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什么相等?”;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正方形性质的探究中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包括边长、对角线、四边形等特征;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判定正方形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正方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同时,我将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判定正方形的能力。
2.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如四条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3.结合实例,讲解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和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正方形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正方形地毯、正方形桌面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的存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思考正方形与其他四边形的不同;
3.总结正方形的特点,引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边长相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4)根据勾股定理,OC=OD=√(AC²/2)=√(16cm²/2)=4cm。
(5)所以对角线AC的长度是AC+OC=16cm+4cm=20cm,同理BD的长度也是20cm。
反思改进措施
1.引入了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正方形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正方形性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3)由于∠A+∠B+∠C+∠D=360°,代入已知条件得90°+θ+θ+θ=360°。
(4)解得θ=90°,所以∠B=∠C=∠D=90°。
例题4: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所有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解答:错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确实是矩形,但不一定是正方形。例如,一个长方形就有四个直角,但不是正方形。
(3)数学竞赛题目: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如“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美国数学竞赛”等,这些竞赛题目往往涉及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通过解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数学杂志和期刊,了解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涉及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互相批改:鼓励学生相互批改,交流解题心得,提高自我纠错和反思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1.师生共同总结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2.讨论内容:
-各小组针对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讨论,总结出正方形的特点。
-各小组探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并尝试举例说明。
3.交流分享:各小组将讨论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或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练习:针对正方形的性质,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
-讲解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性质,结合图形进行演示。
2.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介绍正方形的三种判定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分析各种判定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完成课本习题1.3.1中的第4、5题,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尝试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正方形瓷砖的面积等。
3.拓展思维训练:
-探讨正方形与其他图形(如矩形、菱形)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研究正方形对角线性质的应用,如求正方形对角线长度、分割正方形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作业布置要求:

1.3.1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1.3.1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1.3.1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正方形定义,并能区分正方形和矩形、菱形;–掌握正方形性质:四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掌握正方形判定方法:四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其中之一。

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合作探究,掌握正方形的几何性质及判定方法;–态度与情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积极参与合作,发现数学的美和实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方法;–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2.教学难点:–正方形和矩形、菱形的区分;–正方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教学内容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性质:四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3.正方形判定方法:四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其中之一。

3.2 教学顺序安排3.2.1 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用 PPT 展示几张正方形、矩形、菱形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指导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正方形,引出正方形的定义。

3.2.2 拓展探究(25分钟)1.学生上台讲解正方形的定义。

2.合作探究正方形性质:四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

教师发放手抄本,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写出正方形的性质。

3.教师讲解正方形和矩形、菱形的区分,带领学生根据几何性质区分。

3.2.3 落实巩固(25分钟)1.学生继续合作探究正方形判定方法:四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其中之一。

教师发放试题册,辅导学生解答。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3.2.4 拓展应用(10分钟)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

教师适时点拨漏洞和易错点。

2.给学生提供高阶思维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答。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和性质。

2.思维导图法:在手抄本上画出正方形定义,依次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情景模拟法:提供实例和试题,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解答,落实巩固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章节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菱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为学习正方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正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挑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与区别,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难度由浅入深,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挑战意识。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类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正方形与矩形、菱形性质的异同;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设想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主要讲述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涉及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正方形的定义:四边相等且四角均为直角的矩形。

(2)正方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四边相等且四角均为直角;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③一组邻边相等且垂直。

3. 例题讲解(1)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2)解答题: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2)解答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D=CD,AB=BC,∠DAB=∠ADC=90°,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5. 小结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强调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的定义2. 正方形的性质3.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正方形。

(2)解答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CD=DA,∠B=∠C=90°,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 答案(1)判断题:图形①、③、⑤是正方形,图形②、④、⑥不是正方形。

(2)解答题:见教材P9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1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1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学习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学习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方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正方形的性质阅读教材P20“议一议”及其上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正方形的定义是什么?答: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答: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1.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矩形、菱形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2.展示正方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结论: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3.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4.观察:这个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归纳结论: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5.议一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说明吗?答:如图:知识模块二正方形性质的应用解答下列各题: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B)A.四个角都是直角B.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C.对角线相等D.对边互相平行2.下列性质,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③⑤⑦(填序号)①四边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平分;③对角线相等;④对角线互相垂直;⑤四个角都是直角;⑥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⑦有4条对称轴.典例讲解: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DC、BC上,AG⊥EF,垂足为G,且AG=AB,求∠EAF的度数.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得出△ABF≌△AGF,故有∠BAF=∠GAF,再证明△AGE≌△ADE,有∠GAE=∠DAE,所以可得∠EAF=45°.解:在Rt△ABF与Rt△AGF中,∵AB=AG,AF=AF,∠B=∠AGF=90°,∴△ABF≌△AGF(HL),∴∠BAF=∠GAF,同理易得:△AGE≌△ADE,有∠GAE=∠DAE;即∠EAF=∠EAG+∠FAG=12(∠DAG+∠BAG)=12∠DAB=45°,故∠EAF=45°.对应练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1)求证:△ADE≌△ABF;(2)填空:△ABF可以由△ADE绕旋转中心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3)若BC=8,DE=6,求△AEF的面积.解:(1)由SAS证明△ADE≌△ABF;(3)由勾股定理得AE=10,由(1)得AE=AF,∠DAE=∠BAF,进而证∠EAF=90°,∴△AEF的面积=12AE2=12×100=50.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探索正方形的性质知识模块二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辨证看问题的观点.【学习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学习难点】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A)A.8B.42C.82D.16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先阅读教材P22“议一议”,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运用正方形的定义进行正方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答:应具备3个条件:(1)是平行四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3)有一个角是直角.2.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吗?答: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1.活动内容:问题:将一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思考、剪切)答:剪下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2.思考:由矩形变为正方形还需要哪些条件?由菱形变为正方形还需要哪些条件?归纳结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3.教师可以课件展示下面的框架图,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二正方形判定定理的应用解答下列各题:1.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两次(两条折痕互相垂直),然后剪下一个角后,打开这个角,如果要剪出一个正方形,那么剪口线与折痕成(C)A.22.5°B.30°C.45°D.6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典例讲解:教材P23—例2.对应练习: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BF=CE.(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当∠A=90°时,试判断四边形AFDE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解:(1)∵DE⊥AC,DF⊥AB,∴∠BFD=∠CED=90°,又∵BD=CD,BF=CE,∴Rt△BDF≌Rt△CDE,∴∠B=∠C.故△ABC是等腰三角形;(2)四边形AFDE是正方形;证明:∵∠A=90°,DE⊥AC,DF⊥AB,∴四边形AFDE是矩形,又∵Rt△BDF≌Rt△CDE,∴DF=DE,∴矩形AFDE是正方形.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知识模块二正方形判定定理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精品教案
教学重点
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方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课件、三角板、矩形纸片、活动的菱形框架
(续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显示投影片:展示生活中有关正方形的图片,幻灯片(多幅).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边展示图片,边提出下面的问题:
正方形的性质:
(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2)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采用合作交流、发现、归纳的方式来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
活动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知识网络】
正方形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让学生在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和矩形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得出正方形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讨论如何剪成正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讲授效果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方形的相关性质,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
典案一、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时 正方形的性质
授课人




知识技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4.创新作业: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与正方形有关的艺术图案,要求美观、富有创意。
-请同学们思考:正方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基础作业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完成,提高作业和拓展作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3.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如有疑问,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欣赏正方形的美感中,体会数学的简洁与和谐。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共同为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后续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如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等,并通过数学证明来强化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几何直观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性质应用: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等,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题,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正方形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
2.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加深理解。
3.教师强调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我是否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正方形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正方形桌面、正方形瓷砖等,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存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矩形、菱形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正方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定义它、理解它,以及如何运用它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探究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如矩形、菱形的性质,解决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他们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正方形性质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探究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正方形性质及判定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第八章“多边形性质”中“正方形性质及判定”。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形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应用。

我们将详细探讨教材第8.3节内容,理解正方形作为特殊矩形和菱形性质,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方法应用。

2. 教学重点: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正方形物品(如魔方、瓷砖等),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特征,提出问题:“正方形有哪些特殊性质?”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正方形模型,发现正方形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问题,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正方形性质及判定方法,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思考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定义:四边相等、四角相等矩形。

2. 正方形性质:(1)四条边相等;(2)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4)对角线相等;(5)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相等。

3. 正方形判定方法:(1)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为直角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四边形;(4)有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四边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方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形的家具、建筑物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吗?”激发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思考。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矩形、菱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正方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挑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方形的概念,如展示正方形的家具、建筑物等,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方形的特点。
3.创设问题情境,如给出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是否为正方形,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正方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这种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它们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和独特之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情景创设的真实性、问题导向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互动性、反思与评价的深度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这些亮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些亮点的设计和实施,我相信能够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2.学生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等。
3.学生能够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4.学生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确定图形的类型等。
2.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勇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探究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性质”中的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矩形、菱形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需要通过专门的讲解和学习才能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感受正方形性质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学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2.教学素材: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相关实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通过展示正方形的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方形。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断,如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关于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正方形性质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解决。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学设计观察:图中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共同特征:(1)邻边相等;(2)一个角是直角归纳: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练习:下面四个定义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菱形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C.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答案:A议一议:(1)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答案: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2)你认为正方形的边具有哪些性质?与同伴交流.答案:正方形具有矩形与菱形的所有性质.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符号语言:∵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90°AB=BC=CD=AD定理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符号语言:∵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AC⊥BD,AO=BO=CO=DO想一想:观察下面的正方形的对称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定理3:(1)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2)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例: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解:BE=DF,且BE⊥DF.理由如下:(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BCE=90°(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DCF=180°-∠BCE=180°-90°=90°.∴∠BCE=∠DCF.又∵CE=CF,∴△BCE≌△DCF.∴BE=DF.(2)延长BE交DF于点M(如图).∵△BCE≌△DCF,∴∠CBE=∠CDF.∵∠DCF=90°,∴∠CDF+∠F=90°.∴∠CBE+∠F=90°.∴∠BMF=90°.∴BE⊥DF.议一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你喜欢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答案:1、判断.(4)矩形一定是正方形;()(5)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答案:√;√;×;×;√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点O是BD的中点,若M,N是AD上的两点,连接MO,NO,并分别延长交边BC于M′,N′两点,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2对B.3对C.4对D.5对答案:C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顶点D为顶点在正方形内作等边△DEF,使E、F分别在AB、BC上.求证:∠BEF=∠BFE.证明:在正方形ABCD,等边△DEF中,有AD=DC,∠A=∠C=90°,DE=DF,∴Rt△DAE≌Rt△DCF,∴∠ADE=∠CDF;又∠ADC=90°,∠EDF=60°,(90°-60°)=15°,∴∠ADE=∠CDF=12∴∠AED=∠CFD=75°,而∠DEF=∠DFE=60°,∴∠BEF=∠BFE=45°.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一道中考题: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MEA+∠MAE=∠AFO+∠MAE=90°,∴∠MEA=∠AFO,∴△BOE≌△AOF(AAS),∴OE=OF.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总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与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3.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难点:学会并积累一些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

四、相关资源《生活中的正方形》图片,《正方形的概念》动画,《正方形的性质》微课.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下列图片中出现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出课题.答: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均是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方形的概念、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图片入手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探究新知】正方形定义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给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议一议 (1)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2)你认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答:(1)由正方形的定义可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2)正方形应该具有矩形与菱形的所有性质.猜想: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 答:(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B =90°,AB =BC .求证:∠A =∠B =∠C =∠D =90°,AB =BC =CD =DA .分析:从正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入手来证明.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90°,AB =BC ,AD ∥BC ,AB ∥DC , ∴∠A +∠B =180°,∴∠A =180°-90°=90°.又∵∠B +∠C =180°,∴∠A =∠C =90°.∴∠D =∠B =90°.∴∠A =∠B =∠C =∠D =90°.∵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DC ,AD =BC .∵AB =BC ,∴AB =BC =CD =DA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AC =BD ,DC B AAC ⊥BD ,OA =OC ,OB =OD .分析:从正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入手来证明.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AB =BC ,AD =CD ,BD =BD ,∴△ABD ≌△CBD (SSS ).∴∠ABD =∠CBD =12∠ABC =45°.∴BO 平分∠ABC .在等腰△ABC 中,∵BO 是AC 边上的中线,BO ⊥A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C ⊥BD .∴∠AOB =90°.在Rt △AOB 中,∵∠OAB =90°-∠ABO =90°-45°=45°,∴OA =OB (等角对等边).∵AC =2AO ,BD =2BO ,∴AC =BD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想一想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折一折,观察、思考、发现结论并与同伴交流.结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议一议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尝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地理解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能直ODC BA观地表示这种关系.【典例精析】例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 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题.解:BE=DF,且BE⊥DF.理由如下:(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BCE=90°(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DCF=180°-∠BCE=180°-90°=90°.∴∠BCE=∠DCF.又∵CE=CF,∴△BCE≌△DCF.∴BE=DF.(2)如图,延长BE交DF于点M.∵△BCE≌△DCF,∴∠CBE=∠CDF.∵∠DCF=90°,∴∠CDF+∠F=90°.∴∠CBE+∠F=90°.∴∠BMF=90°.∴BE⊥DF.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四条边相等2.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在学习“四边形”一章时,小明的书上有一图因不小心被滴上墨水(如图),看不清所印的字,请问被墨迹遮盖了的文字应是().A.等边三角形B.四边形C.等腰梯形D.菱形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AC=EC,则∠DAE=_________.5.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为82,E为AB 上一点.若EF⊥AC于点F,EG⊥BD于点G,则EF+EG=________.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F,D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参考答案1.A.2.C.解析: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因此都具有的性质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D.4.22.5°.5.42.解析:设AC与BD相交于点O.由正方形的性质易知△B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GOF是矩形.∴有EF=GO,EG=BG.∴EF+EG=GO+BG=BO=12BD182422=⨯=.6.解:△ADF≌△ABF,△DCF≌△BCF,△ADC≌△ABC.以△ADF≌△ABF为例加以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F=∠BAF.∵AF=AF,∴△ADF≌△ABF(SAS).GEFDC BA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下面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1)边: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七、板书设计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精品教案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经历并了解正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2.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能根据判定方法进行初步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难点】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及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1/ 4探究点1正方形的性质典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BE,CE.(1)求证:BE=CE;(2)求∠BEC的度数.[解析](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CD,∠BAD=∠ADC=90°.∵三角形ADE为正三角形,∴AE=AD=DE,∠EAD=∠EDA=60°,∴∠BAE=∠CDE=150°,在△BAE和△CDE中,∴△BAE≌△CDE,∴BE=CE.(2)∵AB=AD,AD=AE,∴AB=AE,∴∠ABE=∠AEB.又∵∠BAE=150°,2/ 4∴∠ABE=∠AEB=15°,同理∠CED=15°,∴∠BEC=60°-15°×2=30°.探究点2正方形的判定典例2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A.AC=BD,AB∥CD,AB=CDB.AD∥BC,∠A=∠CC.AO=BO=CO=DO,AC⊥BDD.AO=CO,BO=DO,AB=BC[解析]A项,AB∥CD,AB=CD说明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C=BD,所以ABCD是矩形;B 项,AD∥BC,∠A=∠C可以证明ABCD是平行四边形;C项,AO=BO=CO=DO可证明ABCD是矩形,又因为AC⊥BD可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项,AO=CO,BO=DO可证明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B=BC可证明ABCD是菱形.[答案] C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3/ 4三、板书设计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以下几个知识:首先,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其次,能够理解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4/ 4。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角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正方形桌面制作、正方形地砖铺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直尺和圆规绘制正方形,并验证其性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自如;而有的学生则对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正方形的概念,发现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但同时,我也发现需要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确保学生们在理解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同时,也能看到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1.正方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边长相等的长方形称为正方形。
-正方形的四个角均为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2.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与数学建模能力:通过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巩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更广泛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理解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具有边长相等、四角为直角的特点,掌握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角线垂直平分、对角线相等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正方形的性质有哪些?
(2)如何判定一个图形是正方形?
(3)正方形与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学生反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巩固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以及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2.学生反馈: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关键点,并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
4.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正方形与其他图形(如矩形、菱形)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正方形实例,如正方形瓷砖、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正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
(1)探究正方形的性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观察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借助折纸、画图、测量、证明等活动探索过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还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正方形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对正方形的判定进行推理证明,而前面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为本节课的推理证明提供了铺垫,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定理证明思路。

八年级时学生还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些都为本节课探究“中点四边形”做了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该命题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并初步体会了获得猜想后还应予以证明的意义,感受到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辨证关系,并且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推理证明的能力。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基于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正方形判定定理、理解中点四边形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近期目标。

本课内容从属于“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性质”,因而务必服务于演绎推理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熟练运用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对中点四边形进行判断,并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证明,进一步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并能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通过凸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探求过程,以及引申至凹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探求过程,引导学生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归纳、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发现数学中蕴涵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运用巩固;第三环节:猜想结论,分组验证;第四环节:学以致用;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问题: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思考、剪切)活动目的: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因此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

活动的注意事项: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会剪出菱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想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矩形的基础上强化边的条件得到,也可以在菱形的基础上强化角的条件得到,而折痕是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本环节要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即对角线要垂直相等且平分,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需要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操作快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请同学到讲台前讲解自己的做法和判断依据,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教师可以课件展示下面的框架图,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此框架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

第二环节:运用巩固活动内容:活动目的:通过例2,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让学生尝试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活动的注意事项:此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正方形判定的运用,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判定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丰富了交流的内容,激发了交流的气氛,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同学间的沟通、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应对学生的合理讲解给予肯定和鼓励。

而且整个过程也使学生重新回顾了证明的步骤,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第三环节:猜想结论,分组验证 活动内容1图1-8-1 图1-8-2图1-8-3问题:1.如图,在ΔABC 中,EF 为ΔABC 的中位线,①若∠BEF=30°,则∠A= . ②若EF=8cm, 则AC= .2.在AC 的下方找一点D,做CD 和AD 的中点G 、H,问EF 和GH有怎样的关系?EH 和FG 呢?3.四边形EFGH 的形状有什么特征?CF D CF D活动目的:通过问题串,复习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和命题“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提问时选择平时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回答得很流畅,这种低起点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此外,课件的运用,直观形象,也分解了难点。

活动内容2:问题:如果四边形ABCD变为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EFGH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活动目的:在一个开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归纳、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的注意事项:有的学生猜测还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猜测是正方形,有的学生猜测是矩形,有的学生猜测是菱形,甚至有的学生猜测是梯形。

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达成一致的结论:一定是平行四边形,而非梯形。

于是老师顺势提出问题“会不会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从结论来探索有一些困难,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四边形ABCD可以为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原四边形可以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甚至还有学生回答为梯形和直角梯形。

于是老师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原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此环节的设置引发了学生对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思考,学生们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完善,气氛热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之前所学的特殊四边形进行回顾。

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再一次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内容3:学生以数学小组的形式,在众多的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梯形和直角梯形)中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原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活动目的:由学生非常熟悉的、常见的特殊四边形得到结论,为后面的知识形成作好铺垫,并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思想、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人人参与、积极进行探究和交流,通过类比和转化共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猜想和验证,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验证的过程更加严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图1-8-5 图图1-8-7图1-8-8 图1-8-9 图1-8-10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走入学生中适时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归AB CDEFGHAB CDEFGH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研究第2个甚至更多个图形,使以上7个图形的结论能够顺利得出,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结论后,老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观察中点四边形的边和角的变化情况,体会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验证同学们归纳的结论的正确性,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活动内容4:问题:1.矩形和等腰梯形是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为什么中点四边形都由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2.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需要增加什么条件?3.你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4.你从哪儿得到的启发?5.你能用你的发现解释其它的图形变化吗?例如:原四边形为菱形,其中点四边形为矩形?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前2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回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第3、4个问题帮助学生揭示变化的原因:矩形和等腰梯形的对角线有相同的性质“对角线相等”,而且其它中点四边形的变换也和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系。

有了前4问的铺设,第5个问题可以通过类比的思想解决;同时让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这一环节紧紧围绕“中点四边形”再次提出问题串,是对上一活动的拓展。

通过问题串的解答,使学生对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更加明了。

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归纳总结。

概括出规律: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原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

(1) 若对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菱形; (2) 若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矩形; (3) 若对角线既相等,又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4) 若对角线既不相等,又不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图1-8-11 图1-8-12 图1-8-13图1-8-14这里让学生通过归纳,学会把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要求的:教学过程贵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地“会学”,既学法指导。

这里正是渗透了这种思想。

老师再次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BCDA HGFE示,让学生们观察中点四边形的边和角的变化情况,体会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验证同学们归纳的结论的正确性,给予学生们直观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