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第3章.ppt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学PPT课件2024新版
耕作改良
合理耕作,如深松、深翻等,改善土壤通气性。
工程措施
种植防护林、草被植物等,增加地表覆盖,防止风蚀和水蚀。
生物措施
农业措施
法律措施
01
02
04
03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梯田、水平沟等工程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改坡地为梯田,等高种植,合理轮作和耕作等。
增施有机肥
大量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施用化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化肥。
深耕深松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种植绿肥和牧草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06
CHAPTER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
01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水利改良
选择耐盐作物品种,合理轮作和耕作,增施有机肥等。
农业改良
种植绿肥、牧草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生物改良
施用石膏、磷石膏等化学改良剂,降低土壤碱性。
化学改良
石灰改良
施用石灰或石灰石粉等碱性物质,中和土壤酸性。
绿肥改良
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pH值。
肥料改良
增施碱性肥料,如草木灰、钢渣磷肥等。
避免过量施肥
不同的作物和土壤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要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作物的肥料种类。
注意肥料种类选择
掌握正确的施肥技巧,如深施基肥、集中施用种肥、及时追施叶面肥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注意施肥技巧
04
CHAPTER
第三章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学课件
砂土
河流 粘土
水: 透水强,保水弱,土体常呈干燥状态,这种土壤易 旱不易涝。 气: 砂土通气良好,土体内氧气丰富,有利于根系的呼 吸作用,不易积累还原有毒物质。 热: 土体内常水多气少,热容量小,土壤稳温性弱,土 温变幅大。生产表现:早春土温回升快,土温高于其 他土类,有利于大春作物播种,农民称之为“热性 土”,但怕“倒春寒”,寒潮一来冻害比其他土类都 严重。
土壤植物区系: 包括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根系。
1、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 (1)、土壤细菌: 指土壤中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体。 特点: a、形态上,形体极小(<0.005mm) ,外观 呈杆状, 球状 , 螺旋状 。
b、细菌具有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时,形 体延长后一分为二,并且,繁殖周期很短,所以 细菌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2、土壤矿物质的分级与性质: (1)土粒分级: 含义: 将土粒假定为球形,以其直径大小的差异将 不同的土粒分为若干组 。
砂
粒
粘
粒
Hale Waihona Puke 分级意义: 土粒大小不同,其矿物类型、化学成分、和 物理性质都不同。
矿物种类: 随着土粒直径 ↓ 石英↓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化学成分: 随着土粒直径↓ Si ↓Al Fe Ca Mg K P ↑ 物理性质: 随着土粒直径 ↓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水上 升高度↑可塑性 ↑
(3)、土壤真菌: 土壤中既有单细胞的,又有多细胞菌丝体态的真 核微生物。 特点:a、形态上,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又有多细胞菌丝体态的,如霉菌: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形态蕈子类, 如蘑菇,木耳。是菌丝体的紧密聚合 态。
b、真菌生活史较复杂,有有性繁殖的方式。 也均为好气性异养型营养,喜欢潮湿、通气 的环境,对PH不敏感。 是森林土壤的优势种群。分解复杂的有机 物如木质素有较强的能力。
《土壤肥料学》课件
离子交换
土壤中的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 力。
土壤生物性质
1 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和 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2 土壤动物
土壤中的动物对土壤结构形成、有机物分解 和土壤通透性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肥力评价及改良
1
改良方法
2
采用合适的改良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
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2 磷肥
磷肥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需要正确使用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3 钾肥
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耐逆性和抗病能力,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
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
1
铁肥料
铁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铁会导致叶片发黄。
2
锌肥料
锌对于植物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缺乏锌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评价指标
通过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我们可以了 解土壤当前的肥力状况。
可持续性
在改良土壤肥力时,应注重保护环境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
肥料分类及性质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而成,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无机肥料
无机肥料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组成,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微量元素肥料
3
硼肥料
硼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代谢和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对于作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施肥原则及肥技术
适量施肥
根据作物的需求量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施 肥的用量。
正确施肥
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将肥料放置在植物根系能够 充分吸收的位置。
化学肥料的生产技术
氮肥制造
通过合成或提取的方式制造含有丰富氮元素的化学肥料。
《土壤肥料学》PPT课件
.
20
.
21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侵入性岩浆岩
.
玄武岩
22
2.沉 积 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
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 硬化而形成的岩石。一般分为机械沉积 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
23
.
24
.
25
3.变质岩
各种先成岩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 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 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 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称变质岩。
.
4
1.原生矿物
硅酸盐类 氧化物类 硫化 物类
磷化物类
.
5
2.次生矿物
次生硅铝酸 盐矿物
氧化物类矿物(结 晶和非结晶两种)
次生粘土矿物
简单盐类矿物(碳
酸盐类、硫酸盐矿物)
.
6
(三)主要成土矿物的性质
1、石 英
紫水晶
.
7
二氧化硅凝胶 (玛瑙)
烟水晶
不易风化,难分解,土壤中砂砾主要来源
.
8
2、长石 正长石 KalSi3O8
.
26
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 枚岩,大理岩
.
27
.
28
第二节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一)风化作用概念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 圈各种营力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 过程。
.
29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
★ 风的作用
★ 水的作用
主要风和流水把岩石表层剥落的碎屑吹走、冲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和土壤本身属性影响,内因为主。
(一)内因பைடு நூலகம்
1、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孔度大, 容重小,通气孔多,可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
2、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性可以影响土壤的总孔度、 大小孔隙的分配比例及其分布状况;
3、土粒的排列方式 4、土壤质地 (二)外因
降雨、 施肥、 灌溉、 耕作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
(一)土壤孔度与孔隙比
1、孔(隙)度/总孔度:土壤(大、小)孔隙的容 积占整个土壤容积(固相+孔隙)的百分数称为土壤 孔度。它是衡量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
土壤孔度(%)=(孔隙容积/土壤容积)x100
2、孔隙比:它是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
(固相)的比值。其值为1或稍大于1为好。 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孔度/(1-孔度)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
土壤孔性、结构性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通过 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土壤中孔隙、结构的概念、类型
及对土壤肥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团粒结构的 肥力特征及创造机理;物理机械性的概念及与耕性的关
系,从而了解土壤物理性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土壤相对质量密度(比重)和容重
1、土壤相对质量密度(比重) 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与同体积标准状况水的质量之比。 即:土壤比重=土粒密度/水密度
土壤比重是构成土粒(固相)各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和 相对质量密度(比重)的综合反映。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比重。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较低 (大多在1.25-1.40%),而多数土壤矿物比重在2.62.7左右(将2.65作为土壤矿物的平均值),所以土壤 比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矿物质组成。
(一)内因பைடு நூலகம்
1、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孔度大, 容重小,通气孔多,可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
2、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性可以影响土壤的总孔度、 大小孔隙的分配比例及其分布状况;
3、土粒的排列方式 4、土壤质地 (二)外因
降雨、 施肥、 灌溉、 耕作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
(一)土壤孔度与孔隙比
1、孔(隙)度/总孔度:土壤(大、小)孔隙的容 积占整个土壤容积(固相+孔隙)的百分数称为土壤 孔度。它是衡量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
土壤孔度(%)=(孔隙容积/土壤容积)x100
2、孔隙比:它是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
(固相)的比值。其值为1或稍大于1为好。 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孔度/(1-孔度)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土壤肥料学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 性与耕性
土壤孔性、结构性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通过 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土壤中孔隙、结构的概念、类型
及对土壤肥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团粒结构的 肥力特征及创造机理;物理机械性的概念及与耕性的关
系,从而了解土壤物理性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土壤相对质量密度(比重)和容重
1、土壤相对质量密度(比重) 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
与同体积标准状况水的质量之比。 即:土壤比重=土粒密度/水密度
土壤比重是构成土粒(固相)各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和 相对质量密度(比重)的综合反映。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比重。但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较低 (大多在1.25-1.40%),而多数土壤矿物比重在2.62.7左右(将2.65作为土壤矿物的平均值),所以土壤 比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矿物质组成。
土壤肥料学-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pH
CEC
CEC
pH
pH7
CEC
Cmol/kg
<10
10
20
>20
CEC[cmol(+).kg-1] 200 100-150 70-95 10-40 3-15 2-4
4
1 2 3
CEC
pH
附
Ca2+
Mg2+
K+
Na+
NH4+
H+
Al3+
=
×100%
pH pH附pH附-际 pH 0.所0 附阴
104m2 0.2m 至10000× 至10000×0.2× 0.2×1.3至2600t 至2600× 至2600×0.015至39.0t 至2600× 至2600×0.00075至1.95t (3) 1m 1hm2 1m 25% 1.3 t/m3。 至10000m2×1m× 1m×1.3 t/m3× t/m3×25%至3250 t
主
1
:
① 。 ② 。
③
。
。
④ 、 。 、
⑤ 。
。
2
。 。
1
NH4+ NH4+ 2K+ H+ Mg2+
Ca2+
H+ + 3Ca2+
Ca2+ Mg2+
Ca2+
+ 2K+ + 2NH4+ + 2H+
: 。
。
、 、 。
2
① ② K+ 致 Na+ ③ 。 。 : M3+ 致 M2+ 致M+
CEC
CEC
pH
pH7
CEC
Cmol/kg
<10
10
20
>20
CEC[cmol(+).kg-1] 200 100-150 70-95 10-40 3-15 2-4
4
1 2 3
CEC
pH
附
Ca2+
Mg2+
K+
Na+
NH4+
H+
Al3+
=
×100%
pH pH附pH附-际 pH 0.所0 附阴
104m2 0.2m 至10000× 至10000×0.2× 0.2×1.3至2600t 至2600× 至2600×0.015至39.0t 至2600× 至2600×0.00075至1.95t (3) 1m 1hm2 1m 25% 1.3 t/m3。 至10000m2×1m× 1m×1.3 t/m3× t/m3×25%至3250 t
主
1
:
① 。 ② 。
③
。
。
④ 、 。 、
⑤ 。
。
2
。 。
1
NH4+ NH4+ 2K+ H+ Mg2+
Ca2+
H+ + 3Ca2+
Ca2+ Mg2+
Ca2+
+ 2K+ + 2NH4+ + 2H+
: 。
。
、 、 。
2
① ② K+ 致 Na+ ③ 。 。 : M3+ 致 M2+ 致M+
《土壤与肥料》PPT课件讲课讲稿
①增施有机肥:
可以改变土粒之间黏着性的大小,还能改善土壤的其他性
质,所以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措施。
②客土法:
是指在黏土中掺砂或在砂土中掺黏粒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回
的一种方法。但是,费工费时,却效果好,不适宜在生产目
上大规模推广。
录
第三节
一、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功能
❖1 .原核微生物
❖细菌
❖蓝细菌
❖粘细菌
❖ 1. 土壤的概念 ❖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 内涵: “ 陆地表层 ” 是指土壤的位置, “ 疏松 ”
是指其物理状态,以区别于坚硬整块的岩石。
❖
❖ 2. 土壤肥力的概念
❖ 西方土壤学家,传统地将土壤供应养料的能力称为 土壤肥力。
❖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水肥气热等 生活因素的能力。
❖ 土壤质地: 任何一中土壤,均是由粒径不同的各级 土粒所组成的,根据 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称质地。
❖2.土壤质地分类制
❖常用的有三种:国际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按照 各粒级土粒含量的不同对土壤质地类型进行划分称为 土壤质地分类。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砂土、壤土和黏 土三个基本等级
回 目 录
四、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横轴远大于纵轴呈薄片状 ,老耕地的犁底层中常见 到,此外,在雨后或灌水 后所形成的地表结壳和板 结层,属于片状结构。
特点:片状结构不利于通 气、透水。会影响种子发 芽和幼苗出土,还加大土 壤水分蒸
卧土、平搓土
发,因此生产上要进行雨 后中耕松土,以消除地表 结壳。
5. 团粒结构
是指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 聚体,其直径约为 0.25-10mm 。 粒径 <0.25mm 以下的 , 称微团 粒。
土壤肥料学3ppt课件
H2PO4-
HPO42-
缓冲体系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一) 吸收形态: 1. 主要是正磷 酸盐:H2PO4-> HPO42->P043- 2.偏磷酸盐、焦磷酸盐 3.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
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吸收:
一般认为磷的主动吸收过程是以液泡膜上 H + ATP酶的H+为驱动力,借助于质子化的磷酸根载体 而实现的,即属于H+与H2PO4-共运方式。进一步的 试验证明,根的表皮细胞是植物积累磷酸盐的主要 场所,并通过共质体途径进入木质部导管,然后运 往植物地上部。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生物
矿化
固定
作用
H2PO4- HPO42-
化学沉淀 无定形磷酸盐 老化 结晶态磷酸盐 释放作用 Eh交替变化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解吸
吸附
作用
固定
吸附态磷
矿物矿化
磷在土壤中的移动
磷在大多数土壤中很少移动。它通常滞留在 矿物风化或施肥所在的位置。
*植物缺磷的症状常首先出现在老叶
(二)供磷过多
植物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对植 株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叶片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 间过短;出现生长明显受抑制的症状;
2、繁殖器官常因磷肥过量而加速成熟进程,并 由此而导致营养体小,茎叶生长受抑制,也会降低 产量。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失调,在地上部生长 受抑制的同时,根系非常发达,根量极多而粗短。
一、植物体内磷的质量分数、分布和形态
1.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0.2~1.1%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土壤肥料学第三章.
根据埋藏条件,分为三类:
上层滞水: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
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 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 自流水: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 下水。
(二)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植物利用土壤水的难易程度
第三章 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状况
第一节 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与有效性 土壤水:存在于土粒表面和土粒间孔 隙中的水。即105-110℃下从土壤中驱 逐出来的水分,不包括化合水和结晶 水。 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分保持力:
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范德花力和静 电引力
水和空气界面上的弯月面力:
吸 湿 系 数
凋 萎 系 数
最 大 分 子 持 水 量
毛 管 断 裂 含 水 量
田 间 持 水 量
毛 管 持 水 量
饱 和 持 水 量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
无效水
有效水
多余水 (旱地)
图3-4 土壤保持水分能量、水分常数与水分有效性的关系
表3-3 土壤质地与有效水最大含量的关系
膜状水示意图
根毛
土粒
土粒
土粒
rd D
土粒
图3-3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3.毛管水(capillary water)
概念:靠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和运动的土壤液态水。
毛管水受到吸力6.25-0.1个大气压,可被植物吸收
利用。
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 P=2T/R P—毛管力;T—表面张力;R—毛管半径
吸湿水受到束缚力,10000-31个大气压,植物吸水15-16大 气压,不能被植物利用。
上层滞水: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
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 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 自流水: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 下水。
(二)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植物利用土壤水的难易程度
第三章 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状况
第一节 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与有效性 土壤水:存在于土粒表面和土粒间孔 隙中的水。即105-110℃下从土壤中驱 逐出来的水分,不包括化合水和结晶 水。 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分保持力:
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范德花力和静 电引力
水和空气界面上的弯月面力:
吸 湿 系 数
凋 萎 系 数
最 大 分 子 持 水 量
毛 管 断 裂 含 水 量
田 间 持 水 量
毛 管 持 水 量
饱 和 持 水 量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
无效水
有效水
多余水 (旱地)
图3-4 土壤保持水分能量、水分常数与水分有效性的关系
表3-3 土壤质地与有效水最大含量的关系
膜状水示意图
根毛
土粒
土粒
土粒
rd D
土粒
图3-3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3.毛管水(capillary water)
概念:靠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和运动的土壤液态水。
毛管水受到吸力6.25-0.1个大气压,可被植物吸收
利用。
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 P=2T/R P—毛管力;T—表面张力;R—毛管半径
吸湿水受到束缚力,10000-31个大气压,植物吸水15-16大 气压,不能被植物利用。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计划产量养分需求总量
计划产量指标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
无肥料区作物产量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量
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 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 率。
有两种测定方法:
示踪法和差值法
计划施 肥用量
=
计划产量所 需养分总量
肥料的养 分含量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3学时) 第二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3学时) 第三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化学磷肥(2学时) 第四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及化学钾肥(1学时) 第五章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 微量元素肥料(1学时) 第六章 复混肥料(1学时) 第七章 有机肥料(1学时)
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 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 律。
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 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施肥技术包 括三个环节
施肥量确定 施肥时间 施肥方法
施肥量确 定依据:
植物计划产量的养分需求总量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63.8
穗粒数
0.14 2.3 17.1
籽粒数/g.m2
0.03 1.0 14.0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 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微 量 元 素 的 有 效 性
5
6
土壤肥料学ppt课件
9
精选编辑pp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化学肥料发展趋势:
高效化: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 复合化:提高复合肥料在化肥中的比例 液体化:发展液体肥料 缓效化:延缓肥料施用后养分释放的速度。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施肥 自然需求 正常的植物体
特定需求 施肥 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
➢ 合理施肥:通过施肥调节植物的自然营养过程,以获得理想的产 量或经济效益。即施肥并非简单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自然需求。
7
精选编辑pp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Si:单子叶植物硅的含量为双子叶植物的10-20倍,硅是水稻不 可缺少的元素。
Co: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所不可缺少的。
24
1.3 肥料三要素
精选编辑pp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问题:所有必需元素在植物营养中的地位是同等 重要的,它们在农业上是否也同等重要?
目前已经发现并已得到公认的植物必需元素共有16种: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C、H、O、N、P、K、Ca、Mg、S、Fe、B、Mn、Zn、Cu、Mo、Cl
大量元素 (macro-element) [9种,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一般高于1/1000]
微量元素 (micro-element) [7种,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一般低于1/1000]
正常
缺磷
缺钾 缺氮
缺镁
精选编辑pp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化学肥料发展趋势:
高效化: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 复合化:提高复合肥料在化肥中的比例 液体化:发展液体肥料 缓效化:延缓肥料施用后养分释放的速度。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施肥 自然需求 正常的植物体
特定需求 施肥 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
➢ 合理施肥:通过施肥调节植物的自然营养过程,以获得理想的产 量或经济效益。即施肥并非简单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自然需求。
7
精选编辑pp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Si:单子叶植物硅的含量为双子叶植物的10-20倍,硅是水稻不 可缺少的元素。
Co: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所不可缺少的。
24
1.3 肥料三要素
精选编辑pp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问题:所有必需元素在植物营养中的地位是同等 重要的,它们在农业上是否也同等重要?
目前已经发现并已得到公认的植物必需元素共有16种: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C、H、O、N、P、K、Ca、Mg、S、Fe、B、Mn、Zn、Cu、Mo、Cl
大量元素 (macro-element) [9种,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一般高于1/1000]
微量元素 (micro-element) [7种,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一般低于1/1000]
正常
缺磷
缺钾 缺氮
缺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吸附的概念
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胶体在溶剂中呈不 均一的分布状态,固体颗粒表面的离子浓度与 溶液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作用。
凡使胶体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大于液体内部 浓度的作用称为正吸附,反之则称为负吸附.
阳离子吸附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的负电荷愈多,吸附 的阳离子数量就愈多; 土壤胶体表面的电荷密度愈大,阳离子所 带的电荷愈多,则离子吸附得愈牢。
M3+>M2+>M+
Al3+>Mn2+>Ca2+>K+
Rb+>NH4+>K+>Na+>Li+
离子半径与吸附力
一价离子 Li+ Na+ K+ NH+4 Rb+
离子的真实半径(nm)
0.078
0.098
0.133
0.143
0.149
离子的水合半径(nm)
1.008
0.790
0.537
0.532
0.509
用 弱 酸 强 碱 的 盐 类 溶 液 ( 常 用 的 为 pH8.2 的 1mol NaOAc溶液)浸提, 再以NaOH标准液滴定浸出液, 换算为 土壤酸量。
土壤中的交换性酸量和水解性酸量的比较
交 土 黄 黄 壤 壤(广西) 壤(四川) 3.62 2.06 换 性 酸 水 解 性 酸
cmol(+)/kg土 6.81 2.94
Eh和pH的关系
式中m是参与反应的质子数,Eh随pH增加而降低。
影响土壤氧还原的因素 1.微生物的活动
2.易分解有机的含量
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的过程,在一定的通气条 件下,土壤中的易分解的有机愈多,耗氧也愈多,其氧 化还原电位就较低。
3.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5.土壤的pH值
D. 含水氧化和水铝石表面的分子中 OH的解离; pH< 3.2
土壤的电荷数量 1、土壤电荷主要集中在胶体部分。 2、胶体组成成分是决定其电荷数量的物质基础。 3、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的电荷具有非加和性。
影响土壤电荷数量的因素:
质地
土壤的质地越粘,土粒越细,其电荷总量也 越多。 土壤胶体的种类 土壤质地完全相同的两种土壤,它们所带的电 荷数量可以完全不同。 pH值 主要影响可变电荷的数量。
土壤缓冲性 (soil buffering)
土壤缓冲性的概念 狭义: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水溶液中,则溶液 的pH值立即发生变化;可是把这些酸碱加入到土 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 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对营养元素、 污染物质、氧化还原等同样具有缓冲性,具有抗衡 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soil redox potential) 在土壤里普遍存在着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电 极反应可表示如下: 氧化态 + ne ==== 还原态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同时在电极上 达到平衡,其平衡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以 Eh表示。
同Hale Waihona Puke 的离子,其离子半径及离子的水化程度的不 同而不同的。
(3)离子浓度。
影响交换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1)盐基饱和度
离子的饱和度越大,被解吸的机会就越大,有 效度就越大
(2)土壤中的互补离子效应
(3)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4)由交换性离子变为非交换性离子的有效 度问题
互补离子与交换性钙的有效性
土壤 交换性阳离子 组成 小麦幼苗干 重(g) 小麦幼苗吸钙量 (mg)
1.土壤酸性的成因
气候因素、生物因素、施肥和灌溉的影响
2.氢离子的来源:
(1)水的解离: (2)碳酸解离: (3)有机酸的解离: (4)酸雨:
(5)其它无机酸
土壤酸度的类型
1.活性酸(soil active acidity) 土壤活性酸是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 子浓度直接反应出来的酸度。
2.潜性酸 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 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它是土壤酸的潜在来源, 故称为潜性酸(soil potential acidity)。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铝离子所反映的潜性 酸量,可用交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表示。 (1)交换性酸度(soil exchangeable acidity)
交换能力
弱
强
盐基离子与致酸离子 第一类是氢离子和铝离子,它们是致酸 离子,与土壤的酸度有密切关系。
第二类是其他的一些金属离子,如Ca+2、 Mg+2 、K+ 、NH4+……等,在古典化学 上,它们都称为盐基离子。
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BSP
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盐基离子 的数量占所有吸附的阳离子的百分比,叫 盐基 饱和度。
第3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本章提要
本章中,主要阐述了土壤的吸附性能、 酸碱性、孔隙性、结构性、土壤的热性 质、土壤生产性能等基本性质。通过学 习,重点掌握土壤的组成与土壤基本性 质的相互关系。
3.1土壤的吸附性能
分为五种类型;
具有多孔体系的土壤,能够机械的阻拦进入 土壤的比其孔隙大的固体颗粒,保留而不致 流失的作用,叫做机械吸收; 土壤能保留分子态物质的作用叫物理吸收; 土壤能保留离子态物质的作用叫做物理化 学吸收, 土壤溶液中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难溶 性沉淀化合物的作用叫做化学吸收 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叫做生物吸收。
蒙脱石 > 伊利石 > 高岭石
3.1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土壤酸碱性反应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 pH4.5~8.5之间。
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 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长江为界 (北纬 33),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或强酸性,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土壤酸度(soil acidity)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
不同类型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胶体 CEC[cmol(+).kg-1]
腐殖质 蛭 石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倍半氧化物
200 100-150 70-95 10-40 3-15 2-4
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1)电荷的影响;
阳离子的价数越高,交换能力也越大。
(2)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2.土壤吸附性阳离子组成和盐基饱和度对pH的影响
氢-铝质土壤是酸性; 钙质土 pH值大多数在7左右,呈中性反应;
钠质土壤 pH值可达8.5以上,呈碱性反应。
3.土壤含水量对土壤pH的影响
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因此, 在测定土壤pH值时,应注意土水比。土水比愈大,所 测得的pH值愈大。
黄棕壤(安徽)
黄棕壤(湖北) 红 壤(广西)
0.20
0.01 1.48
1.97
0.44 9.14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
活性酸和潜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它是土 壤 的 酸度的 容 量指标 。 它与 pH值 在 意义 上 是不同 的。
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
土壤碱性指标
总碱度
总碱度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 的总量。即
1、永久电荷(permanent charge)
起源于矿物晶格内部离子的同晶置换。
2、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
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这种电 荷 称为可变电荷。
可变电荷的成因
A. 含水氧化硅的解离 B. 粘粒矿物的晶面上的OH和H的解离 C. 腐殖质上某些官能团的解离
用中性盐溶液如1mol Kcl或0.06mol BaCl溶液 (pH=7)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子与 氢离子的大部分被浸提剂的阳离子交换进入溶液, 用标准碱液滴定, 换算为交换性氢与交换性铝的总 量,即为交换性酸量,它是土壤酸度的数量指标。
(2)水解性酸度(soil hydrolytic acidity)
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子交 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
(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
(3)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
是指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 千克土所含 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 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1 )
总 碱 度 = CO3
2
HCO3
(厘 摩 尔 () / 升 )
影响土壤pH值的因素
1.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对pH值的影响 • 土壤胶体的极限pH值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致酸离子, 称为盐基完全不饱和态。此时土壤的pH值,称为土 壤的极限pH值。
• 土壤胶体酸基的解离常数K对pH值影响 不同类型土壤胶体的pK值就各异。有机胶体 pK值为4.5~5.0,硅酸盐类粘粒为5.2~5.8;含水氧化 铁为6.0~7.0。致酸离子解离度的大小的排列顺序: 有机胶体 >蒙脱石 >含水云母和拜来石 >高 岭石 >含水氧化铁、铝
阳离子交换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指标。 CEC <10 10~20 >20
保肥能力
低
中
高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质地
质地 CEC 砂土 1~5 砂壤土 7~8 壤土 15~18 粘土 25~30
质地越粘重,阳离子交换量也越大。
(2)有机质 (3)胶体的性质及构造蒙脱石 > 高岭石 (4)pH值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pH的升高,
A B C
40%Ca+60%H 40%Ca+60%Mg 40%Ca+60%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