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态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 材料一 •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 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 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而缘南亩,则畜积 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 材料二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 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8
• 2、勤俭、务实、保守的民族性
• 讷于言而敏于行 •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 清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一》“君子怀德,小
人怀土”:“夫安土重迁,人之常情,小 民於其乡土,岂无桑梓之念。”
29
• 3、家长心理和农民心理
• 中国农业的小生产性质,以家为生产单位,
体力外化的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 事物,是“人化自然”的具体成果。
• 物态文化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
物态文化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直接体现了 文化的性质、文明程度的高低。
3
• 例如人们的衣、食、住、行所凭借的物
质条件,各种饮食、服饰、各类交通工 具、风格各异的建筑物都是“物化的知 识力量”,都称之“物态文化”。
决定了人们关注的是家庭的利益而非社会 利益。
• 由于中国生产方式以及重农轻其他行业政
策的影响,造成了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各行 各业,都以农民心理为思想基础。
30
பைடு நூலகம்
• (四)农业生产方式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 1、生命意识 • 2、和爱意识 • 3、家园意识 • 4、感恩意识 • 5、农时意识 • 6、直觉思维
的外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形 式存在。
12
三、物态文化的特点
• 1、创造性 • 2、时代性 • 3、民族性 • 4、多样性
13
苗族服装上的水浪
14
四、中国物态文化的特点 • (一)中国古代生产方式的几个特点 • 1、农业起源早 • 仰韶文化遗址:粟、白菜、芥菜; • 河姆渡文化遗址:稻谷;猪狗鸡牛羊
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
• 《韩非子》: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
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而 不售,酒酸。
21
表现
影响
春秋 商鞅变法时明确以农业为 确保了财政收入,把 战国 “本业”,商业为“末业”,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 有利于社会稳定。 税。
西汉 严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有效避免了因商人非
自觉的早婚习惯;
• 其次,与鼓励早婚联系在一起的是鼓
励早育,尤其是鼓励生育男孩。
19
• (二)顽固的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思
想
• 1、中国商业发展史 • 2、中国商业的规模与原始性 • 3、重农抑商政策 • 4、中国古代难以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20
• 1、中国商业发展史
• 《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於
31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 (一)中国饮食文化圈 • (二)中国食物结构 • (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15
•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
工程的一项课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 良渚城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 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 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在中国 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 最大,水平最高。
16
• 2、农业发达
• 区分作物品种、除草育苗、轮流休耕制度、
注意作物的燥湿与疏密、多粪肥田
• 杨万里《盖花房》诗:“何以盖花房?白
云清江纸。纸将碧油透,松竹画栋峙。铺 纸便成瓦,瓦色水晶似。”
17
• 3、有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 《孟子·梁惠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8
• 4、重视人口在农业生产方式中的作用 • 首先表现在历史上强制性早婚政策到
25
• 4、中国古代难以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 见课本35页。
26
• (三)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农业思维
与农业文化心态
• 1、地主心态 • 2、勤俭、务实、保守的民族性 • 3、家长心理和农民心理
27
• 1、地主心态
• 周煇《清波杂志》: • 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自如,可以行志。
不仕则仰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 节。
4
5
6
7
• 当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 “物态
文化”的风貌也各不相同。
• “物态文化”是文化整体的物质基础,一
定时代的“物态文化”,往往与这个时代 其他层面的文化发展相互协调。
•
8
二、物态文化元素概述
• (一)生产系统 •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是产业,是文
化的物质基础。它们的发展,总是以 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与改进为 其先导的;它们的发展过程,也是不 断“人化自然”的过程,人类文明进 步的过程。
9
•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
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 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10
• (二)生活系统 • 广义的人类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
会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等。
• 这里仅限于物质生活,即一般人指的
衣、食、住、行。
11
• (三)科技成果 • 科学技术成果,是人类的创造,智力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的物态文化》
1
本章内容
• 一、物态文化的定义 • 二、物态文化元素概述 • 三、物态文化的特点 • 四、中国物态文化的特点 • 五、中国饮食文化 • 六、中国服饰文化 • 七、中国建筑文化 • 八、中国交通文化
2
一、物态文化的定义
• 物态文化,或叫物质文化,是人类智力或
不得购置土地,对商人征以 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
重税。
济造成的阻碍。
唐朝 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鼓励 对商业的发展有一定
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的阻碍作用。
宋朝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明清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长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
时期 时间实行海禁,仅留“广州 素的成长,从此,中
十三行”与外商交易,
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2
• 2、中国商业的规模与原始性
• 西欧庄园经济是家庭外部的分工,中国的
自然经济却是在家庭内部形成的“你耕田 来我织布”的分工。
• 四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23
• 3、重农抑商政策
• 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
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 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管子》
• 材料一 •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 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 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而缘南亩,则畜积 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 材料二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 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8
• 2、勤俭、务实、保守的民族性
• 讷于言而敏于行 •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 清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一》“君子怀德,小
人怀土”:“夫安土重迁,人之常情,小 民於其乡土,岂无桑梓之念。”
29
• 3、家长心理和农民心理
• 中国农业的小生产性质,以家为生产单位,
体力外化的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 事物,是“人化自然”的具体成果。
• 物态文化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
物态文化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直接体现了 文化的性质、文明程度的高低。
3
• 例如人们的衣、食、住、行所凭借的物
质条件,各种饮食、服饰、各类交通工 具、风格各异的建筑物都是“物化的知 识力量”,都称之“物态文化”。
决定了人们关注的是家庭的利益而非社会 利益。
• 由于中国生产方式以及重农轻其他行业政
策的影响,造成了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各行 各业,都以农民心理为思想基础。
30
பைடு நூலகம்
• (四)农业生产方式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 1、生命意识 • 2、和爱意识 • 3、家园意识 • 4、感恩意识 • 5、农时意识 • 6、直觉思维
的外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形 式存在。
12
三、物态文化的特点
• 1、创造性 • 2、时代性 • 3、民族性 • 4、多样性
13
苗族服装上的水浪
14
四、中国物态文化的特点 • (一)中国古代生产方式的几个特点 • 1、农业起源早 • 仰韶文化遗址:粟、白菜、芥菜; • 河姆渡文化遗址:稻谷;猪狗鸡牛羊
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
• 《韩非子》: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
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而 不售,酒酸。
21
表现
影响
春秋 商鞅变法时明确以农业为 确保了财政收入,把 战国 “本业”,商业为“末业”,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 有利于社会稳定。 税。
西汉 严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有效避免了因商人非
自觉的早婚习惯;
• 其次,与鼓励早婚联系在一起的是鼓
励早育,尤其是鼓励生育男孩。
19
• (二)顽固的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思
想
• 1、中国商业发展史 • 2、中国商业的规模与原始性 • 3、重农抑商政策 • 4、中国古代难以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20
• 1、中国商业发展史
• 《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於
31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 (一)中国饮食文化圈 • (二)中国食物结构 • (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15
•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
工程的一项课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 良渚城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 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 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在中国 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 最大,水平最高。
16
• 2、农业发达
• 区分作物品种、除草育苗、轮流休耕制度、
注意作物的燥湿与疏密、多粪肥田
• 杨万里《盖花房》诗:“何以盖花房?白
云清江纸。纸将碧油透,松竹画栋峙。铺 纸便成瓦,瓦色水晶似。”
17
• 3、有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 《孟子·梁惠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8
• 4、重视人口在农业生产方式中的作用 • 首先表现在历史上强制性早婚政策到
25
• 4、中国古代难以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 见课本35页。
26
• (三)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农业思维
与农业文化心态
• 1、地主心态 • 2、勤俭、务实、保守的民族性 • 3、家长心理和农民心理
27
• 1、地主心态
• 周煇《清波杂志》: • 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自如,可以行志。
不仕则仰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 节。
4
5
6
7
• 当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 “物态
文化”的风貌也各不相同。
• “物态文化”是文化整体的物质基础,一
定时代的“物态文化”,往往与这个时代 其他层面的文化发展相互协调。
•
8
二、物态文化元素概述
• (一)生产系统 •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是产业,是文
化的物质基础。它们的发展,总是以 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与改进为 其先导的;它们的发展过程,也是不 断“人化自然”的过程,人类文明进 步的过程。
9
•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
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 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10
• (二)生活系统 • 广义的人类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
会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等。
• 这里仅限于物质生活,即一般人指的
衣、食、住、行。
11
• (三)科技成果 • 科学技术成果,是人类的创造,智力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的物态文化》
1
本章内容
• 一、物态文化的定义 • 二、物态文化元素概述 • 三、物态文化的特点 • 四、中国物态文化的特点 • 五、中国饮食文化 • 六、中国服饰文化 • 七、中国建筑文化 • 八、中国交通文化
2
一、物态文化的定义
• 物态文化,或叫物质文化,是人类智力或
不得购置土地,对商人征以 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
重税。
济造成的阻碍。
唐朝 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鼓励 对商业的发展有一定
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的阻碍作用。
宋朝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明清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长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
时期 时间实行海禁,仅留“广州 素的成长,从此,中
十三行”与外商交易,
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2
• 2、中国商业的规模与原始性
• 西欧庄园经济是家庭外部的分工,中国的
自然经济却是在家庭内部形成的“你耕田 来我织布”的分工。
• 四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23
• 3、重农抑商政策
• 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
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 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