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升高的诊断策略

合集下载

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

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

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导致肝功能异常。

脂肪肝病变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临床上常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患者。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对脂肪肝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准确的生化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及其意义,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对脂肪肝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1.2 研究意义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通过明确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区分脂肪肝的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的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探讨脂肪肝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助于提高对脂肪肝的认识,促进脂肪肝的管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脂肪肝的定义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蓄积过多脂肪,导致肝功能受损。

脂肪肝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与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

脂肪肝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肝脏中脂肪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一般超过肝组织重量的5%即可诊断为脂肪肝;二是在其他慢性肝病排除的情况下,临床上可见明显肝脏脂肪变性的病灶。

脂肪肝进展可能会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及早进行生化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脂肪肝的定义不仅包括肝脏脂肪堆积的程度,还应考虑病因和病程。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评估(网络版)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评估(网络版)

分钟胆红素/总胆红素<20%,可作出非结 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 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大血肿的吸收 在无症状的轻度非结合性胆红素升高 血和药物诱导的高胆红素血症,并确认 血清转氨酶和ALP水平正常,可以诊断 Gilbert综合症。 摄取、转运和结合障碍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ar综合征 (<4×ULN)的成人患者中,如能排除溶 新生儿黄疸
影响肝功能检测值的环境因素(1)
影响肝功能检测值的环境因素(2)
影响肝功能检测上限值的年龄和性别因素
for ALT
for AST
for GGT
for TBil
考虑转氨酶升高的肝外因素
对策与建议(1)
在检测质量控制方面,应保证实验检测的总分析误差不超
过正常值上限的10-20%。
宜分别确定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正常值范围,尽可能建立 儿童和60岁以上成年人的正常值范围。 肝功能检测标本应在早晨空腹时采集,待测时间一般≤3 天 对于意外发现的或剧烈活动后ALT或/和AST的突然升高, 应重复检测。
排除初期的感染
因此,血清学抗体的检测只能用于流行病学筛检而不能用于 临床诊断
Hp粪便抗原测定
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5.0~ 96.4%及90~98.2%,且可重复性好 多采用ELISA法。国内有试剂盒。
留取标本容易,操作简便、省时、无创,适合常规 检查,尤其适合幼儿、孕妇、年老体弱者
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Clinical Chemistry 46:12 2027–2049 (2000)
与安慰剂组比较,ALT >3xULN对于预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具有较高的敏

多器官功能不全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器官功能不全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器官功能不全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是一种临床上非常严重的疾病,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可由各种原因引起。

其特点是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多器官功能不全通常是其他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创伤、严重出血、心肌梗塞等。

多器官功能不全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状态,因为不同的器官功能不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或加重,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困难。

因此,对多器官功能不全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通过系统地总结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提供一个统一且综合的诊断标准,以促进临床医生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准确识别和诊断。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先介绍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定义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以帮助读者对该病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最后,我们将总结当前已有的诊断标准,并讨论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多器官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首先,引言概述了全文的主题,即多器官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其次,文章结构的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组织方式和论述逻辑有初步了解。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总结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部分是整个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定义和背景部分,将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发生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意义进行详细讨论。

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部分,将详细描述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具体表现,例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失调和异常表现,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常见体检异常结果解读

常见体检异常结果解读

➢ 体重指数小于17.5与大过42.5生存率最低。

减肥措施:饮食量控制 、参加适量体育运动 等。

饮食量控制:一般成人全天米面杂粮约6-8两,各种肉蛋类2-3两,牛
奶250-500毫升或豆浆半斤,蔬菜、水果约1.5斤,以叶菜类为主 。
2021/10/10
11
失衡的脂肪
——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2021/10/10
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胆管结石
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一般是慢性胆囊炎所致,胆囊息肉、胆 囊结石及胆管内结石原因复杂,常见原因:1) 胆道感染、胆汁瘀滞,胆道蛔虫。 2) 肥胖、酗酒及 过量进食油腻、 高胆固醇食物 、 动物内脏;3) 不吃早餐 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4) 社会生活、工作及思想压力大,经常熬夜、 生活不规律、情绪抑郁及体育活动少。5)男性肥胖、女性雌激素增高也有一 定的相关性。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常于体检做腹部B超时发现。长期存 在,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措施:小的肝血管瘤多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部分肝血管瘤大于40mm者伴有 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应考虑到肝胆外科手术治疗。
首次发现肝占位病变,如囊肿、血管瘤、性质不明肿物等需到外科进一步检查, 以除肝恶性肿瘤。
2021/10/10
7
12、肾功能异常 (肌酐、尿素氮升高) 13、血尿酸增高15、血压异常 14、心电图异常 15、胸片异常 16、肾结石、积水、多囊肾、肾下垂、肾错构瘤
17、前列肥大、炎症、钙化
18、甲状腺结节 、囊肿 19、乳腺增生、结节、囊性包块 20、妇女附件囊性包块 、 盆腔积液 21 、宫颈糜烂、纳氏囊肿 22、子宫肌瘤 23、相关癌症特异性抗体异常

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

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

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1、血脂增高: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

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

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

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

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

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d.有氧运动。

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

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2)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3)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1. 引言1.1 概述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生理功能。

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三个常见的转氨酶。

它们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将分别定义与描述它们的功能,接着阐述其结构特点,最后讨论它们在生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这三种关键转移酶的功能、结构和生理作用,探讨它们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这些转移酶的全面了解,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注意:根据您提供的文章目录,仅撰写了引言部分的内容。

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1 定义与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也被称为谷丙转氨酶(glutamate-pyruvate transamin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它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

该酶的主要功能是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发生反应,催化它们之间的转移反应。

具体来说,ALT能够将丙氨酸的α-氧代谢产物相互转换,并参与糖原代谢、脂肪代谢以及乳酸代谢等过程。

2.2 结构与特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亚基组成,包括一个大亚单位和一个小亚单位。

这两个亚单位结合形成肽链,在催化过程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该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热能力,并在宽范围的温度和pH条件下保持其活性。

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催化机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体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底物结合能力。

2.3 生理作用与疾病关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首先,它参与糖代谢途径中的丙氨酸循环,通过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之间的平衡维持身体能量代谢的平稳运行。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

治疗
AIH
轻度界面炎
中度以上界面炎
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伴炎症活动
免疫抑制治疗

中、重度界面炎

以肝组织学为依据的治疗指征
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优先推荐
泼尼松单药治疗
其他替代药物
应答不完全的处理
疗程、停药指征和复发处理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
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
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AIH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 女性易患,男女之比约为1:4 可发生任何年龄,范围约14-77岁,峰值为51岁 全球分布,发病率逐年增加
治疗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Cushing体征(满月脸、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糖尿病 白内障 高血压病 感染 推荐意见: 19.需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IH患者,建议治疗前行基线骨密度测定并每年监测随访,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IB)
同“明确”栏。
血清生化学检查
血清氨基转移酶不同程度的升高、特别是(但不排除性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不明显。血清1-抗胰蛋白酶、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浓度正常
同“明确”栏,但如果Wilson病被排除后,可包括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浓度异常的患者。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1.5倍
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任何升高
AIH治疗的总体目标(口号):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内科学——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教学教案

内科学——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教学教案

电解质紊乱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 正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 紊乱。
原发性肝癌
对肝功能异常患者定期进行肝 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CHAPTER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增加新鲜蔬 果摄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生活习惯改善
分类方法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 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临床意义
对肝功能异常进行准确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2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肝功能酶学指标
如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等,反映肝细胞损伤情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适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定期随访安排和内容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每3-6个月 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情 评估等,以及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个 性化指导和治疗方案调整。
况。
胆红素代谢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等,用于评估黄疸类型
及程度。
蛋白质代谢指标
如白蛋白(Alb)、球蛋 白(Glob)等,反映肝
脏合成功能。
凝血功能指标
如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等,评估肝 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
影像学检查在肝功能评估中应用

消化内科需熟记内容

消化内科需熟记内容

诊断要点:①排除病毒性、遗传性、代谢性、胆汁淤积性及药物性肝炎;②转氨酶显著升高;③免疫球蛋白G(>1.5)或γ球蛋白升高;④血清自身抗体阳性,ANA.SMA或LMKI 抗体滴度成人≥1:80;⑤肝组织学为界面性肝炎或汇管区坏死;⑥女性患者。

免疫抑制剂用药指征:①转氨酶>10ULN;②转氨酶>5ULN或γ-球蛋白>2倍;③组织学见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3.考虑消化道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肠鸣音亢进;②补液、输血后循环状态为明显改善;③血色素、红细胞计数下降,网织红升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酸素氮持续升高。

A级5-6分;B级7~9分;C级10~15分。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策略

专题笔谈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策略张黎明 …………………………………………………………… 累及肺及胸膜疾病的不明原因发热杨 汀 ………………………………………………… 肺部阴影伴有发热的影像诊断李香凝,段建英 ……………………………………………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诊断钟玉萍 …………………………………………………………… 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辨治李红梅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上)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策略张 黎 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043)1 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不明原因发热主要指发热时间持续≥3周,体温多次>38.3℃,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者。

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近50年几乎未变。

不明原因发热虽不是独立的疾病,但诊断不明原因发热必须符合上述标准,并排除人为性发热,其主要特点为:青年女性多见,脉搏不快,无中毒面容,无生理性昼夜体温波动等。

同时应将发热原因待查与不明原因发热区别开来,发热原因待查是临床习惯用语,是指接诊后尚未进行仔细的检查或检查结果尚未出来,无确切定义。

根据体温高低,发热可分为低热(37.2~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不同的病因各具有相应的热型,同一热型也可见于不同的病因,一般稽留热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弛张热多见于败血症、化脓性感染,间歇热多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波状热多见于布氏杆菌病,不规则热多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等。

热型的不同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应注意临床抗感染药物及解热药等的应用及个体反应的不同可影响热型。

2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类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原因多达200余种,但可概括为四大类:感染性疾病、肿瘤、非感染性炎症、其他(两种以上原因及原因不清)。

四类疾病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地区报道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但感染仍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第一位原因,可高达30%~60%,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尤应注意肺外结核)、脓肿(腹腔多见)、心内膜炎(尤应注意非链球菌及血培养阴性心内膜炎)及巨细胞病毒(C MV )感染等。

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教学设计

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教学设计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肝胆疾病
保健知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高脂肪、 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作息 时间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肝胆疾病
患者自我管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
肝胆疾病诊断和 治疗的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肝 胆 疾 病 概 述
03 肝 胆 疾 病 的 诊 断 方 法 04 肝 胆 疾 病 的 治 疗 方 法
05
肝胆疾病的预防与保 健
06 教 学 设 计 案 例 分 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肝胆疾病概述
肝胆系统的生理功能
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段进行 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
消融等
个体化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5
肝胆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高脂肪、高糖、
高盐的食物
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体重和体脂率
磷脂酰胆碱等
非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调整饮食 结构,避免高脂肪、
高胆固醇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运动锻炼:适当增加 运动量,提高身体素

健康教育:提高健康 意识,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 除病变部位, 恢复肝胆功能
手术方式:开 放手术、腹腔 镜手术、机器 人辅助手术等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222)年2月第34卷第2期J Mep Posf a,VW24,Nc.2,Fetruam,222)-155-综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韩玉珍,王延庆综述,黄立锋审校[摘要]早期肝功能不全(EAD)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提示肝移植患者预后不良。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肝移植术后导致EA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

EAD的危险因素包括供体因素及受体因素等。

文章主要对引起EAD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早期肝功能不全;肝移植;危险因素;防治[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22))22-2185-45[DOI]14.1997)/j.coki.l408A197.229).49.414Reseurch prooress on the risk factors and prrveution of eurly allografS dysfun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e-tionHAN Yu-zhet1,WANG Yat-qint9reviedng,HUANG LiAest-checking(1.Dedartment of Surgical Intenive Cara Unit,Bedin,g Chaoyag Hospital AffUiatep to Capital Mepical University, Bping100020,Ceina;a.Dedartment S EmeTaenca Medicine,Bepinn Liaigxiaig Hospitai.Capital Mepical Unwea-sity,Beijine102421,Chinn)[Abshoct]Early allograft dysfuocCot(EAD)is Ro most common comptca/on,which Cats to abverse outcomes aftos tves PanspCnta/on(LT).Io secest years,a great devi of 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the risk factors as well as mechanisms related to EAD.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all Ro risk factors iocluting dotcz related and recipient related fos EAD and summaVzeP Ro diherest meth­ods of preves/on.[Key worOs]early allograft dysfuocCot;Over tmnspCnta/on;risk factors;prevesPot0引言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衰竭的唯一有效方法,在当前移植肝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也日趋增多。

谷丙和谷草高应注意什么

谷丙和谷草高应注意什么

谷丙和谷草高应注意什么谷丙和谷草高是指血液中的两种重要生化指标,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诊断肝病。

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是肝脏细胞内的两种转氨酶,其含量增高通常反映肝脏损害。

谷丙和谷草高亦称为转氨酶升高或肝酶升高,常见于各种肝脏疾病,包括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当检测到转氨酶水平异常升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是至关重要的。

询问是否有药物使用史,特别是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另外,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否不健康,是否过度饮酒,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肝酶升高。

其次,综合考虑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

除了肝酶升高,患者是否有乏力、黄疸、腹痛、肝区触痛等症状。

如果有,应进一步考虑肝炎等肝脏疾病的可能。

再次,对同一患者进行连续监测。

常规情况下,肝酶升高需要连续两次或以上才能被确认。

如果仅有一次异常,可以将其归因于某些特殊因素,如运动、药物过敏、感染等。

因此,需要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以了解转氨酶的变化趋势。

此外,还应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

肝功能检测中常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乙肝病毒检测、肝炎病毒抗体等项目。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肝脏的功能和进行疾病诊断。

最后,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肝酶升高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减少酒精摄入、积极治疗肝炎等。

不同的肝脏疾病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量饮酒,可以减少肝脏负担。

此外,定期体检和检测肝功能,及早发现和治疗肝脏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谷丙和谷草高作为肝酶的升高指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了解具体的病情和病因。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注意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 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不明原因发热定义为反复发热超过38.3℃,持续3周以上,其中至少1周住院系统检查仍病因不明。

针对FUO深入细致的检查,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反复体格检查;②常规化验:血尿常规(包含显微镜检)、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③特殊化验: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RF)、铁蛋白、3次血培养(用抗生素前)和尿培养、病毒(CMV、HIV)、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结核菌素试验;④影像学:胸片,腹部超声。

经过上述检查如果仍未明确诊断,才考虑FUO。

2. 不明原因发热的传统病因文献报道FUO的病因至少有200余种。

常见原因包括(:①感染: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病、伤寒、结核等;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真菌感染,如曲霉、耶氏肺孢子菌。

②结缔组织病(非感染炎性):类风湿关节炎(RA)、脊柱关节病(S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大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动脉炎、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PMR)、炎性肌病、成人Still 病;③肿瘤:淋巴瘤、血液病;④内分泌疾病: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⑤其他:功能性低热、药物热、伪装热等。

导致FUO的感染性疾病病因之所以难以确定,主要在于三方面:①感染部位比较隐匿,例如心内膜感染;②致病微生物为非典型病原体,如巴尔通氏体、利什曼原虫等;③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

此外,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导致的FUO占主导地位。

在肿瘤性疾病中,目前认为导致FUO最常见的病因是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

其他疾病,如急性甲状腺炎、药物热等,临床中也要进行充分鉴别。

文献显示,1964—2007年期间,在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比例逐年下降,FUO的病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

在我国历年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患者仍然占大部分,然而FUO 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肝功异常诊断标准

肝功异常诊断标准

有关“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
有关“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如下:
1.转氨酶:正常值在5-40μ/L,转氨酶是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当肝脏受到损害
时,转氨酶会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到血液中。

因此,通过测定血中的转氨酶水平,可以得知肝脏病变的程度。

一般来说,转氨酶值越高,代表肝脏损害的程度越严重。

基本上,转氨酶的值在80μ/L以上便代表肝脏损伤较为严重。

2.凝血因子: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以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
长,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3.胆红素:肝功能异常会引起胆红素水平增高。

胆红素主要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如果是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例升高,可能是发生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直接胆红素异常,可能是肝脏异常引起的胆汁淤积。

4.白蛋白:主要是肝脏内合成的一种蛋白,对维持血液内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肝功
能异常,则白蛋白合成减少。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 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
精选ppt
14
其他血脂异常的干预
TG
HDL-C
Ø 对于HDL-C<1.0mmol/L(40mg/dl)者,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 活方式。
Ø 是风险评估参数,而非药物干预靶点。
精选ppt
15
治疗过程的监测
精选ppt
16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精选ppt
17
调脂药物治疗
(1)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作为 中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他汀不耐受或胆固醇水平不达标者或 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注意观察调脂药 物的不良反应。
精选ppt
18
调脂药物治疗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Ø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 ØIMPROVEIT 研究表明 ACS 患者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能够进 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SHARP 研究显示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改 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Ø依折麦布推荐剂量为 10 mg/d,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 且多为一过性, 主要表现为头疼和消化道症状, 与他汀联用也可发生转氨 酶增高和肌痛等副作用,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p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0%,较 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
p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 事件约增加 920 万
p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 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精选ppt
3
危险分层、干预靶点和治疗目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心肌损害 肌肉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 肺梗塞 再障、溶贫 肾小球肾炎、胰腺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病?)

特征为AST升高为主,AST/ALT>1,ALT多为正常,除 非有肝脏累及
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急性胆道梗阻转氨酶多正常或轻中度升高,但亦有显著升高者。

重度升高对于疾病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转氨酶轻中度 升高,主要见于缺血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疾 病。
转氨酶重度升高

缺血/缺氧性肝炎:见于急性右心衰、呼衰、 AMI、急性低血压、脑卒中、败血症 可伴有LDH
显著升高,TB、ALP、PT改变常不明显,否则预后差

AST/ALT与肝病的原因
AST/ALT比值>1 肝硬化、ALD、Wilson病、肝癌 AST/ALT比值<1 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病毒性肝炎、胆 汁淤积 各种肌病、急性心梗等非肝源性转氨酶 升高,AST/ALT 比值>1,且ALT多无明 显改变

AST同工酶的临床价值
判断肝实质损害的严重程度ASTm优于 转氨酶绝对值和AST/ALT比值 判断急性肝炎急性期病变严重程度 ASTm
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炎
--诊断与处理
肝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分 为两大类:(1)评价肝脏损伤或估计 肝细胞的检查。前者即所谓 的肝功能试验,与肾脏、心脏功能 检查相比,现有肝功能试验对肝脏 功能的评估不够精确。
肝功能试验检测项目

/ AST比值增高提示肝坏死

随访肝病的临床经过及判断预后 ASTm半
衰期短,恢复快,否则提示病程迁延
酒精性肝损伤和Reye综合征 ASTm往往显
著升高

PHC时ASTm增高亦明显
无症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
--原因分析
健康人群血清ALT异常 流行病学调查
1987年Friedman等发现,美国成人健康查体 者血清ALT异常率0.5%,其中3/4的市民与 肥胖和饮酒有关。 1988年Gillon等发现,2.4%苏格兰献血员转 氨酶异常,其中82%与肥胖和/或饮酒相关。 1988年Wejstal等发现,8.8%瑞典献血员血 清ALT升高。 1996年范建高等发现,1.5%上海市机关职 员血清ALT异常,亦主要与肥胖、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密切相关。
身免疫性肝炎,甲肝常在2-4周,乙肝 2-3月,丙肝则需更长时间康复 大于半年: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Wilson病、有些胆道疾病病例转氨酶也 可持续升高,但常呈波动性起伏、 “ 健康人群”
AST/ALT比值 临床意义
AST/ALT的比值
AST同工酶有ASTs和ASTm,后者较难释入血中。 而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水溶性部分中。因此, 正常人AST/ALT比值为1.15。 肝细胞轻中度损害时,仅从肝细胞浆中释出可溶 性酶,如果肝细胞损害严重乃至坏死时,则线粒 体中酶也释放入血。 测定血清AST/ALT比值,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害 的程度和肝病的类型。 急性肝病比值低而慢性肝病比值高,但常有例外, 故参考价值有限。注意:测定方法必须恒定和标准化,且需同


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 感染累及肝脏 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 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 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 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IBD 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 胆汁淤积性肝病
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
病的活动性 胆系疾病时转氨酶也升高,一般不 超过正常的8倍 酒精性肝炎时,转氨酶仅轻度升高, 而与肝组织坏死不相平行
转氨酶异常的分类
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 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 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 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
转氨酶的活性与肝病
轻度升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如:脂肪肝、ALD、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肉芽肿性 肝病、充血性心衰、急性胰腺炎。 中度升高与病因的相关性亦较差,常见于病毒或药 物所致急性肝炎或慢肝急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Wilson病、炎症性肝癌。 90%以上的AH转氨酶低于5ULV,
病毒性肝炎血清ALT改变
与其他急性肝损相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 转氨酶常升高10倍以上,甚至高达200倍 血清转氨酶多在黄疸前2周升高,黄疸出现 后1周迅速下降 无黄疸肝炎其转氨酶活性常低于黄疸肝炎 病毒性肝炎流行区转氨酶测定有助于发现无 黄疸型及无症状性病例 80%的传单患者转氨酶升高2-10倍,其他病 毒感染肝损相对轻微且少见

时检测。
AST/ALT的临床意义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时,AST/ALT比 值降至0.56,至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如AST、 ALT复常,而比值仍<1,说明病变尚未复原。急 性肝炎AST/ALT比值>1.2,说明肝细胞坏死严重。 非嗜酒的慢性肝炎患者,两者比值的增高提示已 并发肝硬化,合并肝癌者比值则更高,多>3。 缺血性肝炎患者AST/ALT比值常>1,>2者预后差, 近期死亡率较高。 Wilson病时AST/ALT比值>4,高度提示暴发性 Wilson肝炎。

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
转氨酶升高的评价-1
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一般仅限于AST
改变,除非有肝缺血、淤血 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但高于正常10倍的的血清转氨酶主要 见于有限的几种疾病 在急性肝病时,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 损害程度不成正比
转氨酶升高的评价-2
慢性肝病时,转氨酶水平反映了疾
略高于女性 年龄、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 响不大 BMI:按BMI将1028名健康成人分为4 组(<20, <25, <30,>30),各组ALT均 值分别为19、28、41、54
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
标本明显溶血、过度疲劳、肌肉剧烈
活动等可使酶活性增高。 过度饮酒者转氨酶偏高,而常饮咖啡 和五味子制剂则降低血清ALT活性。 高糖饮食、应用红霉素和对氨基水杨 酸、DKA者血清AST活力偏高;氮质 血症者AST偏低。

健康查体发现、ALT轻中度升高、持续半 年以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1983年,Sampliner对ALT持续升高半年以 上的义务献血员进行肝活检,发现除了脂 肪肝外,无其他任何异常。 1986年,Hultcranz等对149例研究发现,脂 肪肝占63%,而肝组织学完全正常者仅占2 %左右。 1987年,Friedman等对100例研究发现,67 %与酒精和肥胖有关,而22%的病人难以 判断其具体原因。
ALT升高幅度 病毒% n=177 梗阻% n=97 正 常 1 20 <5倍 26 40 5-10倍 12 33 10-25倍 14 7 >25倍 47 0 Clermont & Chalmers 1967
“酶胆分离”的临床解释
酶胆分离:病程中ALT与TB分别呈下降和 升高趋势,多为肝细胞性黄疸。消化道症 状加重伴PT延长,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腹 水和精神异常。 胆汁淤积:转氨酶改变没有 ALP、GGT明 显,常伴BA、TC和DB明显升高,DB/TB >40-60%。黄疸型和胆汁淤积性肝炎随着 ALT下降,黄疸日渐加重,但患者一般情 况日趋好转。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ALT活性比较

ALT升高 无黄疸型%n=35 黄疸型%n=84 <2.5倍 50 0 2.5-12.5倍 32 12 12.5-25倍 9 31 >25倍 9 57 Clermant & Chalmers 1967
急性黄疸肝炎与肝外胆管梗阻 血清ALT的比较

多囊肝
360例无黄疸的ALT增高原因分析
--姚光弼,1964中华医学杂志
急/慢性肝炎109例,肝炎肝硬化21例,
隐原性肝硬化38例 其他原因性肝病,包括胆道疾病,共 182例 非肝脏疾病10例:急性肾盂肾炎、UC、 胃溃疡、支扩、肺脓肿、伤寒、风湿 病、痢疾。肝活检示非特异性肝细胞 变性和炎症反应

转氨酶血症的评价
肝细胞内ALT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 肝细胞轻度损害时,血清ALT即可明显升 高。 1%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1倍。 尽管转氨酶体内分布广泛,但因ALT在其 他器官的浓度相对较低,故其反映肝损伤 较AST更特异。 肝源性AST血症常伴有ALT升高,就反映 肝细胞损伤而言,ALT敏感性更高。
血清酶学检查 胆红素代谢试验
蛋白质代谢试验
血栓与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胆汁酸代谢试验
脂质代谢试验
糖代谢试验
色素排泄试验(BSP、ICG)
药物代谢试验,又称负荷试验
血清酶学检查
反映肝细胞损害:ChE、LCAT、ALT反映肝 细胞的完整性、AST、ADA、LDH、GDH 反映胆汁淤积:ALP反映胆汁郁积、GGT反映肝微 粒体酶诱导、5’NT、LAP 反映肝纤维化:MAO、β-NAG、MMP、 TIMPS、PH、GPDA 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GGT-2、ALP-1、αAFu

影响转氨酶测定的因素
一般实验室多采用光电比色法或分光光度 法测定转氨酶的活性,不同的实验室其正 常值范围不一。 pH、底物、浓度、保温时间、作用温度和 试剂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酶的测定。 抗凝剂、吗啡类和阿斯匹林等药物也可影 响实验检测结果。

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
性别:健康成年男性转氨酶活性可能
常为假性升高
重在随访,可不予任何药物治疗
一过性:升高的转氨酶在1-2周内复常,
多见于缺血性肝炎、急性胆道梗阻(24- 48h后即大幅度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急性药物性 肝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