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各章资料整理归纳

行政法学各章资料整理归纳
行政法学各章资料整理归纳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1.什么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调整结果

概念: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主体、职权、行为及程序、及责任和救济关系等法律规的总称。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就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而形成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的调整结果:行政法律关系(受法律规调控的,因行政权的行使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所谓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容的行政关系如何理解:(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行政法调整、约束和规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行使行政权的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种种法律关系。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容

3. .行政关系的含义及其类型

所谓行政关系,就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而形成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⑴行政组织关系:指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或部构成关系。

⑵行政行为关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活动中,与公民所产生的行政关系

⑶行政监督关系:指对行政权力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行政关系。

4.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

合理性原则又称公平、公正原则,是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种类、条件、幅度和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合法性原则,又称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容,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5.行政当事人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6.行政法的容(划分标准:行政的事务围)

1.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的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2.给付行政:又称福利行政,旨在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公民提供各种生活需要上的服务.

3.计划行政:为实现行政上的预定目标,在兼顾各种利益的调和以及斟酌相关情况下,准备或鼓励把各项手段及资源合理配置的行政活动.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看,行政法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责任法,行政监督或行政救济法

7.行政法调整的围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包括:行政组织关系、行政行为关系、行政监督关系

8.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变化的法律事实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与根据就是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即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第二章行政主体

1.什么是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职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2.行政主体含义,特征

含义:所谓行政主体一般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利,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特征:①行政主体必须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②行政主体必须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利、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③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④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3.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与行政权限争议,处理的规则?行政争议的类型有哪些?

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的处理规则

(1)由争议双方的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或人民政府处理、解决。

(主要适用于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具有从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之间的争议。)

(2)由争议双方的共同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或人民政府处理。

(主要适用于非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被授予组织之间的争议,如不同职能性质的行政机关之间、异地地方人民政府之间发生的争议。)

行政的权限的争议有两类

一类是积极的权限争议,即两个行政机关都认为自己对某项行政事务有管辖权,从而发生职权冲突;另一类是消极的权限争议,即两个行政机关都认为某项行政事务不属于自己管辖,从而出现管辖的“真空地带”(管辖权的缺位)

附:依法定授权而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一般称之为被授权组织。

受委托组织,是指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某项行政职权或从事某些行政事务管理的组织。(作为一种“不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而出现)

4.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的含义及其类型

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相互之间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和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关系。

⑴领导关系:是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⑵指导关系:是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业务指导或监督关系。

⑶公务协作关系:是指某一行政机关经其他行政机关的要求,为其提供补充性协作而发生的关系。

5.行政委托的有效条件

(1)必须依法委托(即行政职权具有不可自由处分性)。

(2)委托的事项必须属委托行政机关职权围的事项。

(3)委托的事项围必须明确并应受到限制。

(4)委托应以书面形式进行。(5)不得再委托(6)委托确有必要,不得不委托。

6.受委托组织作出行政行为的性质。

受委托组织应是一种公益性的组织而不能是以营利为目的或具有私益性质的企业。

(如实施行政处罚的受委托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第三章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含义,特征

含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中作出的受行政法律规调控的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志行为。(笔记上)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使行政职权并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书上)特征:1.主体专属性2.意思性更多的表现为单方意思性

3.国家的强制性 4.效力的先定性(公定力) 5.可诉性

2.行政行为的四个效力

1.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的法律效力。

2.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已经作出,就具有不得随意改变的效力。(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

3.拘束力(约束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其容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产生法律上的约束性,双方都要遵守与服从,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后果。(对他人不具有拘束力)

4.执行力(实现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注意:并非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具有执行力,赋予相对人权利的行政行为一般不必具有执行力。)

3.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性文件的行为,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言,抽象行政行为还具有反复适用的特点。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主要区别:

⑴行为对象不同。抽象行政行为是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对象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以特定的人或事为对象。

⑵行为功能不同。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适用于将来的人和事,具有“往后约束性”;如果一种行政行为是约束人们已发生的行为,即具有“往前约束性”,该行政行为是具体的。

⑶是否能够反复适用。抽象行政行为对同类的人或事都具有约束力,即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只对特定的人和事发生效力,对其他的人和事不具有效力,即只有一次性效力。

一般说来,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执行。

4.什么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定的条件、幅度或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作出自己认为适当的行政行为。

5.行政行为要成立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1)意思表示和目的要素(2)主体与权力要素(3)法律规和法律效果要素

6. 行政行为的失效产生的原因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或明显情形。(2)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3)不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4)行政主体受相对人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5)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7.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成立,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即行政行为的作出。行政行为的生效以其成立为前提,行政行为尚未成立,效力则无法产生。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包括:

①行政行为成立的主体要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而所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②行政行为成立的主观要件。行政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行为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

③行政行为成立的客观要件。即行政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④行政行为成立的功能要件。行政行为能够表达行政主体的意图,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这也是行政行为成立与行政事实行为成立的区别所在。)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包括:

①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只有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所为的行政行为才是有效的行为。

②行政行为的权限合法。不同的行政主体拥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围实施行政行为,否则构成行政越权。(“越权无效”是各国行政管理过程中普遍适用的原则,行政主体不能超越其权限围作出行政行为。)

③行政行为的容合法。行政行为设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这是行政行为合法的容要件。

④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作出,不得违反法定程序,否则也构成行政行为。(具体要求:第一,遵守法定步骤。第二,遵守法定顺序。第三,符合法定方式。第四,符合法定时限。)

第六章行政征收

1.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

行政征收是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宏观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依法向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特点:法定性无偿性强制性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履行行政职能或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并在给予相应补偿的情况下以强制方式向行政相对人取得财产或劳务的使用权的一种行政行为。区别:

(1)行为标的不同: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限于行政相对人的财产,并且通常指金钱;

行政征用的标的却有多样,既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土地或劳务等。(2)行为方式不同:行政征收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的财产;行政征用一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在征用相对人的财产或劳务时,应给予相对人相应的经济补偿。

(3)对财务的处分程度不同:

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行政相对人转归为国家,是对被征财产的彻底处分;

行政征用中行政主体仅仅是取得了被征有的使用权,被征用对象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转移,被征主体在使用完后应将被征用的对象返还给行政相对人。

(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不同之处在于,征收主要是所有权的改变,征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

2.行政征收与行政没收

行政没收是指行政主体将行政相对人的所得或非法财物收为国有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

行政没收和行政征收虽然都是把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收归国有,但两者的区别明显:(1)行为对象不同行政征收的对象是依法负有缴纳义务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没收是针对的行政相对人

(2)行为性质不同行政征收属于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行政没收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一种。(3)行为方式不同行政征收可以是一种连续性行为,如征企业所得税,只要该企业正常经营,行政机关就可以定期连续征收其所得税;行政没收是针对特定案件,对同一行为只能给予一次性的没收处罚。

3.行政征税与行政征用

行政征税,又称税收征收,是我国行政征收最主要的方面。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纳税人收取税款的行为,它是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形式。

(包括对税收征收和涉外税收征收)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履行行政职能或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并在给予相应补偿的情况下以强制方式向行政相对人取得财产或劳务的使用权的一种行政行为。

第七章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予以制裁的行政行为。

行政处分,是指行政机关按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违纪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务员所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属于部行政行为。

两者区别:

⑴主体围不同。行政处罚由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而行政处分由公务员所在的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实施。

⑵对象不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外部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政管辖关系;行政处分的对象是部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是行政隶属关系。

⑶容和方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容比较广泛,涉及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行为或声誉,常见的方式有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证照、行政拘留等。

行政处分的容涉及公务员的声誉、职务、待遇,一般不涉及其人身、行为。

行政处分的方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形式。

⑷行为作出的依据不同。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是有关行政管理秩序方面的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等;而行政处分依据的是与公务员有关的法律规,如《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

⑸救济途径不同。不服从处罚的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不服从行政处分的公务员,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只能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向作出

处分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2.行政处罚的含义、特征和种类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予以制裁的行政行为。

特征:1.行政处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作出。

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构成犯罪行为的制裁。

4.行政处罚是制裁性的行政行为。

种类:1.人身自由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进行限制和剥夺。

2.声誉罚:对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其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处罚。

3.财产罚:使被处罚人的财产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的行政处罚。

4.资格罚:以剥夺或限制人的某种资格为容的处罚。

5.责令作为或不作为罚:直接要求被处罚人作出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又称义务罚)

4.行政处罚适用条件

所谓行政处罚适用是指对于行政法律规的行政处罚的具体运用。

适用的事实条件:有行为

适用的主体条件: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定的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实施。

适用的对象条件: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的行政者。

适用的时效条件:行为未超过追究的时效:两年未被发现。

5.如何正确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的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原则,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1.一事是指一个法律事实,即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

2.可以处罚两次以上,但罚款只能适用一次。

3.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规的,该法律法规同时规定实施机关可以并处两种处罚,这种并处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4.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同时构成犯罪的,在被追究刑事责任后依法还应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仍可适用行政处罚。

6.行政处罚中不予处罚和免予处罚

(1)不予处罚,是指由于有法定原因存在,行政机关对某些形式上虽然但实质上不应承担责任的人不适用行政处罚。

①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不予处罚;

②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的,可以不予处罚;

③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或属于紧急避险的,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不予处罚;

④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2)免于处罚,指行政相对人负有法律责任,由于存在某种法定情况,行政主体决定免除对其处罚。

①当事人实施的行为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责令其改正,认为不需要处罚的;

②当事人的行为是因行政管理人员的过错造成的;

③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影响而的。

(3)区别:不予处罚是因为行政相对人本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免于处罚是行政相对人虽负有法律责任,但由于法定原因而没有被处罚。

第八章行政强制

1.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职能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采取强力方式的行政行为。

⑴实施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而且是在特定行政行为中具有法定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

⑵行政强制是一种法定的权力性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

⑶是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权力,强制行为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措施。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予以制裁的行政行为。

两者区别:

⑴性质不同。行政强制是在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法的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强制相对方履行原定义务。而行政处罚是在行政相对人违反法律规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其赋予新的义务,直接影响相对人的实体权利义务的行为,属于制裁性法律责任,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⑵目的不同。行政强制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或制止行政相对人侵害他人或公共利益,或迫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的相同状态,其着力点是保证没有被履行的“义务容”在未来的实现。而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制裁相对人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着力点是惩罚,教育其遵守法律法规。

⑶罚则不同。行政强制可以适用一次,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对同一相对人持续适用,直至达到停止对社会的危害或迫使其履行完法定义务为止。但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惩戒,其处罚一般是一次性的,实行一事一罚,即对同一事实不得以同样的理由处罚两次或两次以上。

2.行政强制的生效规则

⑴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强制执行的决定,必须以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法定义务为前提。

⑵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强制执行的决定,只能由有法律明确授予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主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

⑶告诫期满,义务人仍然拒不履行行政主体要求其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生效。

3.如何界定行政救济的含义

概念: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他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特征:①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②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③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途径:a.行政机关救济——行政复议 b.司法机关救济

第十二章行政程序法

1.行政程序启动的方式

依职权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无须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大量的行政行为属于这一类)

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来说,在没有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的前提下作出的行政行为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2.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公正原则(程序公正)

公开原则

行政相对人参与原则

效率原则

3.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听证制度

公开制度

回避制度

时效制度

第十三章行政和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即行政主体因在行政活动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特征: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

②行政责任包括部责任和外部责任。

③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不能和其他责任互相替代。

④行政责任是行政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构成要件:①有行政行为的存在。②行政的主体具有责任能力。

③具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④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⑤特殊要件。(如行政赔偿需要有实际的损害结果,且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容:对主体的惩戒性责任

根据行政的主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对行政所造成的后果予以弥补和恢复

形式:与责任的形式始终是一一对应的

(1)事实不清有误的、无法律依据的、适用法律规错误的、违反法律程序的、超越和滥用法律职权的行政行为——予以撤消

(2)对于不履行或延期履行法定职责的失职行为——依法定期限履行职责

(3)行为产生权益剥夺或改变的——返还权益、恢复原状

(4)行为给他人的名誉造成一定影响——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5)不当的行政行为——予以变更

(6)行政行为造成公民或法人合法权益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章行政赔偿

1.行政赔偿的主体,对于赔偿金额如何计算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而由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特征:1.行政赔偿中的侵权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行政法学试题A卷

行政法学试题A卷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A) 提示:1. 请考生仔细核对试卷页数,如有误,须及时请示监考教师。 2 .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公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要素包括物、行为和_______。 2、公安行政执法行为一经作出就立即产生法律效力是生效规则中的_________。 3、限期出境是_________有权裁决的处罚种类。 4、治安管理处罚_________ 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当场作出决定。 5、部门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的公安行政处罚,罚款限额由_____规定。 6、传唤只适用于____________。 7、被处以罚款的被处罚人应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15日将罚款交至指定银行, 逾期不交纳的按原罚款数额____________加处罚款。 8、公安行政复议不能在法定期限作出复议决定的,经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 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多不得超过_________。 9、直接提起公安行政诉讼一审的期限是_________ 。 10、公安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请求的期限是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不具有的特征是( )。 A .从属法律性 B .裁量性 C .等价有偿性 D .单方性 2、民警吴某因参与赌博被某县公安局裁决罚款1000元。以行为对象与公安机关的关系为标准进行区分,某县公安局对吴某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于( )。 A .双方的公安具体行政行为 B .须申请的公安具体行政行为 C .内部的公安具体行政行为 D .外部的公安具体行政行为 3、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其他车辆应给使用警报器和回转警灯的警车让道,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 A .行政职权 B .行政受益权 C .行政优先权 D .行政强制权 4 、公民李某于2003年6月3日有过嫖娼行为,2004年4月当地公安机关知悉此事,则应( )。 A .从重处罚 B .不予处罚 C .从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5、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的期限是( )。 A .2个月 B .3个月 C .15天 D .30天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 )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A .具体行政行为 B .抽象行政行为 C .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D .立法行为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案件( )。 A .可以申请复议 B .不得申请复议 C .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 .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特殊地域管辖的是( )。 A .因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提起的诉讼而由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的

行政法学考试重点知识讲解

行政法学考试重点

行政法学考试 1、什么是行政法?有何特点?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关系主体行使其权利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特点:(1)、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的、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2)、在内容上的特点:行 政法内容广泛;以行政法、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易于变动;具有双面性。 2、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 一般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其基本含义和具体要求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律关系之中,知道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准则。主要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合法性原则:(1)、含义:是指行政权的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要求: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合理性原则:(1)、含义: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2)要求: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为应该建立在正当的考虑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的因素;平等的适用法律规范;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 行政应急性原则:(1)、含义:只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者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2)、要求:因该做相关的监督;应由法定机关行使;损害应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要给与一定的补偿。 4、什么是行政职权?有哪些内容?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职能。主要有:1、行政立法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 5、行政奖励权; 6、行政物质帮助权; 7、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 9、行政合同的签订权;10、行政复议权;11、其他行政职权 5、什么是行政授权?有什么特征? 所谓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方式,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特征:(1)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规定为依据;(2)行政授权必须 符合法定的方式;(3)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会使某一原本无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取得主题资格,或者使其原有的行政主体的职权范围夸大,职权内容增加。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考试真题含参考答案附马列真题(自考必备) (2)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考试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A.君主B.政党 C.宪法和法律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A.行政司法权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强制B.行政征收C.行政许可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A.7个工作日B.10个工作日C.20个工作日D.30个工作日 9.下列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授予荣誉称号B.发给奖品 C.发给奖金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00元。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行为是 A.行政命令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D.行政诉讼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 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 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湖北自考网7月8日整理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 A.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基础上作出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2.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企业可以对其员工进行奖惩,所以企业是行政主体 3?行政行为一经作岀,不论其实质是否合法,都要求予以 尊重,这是行政行为的()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公定力 4?行政立法依其立法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A.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D.行政立法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5.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加处罚款的标准是() A.每日按罚款数额的1% B.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 C.每日按罚款数额的5% D.每日按罚款数额的20% 6.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有权设定临时许可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某省人民政府 C.某省人大常委会 D.公安部 7.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国有企业与其员工签订的聘任合同 B.行政机关为解决工作人员住房问题而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C.行政机关与其机关内的清洁工签订的用工合同 D.国有土地的出让合同 &下列属于相对人参与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A.合议制 B.简易程序制度 C.说明理由制度 D.时效制度

2018年4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2020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县社保局向社会发布2014年本县参加社会保险统计数字B.某市工商局购买办公用品 C. 某市环保局为净化空气禁止某餐馆以煎炒方式做菜 D. 某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交换某块土地使用权 2.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这是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B.强制力C.确定力D.拘束力 3.下列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 A.某市工商局对本单位王某进行降级处分 B.某市公安交管局拒绝为王某颁发驾驶执照 C.某市卫生局宣布一批新任科长名单 D.某市政府对所属区政府下达完成年终考核的命令 4.行政行为主体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该行政行为应属于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 D. 效力未定行政行为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宪法 B. 法律C.行政法规和规章D.道德规

范 6.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入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漫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诚实守信原则D.责权统一原则 7.某工商局干部张某在周末开公车,带领家人到外地旅游,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单位因此给予其警告处分,张某不服。下列关于他的救济途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如果对复核决定仍不服,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诉 B.可以不经复核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 C.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部门提出申诉 D.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8.下列做法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是 A.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年终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等次任职 B.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行政法学教学参考书目(完整版)

行政法学教学参考书目 石佑启推荐 1、方世荣主编:《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胡建淼著:《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6、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叶必丰著:《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8、杨解君著:《行政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9、杨解君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树义主编:《寻求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第二版 12、姜明安著:《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林莉红著:《行政诉讼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5、陈新民著:《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姜明安主编:《外国行政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17、王名扬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1987年版 19、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杨建顺著:《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1、于安编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日]和田英夫著:《现代行政法》倪健民、潘世圣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23、 [日]室井力著:《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4、 [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5、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6、 [美]伯纳德.施瓦茨著:《行政法》,徐炳等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7、 [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8、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9、杨海坤、黄学贤著:《中国行政程序的法典化——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0、薛刚凌主编:《国家赔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1、杨解君、温晋锋著:《行政救济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马怀德著:《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劣》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 33、王万华著:《行政程序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4、方世荣著:《论具体行政行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5、方世荣著:《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 36、叶必丰著:《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7、沈岿著:《平衡论——一种行政法的认知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8、李娟著:《行政法控权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石佑启著:《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换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关保英著:《行政法模式转换研究》法律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1、宋公德著:《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置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 A 有效行政行为B .无效行政行为C .可撤销行政行为D .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 .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 厅进行消防检查 B .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 .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 D .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 .补充性立法B .执行性立法C .试验性立法D .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通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

(完整版)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权的概念、内容、特点P11 行政法研究的核心——行政权 (一)、概念:一般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关于该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权;第二,行政权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赋予或认可。(P11)(二)、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规范制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指导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复议权等权利。(P12) (三)、特点:1、执行性2、法律性3、强制性4、优益性5、不可处分性(P12) 二、行政法的特点:P17-18 1、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②、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 2、内容上的特点:③、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④、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⑤、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 三、行政法的渊源P19-21 (着重记黑体字部分,非黑体字了解应该即可)(一)宪法: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范的基本形式;其效力低于宪法,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 (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表现为“条例”、“规定”、“办法”。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前提: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五)行政规章:是国务院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六)法律解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做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七)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 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概念: 指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P21)(注意: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行政管理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 D.行政处罚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9.下列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 ) A.授予荣誉称号 B.发给奖品 C.发给奖金 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00元。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行为是( C ) A.行政命令 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 D.行政诉讼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C )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 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 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12.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 B ) A.10以下 B.15日以下 C.30日以下 D.60日以一下

全国自考2018年10月00261行政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 A.法律解释 B.判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 3.下列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A.县人民检察院 B.市教育局 C.市人民法院 D.县人大常委会 4.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市人民政府 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 A.晋升 B.委任 C.辞职 D.死亡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是违法的,可以不予执行 B.行政行为作出后,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变更 C.行政行为是对行政相对入作出的,对行政机关没有约束力 D.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7.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理解,错误的是 A.行政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一定数量的金钱,也可以是实物 B.行政给付通常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获得行政给付是符合给付条件行政相对人法律上的一项权利

10月全国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 ..的是( ) A.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 ) A.私人行政 B.公共行政 C.企业行政 D.事业单位行政 3.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行政组织法 B.公务员法 C.教育行政法 D.行政处罚法 4.下列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单行条例 7.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 1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 A.专门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程序行政法 9.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 A.国家权力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民主党派 D.国家司法机关 10.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 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12.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 A.补充性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地方性立法 13.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1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物业公司对本小区组织卫生检查 B.某超市对偷商品的小偷进行罚款 C.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D.教育局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体育用品 15.下列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某公民颁发营业执照 B.某市政府制定关于进出该市的车辆的收费标准 C.某区政府作出关于向本区所有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的决定 2

行政法学重点、要点3

1、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行政合同的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自己履行原则、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3、解决行政合同纠纷一般采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方式;(1)行政合同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2)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适用调解(3)行政合同纠纷承担的责任形式主要是赔偿责任 4、行政指导的种类:(1)以有无法律根据为标准:分为有具体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和无具体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2)以其指导层次或指导对象为标准:分为宏观行政指导和个别行政指导(3)以其作用的性质为标准:分为促进性指导和限制性指导(4)以行业或部门管理领域为标准:分为教育、科技、商业、对外贸易等若干类别(5)以其功能为标准:分为管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促进性行政指导 5、行政程序的种类:(1)以行政事务的法律目的和行政程序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内部行政程序、外部行政程序(2)以行政事务处理的适用频度、范围、时限和行政程序的适用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3)以法律是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自由行政程序、法定行政程序(4)以行政事务的法律关系特点为标准: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裁判程序 6、行政程序法的地位:调整与规定行政过程的程序性法律规则,是程序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司法程序具有同样重要的法律效力和地位 7、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的关系:(1)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行政实

体法共同构成了行政法的外延(2)调整行政程序关系和调整行政实体关系是两类不同的法规范 8、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政法体系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其所调整的对象仍是行政关系,但它侧重于行政程序关系 9、1889年西班牙《行政程序法》(以法典形式出现的第一部行政程序法)和1925年奥地利《行政程序法》(国外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第一阶段) 10、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是行政程序法兴起和发展的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标志;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内在推动力在于世界民主潮流的发展 11、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状况:(1)《行政诉讼法》颁布施行以来,中国的程序法建设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2)《行政处罚法》是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根据《立法法》,国务院于制定颁布了《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这两个条例分别对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作出明确规定,使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得以健全和完善(4)是中国行政法制建设领域又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正在向纵深发展 12、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基本精神和准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仅要追求行政效率,更要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坚持公正平等 13、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所谓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执法人员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仇敌,或者与本案有其他关系足够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的情况 14、表明身份的制度是程序公正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相对人参与的一个先决条件 15、行政违法:(1)行政违法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但是尚未构成犯罪,最终承担的是行政责任(2)违法主体既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行政相对人(3)无论行为

《行政法学》第18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在行政诉讼中,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可在障碍消除后( A B C D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 A B C D 、在我国,人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合议庭应由( A B C、由三人或三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D 、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限为( A B C D

B、代执行 C、委托执行 D、移送执行 3、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有() A、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甲公司不服工商局处罚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受理后通知乙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开庭审理时,乙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代理人未到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若乙公司经合法传换无正当理由不到庭,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B、若甲公司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C、若甲公司经两次合法传唤未到庭,法院应当缺席判决 D、若甲公司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5、当事人上诉的途径有 A、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B、只能向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C、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D、可以直接向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法律规定的复议终局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错误 2、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 正确错误 3、对决定再审的行政案件,应当裁定终结原裁判的执行。 正确错误 4、对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的行政案件,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人民检察院有权提出抗诉。 正确错误 5、有关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的行政诉讼的案件,实行行政复议前置。 正确错误

2001.10-2017.10自考00261行政法学历年名词解释

00261自考行政法学历年名词解释 *1.不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P118 2017.10 2.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P161 2017.10 2014.10 201 3.1 2010.10 2006.10 *3.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戒的行政处罚,故又称为申诫罚或精神罚。P178 2017.10 4.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P242 P2017.10 2007.10 5.行政复议机关:是指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P258 2017.10 2017.4 2014.10 2002.10 6. 抽象行政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P129 201 7.4 2015.4 2013.1 2003.10 7.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P313 2017.4 2010.1 2007.10 2005.10 8.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P174 2017.4 2015.4 2013.1 2006.1 9.相对人参与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P224 2017.4 2015.4 *10.派出机关: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2016.10 1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P96 2016.10 2013.10 2012.1 12.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P148 2016.10 2015.4 2001.10 *13.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处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P188 2016.10 *14.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和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出有关行政目标,事先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目标所必需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P194 2016.10 *15.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采取某项措施时,必须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权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而且要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P71 2016.4 *16.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即狭义上的人民政府,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和监督的国家机关。P82 2016.4 17.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P108 2016.4 2014.10 2012.10 2011.10 2011.1 18.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