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启示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b6f3bcd76a20029bc642d08.png)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摘要】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是在社会达到一定的社会化程度时,由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竞争,导致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迅速的转移的一种经济现象的理论全时,平均利润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其带来一定的启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以期能够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平均利润理论,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平均利润理论市场经济竞争一、引言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包括很多基础内容,诸如成本价格和利润形成理论、双重部门竞争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是平均利润理论的组成内容,这些利润相互精髓贯通,形成平均利润理论的核心,从而成就了其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平均利润理论也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基本组成以及形成的条件进行分析,最终,剖析平均利润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点,有利于将平均利润理论更好的应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促进其有序、健康、快速的成长。
二、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形成条件马克思平均理论中认为,形成平均利润有三个基本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物质基础、产生原因以及必要条件。
(一)生产社会化到一定程度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商品根据他们的价值或接近他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根据其生产的价格交易,所要求发展的阶段要低得多。
而根据生产价格进行交换,需要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马克思所提到的高度是指商品经济由初级阶段最终经过很多中间过程发展到高级阶段,最终形成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类型中,商品不再是根据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而是将其生产价格当作商品交易的衡量标尺。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本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各部门之间利润的不等量,这样在各个本门之间,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就应当平均分配,这样就会使劳动最终形成平均利润。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3487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9.png)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它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启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激发了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第二,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宗旨。
在我国,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经济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我国,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四,经济发展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通过改革开放和扶贫工程等措施,大力推动脱贫攻坚,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了由绝对贫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五,经济发展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国际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c5a1e119e8b8f67c1cb948.png)
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生产劳动者创造的增殖价值总额与社 均化。这是因为, 通过资本转移, 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
会生产领域总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各生产部门的 投资按照 平均 利润率占 有的利润, 做平均利润0 叫 平均利润率 形成以后, 投资 者只要在社会需要的范围内, 无论把资本投向哪个生产部门都 有能获得大体相同的利润率。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客 观规律性。根据这一规律的内在要求 , 形成了市场经济运行 中
的普遍性原则, 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
关系的变化。随着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产量增加, 将会引 起 商品供应量增加, 而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的生产会随之缩小 , 商
品 供应量减少。 这样, 市场供应量增加的商品, 价格会下降; 市 马克思从研究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 用了二三十年的时 场供应量减少的商品, 价格会上升。商品价格的变化, 使各个生 间, 解决了 一个又 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法想象的 理论难关, 产部门的 利润率巨的科学路程, 从而发现了平均利润率规律, 由 建立 于所生产的商品价格的下降, 投入到该部门的 资本的利润率 了 平均利润率理论。 …马克思指出:不管所生产的价值和剩余 “ 下降; 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 由于相反的原因, 资本利润率会提 价值多么不同, 成本价格对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来说总是 高。 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 使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 样的。成本价格的这种等同性, 形成不同投资竞争的基础, 而 价格变动白 发调整, 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当 所有生产部门都有
tL t 部门 利润率高, 乙部门的资本所有者就要同甲部门的资本 转化为平均利润, 只是表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趋势, 并不是利 所有者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围绕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展开 润率的绝对平均化。第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也不排斥各部 的。 竞争手段是进行资本的转移, 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 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能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在一个 撤出, 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具体办法: 一是将原有企业转 生产部门中, 少数技术先进、 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 因商品的个 产, 生产利润率高的 产品, 二是把新的资本投到利润率高的 生产 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在按社会价值售卖商品时所得到的高于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7420f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2.png)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一、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发展。
其中,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分配的重要观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并探讨其意义。
二、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基本概念1. 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创造出超过其工资所得部分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2. 平均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润率差异。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马克思提出了平均利润概念,即通过将所有企业的利润加权平均得到一个统一的利润率。
3. 利润率:指企业获得利润与其投入资本之比。
三、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核心观点1. 利润率均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利润率差异。
通过平均利润的概念,马克思试图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使得各个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一致。
2. 剩余价值再分配:在平均利润学说中,马克思强调了剩余价值的再分配问题。
他认为,剩余价值应该按照不同企业的资本规模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利润率的均衡。
3. 无剥削经济:马克思认为,在平均利润学说下,不存在剥削劳动者的现象。
因为平均利润的计算方式会将剩余价值按照一定规则重新分配给企业,从而消除了劳动者被资本家剥夺剩余价值的问题。
四、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1. 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通过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中资源的有效配置程度。
这有助于避免某些行业或企业获得过高或过低的利润,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2. 社会公平与正义:通过剩余价值的再分配,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公平与正义。
不同企业在利润分配上不再存在过大差异,劳动者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报酬。
3. 剥削问题的解决:马克思认为,在平均利润学说下,劳动者不再受到资本家的剥削。
这对于减少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平均利润率规律对中国市场的指导意义
![平均利润率规律对中国市场的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915c01a6c30c2259019e8a.png)
平均利润率规律对中国市场的指导意义1049047 金融工程金珮琪摘要:通过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利用,使中国市场上现在出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改变,同时在严竣的国际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可以利用平均利润率规律对市场做出宏观调控,使中国经济能够始终像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平均利润率规律中国市场按照马克思揭示的平均利润规律,明确该规律对中国市场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主要内容。
1.平均利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就是说,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经济主体,无论其生产经营的内容差别有多大,也不管他们投资的部门、区域又有如何的不同,只要他们所投入资本(物化劳动、活劳动)的量相同,各自所获得的利润趋于相同,这个利润即是平均利润。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而一般利润率就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
按照这个一般利润率归于一定量资本(不管它的有机构成如何) 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1]2.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在劳动剥削程度不变时,利润率会随着不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变化以及资本周转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结论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不同生产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周转时间不同,或者这些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比率不同,那么,同时并存的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就会不同。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的经济运行理论,没有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由于平均利润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从而使平均利润规律失去了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在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政府积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的生活已经具有极大的改善,平均利润率规律对中国市场也具有了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在的中国市场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大量的优质资源被不合理的利用甚至浪费,单一的靠政府用行政手段显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ac687902768e9951e738ae.png)
率平均化 , 从而 引导企业 进行有效生 产 , 获得更好 的
经济效 益 , 国家 进行 有效 的调 控 , 资源 配置优 化 , 使
人 民生 活富足 。
社会 主义 的利润率包 括资金 利润率 、工资 利润 率 、 工 费用 利润 率 、 加 成本 利 润率 、 产值 利润 率等 各
作 用
( 马克 思利 润率平均 化理论 一)
平 均利润 是部 门之 间竞 争 的结果 ,或者 说 , 是
资本在不 同部 门之间 流动 的结果 。其过 程可 以表述 为: 在价值 理论 、 剩余价 值 理论 的作 用下 , 本从 利 资
然表 现为利 润 。 与资本 主义 社会有本 质的区别 : 但 资
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建设的现 实意义
高航梅 ,王小龙,张琳娜
( 河南 科 技 大学 政 治 与社 会学 院 ,河南 洛 阳 4 10 ) 7 0 3
摘
要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可 以运用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 ,是 因为社会 主义社会还 存在 商品生产。要运
用价值和货币形式 ,因此 ,作为剩余劳动的货币表现就必然表现为利润。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指
一
润率低 的部 门流 向利润 率高 的部 门 , 引起 各 种 产 品
数量 的 变化 。 而 引 起价 格 波 动 , 终使 得 各 部 门 继 最 的利 润 率趋 向平均 化 。平均 利 润 的形 成 是 一种 趋
势 ,并 不 意味 着各 部 门之 间的 利 润率 的绝 对 平 均 化 。平均利润 率是指全社 会剩余价 值 总量与社 会总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启示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5c68545910ef12d2bf9e705.png)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简述 (3)二、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分析 (3)(一)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必须对利润率进行提升,争取利益最大化 (3)(二)运用平均利润理论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3)(三)对平均利润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行把握,加大市场经济发展空间 (4)三、结论与建议 (4)四、参考文献 (5)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启示【摘要】摘要: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和重组的规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也有所启示。
本文从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涵入手,将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进行简述。
【关键词】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市场经济发展,启示。
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简述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是社会实现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利润率的平均化又总是以资本流动作为实现途径的。
实质上资本能否流动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利润率的平均化,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此,在资本流动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和引导资本流动,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思想、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水平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彼此的利润率也是不同的。
在利润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低利润率部门的资本必然向高利润率部门转移,从而使得高利润率部门的利润率下降,低利润率部门的利润率上升,利润率在各部门间逐步平均化。
随着利润率的平均化,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从以前围绕价值波动转变为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或生产价格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关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矛盾,而且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ecce4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d.png)
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
意义
高航梅;王小龙;张琳娜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9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运用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要运用价值和货币形式,因此,作为剩余劳动的货币表现就必然表现为利润.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指导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提高利润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用来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高航梅;王小龙;张琳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D14.39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J], 谢俊
2.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基于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分析[J], 李霞
3.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J], 高航梅;王小龙;张琳娜
4.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J], 臧丽云
5.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视域下的贫富差距 [J], 张春梅;邹升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c314e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f.png)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一、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概念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分配和经济增长的规律。
根据这一学说,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竞争和资本流动的存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利润率最终会趋于平均利润率,而不是各个企业获取的利润率完全相同。
二、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利润率的不均衡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获取的利润率也会存在差异。
2.资本流动的存在:由于资本的流动性,资本家可以将资金从利润率低的行业转移到利润率高的行业。
这种资本的流动性会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在竞争条件下,利润率高的行业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而导致该行业的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低的行业由于缺乏资本流入,其利润率则逐渐上升。
最终,各个行业的利润率将趋于平均利润率。
三、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平均利润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当利润率在不同行业间趋于平均时,资本流动会引发行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
2.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规律:平均利润学说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规律。
当利润率高的行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时,这些资本的投入将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3.对工人阶级的启示:平均利润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配方式,对于工人阶级争取合理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具有启示意义。
工人阶级可以通过组织和斗争来争取更大的份额,改变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现状。
四、总结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通过分析利润率的不均衡性和资本流动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分配的规律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1c8c6e655270722182ef7ba.png)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和重组的规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能有所启示。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原因之一就是未形成平均利润机制。
研究和学习平均利润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能有所启示。
标签:平均利润理论资本流动产业结构调整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价值源泉问题和资本义主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和重组的规律。
同时,强调了竞争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作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结构最终平衡发展。
平均利润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从马克思的分析来看,平均利润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
首先,平均利润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
只有在市场经济阶段,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同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形成不等量的利润,这就要求剩余总价值在各生产部门平均分配。
其次,自由竞争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直接原因。
通过竞争,会使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和投入,进而引起各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及价格的变动,不同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再次,平均利润的形成,要求构成生产的各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等能够迅速自由流动,不受地区和行业封锁和各种垄断限制。
在下述两个条件下,平均利润的形成会进行得更快:“1.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也就是说,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2.劳动力能够更迅速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生产地点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地点。
”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内涵。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和重组的规律,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能有所启示,平均利润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经济范畴。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7b71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b.png)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一种以科学规律性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它从经济历史和当代社会实践出发,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1. 突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质量。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善生产力水平,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建设,在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改善劳动力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水平。
2. 坚持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反映,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内在矛盾之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要坚持推进生产方式的优化和升级,采取文明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管理经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 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灵活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现代工业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简化管理程序,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建立起科学的产权保护制度和金融体系,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4.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增加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社会安全和保险体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民主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对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要义和价值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并将其融入经济发展中,以实现更快、更好、更稳定、更健康的经济发展路径。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f1ea936aa00b52acec7cac7.png)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形成在一百多年以前,当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为背景,如今该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重点对该理论、形成条件等阐述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启示,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平均利润理论;市场经济;启示一、什么是平均利润理论平均利润主要指的是根据平均利润率的计算方式,对预付资本进行重新计算,并将所得的数据归结为生产部门的利润。
由于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其资本数量和生产周期等都不尽相同,而通过平均利润率的方法计算,同样会客观反映出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等变换情况。
从本质意义上说,平均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
二、平均利润理论形成的条件1.资本构成与周转时间不同资本是生产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属性即构成的不同,以及社会属性即在社会环境中的周转时间不同,是造成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在利润率上的较大分别。
马克思的理论认为,在对剩余劳动力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利润率是主要受上述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影响。
具体地说,资本构成程度较高的企业、单位或者部门,其利润率会相对较低,相反有机构成程度越低,利润率会随着升高。
而这种利润率与资本周转时间也成反比,即时间越长,所谓的周转速率越低,利润率也会随之降低。
资本的高速流转,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企业、单位或者部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即使相对等的资本在不同条件下,所获得利润是不同的。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当中,要想取得相对高额的社会价值,即较多的剩余价值,在生产水平对等的情况下,主要投入资本基本相等,就必须对原始资本进行适时调整,当然更应注重资本主要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在社会环境中的流转速率,如何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换,调整好资本要素的组成,同时竭尽所能加大资本流转速率,将是获得較高利润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
这也是大多数资本家在社会竞争中对平均利润理论的基本认知,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大多数资本家会不断实现资本风险的转移,这种转移是必然的,更是促进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选择。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264f1e964bcf84b9d57b77.png)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价值通过市场价值这一中间转化形式而最终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的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
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如果条件展开得不充分,利润率的差异会或多或少存在的。
这显然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平均化显然是结果,而不可能是起点。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
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利润率,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使各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等等。
承认并允许平均利润的存在,也就是允许竞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作用。
其表现为:第一允许部门之间竞争,投资自由转移,可以培养各部门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各部门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铁路与公路运输,陆路、水路及空运之间’、煤炭部门与石油部门之间的竟争,均可以提高各部门生产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部门之间的竞争,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如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引导部门竞争,再加上各种有价证券,特别是股票的买卖,使资本朝着效率高、需求大的部门转移,从而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使部门之间能够按比例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f3ceb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2.png)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体现在生产力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发展生产力,我国也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产率,不断推动经济实力的提升。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还体现在生产关系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革举措为优化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改革生产关系,我国也在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加强企业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要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还体现在劳动价值论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和地位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我国不断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实现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a9523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4.png)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它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精髓,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科技进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矛盾的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等。
在我国,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处理好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贫富差距扩大等。
我们要在经济增长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共产主义制度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和国界的理想社会制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互通,我们要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坚持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合作,维护自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合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5cb4c8ab84ae45c3a358cc7.png)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摘要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杰出贡献之一,同时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虽然品均利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独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平均利润理论。
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利润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优化产业结构和平衡物价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市场经济一、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的核心内容就是“等量的资本获取等量的利润”。
也就是说,在社会中不同的经济主体,不管其生产经营的内容是什么,也无论他们投资的区域、部门是否一样,只要他们投入的资本的量是一样的,那么各自获得的利润就是一样的,其中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的存在是建立在产生平均利润率的基础上的,而平均利润率优势长期市场竞争的结果。
商品经济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就是竞争,没有竞争就不会形成平均利润。
首先竞争是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让商品的种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因为不同部门间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致使不同部门间出现了竞争。
由于在等量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投入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少;而投入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多。
因此,社会资本都纷纷流入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
“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和流入,总之,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以致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因而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这一充分、漫长的竞争过程,最终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竞争之所以能够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原因在于长期的竞争过程,先进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使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社会资本有机构成趋于平均化,整个社会中生产力布局出现相对平衡合理。
二、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一)对于生产经营来说成本价格意义重大生产价格作为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这一物化劳动和劳动力这一活劳动的耗费;作为价值形态,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消耗的价值总和。
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f68f0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f.png)
浅析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王妙松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活动规律,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进了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使商品极大地丰富;它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促使大量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它促使国际资本纷纷到中国大陆投资,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等等,大大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正在打破少数行业中存在着的垄断,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王妙松
【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32
【相关文献】
1.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J], 高航梅;王小龙;张琳娜
2.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J], 高航梅;
王小龙;张琳娜
3.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视域下的贫富差距 [J], 张春梅;邹升平
4.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的哲学意蕴 [J], 赵家祥;唐昆雄
5.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的空间维度扩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J], 李士梅;李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简述 (3)
二、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分析 (3)
(一)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必须对利润率进行提升,争取利益最大化 (4)
(二)运用平均利润理论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4)
(三)对平均利润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行把握,加大市场经济发展空间 (5)
三、结论与建议 (5)
四、参考文献 (6)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
有何启示
【摘要】
摘要: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和重组的规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也有所启示。
本文从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内涵入手,将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进行简述。
【关键词】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市场经济发展,启示。
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简述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是社会实现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利润率的平均化又总是以资本流动作为实现途径的。
实质上资本能否流动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利润率的平均化,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此,在资本流动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和引导资本流动,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思想、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水平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彼此的利润率也是不同的。
在利润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低利润率部门的资本必然向高利润率部门转移,从而使得高利润率部门的利润率下降,低利润率部门的利润率上升,利润率在各部门间逐步平均化。
随着利润率的平均化,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从以前围绕价值波动转变为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或生产价格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关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矛盾,而且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必须对利润率进行提升,争取利益最大化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总体利润率水平不高的现状,应该从各方面进行提升,利用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市场经济进行发展环境的改善,具体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需要对劳动生产率进行不断完善提升,通过对基层劳动者的专业技能以及认识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升基层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使得每一个基层劳动者在所属单位创造的价值进行提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是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进行有机组织,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条件以及硬件设施对产业的科技能力以及产品的利用价值进行提升,根据优质的服务创造更为丰厚的利润。
第三是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资本进行运转速度的提升,可以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部分进行明确分工,形成一线操作和管理层面的监督约束机制,减少没有效率的生产时间。
第四是需要对不会变化的资本进行成本降低,通过对产品每一部分的生产成本以及消耗的资源进行明确规定,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资源浪费,对资本价值构成进行降低。
第五是需要对产品原材料进行价格变动的把握,根据原料的实际价格对原料进行采购,并且努力开发新型生产材料。
(二)运用平均利润理论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第一是利用这种理论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平衡理论生成前提是资金、技术以及劳力三者进行自由转移,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价格机制,所以必须对价格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制定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价格,使利润率能够源源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样才能够让产业获取平均利润,从而主动对产业进行结构优化。
第二是需要利用平均利润理论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给,平均利润理论还涉及到经济环境的改善,所以必须要对不必要的行业以及技术垄断情况进行改善,对于金融市场、科技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进行培育完善,形成生产要素,确保在全社会范围内能够按照一定价值去向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同样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第三是需要利用这种理论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因为地区以及部门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人均收入分配不均,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必须以平均利润为主要依据,适时适度的应用税收或者财政转移的手段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支持或者削弱。
从而引导资本流入;供过于求,利润率就会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从而导致资本流出。
因此,应利用平均利润率原理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三)对平均利润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行把握,加大市场经济发展空间马克思曾经说过:“引起利润率出下降最为根本的原因会对利润率形成反作用,会对下降趋势形成阻碍。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肯定具备一般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那么同样存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这种规律,就可以利用这种下降规律对我国市场经济形成促进作用,反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具体做法总结如下:第一必须对剩余价值率进行提升,通过创新体制和搞活经营机制,增加企业职工剩余劳动的绝对量尤其是相对量,从剩余价值率的不断提高中增加税利,从而延缓利润率下降。
二要放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通过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降低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以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三要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通过广辟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使同量资本能使用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提高可变资本比重,这会使利润率提高。
四要积极发展国际经济贸易。
一方面着眼于廉价原材料的低价输入与优质制成品的高价输出,以增加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向国外投资办实业和提供劳务,以取得高额利润。
五要加快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因为股息一般小于平均利润,所以增加股份资本经营量的比重,可以减缓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在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中,平均利润理论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不同的产业
部门之间进行竞争才得以形成。
但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进行竞争必须依赖一个合理、公平的外部环境,那么这就需要进行法律规定的约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法律规定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还是不免产生一些问题,而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具体有很好是改善作用,所以必须对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进行借鉴,才能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更为快速。
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望各位导师以及同学能够及时指出,以便日后及时做出修正。
四、参考文献
[1]独娟,罗晓琴.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9,02:273.
[2]王志.平均利润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农村发展论丛,2010,06.
[3]邱春高.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与现实资本流动障碍[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10-11+15.
[4]杨玉平,郭伟力. 从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看我国市场竞争的长期性[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6:108-109.
[5]李剑鸣.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现实经济生活的指导意义[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3:37-39.
[6]谢元态,苏石榴. 马克思主义利润学说与西方经济学利润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90-93.
毕业论文评审表。