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7运动与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都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二、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摩擦力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提出实验要求。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大小。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减小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代表分享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师总结: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精品】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设计理念】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这样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学习的能力,积累的生活经验也较多。
对摩擦力,他们感性知识比较丰富。
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生活。
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运动与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
思
关于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的教学反思,首先我觉得这个教材内容相对丰富,结构清晰,适合学生的年龄段。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力、速度等,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我在讲解这些概念时,使用了一些图表和实物来进行示范和解释,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下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际经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其次,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例如,在设计并制作小汽车的活动中,有些学生在材料选择和组装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导致效果不佳。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经验,或者在团队合作方面存在问题。
我可以在事前进行更充分的实践训练,同时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不高。
在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够专注或者缺乏主动性。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科学实验的实际应用价值的认识。
下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通过讲解实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总的来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的教学反思,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困难,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实际经验;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讲解实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一、教材解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认识和研究,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各种生物依赖于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环境,它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所有的生物也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环境的变化。
学生们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对比实验的探究技能,加强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他们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时间的观察,这些都将促进学生们过程与方法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课):通过对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第二部分(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
第三部分(第5课):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和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第四部分(第6-8课):通过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单元学生们将通过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二、单元目标科学概念●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运动与摩托力》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教科书呈现了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提示学生思考这种运动方式是如何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的,由此引入本课的研究问题“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环节,认识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教科书设置了情境,学生通过模拟生活中搬运重物的过程,探索搬运重物时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也就是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摩擦力大小。
这部分包括三个体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物体直接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第二个活动是模仿古人用滚木搬运物体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情况;第三个活动是给物体装上轮子后,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大小。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方式下,物体运动产生的摩擦力情况;第二个问题学生列举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第四部分“拓展”环节,将视野拓宽到交通工具上,持续探索各种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学生在玩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过程中,了解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本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的阻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学生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摩擦力”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不陌生。
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如何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多做思考,因此本课将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
本单元的第1课已为本课的探索情境做了铺垫,第1课主要是研究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以及用更大的拉力后,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本课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刚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拉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弄清楚这个知识点后,在后续的“利用垫圈个数表示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活动中,才会有更好的实践体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材目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材目录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摸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热传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9、。
《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人体的基本运动器官,了解骨骼、肌肉、关节等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2. 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行走、跑步、跳跃等,并能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模仿。
3.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健康认识,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健康认识和自我珍爱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人体运动的基本动作和运动毁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2. 准备教学器械,如跳绳、毽子、沙包等,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 安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以便更好地引入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前热身: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运动视频,请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视频中动物的名称、它们分别在做什么运动等。
2. 引入主题: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运动和动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人体运动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1. 观察身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并描述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运动方式。
例如,手臂可以做伸展、弯曲等动作;腿可以行走、跑步等。
2. 运动方式:教师介绍不同的运动方式,如行走、跑步、跳跃、游泳等,并诠释它们对身体的好处。
3. 骨骼与肌肉:教师介绍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运动的,并让学生了解骨骼和肌肉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 人体平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体平衡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人体失去平衡后的危险行为,如摔倒、失去平衡后无法及时反应等。
5. 安全运动:教师讲解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以避免受伤,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进行的简单运动项目。
(三)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游戏,如接力跑、跳皮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重要性。
2. 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实践活动效果,并总结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2024版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实施方案•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及优化调整方案•资源开发利用及家校合作途径探索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了解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变化,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数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其具备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02教材分析与内容整合03知识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01强调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02图文并茂,直观易懂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科版教材特点介绍运动的概念和形式力的作用和效果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和重力《运动和力》章节内容梳理01020304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阐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作者整理的《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方向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
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
搓手游戏。
搓手活动。
联系本节课的内容,缓解气氛。
一、导入1.认识摩擦。
(PPT出示新旧两个鞋底的图片。
)通过新旧鞋底的照片,引出“摩擦”。
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呢?2.摩擦与运动密不可分(PPT出示四幅图)滑滑梯与身体、滑雪板与积雪、黑板擦与黑板、手和单杠之间都有摩擦。
提问:归纳一下,需要什么条件?联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思考发生摩擦时需要的条件。
(两个以上的物体,接触,运动)“摩擦”这个词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对摩擦的真正含义不一定真的领悟,这个环节在于把摩擦和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引出课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材目录)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

新版小学科学五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控制好实验的条件。
例如:要研究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土壤),要改变的条件为(水);要研究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土壤),要改变的条件为(光照);要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土壤),要改变的条件为(温度)。
3.(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条件。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和(土壤),但生长需要(阳光)和(土壤)。
3.植物能(适应)环境。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多雨的环境。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环境。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4.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动物也能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边,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五上科学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P21.填一填(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2):实验 对照2.辨一辨 ×、√、×3.实验探究①取6粒绿豆种子④分别在2张餐巾纸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P41.选一选 A、B2.实验探究(1)阳光 (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P61.填一填(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 (2):向水性2.辨一辨 √、×3.实验探究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P81.选一选 C、B2.实验探究(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
(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P111.选一选 B、B、A2.实验探究(右图)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P131.辨一辨 ×、√、×2.实验探究生物条件:水草3棵非生物条件:泥沙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P151.辨一辨 ×、√2.选一选 B、C3.实验探究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P171.辨一辨 ×、√、√2.分析解答 略第二单元 光第一课:《光和影》 P191.填一填(1)光源 (2)投影 (3)光源 屏2.辨一辨 ×、√3.实验探究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 P211.选一选 B、C、B2.分析解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的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长→短→长。
2023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2篇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2篇整理教科版学校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学校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保藏。
教科版学校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1《运动与设计》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运动与力系列的第七课,本课侧重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身边的常见事物进行观看和思索,让同学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学问,从而提高同学的爱好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运动与设计》中查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就是让同学通过观看,引导孩子们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精妙设计”,讨论他们所熟识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将自己所学的运动和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中,首先让同学了解自行车各个主要部件的名称,这样他们才会言之有“名”。
将自行车的实物与课件结合,让同学熟悉自行车的各个主要部位:车把、刹车(车闸)、脚蹬、齿轮、链条、前轮、后轮……。
这样既有助于同学熟悉自行车的结构,又尽可能地给同学留有观看和思索的时间,从而从自行车与运动亲密有关的部件入手,引发师生共同探讨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增加摩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擦力?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削减摩擦力?这个环节,同学依据课文插图结合日常阅历,查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完成,假如上课时,将自行车实物搬进课堂,让同学分组进行观看讨论,效果将更佳。
教科版学校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2《运动与设计》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运动与力系列的第七课,本课侧重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身边的常见事物进行观看和思索,让同学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学问,从而提高同学的.爱好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科学五上4.7《运动与设计》(1)

如果让你观察身边的动物, 请你描述下你身边的动物?
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 有生命的物体,动物、植物甚至有共同 特点吗?
只要是生物,都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中,和周围的生物非生物产 生密切的联系;都需要呼吸、进食、 排泄,维持基本的生命需要;都经 历生命的周期,经历成长、死亡; 都需要繁殖以延续种族……
增大摩擦实例 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 结冰的路面上撒上一层煤渣 刀柄刻有花纹 钢丝钳口刻有花纹 汽车运动时加防滑链
减少摩擦实例:
在室内球赛(如羽毛球比赛)中,工作人员常 用干拖把在场地上拖。因为地面上的水作为润 滑剂会使摩擦减小。
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是为了减少摩擦。 在体育比赛中体操运动员上单杠之前,先将
回忆……
蜗牛
蚂蚁
蚯蚓
金鱼
蜗牛
蚂蚁 蚯蚓
金鱼
蜗牛代表软体动物类 蚯蚓代表环节动物类 蚂蚁代表昆虫动物类 金鱼代表着鱼类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它是怎样运动的? 这种动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反应?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 它有哪些生活需要? 经历怎样的生命过程?
动物的共同特点
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都有一定的 生活需要,有一定的身体结构,都需要呼 吸、进食、排泄,都能活动,对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都经历幼体、成体、死亡的生 命过程,并能繁殖后代……
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评价我们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身体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身体的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这一章节的第2课《身体的运动》,主要内容是身体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身体运动的好处,如何进行适当的身体运动以及如何保护身体。
二、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运动的好处;2.掌握适当的身体运动方法;3.了解如何保护身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身体运动的好处和适当的身体运动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保护身体。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健康生活的知识,对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身体运动的好处和适当的身体运动方法以及如何保护身体还不够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身体运动的好处,掌握适当的身体运动方法,同时学会如何保护身体。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身体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身体运动的好处。
2.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身体运动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讲解身体运动的好处1.教师向学生介绍身体运动的好处,如: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
2.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身体运动的好处,如:有一个小明同学,他每天坚持慢跑,身体健康,不容易生病,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更好了。
第三环节:讲解适当的身体运动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身体运动方法,如:慢跑、游泳、骑车、打球等。
2.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不同身体运动方式的好处,如:慢跑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打球可以提高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喜欢的身体运动方式。
比如小明同学喜欢打篮球,小红同学喜欢游泳等。
第四环节:讲解如何保护身体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保护身体,如: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时适当休息、运动后进行放松等。
2.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如:小明同学曾经因为没有进行热身就开始慢跑,导致脚踝扭伤,所以热身非常重要。
3.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在进行运动时如何保护身体。
2023秋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4-7《制订健康生活计划》(表格式教案)

教师:关于健康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课前谈话:
材料准备:视频资料
1.播放视频:小小协调王
2.学生尝试挑战
3.提问:联系学过的知识,完成这项挑战,需要身体的哪些部分配合?
(预设: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系统;大脑做出反应——神经系统;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
9.学生开始健康评估。
(预设:学生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同时教师展示健康生活的资料,辅助学生交流。)
10.讲述: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评估,是开启健康生活的第一步,让我们通过分享来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
(二)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1.提问:我们要学会制定健康生活计划,来帮助我们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结合你的情况,你想要实现什么健康目标?
2.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身体的一个部分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部分甚至整个身体、心理也出现问题。
3.提问: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快乐地生活呢?
4.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挑战“无冕之王——我是健康生活师”,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最后执行计划达到健康目标。
五、练一练
一、判断题
1.只要是卫生的油炸食品,多吃也没关系。( )
2.适当的压力对人有好处,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
3.反复进行投篮练习,命中率并不会提高。( )
4.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
5.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答案:1.× 2.√ 3.× 4.√ 5.×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2.身体的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2课。
身体的运动机能状况是检验身体健康与否的最外显的指标之一。
与所有生物体一样,人体的身体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需要。
如果说第一课是从整体视角审视评估学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那么本节课则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节课在引领学生悉心体验移动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进而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分析】作为五年级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
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虽已能感受到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但是肌肉的作用以及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配合的,还需通过一系列体验、模拟活动来发现,并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体育运动对促进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看、摸等不同的观察方法,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变化。
2.能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身体的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记录和描述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前臂模型、后壁模型、橡皮筋、两脚钉。
教师准备:关于人体骨、关节和肌肉的相关资料,与人体运动结构相似的物体图片(自备)。
【教学过程】一、运动感知——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否灵活运动,是一个人健康与否最为外显的标志之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与重量关系。
开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展得出结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与重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展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桌面、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
摩擦大〕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与鞋与地面摩擦有关,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教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4、通过刚刚同学们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手与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
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
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接触面〕。
接下来,我们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比照,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这个阻碍我们运动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与摩擦力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两个物体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力。
教科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主编:郁波本册执笔:陈维礼盛晶晶常瑞祥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生物与环境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第7课改变生态瓶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光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第4课光的反射第5课光与热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第6课滑动与滚动第7课运动与设计第8课设计小赛车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