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感恩心理缺乏现状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生感恩心理现状浅析
陈宋春彭昔华
从教十七年,我一直扎根于农村中学。
多年农村中学任教的经历,我发现当今农村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之心,深感农村学生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
下面我就从农村中小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原因,来谈谈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1、父母的养育之恩被遗失
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
但是,一些农村中小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不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不用说主动去回报父母。
有的中小学生盲目追星,沉迷网络,很少与父母深情交流,一般交流就是索要钱物;有的中小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流浪社会,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及付出;有的中小学生不懂得尊重父母,与父母发生小小矛盾就自残或者离家出走,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行为,伤透了父母的心。
试想“一个对父母都日渐忽略的人,如何会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呢?”
2、老师的教导之恩被淡化
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
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还是有部分中小学生却不理解良苦用心,反而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表示反感,产生厌烦的情绪。
他们不仅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有的学生还辱骂老师,甚至动手伤害老师。
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对立,这不得不让我们教育人对当今教师生存状况忧心。
不
少有疾障或心理问题学生,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和心理不愉快,就仇视老师或将老师作为发泄对像,从而进行报复,完全忘记了老师的教导之情。
有的中小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有的中小学生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反而故意破坏和影响学校的形象,完全忘记了“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3、社会的关爱之恩被冷落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人的关爱之中,都应当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可是,不少中小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
像我校是香港言爱基金捐资千万,政府主资创办的一所传递大爱的学校,但还是有少数学生不爱惜公物,有的甚至故意破坏学校公共设施。
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对一些特困生提供资助,有的特困生并没有将这些爱心款真正用于自己学习之需,而是花在打游戏、购买手机上网和吃喝玩乐上,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来感恩他人,更不用说来传递这份爱心以及回报社会。
二、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我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喜欢包办,只是无私付出却不要求回报。
许多父母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抱负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把自己未曾享受到的物质条件尽量补偿给孩子。
只要孩子听话,自己节衣缩食、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溺爱和望子成龙成为了普遍现象。
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
活氛围。
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这就使得本来应该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边行动”。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需要去博弈实现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
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似乎就能“一俊遮百丑”。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
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
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才“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振亚教授指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谭振亚强调: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2、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
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教育教学范围。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努力培养“有德有才”的接班人,这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在升学的指挥棒下,许多学校把文化课当成了唯一,德育课成了空喊的口号,造成了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漏洞。
3、社会教育存在偏差
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
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增加,社会风气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是老祖宗对我们的教诲,感恩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社会应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从而使人们在感恩的氛围中走向和谐。
当前,社会上一些人不知荣辱、不分美丑、不孝父母、不讲诚信,给在校中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中国人传统的育子观念造成中小学生独立意识普遍较差。
在西方国家,无论家庭贫富贵贱,孩子在年满18岁后都以向父母伸手要钱为耻,而我国的学校和社会却没有
给中小学生提供足够的养活自己的机会,这就使得他们把向父母伸手要当作“理所当然”,感恩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才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