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病人用药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人老病多,特别是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治疗情况很多见,通常3-4种药,多者10余种的并非少见。

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出现不良反应。

所以,老年人用药也要讲究其合理性和安全性,否则增加精神、自身负担,得不偿失。

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用药量正逐渐增加,特别是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青年人高3--4倍,这就使老年人用药问题成为临床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老年人身体退化,慢性疾病的迁延积累等因素,常同时患有多个器官的多种疾病,加之药物的选择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用药方法越来越复杂。

老年人记忆力及认识分辨能力下降,药物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误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品,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关注和引导老年人安全用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老年人用药的影响因素
1.1药物动力学
1.1.1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1.1.2 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

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

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对药物结合后的容积分布影响较大,老年人白蛋白定量相对较少,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减少,因而很多药物的储存型减少,游离型增多,药效增加。

1.2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

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

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着年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缓慢,使一些药物如氨基比林、保泰松、苯妥英钠等,在体内滞留时间比年轻人延长4—5倍。

因而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药物中毒性反应。

老年人的肾组织、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随老龄化而引起显著变化。

肾小球的滤过率从40岁到90岁下降50%左右。

因此老年人对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受到很大的限制,结果可使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不良反应增加。

因此,临床上有时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测定而调整用药[1]。

1.3 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老年人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

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危害生命。

1.4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影响也较大,如少食、偏食、生活孤独、情绪抑郁也会影响老年人食欲,引起摄入量减少,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可诱发药代动力学功能性紊乱,即使在常规用药量下,也可出现中毒或明显的疗效不足。

又如吸烟者,尼古丁可影响肝脏微粒体酶系活性改变,使茶碱类作用加强。

1.5 对滥用药物的危害认识不足有些老年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药类越多,用量越大,疗效就越好,且盲目相信药物越贵越新越好,进口药比国产好;有些老年人存在药物可治病防病,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错误观点;还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认为“久病成良医”,所以有的患者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更有不少老年人轻信广告而自购所谓的营养保健品,迷信所谓“特效药”、“秘方”、“偏方”等造成滥用药的情况。

1.6 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由于衰老出现记忆力减退,自理能力下降,尤其是患有多
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出院后需继续服药治疗,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比较多,如不能按时服药,有时漏服,还有因上次漏服下次一起补上,也有因药物品种多、剂型、剂量各异,可出现用药错误。

2.老年患者用药合理对策
2.1 明确诊断,对症下药老年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多数不典型,老年疾病呈慢性进行性过程,易发生并发症,因此,用药前须深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用药安全简单合理,品种少而有用。

若必须多种药物并用时,可先考虑治疗较重病,后治疗较轻病,注意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2.2 个体化给药由于老年人存在个体的衰老、受损程度及药物治疗史不同等众多相关因素,对药物效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因此,日常用药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按老年患者病情的轻重、体重等具体情况考虑适当的剂量及剂型,用药剂量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可应用成人剂量的50%,然后逐渐调整,直至最低安全有效维持量。

2.3 注意用药途径与时间老年人因体质较差,以静脉注射、口服效果较好,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则因局部循环欠佳,药物释放缓慢,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有效剂量而效果较差。

口服给药时,不宜应用片剂或胶囊的患者,可选用液体剂型,因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不宜应用缓释剂型。

用药时间长短,应由病情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而定。

一般都选用安全范围大的药物,以小剂量为维持剂量,较长时间应用,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2.4 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除通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外,老年人对许多药物都可能产生精神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等,因此,应细致观察用药反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药源性危象的药物,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并鉴别与疾病本身相混淆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症候群,做到即时预防、及时治疗。

2.5 加强用药后的监测
2.5.1 给药前监测:药物都有其适应症与不良反应,有些药物甚至在用药前须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或血常规等情况,如地高辛、胰岛素的应用。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
病,用药种类也颇多,药物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2]。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和药物不稳定特性对治疗的影响,也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因此医务人员有义务做好健康教育和监督,使患者也能知道监测药物的必要性,积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5.2 给药后的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患者各方面情况,评价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2.6 提高老年人对药物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否按要求用药,对于药物的疗效影响很大,医务人员及家属对老年患者不仅生活上要照顾,还需要从精神上安慰,使老人满怀信心接受治疗。

同时对用药目的、服药时间、方法要反复交代清楚,对数量多,体积大或形态特殊,质地较硬的药片,应分几次或切成小块后吞服,防止发生梗噎,对自我记忆能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可利用图片、标签、醒目的颜色、固定的器皿,如上海某大学生产的药盒,分七层四格,有于帮助老年人对服药的记忆,逐渐提高自我服药能力。

2.7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和亲属对药物的认识
2.7.1 克服主观影响因素做好老年人用药的健康宣教,必须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必要时训练老年患者自我服药的能力。

重点介绍用药的作用,强调用药的必要性及正确用药的意义。

此外,有些药物会引起一些可逆的附加反应,如患者服用核黄素、安络血等,尿色成深黄、淡红色;服用丽珠得乐、铁剂服后大便呈黑色。

医务人员也要告知患者,让其放心,消除患者用药的紧张心理。

2.7.2 避免客观影响因素首先医务人员进行用药指导:仔细给患者解释服药的目的、时间、方法、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及用药方式、禁忌症,联合用药的作用,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

如有些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用药宣教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或直接告知照顾者。

其次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如服药姿势不当既会引起食管损伤,又会降低其疗效,服药时采用站立或端坐姿势,服药后不应立即仰卧,
以免药物滞留于食管,有消化道障碍的患者更应注意。

服用特殊药物,如降血糖药,特别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并按时进食,防止低血糖发生;服用降压药时行动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服用地高辛类药后观察心率,当心率小于60次/分时要慎用。

老年人内环境稳定性差,对药物反应能力降低,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老年人来说,很多都同时患有多种脏器疾病,各种疾病相互影响,用药种类繁多,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也就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青人增高,如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医务人员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使其用药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