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挑战杯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挑战杯”
一、挑战杯
(一)认识“挑战杯”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竞赛采取学校、国三级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二)“挑战杯”的近年概况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2009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在这次大赛中,全国组委会共收到全国31个省(区、市)507个高校报送的作品1387件;经全国组委会复审,淘汰281件,最终进入终审决赛项目为1106件(其中文科616件;理科490件),入围高校432个,来自海内外以及港澳台的3800余名精英学子和领导嘉宾齐聚北航。本届挑战杯规格高、规模大、人员层次多、赛事活动时间长,是历年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层次最广的一届。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11年10月举办。赛会的主旨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二章参赛须知一、参赛日程
赛程时间赛事阶段
校赛每年 10月8日~每年11月
30日
动员准备阶段
每年12月1日~每年12月15
日
作品初评阶段
每年12月16日~2011年3月
9日
项目完善阶段
次年3月10日~次年3月20
日
作品终审阶段
省赛
次年4月15日~次年5月10
日
作品上报参评阶段
国赛
次年7 月~次年10 月全国复赛和参展准备阶段
次年10 月~次年11月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
二、作品要求
(一)对作品内容的规范
参赛作品必须严格遵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详见附件2)。
(二)对作品格式的规范
自然科学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及社会调查报告的行文格式应达到A级指标。论文的具体编辑格式如下:
1.字体:
标题:主标题一般用三号黑体
正文内各主要部分的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正文内文字使用小四号宋体
摘要: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其中“论文摘要”四字用同号黑体并加方括号),英文摘要用小四号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注释、参考文献依次列在篇末,均用五号宋体(其中具有标题性质的“注释”、“参考文献”左边不空格,采用同号黑体加冒号)。
2.论文内各大部分的一级标题用“1 , 2 ……”,二级标题为“1.1, 1.2……”,三级标题用“1.1.1 ,1.1.2……”,四级标题用“1)、2)……”。不宜使用四级以上标题。
3.中英文摘要:字数要求 300~500 字左右,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最终结论,论文的关键词 3~5个;摘要和关键词相距一行,英文摘要可重起一页,或者与中文关键词间相距两行。
4.中文图表名,图名放在图下,表名放表上,分章设序号,如式(2-1)(居右),表3-2,图 5-3(宋体,五号,居中),图表与正文间距一行。
5.在论文中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如“文字 [1] ”,一般为近年来的新文献,同一本文献不同内容不同页码的引用要分开写参考文献,具体写作要求见模版。另外,引用文献应按顺序标号。
6.正文应当有问题提出、国内外现状、研究背景,最后部分要表述创新内容与应用性、下一步研究展望。正文最后附页(附录)解说论文所结合的科研课题研究情况。
(三)版面格式
1.须有页眉,内容为:作品名称全称;字体为:小五号楷体;居中。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
左:3厘米右:2.5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页脚:1.5厘米。页眉页脚使用默认页边距;页眉下为全长横线。
(3)纸型:A4,纵向;建议单面打印。
(4)全文行间距为22磅,段前、段后均为0行,首行缩进2字符。
3.插入页码
位置:页面底端对齐方式:居中
4.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例】
[1] [美]詹姆斯·W·沃克. 人力资源战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李强. 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 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3] Whyte, M.K.& L. Parish. 1984,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78-79.
5.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四)其他问题
其他未列出的问题请参见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五)作品类别
1.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限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参赛对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
(3)科技发明制作类。参赛对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2.补充说明
(1)FLASH、DV 制作属于科技发明制作B类;建筑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的建筑、施工、机械模型制作属于科技发明制作B类;艺术学院创作的艺术教育论文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
(2)雕塑、摄影、书法、美术、绘画作品不属于学术科技创新作品,不予申报。
(3)混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混淆科技发明制作A类与B类的,不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