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1. 戏剧的结构和分类戏剧结构外部分为幕、场、景等。
内部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分类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等。
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等。
题材历史剧、神话剧等。
2. 戏剧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的特征尖锐激烈: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因此最后爆发的冲突是格外激烈的。
《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交锋是惊心动魄的,矛盾层层叠加,最终爆发。
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矛盾,冲突鲜明而集中。
《雷雨》中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集中在周家客厅和鲁家。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属于外部冲突。
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从而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
《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渴望爱情与自由的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物内心的冲突: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属于内部冲突,此类冲突往往不易摆脱。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的关系使鲁侍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的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需要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茶馆》展示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不同类型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在一次次的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爆发。
《雷雨》中蘩漪与周萍的冲突一直存在,最终爆发。
主次型:全剧有一个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
《西厢记》中主要冲突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与老夫人的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即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
多样型:一些剧作没有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组成。
这些剧作多在众多人物的活动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高考语文阅读部分考点、知识点及答题要点的简要梳理
高考语文阅读部分考点、知识点及答题要点的简要梳理1.词语的含义——临时赋予(如名词、动词、成语等在文中的语境义)如“体无完肤”(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灵性”(情感和美感)2.句子的含义——含蓄表达(言外之意)、修辞表达(如比喻还原)如“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北平有个边际、有历史文化内涵、亲切感和依恋情)“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夙愿..,无论是为了..和仪式树,还是为了人”(一种长久愿望和庄重的活动)3.词语的表达效果——修饰性词语(如定语、状语等的限制作用)、富有表现力的叠词(强化语义、增强音韵美等)、描写传神的形容词、动词(生动刻画、以动写静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表到特殊情感等)4.句子的表达效果——各类修辞句(主要有比喻、比拟、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反语、夸张、对偶、借代、引用等在文中的表现力)5.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考察:形式(与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联及其所表达的特定效果)内容(与文章中心或段落中心的关联及作者的情感倾向等)①词语的作用——能充当题眼、文眼或句眼的词语(点明主旨或强化某种思想感情)、能充当贯穿全文的线索的词语、具有特殊表情达意作用的词语等、能揭示特定的语义关系的词语(如复句中的关联词、段落之间的呼应性词语)②句段的作用——文中的总起性句段、过渡性句段和总结性句段:总起(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等)过渡(承上启下,照应开头,埋下伏笔,补充交代等)总结(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如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见2006关于“世纪之星——冰心”一文)6、文中段意概括——抓住段内的中心词或中心句概括(如议论性语段中段首的观点句或段尾的归纳句、记叙性语段中的抒情议论句等,概括时或删繁就简、或补足指代、或合零为整、或变换句式,如双重否定变肯定、反问变陈述、复句变单句)、抓住过渡句概括(注意上下语段之间的关系)7.全文主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人生感悟、主观情思)、说明性文章的中心内容(事物的特点、功能、构造、成因、原理等)、议论性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见解)、写景状物抒情性散文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8.文章的结构(思路)分析①叙事性文章——线索(实物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说明性文章——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由一般到个别、由主到次、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作用——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等)③议论性文章——论证层次(引论:即提出论点的总论部分本论:即证明论点的分论部分——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结论:即归纳论点部分10.全文要点信息的归纳与提取——说明性文中的内容要点(如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功能、构造、成因、原理等)、议论性文章中的内容要点(如论证展开的分论点、分析的角度、论据归纳、原因归纳等)如请对文章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见2006关于“城市色彩”一文)又如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知识点
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知识点精要语文高考阅读理解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掌握好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高考阅读理解题目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的知识点。
一、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阅读理解题目的核心,也是考察考生对文章理解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主旨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时,要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归纳总结出文段的主旨。
2. 推理判断: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推理判断,要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事实和信息,可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 词义猜测:掌握好词义猜测的技巧是解决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之一。
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可以推测出生词的意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结构对于解读文章和理解文章意图非常重要。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1. 顺序结构: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常见的有记叙文和说明文。
这种结构按照时间、逻辑或空间的顺序展开,通过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将事件进行安排,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好文章的脉络。
2. 对比结构:对比是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解题时,要注意把握住对比的对象,理解对比的目的和意义。
3. 因果结构:因果关系是文章中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通过描述事件和原因之间的关系,起到引出、解释或说明的作用。
在解题时,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并能够正确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1. 比喻:通过将事物进行比较,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2. 排比:通过将事物列举出来,起到强调、修辞和对比的作用。
3.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起到烘托氛围和加深理解的作用。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文本特征》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文本特征》知识点总结1. 常见的小说题材的特点及阅读要点题材特点阅读要点革命(红色)小说①以革命抗战为小说背景。
②人物主要是革命志士(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③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军民鱼水情等。
①了解革命斗争发生的具体时代。
②把握革命者的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及革命人格。
③领悟主旨内涵。
乡土小说①内容上,以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描绘诗意的田园风光,叙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②主旨上,多表现农村、农民生活,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或对乡土社会的愚昧、落后进行批判,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①抓住乡土特点。
②立足社会现实,建立与文本的内在联系。
③思考作品内涵,抓住作品主题。
历史小说①历史真实与虚构相统一。
②虚构程度不等。
①了解史实,把握历史真相。
②领悟借历史所表达的主题。
外国小说常见母题:人性、英雄、爱情、死亡、寻根、战争与和平、欲望与异化。
两种类型:①传统型。
重点向外,直面社会生活。
②现代型。
重视内心展示、情节处理陌生化。
①传统型。
同阅读中国小说一样。
②现代型。
注重梳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并探究原因。
对采用了跳跃、省略、变形、荒诞、魔幻及象征手法的小说,要发挥想象,明确其意义。
散文化小说①情节。
淡化叙事,情节舒缓。
②环境。
注重景物描写,营造意境。
③人物。
虚化人物,不过分刻画。
④语言。
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
⑤描写。
注重细节描写。
⑥主题。
往往隐去或淡化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
①领悟小说主题。
②关注叙述视角,把握叙述特色。
③分析“物象”,把握内在意蕴。
④分析人物,挖掘主旨意蕴。
对话体小说以对话为主体,靠对话的内容来推进情节,表现人物。
抓住对话,体会对话内容及特点。
把握对话在推进情节、表现人物和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2. 小说文本的多种元素特征文本元素解读故事与新编(历史与虚构)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在“故事(历史)”之上的创新。
效果:①保留下的“故事(历史)”,富有历史韵味、传奇色彩、浪漫色彩等;②“新编(虚构)”的方式充满想象力、创造性,赋予小说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之、乎、其、夫、于、若、者等。
2.文言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文言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古代文化】1.《史记》:司马迁所著,全称《史记正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楚辞》:屈原所著,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佳句。
【名句赏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愤慨之情。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3.孟子救人:出自《孟子·告子上》。
故事中,孟子与离婚妇人的对话展示了孟子的仁爱之心。
二.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比喻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3.排比手法: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阅读策略】1.摘抄与整理:在阅读时,可以将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和记忆。
2.归纳总结: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核心思想和观点。
3.理解推理:通过推理和分析,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实意图。
【经典作品】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围城》:现代作家钱锺书所著,通过小说揭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困惑和矛盾。
3.《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
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一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诗词常识】1.唐诗鉴赏: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宋词鉴赏: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宋代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1. 叙述人称分类具体说明“我”第一人称(1)非“主人公”型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个人物;可以坦陈自己的疑虑和困惑,让读者去思考。
[链接教材:《孔乙己》中的“我”。
]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链接教材:《百合花》中的“我”。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
[链接教材:《变形记》(节选)中的“我”。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谈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旁观者,还是主人公。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你”第二人称叙述者以直接对话的方式,与作品中的“你”进行交流。
使用这种叙述人称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略显拗口。
“他”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该叙述人称可以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还可以展示同一时间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2. 叙述视角(1)常见的叙述视角类别说明及其效果全知视角大致对应“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的视角。
作用:①视野开阔,适合讲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故事;②自由度高,叙述时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③客观全面,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事件。
限知视角大致对应“内聚焦”。
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就是作品中主人公的视角。
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见证人视角,即作品中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的视角,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一、文言文基本概念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
2. 文言文具有奥妙的语言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格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句子结构严谨、字词的用法古雅、重视修辞手法和推理逻辑等。
二、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 抓住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的大意。
2. 注意文言文的上下文关系,推测词义和句意。
3. 注意把握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注意划分段落和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段落的结构和主题。
三、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对仗、反问、设问等。
2.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用来描写人物、环境、情感等。
四、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句法结构1. 并列句、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复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 文言文的句式多样,句法结构复杂,需要积累常见的句式和结构。
五、文言文文化常识和典故1. 文言文中常出现典故和古代文人的文化常识,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2. 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3. 了解典故和文化常识可以拓展阅读视野,增加应考的底蕴。
六、文言文人物形象塑造和人性描写1. 文言文中经常描写人物的品质、性格、命运等,需要理解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手法。
2. 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分析其人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七、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1. 文言文的主题多样,常涉及人生哲理、道德问题、社会风俗等。
2. 通过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
八、常见的文言文体裁1. 史书、辞书、诗词、散文、议论等。
2. 不同的文言文体裁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解。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阅读理解高考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文本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文章的主旨思想:要能够通过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总分结构、因果关系、对比等,能够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3.词语理解:通过对生词、词义和词汇之间的搭配用法的理解,来推断词义和理解作者的用词用意。
4.推理判断:通过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分析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5.细节理解: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把握,完成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包括事实细节和观点细节等。
6.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理解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7.文章的情感态度:分析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包括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情感色彩。
针对阅读理解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多进行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题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等。
每天进行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训练,积累阅读理解的经验。
二、作文写作高考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通过作文能够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文写作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的结构:掌握好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导入、正文、结论等部分。
2.表达技巧: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文章的表达,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3.逻辑思维:文章要有逻辑性,要能够排列出有条理的文段。
4.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要能够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围绕主题进行展开。
5.文章的语言风格:掌握好文章的语言风格,如简练、严谨、生动等。
6.文章的情感表达:要能够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进行作文训练,尝试不同的题材和写作风格。
每天进行一篇作文的练习,积累写作的经验。
三、古文阅读高考语文中的古文阅读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文阅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词语解释:了解古文中的生词和词义,掌握古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理解。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总结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读文章时要找到文章的主线,答题时结合语境分析写作技巧。
以下是学习啦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总结的相关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帮忙。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一、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其次人称: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沟通。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敏捷自由。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二、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挨次(时间或空间)较清晰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大事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晰,照应得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详细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大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别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四、修辞比方:化平淡为生动,化浅显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
比拟: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制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人物形象》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人物形象》知识点总结一、分析人物形象特征: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是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历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②注意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③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特征;④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形象(性格)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刻画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考生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作者的议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具体做法上,考生首先要在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然后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回答问题时,考生要尽可能地分点作答,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同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确保要点齐全。
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1.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2.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小说有时也用这些手法,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论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现代文阅读概述现代文阅读是指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通常包括对文章主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理解与考察。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非常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的主旨把握1. 阅读大意:阅读文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以及文章的主题。
2. 细节分析: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观点的支持理由。
3. 词语解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应该积极解读,通过解读词语的意思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现代文阅读的写作手法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现代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够准确地辨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 反问与排比:反问和排比是现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反问和排比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的语言表达1. 词义猜测:在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
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对于整体理解文章非常重要。
2. 词语搭配:在现代文中,词语的搭配非常重要。
理解词语的搭配关系可以对整体语义进行准确的把握。
3. 修辞运用:现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学生需要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义。
总结: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语文考试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理解现代文的主旨、掌握写作手法以及语言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的熟悉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读懂文章,探究意蕴(一)读懂文章1.把握段落中心句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2020天津《线条之美》)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②蕴藏艺术能量 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提示:答案的要点,基本来自各段的中心句。
2.关注抒情议论句3.留心首段和尾段4.理清文章的线索(二)探究意蕴1.词语(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2015 江苏《比邻而居》)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提示:要注意词语的语境义。
前两句总写;第三至六句讲这家有虚无浮华的气息;第七句讲生活不大有定规以及咖啡的味道较弱;第八至第十句讲的是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
(2)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2014湖南《粮食》)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2.句子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2018浙江《汴京的星河》)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提示:要“根据全文”相应文字(“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联系时代背景。
3.标题(1)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9天津《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2)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2011全国《针挑土》)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绣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大阅读知识点总结
壹、大阅读考题内容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贰、大阅读的“结构作用”题型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篇章而言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叁、大阅读“人物性格”题型
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一、借助“手法”表现传主性格
二、借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
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三、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传主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结:
掌握基本方法。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借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六、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肆、鉴赏文章环境
环境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1.内容
(1)描写内容: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味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描写顺序: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或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
(4)常用技巧: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②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③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④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⑤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
二、环境的作用
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作用有:
1. 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4.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五、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1.叙述
(1)叙述人称
(2)叙述视角
(3)叙述顺序
(三)结构安排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