加。
钢材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3年中国钢﹑铁产量双双突破2亿吨,钢铁产量的长拉动了焦炭市场的持续火爆,中国的焦炭产量、市场价格以及焦炭消费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一、中国炼焦工业发展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国炼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中国炼焦世界第一焦炭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1.炼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炼焦工业几乎呈一条斜率很大的直线发展,1991年起我国焦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5年后产过1亿吨, 2003年达到17799☆万吨,为1949年焦炭产量的331倍,创出中国焦炭生产历史上最高纪录03年中国钢铁协会统计年报值)2003年焦炭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炼焦企业有30家,以上海宝钢508万吨高居榜首,预计2004年将有一些企业步入年产百万吨焦炭企业的行列。
2.2003年中国焦炭产量占世界五分之二1989-2003年中国与世界焦炭产量图*2002年世界焦炭产量为协会估计值从图上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焦炭产量在3.4~3.9亿吨上下波动,我国焦炭产量从1年以7351万吨超过前苏联跃居世界焦炭第一大国以来,我国焦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在三分之五分之二,2003年中国以17799万吨高居榜首,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5.6%,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焦产大国。
3.中国炼焦行业为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1949-2003年中国焦炭-生铁-钢产量图从图可见,中国焦炭产量与中国钢铁产量增长曲线十分吻合,充分说明中国炼焦工业为中国钢铁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而中国钢铁工业又为中国炼焦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1994年中国焦炭产量一亿吨大关;1995年中国生铁产量跨越一亿吨;1996年中国钢产量超过一亿吨,炼焦工业为钢铁工业的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中国成为人类历史上钢铁产量首次双双突破两亿吨的国家。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读《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今晚有幸读完了《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一文,思绪良久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感悟,故而以笔代言,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原来这个世界,终究离不开中国的力量”,这是我读完全篇后的第一感受。
当下的世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有力提振信心。
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人们最怕的是看不到复苏希望、失去对发展的信心。
中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管齐下打出政策“组合拳”,不靠使蛮力、肯下细功夫,经济稳步恢复,经济运行逐月好转。
尤其在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2%,明显好于预期。
在疫情大考中表现优秀的中国,正用自己的满满正能量,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
“中国在遏制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时还推动着经济发展,他们在解决一个平衡难题。
”英国《卫报》如此评价。
中国的经验给人信心:再难的“平衡难题”也并非无解。
另一方面,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还需要各方互惠合作。
中国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扎实兑现各项开放承诺,不断推出开放举措,发出合作倡议。
从广交会、服贸会到即将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中国正通过切实行动,为世界经济搭建合作平台,激活新引擎。
在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中国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更重要的是,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区域等层面的规则协调,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包容性增长,为世界经济的企稳复苏带来了希望之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所以说疫情在一段时间内或许可以阻碍要素流动、制约经济发展,但终将被人类战胜。
坚持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就一定能够尽快迎来世界经济真正复苏的那一天。
世界经济坎坷复苏之路——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13年前景展望
经济衰退还停 留在可能性的预警上 , 但风险因素仍在 不 断 增多 , 一旦 潜 在 的风 险积 累到一 定程度 随时有 可
能引发新一轮的局部危机。 因此 , 2 0 1 2 年世界经济的 复苏始终笼罩在多重风险阴影下 , 疲弱复苏态势与危 机 四伏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体一方面努力修复经济和进行金融治理改革 , 另一方
阴霾下 , 导致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 其不确定性则包括 : 一是 . 欧债危机深化 的最终结果
向何处发展 尚无定论 . 以及风险外溢的不确定性 : 二
是 ,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或爆发新一轮以债务 为形式的金融危机可能性始终存在 ; 三是 , 各经济体
2 0 1 3 年第 1 期
面又在频繁应对着不断衍生的新危机 。在“ 后金融危 机时期” 全球经济 的复苏始终没有摆脱各种新生的风 险因素带来的困扰 . 经济复苏与危机四伏并存的局面 延续至今。2 0 1 2 年对于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来说是
艰 难 曲折 的一 年 。展 望 2 0 1 3年 ,世界 经济 前 景依 然
相 贬值 和通 胀 的上 升 。 此外 。 2 0 1 2年 以来 世 界 经 济再 度 笼罩 在 衰 退 的
、
多重风险叠加下的世界经济
自2 0 1 0年世 界经 济 开始 复苏后 , 除了 2 0 1 0年在
全球一致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下强劲复苏外 , 以
后 的几年 不仅 增速 逐年 递 减而 且充 满 了风 险与 危机 。
有 望达 到 2 . 2 %, 但 与其 期 望值 相差 甚远 , 如 果 一旦 坠 入“ 财政悬崖” 恐怕 2 0 1 3年 的经 济 增 速 还 不 及 2 0 1 2 年, 甚 至如 果 经济 形 势 出现进 一 步 恶化 , “ 滞胀” 的可 能性 会 越来 越 大 。从 欧元 区经 济 和债 务 危 机 的现 实 状况 看 , 深 陷债 务 与财政 危 机 的欧元 区 , 估计 2 0 1 2年 的经济将 萎 缩 0 . 4 %, 依 旧徘 徊在 衰退 的边缘 , 欧元 区 仍 是世 界 经济 面 对 的最 大 风 险 ,未来 一 段 时 期一 旦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三篇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三篇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心得体会1世界的发展和竞争从来就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当代世界的发展和竞争更是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和竞争。
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质是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衔接,把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相互衔接,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
换句话说,对外开放就是面向世界经济、世界市场开放。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就是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
回顾20__年,复苏成为世界经济主攻点,承载各国的迫切期待,却遭遇超出预期的坎坷。
一方面,经济增长、贸易投资、消费需求显著恢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超预期反弹,今年全球贸易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堵点扩散、痛点更持久、难点更复杂。
疫情起伏反复,严重干扰预期走向。
从德尔塔毒株到奥密克戎毒株,对疫情反复的担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少国家经济和防控政策摇摆不定,增长预期呈现宽幅震荡。
20__年以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前景也并非一帆风顺。
疫情发展的程度不同以及各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使得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复苏存在较大温差。
不过,IMF预计20__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仍将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由此可以看出,新兴市场经济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20__年3月以来,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先后加息,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首先进入加息周期的经济体。
智利央行和墨西哥央行也在近两个月中完成了3年来的首次加息,分别将利率上调25个百分点。
其他新兴经济体基本上保持了较高的利率水平。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较快但金融市场较为脆弱,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新兴经济体物价大幅上升、股市泡沫过度膨胀,进而不得不加息,成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难题。
当全球性威胁日益紧迫、国际社会呼唤更紧密多边合作之时,中国坚定地走在多边主义的正道上,为推动世界经济在团结协作中实现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
宏观经济学课堂展示
前言
•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是从 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封 闭型的经济转向跟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开 放。 • 随着农村与城市改革的成功,资本终于在 国内盘活了,市场终于被打开了。国民经 济开始了驶入了正常的轨道,国家一步一 步地富强起来,人民的腰包开始丰满起来 • 下面我们就用直观的数据和图标作为支撑 ,从GDP这个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某种 程度的分析。
1982年至1986年以来,中国人均 GDP一直在上升,1982年至1984 年人均GDP增长率也一直上升, 在1984年为繁荣状态,1984至 1986年人均GDP增长率下降,为 衰退时期。 由国际情形可知,1983年世界经 济开始复苏。1984年世界经济回 升达到高峰,虽然1985年世界经 济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 低于1984年。因此我国国际市场 的开拓一直在发展,但发展力度 在下降,具体也表现在1984年后 人均GDP增长率的下降。
2.1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原动 力。因此,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载体等指标都能突出 反映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表现为:
• 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 • 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化程度不高 • 经济载体方面,城市化程度不高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00%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 随着2009年中国GDP赶超日本, 成为世界排名第二,无疑吸引了 国内国际各界的目光;然而,在 如此大的总量之下,中国的人均 GDP却一直在世界100名左右徘 徊。“国富民穷”的现状一直是 老生常谈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 看看具体的数据和对这个现状的 原因分析。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_省略_谈中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_秦柳
第9卷 第4期2009年 8月中国发展Ch i na D eve l op m entV o.l 9 N o .4A ug. 2009收稿日期:2009-03-17作者简介:秦柳(1979-),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E -m ai :l hnq l 2003@yahoo .co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比较)))兼谈中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秦 柳(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51)摘 要:当下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现象,几乎各国经济都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
该文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比较,并提出了中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比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09)33-0038-061 东南亚金融危机1.1 危机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泰国泰铢的暴跌,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荡,危机向纵深发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发达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地区)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苏之路。
1.2 危机爆发的原因追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当时东南亚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是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的。
第07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精测word)-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
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远低于人世承诺的10%,更低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
货物进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超过100万家。
这说明( )①中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②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市场,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③中国创新对外投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和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④中国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①:材料表示我国入世后,关税水平总体降低,货物进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超过100万家,这表明中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对外贸易及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未涉及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对外贸易问题,未涉及中国创新对外投资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④:“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表明中国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贯彻落实上述讲话精神,需要我国( )①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②实现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③大量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④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这需要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①④符合题意。
世界经济在重重阻力中缓慢复苏——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综述
世界经济在重重阻力中缓慢复苏——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综
述
谷源详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调研》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2002年世界经济虽有所复苏,但复苏势头不强;国际贸易虽有所增长,但增不高。
世界经济处于衰退后调整期的拐点。
美国经济步入坎坷的复苏之路。
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虽有所回升,但还难以肯定复苏能否持续下去。
独联体,中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2003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和反弹,但其增长率将低于早先的预估。
【总页数】11页(P1-11)
【作者】谷源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3.4
【相关文献】
1.世界经济复苏:困难缓慢且充满变数——2009~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
测 [J], 周振华
2.低速运动是主调缓慢复苏有机会—2002年世界经济展望 [J],
3.复苏缓慢变数颇多—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预测 [J], 林志远
4.纵然复苏有望前景依然未卜——200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J], 何帆
5.衰退持续·复苏缓慢·发展艰难——199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和1992年展望 [J], 田伯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
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
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
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
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
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
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
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
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
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
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
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
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1、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A、经济B、教育C、人民D、生态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6页2、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家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0页3、过去三四十年间,全世界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匪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A、科技B、贸易C、军事D、网络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9页4、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的提升,有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
A、经济质量B、文化水平C、科技总量D、国际影响力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4页5、高质量发展是以()为前提的发展。
A、安全B、稳定D、法治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8页6、由于受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影响,很多国家出现资金抽逃。
约有()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
A、60B、70C、80D、90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7页7、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经济强国B、政治大国C、现代化强国D、文化强国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3页8、战略性()具有先导性,是引领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新型工业B、现代农业C、现代服务业D、新兴产业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1 页9、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超过()亿。
A、14.1B、14.2C、14.3D、14.4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6页10、党的()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世界银行: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
世界银行: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世界银行: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五个标题:1.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原因分析及对策2.全球贸易与投资下滑,如何应对?3.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4.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5.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1.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原因分析及对策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呈下滑趋势,首要原因是萎缩的产业生产及消费需求不足。
在此情况下,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以刺激经济,并鼓励创新和投资。
而且,改善政策环境以吸引国内和国际资本流入,加强国际合作,克服经济贫困和落后,加快技术和知识转移,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
2.全球贸易与投资下滑,如何应对?2002年全球贸易下滑,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美国宣布对一些贸易大国实行“反倾销调查”政策,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减少贸易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东盟等经济体对全球贸易的规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3.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状况。
由于危机的发生,许多严重的金融结构问题浮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解决亚洲金融危机问题的方法是考虑大量资金的投入。
另外要完善金融市场规章制度,提高监督和监管的效率,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推进全球金融协调,确保整个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4.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济增长的放缓、民生问题的加剧。
但同时也拥有充分的机会这样一种新的发展阶段,包括技术和科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政策制定者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同时也要针对自己国家的条件和问题制定独立的发展战略。
同时,要进一步开放经济体制,加强对外交往,促进外资流入,为各行业创造不同生产或者销售环境等。
5.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针对2002年全球经济情况的状况,国际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合作,推进国际策略和全球政治合作共识,并着眼于改革现有的政策框架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不稳定状况。
纵然复苏有望 前景依然未卜——200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估计, 消费增 长 中9 %是 由于 这种提 前 购买 带动 的 。 实 际收 0 在
入和收入 预期没有改善 的条件下 , 费支 出的增加是 否具有可 消 持 续 性 值 得 怀 疑 。 际 上 ,0 2 第 一 季 度 消 费 支 出 尽 管 仍 然 实 20 年 有 35 的 增 幅 , 是 与 去 年 第 四 季 度 相 比 已 经 有 很 大 的 回 落 。 .% 但 目前 , 加 消 费 支 出 主 要 靠 消 费 信 贷 这 种 “ 吃 卯 粮 ” 方 式 , 增 寅 的 从 长期来 看 , 含 着极 大的风 险 。 蕴 许 多 经 济 学 家 相 信 ,0 2 第 一 季 度 的 强 劲 增 长 只 是 短 暂 20 年 的 回 光 返 照 , 许 我 们 更 应 该 把 这 种 不 正 常 的 高 速 增 长 视 为一 或 个 坏 消息 。 存 投 资 的 增 加 是 推 动 美 国此 季 度 经 济 复 苏 的 主 要 库
了 世 界 经 济 的 强 劲 反 弹 , 就 足 以 奠 定 世 界 经 济 在 2 世 纪 初 的 这 l
发 展趋 势 吗 ? 笔 者 更 倾 向 于 认 为 , 世界 经 济 已 经 像 是 快 要 跑 完
马拉 松 赛 跑 的 选 手 , 最 后 冲 刺 的 一 刻 可 能 会 突 然 加 速 , 事 在 但
劳 工 部 的 数 据 表 明 , 2 份 失 业 率 就 一 直 在 攀 升 , 月 份 的 失 从 月 4
从2 0 年 上半年 的情 况来 看 , 02 世界 经济在今年 由衰退转入 复苏
大 有 可 能 。 如 果 我 们 把 目光 看 得 更 远 , 么 即 使 2 0 年 出 现 但 那 02
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2012-2013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2012-2013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作者:梁艳芬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1期■梁艳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坎坷。
欧债危机恶化使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陷困境,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
财政紧缩、金融动荡、市场脆弱令投资、就业、制造等很多经济指标无好转迹象,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经济体整体经济环比增速为0.7%和0.6%,同比增长率只有3.2%和3.0%;OECD34个成员一、二季度GDP增长率环比只有0.4%和0.2%。
外需低迷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危机期间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使财政负担过重的各国政府政策余地大大缩小;货币政策重要性得以彰显,但政策选项所剩无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3%,低于2011年的3.8%。
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的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
欧元区经济将出现衰退;金砖国家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增长率均将低于上年。
2013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低速复苏阶段。
新的增长力和增长区域尚未形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界限模糊、银行和政府之间相互依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相互避责,不仅扭曲各自原本的责任和目标,还将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美国经济相对强势对于维持全球经济信心仍起重要作用。
但美国经济命陷“财政悬崖”威胁,若有闪失,全球经济信心将受到较大冲击。
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制于政策瓶颈、长期风险、增长疲惫、资本外流和金融不稳定,作为经济引擎的动力不足。
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拖累呈现常态化,短期内难以全面改善。
IMF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6%,低速增长呈现常态化。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 识 梳 理
1933年,罗斯福在竞选中击败胡佛,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罗斯福新政 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 度,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 ②美国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 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目的:①直接目的:应对经济 危机;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①对人类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卷入其中,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对战后和平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 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 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
单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
元
概 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
要 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
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
失业率下降图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专题一 2.罗斯福新政
知 识 梳 理
罗斯福拯救山姆大叔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 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是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是指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来扭转经济形势。 成功原因: ①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②通过立法,提 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③表彰鼓励遵纪守法 的企业;④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⑤罗斯福的 个人作用等。 “新”的地方: ①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②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③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 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应用文-世界银行: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
世界银行: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随着2001年渐渐临近终点,全球运势不稳,正在滑向衰退。
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
其中,贸易增长率经历了近年来最严重的增势减速——从2000年增长13%以上,骤降为2001年的1%。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需求增长正面临10%的萎缩。
尽管有资料表明全球经济有可能在2002年中期恢复增长,但经济复苏所面临的风险是近十年来最严峻的。
虽然现在充分评估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恐怖袭击对经济的总体影响还为时过早,但此次恐怖事件所引发的新的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将大幅度增加全球经济呈现一下滑的风险。
在这种经济态势不稳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领导人已发起了热烈的讨论,以探讨是否有必要在2001年11月召开世界贸易(以下简称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时,启动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
新一轮贸易谈判将为重新推进计放市场和扩大贸易的多边贸易规则提供机遇。
减少世界贸易壁垒有助于加快增长速度,为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的新型专业分工提供激励,并加快全球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的步伐。
不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前景,与全球经济展望一样不明朗。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此新一轮贸易谈判充满了疑虑。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重要的因素。
与早期许多回合的国际贸易谈判不同——1960年进行的狄龙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仅有39个国家参加,其中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在下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将有142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参加,其中70%是发展中国家。
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增加,其商品贸易已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它们将获得很大收益。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又担心如不减少市场壁垒(消除市场壁垒能够刺激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体制将对发展中国家更加不公平,并与其发展战略重点愈加无关;扩展的贸易发展议题将仅包括与发达国家利益攸关的问题;多边贸易规则越来越变成对发达国家现行的贸易法规进行改写,而这些改写的法规对发展中国家不合适,或者难以实施(Ganesan2000)。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 各族人民的历史, 人民 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义向 社会主义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 入 新纪元 。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事实制定的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根据两方面的事实制定的。一方面,旧中国是一个遭受帝 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拥有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特权和影响,中国在外交上长期仰人鼻息,任人宰割, 处于屈辱的地位;另一方面,新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互相对峙、进行“冷战”的局面。美帝 国主义为了称霸全球并维护旧殖民主义的统治,打着“遏制”共产主义的旗帜, 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站在和平、民主 方面,支持各国人民维护和平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 业,对新中国采取友好合作的态度。据此,中共中央提出,在着手建立自己的外 交关系时应“另起炉灶”;对于同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建交,应“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对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边倒”的原则。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农村):1950年夏到1952年底,使农民 从封建土地制度 的束缚 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 工业化 扫除
了障碍。
2.稳定物价(城市):党和政府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
战”。到 1950年春 ,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 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1.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 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 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 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讲义
中国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访问印度、缅甸时一致同意(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 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时间:1955 年 4 月;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中国代表;周恩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 平等、协商、和平共处
3、失误的结果 失误的结果: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4、失误的原因 失误的原因:党 失误的结果 失误的原因 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 产风泛滥。5、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 经验教训 的经验。 国民经济复苏:1961 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1962 年底开始复苏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7、文化大革命” 文 革 的性质及 “ 十年内乱 危害 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 年 5 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 ,《五一六通知 五一六通知》。 刘少 奇、邓小平。 邓小平 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三、结束:1976 年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刘少奇案。(说明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刘少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世界经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历程。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复苏。
但是,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并不稳健,影响复苏的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存在。
展望明年经济走势,驼鸟式的盲目乐观和自欺欺人的盲目悲观实际上都不可取]
风风雨雨又一年
----2002年世界经济回顾和来年经济展望(上)
董志勇
2002年12月23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生)
进入2002年,世界经济结束了总体性停滞,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历程。
然而,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走势既受全球性经济周期的互动影响,同时也为各自在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政策所制约,因而复苏之路并不平坦,复苏步伐并不稳健,影响复苏的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存在。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已成定局结构不均衡态势突出
2002年世界经济除了日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外,更因为经济、金融、贸易、战争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牵制而日趋复杂。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已成定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较为突出。
但国际经济协调努力与金融风险应对能力的提升,又形成些许有利于规避与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屏障。
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结构不均衡态势突出,全球经济明显处在结构调整阶段。
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出现先起后落的态势。
年终各机构普遍下调预
测,表明悲观与信心不足上升,体现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不平衡。
全球结构性增长的态势是:中心地区艰难调整,边翼发展相对稳定。
由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欧日经济不景气上升,而欧日经济的弱化,反过来又延缓美国经济增速。
而亚洲经济稳定性较为突出,其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全球不景气中的闪亮区域,对世界经济景气的缓解作用略显积极。
国际贸易大幅下降,自由化与区域化进程保持良好的势头。
2002年贸易总量的下降达到历年少有的最低水平。
而伴随出口需求对经济调整与复苏重要性的关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抬头,区域与国别贸易争端上升。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进程中,区域贸易的加快与扩大已经使亚洲贸易合作突出,中国和日本都与东盟签定自由贸易协议,亚10+3合作机制的发展,开始了区域内经济政策协调进程,贸易合作逐渐扩大,形成有利于地区竞争力提升的拉动效应。
伴随亚洲区域进程,欧盟东扩的加快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现,未来将可能在全球贸易领域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美国经济步履蹒跚宏观微观冷暖不一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经济不起来,世界经济复苏就没戏。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由于与美国产业存在着上下游分工关系,2002年,欧日及亚洲经济都深受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去年年底走出衰退谷底后,不但没有出现人们原先预计的强劲复苏,反而倒像大病初愈的巨人似地步履蹒跚,摇摇晃晃。
年中公司丑闻事件的频频披露造成的市场信心危机,又给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困难。
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仍面临不少的困难,而且不少困难短期内难以解决。
这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埋下隐忧。
2002年,美国经济的形势总体上说是复苏步伐严重不稳,增长速度时快时慢。
从一年来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看,它既带有以前的经济复苏阶段的传统特点,又显示出新经济时期经济复苏的新特点。
总之,经济复苏的基础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从而不时对消费和投资带来严重的冲击。
11月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美联储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下调50个基点至 1.25%,再度刷新40年新低,力度超过市场25个基点的预期。
为避免重蹈覆辙,布什政府更重视起了国内经济问题。
年关将近更换财长、经济顾问,想一改在经济政策上的疲软态势。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圣诞长假能刺激零售业进而推动经济,因此,年内美经济可望维持目前的不错势头。
然而,在某些方面,宏观数据和微观体验又冷暖不一。
回首2002年的美国经济,人们还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对经济前景的看法上,经济学家普遍乐观,而企业家和投资者则多数偏于悲观。
其原因在于:宏观数据虽然普遍向好,而微观企业效益不见改善。
这种宏观表现优于微观基础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经济复苏脆弱性的表现。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靠库存投资增长拉动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另外,支持美国经济走好的一些因素,如军费和国防开支以及其他政府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能源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居民对耐用商品的消费等都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同时,财政、贸易双高赤字的再次浮现也对今后美国经济增长构成潜在威胁。
美国经济虽然复苏曲折,再度衰退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但是,从国际对比的整体实力、规模与效益看,美国经济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其国际货币主导作用依然明显,美元强势政策运用依然自如;银行业的稳定保障作用依然突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依然有效;而股市的泡沫消融已使弥漫的风险有所降低,市场与企业结构性调整并显利好迹象;美国经济的自身维持能力,或与各国对世界经济稳定的共同需要,将不致使美国经济陷入二度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