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大分子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树枝状分子3,5-二[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的合成
新型树枝状分子3,5-二[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的合成刘静;彭亦如;张宏;吴克勤;陈莉莉;阙寿林;陈奎治;陈燕燕;陈婉玲【摘要】3,5-di(4-cyano benzyloxy) benzyl alcohol(4) and 3,5-di[3,5-di(4-cyano benzyloxy) benzyloxy] benzyl £ilcohol(6) were synthesized in turn by convergent growth method from 4-( bromom ethyl) benzonitrile and 3,5-dihydroxybenzyl alcohol. Two novel carboxyl-terminated dendrons, 3,5-di (4-carboxyl benzyloxy ) benzyl alcohol and 3,5-di[3,5-di(4-carboxyl benzyloxy ) benzyloxy ] benzyl al cohol , were prepared by the hydrolysis from 4 and 6,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 1H NMR, IR, 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采用收敛法,以对氰基苄溴和3,5-二羟基苯甲醇为原料,依次合成了端基为腈基的芳醚树枝状分子3,5-二(4-腈基苯甲氧基)苯甲醇(4)和3,5-二[3,5-二(4-腈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6);4与6分别经水解制得以羧基为端基的新型芳基苄醚树枝状分子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和3,5-二[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其结构经UV-Vis,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12(020)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树枝状分子;对氰基苄溴;3,5-二羟基苯甲醇;收敛法;合成【作者】刘静;彭亦如;张宏;吴克勤;陈莉莉;阙寿林;陈奎治;陈燕燕;陈婉玲【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31;O632.32自从1985年Tomalia等[1]首次合成了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以来,树枝状大分子就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金属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在均相催化中的应用
Osr oto e m等…考察 了 dp 型铑基树枝状大 pf
分子对 连续 流膜反应 器 中的衣康 酸二 甲酯 的加 氢 反应 的催 化 活 性 。Fn e idi s等 用 铑 膦 树 枝 状 催
化剂催 化苯 乙烯 和 1一己烯 的加 氢反应 。结果 表
明, 与单核金属催化剂相比, 低代树枝状大分子催
产物 中分 离 , 实现 均 相 催化 剂 的 固载 化 。将 催化 活性 中心 引入树 枝 状 大 分子 的 内部 , 以对 引入 可
枝状大分子合成后引入树枝形骨架中。金属树枝 状 大分 子具 有多个 配位点或 多个 电子转 移 氧化 一
基团进行区域或立体控制 ; 将催化活性 中心引人 树枝状大分子的外围 , 可形成一种新型树枝状大 分子封装金属粒子催化剂 , 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催 化剂更易分离。下面主要介绍树枝状大分子金属 催 化剂在 均相催 化 中的应 用 。
有纳米级尺寸 , 易于分离和回收再利用。因此 , 金 属树 枝状 大分 子催 化 剂越 来 越 受 到重 视 , 具 有 是 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新型化合物。笔者对 目前
金属 树枝 状大分 子催化 剂 的常见合 成方法 及其 在 均相 催化 中 的应 用研究进 展进 行 了综 述 。
1 金属树 枝状 大分子 催化剂 催化剂 的几种常见合成方法 , 重点论述 了这类 催化剂
在加氢、 甲酰化、 —c耦合 、 氢 C 烯烃 聚合 及其他均 相催化反应 中的应用 。金属 树枝状 大分子催 化 剂 结合 了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优点 , 对许多均相反应具有较 高活性 和选择性 。作为均相催 化剂使 用后容 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 可以循环使用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化剂 并 没 有 改 变 催 化 加 氢 反 应 的性 质 。K ka akr
核_壳型树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_宁慧龙
含硅的树状大分子以硅原子作为两代之间的支化点,是一 个含杂原子的树状大分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链接用于支化点 上: 硅 - 氧、硅 - 碳和硅 - 硅,形成了三种重要的含硅树枝状 大分子: 硅 - 氧烷型、碳 - 硅烷型和硅烷型。
Elzbieta Pedziwiatr 等[8]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硅树状分子作为 药物载体的结合性,用双荧光滴定法来确定结合常数及每个树 状分子结合中心的数量,数据显示 ANS 与树状分子以非共价键 连接。树枝状大分子与蛋白质( BSA) 的相互作用,使用荧光淬 灭剂进行了测试,树状分子中蛋白质的构象没有引起变化,这 表明碳硅烷树状分子和 BSA 之间是弱相互作用,并且优先在蛋 白质表面发生。
4 胺类树状大分子
用合适的核( 氨或乙二胺) 与丙烯酸甲酯进行 Michael 加成 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得到整代数树枝状分子。PAMAM 树状分子 研究及应用深入而广泛,是人们最关注的树状大分子之一,它 的用途涉及在废水处理、药物载体、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
4. 1 废水处理
PAMAM 树状大分子含有大量的酰胺基、叔胺基、和羧基 等基团,外层也 有 大 量 的 官 能 团。 其 结 构 呈 球 形, 内 部 有 空 腔,水溶性较好,有很强的絮凝和螯合作用,针对较难处理的 废水有很好的絮凝和吸附除污的作用。
图 1 肽类树状分子 Fig. 1 The gadolinium - based peptide dendrimer G3 - 6Gd - DTPA
1. 2 肽类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
肽类树状大 分 子 作 为 药 物 传 递 系 统 能 够 降 低 药 物 不 良 反 应,提高治疗指 数, 具 有 增 溶、 增 效、 缓 释、 控 释 的 功 能[3]。 Liu 等[4]研究了肽类树状偶联物作为药物载体靶向治疗非小细 胞肺癌。利用肺癌特异结合的多肽( LCTP) 和荧光标记的分子 ( FITC) 与 4. 0 代 PAMAM 偶合形成 PAMAM - Ac - FITC - LCTP 偶联体。特殊的 LCTP 改性的 PAMAM 树状分子能容易被 NCI - H460 细胞在体外携取,也易被肿瘤细胞在体内携取。研究表 明,LCTP 肽类树状分子偶联体可能被用作癌症临床诊断和治 疗药物的载体。
《树枝状大分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树枝状大分子的简介 • 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和应用 • 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前景 • 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01
树枝状大分子的简介
树枝状大分子的定义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具有树形结构的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由中 心核、树枝层和外延基团组成。
树枝状大分子的名称来源于其树形结 构,类似于树枝的分支形态。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通常采用“发散法”和“收敛法”两种 策略。发散法是从中心核向外延伸,逐步增加树枝层的数目 和外延基团;收敛法则是从简单的起始物出发,逐步增加分 子的大小和复杂性。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试 剂和反应条件,以确保合成出目标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同 时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02
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和应用
树枝状大分子的物理性质
高度对称的结构
树枝状大分子具有高度对称的结构,这使得它们 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性质。
良好的溶解性
由于其结构特点,树枝状大分子通常具有良好的 溶解性,能够溶于多种溶剂。
高分子量
树枝状大分子的分子量通常很大,这使得它们具 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树枝状大分子的化学性质
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树枝状大分子的树形结构使得分子具有高度的几何对称性和规整性,这使得分子 在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自组装能力,容易形成有序的高级结构。
树枝状大分子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基团,这些基团可以在树枝层和外延基团 中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和排列,这使得树枝状大分子具有极高的分子多样性和可 设计性。
详细描述
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受到其结构、组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通过改变树 枝状大分子的组成、修饰其表面、调节其环境条件等手段,实现对树枝状大分子性质的 调控。这些研究为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作为药物载体、催化剂、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摘要: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是目前树状大分子化学中研究较为成熟的一类,是三种已经商品化的树状大分子之一,其功能化和应用是目前树状大分子领域的热点。
PAMAM已在多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并介绍了其在化剂、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膜材料、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发散法,另外还有收敛法和发散收敛共用法。
关键词: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合成;应用Abstract: Polyamidoamine (PAMAM) dendrimers, which are one of three kinds of commercialized dendrimers, have been studied more completely in dendritic chemistry. Currently, the hot point in this field focuses on their functionality and application. Their excelle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shown in many areas. In this paper, progress in study on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MAM in catalysts, metal nanomaterials, nanocomposites, film materials and surface active agents was reviewed. The main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PAMAM is the divergent method. In addition the convergent method and the divergent-convergent method are used too. Keywords:Polyamidoamine(PAMAM) ; Dendrimers; Synthesis; Application1 引言树形分子(Dendrimer)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类三维的、高度有序的新型大分子。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_殷修扬
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 429 ~ 437SCIENTIA SINICA Chimica 引用格式:殷修扬, 唐润理, 李倩倩, 李振.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 化学, 2016, 46: 429–437Yin XY, Tang RL, Li QQ, Li Z. Recent advances in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s. Sci Sin Chim , 2016, 46: 429–437, doi: 10.1360/N032016-00003© 2016《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评 述先进功能材料专刊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殷修扬, 唐润理, 李倩倩, 李振*湖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 *通讯作者, E-mail: lizhen@收稿日期: 2016-01-07; 接受日期: 2016-02-02;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6-04-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21325416)资助项目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类新颖的高分子“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其结合了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具有新型的空间结构和构筑方法, 并且具有较高的支化度和易合成的特点. 此外, 这种高分子在很多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尤其在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非线性光学材料1 引言具有特殊结构大分子的研究是现代高分子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 具有枝状结构的大分子, 以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超支化高分子(hyperbran- ched polymers)为代表(图1), 更是备受关注[1~7]. 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是一种具有三维结构、高度有序的化合物. 这类大分子通常有一个小分子的引发核心(initiator cores), 通过重复的反应实现分子的可控增长. 不仅如此, 它们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几何对称性、精确的分子结构、大量的官能团、分子内存在空腔等特点. 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这类化合物一些不同寻常的性质, 如高支化度(树枝状分子的支化度为1, 而与此相同化学组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一般小于1, 而且支化度越高, 其分子结构越接近树枝状分子, 相应溶解性越好, 熔融黏度越低)、单分散性等[3,4]. 一般而言, 具有完美结构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比较繁琐、复杂.早在1952年, Flory [5]首次提出, 由AB 2型多功能基单体的聚合制备高度支化高分子的概念, 由此可得到非规整、宽分子量分布的高分子, 并对此类高分子的性能做了一些预测. 当时对于这种非结晶、无分子链间缠绕的高分子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78年,Vögtle 等[6]首次通过重复的反应合成了树枝状大分子,但产率比较低, 只得到了第二代的树枝状大分子. 1990年, Tomalia 等[3]对树枝状大分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的树枝状大分子, 主要以 图1 树枝状大分子、超支化高分子和线型高分子(网络版彩图)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0聚(胺-酸胺)型树枝状大分子为主. 例如, 以氨为核心, 与丙烯酸甲酯加成, 乙二胺作为活化剂, 成功合成至第九代的树枝状大分子, 分子量达35万、直径为10.5nm 的树枝状大分子[7]. 选用不同种类的胺作核心可得到形式各异的树枝状大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 Fréchet 等[8]设计了一种双“收敛法”来合成树枝状大分子, 即先用收敛的方法合成表面带有多反应功能基团的核, 再用收敛法制备树枝状大分子的外围结构. 这种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制备树枝状大分子. 为了进一步改进合成方法, Fréchet 等[9]接着提出“两步法”: 采用两种不同的功能单体进行反应, 反应步数可以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尽管如此,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还是十分复杂.与此同时, DuPont 公司的Kim 等[10]和Gao 等[11]使用AB 2型单体合成聚苯高分子, 并在DuPont 公司内部称为“超支化高分子”. 之后科学家们被这种有着低黏度、大分子量、无链间缠绕的超支化高分子所吸引, 引爆了对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热潮.一般说来, 树枝状大分子拥有完美的三维球状结构、支化度高、单分散性等, 但是合成中需要多步反应和纯化, 因此制备困难、纯化繁琐, 且成本高. 相对而言, 超支化高分子虽然不具有完美结构, 支化度相对较低, 但是合成简单、方便、易于纯化, 可以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实现大量制备. 那么, 是否可以结合上述二者的优点, 避免其存在的不足呢?早在1998年, Frey 等[12]便以提高超支化高分子的支化度为出发点, 提出了“超支化”和“树枝状”相结合的“类-树枝状”概念雏形, 构建了外围功能化的超支化高分子作为母体高分子HP1 (图2), 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反应活性的单体, 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了内核为超支化高分子外围为类树枝状分子的复合高分子. 基于这个理念, 后续逐渐报道了以确定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为后功能化的分子模块, 对超支化高分子母体进行修饰的工作[13~15]. 例如, Lederer 等[16]首先合成了超支化的高分子HP2 (图3), 随后在此高分子的活性位点上引入不同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图2 超支化高分子HP1为核的复合高分子的构筑模型(网络版彩图)图3 超支化高分子HP2和后功能化树枝状大分子G1~G4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431从而构造复合高分子. 基于此的研究至今仍有报 道[17].以超支化高分子为内核通过后功能化的方法修饰树枝状大分子的这一思路, 将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揉合在一起, 这种方式是“外沿”的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后功能化步骤中空间位阻较小而反应完成度较高的体系. 然而当树枝状单体的体积增大, 反应的活性位点周围的空间位阻也同时增加, 后功能化的步骤则会难上加难, 而在很多功能化的高分子体系中, 产生效应的单元往往是很大的结构体系, 如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中, 一个生色团往往是一个同时含有推拉电子结构的芳香体系, 而树枝状的大分子则是由多个这样的生色团构建而成的, 与之相比, 反应位点非常少. 为了能够结合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同时将体积较大的树枝状大分子嵌入到超支化体系中, 本课题组在2013年提出“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DHP)的设想(图4), 其设计理念是: 使用低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代替通常的小分子单体, 采用通常制备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途径, 构筑相应的超支化高分子. 这种新型高分子可以同时拥有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一方面, 降低了合成、纯化上的难度; 另一方面, 通过低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的运用提高了最终高分子的支化度. 不同于上述“外沿”型的复合高分子, 此类树枝状超支化的高分子是采用“内含”的形式, 将树枝状大分子包裹其中. 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具有较多的优点, 包括高的支化度、增加的功能特性和高的热稳定性. 本文将对从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构性关系的角度, 较为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研究进展.2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综合考虑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缺点, 本课题组[18]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概念, 并将其应用到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的设计中. 我们将由硝基偶氮苯生色团组成的低代数树枝状大分子作为单体与三苯胺为内核共聚, 合成了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1 (图5). 由于完美的三维隔离效应, 1a 展现出了很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其d 33 (二次谐波发生系数, 表征材料的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达到了133 pm/V. 与相应的树枝状聚合物和树枝状大分子相比, 1a 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结合了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点, 兼具比较完美的空间拓扑结构和易合成的特点. 不仅如此, 所获得的该种高分子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和可加工性, 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2014年, Rannard 等[19]也合成了一种具有相似结构的高分子2 (图6), 他们称这种高分子为超支化聚枝状分子(hyperbranched polydendrons). 不同于以往的乙烯基聚合物, 这种高分子的每一条主链的两端都有两个不受限制的末端, 其中一个尾端连接具有完美枝状分子(含有溴的一代或者二代树枝状分子, 即G 1-Br 和G 2-Br). 主链则是由单功能基单体HPMA 和低浓度的双功能基枝化单体EGDMA (图6)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而成. 由于这种材料的独特结构, 合成中可以通过“一锅煮”的方法获得具有非常可观分子量的高分子(含有一代和二代枝状分子的高分子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47250、90500 g/mol). 虽然这种高分子分子量分布较大, 但是在溶剂中的行为还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通过与传统线型树枝状高分子图4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思路(网络版彩图)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2图5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1a 和1b 的合成示意图图6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2的合成示意图(网络版彩图)(linear-dendritic hybrids)对比, 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在有机溶剂改变的情况下, 发生可逆转自组装, 形成单分散的纳米粒子, 通过控制沉淀条件, 可以得到尺寸为60~140 nm 、稳定的纳米粒子. 而且, 由于末端功能基团的存在, 这种分子还可以进一步连接更多的功能基团, 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性.鉴于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优异性能, 本课题组[20]对这种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开展了系统研究. 先将低代数的超支化大分子与三叠氮甲基苯发生点击化学反应, 构筑为A 3型单体. 进而通过“A 3+B 2”型的Suzuki 偶联反应制备出了超支化大分子3 (图7). 因为它们高度枝化的结构, 高分子3同样具有类似于高分子1的良好溶解性和可加工性. 这种高分子同时拥有超支化高分子和树枝状大分子的优点, 即优良的稳定性和高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应当注意到的是, 高分子3a 的d 33值达到了166 pm/V, 比第一代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1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更高. 不仅如此, 高分子3a 的去极化温度达到117℃, 即它在117℃以内可以很好地维持生色团分子的极化取向. 这是有报道以来, 使用硝基偶氮苯生色团所合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433图7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3a 和3b 的合成示意图成的非线性光学高分子中取得的非常好的结果.根据本课题组以往的工作, 由于树枝状大分子中的三维空间结构, 生色团容易处于空间分离的状态. 这种三维结构能够使具有枝状结构的高分子产生空间隔离效应, 减小具有大偶极矩生色团基团之间强烈的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 从而提高极化效率, 增强其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和稳定性, 本课题组[2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链型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首次将超支化大分子单独作为单体, 该单体含有两个碘原子作为功能化反应基团(B 2), 进而与三苯胺作为内核发生“A 3+B 2”型的Suzuki 偶联反应制备出了超支化大分子4 (图8). 高分子4a 、4b 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d 33值分别达到了122和109 pm/V. 由于这种主链型结构, 高分子4a 、4b 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去极化温度分别达到了117和100℃. 除此之外, 高分子4还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易加工性.在本课题组合成的树枝状超支化大分子中, 通常是使用一个生色团组成的低代数树枝状大分子和另外一个非生色团小分子作为共聚单体, 采用“一锅煮”的方法进行合成. 由于单体的空间位阻作用, 反应条件十分温和且容易操控. 在长时间的聚合过程中, 没有产生不溶的凝胶.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具有潜在广泛应用的新型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本课题组[22]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调节高分子合成中的聚合方式和单体分子结构, 同时采用两个生色团组成的低代数树枝状大分子作为单体通过Cu(I)催化的点击化学反应, 合成了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5a 、5b 和5c (图9和10). 其中一个单体为Y 型树枝状大分子, 具有两个反应功能基团(A 2); 另一个为球状树枝状大分子, 具有3个功能反应基团(B 3). 与之前的此类高分子相比, A 2+B 3型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具有更高的生色团密度(A 2和B 3型单体都含有3个生色团, 每个高分子结构单元的生色团数目达到了12个). 高分子5a 、5b 和5c 的d 33值分别达到了134、112和80 pm/V, 并且3个高分子的去极化温度都达到了10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间隔生色团”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热稳定性, 因此高分子5b 、5c 去极化温度达到了125℃.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4图8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4a 和4b 的合成示意图图9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5a 、5b 和5c 的结构示意图(网络版彩图)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 第46卷 第5期435图10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5a 、5b 和5c 的合成示意图通过改变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空间拓扑结构, 可进一步增加高分子中的生色团密度. 2015年本课题组[23]将一种“X”型树枝状大分子(含有5个硝基偶氮苯生色团)作为大分子单体, 分别合成了两种线型高分子P1、P2和一种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6 (图11). 这些高分子都继承了“X”型单体高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同时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取向稳定性, 即偶极生色团分子非中心对称排列的保持能力. 高分子P1、P2、6的d 33分别达到了151、162和141 pm/V. 事实上, 由于空间上的有序结构, 高分子P1、P2分别加热到135、129℃仍然能保持80%以上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体现出了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优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同年, Shifrina 等[24]将第一代树枝状大分子作为一种多功能化的单体, 利用“A 6+B 2”型的Diels-Alder 环缩合反应合成了树枝状超支化的高分子7 (图12). 第一代树枝状大分子具有6个乙炔功能化基团(A 6), 并作为分子增长的超支化核心, 而苯基取代的双环戊二烯酮(B2)作为共聚单体. 经过严格控制反应条图11 线型高分子P1、P2和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6的合成示意图(网络版彩图)图12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7的合成示意图(网络版彩图)殷修扬等: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研究进展436件, 合成了分子量比较大的高分子7, 聚合过程中没有产生凝胶化现象. 其分子量在10800~80100 g/mol 之间, 高分子分子量分布为1.69~4.07.3 结论与展望“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作为一类新型高分子, 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初步的尝试. 由于其具有高溶解度、低黏度、大量端基官能团和分子内部孔隙结构等独特的性质, 因而在生物医药载体、流变添加剂、涂料、智能材料、功能材料、超分子化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尤其在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研究领域较为多见, 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热稳定性.作为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杂合体, 这种新型高分子不仅可以集合树枝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分子的优势, 还展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性质, 值得进一步系统探究. 但毕竟研究的时间尚短, 自2013年首次提出“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概念[18]至今不足3年, 有必要制备更多的“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 详细研究其合成策略、设计理念、功能特性和构性关系, 着重于这类新型高分子的拓扑结构研究及其相关的高分子物理特性探讨, 丰富对“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认知, 从而有可能发挥其特殊结构带来的优势和相应价值.参考文献1 Sawamoto M. Prog Polym Sci , 1991, 16: 111–1722 Wu WB, Tang RL, Li QQ, L Z. Chem Soc Rev , 2015, 44: 3997–40223 Tomalia DA, Naylor AM, Goddard WA. Angew Chem Int Ed , 1990, 29: 138–1754 Tomalia DA, Durst HD. Genealogically directed synthesis: starburst/cascade dendrimers and hyperbranched structures. In: Canceill J,Chambron JC, Collet A, et al .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I-Directed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93. 193–3135 Flory PJ. J Am Chem Soc , 1952, 74: 2718–27236 Buhleier E, Wehner W, Vögtle F. Synthesis , 1978, 1978: 155–1587 陈永明, 陈传福, 习复. 化学通报, 1995: 1–108 Wooley KL, Hawker CJ, Fréchet JMJ. J Am Chem Soc , 1991, 113: 4252–4261 9 Spindler R, Fréchet JMJ. J Chem Soc Perk , 1993: 913–918 10 Kim YH. J Polym Sci Part A-Polym Chem , 1998, 36: 1685–1698 11 Gao C, Yan D. Prog Polym Sci , 2004, 29: 183–275 12 Lach C, Frey H. Macromolecules , 1998, 31: 2381–238313 Haag R, Stumbé JF, Sunder A, Frey AH, Hebel A. Macromolecules , 2000, 33: 8158–8166 14 Haag R, Sunder A, Stumbé JF. J Am Chem Soc , 2000, 122: 2954–2955 15 Yamanaka K, Jikei M, Kakimoto MA. Macromolecules , 2001, 34: 3910–3915 16 Lederer A, Hartmann T, Komber H. Macromol Rapid Comm , 2012, 33: 1440–144417 Lederer A, Burchard W, Hartmann T, Haataja JS, Hou benov N, Janke A, Friedel P, Schweins R, Lindner P. Angew Chem Int Ed , 2015, 54:12578–1258318 Wu WB, Huang LJ, Fu YA, Ye C, Qin JG, Li Z. Chin Sci Bull , 2013, 58: 2753–2761 19 Hatton FL, Chambon P, McDonald TO, Owen A, Rannard SP. Chem Sci , 2014, 5: 1844–1853 20 Wu WB, Xu Z, Li Z. J Mater Chem C , 2014, 2: 8122–813021 Wu WB, Wang ZP, Xiao R, Xu Z, Li Z. Poly Chem , 2015, 6: 4396–440322 Tang RL, Chen H, Zhou SM, Xiang WD, Tang X, Liu BW, Dong YQ, Zeng HY, Li Z. Poly Chem , 2015, 6: 5580–5589 23 Tang RL, Chen H, Zhou SM, Liu BW, Gao D, Zeng HY, Li Z. Poly Chem , 2015, 6: 6680–668824 Kuchkina NV, Zinatullina MS, Serkova ES, Vlasov PS, Peregudov AS, Shifrina ZB. RSC Adv , 2015, 5: 99510–99516中国科学: 化学 2016年第46卷第5期Recent advances in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sXiuyang Yin, Runli Tang, Qianqian Li, Zhen Li*Hubei Key Laboratory on Organic and Polymer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izhen@)Abstract: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DHP) is a new class of polymers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dendrimer and hyperbranched polymer, which has a high degree of branching and could be conveniently synthesized. In addition, this kind of polymer could be potentially applied to many different areas. In this article, the progress in DHPs is reviewed, mainly including the nove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DHPs, and their good performance as the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NLO) materials.Keywords: 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NLOdoi: 10.1360/N032016-00003437。
树枝状分子在界面处的模拟研究进展
树枝状分子在界面处的模拟研究进展摘要:介绍软凝聚态物理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树枝形高分子在界面处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纳米尺度的树枝形分子因其独特的聚合物和胶体两重性,在催化,载药,基因转染,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成为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一方面,为了得到功能优良的树枝形大分子,必须剖析动力学特性以及它们自身的结构,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树枝形大分子在基因转染过程中的效率,必须了解树枝形大分子与细胞膜等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
所以,研究树枝形大分子本身结构的特点、在界面处的动力学行为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树枝状分子计算机模拟相关体系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18-031 引言软凝聚态物理是用物理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自然界中的复杂流体物质。
软物质物理是物理学与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天然桥梁,是认识生命体系相关问题的基础,已成为21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复杂流体是典型的软物质体系,具有软物质的许多共同特征,如:多自由度、对环境响应强、在结构形成中熵效应和动力学效应显著等。
树枝形大分子是20世纪末期出现的具有树枝状拓扑结构的一类高分子。
由于其具有大量表面的官能团、分子结构的精确、相对疏水的内部空腔、尺寸具有可控性、良好的溶解性以及表面的可修饰性等内在性质,它们已经被成功的运用到工业、生物医药业、材料等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合成和表面修饰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使树枝状分子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人们尝试着一些的方法来优化它的功能。
研究者们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核磁共振(nm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实验手段研究树状大分子的结构、动力学信息和它们在界面处的行为。
然而,有的时候,实验的手段很难观察到树状分子内部的具体三维结构,同时在分子层次上,解释有关体系的微观机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实验无法完成的条件下,计算机模拟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微观机制。
树状大分子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K e r s nt a e u g d n rtsma rmoe u a ;e e rh p o r s y wo d :a i nc rdr ; e tie co lc lr r sa c r ge s c
:
中图 分 类 号 : 9 91 R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1( 0 02 一 16 0 10 - 3 12 1 )0 O 1- 1 - 一
O 引言 态, 其球状 分子 的内部相对来说 比较 疏松 , 有较大的空间可供于包’ 树状 大分子是近年 出现的一类 新型纳米级 的合成高 分子 , 它 裹客体 分子 , 树枝状 大分子最重 要的特点 : 高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
摘要 : 本文主要 从作 为抗癌 药物载体 的树 状 大分子的 结构 出发 , 简要 概述 了树状 大分子 的合成 方法 、 表征 、 用及 药物输 送功 能、 应 生物相容 性。
Ab ta t s r c :Ths a t l anl rm h are s nt-c n e r g re i ri e m i y fo te c rir a a i a c r d u s te ma rmoe ua t t r.ti p p r gv s a b ifo e ve o h m c c o lc lr sr ue h s a e l ̄ re v r iw fte t uc
m co o cl n eim t d ca c rao n pctn n rgdle ntn b cm ably ar l ua s t s e o,hr t i tnada lao dd evr f co, i o pt i - m e ry h s h aezi pi i a u i yu i o i i t
树形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合制 备高 度 支化的大 分子 的可 能性 。在 此理论 基础 上 , glL等 在 17 Vot 4 e 9 8年首次 合 成 了类 似 于 树形 物 的“ 串级式 ” 分子 。 主要是 由伯胺 与两个分 子 的丙烯 腈分子 加成 , 经还 原生 成二 元 伯胺, 后再 与四个 丙 然 烯腈分子 加 成后 还原得 到 四元伯 胺 , 如此 反复 , 树 得 形大分 子 。这种 合成 方 法 称 之 为 “ 散 式 合 成法 ” 发 。 由于种 种限 制, o t V gl e只得 到 二 次繁 衍 ( 2 的大 分 G)
( 山东大 学化 学与 化工学 院 , 山东 济南 200 ) 5 1 0
摘要 : 本文舟绍了一类 高度支化、 有很多末端官能团的新 型特种结树大讣子—— 树形大分 子。主要介 绍了树形太分 子的研究进 带
关 键 词 : 形 大 分 子 ; 机金 属 树 形大 分 子 ; 种 结 掏 大 分 子 树 有 特 中 围 分娄 号 : Q37 0 3 . T 1 6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2 X 2 0 ) 2 t1 —0 10 0 1 ( 0 2 0 一f 0 3 0
wh c r i h y b a c e n o s s ih a eh g l r n h d a dp s e
\
J
_
K e o d d nd [ e s m e a ~ c nt i ig e rm e s; e fn ol m e s yw r s: e rm r ; t l o an n d nd i r d n i e p y d r
收稿 日期 :0 1 0 4 20 —1 —2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
2013年9月王晓杰等.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41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与应用现状王晓杰,唐善法,田磊,廖辉,雷小洋(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武汉430100)[摘要]介绍了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3种合成方法:发散法、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
综述了国内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在表面活性剂、催化剂、膜材料、絮凝剂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指出了我国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应用现状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对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其中聚酰胺一胺(PA M A M)既具有树枝状大分子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性质。
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不仅分子结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可控且分布窄,其表面有大量的官能团,分子内存在空腔。
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低黏度、低熔点、溶解性好、流体力学性能独特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Tom al i a 等怛。
首次采用发散法合成出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使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入新时代。
在1993年美国化学会和2002年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树枝状大分子均被列为主题。
本文报道了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和应用现状。
1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有着独特结构的高分子,一般是由A B:或A B,型组成的超支化结构,其中心核上反应官能团决定着分子主链和支链的数量,反应官能度决定着反应支化数,它们和树枝状大分子的代数、分支长度、端基是组成分子结构的重要因素旧J。
由于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其合成方法与普通的线形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也不同,精确控制分子链在空间的生长是合成的关键。
聚酰胺一胺树枝状大分子合成方法有发散法、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我国对发散法的研究较多,而对收敛法和发散收敛结合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1.1发散法发散法合成树枝状大分子是从树枝状大分子的引发核开始,将支化单元反应连接到核上,分离得到第一代树枝状分子;将第一代分子分支末端的官能团转化为可继续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然后重复与分支单元反应物进行反应得到第二代树枝状分子;重复上述合成步骤可以得到高代数树枝状大分子。
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詹
将 高 度支 化 的单体 连 接到 每一 个 高 度支 化 的核心 支
叉 上 ,从 而 合 成 了 一 种 新 的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见
图 3 。
—
—
一
图 1 发 散 法 合 成 示 意 图
图 3 高度 核 心 和 支 化 单 体 法 合 成 示 意 图
Ka g c i wa uh 等 建立 的简 捷 快 速 的双 倍 指 数混
收 稿 日期
基金项 目
2 0 —0 一l 。 0 2 4 6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厅 资 助 项 目 ( .0 1 1 1 。 No 1 5 1 2 )
枝状 大分 子 。 这种合 成 方 法非 常 巧妙 ,使 端 基 的结
王 俊 李 杰 杨锦 宗
t
( 1大 连 理 工 大 学 精 细 化 工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大连 ,10 1 ;2大 庆 石 油 学 院石 化 系 ,安 达 , 1 10 ) 602 5 4 0
摘
要
介 绍 了一类新型催化 剂—— 树枝状 大分子 的合 成方 法 ,包括 发散 法 、收 敛 法、高度核 心 和 支化 单体 法
1 树 枝 状 大 分 子催 化 剂 的合 成 方 法
1 1 发 散 合成 法 . 18 9 5年 T ma a Ne o _ 几乎 在 同一 时 o l _和 i2 wk me3
间独 立 发表 了这 种 由一 个 中心 向外 逐 级扩 散 的合成 方法 ,为高 分子 的合 成 开辟 了一个 新 的领 域 。合成
12 收 敛 合成 法 . 该 方法 是 19 9 0年 F eh t 提 出的 。它 是 采 用 rc e 发散 法 合成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的 一 部 分 ,即 一个 “ ” 楔 型结 构 ,然 后再 与 核心 连 接 ,最 后形 成一 个新 的树
树枝状PA_6_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研究与开发合成纤维工业,2023,46(5):51CHINA㊀SYNTHETIC㊀FIBER㊀INDUSTRY㊀㊀收稿日期:2023-05-15;修改稿收到日期:2023-07-12㊂作者简介:姚亮红(1970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聚酰胺产品研究与开发工作㊂E-mail:yaolh.blsh@㊂基金项目: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项目(219005-3)㊂树枝状PA 6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姚亮红(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14)摘㊀要:以支化单体聚酰胺胺(PAMAM)和己内酰胺为原料,采用两步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树枝状聚酰胺6(PA 6),研究了树枝状PA 6的断面形貌㊁分子结构及其热性能㊁流变性能㊁力学性能㊂结果表明:两步原位聚合工艺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与线型PA 6相比,树枝状PA 6的熔融峰温度更低,熔融峰宽更宽;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熔体流动指数(MFI)增大,但当加入的PAMAM 质量分数大于0.6%时,树枝状PA 6的MFI 的增大幅度减缓;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缺口冲击强度㊁断裂伸长率㊁拉伸强度㊁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加入的PAMAM 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树枝状PA 6的力学性能最优,MFI 为每10min 49.41g,拉伸强度为77.1MPa,断裂伸长率为85.4%,缺口冲击强度为18.2kJ /m 2,弯曲强度为129.8MPa㊂关键词:树枝状聚酰胺6㊀聚酰胺胺㊀己内酰胺㊀支化结构㊀性能中图分类号:TQ340.4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0041(2023)05-0051-04㊀㊀聚酰胺6(PA 6)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性,优异的耐油㊁耐溶剂㊁耐腐蚀性能及良好的表面润滑性,广泛应用于纤维㊁工程塑料㊁薄膜等领域[1]㊂但是PA 6的熔融温度范围窄,成型加工过程中流动性较差,尺寸稳定性不理想㊂在PA 6链段中嵌入支化结构可提高PA 6的流动性,改善PA 6的加工性能,是PA 6改性的研究方向之一[2-4]㊂支化PA 6通常通过共混和共聚两种改性工艺来制备㊂共聚改性通过在单体缩聚反应时加入支化剂制备支化PA 6,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容易生成凝胶颗粒或部分交联结构的非均相产品㊂共混改性通过将PA 6预聚体与支化剂共混,然后再进行固相后缩聚制备支化PA 6,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其相对分子质量,流动性和整体结晶性好,能防止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但与共聚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增加共混工艺步骤㊂常用的支化剂有2,2-二羟甲基丙酸㊁天冬氨酸㊁1,3,5-三(己酸)三聚氰胺㊁聚酰胺胺(PAMAM)等[5-9],其中PAMAM 是一类典型的具有树状支化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分子内部富含酰胺键㊁分子表面富含伯氨基,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满足PA 6聚合的高温条件,且自身不会分解产生杂质㊂作者以多氨基的PAMAM 为支化单体,通过与己内酰胺两步原位聚合制备了树枝状PA 6,该工艺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且制备的树枝状PA 6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已应用于波纹管领域㊂1㊀实验1.1㊀原料与试剂己内酰胺:优级品,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产;PAMAM: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脱盐水:自制;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㊂1.2㊀仪器及设备SU80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制;Nicolet iS5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 公司制;1515液相凝胶渗透色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制;AVANCE NEO 400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 公司制;ϕ1.0乌氏黏度计:上海市青浦县前明玻璃仪器厂制;DSC 200F3差示扫描量热仪:德国Netzsch 公司制;XJUD-5.5转矩流变仪:承德大华试验机公司制;RL-Z1B1熔体流动速率仪:上海思尔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UTM4000电子万能试验机: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㊂1.3㊀树枝状PA 6的制备将己内酰胺㊁调节剂㊁脱盐水等一起加入高压聚合反应釜内,用高纯度氮气和抽真空的方法充分交替置换3~5次后,升温至220~230ħ,保温一定时间进行预聚反应,得到PA6预聚体;再将一定量的支化单体PAMAM加入PA6预聚体,然后再缓慢升温到260~270ħ,保温一定时间,整个反应过程压力不超过0.8MPa,使预聚体进行链增长反应;聚合反应结束,通过反应釜底排料阀出料,再经切粒㊁沸水中萃取㊁干燥,即获得目标产物㊂加入PAMAM质量分数(相对于己内酰胺)为0㊁0.1%㊁0.3%㊁0.5%㊁0.6%㊁0.7%的试样分别标记为0#㊁1#㊁2#㊁3#㊁4#㊁5#㊂1.4㊀分析与测试相对黏度(ηr):按照GB/T120006.1 2009‘塑料聚酰胺第1部分:黏数测定“,于25ħ水浴加热下使用乌氏黏度计测试㊂每个试样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㊂分子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在室温下测试试样的化学组成,以氘代二氟乙酸(CF3COOD)为溶剂,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试样的化学结构,扫描波数为500~4000 cm-1,分辨率为4cm-1㊂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试样进行测试,测试温度为50~400ħ,升温速率为10ħ/min,氮气流速为40mL/min㊂力学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弯曲性能按照GB/T9341 2008测试;拉伸性能按照GB/T 1040.2/1A 2006测试;缺口冲击强度按GB/T 1043.1 2008测试㊂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采用凝胶色谱仪获得试样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 n)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D)㊂熔体流动指数(MFI):采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按照GB/T3682 2000,在230ħ㊁2.16kg载荷下测试㊂流变性能: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试样的表观黏度(ηa),测试温度为270ħ,剪切速率(̇γ)为0~5000s-1㊂断面形貌:将试样断裂表面进行喷金处理后,观察试样的断面形貌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断面形貌从图1可以看出,树枝状PA6呈现大面积较平整的脆裂形貌,未观察到凝胶杂质,这是因为树枝状PA6的制备过程采用两步聚合工艺,首先通过水解开环制备双端羧基PA6预聚体,再通过原位聚合将PAMAM接枝到PA6主链上,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㊂图1㊀树枝状PA6的断面形貌Fig.1㊀Fracture morphology of dendritic PA62.2㊀分子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在线型PA6(0#试样)的红外光谱中,在波数为3301.2cm-1和980.2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这是由N H伸缩振动产生的,在1639.9cm-1,688.3cm-1处有很强的酰胺I谱带,这是由酰胺基的C O伸缩振动引起的,在1541.5cm-1㊁928.5cm-1和1264.0cm-1处有酰胺Ⅱ的特征吸收峰,这是由C N伸缩振动和N H弯曲振动耦合引起的吸收峰;树枝状PA6与线型PA6的特征谱带基本相同,只是在3310cm-1㊁3299cm-1㊁3089cm-1和3067cm-1附近的N H吸收峰发生了蓝移,而且其峰由尖变宽,在980cm-1附近谱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树枝状PA6分子中含有的支化结构消弱了PA6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使N H 伸缩振动所致㊂图2㊀树枝状PA6的红外光谱Fig.2㊀Infrared spectra of dendritic PA61 PAMAM;2 0#试样;3 4#试样㊀㊀从图3可以看出:化学位移(δ)位于a㊁b㊁c㊁d㊁e处的峰为线型PA6归属峰;树枝状PA6除2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46卷了具有5个与线型PA 6相同的亚甲基氢原子归属峰外,还在δ为2.43处和3.27处出现了新的共振吸收峰,表明树枝状PA 6存在树枝状结构单元㊂图3㊀树枝状PA 6的核磁共振氢谱Fig.3㊀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f dendritic PA 61 4#试样;2 0#试样;3 PAMAM2.3㊀热性能从图4可以看出:树枝状PA 6的峰宽比线型PA 6要宽,同时树枝状PA 6的熔融峰温度要低于线型PA 6,且PAMAM 含量越大,熔融峰温度越低,这是因为树枝状PA 6中支化结构的存在发挥着异相成核剂作用,加速了PA 6的结晶过程,熔融峰更宽,加工温度范围更大,利于注塑加工㊂图4㊀树枝状PA 6的DSC 曲线Fig.4㊀DSC curves of dendritic PA 61 0#试样;2 1#试样;3 2#试样;4 3#试样;5 4#试样2.4㊀熔体流动性能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M n ㊁ηr 减小,MFI㊁D 增大,这是因为支化结构的引入降低了分子链的缠结密度,使熔融流体体积减小,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当加入的PAMAM 质量分数高于0.6%时,树枝状PA 6的MFI 的增大幅度减缓,这是因为PAMAM 加入量较大时,由于PAMAM 的接枝反应与PA 6链增长反应的相互竞争,部分PAM-AM 未被接枝到PA 6主链上所致㊂表1㊀树枝状PA 6的ηr 及MFITab.1㊀ηr and MFI of dendritic PA 6试样M nD ηrMFI 1)/g 0#210891.51 3.0012.611#20975 1.65 2.8732.592#205631.692.6542.513#202231.712.5546.474#201101.812.4149.415#200671.802.3950.52㊀㊀注:1)10min㊂采用转矩流变仪进一步研究了树枝状PA 6熔体的ηa与̇γ之间的关系㊂从图5可以看出,与线型PA 6相比,树枝状PA 6的ηa 较低,且树枝状PA 6熔体ηa 对̇γ不敏感,这说明树枝状PA 6可在更低的̇γ或更低温度下进行加工㊂图5㊀树枝状PA 6的ηa 与̇γ的关系Fig.5㊀Relationship between ηa and ̇γof dendritic PA 6ʏ 0#试样;Ә 4#试样2.5㊀力学性能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PAMAM 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 6的缺口冲击强度㊁断裂伸长率㊁拉伸强度㊁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原因是支化单体PAMAM 表面分布着大量活性氨基,当PAMAM 引入PA 6中时,PAMAM 表面的氨基与PA 6的端羧基发生反应,树状PAMAM 分子被接枝到PA 6主链上,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由PA 6主链快速传递到PAMAM 分子,因树状PAMAM 分子含有大量支化结构,外力向四周分散,能量被大量吸收,宏观上即表现为拉伸强度㊁缺口冲击强度㊁弯曲强度㊁断裂伸长率提高,但当PAMAM 加入量较大时,由于PAMAM 的接枝反35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姚亮红.树枝状PA 6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应与PA6链增长反应的相互竞争,部分PAMAM 未被接枝到PA6主链上,因而力学性能反而下降;当加入的PAMAM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树枝状PA6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77.1MPa,断裂伸长率为85.4%,缺口冲击强度为18.2kJ/m2,弯曲强度为129.8MPa㊂表2㊀树枝状PA6的力学性能Tab.2㊀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PA6试样缺口冲击强度/(kJ㊃m-2)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MPa0#14.573.271.3115.2 1#15.974.976.5123.4 2#16.675.478.9124.7 3#17.576.782.5127.3 4#18.277.185.4129.8 5#15.375.873.6119.13㊀结论a.以支化单体PAMAM和己内酰胺为原料,采用两步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树枝状PA6,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凝胶颗粒和交联物的生成㊂b.与线型PA6相比,树枝状PA6的熔融峰温度更低,熔融峰宽更宽㊂c.随着PAMAM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6的MFI增大,但当加入的PAMAM质量分数大于0.6%时,树枝状PA6的MFI的增大幅度减缓㊂d.随着PAMAM含量的增大,树枝状PA6的缺口冲击强度㊁断裂伸长率㊁拉伸强度㊁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加入的PAMAM质量分数为0.6%时,制备的树枝状PA6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77.1MPa,断裂伸长率为85.4%,缺口冲击强度为18.2kJ/m2,弯曲强度为129.8MPa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沈劲锋.我国聚酰胺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展望[J].合成纤维工业,2014,37(3):48-52.[2]㊀宁春花,封春玉,张建耀.树枝状尼龙6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43(12):131-133.[3]㊀郑兴铭,胡天辉.杨克俭,等.高流动性PA6的制备及表征[J].塑料工业,2012,40(增刊1):45-47.[4]㊀张帆,周立,刘耀驰,等.一种含树枝单元的高流动性PA6的原位聚合及性能测试[J].高分子学报,2008(3):288-291.[5]㊀吴江渝,徐美英,黄维哲,等.新型聚酰胺胺树形分子的合成及表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5):47-51. [6]㊀陈智慧,柳鑫华,韩婕,等.多支化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7,37(7):51-54.[7]㊀章昌华,胡剑青,涂伟萍.树枝状聚酰胺胺与线形聚合物共混的研究[J].热固性树脂塑料,2006,21(6):42-44. [8]㊀王鹤童.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8,47(5):16-20.[9]㊀王坚,程树军,龚飞荣.树枝状大分子改性聚乙二醇生物材料的制备与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9):58-60,88.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PA6YAO Lianghong(SINOPEC Hunan Petrochemical Co.,Ltd.,Yueyang414014)Abstract:Dendritic polyamide6(PA6)was prepared from branched monomer polyamide amine(PAMAM)and caprolactam by two-step in-situ polymerization.The fracture morphology,molecular structure,thermal properties,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ndritic PA6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step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ver-came the formation of gel particles and crosslink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compared with linear PA6,dendritic PA6had a lower melting peak temperature and wider melting peak;the melt flow index(MFI)of dendritic PA6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MAM content,but the increase in MFI of dendritic PA6slowed down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PAMAM added was higher than0.6%,and the notch impact strength,elongation at break,tensile strength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dendritic PA6 showed a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MAM content;and the prepared dendritic PA6exhibi-ted the optimal mechanical properties,including an MFI of49.41g per10min,tensile strength of71.1MPa,elongation at break of43.6%,notch impact strength of18.2kJ/m2and bending strength of129.8MPa,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PAMAM added was0.6%.Key words:dendritic polyamide6;polyamide amine;caprolactam;branched structure;properties4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46卷。
核-壳型树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2 0 1 3年 1 O月
广
州
化
工
V o 1 . 4 1 No . 1 9 O c t o b e r . 2 0 1 3
G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核 一冗 - - I _ - 型树 状 大 分 子 的研 究 进 展 水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o me c o r e—s he l l d e n d r i me r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p e p t i d e d e n d r i me r ,p o l y h y dr o x y—a l c o h o l d e n d r i me r c a r b o s i l a n e d e n d r i me r we r e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a nd t h e a mi n e d e n d r i me r a n d S O o n we r e ma i n l y s u mma iz r e d. Ke y wo r d s:c o r e—s he l l ;p e p t i d e;p o l y h y d r o x y—a l c o h o l ;c a r b o s i l a n e;a mi n e;d e nd r i me r
树状 大分 子是 近年来 国内外开 发 的一类新 型功 能高 分子 ,
分子在结 构上具有 高度 的几何对称性 等特点 。它是 由各种初始 核构筑而成 ,其外 围支化层 ( 代数)呈几何 级数增长 ,最外层 的末 端基团分 布在树状大分子 表面… 。而选 择不 同起始核 、不
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0 7年 7月 第 3期
焦作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I J AOZU0 UNI VERSI TY
No 3 .
J . 00 u12 7
树 枝 状 大分 子聚 酰胺 一胺 的应 用 研 究 进 展
许 文静 王保 安
在 生 物 医学领 域 的 应 用
聚 酰 胺 一胺 型 大 分 子 内部 有 广 阔 的 空 腔 、 面 有 高 表 密 度 官 能 团 , 定 了它 可 以 作 为 蛋 白质 、 和 病 毒 的 理 决 酶
义 上 的 纳米 给 药 、 物 集 中 浓 度 、 物 缓 释 以及 降 低 药 药 药
于 连 接 的 酰 胺 键 会 缓 慢 水 解 , 而 达 到 药 物 缓 释 的 效 从
果。
1 9 年 , an e 和 Soa 首 先 报 道 了 P M M 树 93 H es r l zk… AA
状 大 分 子 用 作 基 因转 染 剂 , 代 以上 树 状 大 分 子 能 将 五
D A 高 效 转 染 到 不 同 的 哺 乳 动 物 细 胞 中 , 染 效 率 高 N 转
于 脂 质 体 。随后 一些 研 究 小 组 相 继 发 表 了关 于 P MA A 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作 为基 因 物质 载 体 的 报 道 。近 年 来 , 随
着 对 P MA 细胞 生物 学 效 应 研 究 的 深 入 , 性 的 P M— A M 改 A
树 枝 状 大 分 子 是 一 类 三 维 的 、 度 有 序 的 、 有 纳 高 具 米 尺 度 的 新 型 大 分 子 。 它 由 中心 核 、 内层 重 复 单 元 和 外 层 端 基 组 成 , 有 高 度 的 几 何 对 称 性 、 确 的 分 子 结 具 精 构 、 量 的表 面 官 能 团 和 内部 空 腔 。这 类 高 分 子 在 合 成 大
新型树枝状分子3
300 ) 507 ( 福建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福建 福州
摘要: 采用收敛法, 以对氰基苄溴和35二羟基苯甲醇为原料 , ,. 依次合成了端基为腈基的芳醚树枝状分子 35 , -
Q ES o -n C N K i h, C NYa—a C N Wa-n U hul , HE u- i i z HE nyh, HE nl g i
( ua rv c e aoa r o m r t i s F j nPoi i K yLbrt yo P l e e a , J nd o f y Ma r l
e y)ezntlad35d yrxbny ch1 w oecroy—r ia ddnrn, ,-i h t 1bnoii n ,-i doyezl oo.T onvl abxlemnt edos 35d re h M t e
( 一 r xl ez oy bnya ooad ,-i ,-i 一 r xl ez oy bny x ]ezl — 4e b ybn l )ezl l hl 5d[ 5d( e b ybny x )ez oy bny a ao yx c 3 n 3 4 ao l l l
S n h sso v lDe d ii mp u d y t e i fNo e n rtc Co on
35D [ ,-i4croy bnyoy bny x ] ezl l hl ,-i35d( 一abxl ezl ) ezl y bny Ac o x o o
L U Jn I ig, P G 一 1 Z EN Yi1 , HANG Ho g WU Keq n , C " 1 n, -i g HEN L - , ii l
PAMAM树枝状分子的合成与研究讲解学习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
• 树枝状大分子用作药物载体
• 作为药物载体,树枝状大分子比其它药物分子有着明显 的结构优势。首先,它的表面连有大量的官能团,经过修 饰可以连接大量药物分子;其次高代的数枝状大分子在空 间呈球状分布,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孔腔,这些孔腔里可以 包埋药物分子。这些结构特点使树枝状大分子的载药量大 大提高。如果在表面官能团上连接具有药物靶向引导功能 的基团,树枝状大分子还可以用于药物的靶向控释。而且 树枝状大分子的粒径一般在lOnm左右,所以在实现药物释 放的同时不会造成血栓的形成。
合成PAMAM树枝状分子的方法
•收敛法
与发散法相对应的是收敛法,采用将预先合成 好的树枝状低聚物依次连接在核心分子上的合成策 略。收敛法由C.J.Hawker和J.M.Frechet在制备聚芳 醚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时首先提出。该种方法与上 面提到的发散法正好相反,其合成步骤是先合成一 个一个的小分支,然后这些小分支两两相连,发展 成较大的“枝”,最后两个(或多个)对称的大“枝 ”连在一起形成树枝状大分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可以把末端带不同官能团的“枝”整合在同一个树 枝状大分子里面。
• 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被严格控制,呈单分散性,内 部具有空腔,可以包裹药物分子,PAMAM 树枝 状高分子高浓度的末端官能团能与许多有机、无 机、生物物质等发生化学反应。通过修饰引进阴 离子、阳离子及疏水基团,从而提高生物相容性 、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用于DNA传递和基因治疗
吸收峰是酰胺基的特征吸收峰,它们分别是由羰基伸缩振
动和-CONH-的N-H键的弯曲振动、C-N键的伸缩振动引起 的;在1469.16 cm-1出现了-CH2-的弯曲振动吸收峰, 1195.39 cm-1和1115.03 cm-1分别是伯胺和叔胺的伸缩振 动。由于2.0和3.0代分子与1.0代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种类相
树形分子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树形分子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邹小军1王邃21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济宁 272023,山东2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 730000,甘肃摘要:本文简要总结了树形分子的产生与发展、合成与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树形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树形分子;合成方法;应用领域;生物医学引言“Dendrimers”这个词来自希腊的”dendros”,意思是树和枝,树上的分枝长到一定长度后又分成两个分枝,如此重复进行,直到长得如此稠密以致于长成象球形一样的树丛。
树形大分子(Dendrimers)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类高度枝化、单分散性的大分子新型有机化合物,可以由小分子通过支化基元逐步重复反应而制备[1]。
树形大分子的分子结构是由中心核、内层重复单元和外层端基三部分组成。
它的结构很独特,既不像线形高分子那样细长,也不像网形高分子那样星罗棋布。
它就像树枝一样逐层伸展出去,所以科学家们形象的称之为“树形大分子”。
在dendrimer上形成大量键端球形突起物,象毛线球上的绒毛。
在合成过程中,能设计这些键端去执行特殊的化学功能,同时也能控制dendrimer外部尺寸和内部的结构。
这使得有可能创造与外部不同性质的内腔和通道,并打开dendrimer作为载体或作为受邀分子晶核的大门。
由于分子的大小、形状、表面基团以及分子量等特性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分子母体和反应在分子水平上精确地控制,因此可以获得预想中具有新的性能特征的大分子。
自从树形大分子的一些独特的性质被发现以后,激起了化学领域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兴趣。
美国化学文摘从第16卷起在普通主题词索引中新设专项(DendriticPolymers)。
在1993年美国丹佛召开的美国化学会全国会议上和将在2002年北京召开的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议上, 树形化合物被列为一大主题。
树形分子不仅是一类新的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等)、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点,对于开发新材料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并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3]。
树枝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刘海峰(1980—),男,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是功能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新型阴离子引发剂的合成。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lab2004@1631com树枝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刘海峰,王玉荣3,任 艳(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大连 116012) 摘要:树枝状聚合物为纳米级单分散性大分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本文着重介绍了树枝状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生物医药、光化学、电化学和催化剂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树枝状聚合物;超分子;光开关;纳米级催化剂自从树枝状聚合物首次被报道以来,由于其结构的高度对称性、表面极高的官能团密度和分子大小、形状等参数在其合成过程中的可控性,以及其结构给人的美感和性质的独特性,引起了众多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报道呈指数形式递增。
1992年美国化学文摘在116卷的主题索引中也新设了“Dendritic P olymer ”一词。
树枝状聚合物的研究正在全世界蓬勃兴起。
随着树枝状聚合物研究的进展,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合成和表征各式各样的树枝状聚合物逐渐转移到其特殊功能和特殊应用的研究上。
像自然界中的树状物质如珊瑚、神经网络、细胞天线等具有许多的特殊性质一样,树枝状聚合物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如良好的流体力学性能,独特的粘度行为,不易结晶,独特的密度分布及折射率等。
故从一开始,研究人员就预见它在众多领域上面的应用(见图1)。
本文主要介绍树枝状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生物医学、光化学与电化学、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图1 树枝状聚合物的性质与潜在的应用性能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properties of dendrimers and their potential as functional macrom olecules1 树枝状聚合物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由于树枝状聚合物的结构、尺寸、表面和内部的官能团种类及数目等分子参数都可以精确控制,使得其非常适合作为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单元和研究超分子体系的模型,因此,从树枝状聚合物的出现开始就在超分子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树枝状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
石 油 学报 ( 石油加工) A C T A P E T R O I E I S I N I C A(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C E S S I N G S E C T I O N )
第 2 9卷 第 5期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8 7 1 9 ( 2 0 1 3 ) 0 5 — 0 9 2 0 — 0 9
t h e p os i t i ve de nd r i t i c e f f e c t a nd t he c o mbi n a t i o n of t he a d va nt a ge s o f h omo ge ne ou s a nd he t e r o g e ne o us c a t a l ys i s . The a p pe a r a n c e o f po s i t i v e d e nd r i t i c e f f e c t i n o l e f i n po l yme r i z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r e c e nt l i t e r a t ur e wi l 1 b e r e v i e we d .Th e e l e me n t s c o nt r i but i ng t o t he p o s i t i v e d e nd r i t i c e f f e c t wi l l b e d i s c u s s e d,a s we l l a s p r os pe c t s f o r f ur t h e r wor k i n t hi s f i e l d .
Re c e n t Pr o g r e s s o f De nd r i t i c Ca t a l y s t s f o r Ol e f i n P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新型树枝状大分子载体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糊精 ( D C )包合物 、脂质体等等,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本身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等缺点。
P MA 树枝状大分子是聚 电解质,在水 中末端基 的一级胺和内腔 中的三级胺均可质子化 ,质子化 A M 的程度取决于溶液的 p H值 。聚 电解质的质子化强烈地影响其构象。C e hn等人【 究发现在 55 p < 00 6 】 研 . H 1. <
中图分类号 : Q4 0 文献标识码 :A T 6. 4
1前
言
树枝状大分子 ( nr e d di r e m )是 18 年由美国密歇根化学研究所的T m l 博士U otFod 大学 95 o aa i 】 u ra 和S h l i
的Nw o e e km 教授 几乎同时独立 开发 的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从其诞生开始发展到现在 , 虽然只有短短
代数 的改变对于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研 究发现对于萘普生的增 溶效果最明显。 不仅氨基 末端 的 P AMA 树枝状大分子 ( G .,Fg l M 如 30 i a所示)具有运载药物分子的能力 ,酯基末
端的P MAM树枝状大分子 ( G2 ,i A 如 . Fgl 5 b所示)也同样具有包裹 能力 。 王俊 研 对不同的半代 P MA A M 研 究后发现, 其对疏水性药物布洛芬均表现 出增溶效果 。 vrkn a Deaao d 研 究了低代 P MA ( OG .) A M G . 30
药物释放的同时不会造成 血栓 的形成。所有树枝状大分子这些优点都为其作为药物载体提供了得天 独厚 的条件 ,它可 以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纳米给药 。 树枝状大分子分为: 有机骨架树枝状大分子、 含硅磷树枝状大分子以及含金属树枝状大分子等三 。 其中 P AMAM 是在药物研究领域研究最多也是研究最为成熟的树枝状大分子,目前 已合成 到 1 代 , 0 其具 有很好 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 ,末端 带功能化基团,可 以用来结合靶向或客 体分子[ ,,也可以通过 35 ,1 4 对其修 饰得到更有效的树枝状 大分子。此外还有聚醚类、聚酯类 、聚丙烯 亚胺类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 P AMA 在药物传递领域 中的应用,并对其他种类的树枝状大分子进行简要介 绍,旨在 总结前人在此方 M 面的研 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 者提供参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主要应用到催化中的dentrimers
(a) PAMAM; (b) PPI;
(c) polybenzyl ether; (d) polyaliphatic ester
(e) polycarbosilane (f) polyester amide.
目前可以应用范围
• 催化剂:如用作载体及利用其纳米为环境 • 制备纳米材料:如用作稳定剂 • 表面活性剂:如利用某些种类的两亲性 • 膜材料 • 生物医药领域:如用于药物的释放 • 光电材料
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溶解性可以通过端基调节,内部或表面可以连接活 性组分
• 具有纳米级的微环境,能产生特殊效应 • 能够通过超滤或渗析等技术从均相反应混合物中分
反应在甲醇中进行 内部亲油:富集反应物 表面亲水
Yield:50%
concentrator effect catalytic pump
Jean M. J. Frechet et a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6959-6960 <10
Peripherally Modified Dendrimers in Catalysis
Strategy of Synthesis
收敛法
Lance J. Twyman et al, Chem. Soc. Rev, 2002, 31, 69–82
J. Cole-Hamilton et al,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2002, 4323-4334
Metal Nanoparticles in the Dendrimer Interior
• 在Demdrimer孔穴中构建纳米粒子,能提高其稳定 性,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布,同时利用其纳米 微环境
树枝状大分子在催化中的化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1、一个多臂引发核心; 2、一个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内体; 3、一个多官能团的外表面层。
典型的树状大分子为球状,它的分子尺寸突破了传统有机 小分子的界限,达到中、大分子交界的范围,是一种由单 分子组成的纳米级分子
度小
制备纳米催化剂后,还可以用于控制发应的选择性,这 种性能是普通聚合物制备纳米催化剂所不具备的。
Richard M. Crooks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1999, 38, 364-366
Catalysis within the Dendrimer’s Interior
bidentate phosphine ligands
• large bite angle bidentate phosphine ligands , such as Xantphos and bis(diphenylphosphinomethyl)biphenyl, that also incur high regioselectivity in favor of the linear isomer
• 利用亲水亲油性,起到类似胶束的作用 • 增加局部微环境内活性物质的浓度
星状拓扑结构产生的空间阻力影响小 结合二者的优点
总结与展望
• 树状大分子是有单分子组成的纳米级分子
• 其独特的纳米级微环境;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于提 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可用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某 种产物的选择性
• 可以回收利用
Dentrimers的独特性质
• 粘度性质,其粘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出现最大值
• 密度分布,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出现最小值。
• 包络性质,大分子内部松散的空间可以用作小分子的栖息地
• 多功能性,其表面有大量的官能团存在,易修饰
纳米级的微环境
例如:可以设计合成内部具有巨大的疏水洞穴,而表面 却是亲水性质的树枝状大分子。
• 不同双膦配体在氢甲酰化反应类似的规律: 即随着双膦配体咬 角的增大, 生成直链产物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大. 具有较大咬角的
Xantphos 配体 (P-Rh-P 咬角111.4°)表现出更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星状拓扑
1.a better topology than dendrimers for the purpose of catalysis, especially because substrate approach to the metal center is often a rate-limiting step is catalytic reactions 2. The firs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kinetics that do not decrease with star-shaped catalysts compared to monometallic catalysts, was reported by the Astruc group for the redox catalyzed cathodic reduction of nitrate in aqueous solution
• 因位阻效应,活性点催化活性下降 • 可以提高一定条件下的催化剂稳定性。对易失活贵金
属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 可利用两亲性,产生富集效应和“catalytic pump”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using P,O-Ni complexes. Formation of a bis(P,O)-Ni adduct results in catalyst deactivation.
Dendrimer topologies and active sites
Didier Astruc et al,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06, 250, 1965–1979
Core-Functionalized Dendrimers in Catalysis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in toluene TOFavg=3600 h-1 TOFavg=7700 h-1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in methnol No products
TOFavg=3242 h-1
Joost N. H. Reek et al,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4960-14963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20℃ with 2x10-4M Pd0 or Pt0 composite catalyst
1.G4催化性能最优异 2.G8下降幅度很大,但是在醇的加氢反 应中,反应活性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 底物与催化剂接触必须克服空间阻力 • Allyl alcohol分子尺寸相对较小,受到阻力影响相对小,活性下降幅
目前的主要问题
• 1.合成工作艰苦繁琐,分离提纯困难,多数品种 很难得到大量产品;
• 2.功能化易有缺陷,实际大规模应用的产品很少。
目前该领域研究热点
1. 用简便方法制备较大量的树枝状大分子产品; 2. 树枝状大分子功能化及其应用领域开拓。
乙烯齐聚反应
1. formation of bis(P,O)nickel complexes can, especially in polar solvents, retard the reaction, as it is a pathway for catalyst deactivation 2.
• 具有高的负载量和负载活性点的多价态 • 独特的溶解性 • 多个催化基团能够尽量靠近而产生某种特别的协同
效应 • 活性点在边缘位阻效应能获得某种选择性
直链产物选择性高
l/b=14
位阻效应使相近膦形成较大咬角 的双齿膦配体
双膦配体咬角越大, 生成直链产 物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大
l/b=3.4
POSS: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 能够提高纳米粒子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制备过程
Joost N. H. Reek, Angew. Chem. Int. Ed. 2001, 40, 1828-1849
Hydroxyl-terminated poly(amidoamine) (PAMAM) dendrimers was used to encapsulate ions within their interiors
Dentrimers的结构特点
• 1.结构规整,高度的几何对称性
• 2.很高的表面官能团密度
• 3.球形分子外紧内松,内部存在空腔
• 4. 分子质量的可控性
Didier Astruc et al,Chem. Rev. 2001, 101, 2991-3023 Joost N. H. Reek et al,Chem. Rev. 2002, 102, 3717-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