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研究
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研究郫县安龙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
安龙村地处全家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水景观,因此备受游客青睐。
本文将就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展开研究,探究其形成原因、特色和价值,从而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一、水景观成因郫县安龙村的全家河流域水景观形成主要源于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
地理条件方面,全家河流域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周边山地众多,雨水资源充足。
全家河流域水量丰富,形成了一系列的水体景观,如河流、湖泊和湿地。
这些水体景观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也为村庄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人文因素方面,安龙村的祖祖辈辈都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计,形成了良好的农耕文化。
水稻田与水景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田园水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村庄居民一直致力于对水景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良好的水景观保护传统。
二、水景观特色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1.多样性全家河流域的水景观极为多样,既有自然形成的湖泊、河流和湿地,也有人工打造的水道、水塘和水梯田。
这些水体景观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风貌,为游客带来了多样的观赏体验。
2.生态性水景观承载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湿地、水草、水鸟等生物构成了独特的水生态系统。
这里是鱼类繁衍生息的天堂,也是候鸟栖息迁徙的重要地点。
村庄的水景观融入了自然生态,展现了生态旅游的魅力。
3.人文性郫县安龙村的水景观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村庄的水稻文化、农耕文化融入了水景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田园水景观。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水景,还可以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农家生活的乐趣。
4.农耕遗产郫县安龙村传统农耕文化与水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耕遗产。
水塘、水道、水梯田等古老水利工程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了村庄的重要景观。
这些农耕遗产不仅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也为村庄增添了历史渊源和人文魅力。
三、水景观的价值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具有重要的自然、文化和经济价值。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一、农村水环境现状农村水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与水体环境状况。
在我国,农村水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生产的废水、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问题。
1.农村水资源短缺农村地区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浅,水资源本来就比城市地区更加紧张。
而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等需求增加,加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农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2.农村水体污染严重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导致了农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经常被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侵袭,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降雨洪水造成的水灾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水灾不仅给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还给农田、村庄等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上种种问题都说明了农村水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亟待解决。
二、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面对农村水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措施,以改善农村水环境状况,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1.节水技术节水是解决农村水资源短缺的关键。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田间灌溉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用水,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包括修建水库、修复河道、疏浚沟渠等工程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灾问题。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重点。
通过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农村生活污水,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质环境。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对农村水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治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水环境现状1. 水污染严重:农村污水排放不规范、农田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未经处理等问题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田、河流、地下水等水源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水资源短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用水、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但农村水资源供给方面却面临着短缺的困境。
许多地方的农村居民长期面临着缺水、用水困难的问题。
3. 水生态破坏:农村过度开发、滥伐林木、大量施用农药农废、畜禽养殖厕所等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湖泊、河流的水生态遭受损害,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受到威胁。
二、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分析1. 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污水排放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推广和应用简易、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厌氧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农田排水以及畜禽养殖废水,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效率,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2. 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针对农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可以采用精准施肥、微生物修复等技术,通过减少农药农废、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
3. 水资源管理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量和频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园艺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并提高农田用水的质量。
5. 生态修复技术:对于农村地区水生态遭受破坏的问题,可以采用湿地修复、水生植被重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技术,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国内乡村河道景观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
现代以来,乡村河道景观一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场所,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进行乡村建设已成为当前的一个时代热点,工作重点也从基建建设与构建平等、独立、互动的城乡一体化转向强调城乡差异化,重视乡村特殊的地位,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文化条件。
十九大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
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关于提升水环境保护治理是国家层面首次编制实施的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河道常作为一种水利或农业设施被工程化、硬质化,破坏了与村民日常生活之间原有的关系。
随着国家特色乡村建设的不断推动,乡村旅游、民宿、绿色小镇、特色小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元化的发展因素可能引发乡村空间的重建。
因此,乡村的生活空间将日益得到重视,村民对生活空间品质的需求也将日益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必要对国内乡村河道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分析和整理,剖析问题,明确利弊,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提供参考。
1相关研究与实践1.1相关理论研究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 )不限年限收录的论文为文献来源。
考虑到研究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以核心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要分析对象,依据以下检索条件选择分析文献:检索项选择“篇名”,检索词为“乡村河道”并含“景观”,所得文献28篇。
由于所得文献较少,因而扩大检索范围,以“河道景观”为篇名检索词,所得文献389篇,经筛选整理共得400篇相关文献,以上的检索方式均为精确匹配。
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共24篇,硕博士学位论文为86篇。
在上述400篇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的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归纳主要研究聚类,总结相关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方向,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疏漏。
将400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设为网络节点,通过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乡村河道景观研究领域共形成2个聚类,聚类分析见图1。
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的应用情况
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的应用情况近年来,我国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不懈努力,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农村水环境状况农村水环境主要受到农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农田农药、化肥使用和排放,畜禽粪便排放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水质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养殖废水等问题频发,已经对人畜生活和农田灌溉造成了影响。
二、水环境整治技术目前,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主要包括土地整治、生态恢复、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措施。
土地整治通过改良土地结构,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减少农田污染。
生态恢复主要是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方式,提高水环境自净能力。
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则包括化肥施用技术、耕作制度、农田排水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污染。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则是通过设施化处理,减少养殖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三、农村水环境整治案例以某省某村为例,该村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并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大大改善了村内水环境质量。
同时,针对饲养大量畜禽带来的养殖废水排放问题,建设了生物处理池,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废水对当地水体的影响。
四、农村水环境整治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
水体透明度提高,水质中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程度保护。
五、农村水环境整治面临的挑战尽管农村水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技术应用不够普及,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六、技术普及与推广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的推广力度。
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七、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除了加强技术普及之外,政策法规的完善也是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水美乡村打造案例
水美乡村打造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的落后面貌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凸显。
不同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拥挤的交通,乡村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为了改善乡村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打造水美乡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些乡村打造案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水美乡村。
水美乡村是指那些以水资源为特色,具有优美风景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乡村。
通过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挖掘文化资源,水美乡村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收益。
一个成功的水美乡村打造案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保护水资源。
水是乡村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质和水量至关重要。
可以修建水库、水塘或人工湖,改善乡村的自然水体,增加景观价值。
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其次是改善生态环境。
水美乡村的魅力不仅在于水资源,还在于绿色环境和清新空气。
可以通过种植树木、修建花园、建设草坪等方式,提升乡村的绿化水平,打造宜居的环境。
要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群,保持生态平衡。
第三是挖掘文化资源。
水美乡村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可以通过保护历史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还可以开发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提升乡村的经济效益。
在实施水美乡村打造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景区或农庄。
企业可以通过建设旅游度假村、开发特色农产品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居民可以参与景区管理、提供民宿服务等方式,分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在水美乡村打造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方面利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水美乡村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地和旅游胜地。
水体景观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
水体景观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伴随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开展水体景观的设计工作,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水体景观设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水体景观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水体景观设计的有效措施,增加水体水体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积极拓展水体景观的应用功能。
关键词:水体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应对措施引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产生了高标准的要求,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型、艺术性、以及个性化等元素,注重景观设计的应用效果,为群众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在开展水体景观设计工作时,需要根据生态原则和水体原则,构建多元化的自然景观,促使民众感受到水体景观的创意性。
一、水体景观设计的定义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的应用学科,促使建筑物在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以外具备一定的欣赏价值,使建筑物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水体景观设设计工作作为现代化的景观项目,水体景观设计包括喷泉、镜面水景、生态河流等。
水体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对小范围内的气候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并有助于调节气温变化。
而且可以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趣味性。
水体景观建筑设计主要分为外环境水景设计和室内水景设计。
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引入水体景观设计,可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少空气污染,同时具有调节气温的效果,水面可以有效分隔空间,作为建筑外环境和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体景观设计的分类(一)应用于建筑外环境水体景观设计应用于建筑外环境中,依照水体的形态特点可以划分为:静水、喷泉、流水等景观。
针对于静水面开展的水体景观设计,主要是关于水体、周边自然环境、以及水体池岸的三方设计。
因为静水的水面积较大,水面保持平衡易产生倒影,所以其位置大小、形状的设计与水中的倒影具有直接关联。
流水型的景观设计通常是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
流水可以作为动态性的观赏水景,可以通过控制水量变化、水的深浅程度等设计流水效果,还可以利用水渠的整体造型、或在水渠中摆放石头等引发景致变化。
农村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针对农村水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咨询相关业务负责同志、与村庄群众座谈等方式,对相关情况有了全面了解,梳理汇总后形成调研报告。
一、当前农村水环境治理情况1、基本情况。
调研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其中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企业及学校已与城市污水管网连接,解决了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城市规划区边缘及规划区外的村庄暂时还没有连接污水管网,生活污水、雨季降水成为村庄水环境的主要组成。
去年冬天实施了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开挖沟渠11公里,形成了河、渠、沟、塘相连接的水利网络,有几个村庄的坑塘与水利沟渠联通,随着春灌供水季来临,村里的坑塘也畜满了水,成为农村水环境另一个组成部分。
2、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村内缺乏流动的坑塘积水、居民排放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排放的粪污以及村外废弃沟渠内积水。
这些污水因为缺乏流动性,天长日久形成黑臭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气味难闻、渗透污染地下水、滋生蚊蝇等,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老大难问题。
3、农村水环境的治理情况。
过来这几年,村庄在人居环境治理中针对水环境污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收效甚微。
仅生活用水一项,几乎要涉及到每家每户,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户存在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有些临街住户甚至直接排放到大街上。
另外,各村庄坑塘、废弃沟渠有60多处,每到夏季降雨后形成积水,到秋季就成了臭水。
畜禽养殖场、户430多处,虽然前段时间都按主管部门要求建设了贮粪场和污处处理池,但是总有个别户不注意保持及正确使用,仍存在乱排乱放现象。
这些污染源分布范围很广,并且都是零散分布,给日常治理带来很大难度。
去年,政府出资为部分村社区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村庄建设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通过近半年来的运转,效果不错。
据社区介绍:所有楼上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集中到污水处理设施,经净化排放到社区外的一个大坑内。
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研究
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水景观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自然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自然水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郫县安龙村地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以水资源丰富而闻名。
全家河流域作为安龙村的重要水系,其水景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本文将对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的水景观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建议。
二、全家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郫县安龙村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气候湿润,昼夜温差较大。
全家河从村庄的西侧缓缓流过,周围自然植被茂密,水源充足。
河流沿岸的树木郁郁葱葱,水面上荷花盛开,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
春季时,桃花、梨花等绽放,风景如画。
全家河水质清澈,鱼类繁多,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水景观的开发利用1. 建立水上休闲运动设施全家河水域宽广,水流平缓,非常适合游泳、皮划艇、划船等水上运动。
可以在河边搭建相关设施,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水上娱乐服务,满足人们对水上运动的需求。
2. 打造水乡风情游览线路可以开发水上观光游船,沿全家河游览,欣赏沿岸风光,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乡村民宿,让游客能够在水乡中体验悠闲的田园生活。
3. 创办水上康养养生中心利用全家河的温泉资源,可以打造一些温泉浴场和康养中心,提供温泉浴、水疗、休闲养生等服务。
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又能增加当地旅游的吸引力。
四、全家河流域水景观的保护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村民应该增强对全家河水域的环保意识,不随意乱倒垃圾,不滥捕滥捞。
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 加强水域治理必须对全家河流域进行科学的水域治理,保证水质清澈,生态环境良好,提升整个水景观的品质。
3. 加强水域规划管理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域规划管理制度,把全家河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郫县安龙村全家河流域的水景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水美乡村打造案例
水美乡村打造案例
以水美乡村打造为题,列举以下十个案例:
1. 引入水系景观:在乡村规划中,可以引入水系景观,如人工湖、溪流等,打造出水美景观,增加乡村的美感和吸引力。
2. 建设水上乐园:在乡村中建设水上乐园,提供水上游乐设施和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增加乡村的知名度和经济收入。
3. 宣传水资源保护: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减少浪费,共同保护水美乡村的环境。
4. 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在乡村中建设水上运动中心,提供划船、钓鱼、游泳等水上运动项目,吸引运动爱好者前来参与,增加乡村的活力。
5. 建设水上农庄:在乡村中建设水上农庄,种植水生植物,饲养水产动物,提供农家乐、渔乐等服务,让游客体验农业生活和水美乡村的魅力。
6. 建设水上民宿:在乡村中建设水上民宿,提供特色的住宿环境,让游客能够亲近水、感受水美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7. 建设水上艺术中心:在乡村中建设水上艺术中心,举办水上音乐会、水上舞台剧等文艺演出,为乡村注入艺术氛围,吸引文艺爱好者的到来。
8. 修复水生态系统:对乡村中的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恢复水体的清澈和生态平衡,打造出水美乡村的自然景观。
9. 建设水上广场:在乡村中建设水上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举办集市、演出等活动,增加乡村的社交和文化交流。
10. 建设水上教育基地:在乡村中建设水上教育基地,开展水生态教育、水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居民对水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培养乡村的未来环境意识。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分析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分析摘要: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乡村景观设计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内容,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国内和国外有不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我国特色景观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发展动态21 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即将成为国家重要的建设领域。
通过对国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经验的总结,可以对我国的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的意义,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益的指导。
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1.1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在国外,乡村景观很早就受到重视和保护,西方国家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把景观生态理论应用到了乡村规划设计的研究中,并且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理论,设置了专业的研究部门,对整个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比如德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对乡村景观的研究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体系,促进了当地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1]。
早期的西方国家注重制定法律法规,如 20 世纪 50 年代德国《土地整治法》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促进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2]。
20 世纪 70 年代,荷兰颁布了《乡村土地开发法案》,研究方向从最初的农业转向了乡村土地的功能[3]。
1996 年 5 月,国际景观生态学还组织召开了“欧洲乡村景观的未来”会议。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问题,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也逐渐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并通过采用“公众参与”来调动大众保护乡村景观。
1960年,日本兴起的造町运动对保护日本传统乡村景观起了决定性作用[4]。
1970年,韩国政府发起了“新村运动”,也促进了农民的参与感[5]。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农村水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由于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受到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以及水循环系统的破坏,导致农村地区的水资源日益减少,水源地水位下降。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也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农村地区的水质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的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农村地区的水质下降,有些地区的水质甚至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农村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农田灌溉和农药使用等原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导致水生态链的破坏以及水生物数量减少。
农村地区的水体中频繁发生蓝藻水华等现象,对水质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针对农村水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技术来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一种治理技术是改善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的水消耗,提高用水效率。
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保护水源地,避免过度开采。
第二种治理技术是改善农村地区的水质状况。
可以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
可以引入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水质。
第三种治理技术是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生态环境。
可以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引入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等生物修复手段,修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还可以加强农田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
农村水环境的现状问题严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致力于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杨晨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乡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建设新乡村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然成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总结展望一、国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国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当前国外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包括:1)乡村景观规划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无论对于生态学还是地理学,分析景观格局和动力机制是景观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
2)乡村景观规划,它是一个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调节工具。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为世界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也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
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人、文化、建筑等主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4)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的对比研究。
Arriaza 等人对地中海地区两个乡村的若干图片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与乡村景观视觉质量有关的要素,并对其进行了排序。
5)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感知与视觉评估。
研究认为乡村景观可以从视觉(形态)和经验(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
6)乡村景观可持续研究。
1996 年在“欧洲乡村景观的未来”会议中,分析了目前中欧与北欧地区人类对乡村景观的影响,并研究了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因为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目前有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少、效果低,可供参考的信息不够详细。
但国外对于乡村景观规划十分重视,其现有的研究成果较多。
2.国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发展动态国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现代化要求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尤其是历史风貌和生活方式上,更是加强保护和管理。
引导乡村进行“生态村”建设,这样不仅能使乡村土壤的肥力得以保存,也能使水源更加清澈,空气的清新程度也能得以最大的保存,最重要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作者:王若旭李禹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9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来乡村景观规划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研究课题,引发了了大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阅览大量的研究文献,对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进行动态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美丽乡村乡村景观是田园综合体的一种,是随着人们长期的農业活动,在不断开发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如何做好乡村景观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当代的景观专业的学者对当下的乡村景观已经有了较多的分析,论述,本文将着眼于国外到国内的乡村景观现状,结合国内外乡村景观设计研究及发展动态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以后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提供便利。
1.1 国内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不断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在2000年以后一直是我国景观学者的研究热点。
刘黎明介绍了当时国内外的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了了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趋势[1]。
刘斌谊教授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提出了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度、相容度、名感度、美景度五度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2]。
刘黎明等人阐述了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为我国的后续的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3]。
张晋石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4]。
刘黎明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时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5]。
随着中央对乡村社会形态,乡村风貌的特别关注,2012年张诚在提出田园综合体的同时,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直到2017年,田园综合体正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美丽乡村背景下“水景观”构建——以杭州葛墩村为例
2019年第24期现代园艺乡村水景观是指在农村内部或依附在村庄边缘的以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水系为主,主要包括水及水周边的环境景观。
心理学派皮亚学派认为水环境影响且支配着村民的审美意向、生活习惯、伦理道德观念、自然环境观念[1]。
浙江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水系丰富,研究其水景观构建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以浙江省杭州市仁和街道葛墩村为例,基于对美丽乡村背景下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探究其构建方法,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江南乡村。
1乡村水景观的特点1.1水资源丰富华夏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根据考古挖掘出的聚落遗迹显示,人类选择的聚居地大多都与自然河流、湖泊、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葛墩村属于仁和街道,距临平副城区20km,水路与运河主河道,东苕溪紧连,官塘漾、葛墩漾、范家漾环绕葛墩村,杭宁高速、余杭东西大道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1.2水文化特色显著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创造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传统水文化体现在对水的崇拜,人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而古代农业种植业对水的依赖,也使水在人们心中拥有神秘力量;水文化带给当地民众的是传统信仰,也是感情寄托[2]。
葛墩村一直有葛仙桥和葛仙人的传说,保佑当地风调雨顺,村民身体安康。
村内更有4条漾,葛墩漾、官塘漾、范家漾、分庄漾,村庄建筑分布临水而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1.3发展旅游潜力大乡村旅游发展第一要义是要因地制宜,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和特色亮点景观。
葛墩村水域宽广,水产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当地人更是利用特色河鲜,创作出一道又一道的美食。
加上当地有马术基地、婚纱基地等附带的游乐体验项目,对城市写字楼内的上班族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2水景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缺乏亲水性随着水路运输功能的逐渐降低,加上河边缺少围栏等安全措施,基础设施利用率差,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河道的亲水性较差。
加上农田的利用率提高,村民在沟渠两边多用菜地和枇杷树围合,水沟和水渠逐渐变窄,景观环境变差,亲水性也随之降低。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
农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技术分析一、农村水环境现状分析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地,农村水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管理不力等原因,农村水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1. 水质污染严重农村的工业污染不及城市严重,但是农业和生活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都是简易处理,并且由于缺少监管,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地下水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
农村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农药残留和肥料流失也造成了水体污染。
2. 水资源短缺虽然农村地区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用水方式落后,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农村农田面积广阔,养殖业发达,废弃农田、养殖场排放的废水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富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繁殖,水质恶化。
二、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分析针对农村水环境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技术来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对于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可以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分散处理可以采用家庭装置沼气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集中处理则可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还可以采取生态水系治理技术,通过植物修复水系,净化水质。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可以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土壤和水体污染。
可以利用生态堤坝技术,通过建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系统,有效防治农田径流污染。
可以采取植被覆盖、旱作农业、流域水土保持、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3. 农村水资源管理技术针对农村水资源管理问题,可以建立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制度,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
可以利用水资源调蓄技术,通过建设水库、塘坝、水窖等储水设施,科学调配和利用水资源,保障农村用水需求。
农村水体生态调研报告
农村水体生态调研报告水体是农村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水体的生态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农村水体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首先,我们对农村水体进行了一系列数据采集和观察。
调研发现,农村水体普遍存在污染问题。
废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使得水体PH值偏低,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
此外,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显著,河流的水位下降,湖泊和池塘的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的特征,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繁衍。
其次,我们发现水体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意识。
一方面,农村居民对垃圾和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水体的保护缺乏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水体生态环境监管不到位,相关法规和政策落地不够有效。
这种缺乏管理和保护意识的状况导致了农村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针对农村水体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水体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管,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其次,农村居民需提高对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行动中。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植被覆盖、水生物修复等生态修复技术来提高水体生态质量。
最后,加强农村水体生态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水体的生态状况。
总的来说,农村水体的生态调研发现,农村水体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这源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意识。
为了改善农村水体的生态状况,我们应加强政府监管,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共同努力为农村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作者:王曼琦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3期摘要:本文经过文献分析简要阐述了国内的研究现状、现状发展问题以及未来研究趋势,并且从国外乡村景观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中提取了一些可借鉴的乡村景观建设经验,并对国内景观所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景观;国内、国外;文獻分析一、国内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一)国内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卢丛女士从乡村振兴方面探讨了以地域文化学、景观生态学等为基本理论的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对五种类型的乡村景观营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建筑景观、乡村院落景观、乡村水系景观、乡村农田景观,最后总结了乡村景观营造的核心内容。
孟桂敏女士和蒋文伟先生研究了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在此背景下的规划设计措施。
胡莹莹女士探讨了如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村镇住宅,首先是对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然后从能源、资源、材料等方面提出了使村镇住宅可以持续发展的可利用方法。
熊家欢、彭伟峰、周维邦、姚磊对生态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态理念下的乡村规划的四个原则,以及生态理念该如何在乡村规划实践中应用,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戚正海、刘晓艺从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研究了农村绿色村镇的住宅模式,对影响我国农村绿色住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国外可借鉴的先进绿色农村的经验,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绿色村镇的发展模式[1]。
张琳、马椿栋以乡村景观的重要体现价值之一—休闲游憩价值作为角度,来研究人居环境三元理论下的乡村景观,探讨了乡村人居背景、乡村人居活动和乡村人居建设与景观游憩资源之间的关联,随后研究了游憩价值的特点极其保护利用,最后表示乡村旅游资源价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只有唤醒大家对乡村景观的认可,保护乡村景观价值,才能发挥游憩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黄雪飞、吴次芳、游和远等人对更好地构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选取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嘉善县为研究区,以水为生态“源”,利用GIS和MCR模型构优化构建生态廊道,使得文化遗产、历史遗产等更好地连接,有助于乡村景观的规划,达到文化复兴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
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作者:彭聪鹤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2期摘要:在我国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背景下,加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近些年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分析,在整体上我国乡村景观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通过乡村景观的规划提升措施等进行完善。
本文以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为基础,探寻未来发展动态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现状;动态分析一、国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国外乡村建设主要是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人类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入手,规划当地乡村建设。
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入人文主义情怀,以乡村村落为美化工程的主体并与乡村自然环境相结合,注入乡村当地民俗文化。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相对国内较深入,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技术。
直至本世纪初,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的研究又从多维的空间来研究其过去和未来的发展。
在日本乡村存在多种生态元素,如稻田、牧草地,房屋周围种植的树木,步道两旁给稻田和水库蓄水的水管[5]。
然而,由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土地急剧减少,城市工业化进程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改进,而这些也加剧了城市环境的负荷。
为了重新恢复农村的良好生态环境,应该建立新型农村体制,更新农村基础设施,不仅要关注农业生態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大环境的改变,例如农村景观的规划。
同时建立农村与城市间的积极联系农村与城市中心经历的每次冲突都是为了维持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因此,将消极关系转变为积极关系很有必要,它可以提供解决农村和城市问题的方法,以使环境更为舒适宜人。
二、国内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研究首先在欧洲进行,主要从文化等方面开始着手。
国内对乡村景观的设计研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
(一)研究现状在我国,乡村景观是一个新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乡村景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最早的景观类型,东西方对乡村景观的理解和设计方向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规划营建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比于国内,国外的设计理念可能更为先进,但我们在设计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我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水体景观。
标签:乡村;水体景观;乡土特色一、国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理念在现代乡村水体景观的营建方面,欧美一些国家乡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很大,由于它的乡村基础设施综合水平较高,并且人们也更加注重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和生态美学设计,如此就形成了我们如今常见于电影中的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夕阳西斜,麦田沿着蜿蜒的高速公路消失在天际线里。
这就形成了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观光农业模式,总的来说,他们对于乡村水体景观的建设是倡导生态保护与自然美相结合,以农业生产模式引导景观建设,将地区历史文化融入自然景观。
在西方很多国家对以农业为主的水体景观设计都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些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各地农业水体景观设计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早期的欧洲国家主要是研究从经济角度探讨农业生产形态与景观构成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科学的土地利用;近现代则着重从生态化的可持续角度探讨景观建设在时空维度的衔接与方向。
目前研究得到的国外地区的案例较少,而且国外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所以本文将重点结合国内不同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建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二、国内乡村水体景观现状及案例(一)我国乡村水环境现状与欧美国家的乡村生态理念相比,我国处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之下,原有的景观自然板块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的过度扩张使传统优美的自然乡村风貌正日渐消亡,于此产生的乡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都在不断恶化,所以现如今我国乡村水体景观营建所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基于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生态水岸景观。
中国村镇生态水体景观拥有背山面水,山水合一的传统自然形态,它特有的生态景观优势和淳朴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人们日益追捧的理想生存环境。
在传统村镇的景观框架中,水环境因素则是占有很大比例的环节,它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有着调节生态气候等大环境的功能,它担任了一个地区温度及湿度的调节功能、增加乡村景观的活力,形成特色水体景观。
传统乡村水系有着灌溉、饮用、运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排洪调蓄等各种功能。
对现代人类说,人们对淳朴自然的乡村景观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乡村景观的建设也离不开水文化的装点,它要与水结合,创造一种农业观光模式,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提升它的审美价值。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因为一些社会原因,人们会更加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建设,对乡村水景观问题却投入较少。
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水面被侵占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乡村“脏、乱、差”的水环境问题也相应的给农业生产到来了危害,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
首先,由于村民古朴的生活习惯,大量粪便及污水直接排进河流,同时又没有先进的水处理设施,让小河、池塘变为臭水沟。
其次,农业生产的残留废水与大量的农药化肥也是污染乡村地下水的重要原因。
还有防洪防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的生态稳定性,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
村民日常饮水大都来自当地乡村水系,而水源的污染也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据水利部门相关调研数据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约有两亿人饮用水中含有超标有害物质,一些重工业厂区附近的水源还含有诱发癌症、致使基因突变等永久性有害物质,所以,饮用水洁净度已面临严峻的威胁。
乡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不仅对居民的安全饮水构成了威胁,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食品安全。
造成如今的局面,也有很多现实原因摆在我们面前,像我国对乡村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村民自身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治理主体的不明确还有资金的短缺等等。
在乡村水环境建设中,如何治理乡村水环境问题?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如何把握水系与相关设施的关系,将水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合理规划用水?这些都是急需重视,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当前新农村水体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1.忽略了水系形态的多样化沿水地区一直有洪涝灾害,需要辅以人工修固,所以部分河道将原本弯曲的河流改为直线,如此,就使自然河流中的急流、浅滩等的格局发生改变。
改造过的河流横截面为梯形构造,这种形状让河道中的水流流速均衡。
但河道梳理工程只是重视河道的清淤工程,却忽视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人为的把河道变得均一化,致使水域周围生物的多样性也受到干扰。
2.沟渠河岸底面硬化经过人工加固的客流渠道底、迎水坡面多使用硬质材料,如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化的河底沒有泥土,原有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各种鱼类都很难存活,致使水体质量下降。
同时硬化的河底不能将水分渗入地下,使地下水循环系统也遭到破坏,同时,有硬质铺装的岸边位置也无法生长植物,沿岸的景观观赏性降低。
3.没有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很多地区的水系建设都是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设计风格,并没有考虑适合当地的景观文化,致使水岸景观所传达的审美体验与当地村落民俗文化发生断层。
乡村景观之所以吸引人,是在于它的原生态,如果过多融入现代的表现手法,增添了其现代感,就会让原本的特色消失殆尽。
(三)我国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案例1.安徽宏村南湖景观安徽古村落以蜿蜒曲折的自然水系为基础,辅以人工设计手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水景,为我国各地新农村的景观建设起到了借鉴作用。
当地很多村落以水为脉,充分发挥了水景观的生态作用,营造出将功能性与审美体验相结合的人居环境,其中,宏村南湖景观就是当地的典型代表。
古代宏村人修建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可谓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以雷岗为“牛首”,村中的参天古树为“牛角”,村中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为“牛身”,其中清流溪泉为“牛肠”,他们蜿蜒流进被称作“牛胃”的月塘,再向村外流进位于“牛肚”位置的南湖,村中还有人工修建的四座桥梁算作“牛腿”。
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还丰富了村中景观。
宏村的建筑布局、选景等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风水学上认为,蓄水塘能够养气、聚财,修建可以环绕村落的沟渠亦可将大吉之气聚于村中。
传说南湖在月塘之后建造,也是搭配风水学上牛两个胃相互呼应的理论,实际上,随着宏村人口的急速增长,村落规模大面积扩张,原先月塘的水量已经跟不上村落的发展形势,于是村民重新在村落以南挖掘出两万平方米的水塘,周围砌石立岸,就是现在的南湖。
南湖水口园林与村落环境规划相结合,将周边的传统民居、祠堂、书院等地方建筑与水融合,相互依靠。
南湖水面成半环形,湖堤包括上下两层,上层水域足有四米宽,四周参天古树,树干青藤盘绕,各种禽鸟绕树吟唱,还有枝叶婀娜的垂柳,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立在岸边,南岸的杨柳又与北面的榛树林遥相对应,到处一派生机勃勃。
湖面群鸭在绿荷中穿梭,岸边树影映在水上,远峰近宅,落入湖中,加之水面和光影相互作用,动静相宜,将水乡的幽深、雅静衬托的愈发明显。
环湖通道是青石板、鹅卵石铺路,与周围古色古香的民居相搭配,湖中画桥连通南北两岸,将湖面分成两半,东西通舟,情趣无穷。
宏村南湖水体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原有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对西溪水进行人工引流、挖塘蓄水,又以水景为中心,四周建造水口建筑,可以说,宏村南湖是将水利灌溉、美化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集于一身的乡村水体空间体系的典范。
2.雅安古镇水环境景观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北部,东接名山、邛崃,西临雨城、芦山,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
小镇依山傍水,保留了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它独特的建筑样式已成为很多影视作品的青睐。
村里的水源是白马河与雅龙溪,最后汇入陇西河,平日里水系较窄,河床不深,水流量教少,但到夏季随着暴雨的如期而至,水流量激增形成跌水等景观。
当地街市主要是“井”字布局,井中配水,有防火之意。
上里村内有一条人工水渠,水引自牛桥沟,随村中的建筑蜿蜒曲折,最后汇入白马河。
这条人工修建的水渠很窄,底部以砂土和鹅卵石铺设,喜阴植物从条石中伸长出来,布满石缝,两旁是居住建筑,房前屋后的雨水经沟渠聚集起来被输走,大户人家还可以引水入户,设计别致的宅内水景。
人工沟渠的修建不仅为人们用水提供了便利,还提供了水碾磨坊的动力,可谓一举多得。
古镇的堤岸没有过多人工的修饰,只是简单的清色条石铺砌,在岁月的磨合里,尽是青苔漫步,有些堤岸是用不规则的石料堆砌,少部分会按麦穗图案堆叠。
上里的堤岸分为上下两级,高的向后退出一定距离修建民居,矮的就是平常的沿河步行道,沿河的堤岸还设置了不少简易的水埠,方便居民洗衣打水、捕鱼捉虾等。
但是那里的河堤与其他地方不同,两岸不设店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人流密集,造成两岸的拥堵,从而方便交通运输。
在古镇不到1000米的河道上建有八座古桥,它们的造型各不相同,修建年代也是不尽相同,其中有建于乾隆年间的“二仙桥”,它是单孔大跨度石板桥,造型优美,像一条彩虹卧在水面,与水面相映成趣。
还有一座乾隆年间建造的“立交桥”,它是游客进入古镇的必经之路,桥面与水面平行,连通着两岸河堤,桥下有几个圆拱,船可通行,整座桥灵活优美。
出于對水的依赖和敬畏,在立交桥头还有一座龙形石雕,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意义,这包含了人们的感性思维,并体现在景观设计上。
由于当地特有的文化习俗,塔的数量也建有很多,像建桥塔、文峰塔和药王塔等,每座塔都有一段不同的民俗解释,是古镇人民幸福愿望和儒雅风气的体现,塔与水相搭配,错落有致,画龙点睛,别有一番悠然之感,也为人们近水、赏水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1]夏军,上中根,穆宏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17(02).[2]姜文来.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2(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