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

合集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209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齐俊卿 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摘要:BOE 理念注重结果,将预期“学习产出”看作教学中心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完整的组织、评价教学理论,将OBE 理念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对OBE 理念的内涵展开详细分析,并在结合当前教学事情的基础上提出OBE 理念在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措施,以便为相关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素质化教育的深入推动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体育观念和教育观念急剧变化的当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对此,体育教育领域要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从而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在这种整体环境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单位要承担起责任,不但推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应用以OBE 教学理念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方式,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

一、关于OBE 教学模式的简要分析OBE 教育理念的发展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美地区,这种教学理念提出伊始就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迅速走向完善,衍生出一整套理论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极为关注学习成果的产出,而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强烈,将学习产出看作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OBE 教学理念的应用建立在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和教学资源设计上,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实际调整培养体系,其次逐步确定教学活动和评价策略等。

以往的教学工作注重学习方法,但是OBE 理念下的教学必然会将学习结果放在第一位,这就说明过程教学转变成了结果目的,相应的教学侧重点也会从“教”转移到“学”上来。

结合OBE 理念的一般构成来看,其中通常包括四部分,定义、实现、评价、使用。

这四个部分的重心都在学习产出上,在四个部分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将会系统地进行学习,从而发展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高水平专业能力。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之创新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之创新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之创新摘要:当今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化全方位地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促使高校的体育教学必然从认识、观念到实质发生根本转变。

本文从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入手,对观念的创新和体育行为的创新展开分析,得出了关于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体育转型体育教育创新一、现代社会的特殊环境与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一)我国正在经历的“体育转型”是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直接动力21世纪的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转型时期,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教育,受大环境的带动也正经历着“转型”。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注重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展示的是政治体育,侧重的是学习成绩,强调的是体质教育,建设的是形式体育、技能体育。

由此,可以认为,转型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所建设的不仅有身体运动的文化,而且有塑造、完善及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

它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体系、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任务要求等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整缚以使高校体育教学顺尖转型期高校体育的建设目标而发生质的变化。

(二)现代科技的大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1.为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科学系统化创造了条件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组成部份,它同样以新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背景,也吸取现代科技为营养而不断发展创新,正在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和知识体系。

现代科技革命使其进入了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时代,出现许多交叉、边缘学科,如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心理学、生物医学电子等学科,交叉科学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体育理论,如项群训练理论、学校体育理论等,同时推动体育科研朝定量化的方面发展,使体育教育的知识体系更系统化,为高校体育教育不断汲取营养,跨入创新时代创造了条件。

2.使高校体育教育在教育内容、手段、方法及课程体系结构上进行创新成为可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使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被除数重新界定,教育的主体、形态、方式和效果都发生了改变甚至迁移和转换。

也谈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也谈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未来社会 的发展 , 求教育必须具有一定 的超前性 。面向未 要
来 , 校体育必 须树立时代 紧迫感 、 学 危机感 。强 化高校体 育人才
培养 目标 观 , 在促 进学生创新 、 开拓进取 、 健康 成长 、 挖掘身体 潜
想 品质 、 健康和素质提 高的程度 等方面下手 , 综合地评价分析 。
育 的习惯 , 充实适应现代化 生活要求的教材 内容 , 改变以“ 教师 中 心型 ” 学 生 自主 ” 为“ 的教育方 式 , 建立新 型的教学评估体 系 , 完 善 考试制度 , 面提高教 师素质 , 全 建设 良好 的体育环境 。把大学
我 高校体育教育 几十年来 主要 采用 的是命令式和练 习式 , 侧重于学 生的体质发展 和掌握技 术技能方 面 , 不重视学 生人格 、
6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 良好的体育环境 教师素质 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 学生素质 的高低 , 因此 , 要想全
能等方面充分发挥体育教育 的学科优 势。人体是复杂 的, 生命科 学一 直是发 达 国家 不惜 投入 巨资 和大量人 力 的重点 科研 领域 。 体育教 育既是育人过程 , 也是探索和改造人 的过程 。 2 构建 高校体 育课 程新体 系 长期 以来 , 高校体 育课 程 的设 置一 直是 以竞 技体育 项 目为 主 。新 的高校体育课 程体系应从 以运动技 术为重心 向 以体育 方 法、 体育动机 、 体育活动 、 体育经验 为 中心转变 。具体 的课 程设置
应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 、 学生个性 的需要及学校 的教学条 件进 行 多方位 的改革 。非竞技运 动项 日、 乐体育项 目的 比重应 加大 , 娱 课程设置 的广度应拓宽 , 包括理论技术 、 健 、 质等应呈现多样 保 素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12证。

3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思路1、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和未来发展目标,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

2、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既要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体育学科的特殊要求。

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

体育理论基本知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网球。

412345612123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具备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社会专业工作需要;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3、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各年级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大专一年级(1(2(3(41教学内容:(1)快速、变速跑的基本内容、各种跑的练习,如各种方法的快速跑、变速跑、短距离100米、中长距离、快速、变速跑。

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在全面育人的教育工作中,体育课程最基本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这也是体育课程在学校得以存在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课程,体育的基本价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其重点是健身性,难点是达到健身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健身性包括通过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促进身体形态、机能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

教育性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等。

回顾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分述我对落实体育教学新理念的感悟与体会。

一、促进交往、增强合作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冲击。

多年来一直强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交往过程,而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学过程不能只限于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往之中,而应形成多边的互动交往。

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在合作中不断的交往,体现出各种动态因素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家布贝尔说过: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育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生与生的交往,共同组成集体网络,以求产生出所谓学习的“共生效应”。

应强调充分利用体育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交往特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教学、训练、竞赛中有意识的设计安排和提供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机会,诱导和鼓励学生与合作的行为,给学生充分展示、发展和培养个性的时间与空间。

尤其对性格内向、行为孤僻、缺乏自信的学生,应该更多地予以关注、提示、鼓励,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发展个性,展现他们智慧的优势。

这种交往与合作不仅能集思广益,进行相互智力的交流,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在这种多边互动的、学生主动投入的学习环境中,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强化配合、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向往新的思想观点、新的审美需求乃至新的生活方式。

丰富他们的精神内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逐步走向独立与成熟。

有关调查表明:其一、体育干部或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参与运动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

最新-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理念分析3篇 精品

最新-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理念分析3篇 精品

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理念分析3篇第一篇一、引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和合理应用,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使高校体育教学能够紧跟教育理念发展的前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内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教育理念,最初是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的。

2003年4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间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各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到国家各个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和触及教育本质的一种教育理念,目前以致未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教育都是教育的最终追求。

目前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目标是帮助其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及能力,是一种专门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广义上,所有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教育都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其核心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体上,狭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广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而广义可持续发展教育则是狭义可持续发展教育努力的方向。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普及,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作用愈加明显,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界定……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2]。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一系列复杂而且动态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

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

为 主 线 、立 足现 实 、面 向社 会 、着 眼 未 来 、全 面 促 进 大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发展 的世纪新 目标 ,无疑将进一步 丰富我 国终身体 育的内容和推动终 身体育的顺利进行 。 1 我 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原有 的体 育教学大纲还存在 一些结构性 问题 ,如课程结 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内容过多和缺乏整 合的现状 ;课程过 于注重运 动技能传授 的倾 向,忽 视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形成 ;教学内容存 在着 “ 、繁 、偏 、旧”的状况 ;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 、机械 难 训练 的现状 ,忽视学 生的个体差 异和需求 ,很少倡 导学生 主动参 与 、 乐于探究 、勇于实践 ,培养学 生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课程评价过分强 调运动成绩 的现 象和 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 ,没有充 分发挥评价在促进 学生发展 、教 师提高 和改进教 学实践 方面的功能 ;课 程管理过于集 中 ,不能满足 课程 对地 方、 学校及学生的需要等等。 这些 问题 的存 在导致 了体育课程 的 目的和任务 不能很好完成 ,也 不利 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体育水平 的提高 。 2 现代高校体 育课程教学体 系改革势在必行 21 现代学校体育课程体 系的教学 内容 . 我 国的体育 理论界多 以体育教 学内容来指称体 育课 程 内容 ,如此 便把课程 内容局限于教学 内容之 内,使得课程 内容的开放性大打折扣 。 因为教学 内容一般是 以系统化 、理论 化和科学化 的知识 技能体系 的形 态 出现的 。从总体 上看 ,我国在体育课 程内容的研究方 面一般都是把 课程 内容理解为教 学内容和把课程 内容定位于体育运动项 目上 。如此 界定体育课程 内容 , 是把体育课程 内容限定过窄 ,不仅 不利于体育 都 课程 内容保持相对 的开放 性 ,而且也会使体 育课程 内容成 为预先规定 好的东西。而因课程编制 者认 识上 的局 限造 成体育课程 内容脱 离学生 的 生 活 ,不 能 全 面 顾 及 到 学 生 的 个 性 和 兴 趣 爱 好 。 而 是 应 该 尽 量 多 给 学 生 学 习 和 掌 握 运 动 技 能 的 机 会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要 求 学 生熟 练 掌 握 2 3 自己喜爱 的运动 项 目。我们也 必感兴趣的运动项 目,不仅学习 和掌握 起来显得更容易 ,更有 趣 ,也更有 利于学生离开学校后 长期坚持体育 锻炼 ;同时 ,也 能让学 生在相对愉快 的心情下从事体育 学习与锻炼 ,有利 于学生个性 的形成 和保 持 心理 健 康 。 2 现代学校体育课程体 系的教学方法 . 2 视学生在体育学 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 力求知程度 。在对 学生 的体育素 在 学 校 体 育 中 ,要 树 立 “ 以人 为 本 ” 的 发 展 目标 ,就 是 要 以学 生 养评价 中,终身体育 方面的知识也可 以作 为评定学生体育成绩 的重要 为本 ,树立 “ 健康 第一” 的教育理念 。传统 的中国学 校体育教育是 以 方面 ;同时要建立 以能够延续到成年期进 行的 、具有较高锻炼 身体 价 教师为 中心的封闭式 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规范化 ,教学方法单一化 , 值 、突出 “ 少而精 ”的教材体系 ;在身体 素质全面发展 的基础上 ,要 而且缺乏应有 的健 康教育 ,忽略 了学 生对健康概念 和体育 保健知识 的 求学 生努力掌握 自己有兴趣 、有特长 的终 身体育项 目。 需求 。这种教 学模 式在不 同程度 上压抑 了学生 的个 性和创造性 ,挫 伤 结 语 了学生 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所 以出现了学生爱好体 育运动却不喜欢上 中国作为一个 与时俱进的 国家 ,必须 紧跟世界体育教育 的发展 趋 体育课 的现象 。所 以 ,在体育教学 中要 贯彻 以人为本 的理念 ,就必须 势 ,必须力求适应世界 体育课程发展 的共 同趋势 ,同时又要符合我 国 改革传统 的教学模式 ,确立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学理念 和新 型的教学模 体 育课程建设和改革 的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 ,体育与健康课程才 能真 式。 “ 以人为本 ”教 育观要求在体育教 学方法和手段上更 加注重学生 正促 进学 生的健康发展 ,才能有效地发挥该课 程健身与育人 的功能 和 的 “ 学法 ” “ 。 以人 为本”教育观突破 以教代学或 以学代 教的片面性 , 价 值 。 着眼于教落脚于学 ,实行 充分发挥师生 双方主体性 的教学 策略。要求 参 考 文 献 体育教学应从过去 以教师单 纯 “ 、 “ ”为主的方法体 系与观念 , []翁惠根. 教” 灌 1 体育教 育改革与探 索[ . 州: M�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凸显。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及特点,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接着提出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改革策略和实施路径。

最后探讨了该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改革、意义、现状分析、内涵、特点、必要性、策略、实施路径、启示、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体能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勇敢拼搏,这些能力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释放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体育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习惯的重要手段。

我们有必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完善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重视个体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个体感受的教育理念,将人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

新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

新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作者:李颜合阮小娟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新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在继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基础上,以贯穿“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宗旨。

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创造意识、运动习惯为主线,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运动技能,以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探讨如何构建与体育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体系。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理念理念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理性思考所形成的思想观念。

[1]体育教学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培养方向与成效。

必须不断的选择和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适合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须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凝聚性转变中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百年来经历了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到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有“体质教育”、“快乐体育”、“技能体育”、“全面教育”、“和乐教育”等多种思想观点的提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学术争鸣的局面。

[2]在此基础上发展至今较为集中的“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因此,对健康的理解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来考虑。

它包括社交、感情、精神、心灵及生物学各方面的适应。

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育的中心任务,重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锻炼能力,强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

体育不仅是学生阶段的健身手段,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在新形势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体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了教育学功能和社会功能,更加关注学生在社交、感情、精神和心灵方面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和体育锻炼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与终身体育接轨。

学校体育课新课程基本理念

学校体育课新课程基本理念

学校体育课新课程基本理念第一篇:学校体育课新课程基本理念学校体育课新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以“健康第一”贯穿学校体育教育的始终。

其次,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在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时对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要体现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和差异,丰富并充实新课程体育教学。

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三点:(一)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等);(二)符合地区与地域特色(校本课程、民间民族体育项目、传统项目校等);(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是科学的教学设计。

它分为两点:1、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这是原先没有的。

2、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要求体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点讲的是对教学评价的设计。

新课程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评价的重心从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因此,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把握评价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本着“既经济又实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以及学校的条件等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突出教学媒体的目标性、功能性、针对性、适度性和方向性,发挥教学媒体应有的作用。

对教学媒体的应用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教学媒体的技术特点等因素来设计。

最后,要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很多不同类型。

教师与学生的既有直接交往也有间接交往;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既有全班也有小组和个体。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

其基本理念贯穿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对于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首先,“健康第一”是体育课程最为核心的理念之一。

这意味着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孩子们面临着诸如肥胖、近视、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威胁。

体育课程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机会,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

例如,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力量训练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柔韧性练习能够提升关节的活动范围。

同时,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通过参与体育竞赛,学生学会面对成功和失败,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都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在田径项目上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球类运动。

因此,体育课程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难度,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赛机会,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决策,让他们在体育课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再者,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并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坚持下去。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尹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01620)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

在此大时代背景下,本文将从革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与方式方法、构建结构化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强化过程和增值评价等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育体”“育心”“育人”三维教学目标,分别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塑造学生健康行为模式、培养学生体育品格,与“核心素养”理念相契合[1]。

(一)育体———强健体魄,培养终身体育运动者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热点问题、阐述科学原理、提出解决办法”的教学思路,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健身方法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所在,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育心———思维创新,培养生活问题解决者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通过了解自身体质状况、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以及不正确身体姿态的矫正方法,具备一定的自我健康管理知识,能够从现实问题和理论假设出发,设计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开拓思维,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勤于实践,善于提问,据证力争,精于释意,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三)育人———品格塑造,培养新时代责任担当者“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在高校体育课程理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奥运冠军故事”“坚持100天锻炼减脂”等生动鲜活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兴趣点;在课程实践部分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任务,使学生在不断沟通、协作与配合中,提高团队凝聚力、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谈现代体育教学新观念

谈现代体育教学新观念

谈现代体育教学新观念摘要:本文将现代体育与健康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与传统的以项目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确立以人为本新观念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并提出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观念。

对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观念、知识重构的探索与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1.前言在体育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以项目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

在体育教学中是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本,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的根本体现。

体育教学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

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而又切实的教学任务。

以项目为本的传统教育理念,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话,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

教师是教授、学生是接受的容器。

在实践中学生不能参与选择教学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

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需求,把人(学生)作为实现某项目标要求的工具。

如此本末到置,不利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

导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则正本清源,还其体育本来面目。

充分体现体育的功能,把体育项目练习作为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身体能力、陶冶情操的手段。

2.两种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各要素的比较下表将以人为本和以项目为本二个不同理念在体育教学各要素中的要求作一对照。

3.研究和讨论从上表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以项目为本的一个认识上(观念上)的错误,是把某种体育项目对身体的要求与对一个普通人的健康要求混同起来了。

而且以项目为本的体育教学陷入了三个误区:一是教学成人化: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能按成人的要求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的练习,否则,则对健康不利。

在教学或比赛中常常用成人运动或训练方式来对待少年儿童是非常不妥的;二是女生男生化:一堂体育课从准备部分到结束不分男女一样做,违背了男女性别差异的规律;三是体育锻炼训练化:体育锻炼是为了促进健康,而在锻炼中,定时、定量比赛提高难度的训练方法,不适宜少年儿童。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

2016年(第6卷)第36期体育前沿在刚结束的巴西残疾人奥运会上,国民对于体育的热情依然高涨。

呼喊的声音也不断走出“金牌至上”的误区,更多地关注体育带给人们的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而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迈向新的进程,更多地考虑新时代下的全新教学理念,更贴合高校学生生活和学生素质教育。

因此突破原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和建立新的结构框架成为了我们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 新思想逐步融合于现代体育教育中1.1 社会潮流的指向性,开辟健康的指导思想理念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带动较多的正面精神思想,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突破固有的体育课程结构框架,建立新的健康体系,夯实素质教育,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将体育学科类课程与体育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完备劳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教学及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如今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从实际出发解决根本问题。

“全民运动”的社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健康教学”“积极体育精神”等新理念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标准实施的指导方针。

(1)运用新的科学理论方式、方法指导体育实践,促进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掌握新的思想趋势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为新社会下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3)运用互联网正能量的体育精神,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以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真正地学以致用,更好地发展身心。

(4)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改善体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服务,从思想上先着手改变再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5)制定和完善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制度服务,紧跟国家“全民运动”思想方针路线,开拓新时期下的新教学课程。

(6)不断提高体育研究工作者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服务,建设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服务以发挥体育综合治理功能。

1.2 体育教学结构的逐步调整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的一部分。

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导向,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创新教育理念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为了深化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举掖,有必要从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内容设置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要改变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设置专业化的训练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引进新的体育教学设备和技术,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要改变体育教育的传统内容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课程,如登山徒步、攀岩滑雪、航海潜水等项目,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开设健康体育课程和社会体育课程,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改变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手段,引入更多新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开展在线课程和线上训练,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还可以采用体育锻炼数据、身体素质测评等手段,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建立完善的创新体育教育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体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

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适应新课程要求得体育课堂教学实现了进一步突破和创新:一是强调教学与课程的结合。

体育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和体验性教学。

改革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三是主张学科教学要与学生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与学生发展为本”,并基于这一理念的以学习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

在价值的最求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育教学活动的体验性。

新课程体育教学强调体育教学活动就是要学生“动”,而且会动,亲身体会每个动作的细节。

这里面只要包括三个方面:(1)生存过程的体验。

主要是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发展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存过程;(2)课程文化的体验。

把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接,学生的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

创设情趣教学的新境界;(3)创新性活动的体验。

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新事物的动力和能力,在各方面都得到积极地锻炼。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为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来制定,培养自主参与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这种教学目标是融知识、技能和观念为一体的教学,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三、体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悟知识的能力、经验的沉淀、情感情操的陶冶等等。

互动模式可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互动模式重要有交互性、平等性、多样性三个特点。

总之,工作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把学生机械的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强调互动,强调学生所需,教学成效的显而易见的。

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理念之一:提高体育科学素养。

体育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体育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高教研究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87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文/严淑芳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强调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至全科、全员、全方位流程中。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全方位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课程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思政;融合育人体系,构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指明了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必须明确政治方向,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魄,坚定学生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科学的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同时还能够塑造完整的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体育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途径之一。

1 高校体育中思政教育的功能1.1 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国家的存在是一个人安居乐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有国才有家,爱国是第一位的,培养爱国感情是学校教育的职责。

高校体育看似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但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的渗透来完成。

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操,任何体育赛事都应弘扬爱国精神,许多中国体育健儿也离不开爱国情怀的精神支撑。

此外,学生观看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时,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瞬间会热泪盈眶,深刻体会到国家荣誉、民族精神的可贵,所以高校体育中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1.2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几乎都能意识到“就业难”的问题,就业压力无时无刻不刺激着学生的内心,以至于许多学生出现精神崩溃而影响心理健康。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新的课程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

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它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随着我国加入WT0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理念。

目标。

内容。

方法、组织、评价等亟需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1.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新课程的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

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

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一种教育全人化的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
作者:王莹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36期
摘要:体育素质的提高亦是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的首要任务。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更新也将带来新时代下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本文针对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剖析和解读,在课程中增加趣味性、实用性等关键点更好地突破新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体育素质课程体系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12(c)-0000-00
前言
在刚结束的巴西残疾人奥运会后,国民对于体育的热情依然高涨。

呼喊的声音也将不断走出“金牌至上”的误区,更多地关注体育带给人们的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而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迈向新的进程,更多地考虑新时代下的全新教学理念,更贴切高校学生生活和学生素质教育。

因此突破原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和建立新的结构框架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1 新思想逐步融合于现代体育教育中
1.1 社会潮流的指向性,开辟健康的指导思想理念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带动较多的正面精神思想,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突破固有的体育课程结构框架,建立新的健康体系、夯实素质教育,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将体育学科类课程与体育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完备劳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教学及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如今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从实际出发解决根本问题。

“全民运动”的社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健康教学”“积极体育精神”等新理念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指导方针。

(1)运用新的科学理论方式、方法指导体育实践,促进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掌握新的思想趋势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为服务新社会下的高等学校体育的不断做出贡献;
(3)运用互联网正能量的体育精神,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以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真正的学以致用,更好地发展身心;
(4)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改善体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服务,从思想上先着手改变再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5)制定和完善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制度服务,紧跟国家“全民运动”思想方针路线,开拓新时期下的新教学课程;
(6)不断提高体育研究工作者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服务,建设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服务以发挥体育综合治理功能;
1.2 体育教学结构的逐步调整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应该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

由于,新时代发展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不断增加,因此,文化输出内容需要大幅度增加。

更多地让适用群体了解运动精神和每项运动的发展和含义,这样才能保证在初学的过程中有更好地理论深入。

过去我们常规教学只将是浅显的解说每项体育运动,并未能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所以学生学起来困难,老师教起来也困难。

而结构的调整正是解决本质问题的最好方式,从理论精彩的演说中让学生首先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然后比对当今体坛风云人物进行兴趣点提升;最后,运用实践活动课程完美的将最终的运动进行剖析,形成最佳的课程体系。

由结构的转变带到学生更多地关注点。

2 多角度增加适用人群的体验感
2.1 学生选择课程的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选课内容较为丰富,然而实用课程相对较少,不能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课程定制。

如:女性群体较为喜爱舞蹈类课程,男性群体较为喜欢球类运动;性格沉稳内敛较为喜爱太极等运动,性格开朗较为喜欢冰上运动。

都属于针对不同人群设置的不同的选课。

较为开放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也是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说明学生群体在学习某种素质教育中将更偏向于自己喜爱的课程。

因此,提倡多样化课程选择增加学生们的高度体验感。

2.2 授课内容上的特色化
理论部分以理论知识窗口的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部分以运动项目为主,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学习内容、锻炼方法,组织形式始终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紧密合。

实践部分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形式贯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体育精神层面上的更多内容,兼顾运动形式的创造性,具体突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逐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亦将授课群提至最佳的精神状态。

2.3 教学活动设置的体验化
实践的体育课程往往针对实际应用进行的拆分,而体验是重中之重,良好地体验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运动。

多设置互动活动环节,增加学生团队意识,建立团体机制,促进学生间良好地互动效应才能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实用。

3 现代高校教学的改革的重要性
3.1 自主创新的教育体制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里的最后一道把门关。

在对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改善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今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承载在其主要使命。

本着健康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满足我国高校体育精神的新理念课程体系。

最终构建起与“阳光体育运动”相适应的课堂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3.2 学生体质变化对现如今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教学本事,而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死板、应付式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教学的机械式进行很难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效果。

而传统的教学重视文化教育并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太多的关注,早就了很多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身体素质逐渐偏低。

针对现如今的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我们在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亦将是更加关注如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壮的体魄更好地融入其他的学习生活当中。

3.3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途径
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克服了以往对课堂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单独来研究的弊端,在体育教学的课堂基础上,把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教学以及其他体育活动等都将纳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中来,多角度的教学理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即将呈现一种良性的生态增趋势,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发展的体育创造空间。

体育教学方法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转变、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4 授课群体思想和行动上的深度改变将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人常说“十年的树木,百年树人”高校体育老师将是学生迈入社会前的最后的一位恩师。

授课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最为艰难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所以,育人先育己,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授课素质势在必行。

也为今后的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好地推动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5 结语
本案的撰写只是对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新理念的浅薄理解,而面临时代的飞速发展将是对教育行业的一项巨大挑战,却也是在检验新时期下教育体系的全面重新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的新理念将引领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改革更新的新航道。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基于新理念的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00-100.
[2] 胡晓波.以”人文奥运”理念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2,9(6):96-97.
[3] 张晓峰,张光伟,石松.浅谈我省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构建和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9).
[4] 陈东.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田径,20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