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探究活动优秀案例:灯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灯泡》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灯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灯泡的发明历史、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追求科学事业的梦想与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灯泡的发明历史和工作原理。
2.了解灯泡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Ⅰ.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灯泡的发明历史吗?你知道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吗?2.让学生简单回答,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Ⅱ.探究与解决问题(2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究问题:a.学生自行分组,每组人数3-4人。
b.分发灯泡结构图,并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材料如铝箔、电源等。
c.学生根据结构图和材料,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自制灯泡。
d.学生在制作灯泡的过程中观察、思考、记录,并回答下列问题:(1)灯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2)灯泡是如何发光的?(3)你制作的灯泡能够发光吗?为什么?(4)如果你想让自制灯泡亮起来,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2.学生小组分享:a.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b.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Ⅲ.整理知识(10分钟)1.整理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
a.让学生回答问题(1)、(2)和(3),并指导他们整理出灯泡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a.请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制作灯泡时所尝试的方法。
b.在学生的思考引导下,引出灯泡的发明历史。
c.教师对学生进行简短的讲解补充。
Ⅳ.拓展应用(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扩展实验:a.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灯泡和电流的关系。
b.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c.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或汇报。
Ⅴ.归纳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灯泡的发明历史、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教师进行必要的澄清和总结,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
大班社会我喜欢的灯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喜欢的灯教案反思1、大班社会我喜欢的灯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喜爱的灯的名称、所用材料及喜爱的原因;2、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民俗节日——元宵节,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和运用新词汇的能力。
4.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合作、关心他人感受的社交品质。
5.培养孩子快速思考、解决和反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1、自制或购买的各式花灯;2、网上收集花灯图片文字资料;3、民族乐曲磁带一盘;活动过程:1、导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俗话说“三十的烟火,十五的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又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
1) 介绍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
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2)介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元宵节:元宵节的中心内容是看灯笼,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自古以来,元宵节和灯谜总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家人和亲戚相互陪伴,欣赏灯笼和猜灯谜。
吃汤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提灯笼2、介绍元宵节: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你们是怎么欢度元宵节的呢?(幼儿讲述过元宵节的经验)1)各地方的不同风俗如:陕西人吃“元宵茶”;洛阳人吃枣糕;云南人吃豆面团;舞龙舞狮等3、我们都知道元宵节的花灯是最漂亮的了!那你见过哪些好看的花灯呢?它们的名字叫什么?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它的颜色怎么样?什么造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好看的灯。
1)引导幼儿观察网上下载花灯图片;2)引导幼儿看小朋友带来的灯。
4、学古诗《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灯泡》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灯泡》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灯泡并知道其作用。
2.能够简单描述电灯的原理与电路的作用。
3.发掘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教学内容1.灯泡的外观及特点2.电路的构成与原理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型号的灯泡2.一些闪光的玩具3.用于演示电路原理的教具4.一些自制的手电筒教学过程导入灯泡和电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常使用的电视、冰箱、电脑等都需要电路和灯泡的支持。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介绍灯泡和电路,帮助我们理解相关知识。
提问与探究1.引导学生对灯泡进行观察,并提问灯泡的特点,引导幼儿自己找到答案。
2.介绍电路的构成,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了解电路原理。
3.引导学生体验电路的供电与控制,探索电路的作用。
经验交流1.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经验。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灯泡与电路的理解,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践体验1.给每个学生发一根铜线和一个闪光的玩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电路。
2.通过多样的实践体验,演示不同的灯泡使用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灯泡与电路的应用。
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内容。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教学评估采用记录,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
2.引导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身感受精彩的科学实验。
3.让学生自发组织灯泡和电路的制作和使用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索小灯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索小灯泡教学目标1.了解小灯泡的基本知识和用途;2.学习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探索小灯泡内部结构;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小灯泡若干;2.手电筒或其他光源;3.眼镜蛇镊子或其他小工具;4.夹子或其他较大的工具;5.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5分钟)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小灯泡”,向幼儿发问,“你们知道小灯泡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引导幼儿回答。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准备好进入主题学习。
2. 学习小灯泡的基本知识(15分钟)向孩子们展示小灯泡,介绍其基本概念和用途。
向幼儿解释,小灯泡是一种可以发光的装置,一般用在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可以提供光源,给人们带来方便与舒适。
不要过于深入地讲解技术细节,只需要简要介绍。
3. 探索小灯泡内部结构(30分钟)将小灯泡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自己探索。
发放眼镜蛇镊子和夹子等工具,鼓励幼儿使用工具探索小灯泡内部的结构。
同时,为幼儿提供手电筒或其他光源,让幼儿看到小灯泡的内部结构,可以将灯泡倒置,采用透明杯子等辅助工具,清晰地观察和观察小灯泡内部结果图。
4. 分享探索结果(10分钟)鼓励幼儿介绍他们的探索结果,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幼儿的发现结果,激发孩子们的交流与启发,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研究的能力。
5. 总结(5分钟)总结幼儿的学习成果与体验,回想过去的活动,回顾今天的主旨,总结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深幼儿的记忆。
教学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幼儿的科学学习成果:1.教师调查:布置学生回家继续探索小灯泡内部结构,检查探索结果和效果。
2.问答测试:用之前讲过的小灯泡知识来为学生进行问答测试。
3.观察评估:观察幼儿在探索小灯泡内部结构时的表现,包括注意力集中、方法合理、自主探索等。
教学反思对于本课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注意的几点:1.引导问题要清晰,激发幼儿好奇心,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2.实验器材一定要讲究安全,同时要防止幼儿使用不当造成二次伤害;3.在束缚幼儿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从幼儿自主携手了解、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和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灯的种类和功能。
2.让学生了解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帮助学生了解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可以用课件或者实物让学生看到各种不同种类的灯,向学生介绍灯的种类与功能。
可以设计一些场景,例如,用手电筒、电灯泡或蜡烛模拟夜晚、断电或者阴雨天,引导学生思考:灯具有哪些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第二步:探究灯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为学生讲解灯的发明过程和历史地位。
这里可以呈现创造灯的发明者名片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初人们需要发明灯?第三步:动手制作简单的灯学生跟随教师引导,用简单的材料动手制作自己的小灯,让他们感受到了灯的实际作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材料:1个小电池、1个灯泡、一些电线和一个电池盒,然后通过操作,像下面这样连接:imageimage然后让学生触摸灯泡,感受发光的热量和亮度。
第四步:观察一些有趣的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加深对灯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折一段铝箔,让其穿过灯泡正下方,就可以看到深深的窗户玻璃上有一个明亮的射线。
这是由于铝箔反射电流到灯泡的底部,使得窗户上放大了一些很小的景象。
也可以用橘子作灯,让学生亲手实践。
第五步:关注用电安全和节电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使用灯并关注用电的安全和节约。
例如,可以让学生口头描述如何正确开关灯,以及如何能够在不需要灯的时候关掉电源以节约用电。
教师可以请学生当地的电力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到班级给学生讲解用电安全的相关知识。
总结上述是一节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灯的种类和功能,了解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该教案可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进行适度调整和补充。
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会科学思考和实践能力,从而受益终生。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灯》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灯》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灯的种类、结构、用途和危险性;2.了解灯的光线、颜色、亮度等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2.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灯的种类及结构灯的种类包括电灯、蜡烛、油灯,灯的结构包括灯座、灯泡、灯罩等。
2. 灯的用途及危险性灯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装饰,同时灯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灯泡发热,灯座易触电等。
3. 灯的特征灯的光线、颜色、亮度等特征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1. 导入环节1.老师问一些与灯相关的问题,如:灯的种类、用途等;2.引入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 观察灯的种类及结构1.教师给予幼儿各种不同种类的灯,让幼儿观察灯的外观、种类和结构;2.引导幼儿探究灯的结构,如:灯泡、灯座、灯罩等。
3. 学习灯的用途及危险性1.教师介绍灯的常见用途以及一些常见的灯具安全知识;2.强调安全意识,教育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灯具和规避灯具的危险。
4. 亲手制作灯具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灯具的玩具做法,如:用牛皮纸、彩纸等制作小灯笼,以及纸杯灯座等;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灯具。
5. 比较不同灯光的特征1.教师启发幼儿分辨不同灯光的特征,如:亮度、颜色、辐射等;2.安排幼儿课堂活动,让幼儿在比较不同灯光后探究灯光的特性。
6. 温馨领悟培养1.教师以情境为背景,让幼儿思考灯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重要性;2.教师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1.教师:负责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幼儿探究观察、自主学习;2.幼儿:参与课程活动,探究灯的知识及相关特性。
五、教学评价1. 知识评价1.幼儿是否了解灯的种类、用途、结构等相关知识;2.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灯具并规避应该注意的危险。
2. 能力评价1.幼儿是否能够独立制作手工灯具;2.幼儿是否具备探究和分析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活动过程: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 (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活动反思:《灯的发展》是一节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
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等直观接触了解灯的作用及发展史,感受科学的奇妙。
并积极的参与活动,尝试给各种各样的灯进行分类,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发现。
在活动初,我直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灯饰,导入灯的话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灯的作用,很多幼儿能积极的针对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灯饰进行观察,除了观察灯的外形、颜色、作用外,个别幼儿还发现了灯的不同种类,借此机会我便顺其自然的引导幼儿为各种灯饰进行分类。
大班必备:灯泡实验教案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能够教育和引导一群可爱的幼儿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幼儿不愿意听讲、有些幼儿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灯泡实验教案。
一、实验简介灯泡实验是一个很古老但有趣的实验,可以展示电流的流动以及电路中线路的连接方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使用一个简单的电路板、导线和针配合一个电池和灯泡来展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流动方向。
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幼儿将会:1.理解基本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如何将不同元件、导线和电池连接起来来制作基本的电路。
3.掌握电流的流动方向以及不同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三、实验材料1.一个小型电路板2.两根短导线3.两根长导线4.一个针5.一个电池6.一个灯泡四、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电池放在电路板上,针插在电池底部的正极上。
2.将一个长导线的一侧插在电路板上一侧,另一侧的针插的导线尖端。
3.将另一根短导线插在电路板上,将另一侧插在灯泡上。
4.将另一根长导线的一侧插在灯泡上,另一侧的针插在电池的负极上。
5.当所有部件安装好后,灯泡应亮起,并且说明电路的连接是正确完成的。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时,要确保电路板和连接线不会碰到金属物体。
2.小心氧化针,不要在皮肤上使用。
3.当实验结束后,要将电路板和其他材料整理好。
六、实验效果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将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电子元件的使用,还可以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以及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灯泡实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基本的电子学概念。
灯泡实验教案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工具。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电子元件的使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基本的电子学概念。
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且让他们在乐趣中学习。
幼儿园教案让灯泡亮起
幼儿园教案让灯泡亮起年龄:3-5岁幼儿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电灯泡的工作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小灯泡2.电池3.铜导线4.实验板5.钳子6.剪刀7.胶带8.筷子9.彩纸10.手电筒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与幼儿一起观察教室里的灯泡,问幼儿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2.引导幼儿思考并给出他们的答案,然后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探索灯泡为什么亮起来。
第二步:实验准备1.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实验材料。
2.指导幼儿使用钳子和剪刀,将铜导线剪成合适的长度。
3.一端插入实验板上的孔洞中,另一端剥开绝缘层。
4.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池。
第三步:实验进行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铜导线的两端同时接触到身体的任何地方。
2.将一根导线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上,用胶带固定好。
3.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插入灯泡底座上的孔洞中,另一端插在实验板上一个没有插入导线的孔洞中。
4.验证灯泡是否亮起来。
如果灯泡亮了,说明连接正确;如果灯泡没有亮,说明连接有误,幼儿可尝试交换导线的位置。
第四步:思考讨论1.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只有在导线正确连接时灯泡才会亮起来?2.引导幼儿思考,在实验中电池的作用是什么?3.引导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电池,灯泡能亮起来吗?第五步:展示和应用1.给幼儿展示一个手电筒,并询问幼儿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说明手电筒是通过电池和灯泡的连接来实现亮起来的。
3.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如使用电池连接铜线和灯泡制作小灯泡。
第六步:小结1.回顾实验过程,引导幼儿总结灯泡亮起来的原理。
2.引导幼儿思考灯泡的工作原理与手电筒的原理有什么区别。
教学延伸:1.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家中其他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如电视、电扇等。
2.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替代铜导线,观察灯泡亮起来的情况。
评估: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电灯泡亮了教案活动目标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爱和同伴合作探究使电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究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电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3. 提高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本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探究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电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难点:提高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本领。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料子:电池、电线(连着电灯泡);第二次——加添两人一盘料子: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粉、白记录纸各一张、笔(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图片、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呈现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本身的见解)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师: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2. 鼓舞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究活动"怎样让电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试验,探究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电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沟通本身的探究过程与结果)1. 老师介绍试验料子:师:今日老师要请你们来做试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连着电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电灯泡亮起来呢?2. 老师介绍试验操作步骤与方法:3. 幼儿自主开展试验探究活动,相互沟通本身的试验过程与结果:(1)老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试验,不争抢料子;(2)引导幼儿察看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舞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察看的过程与结果;(3)鼓舞幼儿相互沟通本身的试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沟通,梳理小结。
(1)结合梳理图示鼓舞幼儿大胆表达。
(2)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电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电灯泡就亮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简单电路的组成
•能够在指导下制作简单电路
•能够初步了解电的分类及基本性质
•能够在游戏中培养观察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教具材料
•电池、电泳线、灯泡、灯座、铁丝、剪刀、胶带等
教学环节
•小组活动、实验室探究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提供一张简单的电路图,包含有电池、灯泡、电泳线三部分,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口述出其中的一些组成元素。
2. 实验探究
在证实自己的推断后,由教师亲自向孩子们展示电路的实验过程,并请孩子们自行体验制作,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3. 拓展思维
在实验完成后,引导孩子们思考电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并举例说明,通过带入孩子的生活实例,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
4. 小组合作
分小组让孩子们在教具材料的前提下,自行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进行比拼,以此促使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协作,培养观察能力、创造力。
教学评估
通过孩子们实验的结果及提出问题,来初步评估孩子们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巩固孩子对于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到了简单电路的制作和电的分类基本性质,同时也了解了在生活中电的作用,在合作交流中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观察力,以及创造力,为之后的科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班科学《灯的故事》教案
大班科学《灯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灯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让学生感受到灯对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科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显微镜、灯泡、电池、灯泡盒子等教具。
3.绘本《灯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一下灯的作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用的哪些灯。
2.展示PPT课件,介绍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探究(30分钟)1.将灯泡、电池等教具放在实验台上,由学生自由探究,观察灯泡内部结构,借助显微镜观察更加清晰。
2.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灯泡内部有一根白色细丝,那就是灯丝。
通过将灯泡连接电池、控制灯泡加热等实验,让学生了解灯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绘本故事(15分钟)1.讲解绘本《灯的故事》中的内容,让学生听故事。
2.教师适时地抛给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4. 合作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让他们合作探究,分工合作。
2.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要探究的问题,如:为什么灯泡发光?灯的颜色是怎么出现的?等等。
3.学生们可以借助教具、课本、图书,进行合作探究,提升探究和发现科学知识的能力。
5. 总结(10分钟)1.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容,形成笔记、绘制图画等形式,总结灯的工作原理,发现灯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多重要。
2.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一些关于灯的有趣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实验探究、绘本故事、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探究和发现灯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科学知识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自由选择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提升了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学生们对绘本《灯的故事》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灯对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大班科学:灯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1、交流室外灯。
室外也有许多灯,你在哪里看到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5、看课件。
师:陈老师也收集到了许多室外灯,一起来看看。
路灯(照明)、指示灯(指示)、霓虹灯(装饰)、花灯、冰灯
小结:室外的灯也有许多,会照明的路灯、会提醒人的指示灯和装饰用的霓虹灯,还有观赏用的花灯和冰灯。
2、分类摆放。
请把你手里灯的照片按照标记贴在前面的分类板上。
3、共同检查摆放是否正确。
1、了解灯的历史
1、电灯的发明。
师:刚才这么多的室内灯和室外灯,是什么让它们亮起来的?(电)这些用电亮起来的灯,叫电灯。那你们知道最早的电灯是谁发明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看课件,听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迪生是美国的一个发明家。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喜欢做各种实验。为了研制电灯,他做了无数次的实验,都失败了,但是他毫不气馁,最后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试验,终于使灯泡连续亮了一个晚上。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只白炽灯诞生了,为人类在黑夜里带来了光明。
提问:一开始是用什么照明的?(篝火)人们想在走路的时候也能照明,就发明了什么?(火把)后来又发明了什么?(油脂灯、灯笼)接着又发明了什么?(煤油灯、马灯),最后伟大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3)观看课件《灯的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师:我们小朋友看了书以后,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欣赏一段《灯的故事》吧!
调整活动难度: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点,调整活动内容的难度和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灯具模型或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灯的奥秘,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这次大班科学活动《灯的故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未来的科学活动会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教案名称】小灯泡亮起来【教学环节】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初步理解电流的产生和传导3. 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2. 电流的产生和传导3. 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灯泡亮起来的原因【教学准备】1. 材料:电源、导线、电灯泡、电池、电线夹2. 工具:电池盒、剪刀、胶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告诉孩子们今天要做一场有趣的实验,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2. 教师利用幻灯片或实物,简单介绍一下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二、实验准备(10分钟)1. 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实验材料:电源、导线、电灯泡、电池、电线夹等。
2.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材料,了解每个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教师指导孩子们按照实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组装电路。
2. 孩子们根据教师的示范,先用导线把电灯泡连接到电池上,再用电线夹固定好。
3. 孩子们逐渐掌握操作方法后,可以自己动手组装电路。
4.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四、展示实验结果(10分钟)1. 教师邀请一组孩子将组装好的电路拿到黑板前进行展示。
2. 教师鼓励其他孩子们观察展示实验,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问题。
3.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和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
五、探究问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2. 孩子们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并让他们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3. 教师帮助孩子们总结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初步理解电流的产生和传导。
六、总结(10分钟)1. 教师帮助孩子们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2.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多有关电流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孩子们可以继续进行有关电流和电路的实验,如通过改变电路的组成,观察实验结果有何不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主题探究活动优秀案例:灯一天,婷婷带了个钥匙圈,上面还有个小灯泡,一按,灯泡便亮起来,这个钥匙圈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婷婷一脸的得意:“这是我姐姐送给我的钥匙圈,是小电筒,会照人的!”说着便演示给同伴们看。
豪豪说:“我家有个大电筒,是装大电池的,你的里面是装什么的啊?”郭诗凡说:“这有什么,我的奥特曼身上也有灯的,是真的灯,也能亮的”“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双鞋子,走起路来也会一亮一亮的。
”小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教师意识到孩子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为此提出了问题:“你还看见过其他灯吗?派什么用的呢?”于是孩子们都收集了有关灯的玩具、图片、图书等材料。
就这样,灯的主题由此诞生了。
分析:灯主题的萌发,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
教师能善于倾听孩子们的交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灯,适时介入与引导,有意识的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使幼儿对探索灯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同时,开放式的提问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这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善于关
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
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更应为孩子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二、主题的进行
1、瞧瞧我收集的灯
主题产生后,几个幼儿开始自发地收集并与同伴讨论起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灯。
个别孩子带来了照片、图片,还有些孩子在绘画活动时也描述着自己看到过的灯:“看,今天我画的是灭蚊灯,”敏敏指着自己的画说:“什么是灭蚊灯啊?”非凡不解的问道,敏敏的画的灯吸引了许多幼儿。
为了及时的满足大部分幼儿交流分享的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探索欲望,为此教师便在教室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区域――娃娃资料区,鼓励幼儿把更多的关于灯的信息张贴在这里。
果然,幼儿倾尽己囊,没过几天,娃娃资料区里变布置满了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灯的图片、照片、以及自己所画出来的灯,如:警灯、车灯、路灯、红绿
灯等等,有些灯就连老师也是第一次听见,孩子们在娃娃资料区里分享着同伴的经验。
而在资料区中除了有幼儿自己收集的信息外,也有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拍摄的照片以及所做的实录,留下幼儿探索的足迹。
这次的收集展览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自然而然的对这些灯的名称、用途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分析: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和好奇,老师根据孩子这个年龄特点满足幼儿探索、了解环境的愿望,注重让孩子获得直接经验,巧妙的为孩子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创设了娃娃资料区,鼓励幼儿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灯”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了孩子在探索活动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同时提高了幼儿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调整丰富了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思路。
2、着火了怎么办?
一天凡凡带来了一个煤油灯放在了“灯”的区域玩具
柜中,这盏灯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孩子们都纷纷围过来对着凡凡的灯讨论了起来:“咦?这是什么啊?”军军问道:“是煤油灯”“这个灯怎么亮啊?电池装在哪儿啊?怎么没电源啊?”幼儿们七嘴八舌的问道,“这不装电池的,是装煤油的,”凡凡边向小朋友们边解释边用打火机向大家演示着灯的玩法。
一团火焰燃起,小朋友们兴奋不已,“哇,怎么有股臭臭的味道啊?”“这会不会爆炸啊”说着军军便在地上打起了滚,嘴里不停的嚷道:“快卧倒,要爆炸了!”这时,旁边的几个孩子也跟着军军在地上打起了滚,顿时,只见教室里一片散乱,此时老师并不急于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耐心地询问:“发生什么事了?”“要爆炸了,快救火啊!”孩子们回答道。
听着孩子童稚的、富有创意的语言,教师提出了问题:“那还有什么方法也能救火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便借此机会提议幼儿去收集关于防火的方法。
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的资源收集到了各种关于防火的方法,如:明明画了一幅用水泼火的画,而妞妞的爸爸则和孩子一起画了一副消防队员救火的画……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
肯定。
分析:教师能真正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和支持孩子,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观点赏识幼儿思维的见识,使孩子们充分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不是遏制、压抑孩子,从而使孩子得到满足。
还能及时以开放式问题给予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质疑和释疑,从而使幼儿产生持续不断的探索欲。
在活动中孩子们是多么地自主,巨大的潜能得了自由释放和被充分开发,这正是教师引导的别具匠心的独到之处。
3、我们发明的灯
小朋友们对于灯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在他们的结构游戏中,常看到用各种插塑积木搭成的各种各样灯。
于是老师就组织幼儿一起收集做灯的材料,并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百宝箱”,用来堆放材料。
在幼儿收集来的材料中,有废旧的盒子,有可乐瓶,旧电池,彩色灯泡等等。
于是孩子们便三三两两的做起了各种灯,有用蜡烛做的,也有用电池的,还
有是幼儿自己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大胆的想象着、创作着,其想象设计令人刮目相看。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分析:在探索“灯”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新的主题内容,萌发了做灯的愿望,教师能及时的鼓励孩子收集材料,引发幼儿与材料产生互动,使幼儿在主动尝试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自主的选择材料、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大胆地表现着自己对灯的理解和创意。
这真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