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栽培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及应用202004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趋于稳定,产量稳步提升
➢ 近10年来,全国梨栽培面积基本趋于平稳,部分区域略有调整,总体上中西 部地区栽培面积略有增加,东部地区略有缩减。
➢ 由于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2008—2017年间,总产量和单 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至1.2倍和1.4倍。
新品种的自主选育和产业推广应用成绩显著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苏翠1号
➢ 原代号5-18,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由西子绿×翠冠杂交育 成。成熟期比翠冠早7-10天;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平均果重达257克, 果皮纯绿色,无锈斑,套袋后果实呈黄绿色,颜色一致,外观美,优 于翠冠;果肉细嫩,多汁,味甜,糖度略低于翠冠,可溶性固形物 11%-12%。耐贮性明显优于翠冠。杭州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
➢ 梨是世界性主要水果之一,是我国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梨是我国种 植范围最广的果树之一,根据2019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统计数 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梨栽培面积约96万公顷,总产量约1 653万吨, 分别占世界总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的69.1%和68.4%,稳居世界第一位。
➢ 目前,我国栽培的传统地方优良品种和自主育成的新品种约占栽培总面积的85% 左右,相比其他果树具有一定优势,新品种选育工作成绩喜人,有力地推动了我 国梨产业的发展。
➢ 由于早熟、中熟品种的育成与大面积推广,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失调的状况正 逐步改善,梨鲜果采收期延长了近两个月,结合贮藏保鲜,梨鲜果已基本实现了 周年供应。
梨树栽培技术研究
前言
➢ 梨是我国主要水果之一,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誉。它不仅肉质脆嫩、汁多味甜,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还有帮助消化、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生津除烦、滋阴润燥、清心泻火、降压降脂等医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而且可加工 制作梨汁、梨膏、梨酒、梨罐头、梨脯、梨干以及美味菜肴等。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中梨一号
➢ 又名绿宝石,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亲本为新世纪×早酥。果实 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0克,果面较光滑,有光泽,北方气候干燥地区栽培无果锈, 南方栽培有少量果锈,果皮翠绿色,萼片脱落或残存,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脆, 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12.0-13%,品质中上。在郑州地区7月上中旬成熟,较耐贮 藏。该品种在雨水较多地区有裂果现象。树势强,树姿直立,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抗病性较强。适合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种植。
➢ 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1994—1999年立项系统研究了‘鸭梨’果实品质 发育特性和优质调控技术,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梨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明 确了‘鸭梨’优质丰产的树相指标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指标,建立了叶 分析指导平衡施肥的计算机专家系统,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 了试验示范县‘鸭梨’品质,1997、1998年实现了我国‘鸭梨’首次 直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市场突破,为后来我国加入WTO扩大梨 果出口作出了积极贡献。
➢ 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开展了“乔砧梨树密植丰产栽培技 术研究”,在我国首次创建了“乔砧梨树密植丰产配套技术”,开 创了梨树现代栽培新模式,实现了幼树定植3年结果5年丰产的生产 目标。此外,河北、山东、新疆、安徽、辽宁等省份分别在‘鸭 梨’‘茌梨’‘香梨’‘酥梨’‘南果梨’等成龄园高产稳产研究 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梨园产量,并克服了大小年 结果现象。
➢ 这一阶段栽培研究的特征是常规技术的集成与普及。
20世纪60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前
➢ 20世纪60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前,生产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依然是管理 水平差导致的产量低。
➢ 以河北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为代表,开展了“鸭梨高产稳产优质栽 培技术与理论研究”,1957—1977年历经20年的研究与推广取得 了显著试验效果,实现了试验园‘鸭梨’产量120 000~161 900千 克每公顷,为‘鸭梨’高产优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获得 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经检索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育成了以‘早酥’、‘黄花’、‘翠冠’、 ‘黄冠’、‘中梨1号’、‘玉露香’等为代表的品种321 个,其中通过审(认、 鉴)定、登记、备案的 213 个。
新品种的自主选育和产业推广应用成绩显著
➢ 我国历史上栽培的品种以9月及以后成熟的晚熟类型为主,我国新品种选育工作 在延长鲜果成熟期方面,尤其是成熟期在7月底之前的早熟品种类型选育工作取 得了很大成功。根据育成品种的育成地物候期(数据来自育成品种文献)资料, 成熟期在7月底之前的极早熟/早熟品种已达51个,其中砂梨系统27个、种间杂交 种19个、白梨系统4个、西洋梨系统1个。
早熟梨新品种-新玉
➢ 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05年用‘长二十世纪×翠冠’杂 交,育成的早熟新品种。果实扁圆形,果形端正,果皮全褐色,色泽 亮丽,平均单果重250g,肉质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 2018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杭州地区7月中旬成熟。
早熟梨新品种-金晶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早酥
➢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亲本为苹果梨×身不知。果实卵形或卵 圆形平均单果重250克,梗洼浅而狭,有棱沟,萼片宿存,果皮黄绿色 或绿黄色,果面光洁、无果锈,果肉白色,肉质细、酥脆,石细胞少,汁 多,味甜或淡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14.0%。树势强健、发枝力中 等,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坐果率高,具早结果、早丰产特性。辽宁兴城8 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00天。该品种适合北方白梨产区栽培。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
➢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梨园单位 面积产量的提高和新发展幼树大量进入结果期,加之果农盲目追求产量 导致果品质量下降等原因,我国梨主产区出现了严重的卖果难、梨园经 济效益大幅下滑的现象,突出表现为‘鸭梨’‘酥梨’和‘南果梨’等 传统优良品种。在这一背景下,河北、山东等省率先提出了提质增效生 产新理念,提高果实品质栽培技术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的核心领域。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翠玉
➢ 原代号5-18,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由西子绿×翠冠杂交育 成。成熟期比翠冠早7-10天;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平均果重达257克, 果皮纯绿色,无锈斑,套袋后果实呈黄绿色,颜色一致,外观美,优 于翠冠;果肉细嫩,多汁,味甜,糖度略低于翠冠,可溶性固形物 11%-12%。耐贮性明显优于翠冠。杭州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
➢ 我国是梨的起源中心及栽培梨的多样性中心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达3000多年; 种质资源丰富,已保存梨种质3000余份;栽培规模大,总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 第一;栽培区域广泛,除港澳地区,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梨树生产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突出表现为经 验管理,生产粗放,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由于经济落后和缺乏专 职科研队伍,因此栽培技术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 随着产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飙升的问题愈加突出,省力省工栽培成为 科研和生产的当务之急,河北农业大学等自2005年开展了此项研究,历 经8年在我国率先研究建立了梨“四化”栽培模式(矮密化,省力化, 机械化,标准化),受到业内高度关注,在全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
➢ 2009年国家启动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在栽培技术领域 分别设置了土壤与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果园生 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和生理障碍调控6个研究领域,每个领域组建了岗位 专家团队,体系专项的启动显著壮大了梨科技人员队伍,从此,梨栽培 技术研究步入了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新时期。
进入21世纪
➢ 进入21世纪以来,梨生产科研的重点任务是提质增效、品种结构调 整和低产果园的改造。
➢ 针对提质增效的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在全国展开,河北、安徽、山 西、湖北、河南、江苏、山东等省相继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并应 用于生产;品种结构的调整山东省起步早,大量引进日本、韩国梨 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抢得市场先机。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早金酥
➢ 系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用早酥梨×金水酥杂 交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省级备案。具有 成熟期早、采摘期长、优质、早产、丰产 等特点。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重240克, 最大果重600克。果面绿黄,套袋后黄白色, 果皮薄,果心小,果肉白色,果肉酥脆, 汁液多,风味酸甜,石细胞少,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11%左右。品质优,常温下可储 藏20天左右,冷藏可储至翌年5月。在辽宁 熊岳地区,4月上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 八月初果实成熟。
20世纪50年代后期
➢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我国梨树栽培技术研究的起步阶段,主 要是针对梨园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等问题,以提高产量为目 标开展综合技术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施肥、灌水、修剪、授粉和病 虫防治等常规技术的综合应用,
➢ 在当时生产管理起点低的情况下,产量大幅提高,由7 500~9 000 千克每公顷提高到15 000~30 000千克每公顷。
➢ 作为梨的起源中心,我国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保存的资源类型约3 000份;栽 培品种涵盖白梨、砂梨、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5个主要栽培种,广泛应用于 生产实践的梨栽培品种有130多个。其中,传统主栽品种‘砀山酥梨’‘鸭 梨’‘南果梨’‘库尔勒香梨’等栽培面积所占比例较大。
➢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有计划、系统、科学地开展梨品种选育工作,全国 有近40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梨的育种工作,主要围绕果实品质、抗病、抗 逆、不同熟期等目标进行遗传改良,相继育成了以‘早酥’‘黄花’‘翠 冠’‘黄冠’‘中梨1号’‘玉露香’等为代表的梨优良品种180余个。
早红玉 红酥蜜
丹霞红 红酥宝
红玛瑙
早红蜜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翠冠
➢ 原代号8-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杭州市果树研究所协作用幸水 × 6号 (新世纪 ×杭青)杂交育成。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230克以,底色绿色,皮 色似新世纪,果点稀,萼片脱落。果肉白色,肉质细嫩且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 12%~13%。杭州地区初花期在3月底至4月初,果实生育期105-115天,7月底8月初成 熟,果应适当早采。树势强,花芽形成良好,坐果率高。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我国梨树大发展时期。据我国梨核心产 区河北省统计,1986年全省面积达12.4万公顷,7年增加6.6万公顷, 其中1984—1986年3年发展了近6.0万公顷,平均每年增加2.0万公 顷。其间生产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幼树早果丰产和成龄树高产 稳产。
➢ 河北省将老龄梨园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黄 冠’为突出代表的‘圆黄’‘中梨1号’‘黄金梨’等新品种,‘鸭 梨’‘雪花梨’面积比例由原来的86%降为64%。
进入21世纪
➢ 其间,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提出了集树体改造和品种更新为一体的老龄梨 园改造技术,并发明了大树高接换优的“嵌芽接”方法,在生产上得到 了大面积推广。
➢ 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从丰水实生中选育出的早熟砂梨新品种。该品 种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92克,果皮褐色,果面光 滑,肉质细嫩。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6%,果实生长发育期124天,在武汉 地区7月底8月初成熟。早结,丰产,稳产,高抗黑斑病。在湖北省沙梨产区可适 度发展,河南、河北、山东等梨产区也可引种试栽。
“三好三满意”的良种标准
“三好三满意”的良种标准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 所培育优良新品种24个, 有力推动我国梨产业发展 和品种结构调整,尤其是 早中熟品种培育成功,延 长鲜果采收期近2个月,极 大丰富梨果市场。
有关新品种的说明
➢ 我国梨新品种选育主要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由于种间优势互补性较 强,杂交亲本选配时,常常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作为亲本,进 行远缘种间杂交,选育的新品种遗传背景复杂,很难归为哪个种类。 如玉香蜜拥有了白梨、砂梨、西洋梨的遗传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