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监测监控等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doc 36页)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范本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管理职责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更新等工作,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操作。
2.所有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进行非法活动,不得利用系统进行侵犯他人隐私和侵权行为。
3.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项管理制度,负责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
三、系统建设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采用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系统检测和维护。
2.安装监控设备的位置应科学合理,确保能够全面覆盖监测区域,并避免出现盲区。
3.系统设备的选用应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安全监测的需要,检测效果准确可靠。
四、数据管理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做好数据的备份和存储工作,并保护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2.对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只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不得私自传播或泄露。
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查询和管理制度,依法审核和监督系统的数据使用情况,并及时处理数据异常问题。
五、隐私保护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非法获取、传播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2.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系统操作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确保其严守职业道德和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原则。
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装的设备不得偷窥、监听或记录他人的私密活动,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六、应急管理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配备完善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的响应和处置。
2024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三篇)

2024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贵州省境内从事采掘作业的煤矿(含煤矿建设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按规定装备安全监控系统,低瓦斯矿井装备瓦斯断电仪、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未按规定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不得从事煤矿生产活动。
第二章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第四条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
第五条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地点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
第三章监控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第六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七条装备监控系统的矿井应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配齐相应的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并经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八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必须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一氧化炭、温度,水位及顶板等环境参数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
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接到汇报后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并记录出来结果备查。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日报表必须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并签字。
第九条为确保监控系统不间断的可靠正常运行,对不能正常工作的传感器要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各种传感器应有足够的备用量。
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十条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规范,旨在确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和范围- 明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的目的和范围,以确保系统在正常运行中能有效监控和管理安全问题。
2. 职责和权限- 定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系统能够被正确操作。
3. 系统维护- 安排定期维护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制定维护计划,确保系统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修复故障。
4. 数据管理- 确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完整性,制定数据备份和存储策略,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5. 系统升级和更新- 制定系统升级和更新计划,并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6. 系统监督和评估- 进行系统监督和评估,确保系统运行符合规定和标准,并及时改进和调整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7. 培训和技术支持-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操作人员能熟练操作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8. 安全保密- 制定安全保密制度,确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9. 变更管理- 对任何系统变更或升级进行管理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变更管理程序,确保变更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10. 系统记录和报告- 进行系统记录和报告,包括系统日志、事件报告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追踪安全问题。
以上仅为一个可能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实际制度需要根据不同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完善。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二)是指针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和运行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和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的目的:1.确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数据准确可靠。
2.规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管制度(3篇)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管理和运行,确保煤矿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的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宗旨是:规范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服务、确保安全。
第四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应遵循法律法规,严守保密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设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管理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第六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管理机构由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职责、规程和制度;负责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运行;负责信息化平台系统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第七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管理机构应具有丰富的安全监管经验和技术储备,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和运行水平。
第八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管理机构应制定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按照计划和目标进行工作,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章系统运行第九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应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十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运行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等。
第十一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运行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
第十二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运行应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恢复和安全存储。
第四章信息安全第十三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第十四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用户应按照权限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严禁非法使用系统和获取他人信息。
第十五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应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用户登录认证等功能。
第十六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应具备定期备份、灾备机制和数据恢复测试等功能。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三篇)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和运行环境,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改动或披露。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信息化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数据库等。
三、制度内容1. 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责任a. 公司设立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b. 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安全负有直接责任,要确保本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c. 所有员工要严格遵守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不得从事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行为。
2. 信息系统权限管理a. 各部门负责人要根据岗位职责,合理分配员工的信息系统权限,权限的分配和撤销必须经过授权。
b. 员工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轻易透露个人账号、密码等登录信息。
c. 离职员工要及时销毁其账号和密码等登录信息,并将系统权限交由上级负责人进行管理。
3.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a. 信息系统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并及时修补漏洞和脆弱点。
b. 信息系统要设置合理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系统等安全设备。
c. 对重要数据要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数据备份要及时进行,备份数据要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4. 外部网络访问管理a. 员工不得擅自连接或使用未经授权的外部网络设备。
b. 公司要建立合规的外部网络访问管理机制,限制外部网络访问的权限和方式。
c. 对外部网络访问要进行监控和审计,记录访问日志和操作日志。
五、员工安全意识培训a. 公司要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b. 新员工入职时要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并签署保密承诺和责任书。
六、制度执行和监督a. 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充分有效发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有关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编制本管理办法。
第二节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第一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标准)中的规定。
第二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24h运行。
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各类传感器应符合AQ6201-2006和AQ1029-2007规定,稳定性不小于15天。
第三条信息化队维护人员负责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调校、拆除、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井下采、掘工作面监测设备的使用、悬挂、移动由现场施工的采、掘区队负责,信息化队负责监督和管理。
如传感器发生异常或故障,该传感器控制区域内的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与信息化队联系,信息化队指定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待处理正常后方可恢复施工作业。
第五条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传感器、电缆,须由采、掘区队按规定移动,跟班副队长监督执行,严禁擅自停用。
工作面所设各类监测设备及电缆等均由所在单位的区队长、班组长负责管理、使用,如有损坏应及时向信息化队汇报,信息化队要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现场处理。
对于设备、缆线保护不到位、故意破坏、丢失和人为造成监测传感器监测数据失真,按矿《三违处罚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严肃处理。
第六条使用单位必须根据生产现场情况按标准悬挂,保证正常使用。
若不按规定移设和悬挂的,对使用单位当班现场负责人罚款100-500元。
移动传感器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得随意拖拽、磕碰,防止造成误报警或传感器的损坏;使用中的传感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保持清洁,避免因积尘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灭尘洒水淋湿传感器,必须及时擦干;若传感器检测误差超过规定允许值,应及时通知信息化队进行更换;人为因素造成传感器误报警或传感器损坏的,一次对责任单位罚款200-2000元,对使损坏的设备由责任单位照价赔偿,并落实责任到人。
监控设备设施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监控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保障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监控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录像机、传输设备、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等。
第三条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监控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设备损坏。
2. 高效实用:合理配置监控设备设施,提高监控效率,满足实际监控需求。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确保管理规范。
4. 适时更新: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适时更新监控设备设施,提高监控水平。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由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负责监控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调试、维护、更新等工作。
3. 负责监控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工作。
4. 负责监控设备的档案管理,包括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等。
5. 定期对监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6. 负责监控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和设备损坏。
第五条单位其他部门应配合信息化管理部门做好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严格遵守监控设备设施的使用规定,正确操作设备。
2. 及时报告监控设备设施的问题,配合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和更新。
3. 不得随意移动、拆卸、损坏监控设备设施。
第三章监控设备设施的管理第六条监控设备设施的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 价格合理,性价比高。
4. 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第七条监控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验收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安装: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确保设备安装位置合理、牢固。
2. 调试:安装完成后,由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调度室的监测监控工作。
第三条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生产运营的平稳进行。
第四条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监测监控工作合法合规。
第二章职责和权限第五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公司的工作安排,认真负责完成监测监控工作。
第六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岗位资格,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
第七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有权对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技术要求,可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第九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监测监控工作的稳定进行。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条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应当按照相关工作程序进行,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一条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包括设备监测、数据采集、故障处理等多个环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作的紧急程度,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工作,确保工作的及时进行。
第四章工作安全第十三条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十四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十五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患于未然。
第五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调度室监测监控工作中,发生设备故障、数据失真等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故障处理,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七条调度室监测监控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011年41号文)关于加强监测监控等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

枣庄大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文件大兴矿字[2011]41号关于加强监测监控等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各单位:为充分发挥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小灵通无线通信系统、程控调度通信系统、DLP大屏摄像机系统(包括会议室视频和保卫部视频)、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和智能公共广播系统(以下简称: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矿井生产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远程监控,真正做到服务生产、指挥生产,促进矿井安全工作稳步开展,根据枣庄市煤炭局关于监测监控标准化达标要求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等有关行业标准,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有关规定,望各单位认真执行。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调度信息化系统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领导小组。
公司经理任组长,通防副总任常务副组长,公司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生产单位、辅助单位及生产部室负责人为成员。
同时成立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设备部,牛颖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2011年的调度信息化工作,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为中心,以完善信息化系统为重点,搞好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保养,可靠地提供监控数据和通信畅通。
具体目标是:1、加大完善调度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确保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
保障对主要工作地点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测并实行远程监控断电保护,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撤离;确保对井下主要巷道之间的风门等通风设施开关状态进行监测,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能够对安全隐患状态打印、查询、报表和显示屏文字信息,保证矿井各类探测仪器数据正确传输、超限报警灵敏、断电可靠;能够把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专用图纸转化为矢量数字图,便于对相应问题的分析和管理。
2、加大对信息化系统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个人操作与维护能力确保维护质量。
3、KJ69人员定位系统能可靠运行,能实现下井人员的正确定位、考勤等监测。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的通知-厅字〔2019〕361号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的通知正文:----------------------------------------------------------------------------------------------------------------------------------------------------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的通知厅字〔2019〕361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建局(城建局):为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见证取样、送样和检测试验管理,充分发挥省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下称省监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检测市场整治,着力促进检测行业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见证取样送样信息化管理(一)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书面授权确定项目见证人员,施工单位应书面授权确定项目取样人员。
见证、取样人员登录省监管平台“见证取样人员能力评价”栏目,按要求上传授权书、进行实名认证登记,并参加见证取样相关知识测试。
通过能力评价且实名认证、单位授权信息登记完整的见证、取样人员方可承担见证、取样和送样工作。
(二)在全省推广使用检测样品二维码或芯片唯一性标识,二维码或芯片应能够通过检测机构建立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下称信息系统)和省监管平台识别。
具有唯一性标识的二维码或芯片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提供。
(三)取样人员按相关规范要求取样后,在现场绑定或植入唯一性标识的二维码或芯片。
取样人员使用见证取样手机移动端,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在省监管平台实名认证后完成样品唯一性标识信息登记,样品唯一性标识信息应包含见证取样人员信息、样品信息、见证取样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及相关过程影像信息(二维码或芯片唯一性标识的照片、取样样品的照片和见证取样人员与完成样品唯一性标识后的合影照片等),并即时上传至省监管平台。
见证人员对取样人员取样、标识和信息登记、上传等全过程进行见证,确保取样规范、标识准确、信息登记完整并及时上传。
调度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调度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调度监测监控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调度监测监控管理是指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故障预警等工作。
第四条调度监测监控管理的目标是加强设备运行监测,减少故障发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应配合调度监测监控的工作,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完成监测任务。
第二章调度监测监控的职责第六条调度监测监控部门负责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第七条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监测和维护。
第八条设备维修部门负责对设备故障进行排查和修复。
第九条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
第十条管理部门负责对调度监测监控工作的把关和督促。
第三章调度监测监控的内容第十一条调度监测监控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分析、故障预警等。
第十二条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主要包括设备的开机情况、运行速度、温度、压力等参数监测。
第十三条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四条故障预警主要包括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警,及时处理。
第四章调度监测监控的要求第十五条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及时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调度监测监控的管理第十七条调度监测监控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控系统,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八条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第十九条调度监测监控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监测流程和操作规范。
第二十条调度监测监控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章调度监测监控的考核第二十一条对调度监测监控部门的工作应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二条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部门。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制度如有变更,以公司管理部门的通知为准。
2024年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3篇)

2024年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和工作秩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等各类施工现场使用的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
第三条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是指通过监控摄像机和相关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储的系统。
第四条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要遵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关政策,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工作规范和保密要求。
第五条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安原则。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操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第七条本办法施行后,原有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管理方案和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依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视频监控系统的合理布设和建设。
第九条视频监控系统应当设置尽可能全面、合理的摄像监控点,确保对施工现场的重要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第十条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图像质量和音频质量,能够清晰显示和记录相关画面及声音。
第十一条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应当安装在合适的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覆盖施工现场的各个区域。
第十二条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应当保持稳定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确保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安全,定期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第三章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视频监控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视频监控系统应当24小时运行,无障碍地实时监控施工现场。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时间和画面质量,并在系统设置中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七条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画面和录像,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保密,并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和复制。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视频监控系统使用记录和存储记录,确保监控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

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提高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水平,明确管理职责,公司投入使用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列车实时监控、列车运行图绘制、列车速度监控及超速报警、施工防护区域建立及接近报警、工程进度管理、视频监控等功能。
为确保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有效实施,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铁路施工项目及城市轨道项目,在轨道施工期间应用调度指挥系统的管理。
本办法未尽事宜,公司各使用单位上报公司运输管理部,以便于修订执行。
本办法解释权归公司运输管理部。
第三条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实行公司、项目部二级管理,具体由公司运输管理部、项目部(运输分公司)及轨道交通各分公司分工负责实施。
第四条公司运输管理部职责1.公司运输管理部作为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对口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总体管理工作。
2.负责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科研开发工作,并根据现场应用不断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及功能扩充。
3.负责审核项目部提报的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安装申请,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协助项目部组织采购、安装等应用实施工作。
4.负责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的配件在各施工项目部间的调拨调配管理工作。
5.负责各项目部安装的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在投入应用前的远程功能测试及验证。
6.负责建立公司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应用管理台账,实时掌握各单位的应用情况。
7.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并在公司“安全生产会议”中专项进行情况通报。
第五条项目部(运输分公司)、轨道交通各分公司职责1.作为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本单位调度系统的设备管理台账。
2.负责对外签订调度系统技术服务合同并组织、监督合同的履行。
3.负责组织并实施调度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完后的拆装、调转及转运等工作。
4.负责操作人员有关系统设备操作、行车组织方法及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工作。
5.负责制定本单位行车调度指挥信息化系统应用考核管理办法,并定期对运输生产指挥、组织及实施过程中的违章、违纪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考核。
信息化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信息化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障信息化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监控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持续创新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化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信息化监控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第五条公司应根据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编制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规划,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内容、规模和进度。
第六条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开放化、智能化的原则,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扩展性。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八条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章信息化监控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第九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运行维护的职责、流程和标准。
第十条信息化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响应的原则,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对信息化监控系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信息化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监督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系统的有效管理。
第十四条公司应加强对信息化监控系统的监督,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五条公司应加强信息化监控系统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信息安全与保密第十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5篇)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为更好地服务矿井安全生产,调度监视监控系统应用于生产中,现对该系统的使用与管理作以下规定:施工单位编写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设施时,必须对安全检测系统作出设计,内容包括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
动力开关和被控开关的安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一、安全监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探头及线缆、接线盒由该地点的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维护监管,否则损坏或破坏,除按原值赔偿外,并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安全监控系统:1、各分站点由各分站地点的单位负责监管。
线缆、接线盒、甲烷传感器由责任区内的使用单位监管,损坏或破坏除按原值(甲烷传感器____千元)赔偿外并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各分站主机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看、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峒室内,其离地板高度不小于300mm或吊挂。
3、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不小于200mm。
掘进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不得挂在风筒的同一侧,禁止用新鲜风流直吹甲烷传感器。
4、工作面完工后由使用单位负责回撤设备及线缆并及时交回调度室。
三、监控系统的使用与管理:1、掘进工作面距迎头回撤的距离不小于100M,放炮后挂在距迎头6M,采煤工作面放炮前向外回撤不小于50M,放炮后挂在距工作面10M范围内,线缆吊挂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标准,此项工作由本工作面班组长负责回撤及敷设。
2、使用单位应在开工前____天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提出安设监控申请单,交于调度室。
掘进巷道从风机至工作面由使用单位敷设,采煤面从分站以外由本单位敷设。
3、机电处要建立校验制度,负责对各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校验工作,校验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指示值等,使用单位要给予配合,机电处要制定甲烷传感器的使用制度、维护保护措施,确保正常使用。
4、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5篇)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要求、职责分工、操作指引以及监控数据的处理等内容。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以及使用该系统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定义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指公司用于监测和管理各类安全相关数据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库等。
2. 监控数据:指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集到的各类安全相关数据。
3. 相关人员:指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二章系统管理第四条规划与设计公司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充分考虑保密要求和系统功能。
第五条安全保障1. 系统运行的设备应符合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
2. 对系统进行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的配置和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 制定系统备份、恢复和应急预案,定期测试和评估,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第六条权限管理1. 对系统应进行权限管理,不同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权限应有所区别。
2. 完善账号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账号进行申请、审批和注销,并时常进行账号的审计。
3. 系统管理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账号权限,并追踪用户操作记录。
第七条数据管理1. 确保监控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2. 定期备份监控数据并进行存档,同时制定规范的数据检索和浏览权限管理制度。
第三章操作指引第八条系统登录1. 用户应按照公司规定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 用户登录后,应对自己的操作负责,不得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第九条系统操作1. 用户应按照系统操作指南进行相应的操作,不得操作与自己职责无关的功能。
2. 对于系统异常情况,用户应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采用合法合规的设备和技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报警处理等功能。
4.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具备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作业要求的能力。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和维护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合理布置和正确接入。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巡检、故障排查和数据清理等。
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应做好记录,包括维修记录、巡检记录和数据备份等。
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规定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权限应根据工作职责进行分配,并记录在册。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操作手册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应妥善管理和保密,未经授权人员禁止非法获取和使用。
4.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报警信息应及时响应和处理,确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改进和优化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改进应基于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通过技术升级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应定期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用户意见和建议应及时收集和反馈,作为改进和优化的参考。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急处置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急预案应制定并定期演练,确保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急响应措施应包括系统停用、数据备份和报警通知等。
3.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急处置情况应做好记录和总结,为后续的应急预案改进提供参考。
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监督和审核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三篇)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提高系统的监测效果和监控能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公共场所、重要设施和关键区域的监测和监控,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报警系统等。
系统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建设、运维、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监测过程的合法、公正、准确、可靠。
第四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应以科学、规范、信息化为原则,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系统设计与建设第五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点的布设、监测范围的确定、设备的选型等。
第六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行业的规范,确保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选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监测和监控的要求。
第八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网络设计应合理布局,保证系统的通信畅通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九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存储应有明确的设计方案,包括数据的备份、归档和恢复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三章运维与维护第十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维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包括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升级等。
第十一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检修和测试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第十二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故障处理应及时响应和处理,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和数据的有效监测。
第十三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应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的更换、软件的升级和功能的扩展等。
第四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四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应存储在专用的设备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应加密处理,防止数据的被篡改、窃取和泄露。
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范本(2篇)

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一、为了加强对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提高监测监控效果,确保安全和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监测监控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三、监测监控系统是通过使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像的系统。
四、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原则包括公正、透明、便利、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管理一、各单位和个人在使用监测监控系统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设备,并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二、设备的摆放位置应当合理,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覆盖监测范围,并且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更新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并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第三章数据管理一、所有监测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数据均为敏感信息,应当加密存储,并设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
二、数据的保存期限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保证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保存时间。
三、数据的备份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应当在法律、道德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禁止滥用数据进行侵权、违法和违纪行为。
第四章运行管理一、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应当保持稳定和连续,不得因故障而中断或影响。
二、对于系统报警和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三、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工作应当定期进行,包括设备检查、软件更新、数据清理等,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
四、对于系统的使用人员,应当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遵守管理规定的意识。
第五章安全管理一、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和数据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非法访问或篡改。
二、对于设备的摄像头和录像设备,应当设置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侵犯他人隐私。
三、监测监控系统的使用人员应当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系统的设备和数据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

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一、引言监测监控系统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之一。
为了确保监测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的目的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确保其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监测任务。
同时,该制度也旨在保护相关人员的工作权益,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三、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1. 系统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现场管理制度应明确系统设备的安装流程和标准,并规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周期,保障系统设备的良好状态。
2. 数据采集和处理监测监控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以提供监测结果和报告。
现场管理制度应规定数据采集的频率和方法,并明确数据的保存和备份措施。
同时,还需要制定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系统安全保障监测监控系统是涉及重要信息和数据的系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现场管理制度应规定系统的访问权限和操作规范,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和操作。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漏洞和风险评估计划,及时修复安全问题。
4. 人员培训和管理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不仅涉及到设备和数据,还包括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现场管理制度应明确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设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和考核。
四、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的实施为了确保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沟通与协调制定现场管理制度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和意见,因此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只有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2. 建立规范与评估机制只有建立明确的规范和评估机制,才能对监测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监测监控等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doc 36页)大兴矿字[2011]41号关于加强监测监控等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各单位:为充分发挥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小灵通无线通信系统、程控调度通信系统、DLP大屏摄像机系统(包括会议室视频和保卫部视频)、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和智能公共广播系统(以下简称: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矿井生产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远程监控,真正做到服务生产、指挥生产,促进矿井安全工作稳步开展,根据枣庄市煤炭局关于监测监控标准化达标要求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等有关行业标准,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有关规定,望各单位认真执行。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调度信息化系统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领导小组。
公司经理任组长,通防副总任常务副组长,公司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生产单位、辅助单位及生产部室负责人为成员。
同时成立调度信息化系统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设备部,牛颖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2011年的调度信息化工作,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为中心,以完善信息化系统为重点,搞好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保养,可靠地提供监控数据和通信畅通。
具体目标是:1、加大完善调度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确保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
保障对主要工作地点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测并实行远程监控断电保护,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撤离;确保对井下主要巷道之间的风门等通风设施开关状态进行监测,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能够对安全隐患状态打印、查询、报表和显示屏文字信息,保证矿井各类探测仪器数据正确传输、超限报警灵敏、断电可靠;能够把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专用图纸转化为矢量数字图,便于对相应问题的分析和管理。
2、加大对信息化系统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个人操作与维护能力确保维护质量。
3、KJ69人员定位系统能可靠运行,能实现下井人员的正确定位、考勤等监测。
4、KT18A小灵通系统和程控调度通信系统能确保各自正常的通信,并能实现向互联网通信。
5、DLP大屏摄像机系统能实现图像采集、信息传输、各种数据显示的正常运行。
三、管理职责的划分及措施的落实(一)调度设备部管理职责1、调度设备部成立专门监控中心和监测监控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经严格培训后,方准上岗。
负责该系统所有设施的安装、日常监督管理及各项措施的考核与落实及监控系统标准化达标工作。
2、每月组织三次对监控系统的全面检查,把煤矿安全监控维护和正常运行纳入隐患排查之中,定期排查治理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隐患。
3、监测监控员、设备管理员和安全部的安监员共同监督检查,确保日检。
监控员现场负责系统前期安设后交给各工区管理,并负责系统调整,特别是巷道调整和供电调整,监控等设施必须与之相配套使用。
4、调度设备部管理人员应经常通过安全监控系统终端了解矿井安全生产情况,组织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分析、研究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类数据,结合井下采掘动态,掌握设备运行、井下气体等变化规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调度监控员(1)应熟悉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并能熟练操作机台的控制计算机。
(2)地面中心站设置在矿调度室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值班员必须现场交接班。
工作期间,必须认真浏览、分析监视器显示的监控信息、数据的变化情况,准确的记录系统运行状态。
要每隔30分钟查看一次各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和其它监控点工作状态,以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等,特殊情况应做好记录。
若发现无信号、无数据、报警、经常断电、设备异常等现象时,应及时调度了解现场情况,同时通知维护员(监测员)和通防科,重大问题必须立即汇报给公司值班领导。
若发现气体异常,有权立即下令撤出人员,并按应急预案对有关作业地点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应记录备案。
(3)值班员接收上一级网络中心下达的指令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认真填写《中心站运行日志》、《安全监控设备故障登记表》、《下井人员统计表》。
每月底向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各单位下井人员情况汇总表。
(4)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心站值班人员,每天必须进行网络信息传输测试,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系统微机管理员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案。
(5)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涉及到其他区域时,应按《瓦斯事故应急方案》处理,并手动遥控切断瓦斯可能涉及区域的电源。
处理过程应记录备案。
(6)系统报警处理程序:①调度监控室值班员发现瓦斯超限报警时,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A、立即通知超限区域内的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B、根据瓦斯超限浓度,确认被控区域内的电源是否断电,必要时立即手动强制断电或通知变电所对超限区域进行强制断电。
C、立即通知本区域瓦斯检查员,安排施工单位跟班领导协同瓦斯检查员查明瓦斯超限原因。
D、立即通知矿值班领导,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E、如确定因传感器故障造成报警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在瓦斯检查员的监督下排除故障,按规定恢复送电。
F、如因瓦斯涌出异常或通风原因造成瓦斯超限的,必须立即汇报矿主要负责人,采取措施,排放瓦斯,并查明原因。
瓦斯没有降到规定浓度以下时,严禁送电。
G、当班值班人员应详细将瓦斯超限、处理情况记入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日志及中心站信息处理。
H、因瓦斯超限造成系统报警的,按照“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原则,由矿当班值班人员会同相关职能科室追查原因,进行处理。
②调度监控室值班员发现井下局扇无计划停风,系统出现局扇开停传感器报警时,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汇报处理:A、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从迎头撤到全风压通风地点,并安排在巷道口打设栅栏,严禁人员入内。
B、立即通知责任单位查明原因,并通知严禁、擅自恢复送电。
C、立即通知本区域瓦斯检查员,会同掘进区队长共同检查停风巷道内的瓦斯情况,检查时必须按停风巷道瓦斯检查的操作规程执行。
D、如停风区域内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立即通知矿值班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E、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1.5%、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0.5%时,方可由指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
F、调度安全监控值班人员应如实做好无计划停风记录。
由矿值班人员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及责任单位共同追查无计划停风原因。
③其它设备出现报警或信号中断时,调度安全监控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信息化系统维护员(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行双机热备,由监控通信员执行24小时值班制,随时处理安全监控系统发生的各种故障,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记录。
(2)井下现场各类传感器及关联设备,必须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规定的型号选择,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并达到稳定性不小于15天。
(3)安全监控分站供电电源取自各级变电所或进风巷的照明综保上,实现分站电源的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
(4)瓦斯、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风速传感器应安装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标准计算风量的地点。
(5)采煤工作面必须按《AQ1029-2007》的标准,在运输巷距切眼小于或等于10m处安装一个瓦斯传感器,在运输巷入口10-15m处的回风流中安装一氧化碳、瓦斯和温度传感器各一个,并且负责更换和上井维修。
(6)掘进迎头必须按《AQ1029-2007》的标准,在距迎头小于等于5m 处安装一个瓦斯传感器;在掘进巷道的入口10-15m处安装一个(回风流中的)瓦斯传感器,并且负责更换和上井维修。
(7)其他各类传感器及设施,由煤矿主要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按要求进行装设,并负责监督检查。
(8)远程控制开关必须按要求装设,确保断电控制器与被控开关之间的正确接线,并负责监督检查。
(9)安全监控设备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每10天进行一次井下现场调校(包括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等)。
调校时应先在新鲜空气中或使用空气标准气样调校零点,再通入标准甲烷气体,使传感器的显示值与校准气体浓度一致(气样流量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同时,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1次测试,确保瓦斯浓度达到0.8%时报警,1%时断电,低于0.7%时复电。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分站、各类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必须负责逐台升井检修、清理和调校。
(11)井下各类传感器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必须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负责配备不小于2小时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12)负责将在籍的装置逐台建账管理,并认真填写《安全监控设备台账》、《安全监控设备检修和更换或拆除记录》、《传感器调校记录》、《安全监控日报》、《报警断电记录月报》、《瓦斯超限断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安全监控设备使用情况月报》,以上技术资料保存2年。
(13)负责绘制责任区域范围内的调度信息化系统线路方框图和布置示意图,并标明各种传感器、断电仪、分站、分站电源、防爆电话机等设备的位置,及断电仪的断电范围,传输信号电缆的长度和型号等。
(14)要认真监督好瓦检员对采掘工作面等地点瓦斯传感器监测数据比对的工作,并把每日所填对比记录汇总存档。
(15)每天设专人对系统进行全面巡查,并认真填写《系统巡回检查记录》。
要监督好各使用单位所在区域范围内调度信息化系统的设施。
对使用不当、电缆吊挂不好、各类传感器、防爆电话机等(以下简称:终端设备)不按规定吊挂等现象,应及时通知和督促使用单位落实整改。
(16)负责调度信息化系统设备及零配件的材料计划申报。
购置后由审计及调度设备部验收合格且具有“MA”标志,安装前要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测试,经测试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17)负责各生产单位现场的延线或撤线,进行复查和建账,做到各个工区各迎头工作面单独建账,并注明延线和回撤的实际情况,由监控员和领用或回交人双方签字,确保回收率达到95%以上。
(18)信息化系统分管微机的管理员必须对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数据每3个月进行一次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不少于2年。
(19)负责安全监控设备更新。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申请报废更新。
A、设备严重老化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
B、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超过设备原价的80%以上、经济不合理的。
C、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设备。
(20)做好对使用单位调度信息化设施损坏的技术鉴定,特别是对地面电话机、摄像机等终端设备进行鉴定后应归类建账,并标清损坏情况后上报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
(21)负责将本月的各单位入井人员考勤报表于次月2-3日发给各单位核对,7-8日报给审计处,经审核后依此来做本月的下井考勤和下井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