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背诵打印版2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精华背诵版完整版
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
1、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审视企业内部的资源,研究者们发现组织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满足企业优势资源的以下四个条件:( 1) 价值( 2) 稀缺性( 3) 不可模仿性( 4) 不可替代性。
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量化评估的挑战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这一本质决定了对其管理所产生的绩效影响难以测量与评估。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
是指组织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改变结构和文化,组织绩效和业绩,特殊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变革。
它的目的是:经过确保组织获取具有良好技能和良好激励的员工,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组织的战略能力,依靠人们实现战略目标和依靠核心人力资源建立竞争优势。
2、基本观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以投资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
组织的物质资产一般不会流失,但人力资本却会离开。
因此,对组织而言,人力资本的投资成为一种风险更大的投资,组织必须战略,确保员工在本组织有足够长的服务期,直到组织获得的回报与其培训员工技能及知识所付出的投入相当为止。
当前并非所有的组织愿意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管理层的价值观。
( 2) 对待风险的态度。
( 3) 员工技能的性质。
( 4)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可能性。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 对达成组织的战略和目标提供支持,确保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都产生附加值( 2) 加强文化管理,释放并开发人的内在能力( 3) 开发流程使员工的贡献达到最大,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远景规划( 4) 在全企业范围内,使每个人的持续学习和发展成为其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 5) 设计、执行和管理各种系统,提供特殊的技能培训,以确保员工学到有关经验( 6) 经过专家招聘、开发和培训员工,使她们具有技能和态度( 7) 管理不断增长的多种职业生涯模式、多种职业追求的员工队伍。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重点记忆1-9)
(第一章):组织激励考点一需要、动机与激励需要: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动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1)三要素: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作出什么行为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2)类型: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三大类型:(1)从激励内容角度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2)从激励作用角度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3)从激励对象角度分: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表1-2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含义特点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看重的是工作本身,如寻求挑战性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作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外源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性动机(外在动机)会报酬或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偿,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以及避免被惩罚等考点二内容型激励理论表1-3 内容型激励理论理论提出者相关内容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主要观点(1)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2)未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的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3)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4)这五种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评论(1)不十分可靠和准确:五种层次的需要并不严格呈现阶梯关系(2)较为呆板而不灵活成就需要(1)特点:选择适度的风险、有较强的责任感、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2)成就需要高的人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不关心如何影响他人使其干出优秀的业绩(3)实际中往往在大公司里杰出的总经理都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三重需要理论麦克里兰权力需要(1)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2)杰出的经理往往都有较高的权力欲望亲和需要(1)往往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友谊和合作,在组织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易被别人影响,往往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2)许多出色的经理的亲和需要相对较弱ERG理论奥尔德佛(1)三种核心需要:生存(E)需要、关系(R)需要、成长(G)需要(2)独特之处: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3)提出了“挫折一退化”观点,认为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4)具有变通性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1)又称“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2)实践应用:工作丰富化的管理措施表1一4 双因素理论对应因素具备缺失激励因素(高层次需要)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满意没有满意保健因素(低层次需要)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没有不满不满表1-5 过程型激励理论理论提出者相关内容主要(1)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内容进行公平判断(2)员工比较的是其对投入、产出的自我知觉,而非投入、产出的客观测量结果(3)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①公平理论亚当斯恢复公平的方法(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知觉和对对照者的知觉)(4)改变参照对象(5)辞职期望理论弗罗姆(1)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①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②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③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2)关系式:效价×期望×工具=动机①效价:指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用数量表示②期望:指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是对绩效的估计值,用概率表示③工具:指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3)特色:强调情景性,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一个人的动机(4)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续表理论提出者相关内容强化理论(1)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2)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3)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注:①纵向比较包括组织自我比较——员工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待遇与过去的相比较,也包括组织外自我比较——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织的工作和待遇进行比较。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背诵版
一、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1、动机的概念: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有三个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选择做出什么行为;(2)努力的水平—行为的努力程度;(3)坚持的水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行为 1、激励的概念: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对于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的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激励的类型:(1)从激励内容角度分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分类: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分类: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1、马斯洛划分的五层次人类需要。
2、主要观点 (1)人具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以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3)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3、在管理上的应用(简单了解)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在激励.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4、局限性 五层次需要并不严格成阶梯关系,不是某种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也不是只有当第几需要都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二、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认为,满意与不满意并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一些令人不满的因素虽然被去除,并不一定就令人满意;而一些令人满意的因素即使不存在,也不一定就使人不满;于是,满意的反2、在管理上的应用 让员工满意 防止员工不满意 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必须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
2011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冲刺必备
行政判决,动机又分为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赫兹伯格此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简称为“双因素理论”。
奥尔德佛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麦克里兰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亲和需要亚当斯感到不公平的员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恢复平衡: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改变参照对象辞职弗罗姆效价×期望×工具=动机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绩效薪金制的主要优点在于他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斯肯伦计划的主张是重点:领导理论、管理方格图、领导者的决策风格托马斯·卡约尔特质理论不足表现在忽视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忽视了情景因素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伯恩斯罗伯特·豪斯由罗伯特·豪斯指导式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式领导成就取向式领导费德勒俄亥俄模式关心人和工作管理密西根模式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
三、管理方格图(1,1)位置的领导风格称为“无为而治”,管理者既不关心任务,也不关心人。
相反,(9,9)既关心任务,又关心人,被该理论认为这是最理想的领导风格。
还有诸如(5,5)的“中庸式″领导风格,对人极端关注的(1,9)“乡村俱乐部”领导风格,以及对任务极端关注的(9,1)“任务”领导风格。
得出四种领导风格:(1)指导式(高工作一低关系)(2)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3)参与式(低工作一高关系)(4)授权式(低工作一低关系)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西蒙智力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1)确认阶段:(2)发展阶段(3)选择阶段价值取向和模糊耐受性指导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重点: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及各职能的优缺点、组织文化的功能和设计、组织变革的程序。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背诵打印版
第一章组织激励§1 需要与动机一、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二、动机1、动机的概念: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有三个要素:1) 决定人行为的方向; 2) 努力的水平; 3) 坚持的水平。
2、动机的分类:内源性动机( 又称内在动机) 和外源性动机( 又称外在动机)三、激励1、激励的概念:经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对于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众的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激励的类型:( 1) 从激励内容角度分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 2) 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分类: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 3) 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分类:她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2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划分的五层次人类需要( 1) 生理需要。
( 2) 安全需要。
(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 4) 尊重的需要。
(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2、主要观点( 1) 人具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 2) 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以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 3) 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 4) 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3、在管理上的应用( 简单了解)( 1) 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在激励。
( 2) 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 3) 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中级经济专教材业技术资格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跟实务 基础精节 王全一
2011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章工作分析本章体系:第一节工作分析概述第二节工作分析的成果第三节工作设计第一节工作分析概述【题目解析】题目一:工作分析概述【理论要点】工作分析概述X1(2006年案例)工作分析即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职责,以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一)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支持企业战略。
工作分析的作用之一就是实现组织结构化与职位体系的再设计。
Y12、优化组织结构3、优化工作流程4、优化工作设计5、改进工作方法6、完善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
为任职者提供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7、树立职业化意识(二)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007年考题)X2(2009年考题)(1)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工作分析可以准确地掌握企业内部的职位更替、工作职责与人员需求的变化,并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职位设置,确定职位职责与任职者要求等要素。
(2)人员招聘。
有得企业在招聘时可以做到“为事择人、任人唯贤、专业对口、事得其人”。
(3)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4)绩效管理。
作为成果文件的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体系可以成为绩效考核指标的书面依据。
(5)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工作分析提供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对职位的技能、强度、责任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企业内职位的相对价值排序。
(6)薪酬管理。
建立薪酬体系要以工作评价为基础,而如前所述,工作评价又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因此,工作分析通过支持评价来间接地支持薪酬体系的设计。
(2008年考题)(7)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题型要点】题型1:多选题工作分析即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的过程。
A.职责B.知识C.技能D.数字的答案:ABC题型2:多选题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A.支持企业战略B.优化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设计C.改进工作方法、树立职业化意识D.完善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答案:ABCD题型3:多选题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有()A.工作评价/人力资源规划B.招聘/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C.绩效管理D.薪酬管理答案:ABCD题目二:工作分析的流程【理论要点】工作分析的流程Y2(2006年案例、2008年考题)(2009年考题)案例(一)确定工作分析的目的(二)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包括2006年考题)(三)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信息(四)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信息(五)形成工作分析结果(六)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结果(2009年考题)【题型要点】题型1:多选题工作分析的流程()①确定工作分析的目的②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③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信息④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信息⑤形成工作分析结果⑥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结果。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背诵版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一、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1、动机的概念: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有三个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选择做出什么行为;(2)努力的水平—行为的努力程度;(3)坚持的水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行为 1、激励的概念: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对于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的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激励的类型:(1)从激励内容角度分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分类: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激励对的风险;二是有较强的责任感;三是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大公司的杰出的总经理往往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2)权力需要: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权力需要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高权力需要是高管理效能的一个条件,甚至是必要的条件。
杰出的经理们往往都有较高的权力欲望。
(3)亲和需要: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亲和需要强的人往往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他们追求友谊和合作。
这样的人在组织中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易被别人影响,因而往往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的角色。
出色的经理的亲和需要相对较弱。
2、在管理上的应用 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出色经理人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的特点是: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
五、公平理论 1、主要内容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第4部分(打印版)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第十三章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枇念―、劳动法肆关磊的主悴利客休*三、劳曲法律关系时基本內審大★、四、劳动法稈夭系的产生、变更和柳、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考点:劳动法律关系概念;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
(一) 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思想意识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 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之内。
(3)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2. 联系:(1)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2) 劳动法律关系不仅反映劳动关系,而且当其形成后,便给劳动关系以积极的影响。
即现实的劳动关系惟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保障。
(三) 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法》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只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不属于违法行为;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即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 不仅应承担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还应承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表现在:1. 事实劳动关系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等。
2011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备考【习题集】1
第一章组织激励一、单项选择题1.员工的能力与天赋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平的高低。
A.需要B.动机C.激励D.努力2.在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动机因素中,不属于外源性动机的是()。
A.社会地位B.奖金报酬C.避免惩罚D.实现潜能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类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生理—安全—自我实现—尊重—归属和爱B.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C.安全—生理—尊重—归属和爱—自我实现D.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归属和爱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情感、被接纳、友谊等需要是指()。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5.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发挥个人潜能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B.尊重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任何人都具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各层次需要的强度相等B.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就越大D.对于具体的个体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要的影响7.以下对双因素理论理解存在错误的是()。
A.具备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B.具备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产生满意情绪,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C.需要层次理论针对的是人类的需要和动机,而双因素理论则针对的是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或诱因D.要激励员工,就必须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等8.ERG理论中的关系需要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相对应。
A.全部“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部分“尊严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B.全部“安全需要”以及部分“生理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C.全部“尊严需要”以及部分“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D.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部分“尊严需要”和“安全需要”9.在众多激励理论中提出“挫折—退化”观点并进一步改进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2011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 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层次中,主要靠内在因素来满足的需要层次 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可以分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 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 层次为高级需要,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2.传统观点总把金钱看成最好的激励手段,但在很多企业中,增加同样的奖金并没有 起到同等的激励作用,这说明( )。 A.组织可以忽略员工的低层次需要 B.组织用来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递减的 C.组织应当为员工提供较低的福利待遇 D.组织必须考虑所有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B 【解析】需要层次理论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 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公司仍以原来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 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的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得到明显的提高。 3.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比与别人的产出与投入比进行比较。这 里的“产出”是指( )。 A.工作经验 B.工作报酬 C.工作绩效 D.工作承诺 【答案】B 【解析】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 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投入包括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贡献给工作的所有丰 富多样的成分,即员工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 以及工作绩效等;而产出是他们觉察到从工作或雇主那里获得的报酬。 4.期望理论可以用( )来加以表述。 A.结果=效价×期望 B.动机=效价×工具 C.动机=效价×期望×工具
中级经济师2011中级人力真题答案及解析 (2)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35.薪酬区间渗透度是员工的实际基本薪酬与区间的实际跨度之间的关系,它的计算公式是( )。
A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B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高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C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低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D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基本薪酬-区间最高值)/(区间最高值+区间最低值)
【答案】A
36.为了激励员工用更少的时间制造更多的产品,可以使用的团队奖励计划是( )。
A .斯坎伦计划
B .改进生产盈余计划
C .拉克收益分享计划
D .行为鼓励计划
【答案】B
37.某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销售提成组成,这种薪酬方案称为( )。
A .纯佣金制
B .基本薪酬加佣金制
C .基本薪酬加奖金制
D .基本薪酬加佣金加奖金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销售人员薪酬。
基本薪酬加佣金制:销售人员的薪酬由每月的基本薪酬和按销售业绩提取的佣金组成。
38.下列年薪制的薪酬结构中,属于持股多元化型的是( )。
A .薪酬=基本薪酬+津贴+养老金计划
B .薪酬=基本薪酬+津贴+含股权、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
C .薪酬=基本薪酬+津贴+风险收入(效益收入和奖金)+养老金计划
D .薪酬=基本薪酬+津贴+以“分配权”、“分配权”期权形式体现的风险收入+养老金计划
【答案】B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2011年-中级经济师基础35章节背诵版(2)
2011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精华背诵版
人力资源第三章组织设计与组织文第一节组织设计概述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一)组织设计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所进行的设计,基本内容包括:(1)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新建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它是依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对组织结构进行的全新设计;二是对现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它是根据企业的变化和发展目标,对企业原有组织结构进行的再设计,即组织结构的变革。
(2)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设计。
这类设计包括对组织结构运行过程中的横向协调、管理规范、绩效评估制度、激励体系、人员配备、培训与开发体系等方面的设计。
组织设计从形式上可以分为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只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称之为静态组织设计,同时对组织结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称之为动态组织设计。
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只对组织结构的设计进行研究;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是动态的,它包含组织结构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
(二)组织结构设计1、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2)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3)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组织结构主要内容有:①职能结构:完成企业目标所需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关系。
②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③部门结构: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④职权结构: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的三要素:①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②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以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③集权度。
集权度是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2、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特征因素和权变因素。
(1)特征因素(十个):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它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
2011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真题及答案
2011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真题及答案一、中级经济师考试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层次中,主要靠内在因素来满足的需要层次是(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2.传统观点总把金钱看成最好的激励手段,但在很多企业中,增加同样的奖金并没有起到同等的激励作用,这说明( )。
A.组织可以忽略员工的低层次需要B.组织用来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递减的C.组织应当为员工提供较低的福利待遇D.组织必须考虑所有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3.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比与别人的产出与投入比进行比较。
这里的“产出”是指( )。
A.工作经验B.工作报酬C.工作绩效D.工作承诺4.期望理论可以用( )来加以表述。
A.结果效价×期望B.动机效价×工具C.动机效价×期望×工具D.结果效价×期望×工具5.根据吉伯的观点,领导的重要特质不包含( )。
A.良好的调适能力B.自信C.勇于实践D.外向6.魅力型领导者的非道德特征是( )。
A.为集体利益使用权力B.经常采取双向沟通C.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愿景D.支持下级7.领导理论中的权变理论强调的情景性因素不包括( )。
A.领导与下属的关系B.领导风格C.工作结构D.职权8.关于领导风格的密西根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西根模式支持员工取向的领导作风B.密西根模式和俄亥俄模式不能相互印证C.密西根模式所罗列的两个维度在性质上与俄亥俄模式不同D.密西根模式是管理方格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9.在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中,能够反映组织各职能部门间工作分工精细程度的是( )。
A.制度化B.规范化C.职业化D.专业化10.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品种较多且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等特点的企业,最适合采用( )组织形式。
A.行政层级式B.职能制C.矩阵结构式D.虚拟结构式11.有些企业喜欢雇用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培训,然后指导他们在特定的领域内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速记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速记考点汇总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黄金150点速记1.动机的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努力的水平;坚持的水平。
2.动机的类型:内源性动机(因为行为本身)、外源性动机(为了行为结果)。
3.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观点: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5.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责任和晋升等);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
【注意】缺失保健因素—不满;具备激励因素—满意。
6.ERG理论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7.ERG理论“挫折—退化”观点: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8.三重需要:成就需要(适度的风险、较强责任感、及时的反馈)、权力需要、亲和需要(易充当被管理的角色)。
9.成就需要高的人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不关心如何影响他人使其做出优秀的业绩。
10.公平比较方法:纵向比较(组织内/外的自我比较)、横向比较(组织内/外的他人比较)。
11.恢复公平: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改变参照对象;辞职。
12.期望理论:效价×期望×工具性=动机。
效价:一个人需要的报酬;期望:一个人对工作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工具性:一个人对完成任务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13.强化理论: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具有强化作用。
14.目标管理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15.目标管理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16.参与管理的形式:共同设定目标、集体解决问题、直接参与工作决策、参与政策制定小组、参与新员工甄选等。
17.推行参与管理的条件:有充裕的时间;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组织文化支持;员工对参与的需要。
2011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 (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层次中,主要靠内在因素来满足的需要层次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可以分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2.传统观点总把金钱看成最好的激励手段,但在很多企业中,增加同样的奖金并没有起到同等的激励作用,这说明()。
A.组织可以忽略员工的低层次需要B.组织用来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递减的C.组织应当为员工提供较低的福利待遇D.组织必须考虑所有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答案】B【解析】需要层次理论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公司仍以原来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的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得到明显的提高。
3.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比与别人的产出与投入比进行比较。
这里的“产出”是指()。
A.工作经验B.工作报酬C.工作绩效D.工作承诺【答案】B【解析】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投入包括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贡献给工作的所有丰富多样的成分,即员工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以及工作绩效等;而产出是他们觉察到从工作或雇主那里获得的报酬。
4.期望理论可以用()来加以表述。
A.结果=效价×期望B.动机=效价×工具C.动机=效价×期望×工具D.结果=效价×期望×工具【答案】C【解析】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以及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激励§1 需要与动机一、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二、动机1、动机的概念: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有三个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2)努力的水平;3)坚持的水平。
2、动机的分类: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三、激励1、激励的概念: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对于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的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激励的类型:(1)从激励内容角度分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分类: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分类: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2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划分的五层次人类需要(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主要观点(1)人具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以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3)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3、在管理上的应用(简单了解)(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在激励。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4、局限性五层次需要并不严格成阶梯关系,不是某种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也不是只有当第几需要都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二、双因素理论1、内容赫兹伯格认为,满意与不满意并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一些令人不满的因素虽然被去除,并不一定就令人满意;而一些令人满意的因素即使不存在,也不一定就使人不满;于是,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表解:2、在管理上的应用让员工满意 防止员工不满意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必须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等。
三、ERG理论(奥尔德佛)奥尔德佛提出ERG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1)生存需要(Existence)。
(2)关系需要(Relation)。
(3)成长需要(Growth)。
ERG理论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四、三重需要理论1、主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提出三重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指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成就需要高的人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适度的风险;二是有较强的责任感;三是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大公司的杰出的总经理往往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2)权力需要: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权力需要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高权力需要是高管理效能的一个条件,甚至是必要的条件。
杰出的经理们往往都有较高的权力欲望。
(3)亲和需要: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亲和需要强的人往往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他们追求友谊和合作。
这样的人在组织中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易被别人影响,因而往往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的角色。
出色的经理的亲和需要相对较弱。
2、在管理上的应用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出色经理人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的特点是: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
五、公平理论1、主要内容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投入包括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者贡献给工作的所有丰富多样的成分——员工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创造力以及工作绩效等;产出是他们觉察到从工作或雇主那里获得的报酬,包括直接的工资和奖金、额外福利、工作安全等。
比较方法包括纵向比较(组织内自我比较和组织外自我比较)和横向比较(包括组织内他比和组织外他比)。
2、感到不公平的员工恢复公平的方法: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者产出;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和产出;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4)改变参照对象;5)辞职。
3、在管理上的应用(1)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给予更多的报酬,并确保不同的员工的投入/产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
(2)因为公平感是员工的主观感受,应经常注意了解员工的公平感。
对于有不公平感的员工予以及时的引导或调整报酬。
六、期望理论(弗罗姆)1、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如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效价×期望×工具=动机效价: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它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期望: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程度,是员工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绩效的估计值,用概率表示。
(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工具: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期望理论的特色是,它强调情景性,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个人的动机。
2、在管理上的应用期望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
如果得到报酬的愿望高,但是另外两个估计的概率值都很低,则动机很可能最多也只是中等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期望和工具都很低,那么即使报酬的效价很高,动机也会很弱。
七、强化理论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强化理论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
行为矫正是强化理论的应用。
§3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一、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目标设定的过程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激励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2、目标管理的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二、参与管理1、参与管理。
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质量监督小组。
通常由8到10位员工及1名督导员组成,小组成员定期集会讨论质量方面的难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监督实施。
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
三、绩效薪金制重点1、绩效薪金制的概念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
绩效可以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
绩效薪金制的实施必须以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
绩效薪金制优点:在于他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1计件工资通过确定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率(即每件产品的报酬),将员工的收入和产量直接挂钩。
按利分红是把薪酬和企业效益(利润)联系在一起。
2、斯肯伦计划它融合了参与管理和绩效薪金制两种概念,被称作是“劳资合作、节约劳动支出、集体奖励”的管理制度。
该计划的主张是:(1)组织应结合为一体,不可分崩离析(2)员工是有能力而且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的(3)效率提高后所增加的获利,应与员工共同分享。
斯肯伦计划有两项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设置一个委员会,二是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带来利益的计算方法。
委员会由劳资双方推派代表组成,其职能是审核员工所提出的建议,找出最佳方案予以实施。
同时,委员会还负责计算实施建议后节约了多少成本,并按照75%归员工、25%归公司的方式分配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
斯肯伦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劳资双方是否能够彼此相互信赖,以及整个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是否对这一制度报以强烈认同的态度。
第二章领导行为§1 领导理论领导指的是一种影响群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有两个基本的特点:(1)领导必须有影响力(2)领导还必须具有指导和激励的作用。
一、特质理论: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格特质与能否成为领导的关系上。
传统的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
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领导。
特质理论的不足:(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3)忽视了情景因素(4)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
二、改变型领导理论美国伯恩斯把领导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和改变型。
(1)交易型领导: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任务的明晰度、工作的标准和产出,他们很关注任务的完成以及员工的顺从,这些领导更多依靠组织的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员工的绩效。
(2)改变型领导: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来激励他的追随者们,能够为组织制定明确的愿景,他们更多地通过自己的领导风格来影响员工和团队的绩效。
如下为交易型和改变型领导者的特征和方法:伯恩斯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交易型领导者依靠的是消极型差错管理,多以交易型领导是一种相对平庸的管理,而改变型领导则导致组织在革新和变化中的超额绩效。
所以通过补充、选拔、晋升、培训和发展培养出的改变型领导,会使组织有效地运转并且健康地成长。
三、魅力型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在伯恩斯改变型领导的基础上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理论。
魅力型领导者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魅力型领导者的追随者认同他们的领导者及其任务,表现出对领导者的高度忠诚和信心,效法其价值观和行为,并且从自身与领导者的关系中获得自尊。
魅力本身是一个归因现象,会随着情境发生变化。
能够促使魅力归因的领导特质包括自信、印象管理技能、社会敏感性和共情等。
魅力型领导者的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四、路径——目标理论路径——目标理论是由罗伯特•豪斯提出的,该理论采纳了俄亥俄模型的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的思路,并同激励的期望理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