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培养学生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生平简介:出生背景、音乐历程、创作特点等。
2. 贝多芬代表作品欣赏:《月光奏鸣曲》、《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
3. 音乐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欣赏贝多芬的代表作品。
2. 难点: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音乐分析,理解其创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欣赏法:聆听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分析法: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创作特点。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欣赏环节: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音乐分析环节:引导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分析,讲解其创作特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6. 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加深对贝多芬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背景。
2.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成就。
3. 开展贝多芬音乐作品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包括观点分享、合作态度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成就,认识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语言分析来理解和评价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感受贝多芬的坚韧性格和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成就,分析贝多芬的人物性格和音乐风格。
2.教学难点:将文本与音乐结合,让学生通过语言和音乐两个层面来理解贝多芬的伟大之处。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命运交响曲》等,让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贝多芬的生平、音乐成就、影响等,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3.文本研读: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贝多芬的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来理解贝多芬的坚韧性格和对音乐的热爱。
4.语言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如贝多芬的文学作品、三段式结构等,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来理解这些语言点在文中的作用。
5.练习与巩固:结合教材内容,提供相关的练习,包括基础知识练习和阅读理解练习等,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成就等基本知识。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来深入分析文本和音乐,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即时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基础知识练习、阅读理解练习等,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古典音乐巨匠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2.能够理解贝多芬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法和方式;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特点;2.难点:贝多芬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法和方式。
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听两段音乐,其中一段是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另一段则是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感情及想象。
2. 学习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文本或音像资料,讲述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可用PPT或黑板做简单的脑图与学生进行互动。
3. 分析贝多芬的音乐特点(15分钟)通过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探讨其音乐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贝多芬音乐背后的表达意义,以及他表达情感的方式。
4. 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20分钟)从创作角度学生为贝多芬的某首音乐加上自己的音符并解释所加的音乐符号含义。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5. 归纳(10分钟)通过讨论,贝多芬表达音乐情感的方式,并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贝多芬的音乐。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自带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方式诠释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等古典音乐家创作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四. 教学评估1. 批判性思辨能力在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与感受,并试图突破创造性思维的界限。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欣赏音乐的能力,科学地诠释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3. 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表达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时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反思贝多芬是一位具有深刻人生经验和强烈情感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不同于其他古典音乐的内敛和优雅,而是直接而又豪放,充满了挑战和反叛的情绪。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不仅有助于了解古典音乐作品的内在价值,也会激发学生自己分享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历史、音乐成就以及音乐特点。
2.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妙和力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成就介绍。
2.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
3.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表现主题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播放《欢乐颂》片段,并组织学生进行听力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影响?第二步:学习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成就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成就。
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音乐特点及表现主题等。
第三步: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
2.学生鉴赏这些作品,分析其中的音乐特点、表现主题和情感体验等。
第四步:分组进行作品分析与报告1.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报告。
2.学生结合贝多芬的生平背景、创作环境、音乐特点、表现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度阐述。
3.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精心准备的报告。
第五步: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学生通过本次学习,不仅增强了音乐素养,也增强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学生一起回顾自己的学习体验,分享感受和思考。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3.欣赏分析法。
4.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
教学评价1.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评价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程度,表达,阐述,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的生平背景和音乐成就。
掌握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学会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评价贝多芬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贝多芬音乐中的情感表达,体会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对音乐家的敬意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 贝多芬的生平背景和音乐成就。
2. 贝多芬代表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 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2. 音响设备:CD播放机、音响3. 教学课件:贝多芬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分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介绍贝多芬生平:通过课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位音乐巨人的生活经历。
3. 分析贝多芬代表作品:选取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第九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4. 欣赏贝多芬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6. 课后作业:注意: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贝多芬代表作品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多芬的生平背景、音乐成就及代表作品。
2. 演示法: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风格。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2)掌握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3)学会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成就;(2)运用多媒体手段,欣赏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感受其音乐风格;(3)结合音乐实践,学会分析贝多芬的音乐结构及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贝多芬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与生活、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2)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3)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贝多芬音乐特点及风格分析;(2)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欣赏贝多芬的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2)简要介绍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贝多芬的代表作品;(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贝多芬音乐风格的特点;(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分析:(1)播放贝多芬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2)分析贝多芬音乐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贝多芬音乐的感悟。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演奏,尝试运用贝多芬的音乐元素;(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课后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及音乐成就;2. 欣赏贝多芬的其他代表作品,写出自己的感受;3. 结合本节课所学,尝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贝多芬音乐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成就和生平事迹,感受其音乐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贝多芬的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的生平介绍:出生背景、音乐历程、生平事迹等。
2. 贝多芬的代表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九交响曲《合唱》等。
3.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代表人物,创新精神及音乐形式的突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感受其音乐风格特点。
2. 难点:分析贝多芬作品中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贝多芬的生平事迹、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贝多芬作品中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介绍其出生背景、音乐历程、生平事迹等。
3. 欣赏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播放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九交响曲《合唱》等,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4. 分析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分析贝多芬作品中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贝多芬音乐中的创新之处,以及其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析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作品特点。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贝多芬故居,加深对贝多芬生平事迹的了解。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了解其更多作品及生平事迹。
2. 分析一首贝多芬的作品,从音乐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篇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的主题为“杰出人物”。
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贝多芬正是这样的一位伟人。
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榜样,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课文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通过女佣的介绍、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贝多芬自己袒露心声,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文中贝多芬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
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着力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二)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及领悟能力。
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注重营造整体学习氛围,引导学习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环境分析我校教学环境比较优越,多媒体教室就有四个。
为了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印象,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选择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力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品味精彩语句,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模仿本文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本文“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格。
{确定依据}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一要求,我确定了知识和能力目标;针对现代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说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我确定了情感目标。
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精选10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1、倾听音乐: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
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
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
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初中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范文

初中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作品;2.了解贝多芬作为音乐巨人的贡献;3.能够欣赏和分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和风格;2.分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3.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难点:1.分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2.理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及其对音乐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10分钟)通过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命运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贝多芬音乐的独特魅力,并提出问题:你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有何特点?Step 2:谈论贝多芬(约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回答问题:你对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有什么了解?他的音乐对你有何影响?Step 3:了解贝多芬(约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包括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创作,以及他的聋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成就和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Step 4:分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约30分钟)1.教师介绍贝多芬的几首著名作品,包括《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九交响曲》。
2.学生分组进行作品分析,包括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发展和表达手法等。
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3.学生展示分析结果,与全班分享。
Step 5: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约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包括乐曲片段和完整的乐曲。
2.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分析,如乐曲表达的情感、乐曲对他们的启发等。
Step 6:总结(约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结,回答问题:你认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对你有什么启发?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和音乐作品分析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贝多芬的理解和理解能力。
六、拓展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对贝多芬的了解,选择一首贝多芬的乐曲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2.学生通过阅读贝多芬的传记或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生涯和他对音乐界的影响;3.学生可以根据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方法和风格,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音乐作品。
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成就以及影响。
2.认识贝多芬的音乐特征和艺术追求。
3.提高学生们的鉴赏水平,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4.培养学生们对音乐、文化和人生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贝多芬的一些知名乐曲和其特点。
3.贝多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
4.贝多芬在人生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如何克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贝多芬的音乐特征和艺术追求。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和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独立阅读:让学生自学贝多芬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大量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以提高学生们的鉴赏水平。
3.个别或小组发言:让学生们就贝多芬的音乐特点及其艺术追求进行发言,并予以点评、引导和解释。
4.利用课堂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们对于文化、人生和音乐的感悟能力。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2.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你们对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有什么了解?对他的音乐有什么看法?第二步:学习(30分钟)1.独立阅读材料:《贝多芬的音乐特点及其艺术追求》。
2.学生们就贝多芬的音乐特点及其艺术追求进行讨论,并予以点评和引导。
第三步: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40分钟)1.老师或学生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2.考虑贝多芬的音乐特点,并从中发现贝多芬对于文化、人生和音乐的感悟。
第四步:针对生活、情感的探讨(40分钟)1.组织学生们就贝多芬在人生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如何克服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中探讨人生、文化和音乐等话题。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老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们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对于文化和音乐有何感悟?六、教学评价1.以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
2.观察学生的课堂互动、讨论表现和学习笔记。
3.老师进行课堂点评和指导,以便学生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抗争的心理历程,体会音乐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过程与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去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1、以履历表的形式介绍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
学会如何抗拒痛苦,如何与痛苦共舞,去面对痛苦,甚至是学会享受痛苦,树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
2、查阅过程中,做好好词好句摘抄。
3、熟读资料《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教师:寻找音乐贝多芬《命运》、《欢乐颂》、齐秦《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传记《英雄主义的“乐圣”[贝多芬的生平]》等资料,并把相关资料整合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在音乐声中激情导入。
播放齐秦的音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
在播放过程中,依次展示幻灯。
1、在前奏声中师朗诵歌词:“‘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用他的心写歌!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依然唱出他的喜怒哀乐!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我想听歌不一定要用耳朵;贝多芬听不见自己的歌,他的心情藉着音乐平和。
’”贝多芬是谁?他为什么听不见自己的歌?请看贝多芬的介绍。
(幻灯一:歌词。
)2、在歌声中学生浏览幻灯。
(幻灯二:贝多芬的画像和贝多芬平主要事迹: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常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
四岁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二十二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二十六岁患耳病、四十六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1827年3月26日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精选1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精选1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篇1一、说教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
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1、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从看出贝多芬是一个的人。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细致的筛选,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体,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绘,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
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感受贝多芬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汲取灵感,激发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生平简介:出生背景、音乐历程、代表作品。
2. 贝多芬音乐特点: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倾向、创新精神。
3. 贝多芬经典作品欣赏:《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经典作品的欣赏。
2. 难点:贝多芬音乐特点的深入理解,对古典音乐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多芬生平、音乐特点及经典作品。
2. 欣赏法:聆听贝多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讲解:详细讲解贝多芬的音乐特点,分析经典作品。
3. 欣赏:聆听贝多芬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演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贝多芬的音乐艺术。
3. 开展贝多芬音乐作品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贝多芬音乐特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注重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情感,培养音乐素养。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音频、视频资料。
2. 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的图文资料。
3. 古典音乐鉴赏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
十、教学计划1. 节课:介绍贝多芬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节课:讲解贝多芬的音乐特点,分析经典作品。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标要求:了解贝多芬的痛苦,学习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肖像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和作品;阅读时,注重以人物肖像描写训练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贝多芬的痛苦,学习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心里的音乐”;理解贝多芬语言的含义。
课前准备: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
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某某三史:某某地方史、民族发展史、某某演变史。
一、导入新课: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我听到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苦闷——绝望——不屈——抗争……)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二、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
2、了解贝多芬,学生自由介绍后,播放视频进一步加以了解。
3、积累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心扉门槛徒劳流氓下颏重荷零乱不堪蓬勃踌躇沉郁磐石嚣X 深邃(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三、整体感知1、教师X读课文。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七年级人教版)

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觉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2.理清本文的记述线索,归纳记述的主要事件。
3.联合人物的言行、神情描绘,剖析人物的内心变化,归纳人物的性格特色。
(着重感情体验,是本次语文课改对阅读教课的要求之一,这一要求既表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色,又按照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假如没有感情的熏陶,学生就不会对文章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和光景等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照上述的理论,确立第一个教课目的,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面对不幸,他也像常人同样孤单、愁闷、浮躁、甚至无望。
这样的认识拉近学生与贝多芬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识,更好地达成下两个教课目的。
)教课重难点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坚强精神,培育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课准备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谢设计思路1.课前经过媒体播放介绍贝多芬的资料短片,让学生认识贝多芬、喜欢贝多芬,为阅读课文蓄势。
2.让学生赏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节选 )并说一说听后的感觉,意在导人新课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
教课过程一、创建阅读情境课前经过媒体播放介绍贝多芬的资料短片。
(让学生认识贝多芬、喜欢贝多芬,为阅读课文蓄势。
)二、导入新课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节选 ),联合课文,想想,你从音乐入耳到了什么 ?(愁闷 -无望不甘抗争 )今日,我们一同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心灵世界,看看他怎样从耳聋的愁闷、无望中走出来,最后扼住命运的咽喉。
(让学生赏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企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提示本节课的学法:经过赏识音乐来领悟文章的内容。
) 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诵课文,思虑:本文记述的线索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记述的主要事件。
议论明确。
本文的记述线索是客人拜见贝多芬的经过。
(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教学教案

七班级语文下: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教学教案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一教学目标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留意质疑问难与相互切磋;二、在熏陶感染中培育同学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一是体会宏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
此事颇不行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困难不言而喻。
二、整体感知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状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头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大事:“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终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傲慢,沉郁而坚强,严峻而和善,宠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同学答复〕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1.要求同学:默读全文,筛诞生字。
小组争辩;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老师:出示需加以留意的生字。
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同学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同学;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争辩:①相互挂念,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挂念同学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状况;其演奏会盛②各组之间相互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老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阅历: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同学:观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的肖像描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他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
自幼从父亲学音乐。
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
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
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
自此开始创作生涯。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未辍笔,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其主要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出人类的英雄气概。
晚年处于梅特涅反动统治和封建势力复辟时期,部分作品流露消极情绪,但仍不失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切向往。
其创作继承海顿、莫扎特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音调,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为使音乐表现戏剧性对立,在创作手法上进行多方面的革新,运用广泛发展的对比主题,富于动力的和声进行;扩展奏鸣曲式结构使之适应矛盾冲突,深化了引子与再现以及尾声的表演意义。
在套曲中善于以充满动力的谐谑曲代替雅致的小步舞曲,赋予管弦乐曲以交响性构思的配器,并在交响乐中引用人声等。
其创作成就极大地深化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描写贝多芬肖像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1)重荷;沉重的负担。
(2)深邃:深奥。
(3)踌躇;犹豫不决。
(4)巴望:盼望、指望。
(5)锁闭:像锁住一样被关闭。
(6)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7)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
(8)杂乱无章:杂乱而无条理。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贝多芬的精神状态。
(从女佣的视角写)第二部分:贝多芬的形象特征。
(从陌生人的视觉写)第三部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从主人公的角度写)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是怎样表达的?明确: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第二步,精读课文。
探究内容1.速读课文,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作者如何描写贝多芬的肖像的?这些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身材)“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托着什么东西”——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服饰)“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颊,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面容、神态)“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
”(神态)这些肖像不但从远到近、由大至小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o早已失效了’’的助听OS,“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的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3.“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比喻。
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4.贝多芬看了客人在纸上写的字后,为什么“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讨论并归纳:因为丧失了听觉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悲剧,这使他十分苦恼甚至暴戾。
他常常被人误解,而“客人”却要了解他的“好灵魂”,报道他的消息,这使他很受感动。
5.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讨论并归纳: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诗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6.“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嬲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并归纳: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比喻他的创作激情。
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7.“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
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8.“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讨论并归纳:《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9.请用几句话概括课文中贝多芬的形象。
讨论并归纳: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1.你对本课有怎样新的见解?2.学了本文有怎样的收获?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2.任选择一个人,对他进行肖像描写,力争表现人物的性格。
总结固趣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布置作业:预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何为简介何为(1922年~20XX年),原名何敬业,祖籍浙江定海,著名作家。
他早年先后从事新闻及电影文学剧本编辑工作,为日后专心从事散文创作做了充分的思想、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
1956年,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收进国内及东南亚国家的华文课本,改编成广播剧、广播小说及电影,并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顾问,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代表作有:《织锦集》《临窗集》《何为散文选集》等。
何为的散文常常以写人为主,他广泛借用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手法,叙事简洁疏朗,情思清新隽永,语言凝练、形象而传神。
他晚年的作品更显苍劲深沉,高远辽阔,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作家。
贝多芬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
著名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其中以贝多芬为蓝本的为《约翰·克里斯朵夫》。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鸣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